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对分课堂概述

对分课堂的提出者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 核心理念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 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 和以往的“讨论法”不一样的是, 他强调在讨论开始前给足学生时间进行独立学习, 即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适当错开,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便能较好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让教师做到精准讲解, 学生则有充足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和讨论。教学理念是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 由于理念深刻、简单易用, 已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关注。

二、对分课堂的实施步骤与特点

(一) 对分课堂的实施步骤

通过对对分课堂的研究, 本文将对分课堂的实施总结为四阶段:“精讲留白、独立内化、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 精讲留白

对分课堂的讲授环节要求老师对新知识要进行精讲, 并非面面俱到, 对所讲述的内容要求重难点讲到即可, 不需要进行细致的讲解, 而是有所取舍的开展讲授, 不一定让学生都能听得明白, 但是需要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的框架结构, 从而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一定的空间。

张学新教授鼓励每位老师尝试“三分钟对分课堂”:一分钟思考;一分钟讨论, 一分钟抽查。任何学科的作业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知识梳理, 然后做题, 最后在自己内化后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让所学融入到生活中, 也就是对同学讲解, 而不是单一的自己理解了就行了。

2. 独立内化

这也是对分课堂的创新点, 强调课堂的自主学习。学生依据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对课文内容进行内化吸收, 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查缺补漏的过程, 而不是老师自以为学生哪里不会给学生讲解, 通过自身努力对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一份“亮考帮”的作业或者一份练习提升的作业。

所谓的“亮考帮”, 就是说出一些观点,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拿出来考考别人以及提出一些自己在独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困难问题。而练习提升的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开展的必要的练习或者作业。这个环节的认知作用就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为基于理解开展后续深入的讨论奠定基础。不同于以往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直接讲解后让学生讨论, 而忽视学生的吸收内化部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环节的内容在“当堂对分”中是在课内发生的, 在“隔堂对分”中是在课外发生的。

3.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主要依托“亮考帮”的作业开展, 对于作业题目也基本在小组内部依据标准评判对错。这个环节教师也不随便参与其中, 重点是让学生之间相互来解决问题。“亮考帮”包含三个部分:学生学习总结之后感受最深, 受益最大的内容称为“亮闪闪”;自己弄懂了, 但是认为别人存在困惑, 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称为“考考你”;把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以问题的方式向同学们提出来称之为“帮帮我”。区别于传统课堂, 对分课堂和传统课堂有很多不同, 从传统课堂中老师更多是一个教授者, 而对分课堂中更多是点拨者, 从传统形式的作业, 到现在的“亮考帮”, 原本由老师为主的点拨, 变成了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老师成为了更高层次的点拨者, 优化了课堂目的。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参与其中, 交流过后每个学生会在全班进行汇报, 充分照顾每个学生。

4. 班内交流

最后一个环节, 课堂主动权再次转移到教师手中, 教师一方面总结、归纳一些内容, 另一方面还得解答一些共性的问题, 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师经常取代学生, 看到学生有困惑会忍不住给学生启发式的解答, 或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这样会延迟知识点讲解时间, 学生在独立内化后, 进行小组交流, 表达自己的思想, 小组内解决问题,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在全班交流环节, 让其他同学讲解, 最后还是没有解决的老师在进行讲解。同时会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汇报, 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进行答疑。

(二) 对分课堂的特点

1. 操作简单

对分课堂没有对分课堂简明易用、可操作性强, 全面、系统地贯彻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 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取得平衡, 而对分课堂的提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取其精华系统的提炼出的模式, 将其结合教育和心理学原理与当前我国学生的现状, 进行的模式, 在操作上只需注意教学结构的调整, 教师的操作比较简单, 对分课堂有基本的操作流程明白之后能够立即上手。

2. 不提倡预习

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发现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预习了, 因为预习也要花费学生的时间, 学生也不知道知识点, 盲目的让学生去预习, 对于有家长监督,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预习效果自然会好, 反之我们会看到有的学生预习不充分。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 减少学生的预习差异导致听课效率差, 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将重点放在复习上, 在教师的讲解下去自主学习是更容易的。

3. 强调课堂独立思考

教师在精讲后, 进行留白, 也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理解新知的阶段, 对后续内容也有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讲解过后立马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思考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促进评判性思维的发展, 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 在自由的空间内进行探索和分析, 随后再进行交流讨论。

三、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引入管理学中的SWOT模型分析法, 通过全面分析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可能遇到的优势、劣势以及将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从而客观地得出结论。

(一) 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优势

1. 不提倡预习, 同一起跑线

对分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提倡预习, 这样的课堂学习使每一位同学将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转变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 要求所有同学依据个人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组内讨论, 自主收获, 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公平。

2. 对教学设备、环境无高要求

对分课堂不同于微课、翻转课堂等, 对多媒体设备有一定的要求, 对分课堂的基本操作不需要使用网络技术, 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在没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 只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它的五环节展开教学即可, 简单易操作。

(二) 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劣势

1. 课堂分组易流于形式

分组讨论是“对分课堂”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要最大化的利用分组实行对分, 一定要基于优、中、中、差的原则, 这需要老师对班级同学学习情况摸底, 再进行排列组合分组, 尽量打破亲密关系, 不可控制地会私底下交流, 影响课堂对分效果。只有小组水平参差不齐, 才可以起到对一个问题交流时, 如果有小错误, 可以在小组内部解决。因为只有这样, 学生在每个小组综合实力相当的情况下, 才可以在教师要求的时间里完成讨论任务。要进行精准的分组考验着代课教师的全局掌控能力, 老师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进行简单分组, 从而影响后期讨论的效果。

2. 容易与“小组讨论”模式混淆

因为在操作模式上与现有的“小组讨论”模式相似, 容易与此相混淆, 导致老师们在使用中无法抓住关键环节, 影响教学效果。对分课堂强调在老师教授和学生讨论中间加入一个心理学过程——独立思考与学习,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的问题都是由学生提出且主导的, 而现有的“小组讨论”模式的问题提出由教师主导。

(三) 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机会

目前, 我国正在进行着“振兴本科教育”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核心, 国家出台各项政策都在鼓励老师们进行教学创新、课堂创新。对分课堂作为中国本土的教育实践创新模式, 已经受到了各大高校和中小学的认可和推荐, 因此, 现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进行推广是一个很好地时期和机会。

(四) 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威胁

对分课堂最大的威胁可能会出现在实践流于形式, 重要内容缩减。许多教师在接受理念上虽然有了改变,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 对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把握不够正确, 不能重点突出教学理念, 掌控教学重点, 很容易流于形式。对分课堂要求老师只讲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 也就意味着很多内容将被删除, 如果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对分的核心, 可能会出现“捡了芝麻漏了西瓜”的结果。

摘要:对分课堂是近两年我国教育领域的“新宠儿”, 是基于心理学的强调自主内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其实施步骤是:精讲留白、独立内化、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有三个显著特点:操作简单、不提倡预习、强调课堂独立思考。本文引入管理学的SWOT模型分析法, 全面分析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可能遇到的优势、劣势以及将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01.

[2]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 (5) :5-10.

[3] 丁学娜.大学课程教学中对分课堂的学生适应性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 2018 (5) :106-117.

上一篇:浅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刍议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