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共13篇)
河南省方城县龙城小学:姬鹏
一谈到作文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就感到头痛难耐。小学的作文指导真的那么难吗?我不苟同。教师怎样指导,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化,是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如果我们教师还是采用过去僵化的方法,将学生套在一个模式里,按老师的思维来写,那简直是强制性地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灌输、是填鸭。这样,必然抑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做好小学的作文指导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较好
一、以语言为基础,培养小生的作兴趣
小学生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较中学生所见视面窄,接触外面世界少。就是由于视面和思维问题,造成小学生胆小怕事、害羞、不善言辞;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僵化、单一,会抑制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一言作文课上,只听到教师的说教声,却听不到学生的互动语言,学生对老师的说教板子半字不敢更改。这样,即便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不被抑制,教师指导起作文来也不能得心应手。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教师的为核心作用改为学生成为主体作用。从一、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用一句通顺的话,将他们观察到的、想到的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表述出来。到了三、四年级就要加强日记的指导,这段时间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所感或近段时间来喜闻乐见的事情口头表述出来,连成一段通顺的语言,然
后用文字写下来,就了日记;这样,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何愁学生写不出三、四百字的日记?更何惧已有一定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五、六年级学生写不出五、六百字的作文呢?主要学生会说了、能写了,他们不就对作文产生兴趣了吗?有了“兴趣”这位老师,我们指导起作文来还有何困难可讲呢?
二、从范文出发,向生活掘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我们要逐步提高片段作文的要求,帮助他们挖掘作文题材。由于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限,作文常出现写不具体、突出不了重点等毛病。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毛病,教师在讲授课文或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去细嚼、品味文章的内容及精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布置他们在课后找一些同类的文章阅读或在班上朗读,模仿说、写。这样,读同类的范文多了,写起同种类型的作文也就容易了。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学一写三,即学一段(或一篇)范文,就让学生说、写几段(或几篇)同类的文章。如学了《海上日出》就引导他们写《河边日出》或《中秋明月》,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就引导他们写《记家乡的×××洞》,学了《我家的小花猫》就引导他们写《我家的小××》等。千万别让学生陷入范文里不能自拔,切忌抄范文,而是让他们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自如、更熟练地把生活中的题材构思成自己的作文。
三、走进大自然,向生活思意
小学的学生每天无不在大自然中度过。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他们同样具有城市孩子所具备的天真活泼,所不同的是他们每天所接触的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春天写花草、夏天写雨景、秋天写丰收、冬天写白雪的自然变化规律,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山间清澈见底的溪水,雨后万马奔腾的自然洪水,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都是小孩子喜闻乐见的值得观察、描写、感受的内容,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悟出自然生活的乐趣。如指导学生写《蜜蜂的辛勤劳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勤劳酿蜜,进而联想到蜜蜂勤劳酿蜜的原因是为了一年到头有甜蜜的蜂蜜吃;结合现实生活人们只有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才能过上甜蜜幸福的好日子。指导学生写《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只有靠辛勤的劳动、靠技术才能喜获丰收;从《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体会到没有春天人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秋天的丰收硕果。从而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学生将自己在自然生活当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和亲身体验到的东西写到自己的作文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既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也开发了学生智力,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享受生活。
四、走进民间,丰富学生想象
小学生所见的世面狭窄。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固然有很强的现代化感,但真实地看到农村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听到丰富、神奇的民间故事却能体验自然生活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到民间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预定家乡未来的美好前景;听老人讲那丰富、神奇、动人的故事。回到学校指导他们写想象作文,或组织学生开展续写故事(编故事)竞赛。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作为语文教师,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文的:
一、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建立好词佳句摘抄本
茅盾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因此, 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 我会让班内的学生首先建立起好词佳句摘抄本。你可别小瞧这个本子, 它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记录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好词佳句,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遇到自己觉得好的句子, 也可以把它写到这个好词佳句摘抄本上。另外, 我给班内的学生规定:他们一天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两千字 (五年级)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班内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度过的。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他们积累的好词佳句也在与日俱增。我随时检查他们的摘抄情况, 对于摘抄的好的句子, 就结集办成手抄报供班内全体学生借鉴阅读, 让学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提高积累佳句的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二、善于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写周记是必需的。那周记记什么呢?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 作为教师一定要好好引导, 帮助学生打开一个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窗口, 引导学生尝试在周记的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逐步达到对生活的积累、材料的积累, 要不然就会使学生害怕写作文, 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不利。一般来说, 我就是善于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写作的素材, 比如: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学习体会报告会, 会后写写自己的感想;利用说话课搞一次新闻发布会, 然后趁热打铁, 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写下来, 这就是很好的一篇习作。只要是学生的亲身经历, 写出的作文效果都会很好。
三、生活是最好的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会发生很多感人至深的事情, 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便是优美的文章。
在这方面我也做了很多努力, 如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生的事随时记录下来。我班有个学生的父亲生病了, 是癌症晚期, 而她妈妈又不在了, 她需要照顾爸爸, 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为了能让她重返校园, 我及时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校长, 学校领导组织学生给她捐款捐物, 我也组织班内的学生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让班内的学生每人对她说一句话, 有困难大家帮, 希望她能重返校园。本来准备了三张信纸, 结果学生却写满了十张信纸, 字字句句发自肺腑, 读来让人潸然泪下。我惊奇地发现, 其实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这次献爱心活动结束后, 我让每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 结果是他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本次习作的任务, 且每个学生写得都非常感人。谁说学生无话可写?谁说学生头脑里空洞无词?谁说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够丰富?请各位语文教师深深地思索一下吧。
四、结合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强的, 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 通过学习课文, 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 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并从中受到人格的熏陶, 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夸一夸桂林山水。班内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来把你夸一夸。碧波荡漾美如画, 竹筏小舟任你划。静清绿的漓江水, 奇秀险的桂林山。假如你若有时间, 建议你来转一转。山映水来水映山, 山水伴你游画卷。”
课本上有的课文歌颂了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如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战士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等。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 我就让学生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他们写得非常好。如我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邱少云:“烈火蔓延一小时, 趴在火里敌不知。为了战争的胜利, 宁愿牺牲你自己。”
谁说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 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文化素养, 你看他们写得多好!
可见,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不仅能带动学生学会感悟、学会作文、学会表达、学会运用,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关心别人, 有效地提高写作文的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体现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 切实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可喜的是, 如今, 班内的同学们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原来没话写, 现在他们爱写、想写, 有大部分同学在作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跟他们一样, 心中也总是充满了欢乐与希望。而且, 我会继续努力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作更多的尝试。我相信, 当你做到了这些, 你的学生一定不会再为写作文而烦恼, 他们一定会爱上写作文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李小莲, 陈向洲.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J].湖南教育 (上) .1999 (10) .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文的:
一、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建立好词佳句摘抄本
茅盾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因此,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会让班内的学生首先建立起好词佳句摘抄本。你可别小瞧这个本子,它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记录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好词佳句,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遇到自己觉得好的句子,也可以把它写到这个好词佳句摘抄本上。另外,我给班内的学生规定:他们一天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两千字(五年级)。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班内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度过的。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积累的好词佳句也在与日俱增。我随时检查他们的摘抄情况,对于摘抄的好的句子,就结集办成手抄报供班内全体学生借鉴阅读,让学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集体提高积累佳句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二、善于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写周记是必需的。那周记记什么呢?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好好引导,帮助学生打开一个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窗口,引导学生尝试在周记的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达到对生活的积累、材料的积累,要不然就会使学生害怕写作文,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不利。一般来说,我就是善于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写作的素材,比如: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学习体会报告会,会后写写自己的感想;利用说话课搞一次新闻发布会,然后趁热打铁,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一篇习作。只要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写出的作文效果都会很好。
三、生活是最好的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生很多感人至深的事情,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便是优美的文章。
在这方面我也做了很多努力,如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生的事随时记录下来。我班有个学生的父亲生病了,是癌症晚期,而她妈妈又不在了,她需要照顾爸爸,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为了能让她重返校园,我及时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校长,学校领导组织学生给她捐款捐物,我也组织班内的学生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班内的学生每人对她说一句话,有困难大家帮,希望她能重返校园。本来准备了三张信纸,结果学生却写满了十张信纸,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读来让人潸然泪下。我惊奇地发现,其实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这次献爱心活动结束后,我让每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结果是他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本次习作的任务,且每个学生写得都非常感人。谁说学生无话可写?谁说学生头脑里空洞无词?谁说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够丰富?请各位语文教师深深地思索一下吧。
四、结合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强的,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并从中受到人格的熏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夸一夸桂林山水。班内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来把你夸一夸。碧波荡漾美如画,竹筏小舟任你划。静清绿的漓江水,奇秀险的桂林山。假如你若有时间,建议你来转一转。山映水来水映山,山水伴你游画卷。”
课本上有的课文歌颂了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如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战士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等。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写自己读后的感受,他们写得非常好。如我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邱少云:“烈火蔓延一小时,趴在火里敌不知。为了战争的胜利,宁愿牺牲你自己。”
谁说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文化素养,你看他们写得多好!
可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不仅能带动学生学会感悟、学会作文、学会表达、学会运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关心别人,有效地提高写作文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切实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可喜的是,如今,班内的同学们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原来没话写,现在他们爱写、想写,有大部分同学在作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跟他们一样,心中也总是充满了欢乐与希望。而且,我会继续努力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作更多的尝试。我相信,当你做到了这些,你的学生一定不会再为写作文而烦恼,他们一定会爱上写作文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李小莲,陈向洲.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J].湖南教育(上). 1999(10).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就注意了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比如“说话题”,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物件,说一段话,我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首先观察文具盒象什么体,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揭开盒盖观察里面,之后,我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文具盒的形状、颜色,文具盒这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由于这样一观察,学生便有很多话要说了,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如写一次参观活动,可带学生参观校园的落叶,玩耍的小朋友等。还可开展接鼓传花,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也可观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如“记一次家务劳动”,可先让学生回去观察,也可自己边做边观察,再回到教室把自己观察家务劳动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写作文便有话可说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诗歌是一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情感,并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诗歌教学存在的情感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领略诗歌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们铸炼了自己的语言,获得了诗歌表现的一般技巧,陶冶了性情,提高了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诗歌;兴趣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片灿烂的星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歌咏传唱。诗歌的意境非常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优美的诗歌脍炙人口,深受读者喜欢,它可以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因此诗歌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诗歌可以使得学生在领略诗歌意境的同时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心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写作诗歌的兴趣,那么他们就能够创作出浑然天成和饱含真情的诗歌。那么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呢?
一、指导学生了解诗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学生只有掌握了写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他们写作起诗歌来才会游刃有余。小学语文教材上有很多文质兼备的诗歌,这些诗歌有的含义深刻,有的感情丰富,有的意境优美。在教学这些诗歌时,教师要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诗歌的特色有具体、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他们学习到的诗歌知识进行创作。
例如《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这篇诗歌选自《乐府诗集》,它来自劳动人民,没有具体的作者,诗篇的开始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诗词内容更是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老兵从回到家乡的喜悦到见不到家人的悲伤再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啜泣。
还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境。故人西辞黄鹤楼,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运用了“西”字,一个“西”字包含了很多寓意。三月可以用很多词语来形容,像百花盛开的三月,争奇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但是作者用“烟花”来形容,更加凸显了三月扬州的美。孤帆中的“孤”字也是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的感情。唐朝盛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面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可是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李白的眼中只有孟浩然,他的眼中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经典的诗歌,教师在讲解这些诗歌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要引导学生学会斟字酌句,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对文字的巧妙运用,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中所用到的表达技巧。
二、通过多种以诗歌为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学生习得了诗歌的写作技巧后,接下来就是通过多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诗歌写作技巧进行运用,就是鼓励他们创作诗歌。
我们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组织诗歌主题活动。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百果园。百果园里有柚子、李子,还有其他的花草树木,这些直观、形象又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花草树木就是学生创作诗歌的源泉。在以学校的百果园为主题的诗歌活动中,我将此活动命名为《赏秋诗会》。“赏秋诗会”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赏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秋天的景色,观察秋天百果园中各种花草树木的颜色、姿态,观察校外秋天特有的景色。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发现了大自然中可歌可泣的景色,他们才能将大自然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二个环节是读秋。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大量收集有关秋天的佳作,诵读、欣赏、品味其优美的语言,深刻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融入的情感。第三个环节是写秋。有了实地观察和诵读范文的基础,学生就可以开始仿写或者创作了。学生们有的写出了《我是秋天的一个柚子》,在春天的时候/我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在夏天的时候/我只是/一个青涩的小疙瘩/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已经成熟/已经长大/我的兄弟姐妹/都纷纷离开了家/只剩下我一个……还有的学生写出了《我是秋天的一棵李子树》,我是秋天的一棵李子树/在春天/开一树繁花/把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虽然学生们写得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相信学生们会形成诗歌写作的习惯。第四个环节是颂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字飞花令活动。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大声地朗诵出来,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创作诗歌的成就感,还会促使学生以更加?满的热情再次进行诗歌创作。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和组织学生进行诗歌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们写作诗歌的兴趣。
参考文献: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谢佩华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论述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观察生活,广泛阅读,技巧上生趣,评改升华。教师只要不断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形成。
关键词语:培养写作兴趣
目前,作文难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如此状况,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致命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观察生活,做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我在教学“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时,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限在教室里,空洞地教给学生要如何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搞一次秋游,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果园里,让他们投入到所写环境中充分感受,把田野、果园里的植物,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去观察,去贴近。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兴趣极高。连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同学也留心起来了。秋游结束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这次作文同学们利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课后,我调
查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觉得此次作文活动挺有趣,写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平时我注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开辟感受生活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登山,举行体育竞技活动,参观展览等有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大大丰富了写作题材。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先进的写作技巧。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我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作文报》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它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我告诫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技巧上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写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定好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他们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人人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四、评改升华
学生的阅历少,但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很强。肯定成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并产生动力。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首先看的是成绩,然后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如果你的评语中尽是一些批评的语句,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写评语必须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一)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我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我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珍惜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之处,多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批评,重在引导
当然,学生作文中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棒打死”,不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应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乐于接受。如某个学生的抄写不认真,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能认真抄写必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某个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特多,就可以写这样的批语:“好好利用你的学习助手——《新华字典》,让它帮助你改正作文中写得不恰当的字。”一个学生作文没下功夫写,教师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可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注重鼓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就感。
关键词:《教与学策略》,理论应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新课标对于小学中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但现实的实际情况是老师们也似乎是这么做的,可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及写作积极性却呈下降的趋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面对此情况也十分苦恼,无意间翻看到《教与学策略》一书,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我深受启发,于是我认真学习并通读了《教与学策略》的理论,并将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化运用到了我所承担的小学中段语文课的教学教研工作中,感觉效果还不错,随后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教学教研中日积月累的成功经验,整理归纳出了一套“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和各位同行切磋,以期共同进步。
一、通过仿写范文,让孩子作文从仿写开始
学习源于模仿。在我们选用的小学语文课本里,专家们精心选编了一些适合小学生们阅读的优秀范文,如在课堂上,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就鼓励学生仿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水果。让他们回家好好观察,字数不一定要很多,写出特色就可以。因为要求不高,写的又是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孩子作文的兴趣。结果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水果,有的写苹果,有的写香蕉,还有的写鸭梨。孩子们那种想“写”的欲望溢于言表,他们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水果的外形、香气、颜色等绘形绘色,还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品尝完水果后的喜悦心情,可见模仿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是多么重要。模仿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样子,观察品尝水果的体验又是孩子乐意做的,所以写作文也就变得不再那么让人头疼了。
二、鼓励孩子坚持写日记,积累他们对作文的感性认识
写日记,是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会采用的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写日记,不限体裁,不限字数。既可以记事,也可以写景,也可以抒情。这是大多数孩子愿意做的事。小学生在中年级时开始学写日记,最初用最简单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几年的锻炼,到了小学高年级就可以有选择的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难忘的事记录下来 , 且内容日趋丰富。如有的孩子夏天在广场看到了喷泉,因为亲身感受到喷泉的美,写作时,把喷泉的千变万化的各种形态用孩子化的可爱语言形容出来,写得好的,甚至使读作文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喜欢电脑,孩子把电脑比作自己的好伙伴,还能把电脑这个小伙伴的好处分几条一一道来。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写作文的心理障碍,又培养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自己要写什么,怎样写。逐步到敢于写、乐于写。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写作意境
从学生平时的习作情况看,他们大多对写人记事性文章比较感兴趣,而对于写景作文却总提不起兴趣,即便是硬着头皮写了也抓不住景物特点。在《介绍中卫的一处美景》的一次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视频把中卫的风景画面一一呈献给学生:如国家五A级景区沙坡头、古色古香、历史悠久的高庙公园、宁静而美丽的香山湖,还有美丽的五馆一中心,这样就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如此巧妙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之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自由选择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景作文这道难关。
四、通过多元化赏识式评价,使孩子体验“写”的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评价的要求是这样的: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我认为课标中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句话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孩子今后对写作的兴趣问题,其实我认为孩子的作文写得无论好不好,他们交上来的作文都是他们用心努力的结果,他们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哪怕是有保留的那种鼓励,也是对孩子辛勤劳动成果的认可和肯定,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共同的呵护,哪怕他是一时的虚荣,老师也可以假装不知予以保护。千万不要用你的成年人的火眼金睛去照孩子的丑。老师如果能这样对待孩子作文,对孩子作文予以多元化赏识式的评价。一是尽量寻找孩子作文的闪光点予以赞赏性评价;二是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条件,让孩子有写作的成就感;三是即便是问题作文,也要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角度出发予以鼓励,让孩子体验写作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作文就不会成为孩子头痛的事情了。
【关键词】生活;写作;兴趣;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活积累对于初中生写作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作文中很难形成具有系统性的长篇议论性文字。而在我国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阶段每学年作文写作应在14次以上,练笔量最低在1万字,要具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题目创作不低于500字的作文。”这样的写作量对于现阶段大多数的初中生来说都是“望而生畏”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感觉无话可说,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就在于生活体验的匮乏。
二、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关注生活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但是在怎样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生活、并将之与作文写作相结合的方面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作文题目设计随意
虽然近年来的作文重点越来越向学生创作能力的考察方面倾斜,但是仍旧没有引起全体教师相应的重视,其还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单元”存在的。相当多的教师认为作文写作能力是受学生天赋决定的,对于作文的训练没有采取主动的态度而是放任自流,这使一些原本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大多数的语文教师甚至仍旧使用那些“传承”了几十年的固定题目,如“我最难忘的人(事)”“初中的第一天”等等,这些题目不仅思路僵化,而且对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兴趣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教学而忽视作文内在
近年来,一些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不惜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写作技巧和“模板化”训练。通常是在布置作文前先收集几篇该类型题目的优秀作文,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这使学生在写作的素材、修辞手法方面都有了成型的模式可以遵循,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写作“跑题”现象的发生,但是这样毕竟只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的只是怎样进行“嫁接”,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作文缺乏思想内涵、感情空洞,写作文变成了单纯对记忆力的考验。
(三)盲目加大作文的任务量
在当前一些语文教师的想法中,加大学生作文训练的任务量对于他们作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受这种想法的影响,教师们不断加大学生的习作任务,严重的甚至达到了一周三篇习作的速度,加上每天的读书笔记、名句摘抄、日记等等,使学生“疲于奔命”,从开学的第一天到学期结束,学生和教师在语文作文的练习与批改方面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可是却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建议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才能学会和保持对生活的观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的设计对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阶段的中学生,虽然理性思维尚未完全成型,但是在感性思维方面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渴望多姿多彩的生活,对于新鲜事物总是保持着好奇心,这使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之快。优秀的作文题目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还直接影响到这篇写作训练的价值。因此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便能够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如将“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改为“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二)要重视引导学生的作文同生活相结合
没有切实的生活经历,是无法写出有感情的文章的。在日常的作文练习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学会挖掘生活宝藏,积极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如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同学有困难要主动进行帮助等等,不要认为这些事情会让学生的学习“分心”。实际上,适度地劳动反而会帮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从而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文题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同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
(三)作文训练贵精不贵多
语文教师应切实地转换观念,不要单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进行作文练习。语文是一门以消化、领悟为主要学习目标的学科,在这一点上同适于搞“题海战术”的理化学科有很大不同,虽然勤加练习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不小的帮助,但却必须在写作之后进行不断地总结、领悟然后有所提升,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效果。
要明白作文训练贵精不贵多,“与其日学千招,不如精通一式”。与此同时,写作还要与思考同步,写作而不思考,就会使学生陷入固定的模式之中。要力争写有所悟,从而增加对写作的兴趣,最后自发地进行写作。
四、结语
生活体验的匮乏直接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练习缺乏兴趣,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作文题目的设置、内容的选择和训练的典型性方面都与学生生活进行紧密地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从心底里喜欢写作,从而使作文水平得到真正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少英.例谈作文评改中的“对话”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
[2]林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J].青春岁月,2012(24).
[3]高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2(11).
[4]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
西善桥小学胡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是学习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就小学生写作来说,培养其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就有了主动写作的的原动力,就不愁日后写不好作文。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谈点管见。
一、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阅读既要重视课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要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
1、要求学生每人准备
一本好词佳句积累本,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诗词警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等做好摘录,多多益善。
2、在班级里定期进行好词佳句积累本展评活动和好词佳句背诵、运用比赛。
二、引导观察,勤于动笔
小学习作训练的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适时引导或安排学生写日记。可把写日记的训练过程分为三步:第一、能写就可记优,目的在于鼓励动笔;第二、能坚持就是写作能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第三、一写得清楚具体,语言优美准确就是小作家,目的在于训练运用语言,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三、下水引路,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郑益沟坎,取得指导
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教师首先打好腹稿,将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用密切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而作文中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示范,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了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
四、学生自编作文集,老师帮忙写“序言”
让学生也“著书”“出书”——自写、自编、自行设计作文集。
1、收集学生一个学年的作文,经过反复修改、誊抄后,汇集成册,自己设计封面和内部插图,2、老师帮忙写“序言”。在序言中,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写作上的优点,向同学热情推介他们的作文。
3、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省市、国家级报刊杂志和网站,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发表。
宜阳县韩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宁国伟 电话:*** 农村学生接触面不广,感知能力不深,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如写感恩话题的文章,大都是父母雨中送伞,雪中送自己看病等题材。但农村学生的作文文风质朴率真,就是作文基本功底欠缺,害怕写作文。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想起作文心就烦”。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升学就业。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怎么能让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喜爱比责任感是更好的老师”。喜爱对于学生作文来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爱而神往之。”喜爱是作文的原动力,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都将落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爱好?如何引导并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呢?我认为应从学生的思想和实践生活中,认真读书中得以体现。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一旦真正理解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出现“求知欲”,形成主观努力,那么写作的厌恶心理、惰性心理、应付心理自然就不存在了。
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理解写作能力是进一步学习、深造和未来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请学习好的学生谈“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的心得体会,请已考上重点高中和考上大学的学生和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作文与中招”、“作文与学业”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感物才能动情,我们教作文,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作文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走走,引导他们观察,这并不是想到生活中去猎奇,而是要看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留神各种事情,寻找作文的源头。
阳春三月,走向田间,油菜花盛开,金黄一片。怎样描写油菜花景色呢?我先教给学生方法:
1、要仔细观察,把握好景物的特征。每一处景物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姿态、色彩,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笔下的景物才有可能显出特色,才可能逼真。
2、要绘声绘色,展示具体景物。任何景物都是有形的,都是由一定的色彩和形状构成的,写景时要把这些内容描摹出来,才能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
3、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同一景物由于观察和写作时的心情及情绪不同,表现在笔下的景色也会迥然相异。
4、表达要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要富有表现力,让人身临其境。然后带学生去具体观察,形成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个性朴实。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粗壮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油菜花的外貌极是平凡。它们虽然平凡,但它们拥有自己的精彩。它们这样努力开放,为的就是结出黝黑的菜籽,让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想到这,我对油菜花们的敬意又多了一分,喜爱又多了一分。家乡的油菜花啊,你们尽情地开吧,让所有人看见你们平凡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走在大路上,见一青年赶着一辆满载田粪的牛车上坡,跟在车后的一位老农大声喊“:稍歇一下,上坡吆喝着点,车到半坡可停不得。”我向学生讲,你们看,这牛车上坡的事中就包含着一条哲理,那老农的话,很值得深思,车上坡时要一鼓作气,不可在半坡停顿。我们的工作、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车到半坡停不得》,一个多有意思的题目呀!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家乡四时景色而言,大自然及时装点江山。比如春暖花
开,黄土坡上的星星小花,点缀着古韩大地的厚重;夏日炎炎,“柳树园”杨柳依依,坚定地守卫着身边的“运粮河”;秋色浓翠,柿子树上的盏盏红灯,牵引着人们的梦想;冬寒雪飘,大地银装素裹,这里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去年冬天下了场少见的大雪,我先领学生去欣赏雪景,继而向学生介绍前人诗文中有关雪景的描述,并引导学生不应只着眼于它的景色,应当想到它对生活的意义,学生兴致很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写雪景,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得生动具体。有一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彤云密布了天空,树梢一动不动,寒气不像以前那样彻骨,冥冥中有几丝暖气上升。不一会,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了。它似仙女,步履轻盈,姿态舒展,带点神秘,带点欢悦,慢悠悠的飞下来。不知何时起了风,越来越大。雪花失去原本优雅的美姿,随风狂舞起来,像条条挥动的鞭梢,甩在脸上,有点疼。雪花们忽东忽西、忽上忽下、没头没脑地回旋翻飞,搅得天地白茫茫一片。原本错落有致的柳枝,全歪斜着身姿,幻影般隐隐现现,发出“呜呜”的尖啸;远处绵延的山峰,仿佛被夸娥子突然背走,踪迹全无。这情势,让我想起了“眩昏柳眼、勒定梅腮”,想起了“雪拥蓝关马不前”,想起了“飞雪落满梁王苑”„„读此文段,使人有身处其境的感受。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感受、指导他们写作,像参观完韩城西关清真寺后,有个同学就对寺院环境作了这样的描写:走进寺院,一股洁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方方正正的一个小院子,收拾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正是阳春三月,院中的花草树木绽放吐蕊,生机盎然。尤其是院子里正中的那株紫瑾花,更是开得如火如荼,奇丽无比,浓艳的花朵密密匝匝挤满了枝头,细巧的花瓣紧紧地抱成一团,连成一串。淡淡的花香引来了小蜜蜂不停地飞舞、赞叹。花枝顶端刚刚萌出的三两片嫩叶,在春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胭脂般的色泽。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神清气爽。正是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材料,对生活的观察也深了。
3.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作文养分,读写结合,模仿起步,循序渐进。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感物之情,既直接来自生活,也间接来自书本。学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对优秀文章有一中渴望,教师要理解他们的“渴”,千方百计给他们“解渴”。竭力推荐,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的作者撰写文章时,总是先明确写作意图,然后根据写作意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把文章主旨准确、鲜明、生动地加以表现,做到情文并茂,以收到深深打动读者心灵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后,自然就会模仿其笔法进行作文。《孔乙己》中有两段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文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读了这两段文字,向学生讲明: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特征又可分为:生理特征,境遇造成的特征,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的特征。后两点是主要的。写人物外貌的目的是反映其内心。根据这个意思拟出题目,做外貌描写练习,一个住校生生在《父爱无言》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那天非常冷,阴冷的风在低吼。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当公共汽车缓缓驶向村边路口时,我看见了一个人,凛冽的风中,那人紧裹着大衣,双手抱在胸前,不住地颤抖,可狂风还是掀翻了他的衣角。啊,是父亲!透过车窗,我清楚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是一片片刺眼的白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好像一堆干枯的杂草。
车停在了路口,我快步走下来,显然,父亲看见了我,他不在用手使劲紧裹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旧大衣彻底被风俘虏了,像一件大斗篷,他丝毫没有在意,只是微笑着向我奔来。
本片段通过外貌和细节描写,刻化了一位朴实的父亲,细腻的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又如学过《核舟记》,可写《我的布娃娃》、《我的工艺品》,讲过《中国石拱桥》,命题《家乡的桥》,学习按顺序记事状物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模仿可以说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当然模仿不是目的,要不断引导学生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在作文中去灵活运用。
4.教师以自身的感召力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师生情感沟通温暖学生,提高学生写作爱好。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是写作的爱好者,因为有写作实践的老师,容易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容易认识到学生写作的症结所在。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才能在指定过程中靠船下篙,贴近务实。另外,语文教师自己写,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容易给学生自信心,如果能发表几篇作品其影响力更佳。因为中学生普遍有一个心理,他们都崇拜发表过作品的人。如果学生崇拜自己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写作热情会空前高涨。其次,教师指导或讲评作文,要力求语言生动,具有启发性,富有浓厚的感情,能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反应。指导要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和再现能力。
素质教育下,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要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作文教学在这方面所负的任务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喜爱,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有了爱好,就有了原动力,就会越学越活,越写越爱写。
一、提高写作的必要性
写作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如今,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水平都处于一个待定状态,俗话说“白纸上面好画画”,如果引导得好,学生的写作才能就会得到充分地发展;反之,如果引导不当,就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惧怕和厌恶心理,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
由此可见,中学生在中学时代努力提高写作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个绝好的时机。
二、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一)兴趣培养至关重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成为动手写作的“乐之者”?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都是要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生活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一片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我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除此之外,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影视,流行音乐,网络,与其让它们“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如大胆地引入课堂。从张艺谋的《英雄》到美国大片《特洛伊》,从马加爵的冷酷到任长霞的无私,从周杰伦到S.H.E……这些例子从学生笔底流淌出来,给作文带来了青春与时代的气息。
2、爱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分地感受生活,随时随地广泛地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观察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充分吸收,就无从表达;要想充分表达,就必须集中吸收。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仔细、全面、深入、系统的观察,观察的能力才会提高。
培养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在观察中,不仅要求学生用眼睛看事物,用耳听声响,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质地,用嘴尝味道,同时还要求用心想。对不懂或不够了解的内容,要向别人请教,或查字典及有关书刊资料,以使所观察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全面、具体、充裕、活生生的立体印象。
(二)自身参与不可或缺
我这里所说的自身参与是指学生的自身参与。前面提到的是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写作并不是件令人讨厌、很难做好的事情,从而使他们不至于谈作文色变,对自己动笔更是望而却步。因为有些不想不愿写作文的学生并不是对作文毫无兴趣。很多学生喜欢看作文,喜欢听老师朗读同学的范文,但叫他自己动笔写却非常不乐意。所以,老师的引导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还要让他们觉得写作文是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如果说兴趣的培养是让学生当好观众,那么自身的参与则是让学生当一名入戏的演员。自身的参与同样是把写作与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导自演,变无形文字的生活为有形文字的作文。结合自身教学体验,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1、体验诱导法
体验诱导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的诱导方法。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可以说不吃李子就不知道李子的滋味。哪个不想到奔流不息的河流中去漂流一番,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有了这样一次漂流,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有真情实感。
写作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让学生捡个石子带来学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义。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就一定会感兴趣的。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可以多搞一些,如让学生检一片树叶,摘采一朵花,摘一个水果,捧一剖泥土,观看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学生自己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2、多媒体诱导法
多媒体诱导法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诱导方法。多媒体具有教学手段先进、容量大、内容集中、重点突出、图象色彩艳丽等特点。时下,出现了有关多媒体写作教学的教材,它特有的图象、动画、声音、色彩甚至于游戏的形式,给学生以极大的刺激和引诱,让学生在游戏中取乐,在取乐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风光片让学生练练写景抒情散文;也可以选择一些新闻报道,关闭声音播放,然后让学生写新闻报道;还可以摄录一些学生熟悉的,让学生配上一些解说词。
3、辩论诱导法
辩论诱导法是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事物或问题发表正反两方面的见解进行争论的一种诱导方法。争论常常会使人们兴奋起来,大脑神经处于高度亢奋之中,从而使思维敏捷起来,语言也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一个平常不太喜欢言语的人,一旦遇到争吵,他会很快地调集尖锐的语言来驳斥对方,这就是由于激烈的争吵所诱发出来的突发情绪。
激烈的辩论,将最大限度地吸引辩论者密切注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积极调动思维,用最恰当的最强有力的语言压倒对方,在这种紧张情绪下,学生往往是边思考边用笔写好发言,神情之专注达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多组织学生进行几场辩论赛,对学生是大有益处的。一场辩论下来,学生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或把这场辩论的过程写成记叙文,或把这场辩论的语言组成议论文,恐怕是件比较得心应手的事。
4、提供舞台,秀出自我
要提高写作能力,既要多写,更要多改。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有不少大学生思路敏捷,写东西也比较快,但是由于不重视文章的修改,推敲和琢磨较少,写成的文章往往结构比较松散,词句重复罗嗦。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才华得到展示。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方舞台,让他们秀出自我。比如:
创建班刊: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成立编辑部,发动大家积极写作。老师可将日记和大作文的优秀文章提供给编辑部。班刊人手一册。
写出自己的文集:在每学期期末组织全班学生收集整理该学期所有的文章,或打印或工整地誊写,汇编成自己的文集,并自己命名,写目录,然后依次向全班同学推荐,最后民主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发给奖品并张榜公布。
5、诚于嘉许,培养自信心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对一位小学生给予如此高的嘉许,那位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肯定学生长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每次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和评语。说实在的,我的打分标准非常低,只要学生稍微在语言表达或字迹上有进步,结构或体裁上有创新,我都会打一个大大的90分。并且在评语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切的欣赏,尽量不用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当他们怀着欣喜的心情在评语中看到了鼓励和希望时,他们也就找到了自信。
三、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语言的储备库。作文平时要多读书,好的文章要背下来,精彩的词句段应抄下来。
2、要有语言的实践训练。平时应加强写作的片段练习,比如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
3、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勤动笔,以我手写我心。最后,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飞舞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
一、引导阅读, 唤起兴趣
任何人的任何兴趣都不是天生的, 而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 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也必然是学习作文过程中的产物。这种兴趣的形成既和主观因素有关, 又和客观因素有关。作为课堂教学主导因素的教师, 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 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开掘, 善于引导, 用满腔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易感易学, 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 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 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 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 阅读名家名篇, 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五彩缤纷,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 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和闪光的故事, 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增长新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就必须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扶持学生走出第一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 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 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评改, 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 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 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再一句一句认真读, 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 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 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 可以从中学到方法, 受到启发, 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 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 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天长日久, 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 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尖锐地指出:“学生对学习抱冷漠态度的根源, 就在于教师本人在工作上缺乏热情。”这话讲得一点不为过分,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热情除了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投入和付出之外, 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上。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真实生活, 写真情实感, 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以真情动人。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有的写, 知道写什么, 增强了自信心, 把写作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可以抒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 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 张贴在教室里, 让学生相互阅读,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 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地址:红塔区春和镇黄草坝小学
邮编:653102
姓名:朵 柳 娜
电话:***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内容提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苦差事。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筷子夹豆腐,提不起来”。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激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情动于中发于外,就能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因此,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关键词]
兴趣情感
那么,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写为乐写、使学生乐于表达呢?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寻求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的策略,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作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一知半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仍然一如既往地“揠苗助长”,往往以7-9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作”阶段的小学生,以 “习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 “写话” 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而学生 “跳起来”也 “够不着”,就渐渐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觉得作文“云里雾里”,琢磨不透,就不会作文了。
(二)缺乏有效的作文方法
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讲给学生的仅仅是作文技巧、结构等理论知识,缺乏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作文能力难以提高。这种 “应试”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作文时生怕“越雷池一步”,依教师的“标准”挤牙膏似的凭空造起文章来。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尤其是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创新的鼓励。这样做,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三)作文内容不切实际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
不见,闻而不闻,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超出了小学生的经验范围,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使小学生们缺乏切身生活体验。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因此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导致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
(四)作文形式模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一)内容创新,提供鲜活材料
1.游戏作
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利用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指导作文,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作文上,学生便会乐于写作。如写《一次有趣的活动》,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总是写一些老掉牙的活动,如“老鹰捉小鸡”,“跨步 ”,而这一类作文在作文书上比比皆是,东抄西凑便能完成一篇作文,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效果。因此,我经常设计一些形式新颖的游戏,如“逗笑”的游戏,一名学生当“木头人”不能笑,另一名学生要想方设法逗“木头人”笑,这个游戏滑稽有趣,课堂上笑声不断。我适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加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游戏结束后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请两位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游戏中,在玩中细致观察,达到了乐于写作的目的。
2.关注热点、焦点、兴趣点
联系人们所关心的热点、焦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作文指导,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热点、焦点、兴趣点,学生或亲见、或亲闻、或亲历、或亲感,写起来得心应手,而且文章内容新颖充实。如观看奥运开幕式,闭幕式,国庆庆典,并描写其中精彩难忘的场面,关注新闻中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并查找相关资料,谈谈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还可以抓住学生兴趣点指导作文,如有一段时间学生很喜欢玩陀螺,还开展各种转陀螺比赛,这时引导他们将玩的过程写下来,学生就会言之有物了。当陀螺被“打入冷宫”,溜溜球成为他们的新宠时“溜溜球”自然又成了写作的新话题了。
3.提供直观材料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创设直观情境,或提供实物观察,或利用多媒体,或运用教学图片,或从课内走向课外等如写水果的作文,课前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种水果,作文前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鼻子去细闻,用手去触摸,用口去品尝,这样,学生对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香味、滋味等方面有了具体深刻的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想说话的心理需要,于是,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再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如观察中药胖大海,让学生看看胖大海泡水前后的形状,观察它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也很感兴趣,能快
乐地完成作文。
三、用多种方式激发情感
(一)、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也可以运用游戏、音乐等方法来激情。如在写《我的妈妈》时,可让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写游戏或活动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把过程写下来。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评与批改。可选一篇典型的学生习作,按批改角度不同,将全班分成几个组进行批改,如有的小组评结构安排、有的小组评内容和思想、有的小组评语言运用、有的小组全面评价,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最后汇报。这样学生都会认真、用心地批改,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四、运用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一)、多鼓励少批评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发现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学生一见到这样的符号,就会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一定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有更精彩的表现。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作文讲评是作文指导的最后环节,如教师讲评得很有趣,则会激发儿童下次作文的兴趣。作文讲评,要重优点、轻不足,应少写批评性、否定性、会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批语。同时要采用“纵向比较、因人而异”的评分方法:基础好的要“玉中指瑕”,构思平庸的评低分,用评语指出不足;基础差的要“沙里淘金”,对进步较大或某方面某段落有特色的给高分,让学生觉得只要认真作文同样可以写好。
(二)评语具体、有针对性
教师所加的批语应该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清楚的引导,切忌空洞抽象,要让学生看了批语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补充修改,不能全是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笼统的话。创造展示的平台,搜集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加以点评,注明作者及出处,公之于众,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可以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省市国家级报刊和网站,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发表,还要特别关注处于作文水平中下游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发表的机会,起码在班级内部发表,或者张贴于墙,或者抄写在班级黑板报上,或者口头予以发表,总之,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让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开源拓流,诱发学生的兴趣
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孩子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源拓流,也就是注重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既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又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彼此的联系,认清人与事物的关系,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孩子一边读,一边品尝、玩味,就
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一位专家说过:作文指导不应只在作文训练课上进行,应该课课都是作文训练课。因此,我们要努力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用不同的方式练习写作。如学完《卜算子•咏梅》后,让学生把这首词改写成散文,既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时也把好词佳句抄下来,作为积累。
六、仿效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低年级学生对动感强的事物或事情过程中动感强的点敏感,注意的过程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在语言表达和积累方面,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在选择积累时,就不会泛而不精了。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积累。刚开始积累时,学生往往只注重形式,也就是不厌其烦地摘抄好词佳句、段甚至篇,可是一到写作时能用上的并不多,甚至不能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经常翻看”以及多诵、多记等方法。同时,教师在学生提出好词、句、段时,应有意识地说例子,而且要引导学生多举例、多运用,进行理解性的积累。仿写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在学习课文时教会学生发现常见的问题构思,并有意识地按照这种思路来行文。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字数:4320
参考文献
[1] 王益芬.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
[2] 张聪慧.《新课标》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三个淡化”和“ 三个强调”[J].教育论坛,2003(2)
[3] 《新课标》2003年第1期
3、《小学语文教师》2004年第1期
【从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推荐阅读: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信心得体会06-18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1-02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0-30
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10-16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兴趣10-07
美术中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总结06-17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论文)10-11
培养学生生活习惯案例10-09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