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2022-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体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实施对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摘 要:现代化教育的新要求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就要更加注重对幼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身体素质是实现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对体育课程的实施。文章基于此点,探究和分析了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实施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提出了课程实施的策略,以此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身体素质;研究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注重幼儿的体育运动是很重要的。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安全而且很有锻炼意义的运动,因此对幼儿展开篮球特色体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形式,而是使得幼儿的体育活动更加地规范,进而激发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对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实施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

1、身体素质的影响

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包含了幼儿园体育运动中的走、跑、跳等动作,并且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性,还增加了“投”这一个基本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人身体需要运动的各个部分,所以篮球运动能够锻炼幼儿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使得他们的肌肉变得更加的结实有力。此外,高能耗的运动还能促进幼儿的呼吸加深,进而增加幼儿的肺活量,促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增进幼儿的食欲,由此还能有效地改变幼儿“挑食”的毛病。

2、心理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对幼儿的心理行为方面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开展篮球运动的时候,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幼儿深刻地感知合作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以后区域游戏活动的有序展开。此外,篮球运动还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规则意识,在活动中也能够让他们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識,进而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篮球特色体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篮球特色体育课程是以展开特色活动为主,因此对于结果以及手法等方面并没有多大的讲究。对于篮球特色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在结合美国SPARK学前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将课程实践分为了三大阶段:

1、热身运动阶段:

因为每一个幼儿的身体素质状况不一,所以教师不能贸然地让幼儿开始运动,而是要在运动前充分地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坚持幼儿的身体是否适合参加篮球体育运动,在检查得宜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做一些与篮球运动相关的热身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篮球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幼儿的身体在短暂的时间里兴奋起来,这样也能够降低幼儿在运动时造成的身体伤害。此外,教师还应该借助多媒体,在幼儿运动的时候,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沉浸在充满着动感的环境氛围中。而对于歌曲的选取,教师也应该有所注意,可以选择美国SPARK的ASAP音乐,这首歌十分的适合在热身运动阶段播放,以此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2、球类教学阶段

在热身阶段结束后,幼儿的肌肉群也得到了拉伸,也十分地适合运动了,因此教师就可以开始球类教学的阶段了。在这一阶段里,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教给幼儿篮球的基本技能。为了能够让幼儿快速地上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将篮球的基本技能设计在游戏里面,这样便能高效地教给幼儿相关的篮球技能。在游戏内容的设计这块,教师可以让幼儿站在原地以不同的姿势进行球性练习,由此便能让幼儿轻松地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借此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社会集体荣誉感。在这一个阶段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全场,注意协调布置,避免幼儿因为多度的游戏造成受伤的局面。并且教师还要注意幼儿之间的情绪变化,很多幼儿会因为争抢篮球发生争执,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制止,以此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不断地深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3、放松整理阶段

在运动结束之后,教师不能立马让幼儿回教室,而是应该集合让幼儿进行放松整理。在这一个阶段,教师要让幼儿调控呼吸,慢慢地让紧凑地呼吸缓慢下来,为了避免肌肉因为过度运动造成酸痛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幼儿做一些比较轻柔的动作,这个适合就可以参照“太极”的相关动作,以此使得幼儿的肌肉做到最大程度的拉伸和整合,进而有效地降低幼儿身体的温度,提高幼儿的柔软度,由此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特色体育课程的实施能够丰富幼儿体育课程的多样性,也能够促使幼儿与伙伴积极地投身于球类活动中,也能够培养的规则意识,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使得幼儿在发展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体育运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幼儿积累与篮球运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经验,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素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明蕊,李恩琦. 幼儿园“集体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指标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3678-3679.

[2] 刘野.美国SPARK学前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球类特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的研究[J].才智,2019(04):118.

作者:陈蓉

第2篇:“琢玉”系列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基于现代教育语境,将玉之“五德”诠释为“仁爱”“信义”“智慧”“勇健”“雅洁”,并从行为表征和内隐品性层面,挖掘“五德”的内涵,确定“琢玉”系列特色课程的理念、目标及体系。“琢玉”系列特色课程的实施,从课程环境为入手,夯实“琢”课程,丰富“玉”课程,凸显“天工汉玉”课程。

关键词:特色课程“琢”课程“玉”课程“天工汉玉”课程

一、“琢玉”系列特色课程的构建

(一)課程理念与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都是建设未来社会大厦不可或缺的基石。他们是一块块内含价值的“璞玉”。

“玉”有五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把“玉”解释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基于现代教育语境,学校把玉之“五德”诠释为“仁爱”“信义”“智慧”“勇健”“雅洁”。

“仁爱”的行为表征有爱护、尊重、关切、感恩等,对应的内隐品性有珍爱生命、尊重自然、团队意识、感恩之心;“信义”的行为表征有诚实、守信、明辨、担当等,对应的内隐品性有实事求是、信守承诺、是非分明、履职尽责;“智慧”的行为表征有勤学、好问、善思、乐创,对应的内隐品性有乐学善学,富有好奇心、想象力,深度思维、创新精神;“勇健”的行为表征有勇敢、坚强、恒毅、耐劳,对应的内隐品性有不畏困难、坚韧乐观、持续动力、热爱劳动;“雅洁”的行为表征有审美、表现、自律、有礼,对应的内隐品性有艺术表达、创意表现、自制力和审视反思意识以及宽和待人。

“琢玉”系列特色课程秉持“以玉润德,人人成玉”的理念,基于国家课程目标以及当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确定了“琢玉”课程目标:通过校园玉文化的濡染浸润,教师人格魅力(教学艺术)的智慧引领,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具备“仁爱”“信义”“智慧”“勇健”“雅洁”等品质的“美玉”少年。

(二)课程体系

紧扣“五德”育人目标,学校开设“琢”课程、 “玉”课程和“天工汉玉”课程,分别对应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品牌课程。“琢”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道德与法治等;“玉”课程从“崇德”“善智”“健体”“尚美”“耐劳”五个维度,分别开设“主题研学”“缤纷节日”“红领巾寻访”“小葵花公益”“画说汉字”“珠心算”“创客达人”“微英语剧”“特色操”“足球之星”“少年军营”“篮球俱乐部”“润心养读”“怡情书法”“创意美术”“韵律童舞”“农耕学园”“职业体验”“变废为宝”“匠心扎染”等课程。“天工汉玉”课程包括探究学科中的玉文化活动、探寻“璞石成玉”的秘密活动、“美玉少年”主题活动、“天工汉玉”基地体验活动、《璞石成玉的秘密——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编写等。

二、“琢玉”系列特色课程的实施

(一)创设课程环境

琢玉石塑。校门口两侧摆放以书卷形式展开的石塑,在上面展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和“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字样,并在旁边呈现注释,意在使学生明白:玉不经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要是不懂得学习并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能成才。

玉润德馨墙。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评选,在玉润德馨墙上展示具有“仁”“义”“智”“勇”“洁”美玉“五德”品质的少年的风采。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白:在玉潭,争做“仁爱”“信义”“智慧”“勇健”“雅洁”的“五德”新人,应是每个学生的成长目标。

玉汝长廊。学校教学楼之间大多由长廊连接。在这一空间里,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长需要,设计了“学生风采”“学生作品”“名人与玉文化”等展示性内容。

玉成体验馆。学校依托深厚的汉文化底蕴,以玉文化为底色,打造玉文化展馆。展馆分展示区和体验区。展示区展示玉的成器过程、各种玉器以及与玉相关的古诗、成语、故事等,让学生身处其中,可观、可读、可学,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玉文化的熏陶。体验区设有励德体验坊和文心篆刻室。砺德体验坊,由学校与徐州市玉雕协会共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和线下互动教学,使学生深入体验“切磋琢磨”的琢玉过程,体会砥砺成长的内涵。文心篆刻室,是学校与江苏省篆刻课程基地侯集实验小学共建的玉雕体验区,意在通过基地影响基地、基地推动基地的模式,使学生亲身体验磨平印面、设计印稿、印稿上石、奏刀篆刻等玉石篆刻的过程。在体验馆中,学校还展出了历代篆刻大师的作品,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玉石篆刻的兴趣,对于磨砺学生静心、定志、耐挫的意志,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都大有益处。

(二)实施课程内容

学校给每位教师下发了《徐州市玉潭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指南》,鼓励他们结合专业特长,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委员会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申报表进行审核后拟订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制订课程安排一览表。教师制订教学纲要,报送课程委员会审定,然后编班开课。教师备课、上课期间,学校进行过程监管和期终考核评估,最终评选精品课程。遵循这样的流程,落实“琢玉”系列特色课程。

1.夯实“琢”课程。

夯实“琢”课程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学校以“琢璞成玉”教育哲学为引领,结合玉的打磨雕琢过程,探索出“预—疑—琢—磋—润”课堂教学模式。“预”是引导学生自主先学,意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疑”是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意在培养其质疑探究能力;“琢”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意在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磋”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意在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润”是启发学生反思提升,意在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琢”课程中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的增长、品格的提升,强调学生被“雕琢”过程中的自我成长。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教研团队从“琢璞成玉”教育哲学、学科课程标准的高度出发,精心设计了《徐州市玉潭实验学校“琢玉”课堂教学导学案》(如图1),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在“预—疑—琢—磋—润”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有方向、有步骤、有深度地教学。

为了明确课堂教学评价量规,更好引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学校教科室还设计了“琢玉”课堂教学评价表(见下页表1)。

在导学案和评价表的助力下,各学科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精准教学,打造精彩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选择力、鉴赏力、表达力、沟通力、创新力和生成力。

2. 丰富“玉”课程。

學校依据校情、立足学情,开发丰富多彩的“玉”课程。“玉”课程的实施,指向校内资源的整合,鼓励教师积极开发自己擅长且适合学生的课程;基于学生需求,倡导网络自主选课,真正满足学生的课程需求;设立课程基地,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打造“玉”课程学习方式的新样态;注重家校共育,为学生开拓学习的多维空间。不同年级同一主题的课程,都设定了不同的课程目标,安排了多样的课程内容,提供了具体的课程实施步骤,提出了细化的评价规则。

以“怡情书法”课程的实施为例,针对所有年级,课程目标有:通过观察、临帖和创作,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自评、互评,逐步培养学生的硬笔书法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学生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课程内容为:练习基本功,如坐姿、握笔、运笔等;临摹、书写简单笔画以及汉字;临摹经典古诗,进行创意书写。课程实施步骤为: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学会简单笔画的书写,临摹字帖;结合自己书写的优缺点,创作有个性的硬笔书法作品。课程评价参考项为:出勤、听讲、临帖、书写等课堂表现;作品书写质量、书写态度,以及创意书法评价。其中,五年级的课程目标为:通过观察、临摹和创作,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临摹正楷字帖的一般方法,能正确使用毛笔熟练地书写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学会处理汉字的间架结构,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优美;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书法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走进书法艺术殿堂奠定基础;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及书法艺术,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课程内容有:了解楷书四种代表字体和基本特点;学会握笔,临摹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和汉字;运用颜体楷书创作春联。课程实施步骤为:观察楷书的四种代表字体,了解其基本特点;临摹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和汉字;创作颜体春联。评价方式为:平时计分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平时每月计分一次,期末计分一次;计分方式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分别占25%、25%和50%。

“玉”课程的种类比较丰富,为了让课程评价更为精准,学校制订了专门的课程评价表(见下页表2)。

以评价细则跟进课程实施,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能在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及时取长补短;教师能根据实情灵活调整实施策略,在与课题组教师随时探讨碰撞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家校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内容更全面、形式更灵活,让所有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收获。

3.打造“天工汉玉”课程。

“天工汉玉”课程以实施五育、涵养“五德”为育人目标,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强调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该课程立足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领略玉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陈列,是徐州博物馆重点推出的陈列展示项目。整个展厅陈列通透明亮,给人以视觉冲击。我们开设的“天工汉玉”基地体验活动,就是让学生走进博物馆,穿越时空隧道,近距离欣赏、了解家乡汉玉,探索汉玉文化,品读汉玉内涵。

“璞石成玉的秘密”课程,通过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带领学生走进主人公璞石及其小伙伴的故事,共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探寻“璞石成玉”的秘密,帮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推进该课程的深入实施,学校开发《璞石成玉的秘密——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在迁移拓展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玉”课程评价主要以作品展示、竞技展示、体验展示、舞台展示等为主,突出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助力师生进入“仁爱、信义、智慧、勇健、雅洁”的境界。

随着“琢玉”系列特色课程的深入实施,学校逐步深化了“琢玉”育人内涵,促进了师生共同生长,丰富了学校科研成果,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学校不断涌现拥有“五德”品质的“美玉”少年;多名教师被评为市级课程优秀工作者;“玉声经典诵读”“玉韵特色操”“玉匠扎染”等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以人为玉,能见其美。以其美,则愿在教育的土壤中深耕细作;以其愿,则能看到“琢玉”之路上的研究成果;以其研,则能培养出拥有“仁、义、智、勇、洁”五德的“美玉”少年。我们将继续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路上前行,为培养出更多“美玉”少年而努力。

作者:陈亚李 玉梅

第3篇:农村中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发展,德育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为此,教师应该落实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农村中学也不例外。新课改强调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可以对学校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整理,整理出用于编写德育特色校本课程的材料,提升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分析开发校本課程的原则,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校本课程

[

德育目前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德育校本课程和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其他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当地的资源创新的课程内容。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该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本文就农村中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进行分析,以找到有效的开发途径。

一、农村中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坚持教育为本的原则

坚持教育为本,开发农村中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可以在德育工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当地文化资源,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农村乡土文化的认知,引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究,拉近文化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德育思想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多个方面的差异,学校要多角度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情况去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对于各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在学生中开设各类文化德育,包括讲名人故事、民俗风情等,拓展学生思路,丰富学习资源,提升农村学生文化素养。而且,农村中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文化资源整合能够拓展乡村教育改革之路,有利于学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

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着重于在开发农村特色德育校本课程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当地校本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和创造,开发本土化、生活化的德育资源,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充分挖掘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贯彻实施德育,使学生在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德育,实现德育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同时,学校可以探索出一套切合本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途径及策略,提高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正确评价和有效引导的能力,促使学校新课程的探索再上一个台阶,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4.坚持以实践为辅的原则

实践其实是任何课程中都不能或缺的内容,对于德育课程而言也是如此。如果在德育课堂中将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做到身体力行,使学生可以融入实践活动中,丰富情感体验,加深德育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农村中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可以与相关学科教学、班级主题班会结合,引导教师探索如何在活动中渗透校本课程相关内容,开展相关教改教研活动,撰写有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坚持实践就必须开展德育特色校园活动,学校可将校园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组织更加丰富、更有特色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农村中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开发德育文化资源,实现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方面,应将打造农村校园文化特色作为主要线脉。各个地方具有自己特殊的民风,所以学校在落实德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对这类素材进行甄别、分类,要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和学生生活进行融合,保证德育课程符合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德育课程的教育目标。而且教师在德育课程的安排设计方面需要和教学大纲保持一致,要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融入环境中,感受良好的氛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如我校规划了要落实三月三活动,首先明确这次活动要想达到的德育目标,然后设计具体活动内容和方案,把德育内容和活动内容进行整合,接着就是要对本次活动的德育成果进行总结。而且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外资源,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研学,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和当地的教学情况还有实际情况相符的教育资源。

2.构建本土特色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德育文化和德育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学校想要进一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需要构建良好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德育如果只是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就会比较枯燥和呆板,首先班主任可以借鉴可行的办法,利用当地独特的人文资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建展览室,可以把学校发生过的大的事件在展览室中进行展示,可以借助网站和广播完成德育文化思想的宣传,也可以把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张贴在校园主题墙或廊道内,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另外,学校也可以积极利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或者一些集体活动对学生宣讲德育的相关故事,或者宣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推选出一些德育榜样和德育标兵,发挥这些学生模范带头的作用。要走出农村德育特色课程道路,既要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信;又要打造具有本土德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既可以实施有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又可以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提升学校的文化魅力。

3.落实各学科的有机整合,实现育人目标

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和德育之间的切入点,要能够用心去提炼德育素材,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学科的价值,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可以获得有效的提升。这样的融合并不是在各个学科课堂中大张旗鼓地进行德育内容的宣讲,教师应该做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对于教学环节做出合理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影响和熏陶,这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德育内容,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借助信息技術,搭建校本平台

信息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资源的开发。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网络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然后可以借助网络搭建一个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把一些德育内容分享到平台上,教师借助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这样也拓展了学生进行德育的空间。而且教师可以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事例分享到平台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挖掘学校里感恩或者尊敬师长的例子,或者利用一些重要的纪念日落实德育。

5.实施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农村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认识到评价体制的转变,教师应该从更加宽容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的品性和道德修养情况。特别是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德育工作,由于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成长过程中更需要教师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教师还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评价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认可,从而对自己能够做出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判断。有的放矢地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中学德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利用进行成功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客观、科学地进行具有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的评估,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教师要能够不断地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情况,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得系统和全面。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德育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内容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道德水平,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完成品德修养目标。

(责任编辑 黄 晓)

作者:宾谷

第4篇:快乐足球——省级体育特色校的校本课程

快乐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一、研究背景

(一)全民健身的需要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作为学校的主体,青少年儿童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抓好中小学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逐步引导其学会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形成体育技能,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与行动,是全民健身计划赋予我们体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足球这一学生都喜爱的运动项目作为载体拉开了我们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研究序幕。

(二)课程发展需要

为贯彻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提出“学校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至此,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课程改革中的研究热点。我校《快乐足球》课程的开发正是顺应了这一改革潮流,也为我校的体育工作带来了新鲜活力,丰富了内容,使之更贴近于学生。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

1、真正落实学校“健康快乐每一天,成长进步每一天”的办学理念的需要。《快乐足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体现了我校“健康快乐每一天”的教育思想,为了健康学会足球技能,在学习技能中追求快乐。由于足球是一项技能与身体素质共同发展、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相互结合、困难挫折和勇气欢乐并存的运动,在当前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中,足球运动能更好地体现其特有的内涵功能。

2、逐步适应足球教学——足球训练一条龙的学校体育特色的需要。我校自1983年开始组建学校足球队,1985年获浙江省小学生足球赛冠军后,二十几年一直居全市前茅,省比赛的成绩也可以说基本保证在前四名之列,多次获省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称号。回顾二十几年来的足球训练工作,我们认为作为省传统项目定点学校,比赛的成绩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没有一个浓厚的足球氛围,成绩好坏的基础都建立在二十几个人的训练队身上,这与我们国家设立传统项目学校的初衷肯定是相违背的。现在《快乐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足球教学作为普及,作为基础,足球小型竞赛活动作为推动杠杆,足球训练工作作为提高的学校体育特色才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里的正确方向,势必会给我们学校的足球传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以课程开发、实施为主轴,努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需要。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体育教师可以说是一个业务知识提升的过程,从课程开发、研究策略、研究内容、教材的选用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课程的实施教学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专家讲座论证、查阅资料、小组分析讨论、研究教学方法、上课、听课等形式,可以学到不少原来很少接触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经过实践后变成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从实践需要理论支撑的一个循环教学过程。

4、积累开发经验,为学校其他课程开发提供基础经验的需要。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一级的一线教师来说,其工作范围非常庞大,而且从未接触过,从课题的提出到前期调查、整理资料、处理数据、选用和处理教材、编写各种文本直至结题,每环扣一环,而中间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推敲,经过论证后方能成立。《快乐足球》课程的开发是我们第一个校本课程,它的实践经验将有利于我们今后各学科的课程开发。

二、课程的开发内容

(一)快乐足球的界定

《快乐足球》是一门学习足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进行身体锻炼实践的课程。无论是从教材的处理过程、形成四大类的教材基础上,突出了教与学的趣味性,还是从学校足球联赛的提倡全员参与及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个人提高程度的做法上,无不体现了快乐参与、快乐成长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开发

快乐足球课是整个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而要上好快乐足球课,除了场地、器材的保障外,选用的教材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课题组经过分析、谈论后认为有必要对原有的足球教材进行处理、筛选,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足球技术程度进行定位,确定了足球控球、运球、传接球技术作为我们的快乐足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后,一些可以被形象化教学的内容,我们将它列为“形象类”,如猫捉老鼠;而形象化教学效果较差或者无法进行形象化教学的教材,我们通过游戏化将它列为“趣味类”教材,如大鱼网等。足球技能的培养是使之成为特长的必然经过,足球技能的形成也不是单个动作所能体现的,所以我们将控球与传球、传球与射门等技术结合起来的教材归类于“技能培养类”,如运球射门等。足球的展示是多方面的,考核、比赛等形式可以,平时练习、示范等都可以用展示来体现。虽然现有的四大类教学内容还无法真正满足于我们的教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处理、不断提炼,肯定会越来越多,形式也会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为了更规范我们快乐足球课的教学,我们课题组经过认真分析、讨论、论证后,认为有必要出台《指南》,这样教师可以进一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外足球活动及教学原则、教学实施评价等方面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详见课程指南)。

(三)课程群体开发

学校提出“健康快乐每一天,快乐成长每一天”的办学思想后,对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视,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一花独放,而是满园春色。课程组认为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快乐足球的各类比赛中去必须与大队部、教导处合作,在传统的足球联赛的基础上,增加啦啦队评比、知识讲座、竞猜、足球征文等活动,使每年10—11月期间的足球联赛成为全校性的盛会。其次改变原来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将足球射门、运球接力、颠球等项目纳入校运会,可以起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真正体现快乐足球课程的功能。

三、课程开发具体工作

(一)组织与准备

1、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高友光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聘请县教研室体育教研员林时珍老师为开发顾问,并同北京师院体育学院杨建雄副教授取得联系,经常就一些课题宏观调控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为课程的顺利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立制度

学校课题组由教科室牵头,经常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论及兄弟学校课程开发的范例,每月一次大组学习讨论,不定期地举行一些教学研讨活动。

(二)搭建课程的基本框架及定位

1、确定课程开发的基本框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训练已经形成传统,所以课程开发的基本框架是体育教学及学校群体两大块。

2、确立以快乐教学为主导的教材体系

3、编写《快乐足球课程指南》及《快乐足球教师用书》

(三)课程实施

1、开展足球教学研讨

根据学校的教研安排,规定了青年教师每学期二节汇报课,其中一节必须是快乐足球汇报课,同时在课程开发期间参加上一级的教学评比课均以快乐足球为主要教材,通过上课、听课、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更新了我校快乐足球教学的思想。

2、优化课堂教学

落实快乐足球教学课时计划,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把足球教学直接纳入到日常教学中,考虑到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课题组制定了足球教学场地安排表,如出现两个班级同时上课的情况,由教师自行协商解决,这样有效地保证了足球课堂教学的实施(详见表四)。

3、实施以快乐足球为主的群体活动

我校共成立足球、田径队数支,常年坚持训练,足球队每年参加省、市比赛各一次,全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练,有比赛任务时,节假日也照常训练,所以说我校的训练工作是非常规范的。足球也已成为我校的拳头产品,为学校争得了不少荣誉。但《快乐足球》课程的核心应该是使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快乐提高,所以我们在前期搭建好的群体工作围绕《快乐足球》转的指导思想下,完善了每年一届足球联赛,每年一届校运会的大型赛事,并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足球小型比赛,如运球接力、射门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足球赛事,为我校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人人参与的体育动机。

4、保障活动经费

场地配备资金到位,基本保证了课程开发的客观条件。教师活动经费保证。虽然学校经费年年紧张,但花在体育上的经费,学校领导毫不吝啬。

5、建立评价体系。

在制定快乐足球课程评价体系时,特别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技能等纳入课程学习成绩评定范围,鼓励学生自我规划和选择。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见课程指南)

6、组织训练比赛。

为了进一步规范足球队的训练工作,加强训练队的管理,切实提高训练质量,特制定训练比赛制度。

为了检测训练的成效,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我校形成了梯队型的足球队,做到提高和普及的真正结合。现有校足球队两支,每年要参加省、市、区等各级各类比赛各一次。班级足球队十四支,艺校足球队三支。每年的暑期艺校,班级足球队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比赛,这大大提高了我校的足球氛围。

四、研究成果

(一)初步形成课程指南和教师教学用书

1.《快乐足球》课程指南包括足球教学目标、足球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考评标准和各年段教学内容技术要领。指南的提出和形成对《快乐足球》在学校的具体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和监督评价,是在原有的专业足球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建设性的、可在实际教学中参考的纲要性指南。详细见附件《快乐足球》课程指南。

2.《快乐足球》教师教学用书是根据《快乐足球》课程指南、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多年开展足球教学的情况,改变传统的足球教学内容,形成四大类的形象化、趣味化的内容。该教学用书从意义作用开始,根据内容的处理整合(包括快乐足球形象类教学、趣味类教学、技能培养类教学、展示类教学),将专业的技术化的传统足球变成学生人人喜欢的群体性体育活动项目。每一章节渗透足球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建议,让每一个体育教师拿到可操作和借鉴的一册材料。详见附件《快乐足球》教师教学用书。

(二)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快乐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各项素质稳步推进、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的办学工作特色显著。研究证明,《快乐足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是科学有效的,可操作的。学生对足球产生了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养成了良好健身习惯和终身运动的意识;在学校层面,找到了体育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促进了学校规范、和谐发展,深层次地推进了学校足球特色优势,扎实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及办学品位的提升。

1、改善了学生的体质健康、能力水平。

“自主学练”、“游戏足球”课程教学模式,整合改编的形象类、趣味类、技能培养类和展示类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体育课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积极的尝试。

为了监测快乐足球课程实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和足球的技术掌握程度,课题组在2005年9月课程实施初期和2006年9月课程实施一年后各选取学校六年级的一个班进行身体素质和“S”线运球、颠球等技术测试,获得了可比较的参考数据。

由于在研究中,遵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尝试”教育理念,同时,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自觉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对快乐足球课程认可程度和参与程度见表)。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和重新学习,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有了新的感悟和发现,在《快乐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体育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各环节的调控能力、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总结完善自己教学经验和模式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可以说,学校《快乐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程组成员教学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课题组成员高友鸽老师于2006年被教坛新秀,温州市教学能手。

3、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以体育精神的培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为基点创建学校的体育特色优势,提升办学地位,促进学校规范、和谐发展,提出了“健康快乐每一天,成长进步每一天”的办学理念。《快乐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无疑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学校群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运动,校园体育文化应运而生。

龙港五小

2009年11月

第5篇:美术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四扬中心小学美术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我们将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此为指导思想,把美术教育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创建美术特色项目的基本策略

1.凸显既有优势,强化美术特色

2.寻找资源的“生长点”,提升美术特色品位。

三、创建措施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美育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树立大美育观,充分发挥课程美育、课堂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的作用,以人为本,将审美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美陶情、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美。在实践中形成环境布置体现美,学科教学渗透美,课外活动感受美,亲身实践创造美,行为习惯检验美的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美育特色。

(一)组织管理与保障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行政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活动指导网络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管理与业务指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机构:

长:肖禾秀

副组长:周清桃

李芳

员:全体班主任

2.建立并不断完善四扬中心小学美术教育评估标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质量及美术活动的过程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3.学校由校长直接领导负责美术特色创建工作,健全学校美术教育管理网络,各部门职能明确,管理到位。完善学校美术教育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美术教育政策的落实。

4.学校保证美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更新教学设施,确保美术专用教室或美术教育活动专用场地的落实,确保校本教材的开发。

(二)环境布置与创建

1.专门设立美术专用教室,配备专用美术课桌,多媒体,确保美术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在校园内设立橱窗和玻璃镜框,在橱窗和镜框内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营造浓郁的美术特色氛围。

(三)课程教学

1.整合课程资源,拓宽教育内容。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视、听、想、动的潜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表现力、创造力,收集和撰写部分教学案例。

2.学校美术课的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3.配合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化美术教育手段的应用,提高美术教学品位,提升我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4.加强美术类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评价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

(四)课外美术活动

1. 活动时间:学校每周要保证学生有两个小时的活动课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2.拟将一至五年级分为两个组,

一、

二、三年级为低年级组;

四、五年级为高年级组。各年级组长依次为周清桃、李芳。

3.低年级美术教学以泥塑、简单手工、简笔画、儿童画等为教学内容;高年级组主要以手工制作、油画棒、水粉画、基础国画、素描等为教学内容。

4.选拔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和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画家兴趣班,(分基础班和提高班,开辟专门的美术活动室)由专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重点培养,使其成为特色项目的龙头班级,并积极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5.每月分项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对好的作品进行展览。不定期举行各项美术竞赛,对师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评展。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美术竞赛,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7.学期末,为了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学习积极性,我们拟订《四扬中心小学小画师星级评定标准》,分为荣誉画师,绘画能手,小画师三个层次。对达到级别的学生,利用橱窗、专栏、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广泛地宣传。

我们深信,创建美术特色学校是四扬中心小学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打造美术特色项目,树立学校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东富镇四扬中心小学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长:肖禾秀

副组长:周清桃

员:全体班主任

李 芳

2014年四扬中心小学美术兴趣班名单

基础班:

王思睿

丁思琪

张玉佳

王佳琦 张子健 黄健康

提高班:

温贤刚丁云磊徐

丁思慧

王思思

王晓璐谭佳程

王凯琪

张裕芝

王熠熠

涛 王思琴 王欣 何盼

2013年四扬中心小学美术兴趣班名单

基础班:

盼王思睿 张子健

提高班:

曾柯亮张金星王思思易

缘丁思琪

欢 王佳豪杨双娇张裕芝王熠熠王晓璐张玉佳张文沛 杨双喜 王

涛王佳琦冉凌芳 温贤刚 丁云磊

第6篇:小学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依托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南山集团的资源优势,结合小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开发了钢琴大课、形体大课、游泳大课、英语等校本课程,现将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课程设计背景

(一)现实背景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校应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发展前景

1、特色学校是现代学校的鲜明标志,有特色才有办学质量,有特色才有办学效益,有特色才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特色立校,就必须引导和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和提炼工作。

2、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为建设特色学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让学校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赢得家长和社会更大的认可。

(三)现有条件

1、一流的教学设施。我校位于龙口市东海开发区,是南山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学校拥有音美楼、游泳馆、体育馆、天文台等一流的教学设施,总占地1000亩,现有在校生近万人。

2、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自建校以来就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实施特色教育,开展了20余个特长小组和近10个特色课程,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积累了大量资料和经验

第7篇:省课程实施特色总结

在规范中发展 在创新中超越

——XX小学落实《山东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特色工作总结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坚持以“教学高质量,师资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环境高品牌”为办学宗旨,在课程实施方面突出了学校特色,在规范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

(一)科学管理,制度保障,展管理精细化特色。

内涵发展的关键是管理,学校采用“思想引领到位、责任分配到位、措施落实到位、业务指导到位、问题跟进到位、总结反馈到位”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力求把工作“做细、做精、抓实、抓好”;建立校长——业务干部——教师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层级管理,层层分解责任,切实提高课程领导力。

完善而规范的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和《山东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具体要求,进一步从师德、教学、管理等几大方面修订完善《XX小学规章制度》,促使教师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变规章制度为职业自觉;学校还组织干部、教师整理了2013年以来的集体和个人荣誉,精心汇总了每年的大事记,使学校的工作有了过程性的记录。

(二)校本研修,以人为本,展研训一体化特色。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校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教育思想端正、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技能提高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 “请进、走出”,开拓视野。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请进来”——充分发挥与山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结为发展学校的优势,采取“名师示范、专家引领”的方法,将每月的6日作为发展学校活动日,在张茂聪教授和谭维智博士的引荐下,每月都确立不同学科的研究主题,邀请全国各地教育教学的名家进行理论指导和学科教学示范,帮助教师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一位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老师的参与面达100%,我们要求老师做好详实的听课记录、写出所思所获,使教师将对学科教材的挖掘提升到对教学模式的提炼。

走出去——由业务干部带领,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远赴北京、上海等地观摩高水平的课堂教学,目前,学校已先后四次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的28位教师参加了活动,回校后,学校组织教师将自己的所思所获进行汇报交流,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学以致用,建构教师成长的高位平台。 2.“因材施教”,形式多样。

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学校从两个层面开展此项工作。

一是全员参与,自我研修:充分发挥教师阅览室功能,为教师提供128种教育教学刊物,采取开放管理的方式供教师借阅,依据每位教师需求,为每人购买一套教育理论书籍,引导教师做好“四读”:提高认识,重视读;制定计划,自觉读;开展研究,深入读;撰写体会,实践读;通过书香校园,提高教师文化底蕴。

二是“因材施教”,“阶梯式” 研修:落实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名师型、骨干型、胜任型教师各制定出不同的研修计划:名师型要从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入手,每学期深入研读两本以上教育专著,发挥专业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专题讲座(1-2次),做好对新教师常态课的教育教学诊断工作;骨干教师要从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入手,要求上好样板课,并能发挥对青年教师一对一的业务指导作用;胜任型教师要从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指导入手。由此,为三型教师创造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空间。

3.“双线并趋”,深化教研。

学校将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教研采取“双线并趋”的方式,从深研教材和学习教材两条主线开展。

第一条主线深研教材:针对以往各学科教学存在的薄弱点,深入研究,语文学科进行作文教学和“读写结合”的研究;数学学科从“规范教师数学用语,培养学生思维过程”进行研究;英语学科从“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进行研究,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实践之中的探索,找寻“突破”的策略, 第二条主线学习教材:学校将紧紧抓住“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这一核心,要求教师能够纵向掌握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知识链、知识结构及知识点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学校将做到“四个有”,以确保学习的深入开展:

配备有保障:为每一位老师配备相邻学段的八册教材,除掌握本学段的内容外,还要求低年级掌握幼儿园大班和中年级知识点;中年级掌握高年级知识点;高年级掌握初中一年级知识点。

时间有统筹:以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学习由业务干部和学科组长负责,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兼周进行,每次利用一节课时间学习,一学期大约进行8-9次的专题研讨。

内容有层次:业务干部和教师一起,把相关学段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专题,在研讨中每次针对一个专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内在联系的挖掘,形成知识链,使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测试有重点:为检验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不同形式的测试,如:专题试卷测试、跨学段试卷测试等,兼周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测查,计划一学期不少于六次,教师平均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尚可过关,同时把测试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4.有效突破,提高质量。

学校以“四十分钟要质量”为突破口,努力寻找教学质量提高的增长点。

(1)向常态课要质量——“三层面”指导有实效

抓好常态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学校从“三层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随堂课”,业务干部不打招呼直接推门听课,随后进行一对一指导,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二是听好“抽签课”,采用“统筹安排,抽签实施”的方法进行常态课调研。每天下班前学校干部进行抽签,通知抽到名字的教师第二天进行常态课教学,并依据“和谐课堂”教学过程实施指标进行评分,通过优化教师的“教”来落实提质减负;三是抓实“新手课”,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作用,开展好“三阶段——两反思” 活动,达到“抓规范,求实效,强化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 (2)向课堂要质量——“三分钟”过关堂堂清

为深入实施“提质减负”工程,学校将实施“一课一过关”,即在每节课最后三分钟进行过关小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

(3)向单元要质量——“三结合”把关促师生

学校推行“教学质量检测制度”,业务干部负责把关“单元检测”,做到“跟踪监控——增值性动态评价——引领反思”三结合,即:业务干部依据教学进度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质量监控;运用折线图及时记录各级部、各班级每个单元的检测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及时带领教师进行质量分析,利用教研时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制订措施,达成目标,从而进一步探索学校增值性评价的有效策略。

三、学校课程,合理开发,展帆船教育特色。

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开发了《帆之故乡》系列学校课程。学校确立了“四三一“的总体思路,即构建“四个课堂”,落实“三个制度”,做好“一项研究”。构建“四个课堂”,即奥帆知识大课堂、奥帆技能大课堂奥帆竞技大课堂、奥帆展示大课堂;落实三个制度,即每月互听一节课制度、业务干部每月一指导制度、教师之间每月进行一交流制度;做好一项研究,即进行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遵循着“专题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提高能力”的原则,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班班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可喜场面,逐步形成了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技能,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拓展奥运会的教育功能。

四、明理践行,小中见大,展德育主题化特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行了“1 = X + Y”管理体系,“1”即:一项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X”即:分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Y”即:综合素养,不同年龄层次学生所应达到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目标。

首先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实“班主任工作常规”,注重“细微深处见真效”,大力倡导:“一突出”、“两心”、“三讲”、“四抓”。即:突出责任意识;把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讲敬业、讲奉献、讲爱生;抓早、抓细、抓实、抓反复。定期举行新老班主任恳谈会。在学习《班主任培训读本》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日常工作实际,开展了“班主任恳谈会”,将个例分析、经验交流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班主任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每月确立一个活动主题,将活动目标层层分解,突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小”点切入,“大”面铺开;二是“小”行动带动“大”群体:发动“小手拉大手”的带动作用,让家长及亲朋好友也在学生的带领下,参与到活动中来;三是“小”启示带动“大”发展:通过“小”启示的汇聚,增强了学校学生、家长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学校已先后开展了 “春的使者”——我们在成长、“大家中的小家”家庭讨论会、“伸出我的手,共圆你的梦”、“童眼看市南”等活动……一个个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与震撼,受到区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寓教育于细微之处,从而达到了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

五、齐抓共管、培养特长,展全面育人和谐化特色。

学校重视挖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各科教师齐抓共管,艺术工作做到了“三好”:抓好常规,积极参与区级基本功比武;带好社团,在区市艺术节取得优异成绩;做好普及,组织校级艺术节各项活动,2013年11月,学校开展了“艺术的舞台,灵动的智慧”艺术节活动,三歌比赛、朗诵、摄影、书法、绘画等主题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体育工作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大力推广体育集体项目和校园拓展游戏,落实好“1+X”工程,“1”即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帆船模拟训练之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这门技能。“X”为每个年级都将围绕一项体育技能进行研究,一年级:跑;二年级:跳跃;三年级:投掷;四年级:技巧;五年级:排球;六年级:篮球,学校确立了四个工作目标:一是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二是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三是以校级运动队训练为抓手,落实训练计划,保障科学训练,力争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四是以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为抓手,因地制宜,保障户外体育器材、课堂教学器材的安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目前,学校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校运会……

仅2013年这一年,学校就获得了149项全国、省、市级集体荣誉称号,有30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有17节公开课、60篇论文在各级比赛中奖项……在喜悦的同时,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负的重任!

《山东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尺,我们把总结的过程看作是学校管理水平反思的过程、学校文化和内涵发展完善的过程、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积累、沉淀的过程!XX小学全体教师会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在规范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

第8篇:篮球特色课程方案大全

少年宫小篮球特色课程设计方案

一、开设理由

1、个人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人酷爱篮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我用了一年的时间选修了篮球课程,虽然自己没有经过较为正规的系统学习,但是我凭借自己对篮球的爱好和执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关于篮球运动的资料,并力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相信凭借目前自己的篮球理论和实践水平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是绰绰有余的。

2、锻炼价值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跑、跳、投等综合运动的团体性项目,能够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篮球运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机智、果断的良好心理品质。

3、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众所知之,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各种球类运动,特别是小篮球。因为小篮球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自己的本领。因此,他们很愿意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二、如何开展

1、开课形式

利用每周六上午和周

三、五下午两节课后

2、分班教学

三、达成目标

1、一年级学生知道并初步掌握各种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和原地拍球

2、二年级学生较为熟练掌握各种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和原地拍球以及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3、三四年级时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种方式的运球技术和传球技术

4、五六年级时能进行简单的教学比赛和战术配合

四、教学过程

1、自己备课→自己上课→教学反思→找出不足,以待改进→多去相关篮球学校进行学习取经→与同行探讨→改进教学→系统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区、市、国家级比赛

五、个人发展规划

1、初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训练模式

2、不断学习和参加相关的培训,进一步改进教学训练模式

3、带领学生参加区、市、国家级比赛

第9篇: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实施方案

锦州市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依据《辽宁省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创建活动,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地位,规范体育课程设置,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营造体育文化,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力争在3至5年内,全市30%的中小学校和20%的高中(职专、中专)达到省体育特色教育学校标准。

三、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立足于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体育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掌握1至2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同时要组建专业运动队,注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课程标准》与特色体育项目教学的关系,坚持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5.教育性原则。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四、工作内容

1.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认真落实课时计划,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建立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2.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要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历史传统出发,积极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的探索开发,创编体育校本教材,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具有现代特点的体育项目课程。

3.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结合“2+1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活动,特色鲜明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方式与内容。学生参与率要达到98%, 85%以上学生在本校学段内掌握二项体育技能。学校校长要率先垂范,全校教师的参与率要达95%以上。

4.建立体育特色项目竞赛制度,班集体竞赛项目和单项比赛每年各不少于2-3项,要形成班班搞比赛、人人有项目的氛围。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节或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含趣味运动会),学生参赛率达到85%以上。

5.学校要建立具有所在县(市)区、所在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的代表队2至3个。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90分钟,并要形成梯式训练结构,队员分布在各年级,在训队员不少于参加比赛需要人数的2.5倍。积极参加省、市、县(市)区教育和体育部门组织的比赛活动,并取得相应成绩。

6. 按要求配齐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师占整个教师的百分比达到《管理办法》的要求。体育教师能力素质适应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工作的需要。积极支持体育教师的学习与进修,努力提高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每两年参加不少于60学时培训,校本培训坚持经常。

7.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按学校公用经费的8%专项用于日常的学校体育工作。学校有与体育特色项目相配套,能满足全校学生活动需要的,足够数量的体育场馆设施;高中要有体育馆,初中、小学要有快乐体育园地。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要达到5平方米以上。要按《国家体育场馆器材配备目录》配齐体育器材,要有足够开展特色项目需要的相应器材。

五、组织机构建设与管理

8.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指导本辖区中小学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并为创建体育教育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完成创建目标,提升辖区内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9.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组织与管理制度。学校要成立学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健康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建立层层责任制。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要亲自抓,具体管理体育教研室(组)工作。体育教师、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10.学校要把创建学校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学校依照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坚持科学规范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的睡眠和锻炼,把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做为考核学校各部门、班级和教师的主要内容。对不重视体育工作的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和单位。

11.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并大力宣传体育育人、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理念。

青龙小学科技特色和体育特色建设规划方案

青龙小学科技特色和体育特色建设规划方案

我校是一所外地生居多的农村学校,从学校成立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科技教育和体育教育。

在科技特色建设方面,我校制定了科技教育的总目标:树立科教兴校的观念,培养热爱科技对科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研究普及科学的规律,探索发展个性的门路,争创科技教育先进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分三步走的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第一步是(2006-2007学年)探索科技教育特点;第二步是(2007-2008学年)争创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第三步是(2008-2009学年)跻身于市一流科技教育学校行列。

科技特色建设主要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管理网络。一级网络:学校建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并且有教导主任、科技总辅导员、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等组员;二级网络:包括两个方面:①由专职科学教师、电脑辅导教师组成。②由4位科技辅导老师组成(他们分别负责电子技师、七巧板、金钥匙、科技绘画、科技模型等);三级网络:每个年级各班落实2名科技兴趣浓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科技小辅导员,学校建立一支由42名学生组成的科技小辅导员队伍。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为普及科技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中,学校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各学科教育活动中要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1) 每周开展兴趣活动。一方面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全员参与。针对学

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a.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性强。以科普故事、游戏、参观、竞赛等活动为主;b.中、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以空模、车模、船模、建模的制作及操作比赛、出金点子、写科普小论文等活动为主。另一方面,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开设了电子技师、七巧板、金钥匙、科技制作等兴趣小组。利用周

一、

三、五第七节课开展活动。辅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使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每一届科技节都有主题,有内容,有创新。每学期围绕科技活动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知识图片展,科幻绘画,创新方案设计,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大奖赛等,极大的推动了学校科技特色工作的蓬勃发展。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科技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突出这学科的科技教育,强调在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体验、创新、创造。如开展自编科技小报,利用废料易拉罐、雪碧瓶、细铅丝,通过艺术设计,精心制作成品种多样的小制作品

4.拓展科技教育的领域,广泛开展校内外科技或科普活动。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教育活动,如讲座、竞赛、观摩、论文研讨会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科技竞赛。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

5.保证经费,确保科技教育顺利开展。确保科技活动课、兴趣活动场地,活动开展必务材料、器材,保证各类竞赛器材的经费。

6.建立科技教育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教师科技教育实绩作为其业务考核内容之一,职称评聘记功、表彰内容之一,学生科技活动成绩记入班级考核档案,定期表彰科技活动优秀教师和学生。

在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我校“以体强身,提高健康水平;以体辅德,提高道德素养;以体增智,提高文化素质;以体益美,提高审美能力;以体促教,提高教学品味”为特色建设目标,以一育促诸育,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

体育特色建设主要具体措施:

1.创设教育环境,体现特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学校绿化“达标”,环境整洁大方,校体育运动橱窗开辟“体育赛事”“运动常识”“卫生健康”等专栏,定期出版,展示我校体育建设全面发展的要求。班级黑板报开设体育卫生角,让学生了解体育卫生知识。学校及时报道体育热点赛事和运动员事迹,拓宽师生视野,振奋精神。我校学生做到人手一件体育器材,班班有运动兴趣小组,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

2.完善体育设施,加强责任管理

校园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到位,体育器材室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器材的使用率有记载,购进器材有登记,损坏的器材及时上报。室外的体育器材安全检查,已经纳入了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范畴之内,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校按照新颁布的《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要求,购置体育器材。

3.明确体育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1)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堂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建立“快乐体育教学”、“分类协作教学”“大单元教学”“校本课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体育课有效、有趣、有乐。

(2)落实课程标准,构建体育目标体系。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主动学好运动动作。——构建学生运动参与目标。

学好用好运动技能,安全文明愉悦身心。——构建学生运动技能目标。 保持正确身体姿势,形成身体健康意识。 ——构建学生身体健康目标。 克服困难不怕失败,自尊自信坚毅顽强。 ——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目标,

充分发展自我意识,关爱他人学会合作。

——构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目标。

(3)巩固学生课间操质量。要求学生每天做好沙瓶操,达到动作整齐、有力到位,每学期举行一次大课间的比赛,少先队大队部、体育组协同组织平时的课间操评比,并在学校一日常规评比栏上公布。

(4) 做好沙瓶操。除坚持上好体育课外,课间操、眼保健操和体育活动课以外,我校让学生坚持做沙瓶操,为广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5)抓好体育特长生的训练。针对体育特长生体育课“吃不饱”的实际,我们实行对他们早、晚进行训练以弥补不足。早上抓他们晨跑,下午活动课时间,抓他们的专项训练,天天如此,常抓不懈。

四、以研促教,提高我校体育竞技水平

1.加强体育运动训练。我校各年级在开展课外体育特色活动基础上,班班有代表队,个个有爱好、专长。学校成立了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乒乓、围棋等训练队,课余训练做到“五定”:定教练、定项目、定运动员、定训练时间、定期汇报。“三抓”:抓道德品质、抓文化学习、抓运动技术水平。力争田径队、排球队在市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同时向上输送体育苗子。

五、保证措施的落实,增强特色发展后劲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体育老师为主要成员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班班主任、体育老师担任班级的特色活动指导老师,全校构成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管理网络,保证特色建设措施的落实。

我们认为:特色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就内容而言,普及了就不称其为特色;就层次而言,在一个地区范围内不冒尖,就不能称其为特色。所以在今后我校的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把已有的特色做强做大,并根据新的课改精神要求,不断培植新的特色,尤其是在已有一定基础的内容上,如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充分挖掘本校、本地资源,扬我校所长,从而保证我们办学特色起步较晚的学校能处于领先地位。

杭六中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打造体育品牌”为特色办学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 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打造体育品牌”为特色办学理念,以田径运动(中长跑)为突破口,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抓手,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为重点,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推进,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成为全市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继续成为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保持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精品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

9、3月——200

9、12月

进一步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向45分钟求质量;根据学校实际选准要创建的优势项目(田径),制定规划,初步构建优势项目的内容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机制;开发校本操,组织开展大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第二阶段:20

10、1月——200

10、12月

在完善田径项目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式等的基础上,成立多个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并使大课间活动更科学、规范、有效,从而带动其他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使教师、学生大面积参与学校体育运动,掌握技能,愉悦身心,锻炼身体。通过教师指导、参与、比赛把学生从课堂带到操场,走向社会。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即形成学校特色。

第三阶段:200

11、1月——20

11、12月

通过近三年的打造,以点带面,从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强志,以体养性,以体兴校,使学校形成鲜明办学风格,学生有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特色学校的目标。

三、 实施步骤

第一步,巩固特色项目。田径作为我校的传统项目,我们要保持,要发展。一要稳定教练队伍;二要形成梯队;三要学生广泛参与。校田径队继续要在全旗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代表全旗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

第二步,形成体育特色。在田径的带动下,丰富和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上水平,体育科研见成效 ,体育竞技领风骚。

第三步,创建特色学校。"体育展风采,德育提素质,智育重技能,"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四、 具体措施

1.加强业余田径训练。学校成立田径训练队,选拨三名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体育教师担任教练(教练公开竞聘),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天早晚、双休日、节假日坚持训练,发放高于其他人员的训练补助并根据学校财力逐年提高,创造条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各种切磋技艺展示才艺的条件和机会,积极组队参加全市中学生联谊赛以及各种赛事,选派教练外出参观学习。每年召开全校大型特色田径运动会,做好优秀人才的选拨工作。运动员竞技成绩纳入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加分之中,积极争取班主任对体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形成全校上下人人支持体育、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2.科学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间为30分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活动课,主要由班主任老师组织。大课间操内容主要以眼保健操、第三套广播体操、校本操、学生长跑运动、古诗词诵读和自主活动为主,具体安排根据学校实际和季节、气候情况确定。课外活动课以班为单位进行,内容主要包括: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自主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和球类)等。课外活动课由政教处统一划定活动区域,要求各班课前有教案,课中留记录,课后有反思。学校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成立大课间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定期评比,定期指导,定期总结。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创建学校特色内容之一,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落实好待遇和器材问题,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活动每周按两课时计入工作量,班主任组织课外活动每月补助40元,号召每名学生自配一件体育活动器材,学校积极筹措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活动器材的需求。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群众体育活动工作中,按照“33211”和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开展篮球、排球、拔河、踢毽子跳绳等多种形式的师生竞比赛活动,群众体育活动做到年年有新意、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比赛、天天有项目,达到师生体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增强师生身体素质,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营造浓厚校园体育文化。张贴有关体育、全民健身有关标语,利用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提高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5.家校结合,进一步推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通过发告家长书、举办家长座谈会、书面联系卡等形式,宣传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法定;将体育知识的传授纳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引起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体育学习环境;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体育竞技活动。

6.认真做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制定好体育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体育教学,制定体育课管理办法,督促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形成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积极推行“学生参与法”、“师生互动互练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以赛代练法”等教学方式。

7.做好体育科研工作。围绕中长跑、大课间体育活动,三年内学校申报两个市级以上体育方面的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8.创新工作机制,扩宽培养模式。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我校积极和奋斗中学协商,准备成立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由奋中发放一定的训练经费,奋中教练定期来我校进行技术指导。将我校作为奋中重点体育生源基地,队员毕业时,由我校负责将优秀队员输送给奋中。

9.不断归纳、总结体育精神,使它成为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使体育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健体、养性的作用,带动学校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由校行政和体育组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组 长: 裴成双

副组长:黄建军

李明冰

赵风光

王继明

组 员:政教主任 教务主任 体育教师

各班班主任

2.经费保障。

确立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每年优先保障教师训练费、购置服装费、器材采买、教练和学生奖励以及外出比赛等费用。积极筹措资金修建标准塑胶田径场和室内多功能体育馆。

3.政策保障。

学校不断修订完善一系列关于体育方面的制度,诸如:体育经费预算制、体育苗子优先制、体育成绩奖励制等体育工作导向政策,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4.评估考核保障。

每学期期终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使学校的创建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奋进。

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教师缺乏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每班每周至少三节体育课,我校需要9名体育教师,而我校现仅有6名。

2.活动场所狭小问题。我校现有学生2500多人,群体性活动开展比较频繁,活动场所狭小、简陋严重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一些活动往往受场地制约很难开展。

3.田径场标准低的问题。虽然我校有400米标准田径场,但由于资金限制,修建得比较简单,跑操时尘土飞扬。

4.体育器材、各种功能室短缺问题。我校虽然是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保持学校,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在体育设施和器材购置上投入比较少,室内运动场地基本没有,原有设施器材不能满足现代教学。

一、 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特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办学特色,从而确立了特色体育项目——花样跳绳、中华毽、独轮车为我校的特色体育内容。并制订学校体育特色活动方案。

二、任务目标

1、以踢好中华毽、骑好独轮车、跳好花样绳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各方面体能。做到人人都参与、快乐锻炼一小时。

2、抓好校体育特色队的建设,不断进行各年级比赛,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校队水平。

3、积极开展体育特色的实践活动,办出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新路。

三、工作措施

2009年体育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1、加强管理,保证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每月定期研讨并进行小型体育特色比

赛,每学期、做好总结和反思。

2、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奠定基础。学校每年增添大量体育设施,保证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需要。

3、做好体育特色队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抓普及。各班成立花样跳绳、中华毽、独轮车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学校挑出优秀选手组成校队,准备区以上体育比赛。

4、抓基础。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等时间进行基础教学训练活动。

5、抓考核。每年春季田径运动会上进行展示或比赛,作为评定各班学生训练的阶段性成果的依据。

6、努力提高学校体育特色队的素质和竞技水平,坚持科学合理的教学。做好教学记录,及时探讨研究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7、搞好学校体育特色队建设,主要由

三、

四、五年级的学生组成。着重抓好队员的全面性身体素质、基础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

8、经常开展各年级的交流比赛,提高队员的比赛经验和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团队精神。

9、教师尝试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积极开发体育教学校本教材,形成体育特色的教育新路。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弘扬“以操促德、以操增智、以操健体、以操审美”传统,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以创建省级农村示范校为标准,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突现健美操精神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 王

涛 副组长: 陈玉东

段文春

员; 刘晓明

张艳杰

于秋菊

陈秋菊

三、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近60年老校,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始终以永恒的追求与卓越的雄心,一次又一次地奏响了发展旋律的最强音。

“合格加特长”是七十五人才培育的目标。在多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克难求进,逐渐形成了“健美操”为代表的校本特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被地方各界所共识,并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在区、市颇有知名度。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我校健美操传统项目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已成为沈北新区健美操传统校,拥有经验丰富的健美操教练员及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我校健美操队几年来参加区、市级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在本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健美操运动我校取得了累累硕果。(我校刘晓明老师还走出学校让健美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受到了各界人士好评)。 历年来成绩一栏表

2000年8月 江南化城杯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团体第三名 2001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团体第二名 2002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团体第二名 2003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团体第三名 2005年8月 2006年8月 2006年8月 2006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团体第二名

刘晓旭男单第一名 李雪婷女单第一名 团体第一名

2007年4月 沈北新区中小学艺术节 综合类一等奖

2007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刘晓旭男单第一名 2007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李雪婷女单第一名 2007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六人操第一名 2007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十二人操第一名

2007年8月 沈阳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 团体第一名

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健美操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受美、鉴赏美、提高学生的形态和气质,增强合作意识和拼搏进去精神。

以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强健的身体。俗话说:“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以健美操为载体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初,我们提高目标定位,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健美操运动发展成为我校的一项群体运动,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 传承老一代艰苦创业的精神,吸收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健美操特色。让体育与精神文化来构筑特色学校。

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

(二)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02——2003)

健美操是融安全性、趣味性、健美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健美操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健美操文化,我校拟定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工作目标。 具体如下:

1、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 组建好学校健美操队及健美操梯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并根据我校实际,以“普及健美操运动”作为我校特色项目,使之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特色之一。

2、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3、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学生体质。

4、掌握健美操的相关技术,初步了解健美操竞赛规则和组织竞赛方法,积极组织校内、校际间切磋与交流。

5、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

(三)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2004——2005)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传承与探索“健美操文化”,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鉴于我校在健美操特色项目上已积累了可贵的资源与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在地方也引起了强大反响,我校将从第二目标起步,积极争创学校特色。 具体如下:

1、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拓宽该运动领域,促进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使其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特色,并使其成为我校的一种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积极打造“健美操特色传统学校”精品,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和教师。

2、组织编写健美操校本教材;成立健美操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向各级学校输送有健美操特长的专业人材。

3、将健美操拓展,形成健美操运动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师生全员参与,学有所长,使之成为我校办学一大亮点,扩大影响,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四)第三阶段——建成特色学校阶段(2005——2007)

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体育与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教育有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有风格的特色学校。

具体如下:

1、拓宽该运动研究领域,整合我校其它工作,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之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逐渐突现一种奋发进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2、进一步巩固健美操普及开展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与竞赛中推向纵深发展,倡导体育精神,同时向其他学科渗透,拓宽研究领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加强特色建设课题的研究力度,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整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营造良好的体育与文化环境。逐渐使我们的研究指向为具有持续的、恒久的、无所不在影响力的精神文化。

五、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保障机制 我校一直对体育工作都非常重视,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从财力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平均每年的投入都在8000元左右。这对我校的体育特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六、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健全组织,加强培训,完善保障体系。

1、成立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建研究机构,制订研究计划。学校成立由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体育组组长及各年级组长等为组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创建实施计划与工作的指导与开展。

2、建设一支有教育特色的育人队伍。

教师是办好特色学校的依靠力量,是创办特色学校最重要的条件,要想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拥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骨干教师,而基于农村学校特点,只有发掘本校内在教师资源,发现并积极培养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才有发展的可能。要真正创建特色学校靠少数几位有特长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一所学校的特色很大程度上还得来源于教师的群体特色。为此我们积极贯彻“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管理理念,在为特长教师冒尖发展创设好环境外,更是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组织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筛选、优化组合,使广大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熟悉学校特色工作的发展和落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术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3、分层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加大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常规。建立特色建设的考评与激励机制,配套适合各年段的评价操作体系,力求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4、加大硬件投入,构筑保障平台。学校将在近两年内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好健美操艺体教室,进一步添置必要的器材,为争创体育特色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铺开而奠定基石。

(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1、灵活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比赛,争取高层面创出佳绩。

3、加强横向联系,与兄弟学校联盟,促进切磋交流,共同谋求发展。

(四)以科研引路,唱响特色教育的主旋律。

1、初步构建起科研先导的管理机制。在特色创建过程中,我们将加强科学研究,成立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小组,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将实践与理论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与推广,呈现良性循环、螺旋发展的好势头。

2、培养学生,造就一支只会研究、有作为、有贡献、有特色、有声誉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始终认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关注的不能仅仅是学生的知识与健美操技能,而更应关注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发展,否则,我们便会舍本求末,毕竟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我们要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精神家园。

3、建立完善实施方案与计划,逐步调整教学支撑教材,编写校本教材,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的教学过程。构建适合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4、从第二阶段起, 学校开设好课程,列入校本课程的范畴,在地方与课程以及体育课程中开设好该课。使全校80%以上的同学积极参与该行列,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围绕课题,开展好研讨活动。学校将申报特色学校创建课题,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科学论证、系统研究、反思调整,从而实现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

6、编制相关检测方案和细则,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

(五)拓展学校自身优势的特色项目 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有优势充分的学校特色项目,并达到水准使特色更加显著,形成传统才能以精带广,以局部带整体,推动特色学校的全面优化。 健美操是学校特色项目之一。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学校自身特色项目的优势,强化制度创特色、优化阵地创特色、深化活动创特色。

1、开发运用好潜在的优势资源。

在师生、学校内在中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好校内资源。同时接纳、传承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的空间,打出特色学校的生长点。

2、创建好特色学校的校园环境氛围。

利用校园网,建立“特色建设”专题栏目,扩大信息化建设阵营,唱响特色教育主旋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程。我们将以网络为传媒,在信息输出的同时,我们更要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与交流中吸收、融合有效信息,促进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同时也将通过网络将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引发周边学校的冲动和拉动。

加强校园健美操文化等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特色的外在体现,是学校魅力和个性的体现。我们将通过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站、媒体等宣传阵地,将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与有形之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

七、对创建前景展望

1、通过传统项目和特色建设,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较好的健美操运动,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激起浓郁兴趣,显露自己的个性、特长,并有相当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比赛中展示自我,推荐自我。

2、培养一批学有所长的教师,发挥其骨干示范的作用。

3、形成一整套特色创建的宝贵资源、特色资源,在学校其他科目中乃至同类学校中能推广、借鉴、参考。相关实践经验与相关成果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4、加大舆论宣传及校园、班级健美操文化建设,以健美操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建设初具雏形。以健美操文化精神主导校园文化的办学个性逐步鲜明。

特色学校的创建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体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体育特色创建的新路子。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 2007年9月

上一篇:公交公司站场项目流程下一篇:行政部工作总结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