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通用13篇)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1

临洮县洮阳镇 旭东小学

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知识经验不足,计算教学内容又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比较困难。为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灵活地运用教材,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第一册教材 “8加几”时,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动画的小兔,小兔手中拿着一个大牌字,牌子上是计算题,小兔奔奔跳跳的跑出来,接着小兔说:“小朋友,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拿出和我算式答案一样的数字,你就是我的好朋友。”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积极的在自己的数字卡片上拿出相应的数字,于是小兔点点头说“对,你是我的好朋友。”做完一道题后,屏幕上的题目再换一道。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快速而有效的进行计算训练。一系列的游戏,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鲜活起来。孩子有兴趣,我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再次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从而诱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动力。

二、新教材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关注学生个人体验针对差异引导学生选择算法。

《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一上课我就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出“一共有多少瓶饮料?”这一计算问题时,我先让学生4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根据图意,汇报讨论结果,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学生得出以下七种方法。

① 我是这样想的: 1、2、3„„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② 盒子里有9瓶,外面有4瓶,我接着往下数,10、11、12、13;

③ 盒子里有9瓶,把盒子外边的一瓶饮料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10个再加上3瓶,一共是13瓶饮料;

④ 把4瓶饮料分成1和3,那么9+1+3=13 ⑤ 我知道10+3=13,推处算出9+4=13; ⑥ 把盒子里边的6瓶饮料放到盒子外边,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3瓶,一共是13瓶饮料;

⑦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⑧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⑨盒子外面的4瓶往下数,5、6、7„„13;

这些方法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有些方法可能比较费事,有些方法可能一般,也有些方法可能比较简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让学生观察理解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掌握基本方法,而不是有极大技巧性的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尊重差异,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道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在教学计算题时,我们要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客观上,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去解决同一数学问题时,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必定是多样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多样化变成“一样化”。但同时也要十分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对几十个人去解决同一道计算题而言的,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学生探索出众多的算法,也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掌握所有的算法,学生能掌握几种就掌握几种,教师不做硬性要求。同时在计算应用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他们在计算一道题时,喜欢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他们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例如计算29+35时,有的小朋友用小棒帮助计算的:

生1:。把20根小棒和30根小棒放在一起是50根,把9根小棒和5根小棒放在一起是14根,50根加上14根是64 根。

生2:把20根小棒和30根小棒放在一起是50根,5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是10根,再加上50根是60根,60根加上剩下的4根是64根。

生3: 我从3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29根小棒里是30根,30根加上剩下的34根小棒是64根。

生4:我从29根小棒里拿出5根小棒,放到35根小棒里是40根,40根加上剩下的24根小棒是64根。

有的小朋友用计算器帮助计算的:

生1:我在计数器上先从个位拨起,拨29,因为9+5=14,所以把个位上的9个珠退回来5个,还剩4个珠,在十位加上一个珠一共有3个珠,然后在十位再拨上3个珠一共是6个珠,合起来是64。

生2:我在计数器从十位拨起,拨29,在十位拨上3个珠共5个珠,因为9+5=14,所以把个位上的9个珠退回来5个,还剩4个珠,在十位上再加一个珠后共6个珠,合起来是64。生3:我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满十别忘向十位进一: 2 9 +3 5 6 4 有的小朋友是口算计算:

生1:我是从个位算起:9+5=14,20+30=50,50+14=64,生2:我是从十位算起:20+30=50, 9+5=14,50+14=64,生3: 29+30=59,59+5=64 生4: 29+5=34,34+30=64 生5:30+35=65,65-1=64;

生6:29+1=30,30+24=64 以上一系列事例都说明:教师要尊重差异,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因此,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一方面,要求他们理解掌握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有探索不同算法的愿望,并养成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习惯。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2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基本成为判断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就现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言,在培养中仍然存在着不足。

(1)计算方式比较单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方式非常单一,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计算工作时往往只会运用一种方式,使得解题方式显得呆板,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尤其是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总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是抄写教师所给出的计算过程,而不是去接受相关的知识,这样是难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的。

(3)计算能力培养过程缺乏趣味性。在课堂上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时,教师总是给出多道课堂练习题,给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然而这样的方式比较呆板,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走神、打瞌睡等现象,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造成课堂质量下降。

(4)学生过度依赖于计算器的使用。现在的小学生为了能够节省计算时间、降低计算难度,基本都使用计算器,这就造成了学生过度依赖于计算器的现象,而忽略了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影响了其数学能力的提升。

正是因为我们近年来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上的忽略,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在逐渐下降,影响了我国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为我们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添计算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他们对于学习学习基本是依靠于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所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对计算课程的关注力,为了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提升计算课程开展的趣味性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改善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来全面提升计算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计算课程的兴趣,改变原有的“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生活,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计算模型。

(2)重视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全面提升我们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不能只将计算能力培养的重心放在笔算上,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心算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节省计算的时间,并通过心算和口算后再进行一定的笔算来进行检查,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3)让学生学会简便计算方式。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就是采用一些死板的、直接的计算方式,这些计算过程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有的时候甚至使得数学题显得更加复杂,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打击,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能够教会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例如计算4×75时,我们可以将75拆分为3×25,然后再与4相乘,就可以得到4×25×3,就能够更加直接地得到答案300。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计算时间,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还能够为计算过程提供一定的趣味性,这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我们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计算习惯,其中“打草稿”的习惯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在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摆脱一些“高科技”的辅助,让学生能够主动拿起笔,用草稿的形式来进行有效的计算,这样能帮助我们的学生检测计算过程,从而提升计算过程的准确率。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5)帮助学生养成题目记录的习惯。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计算过程的印象,做好相应的题目记录工作是一个较好的途径,其中包括了好题、错题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养成题目记录的习惯,当他们遇到了能够通过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自己却无法想到的题目时,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当他们遇到因计算错误而导致丢分的题目时可以把它抄写下来,然后进行定期的复习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计算题的印象,从而推动他们的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做好错题的纠正工作,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型的解题方式,这样能让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结: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力度,才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才能够全面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

摘要: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课程,是一门以数字为核心、计算为工具的课程。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能够从小抓起,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够从根本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3

一、端正学生的计算态度,明确计算准确的重要性

俗话说“治病要治根”,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学生在计算失误方面大致存在两种情况:

1.认识不够。不少学生轻视计算题,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计算能力低,畏惧计算,当看到计算步骤较多或者数字较大时,就开始没有耐力和信心,因此计算就越发糟糕。

2.习惯不良。不少学生在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口算,不愿意动笔演算;还有的学生在演算时不用演算纸,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试卷边缘或手心上演算;计算结束后也不估算和验算。

针对上述情况,我经常教育学生,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如果建筑师计算失误或小数点位置点错,就有可能导致大楼或桥梁坍塌;对于制造飞机、火箭的工程师来说,那更是绝对不能有一丁点差错,否则那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大的损失和灾难啊。从而让学生懂得计算准确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计算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从而达到准确、迅速的目的。

1.适时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计算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演算了几麻袋;“会移动的黑板”中上街散步还在马车的后背箱上专心致志演算的安培,这些生动典型的事例都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2.有效的创设数学情境。计算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错误,表面上看是“粗心”造成的,可是这些“粗心”其实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所以在平时的计算训练时,要让学生养成一对、二审、三算、四查的好习惯。

1.对:就是认真核对。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2.审: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4.查:就是仔细检查。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验算。

四、加强口算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有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加强估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如:个位是2和7的两个数,计算结果的个位如果相加就肯定是9,相乘就一定是4。

六、重视错题分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4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本学期我带四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重点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经过一个月的年级内调查,在同事的协助下,我们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例如:将“÷”看成“+”;“93”写成“98”;“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例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例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例如:857 -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 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例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计算错误。

根据以上的原因,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和笔算着手。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练习本,每天上课前2—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每天中午上课前5分钟出两、三道题进行笔算训练,对学困生或不认真做的学生更多一些训练,下课时间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出几道笔算题让他们做,每到星期五就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黑板上出口算题10道,笔算题5道),并对做得好和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每个星期测验后,无论是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各有不同的收获,例如:优生能够彻底理解算理,口算、笔算基本上准确无误,中等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算理,很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困生对算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口算、笔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正确率稳步提升。

通过一学期的训练,效果明显,每一位学生的口算及笔算能力都有提高。例如:班里一个学生杨晨,原来给他出四道题,他都是错的,但经过一天天持之以恒的训练,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小测验,他的错误率逐步减少。

2、强化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

例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出示主题图,食品厂有538箱酱油,要运到超市销售,如果用货车运62箱,大约需要多少次运完?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把538看作500,把62看成60,500÷60,②把538看作540,把62看成60,540÷60,③把538看作600,把62看成60,600÷60,这些估算方法,学生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时我便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到底需要多少次运完?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只有将估算经常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估算需要,也才能使学生真正愿意去估算,估算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增强简算能力,鼓励灵活运用。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计算思维灵活性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计算的涵义,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认为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改变原有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通过简便计算要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尤其要强调“灵活”、“合理”。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有这样一道题:950÷50当出示这道题后,我先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计算,我在下面一个一个地看学生的计算方法,结果发现没有一个是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这时,我便提示学生:请大家观察这个算式,能否运用大家发现的商不变的规律使这道题简便计算。我再次下去看时,有10来个学生能正确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最后,再次强调:简便计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则,就应该是正确的。

又如:简便计算420÷35,有的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有的学生想到了420÷7÷5,请他们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做完后,再让小组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小组长给予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

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 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例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请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5

和田县第二中学 李静

摘要:在汉语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训练中 ,听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 ,听是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最直接的语言活动。要学会说 ,首先必须掌握听的技能。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 ,听的能力的提高会促进 学生记忆汉语单词和短语 ,加强 学生的语感 ,增强汉语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 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汉语学习的总体水平。因此 ,研究提高汉语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对汉语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听的技能

听的能力

汉语思维

交际目的教师主导

语言氛围 语言背景

在汉语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训练中 ,听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 ,听是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最直接的语言活动。要学会说 ,首先必须掌握听的技能。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 ,听的能力的提高会促进 学生记忆汉语单词和短语 ,加强 学生的语感 ,增强汉语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 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汉语学习的总体水平。因此 ,研究提高汉语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对汉语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学汉语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民族学生获得汉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汉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听、说、读、写是我们汉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听”是一项重要的语言交际技能,“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形式,作为一种输入和输出性的技能活动,在汉语这种语言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如何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1)听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听的训练包括听音会意和听音辨音两项。在培养听的能力——听力上,要加强听的练习,注意听的效果。最基本的办法是多听。多听,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用汉语教学,而且充分利用录音机,广播等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尽可能的接触汉语语音,以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和发音的准确性,并及时纠正发音错误,为说好汉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让学生注意相互之间要多进行汉语对话,自动参与进行各种角色的扮演或自由表达等方式,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必须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汉语语听力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独立听为主 ,并以 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 教师则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系统、科学和合理地安排好进度 ,对现有的统编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删减或补充 ,使教材能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汉语听力课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人群中之一员” ,他只对学生在学习和交际中所能尽的努力表示兴趣 ,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教师应充分利用

现有的教材(包括音像教材和电本化设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从而使听力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 , 教师还应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从教学过程来看 , 教师是主体 ,教材和学生都是客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既要熟悉教学内容 ,又要认识和了解所教对象 ,这样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汉语听力课的教授过程中 , 教师应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 ,尽可能做到省时高效。调查资料显示 , 学生最佳听课时间是前 30 分钟。教师应把最难的教学任务安排在这段时间内教授 ,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避免学生疲劳 ,听力课中间可穿插进行听幽默小故事或汉语歌曲。教师在听力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合理使用教材 ,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水平相当 ,生词量不可过多 ,而且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和体裁;要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 ,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适时的辅导。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评价 ,看其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听力课中定期地进行小测验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小测验 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才能对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4)加强以交际为目的的技能训练。语言的主要作用就是交际 ,在培养学生汉语听的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汉语听力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听培养学生的口语语法能力 ,让学生学会领会语言的场景、内含意义和倾向性 ,并懂得如何去反应。因此 ,在汉语听力课中 ,应进行听前、听后的语言基础训练 ,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连贯思维理解主题意思的能力 ,抓关键词的能力 ,理解说话者意图的能力 ,以及理解和领会说话者的态度和倾向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而达到汉语听力课的教学目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语言背景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 学生原有的知识面是一个因素 ,会不会抓关键词和主题句也是一个因素 ,能否用汉语进行思维或思维速度能否跟上说话者的语速又是一个因素。因此 , 汉语听力课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 学生的听力技能 ,总之,要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汉语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听、表达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要求学生说话做到:在内容叙述上注重完整性、条理性;在描绘上,做到生动而形象;在口头表达上,力求清晰而流畅。说话与听读写思是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说”的能力加强了,“听读写思”的能力才会提高,说的能力属于口语能力。口语训练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方法。

1)要在说的练习中培养说的能力。要求学生多说汉语,还要经常说.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使用汉语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氛围,这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要

求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在说汉语时要手势、动作、表情辅助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兴趣。

2)通过组织汉语角及课外活动来开展说的练习,提高说的能力。课外活动如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朗诵比赛、汉语晚会、汉语短剧等活动,创设多种形式的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这是练习口语、锻炼交际能力的的好机会,汉语角也是学生锻炼听说能力的好场所。总之,为了提高中学生听说汉语的能力,实现学习汉语的交际应用,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以及在课下都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设出听说汉语的语言氛围,提高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汉语教学大纲

课改教法指导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6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谱视唱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很有必要,这也是现今众多音乐教师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识谱学习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希望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识谱

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核心的教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需要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欣赏的基础上用乐器进行演奏,表达出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实施“双基”教学,识谱视唱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识谱视唱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之一,识谱教学是学生进行演奏和唱的基础。因此,加强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

一、小学生如何学会识谱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前提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音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让小学生在识谱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只有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了,才能促使学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乐谱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自我学习音乐乐谱的能力,是目前音乐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时期,音乐塑造性非常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在学习中懈怠,不能长期地坚持。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1.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学习音乐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大部分是喜欢唱歌的,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歌谱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歌谱的学习,也会爱上歌谱,激发学生学习歌谱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分析自己已经熟悉的歌词,分析歌词在节奏和节拍上的组成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旋律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在学生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识谱,培养学生的识谱意识和识谱能力。

2.让学生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学生通过对乐谱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和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对谱表和音符的学习。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乐谱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识谱,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表面东西的理解,以演奏的方式,表达出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营造出作者制作歌曲时要表达的音乐氛围,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创作音乐所要表达的心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乐谱,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要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技巧的讲解,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会识谱

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留下一些无意识的印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播放几遍后,就把乐谱给学生看,让学生把实际的乐谱和自己想象中的乐谱进行对比,纠正自己不对的地方。然后由老师进行视唱,让学生通过识谱视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识谱学习。老师视唱几遍之后,可以让学生跟唱,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识谱视唱的培养

1.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第一阶段的培养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教学是音乐中的精髓,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音乐的发展而言,节奏是先于旋律和声音产生的,旋律依附节奏而存在,节奏在音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唱歌、跳舞、器乐、视唱以及欣赏等许多学科中,节奏都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想学好音乐,掌握好对音乐节奏的学习是关键。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按照先易后难的学习方法,第一步学习由单纯的音符所组成的节奏,第二步学习带有符点音符和休止音符的节奏,第三步学习各种不同节拍的节奏。

第二阶段是让学生进行模仿跟唱。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先进行模仿,再去认识音乐的曲谱。让学生通过模仿,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音乐的技能。因此,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音准和节奏感之前,让学生进行视唱是不合理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唱,而且难度太大,学生不能接受,从而厌倦对音乐的学习。

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听辨学唱。“听”是学生识谱的准备阶段,是让学生接触认识音乐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一个听不到音乐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唱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音乐语言,而这些语言的积累,为学生唱歌和识谱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识谱创作了必要的条件。唱歌是学生由识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识谱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示范视唱,学生通过教师的视唱,掌握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试唱,进而让学生学会识谱,最后学会视唱。

第四阶段是让学生通过看谱唱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儿歌和军歌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视频视唱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

识谱视唱要求学生对音乐进行准确的把握,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要认真地理解,从而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思想内涵。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仅仅要求学生唱准音调,掌握音乐的节奏,这样的教学使得识谱视唱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足够充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音乐家的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具有的不同风格。教师在对学生的视唱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唱习惯,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学生学会识谱的基础上进行视唱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情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营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和感受美,并对感受的美进行表达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7

一、加强数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思维的结果, 在课堂上, 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 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 从想到说,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采用什么方法, 使教学符合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语言发展尚不完备, 语言表达往往缺乏完整性、条理性, 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 经常使用生活化语言, 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在计算教学中, 应该引导他们说清思路。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 但是真正理解与否, 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 并且算理的表达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 符合逻辑关系。在低段数学的计算教学中, 加强算理教学, 重视说想的过程, 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 说出9+5的算理:因为9加1等于10, 所以把5分成1和4, 9加1等于10, 10再加4就等于14。这样通过让学生说算理, 使学生条理清楚, 思维深刻。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 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 学生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二、加强对比、观察、判断方面的训练

结合对比、观察、判断方面的教学,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不进位) 的口算方法, 先让学生操作计算34+2和34+20的结果, 再叙述操作过程, 分析题中数的特点, 归纳综合得出口算的步骤,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总结出口算方法。这样对比教学,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算理, 培养初步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还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结合法则教学,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在对比教学中, 要注意选择有关联性的题, 如32+2和34+20看似很接近, 但是计算方法不同, 2和32个位上的2相加, 20和32十位上的3相加, 设计此类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计算之前观察、思考, 找到适当的方法。通过这些题, 灵活有效地区分算理, 提高计算的实效性。再比如, 7×9, 63÷9, 63÷7这三道题, 学生不光是计算, 而是在计算中,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感受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让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 在教34+28和46+24两道题后, 进行总结笔算加法的法则时, 我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说:你觉得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出进位加法的笔算法则, 这样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 对法则的理解能力就进一步加强了, 从而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第三册中第47页例1—3时, 先启发学生边看图边想, 共有几个人?算式有,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再比较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发现这几个题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引出:当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时, 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算式来表示——乘法。这样的数学活动, 不仅仅是停留在计算层面上。首先, 通过学生观察, 找到几个算式的共同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其次, 当教师引出几个加数连续相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简便运算乘法来表示, 学生感受乘法的用途, 其实就是一种特殊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计算的过程中, 提供学生思考时间, 让他们意识到乘法是有用的, 它可以简便地表示一些特殊的加法算式。再次, 对加法和乘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体会乘法和加法间的关系, 找到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最后, 明确要想快速算出这些连加的题, 我们要把这些有规律的式子总结出来, 编出乘法口诀,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一个小小的计算活动, 蕴含着许多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指出错误:个位应该和个位对齐。教师提问:我们在计算时, 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这样的判断改错题, 不仅能巩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 分析能力。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9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打牢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以后学好数学学科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能够准确、灵活、迅速的计算数学题。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数学计算呢?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教学模式,下面和各位同仁们共同分享。

一、创建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舞台,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天地,一个充满生气、活力的课堂学生才能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融洽的课堂氛围。数学学科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尤其需要建立生动融洽的课堂,特别是小学生生性好动,如果在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总是板着脸孔讲课,效果可能是不好的。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尽量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尽量营造和谐的课堂。如《10以内的减法》时,在课堂教学上,我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多么精彩的回答啊!我和同学们都鼓起掌来,有了和谐生动的课堂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是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这是计算能力低的原因之一。

二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算错结果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结果也不会正确。

三是超量训练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老师留的数学题过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赶时间,肯定不会认真做,计算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正确率也就降低了。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既能喂饱学生,也不过量,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疲劳感,学生的计算错误率才会降低。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是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 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是注重算理教学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对于数学概念的不理解和理解出现偏差都会导致计算的错误,在教学中注重算理的教学,让学生透彻的理解概念和公式,就能够打好学生的基础,学生才会在计算能力上有质的飞跃。在教授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注意力要集中,这样才能降低错误率。为了防止学生抄错题,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轻声读边写,这样学生在在读的时候就会认真的看清数字,就不容易超错了,这种方法防止学生抄错题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非常有效,大大降低了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另外,在教学上我还采用其它的很多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9

爱园小学---杨太诗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和训练至关重要。可以说计算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要占有很大的比例,而每次计算的得分率却低得惊人,造成这些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本人就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题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我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仔细看、认真想、细心算、耐心查。

1、看:就是认真看题目。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一步一步和原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想好之后然后才能动笔算。

3、算:就是计算。计算题重在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

4、查:就是检查。计算完要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算错,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要及时地订正。从而达到计算准确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每一节课安排3分钟的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

十、整百的两个数;积是整

十、整百的两个数;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并且这些整

十、整百的计算在简便计算中也有很大的比例。同时,在训练学生口算能力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接力赛”等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计算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估算训练。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例如,我在教学估算时,出示一道算式,让学生先明白怎么去进行了估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2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0,相乘就一定是6,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四、重视对学生错题的分析和比较。

所谓最有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不无道理。如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了错,我一般要求学生重视做好错题的自我分析,建立起自己的纠错习题库,对容易做错的习题不是地 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怎样做好错题档案的建立呢?归结起来,有以下三项要求:

第一项要求——“认真听”。在讲评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知道错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会计算错,失误的原因是什么?针对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对这些,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而且还要认真记,而且边听边记。

第二项要求——“及时析”。及时做好错题的自我分析。显然,如果错的比较多一些我们要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但如果是个别同学出错,我们应在课前或课后的几分钟给他们单独分析一下,这样做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很重视他。

第三项要求——“经常翻”。错题集档案建完后,要注意保存,保存好了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总结 篇10

在我们小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不重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本次课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

1、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对于计算正确的学生实行奖励大姆指,小小的一个大姆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我们要热情鼓励。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本次研究我主要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

1、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然后才动手解题。

2、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认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学校每位都老师认真抓学生验算的习惯,每一道计算题都要求学生提高口头说计算过程的方式来验算,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研究中我严格抓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要求学生列式画线要用尺子。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板书竖式,要用尺子。

三、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基础,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设定目标堂堂练。要求每节数学课前,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形式变换多种练。学生方面如:自算,自己找口算题(算),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口算能力自然会提高。教师方面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本次研究中我主要抓学生口算能力培养,忽视了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这是今后我要做的主要工作。抓好估算,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提高;能力水平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中专毕业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毕业后很多中专毕业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经过调查,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理论课程的教育,对社会实践方面挖掘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新意识的源泉就是对事物的好奇心,如果学生对知识有好奇心,就会不断激发他们进行探索。好奇心能够让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进行运转。好奇心让他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活跃的思维,大脑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采用一些积极的激励措施,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的时候,应尽量设置一些基础课程,最好要和当前的技术进行结合,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基础性前沿技术,可以通过演讲座谈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式的学习,这样可以在向学生揭示计算机神秘性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中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好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引入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网页制作、动画设计、软件开发等相关课程,特别是进行软件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当前计算机领域里的知名软件公司进行介绍,还可以对当前计算机的形式作出分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发挥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目,我们需要学生用更大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们在进行程序设计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对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课程进行讲授后,在课堂上就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给学生设计相关的设计任务,学生在最开始对这种枯燥的编程可能兴趣不大,但是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得充满趣味,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因为,实用型的价值更能让学生接受,所以,学生就会翻查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来完成这个任务。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学生总是感觉自己是做不好的,但是,当他们对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以及研究后,就能够灵活地进行应用,发现这些项目没有想象中艰难,这也能增强他们在学生方面的自信心,同时能更进一步刺激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自学能力是学生的软性竞争力,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是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就能够对无限的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涉猎,进行无限的知识挖掘。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也是非常快的,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不断地随着技术革新来对自己进行填充。

我们要通过课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老师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来设置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立霞.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3(15):3-5

[2]列潮剑.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导刊,2013(07):10-11

[3]高波.浅谈新课改下计算机的教学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应用,2012(21):11-12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12

分析高职计算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展的时间并不长, 且我们的高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久, 但是我们的高职学校却也是兴办了很久, 随着时间的积累, 有着自己特行的方法和模式。所以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 不应该有任何的松懈。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 我们也有着自己的进步和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 在这个过程中, 也会出现很多不满足我们所需的技术人才。我们将这些问题大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关于高职学校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方面

毕竟各个高职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时间并不长, 而且很多老师都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 所以很多高职学校都是在这种比较古老的模式下进行这一新兴技术的学习, 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不相适应的问题, 或者我们可以将它形象的称为排斥现象。在这种情境下, 就会使得我们对于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显得不够充分, 自然也就会影响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简单来讲, 传统模式下, 主要是以课本为主的大课堂, 学习那些已经成立很久的定理与公示, 这种课堂相对比较单一, 而且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 或许应用在其他课程还相对普遍, 可以学习到一定的内容, 但是, 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模式, 并将其应用对于计算机的教学上, 就显得有些欠缺。因为我们都知道,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领域, 而且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事物, 它是处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下进行工作的, 仅仅只是依靠一些设备硬件, 所以非常的抽象, 对于一个新手来讲, 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在这种情况, 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讲解, 肯定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 所以我们必须有所改革, 最主要的就是应该针对这门课程增加一定量的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内容后, 可以动手操作, 进行演练, 这样就可以切身实际的明白所学的东西是什么, 也就不会使得我们的教学显得空洞, 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同时我们的学生也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计算机的要领, 渐渐地熟悉这样一种新兴的科技工具, 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这项技能的优势。

2. 关于高职学校硬件设备比较滞后的方面

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都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 很多时候难免会出现硬件配备不齐全等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高职学校的资金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所以这一现象对于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没有齐全的设备, 即使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 不能通过及时的操纵演练和实际训练, 很多知识就不能长久的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而且计算机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 又是出于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 所以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办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特别是一些技术语言, 大都是利用机器语言或者人机交汇语言, 比较抽象难懂, 所以学校还是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资, 让学生可以有所实践, 也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 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 关于高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匾乏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 为了提高我们国家的整体文化素质, 也在不断的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 所以大批的学生涌入学校, 而很多高校的招生人数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还要大批的学生进入我们的高职学校学习, 为了紧跟潮流, 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会希望学习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 在近几年看来那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正是由于种种的原因, 我们的计算机科学人数暴涨, 导致和已有的师资力量不相匹配, 主要体现在老师比较少但是学生人数只增不减, 所以老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进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 高职学校应该多多聘请一些相关专业的人才, 来平衡这一倾斜的天平, 只有相对平衡的师资力量, 才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 完成高职学校所应该完成的任务, 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巩固好, 变成一个比较全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结语

在现今的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我们的老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 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同时, 我们的学生, 也应该自觉的学习和动手实践, 这样才可以不断培养起创新能力所具有的作用, 不断的紧跟时代, 才可以更好的迈入社会, 可见, 创新能力的具备,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 这也才是我们高职学校所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宇红.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电子商务, 2014, (12) :141.DOI:10.3969/j.issn.1009-4067.2014.12.118.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13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只是细心计算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加强计算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关键词】 数学;计算;习惯;兴趣;过程

小学生在四则运算中常常出错,家长,甚至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是计算时粗心,让其以后在计算时要细心,只有细心才能做对题.其实,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

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注意力不够,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不进行验算等,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二、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三、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训练培养数感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估算训练培养数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这样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四、教学中,形式多样,使学生有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学生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1.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2.巧设题目,激发学习兴趣.如,一个数乘11其结果是尾数是自己的尾数,然后个位加十位是结果的十位依此类题到最后一位.(即错位相加)是这样的吗,请自己随机找数验证其结果是否正确.3.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中,如,出示几种商品的价格问700元能买哪些东西?有32人去划船,大船每只30元,限乘6人;小船每只24元,限乘4人,怎样租船最省钱?……

五、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注意其适用范围.六、将计算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把计算运用到生活中去

上一篇:摄影主题活动方案实施策划范文下一篇:新华书店cis形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