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2016-07-21 手机版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 力。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 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 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 五方面的探究: I. 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 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 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 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 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 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 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 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 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 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 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 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 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 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 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 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 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 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 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2. 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 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
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 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 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 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又如《两A,JL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 文意在争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4.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 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 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 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 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 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 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 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 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 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 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 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 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 师”。的确,一次考试,语文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 而功小。对此笔者尝试着改革,在上学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笔者全“放手”:头天考,第 二天白评自改,老师讲评时作好评改指导,学生个人无法把握的可询问老师。刚开始实行时,笔者还 真担心学生乱给分数,但从事后收上来的试卷可 看出学生还是诚实可信的。这种评改方式可把学 生由过去的注重“形”(即分数)转而注重“质”(明 白每一题的得失),从而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下一阶段的测试。5. 教师魅力激趣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 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 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 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 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 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 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 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 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 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 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 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 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 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 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 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 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 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 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 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 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一、利用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小学生个性活泼, 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使学生的思维回到课堂上, 对于教师接下来要进行的课堂学习环节才能更好地进行关注。
例如, 在进行《自己去吧》一课的教学时,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特别懒, 什么也不想学, 每天让妈妈喂他吃饭, 给他穿衣服, 等到他上学的时候还没学会穿衣服、吃饭, 在学校里, 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你们觉得这个小朋友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好。”利用这个故事, 引出课文中的内容, 让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白只有自己掌握了生活的本领, 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学生在这节课学得特别认真, 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 课堂气氛很活跃。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不仅能提高对操作能力的兴趣, 还能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 可以促使脑结构的完善发展, 使身体各部分的运用更协调。通过观察进行的操作, 使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知识都能反映到大脑中, 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完善。
例如, 让学生把报纸上的名人名言和美文剪下来组成剪报, 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还能通过动手来提高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手抄报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进行设计时, 学生对手抄报进行整体设计, 促进学生对和谐统一的理解, 对手抄报内容的选取时, 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再次回忆和重现, 使知识得到复习, 同时也能获得新的知识的积累,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中, 思维的提高也对动手操作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题目和要求, 并对他们的进步表示鼓励, 促进学生更好地从各方面进行提高。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 塑造教师亲切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教师要充满微笑地去授课,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 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 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 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 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 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 总是板着面孔, 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 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
其实, 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 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 其实是一种自信, 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说教的教师, 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 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 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往往不能持久。
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 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 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调动思维。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选择。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之后, 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料, 能把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好地激发出来, 使他们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
例如, 在教学《黄山》一课时, 仅仅让学生通过文字对文章进行了解, 学生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这时如果教师把黄山的景色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能体会到真实的美, 对黄山的景色更感兴趣, 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仅能让学生观看到真实的图片信息, 还能利用有趣的视频故事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激发下, 学生不再感到语文课堂的枯燥, 而是对语文课堂充满期待, 从而喜欢上语文。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学中, 很多教师不愿意把课堂氛围搞得太活跃, 认为这样学生会不注重课堂纪律, 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教师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在教师进行提问时能积极思考, 而没有提问时不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疑问。这就导致学生被动地听, 思维在不进行运转的方式下机械地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 没有思维的创新性和对知识的质疑, 单纯地靠记忆教师所讲内容来获取知识。所以, 在新课程实施中, 教师要把新课标的要求理解透彻, 能充分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来调节课堂气氛, 认识到轻松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同时, 要为学生创设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使他们的思维充分运转, 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05-01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莫智萍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呢?笔者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兴趣;想象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优化的教学效果和自然的教学模式教导学生。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切入点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制约课堂气氛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才能发挥其主导性的作用。具体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每堂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要胸有成竹,教学思路也要相当明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
理规律和认知特点。此外,在授课当中,教师应该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快速进入角色,用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运用肢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语文课的乐趣。
2、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教学相长,其一个主要原由就是师生关系。师生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才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大多有经历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喜欢一个老师的同时,也爱上了这门课”。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要之基。
(二)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参与学习的一种良好动机,在学生投入学习时,心态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更会影响到课堂气氛。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反之,会成为“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首先老师要做个榜样,作为教师应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成功和信心带给学生,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和谐与温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在教学感知如身临其境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还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学习语文课的魅力,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
二、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之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那教学如同赶鸭子上架一样。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发生根本意义上的转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渊博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敬仰,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老师用丰富的新颖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我们要把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小朋友们以美的享受。同时,在教学方法力求生动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自然,要适度,不能给学
生有压力,在自然、和谐中接受教育。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一大特点就是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给人一种充分的想象。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激活他们潜在能力。例如:《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背影》父亲送走儿子后的心情怎样?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想到吗?《台阶》,父亲造完台阶后不适应,他后悔了嘛?他将会怎么办?《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时,他们交谈的内容是什么?
通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运用比较广泛,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主人
在教学设计,要给学生有选择内容的空间,合作的空间和发言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到主体地位的存在。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不能把他们这种优势扼杀在萌芽之中,我们要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在展望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和掌握的课题,在充满追求的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位子,当一次属于自己教学理念中的小主人。
三、教师应走进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以和谐、平等的气氛融入课堂
(一)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老师:“上课!”班长:“起立!”老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二)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是温和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改变以往生硬的提问方式,多用一些商谈式的,诱导性的发问。教师的提出问题要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学生有一种殷切期待感觉。例如:“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
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乐于回答,并能在无拘束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心声。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三)师生互动,把课堂气氛带入一个最佳状态
1、定制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小朋友们的想象更丰富。比如:在玩一些新的电脑操作不如学生熟练。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2、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错的对的我们都和大家
一些来讨论,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活跃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调动他闪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参考文献: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师教授过的方法去查找资料,思考解决,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同时在老师授课讲到这一部分时,学生会特别重视,并且积极的与老师交流、探讨,如此便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欲望。若通过预习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将此问题预留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因此上课时就会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长期以往,学生在预习中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且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善于钻研教材,能正确认知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完成传授知识任务,而是要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正面的影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效课堂是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甚至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能明确教育教学的要求与目标,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收获什么。如果老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无法突破,备课时不考虑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教学内容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德,更甚至会让学生抵触语文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有目的性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多维的人性化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尊重与信任、倾听与沟通、探讨与补充。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好学生是赞赏出来的”观点,采用多样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启迪学生探究创新,鼓励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去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赞赏与鼓励,允许学生答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质疑老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责骂甚至体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自信,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获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现代教育的课堂不是死板、僵硬、模式化的,而应是一个充满人情味,让人感到愉悦的和谐课堂。
4、摒弃教师“霸权”现象,真诚凸显学生“主人翁”地位。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竭力追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强调老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之于学生,为学生开拓展示主体风采,张扬主体个性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钓鱼的”方法,而不是硬塞“鱼”给他们吃。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科学、恰当、有效。在引导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开启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给学生留下思考、创新的空间,把自由权、判断权、创新权留给学生。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引导是顺势引而不是牵着引,要做到不露痕迹;巧妙导而不是强行导,要做到水到渠成。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而强行牵引着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走。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欣赏学生主体才能,展现学生的主体风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同时熠熠生辉。
打造有效课堂,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有效课堂对老师的个人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之于学生,真正打造一个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展现学生主体风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的生动性能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4 、七年级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第17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5、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宽松的学习氛围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 ,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灵魂美感散文
★ 音乐使我家充满欢乐作文
★ 《美感和联想》阅读答案
★ 美感,幸福的泉源散文
★ 九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幽默方法
★ 营造良好学风倡议书
★ 纤维艺术美感的拓展论文
★ 为高考营造良好环境演讲稿
★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开始
上课开始,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歌, 背诗等方法导入教学, 这样, 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即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 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 所以, 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
动手操作的过程, 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 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 是学生的直观学习, 把书本内容生动化, 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 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
比如, 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 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 既增加了记忆, 又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 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教师要充满微笑地去授课,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 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 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 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 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 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 总是板着面孔, 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 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那样的话, 试问, 学生还愿意和教师交流问题吗?其实, 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 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 其实是一种自信, 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 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 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 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往往不能持久。
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 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 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 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 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 教学《黄山》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 再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 制作成幻灯片, 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
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 爱上语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 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 惟恐一发而不可收。而灌输式的教育, 整节课教师讲得多, 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 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 被动地接受知识, 缺少师生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 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 处于对立面,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 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 自觉地去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 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 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 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同时,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在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 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 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 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摘要: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在语文课堂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谈一谈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颜移秧, 《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 《新课程》, 2011.0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歌,背诗等方法导入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即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
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
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既增加了记忆,又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要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教师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
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
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而灌输式的教育,整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2011.06
2.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01
通过参加此次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使我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心理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它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双方在信息上、感情上的交流乃至整个教学效果。只有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这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涉及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又有心理因素等。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下面结合参加此次教师远程教育培训的体会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感受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认真备好课,带着自信进课堂,并把这种自信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前要设计完善的教案,这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设备条件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使之合理地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
二、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关注课堂细节。
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具有锐敏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教育机智。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善于把握教育分寸,正确处理课堂中偶发事件,以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
三、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切忌教师一言堂。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4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肤浅的体会。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象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春》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学生听到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相反,老师总是总结“一二三”式的方法,学生听得太多,投下去的石头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涟漪。其实。转而思考,我们自己读书时,不也对老师讲课的方法感到乏味无趣吗?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例如: 《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
《背影》父亲送走儿子后的心情怎样?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想到吗? 《台阶》,父亲造完台阶后不适应,他后悔了嘛?他将会怎么办?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时,他们交谈的内容是什么?
《蜡烛》一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达出来的,请设想她拿出第二只蜡烛,插在那老地方时的心理活动。
通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同学们更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 1.教师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曲 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
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2.呈现课题:《芦花荡》。
3.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在感知课文内容后提问:《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
然后同学分成四人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走下神坛,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一)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二)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三)讲究师生互动的形式
1.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2.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
1)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2)、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草草地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了《渡津门送别》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要求学生所做的看、听、说、读、背等软性作业因其检查难度大,学生也因其“软”而“欺软”。理想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自觉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听、说、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自由改编所学并上台表演来鼓励学生主动交际、交流;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来使他们灵活运用课本中出现的语言点并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民主的评价方式
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抵触情绪,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此,要使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学生的良好反响,就应注意:
1、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的准备过程实际就是学——学会——会学过程。如:在检查“复述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事先让他们把课文关键词、句准备好;回答时,允许他们看这些“纲要信号”,这样,学生就胸有成作,良好的心理状态更能使他们发挥出水平。
2、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
例如:在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从教师作为主考官,学生接受考核和考试,转变为学生自己充当评委给自己和同学评份,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观众;在进行“听写、默写”检查或“写作能力”考核时,可让学生间互相批改打分,教师只是在学生评价后,有目的抽查几本,了解情况;在日常测验时,教师甚至可采用“免监考”方式。教师的充分信任,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回报。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
3、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
传统的评价标准是由教师制定,以教师的理解为主体,事实上,世界是多样化的,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唯一标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是违背辨证法的。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来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层次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这种多样化、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他们会在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矫正自我行为,从而最终达到会学的教学目标。
总之,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
5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导读]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推荐阅读: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指导09-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意方法01-04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12-15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指导方法10-29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实践反思07-26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12-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09-2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