谈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精选12篇)
一、上课前一天开口阅读课文全文,上课前几分钟科代表带读课文知识点;
基于我们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强调了必须开口读书,也很想向小学老师学习,读了书就要家长签名佐证。但细想想,已经是初中的学生了,课文内容也比小学的长得多,要是每个学科都有这样的要求,家长可没这么多的时间和功夫。因此,只能选择通过家长会或短信,正确家长的关注与支持,此外就是多做思想动员鼓励学生和相信学生会这样做。
再一个就是利用打了上课铃的前几分钟了。根据经验,老师从办公室到教室,再把电教平台装设好,也要耗上至少3分钟,用这几分钟读书或者读《学习辅导》的知识归纳,既落实了知识点或概念,又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还不浪费时间。但这样做一定要抓落实,对不开口的学生或者根本不听科代表指挥的学生,要有及时的教育或者适当的惩罚,不然容易流于形式。只有部分人读书,也是两极分化的一种表现。
二、上课前准备好课本、《学习辅导》以及两种颜色的笔(最好有红笔);
一节课要用的书本资料要形成规律,否则学生也弄不清楚到底要准备什么,这是在第一次上课就要明确了的。
学生从小学带来了一些与中考要求不相符合的习惯,例如使用涂改液或改错纸。把错误一涂了之,再用同样的笔填上正确答案,完全遮盖了曾经出错的事实,也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与进步”的法则。因此,与正确的答案形成对比,一目了然,可做为复习的重点内容。这也是很多老师的做法。
三、学习活动包括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等,必须落实在笔记上;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只落实在口头表达上也只是泛泛而谈,有时还会出现了同音词语的误解。因此,除了讨论与分享外,更要强调笔记的落实,我会在课堂上通过走动,注意随时的、大范围的检查,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关注。
四、坚持组建学习小组,构建“老师—科代表—小组长—组员”的学习层级关系,以兵教兵。
老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且老师还容易在重点突破、难点定位甚至语言表达上陷入一种惯性,有的时候并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不如放权到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互助与分享,从学生的多种理解、知识背景、语言表达等方面来发现亮点,有的时候使教学更有实效。学习共同体一旦确立,身边榜样的力量也有效的帮助学困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五、坚持“拓展创新”题的质量把关,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一直都不希望把学生带向死读书的境地。因此,我特别重视《学习辅导》上的拓展创新题,尽管每个学期的全市统测和中考都没有这样的题型。而且把这类题目做好也不容易,既要用上每节课学习的内容,还要善于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举例说明。但它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每当发现有同学把这类题目做得很出色的时候,我就会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请作者阅读分享,甚至复印张贴,以供班级其他同学学习。坚持这样做,学生的思维积极多了,知识迁移、系统构建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想想基本也就是这些吧。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乌申斯基也说过:“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 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可见,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那么, 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一般而言, 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 紧紧抓住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他们养成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 听课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增强听讲的针对性, 大大提高听课的效果, 不然, 就会被动听讲, 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因此, 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可结合布置预习作业进行指导。以语文学科为例, 预习一篇新课文,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预习“课题”, 从中了解课文的体裁、内容、结构、中心等。
2. 预习“提示” (“导读”) , 可以了解作者概况、写作背景、写作特色、学习方法及要求等。
3. 预习“课文”, 要通读全
文, 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 要了解“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 初步感知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就记叙文而言, 应重点关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以及人物的性格等;预习说明文, 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等;对于议论文则要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以及支撑论点的论据。预习时应做到“浏览”与“精读”相互结合。
4. 预习“练习” (“学习建议”) , 可以找到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5. 小结“预习”, 总结出预习的收获、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从而为听讲打好基础。
当然,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要结合成功的案例, 让学生充分认识预习的好处, 克服“预习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另外, 预习时务必做到步骤落实, 内容到位, 切忌走过场, 切实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二、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 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一些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成绩差, 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没有做到专心听讲。所以, 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要想提高听课效率, 必须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 认真观察, 积极思考, 眼、耳、手、脑并用。要教给他们听课的方法, 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 声声入耳, 字字入心, 做到“坐得住、盯得紧、听得进、记得牢”。
根据长期观察的情况来看, 不少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列问题, 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1. 只埋头听, 不抬头看。有些
同学听讲时, 只是埋头记笔记, 或者是埋头阅读教科书。应引导学生在听讲时注意抬头看老师的表情、眼神, 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 因为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 都可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2. 不能抓住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 调整自己的听课方法, 不管上什么课, 都是“听、记、
想”。实际上, 文理科课程特点各不相同, 教师讲课也不是多人一面。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区别对待。学生上数学课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讲解、证明过程, 要紧紧抓住关键, 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上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时, 要特别注意认真观察实物、模型、标本和图片, 要善于动手做实验, 同时要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概念和规律。不过, 学生喜欢新奇, 往往只被实验现象、实物等所吸引, 不注意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只看热闹, 不看“门道”, 这是应当务必注意的。而语文、外语则主要学习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 是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表达能力的。因此, 在语文、外语课上则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要求他们认真地听, 大胆地说, 积极地读和写, 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对于政治、历史、地理等记忆内容相对较多的课程, 则要理清思路, 善于归纳要点, 以利于记忆, 要努力做到内容题目化、题目要点化、要点规范化。
3. 不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
生, 活泼好动, 课间喜欢追逐打闹, 这样一来, 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再上课听讲时, 往往有疲劳感, 甚至昏昏欲睡, 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这一点在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 为了保证听课效果, 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课间不能剧烈运动, 要充分作好身体方面的各种准备。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讲或课外学习过程中, 都应养成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听讲过程中笔不离手, 当教师讲到某个对自己有启发的问题时, 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 留待课后重点解决, 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被漏掉。做课堂笔记时, 要指导学生努力避免两种偏向。
一种是颠倒了听与记的关系。对老师讲的内容, 生怕漏掉了, 不分主次, 不加选择, 只拼命地记, 不动脑去想, 甚至是教科书上现成的概念、定理等也无一遗漏, 结果是一节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 该理解的理解不了, 该记住的也没能记下来, 长此以往, 必然影响学习成绩。
另一种是不善于利用教科书做笔记。有些同学也许是出于爱惜课本的考虑, 教科书用完, 书页上干干净净, 这并不可取 (循环使用的教科书, 则另当别论) 。事实上, 每页书都有许多空白处, 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 随时记录与本页所讲内容相对应的笔记, 这样随学随记, 简单方便, 再复习时也容易查找, 这也正是所谓“书头笔记法”所要求的。新教材的一些学科, 像数学等, 教科书在编排内容时页边都留出较大的空白, 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空白, 做好课堂笔记。
四、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之一, 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有效措施。复习应及时、经常, 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因此, 复习要趁热打铁, 不然, 预习、听讲的成果就很难巩固, 时间一久, 必然会造成知识的遗漏, 影响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尤其是新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做完作业, 万事大吉, 每到考试, 才临阵磨枪搞突击, 效果往往不佳。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搞好日常复习, 做到以下要求:一要经常化, 要步步为营, 循序渐进;二要透彻理解, 牢固掌握, 不留尾巴;三要适当做一些题目,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 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能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因此, 一定要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 学过的内容复习好了, 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 难免会埋头乱做一气或者照抄别人作业。不少同学之所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大多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所致。
六、自觉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把握课堂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其次是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问你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教学语言口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同时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攻关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不是向其他同学求助就会转向教师寻求答案。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用坚定的神色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于攻克难关。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动脑,切忌烦躁。为了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允许学生在我讲完课后,自己评议是否听懂并向我及时反馈。之后,对于那些上课没有听懂并且向我反映的学生,我都会欣然接受,不但不批评,反而反而表扬他们的诚实。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调动起来了,消除了学生对于老师的惧怕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敢于直接了当的说:“老师,我没有听懂。”老师也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向老师同学和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以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四、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无法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能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要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多动手查阅字典,对于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记出来,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要教育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归类整理,抓住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虚心请教,知道理解掌握为止,是所学知识得意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五、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习惯
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以致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如有的学生时常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少做了题。因此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教师最好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师为了不教”。
作者简介:崔桂成(1986-9),男,毕业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7月参加工作,惠民县第一职业高中教师,县优秀教师,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
转载▼
标签:分类: 邢台金华13人
杂谈
在金华上课已经一个月了,自己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微变化,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思想上,当然最多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每天都要反思自己还能交给孩子们什么,自己还要去学习什么,在这种反思中我却逐渐地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家长们把孩子最重要的成长时期交给我们,希望在学校这个大的学习环境中使孩子们能够初步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在我看来教师更多的是担负着育人教书的重要责任。对于我现在接触到的孩子,我发现他们的思想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以致于没有从小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来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事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令孩子们终身受益。当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蹴就的事情,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首先确立正确的观念,而且更需要老师在他们身边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对孩子们进行练习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会学习,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以下是我针对初始年级浅谈的几个方法:第一,要教会学生预习,开始早晚自习时,老师要尽量带着学生去读去背,教给学生怎样预习未讲内容,渐渐地把预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第二,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在课堂反馈式训练中尽量选择简单的基础题,这样容易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课下作业要有针对性的布置,既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第三,上课督促学生认真听讲,规划好板书,方便学生记笔记,而且要定时抽查笔记;第四,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多肯定学生;第五,课后及时复习笔记和书上的重点,教给学生分析段落出题点或出题类型的技巧,毕竟大部分孩子是要参加中高考的;第六,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记录(自己的感受);第七,学生上课不迟到,老师下课不拖堂;第八,要及时适时地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
总的来说,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除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外,家长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孩子们自制力越来越差,更多的需要我们在他们的身后追赶着,所以家长在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中也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督促和纠正,双管齐下,逐步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尽快的适应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习惯养成的过程。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为学生的高一层的英语学习乃至于终身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1.培养学生要听清再模仿和跟读的好习惯
人类学习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只有听得清楚,才能模仿得准确,说得到位,才能为读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但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先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的好习惯。这样,全体学生的发音才会更加到位,模仿效果好。教师在课堂上就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纠正学生的错音,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单词发音的准确性。
2.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跟读录音的习惯
模仿录音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在跟读录音时可充分发挥小学生爱模仿、善于模仿的优点,采用竞赛的方式评出最佳“模仿小明星”,培养学生用心倾听、认真模仿的好习惯。鼓励他们注意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特别是一些连读、弱读的地方要多听几遍再模仿。许多学生没有看着句子跟读的习惯,容易造成回家翻开书不会读的“文盲英语”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进行听录音跟读时要在播放录音前提醒学生在跟读时眼睛要看句子,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用手指在句子上指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家如何正确有效地听和跟读磁带或CD的录音。
3.要培养小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在同学发言时教师要关注其他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教师还可以发挥小学生爱当小老师的优点,让他们指出发言或表演的同学哪儿讲错了或者说得不够好,该如何纠正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多练。在课堂提问时要设置一些“关联性”提问,如,教师问一个学生:“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等他回答后再问其他学生:“What’s
his/her
favorite
animal?”,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说英语的好习惯和听的能力。
4.拓宽小学生听英语的途径,培养学生多渠道自主听英语的好习惯
现代社会通讯、媒体、网络都十分便利,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课外的资源,如要求学生按时收看英语电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录像、在网络上听英语故事等,培养学生不局限于教材,多渠道自主听英语、学英语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1.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让学生爱开口说英语
教师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说错的时候,老师应该耐心地示范,积极地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使学生从敢开口说英语渐渐发展到爱开口说英语。
2.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大量的说练英语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实物、玩具、录音、投影、录像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开心地开口说练英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进行学生同桌对话和小组练习的活动,扩大说练英语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的习惯。
3.教师要多组织课外学生英语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对话表演、英语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节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英语,对做得好的学生多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此来营造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4.培养学生想好了再说,自信地说英语的好习惯
学生在发言或对话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在所难免,学生在讲英语时,教师最好别去打断。等学生讲完后,教师再进行纠正。这样做,不扰乱学生说话的思路,又能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水平。教师要注意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让他们想好了再说。提醒他们说话时不要低着头或眼睛看着天花板,从小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和语感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拼读单词,响亮地、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正确。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注重培养小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
学生朗读英语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十分注重运用磁带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后再让学生朗读。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升调、降调、重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特别在一些有连读、弱读的句子里,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多读,多练,以形成良好的英语语音和语感。
3.全班齐读时出现的拖读和尾音太重现象要及时纠错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发音不到位,无停顿。特别在集体朗读时,更容易出现“拖读”和尾音太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这些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握笔姿势、书写坐姿
教师在进行英文书写训练时,要示范和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坐姿。平常的课堂上发现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要随时进行纠正。
2.在学书写的起始阶段要注重与拼音的区别,多练习易错的字母
汉字拼音与英文在书写上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教师要注意比较、纠正学生容易与汉语拼音混淆的字母,对学生容易写错的英文书写进行反复练习,如“f”“i”“j”“k”“l”等。在教学字母书写时不要一次教太多字母,每节课两三个字母为宜。
3.注重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和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在字母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特别要强调每个字母都要稍向左倾斜约5°。要注意学生书写中常出现的直、方、角的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从事低年级教学已经几年了。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如上课坐不住,肯讲话,好动。思想开小差等坏习惯,要不断进行组织教学,上一节课至少要组织教学十来次。还不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小学教育能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为使小学教育能够真正的促使儿童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其中我认为儿童的习惯养成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所谓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本人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要?首先要读书背书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与同桌共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时定让学生养成细心,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慢慢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习过程中, 要使学生现有的兴趣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动力,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 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学习兴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 随着知识的增长, 世界观逐步形成, 学习兴趣更加带有社会性, 学习与未来的工作发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因而, 间接的、抽象的兴趣逐渐取代直接的、具体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它们兴趣的社会性特点, 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与物理相关的社会工作和实例, 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 理论联系实际, 成绩及时反馈。例如, 在学习杠杆、滑轮原理时, 学生感到比较枯燥, 但当他们了解到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 如扳手、缝纫机、汽车方向盘等, 就不会感到枯燥了,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一些好处:整个教学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感性知识逐步过渡到理性知识, 它符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规律,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演示现象很鲜明, 推理过程很严密。因此, 学生对于从演示推得的结果, 能够获得深刻的印象, 对问题的理解比较透彻, 能够在此问题基础上深入拓展。
二、提倡动手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 全国都进行着课程改革, 改革目的是让课堂成为探究式课堂。物理作为高中阶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经历着冲击。我们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在什么时候失去的?就是他们满心以为物理是一门有很多有趣实验的、有用的学科从而欢天喜地兴趣高涨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 物理实验很少, 有时教师在讲台上做自己则很少有机会动手参与。物理离不开实验, 学生离不开动手。有许多问题他们去研究, 去做实验, 然后有了物理概念和规律, 然后他们就获得了成就感, 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 体会到一种真正的“美”, 对物理的兴趣更浓了, 然后他们去更深入地做实验……从而进入到一个自觉的良性循环, 成为一部学习和探究的“永动机”。
三、培养学习物理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 并与克服困难联系的心理过程。这些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理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比, 对于中学生而言似乎要困难一些, 这是物理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 并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意志品质。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的结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中有些是积极的, 有些是消极的。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性格特征中积极一面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应该从前面所介绍的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和意志的方法和途径方面努力, 使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性格特征。
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意志的培养不是孤立的,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 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 一定要结合使用, 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那么,学生要学好英语,需要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呢?
一、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大声朗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学校每天都安排了英语早读课,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大声读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朗读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在大声朗读的同时,可以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发音来作对比,有助于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学生如果坚持朗读,有助于训练语音语调,改进发音。在朗读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自己的发音有了信心,再加上初学英语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可以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十分有益。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方式可以是学生一个一个地朗读,这种方式适用于性格开朗、表现欲强的学生。对于这种性格的学生,让他们在班上大声朗读课文或其他文章是很好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而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齐声朗读,或分小组朗读。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早读课上,教师可以每周选拔一位学生领读,领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也是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学习的手段。
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们积累词汇,形成语感,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并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积极流畅地用英语交流。
二、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积累大量语言知识,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而记英语笔记就是积累英语知识、防止遗忘的最好办法。
有些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甚至认为自己记性不错,或者课上的知识太简单而不愿意花时间把上课内容记下来。这样就会导致上课时好像已经掌握的知识,到第二天全部忘记了。如果上课过程中学生记笔记时把单词写一写,很多单词就记住了。由于学生是初学英语,没有学习经验,所以教师要好好引导他们。
在学生不会记笔记,不知道记什么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勤记笔记,而且要具体指导他们记笔记的格式和方法。在开学之初,教师应指导学生什么时候记笔记、记什么,同时留出时间让学生写下来。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记什么、怎么记。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记笔记的方式,只要方便自己复习的方式都是可行的。教师教授重点内容时,应进行着重标记,提醒学生此处的重要性。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自己的反应水平及课余的掌握程度,在重难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作醒目的标记。教师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养成背诵的习惯
这里的背诵包括背单词、短语、句子甚至课文。单词可以是当天新学的单词,也可以是之前学过的单词,或者是自己平时积累下来的单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字典中看到的自己感兴趣的单词。单词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是其他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不认识单词,句子和文章是不可能看明白的。背诵单词不受环境和时间的限制,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完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背诵的时间和内容,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上下学的路上,都可以背诵。
短语主要是课本上学过的或教师补充的,然后扩展到句子的背诵。首先要牢牢抓住课本中的词汇,涵盖课文中所出现的单词和词组,这些是基础,也是根本。在检测方面,每星期都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单词和短句并抽测。考试中出现的新单词,如果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也要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其记录下来,且注明音标。
目前的教材里面对话文章占多数,教师在每天的课文教授完了以后,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或分角色表演对话,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在第二天课前请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关于句子,不仅要会说,也要会写并且书写正确。在学习实践中,初学者常见的问题、常犯的错误会在默写中暴露出来,比如句子首字母大写问题。背诵好单词、短语和课文,对于初学英语的预科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四、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
河北东光县大单中学 刁泽放 061605
当前的阅读教学、方法不可谓不多,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在毕业走上社会后(也许拿着不错的毕业成绩),却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最大的失败!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大多和教师只重视课内 的讲和练,而忽视了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无关系。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条腿,二者是不可偏废的。吕淑湘先生在谈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时曾说:“少数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足以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缺乏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其直接后果是阅读兴趣的丧失,而丧失了兴趣的阅读又何谈阅读习惯的养成?
说起来如此重要的课外阅读,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再加上和人们重视的考试成绩也许“关系不大”,所以在实践中往往难以落到实处。也许有的老师会感到000委屈:“我让学生做了那么多课外阅读训练题,怎么能说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呢?”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
做课外阅读训练题和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不能说毫不相干,最起码关系不大。
做题时学生阅读到的是一个个“考点”,魂牵梦绕的是“对还是错”,大量训练后的感觉是一个字--累!而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却根本没有。真正的课外阅读除了内容上的.“课外”,还有时间上的“课外”,是指学生自主的在课外时间进行的大量广泛的课外读物阅读活动。是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的阅读活动。
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减负”,该减的到底是哪些“负”?正是那些大量机械的应试训练!而学生应有的“负”--大量自主的课外阅读,我们的学生何曾重过?他们放学回到家,除了完成如山的作业外,如果有幸还有点时间,也许会去上网、听歌、看电视、打游戏,能够坐下来读书的有几个呢?
这不能怪我们的学生,也不能怪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只能怪我们老师引导无方或根本未曾引导。学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们只注重了课内的“举一”,而奢望学生课外会“反三”。殊不知学生如果能课外自主去“举三”,也许就会自己去“反一”。“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么浅显的道理!至少在阅读教学上是这样。带领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书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打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课内的阅读教学是圈养,而课外的自主阅读就是放养。但放养决不是放任自流。牧者要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还要看着它们吃饱吃好,管着它们别打架、别让饿狼伤着。教师的作用类似于这种牧者:“一是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刘国正语)。
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有广博的视野、更要有开放的胸襟。经典的名著要选,优秀的时文也要选,但时刻注意要和课内阅读教学紧密联系。毕竟学生的时间有限,容不得我们随便挤占和浪费。学完了《背影》,不妨趁机推荐《父亲的爱》、《父亲的洗发水》、《父亲的自行车》等优秀时文,以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乘热指导阅读金圣叹批《水浒传》的相应回目,也可以参照同集电视剧录象,比较编导对原著有哪些改动?有何匠心?可有欠美伤美之处?如此的课外阅读学生何累之有?相反还会乐此不疲,兴趣十足呢!正如刘国正先生接着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教师要根据精读和略读的不同,做出相应的指导。“精读的时候要纤屑不遗,略读的时候要提纲挈领”(叶圣陶语),但“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教师切记的是:要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精神俘虏。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面对作品和学生同作者平等对话,允许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李镇西语)。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阅读素质。
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养成以后,学生就会慢慢明白:阅读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生活,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渴求,并且将成为陪伴自己终身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享受。除此之外,还应着重培养如下阅读素质:
1,丰富的阅读审美素质。
要善于在阅读中找到情感共鸣。披文入情,通过阅读获得审美体验。废寝忘食,乐而忘忧,做一个小“读书人”。要有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乏味,面目可憎”的感受,让每一篇美文都能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道迷人风景。
2,勇敢的阅读批判素质。
真正的阅读是做书的主人而不是书的奴隶。“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和作者进行平等对话而不是做作者的思想俘虏。既尊重权威,更崇尚真理,大胆质疑,科学探究,这是学生应具备的阅读素质。
3,独特的阅读创造素质。
阅读不是读者的被动接受,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阅历、知识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领悟和理解。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的读懂是从作品中读到自己,应该让学生从作品中独到自己的“哈姆雷特”。
4,敏锐的阅读比较素质。
钱钟书小时侯读书就善于比较阅读,他曾经困惑:关云长、李元霸、孙悟空,都是书中的大英雄。可他们的兵器重量却相差天壤(82斤、800斤、36000斤!),他们到底谁更厉害呢?思考的结果是:一个英雄只能在一部书中称英雄。后来钱老成了学贯中西的比较文学专家。中学生虽然不一定非要成家,但养成这样的比较阅读素质也是很必要的,它能锻炼人的求异思维,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以上就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略陈浅薄,衷心希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10月5日
参考文献:叶圣陶 《语文教育书简》
《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集》
刘国正 《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
---不动笔墨不读书
半学期以来,我始终不忘“一定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几乎篇篇课文的第一教时教学中都让学生在读书中度过的。要求只有两个:
一、是把课文读正确;
二、是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每一次读课文时,都一定要把笔拿着,随时圈画、作记号。起初几乎是强制性地要求执行,渐渐地学生习惯了,不由自主地做了起来。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抓好写字教学和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第一步,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教师垂范
有的学生说:“当我们看见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漂亮的字时,首先是佩服,其次羡慕,也想试试。”因而,教师规范、工整的板书,对学生练习写好字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书写的时候,要示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领悟书写要领,注意事项,要让学生对起笔、运笔、收笔、提笔、按笔的过程历历在目,目识心记,既纠正自己盲目、错误的书写方法,又激发练好字的兴趣和信心。
(二)临摹仿写
教师指导学生选购与学生教材相配套的字帖,要求学生进行临摹仿写,每日一篇,老师批发。
(三)从作文抓起
每次作文批发都要把写字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并且每次考试时,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写字、卷面方面都应占一定的分数比例,做到字好奖分,字差扣分。
(四)举行写字比赛
每学期举行几次写字比赛,要求人人参与,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对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积累多了,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表达也就能出口成章了。因而在平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一)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累了哪些佳句,也可以说说自己在积累中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环节等。
(二)充分利用阅览课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互换阅读,也可以小组阅读。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学生小组一起积累,最后达到了资源共享。比如:让学生描写雪的壮景,学生活学活用争先恐后的表达: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定期评比
教师定期进行指导、抽查、评比,对于做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并组织同学交流经验和体会。
三、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一)朗读
(1)教师重视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验朗读的美感。
(3)举行演讲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兴趣至关重要,当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诗文,给他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的时候,朗读就自然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形成习惯。
(二)背诵
我國古代的众多先贤圣人,都非常注重“背功”。中学生头脑灵活,记忆力极强,此时,语文教师如能适时的指导他们去背诵中外名篇佳作,并形成习惯,将会大大地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从小注重和培养他们的“背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养成随笔写作的习惯
(一)应注重课内随笔训练
随笔写作内容宽泛,形式灵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安排多种多样的随笔训练,但是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做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应注重课外随笔训练
在课外随笔训练中应淡化写作技艺的写作倾向,鼓励学生写“放胆文”“放手文”,倡导“实话实说”“实事实写”的文风,使随笔的写作成为学生倾诉的通畅渠道,成为精神生活中难以抑制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需求,真正地彻底地完成从“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一、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 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因此, 上课时, 当我抛出一个问题时, 我都会让全班学生静静地独立思考, 让中等生、优等生多角度思考, 后进生也能解决此问题。对于思维较复杂的题目, 先是引导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然后提示一下关键点, 再思考, 再提示, 最后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解题过程。对的给予表扬, 增强信心, 错的就启发他发现错误所在, 并及时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 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 并给学生树立一种观念, “你可以不会答案, 但不能不会思考”!同时我在上课时非常注重有序思考。例如, 数图形的有关数学问题;旅游中的包车, 如何包车省钱;出示一些数字, 由一些数字组成多少个四位数等。
二、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 喜欢多动, 注意力不稳定, 不持久, 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 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 这正是孩子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在小学阶段, 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 我总要求孩子坐姿端正, 目的就是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 那些坐姿懒懒散散、东倒西歪的孩子显然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听课。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 不应摆放其他物品, 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我班级教室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 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 一边做作业。平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 可以分段完成。小学生活泼好动, 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所以在每节课中都要有训练重点。为了完成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尝试把教学重点分割成几部分, 中间穿插几分钟的小游戏, 以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下一段内容的学习。
三、培养踏实认真的习惯
很多孩子很聪明, 就是粗心马虎, 做题时不是抄错数, 就是计算粗心, 考试时丢了不该丢的分。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去不断克服抑制坏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平时我从这几方面着手: (1) 认真做练习。写字潦草是一些孩子的通病, 为了克服这个毛病, 我力求板书工整、美观,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的作业正确、整洁、美观,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正误和书写的评价。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 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造成的。因此, 在训练时注重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习惯。有一次课堂上, 报答案, 一个学生竟看不清自己写的数字, 于是我马上因势利导, 教育他们注意书写。 (2) 认真听讲, 一些小孩子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 经常走神。比如老师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学生往往两个人一起说, 说的热烈但谁都不知对方说的是什么。小组讨论时, 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 大声喧哗, 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 不能双目注视对方, 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说明学生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听讲习惯, 必须给予指导。因此, 我在上课时因势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 经常找同学个别辅导。
【谈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推荐阅读:
浅谈培养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06-01
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06-20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07-01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10-19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12-03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07-25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习惯意识的培养09-14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0-11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