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特色作业初探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特色作业初探(精选10篇)

初中物理特色作业初探 篇1

育秀实验学校

朱 莲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怎样创新作业的设置,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它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

一、传统作业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也很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忽略。传统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统一化、规范化的倾向,使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极具欣赏性,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诊断,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学生陷入题海深渊,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抄袭作业(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因为作业太多而采取过这样的对策:每人认真完成一科作业,然后互相抄其他科的作业,稍作变动),教师自己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上当受骗”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更新观念。此外,教师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完作业,学生拿到作业本只不过是随便一看,有的甚至看都不看,根本不分析存在的问题,更不愿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这样就使教师的诊断作用被误导,这种 “教的补充和强化”作业,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新课程下物理作业的探索

1.作业设置的层次性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我在设置课后的即时性作业时,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例如:学完《声的利用》后,除布置同步练习册上的“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自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①结合学习内容自编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②写一则有关声现象的异想天开小设想。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生对“自主作业”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其中个别学生编出的题目水平较高,更多的学生写出的《噪声红绿灯》、《噪声吸尘器》、《声能电池》等小设想充满了创新火花。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2.作业设置的多样性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还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设置了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长期性作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观察查阅题

如学完《杠杆》后,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哪些物品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很快找出筷子、扫帚、抽水马桶、水龙头、垃圾桶、剪刀、指甲刀、开瓶等很多物品。又如学完《光现象》后,我布置了 “寻找有趣的光现象”的作业,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单面反光镜”、“天空的颜色”、“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海市蜃楼的成因”等资料。此外,学生在学习其它章节时,还收集到助听器的有关资料、汽车中的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等。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②动手实践型

现在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一些简单的常用工具不会使用,要弄断一根铁丝,不会用钳子,拧紧一个螺丝,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拧,甚至闹出连接导线,塑料皮没剥就连在一起的笑话。现代人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增强生存能力,必须学会动脑动手。新课程每一章都有大量的动手实验和动手探究的素材,这些内容不可能都放到课堂上完成,于是就成了长期性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根据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小孔成像、切不断的光线、神奇储钱罐、蒸汽风车、走马灯等。动手实践题还包括办物理小报、物理小实验、自己制作简单的用电器等。这些别开生面作业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成长。

③研究性学习型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带着介绍信到环保局、社区、街道等地方访问、调查、拍照,带着问题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写出调查报告。结果,光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弄懂了人工白昼、彩光对人产生污染的原理;交通情况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上海市中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纸张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草稿纸的浪费现象与思考》和《旧课本回收利用的可行性探讨》,这些作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很多学生写出了不少奇思妙想和创新设计方案。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立足于“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这种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④超前预习型

传统的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和网络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电功率前,让学生先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他们不是很懂,上课时会非常专心听讲,还会提出疑问。又如讲温度计、开关、电能表等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这样不仅激发了查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更多的同学知道了课本以外的更多功能的温度计、开关、电能表等,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同时为学生上课时举例提供了良好素材。

初中物理特色作业初探 篇2

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练习”就能掌握的一项技能, 既然如此,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适应自己学生的练习, 这就要为学生、为每节课都准备好对应的作业!但是当前高中物理作业的现状令人不满意, 甚至有些作业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表现在: (1) 作业的难度与学习的目标脱节, 缺乏目标性; (2) 作业的对象缺乏差异性; (3) 作业的形式单调, 缺乏活泼性; (4) 作业时有时无, 缺乏及时性。

二、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注意要点

(1) 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首先应加强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所以在学生一进入高中, 特别是在高一第一堂物理课 (序言课) 上对物理作业重要性要特别强调, 使学生明白写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 (2) 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题要有灵活性。可采用“一问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形式, 也可把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类比, 根据授课内容还可采用作图、判断、推理、课后制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3) 作业批改多样化, 尽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精心选择习题, 切合自己的上课内容, 即作业要有针对性, 这也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三、有效性作业的实施

有效性作业的实施离不开有效性作业的设计, 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有效性作业的实施步骤:首先每学期开学前备课组应制订好每节课应讲内容, 要把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具体细化, 根据课时内容编制针对本节内容的练习, 这是实施有效作业的前提和保障;其次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 具体为:概念课, 作业设计以选择题为主, 可穿插一些概念辨析题、辩论题等等;规律课, 作业应着重规律的推论题, 规律的简单应用的计算题, 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都要在作业中编制表达式的推理题, 进而写出条件等;实验课, 作业应强化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迁移, 特别是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应编制供学生填写实验直接数据的表格, 供学生作图用的坐标纸等。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 检查教学效果, 调控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 记忆、理解、巩固、深化教学内容, 形成知识体系, 培养、提高能力的载体和手段。对如何提高高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高中物理作业有效性初探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作业;有效性

一、提出作业的背景及当前高中作业现状

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练习”就能掌握的一项技能,既然如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适应自己学生的练习,这就要为学生、为每节课都准备好对应的作业!但是当前高中物理作业的现状令人不满意,甚至有些作业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在:(1)作业的难度与学习的目标脱节,缺乏目标性;(2)作业的对象缺乏差异性;(3)作业的形式单调,缺乏活泼性;(4)作业时有时无,缺乏及时性。

二、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注意要点

(1)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首先应加强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所以在学生一进入高中,特别是在高一第一堂物理课(序言课)上对物理作业重要性要特别强调,使学生明白写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2)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题要有灵活性。可采用“一问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形式,也可把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类比,根据授课内容还可采用作图、判断、推理、课后制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写作业的兴趣。(3)作业批改多样化,尽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习题,切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即作业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三、有效性作业的实施

有效性作业的实施离不开有效性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有效性作业的实施步骤:首先每学期开学前备课组应制订好每节课应讲内容,要把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具体细化,根据课时内容编制针对本节内容的练习,这是实施有效作业的前提和保障;其次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具体为:概念课,作业设计以选择题为主,可穿插一些概念辨析题、辩论题等等;规律课,作业应着重规律的推论题,规律的简单应用的计算题,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都要在作业中编制表达式的推理题,进而写出条件等;实验课,作业应强化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迁移,特别是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应编制供学生填写实验直接数据的表格,供学生作图用的坐标纸等。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

初中物理特色作业初探 篇4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果学生对物理兴趣下降,物理学习质量也往往下降;而端正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发扬吃苦,拼搏的精神,往往很快就提高了学习成绩。所以说: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干不干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想学,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要做到想学,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就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在物理教学习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几点体会.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想学、乐学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师把情感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兴趣引向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中教学教师授课要科学、新颖、生动。特别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给课堂注入活力。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则意味着讲课必须照顾到中差生,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要尽量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的感性材料,且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有趣的生活语言用到课堂也有助于理解。教师要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 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解不宜过细,教师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心得体会都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二、精心处理好一个实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实验中是离不开观察的。一个观察能力不强的考生,其实验能力也绝不会强。要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现象非常多,如果能培养起学生随时观察物理现象的习惯和兴趣,尽管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有些他们还可能不完全了解,但仍能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带着问题学物理,那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三中考复习过程中,复习到力的合成这一节内容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试管,在大试管装满水,把小试管底朝下放在大试管里,把这两个倒过来,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议论纷纷:小试管将上升,还是下降。有不少预习过的同学纷纷找书说服其他同学,小试管将上升。由于从众心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上升。它真的上升吗?教师以惊人的语调引起学生注意,随即演示,结果确是相反的结果。于是又有同学认为它一定下降。它真的下降吗?教师再次以惊人的语调引起学生注意,随即演示,结果确又是相反的结果,它到底是升还是降?此时学生已处于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急切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这样的渴求中老师稍加分析会收到明显效果,起到化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的作用,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珍惜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表扬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表扬,学习上的成功喜悦对学生的用心

爱心

专心

学习兴趣是一种正反馈。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对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初二年级下半学期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课本内,千万不能根据中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批改作业时可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解”。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以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物理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四、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吃苦,敢于拼搏,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初中学生往往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还很有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兴趣的人逐渐减小。主要原因有一是学习方法不当,对重点抓不住,不能尽快掌握物理思维方式,因而产生物理难学的心理,造成不喜欢物理。其次一些学生往往对教师有成见,或因教师的批评,导致学生不喜欢物理。三是一些学生缺乏认真的态度,知难而退。对于这些,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找出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批评方法要得当,以消除师生间心理隔阂,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使学生觉得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意志方面的障碍,教师在平时进行学生理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任何一门学科,向学好都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教师在平时更要注意对成绩暂时不好的学生的处理上,不仅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师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学习方式,要求做好预习,检查他们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他们逐步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五、发掘物理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习的责任感

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单靠培养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要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习的责任感,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下来。运用课后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伟大的发现、科技新成就等,使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了教育。学生在这些生动的事实面前,可受到极大的激励作用,经常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必然能提高学生的耐受力和意志力。使学生再失败面前,能正视困难,防止遇到困难、挫折就一蹶不振。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出新。结合教学我还讲过中国的宇宙航天工程,、使学生明白,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也将有新的飞跃,如果不认真学习,当个普通劳动看也不合格,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

总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多多总结经验,“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个人的人格独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语)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才会出现。

用心

爱心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研究 篇5

社旗县城郊一中 高冰 2016.10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物理中的注意问题,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物理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2.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3.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定理时,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学了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要领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会知识间的转化,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或法则等形成的理解。

(2)以生活情景问题为主的合作。生活化的物理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物理。在情景中,和不仅能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3)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还有当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做到群策群力,优劣互补,同时教师也应是一个合作者。例如对下面的规律探究,就需要教师指导的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习物理知识更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其次,在组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浅谈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 篇6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 教师通常采用题海战术, 随便选择一些资料, 只顾向学生布置就行了, 但新课改要求减负增效, 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 因此, 设计作业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技能, 能否设计出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能快速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是当前物理教学所遇到的突出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 在此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突显少而精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 切忌随便, 不能抱着教学资料, 笼统的要求学生从哪题做到哪道题,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还取不到应有的作业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时, 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选择一些典型的, 具有代表性的, 富有时代性的作业, 突显少而精, 争取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这样不仅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他们的能力, 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初中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是十分感兴趣的, 假如设计的作业与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 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做作业, 学习效果会大幅度的提升.

二、突显趣味性

设计的物理作业, 要在发扬传统作业优点的前提下实现创新, 要抛弃繁、难、偏、怪的弊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发展学生素质为出发点, 努力使设计的物理作业形式多样, 兴趣盎然, 从而使学生乐意完成作业. 比如, 在学习了热学知识后, 可以这样设计作业: 赤日炎炎的夏天, 我们经常看到爱犬张开嘴巴, 将舌头伸出来, 这是为什么? 趣味性的题目是最容易引起初中学生学习的, 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善于创新, 甚至可以将枯燥的填空题转为生动、形象的趣味性题目, 比如, 中秋节的早晨, 小张与同学骑自行车去某地方进行环境保护调查, 在行驶的过程中, 发现公路两边的树木扑面而来, 像是欢迎小张来调查似的, 由于急着骑车, 他们感到身体出汗了,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 感觉十分的凉爽……. 他们看见路上有辛苦扫地的阿姨, 将扫起来的落叶装进了垃圾箱内, 此时, 身后响起了喇叭, 只见一辆轿车从身边疾驰而过, 卷起了还没有扫起的黄叶, 他们说, 这下又要辛苦环卫阿姨了!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 找出与学到的物理知识有关的描写的句子, 并说明相关的物理原理. ( 1) 公路两边的树木扑面而来 ( 参照物) ; ( 2)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 感觉十分的凉爽 ( 空气流动增加了汗液的蒸发) . 可见, 学生对作业有没有思考的积极性, 很大程度上是由作业的形式与内容的新颖度决定的, 只要教师善于设计, 稍微转换一下形式, 就可以实现创新, 使枯燥的题目变得有趣, 从而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发挥想象的题型

让学生发挥想象,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编制物理题目的时候, 可以创造性的编制一些想象的题目,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 因此, 编制一些让学生发挥想象的题目是物理作业的一个创新. 比如, 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 可以编制这样的想象型题目: 世界存在不受外力的物体吗? 假如没有任何的力, 宇宙将会变成什么样?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变通, 将物理的原理进行拓展与延伸, 并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发挥想象, 从而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四、编写开放性的题型

由于开放性的题目, 没有标准的答案, 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近年来, 开放性的题目越来越被重视, 已经成为各地方中考试题里不可缺少的题目了. 比如, 运动员在打篮球的过程中, 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 请你仿照实例说出几个? 实例: 篮球投出去能继续的运动, 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五、重视实践性的题型

传统的作业总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 新课改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的重点, 因此, 物理作业要创新, 要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适当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比如, 请学生在家里利用橡皮筋制作弹簧秤, 或者利用电能表测量冰箱的电功率. 也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探究, 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总之,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要充分的利用好各种资源, 筛选符合学生发展的题目来, 同时, 教师要善于变通与创新, 避免布置理论性很强, 又很单调、枯燥的作业.

参考文献

[1]邓德坚.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

走出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误区 篇7

关键词:周末作业  误区  成绩   网络 活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25

笔者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布置中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对我们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布置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认为周末作业应该多一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周末作业必不可少。但有些教师认为物理周末作业量少于语文、数学、英语的周末作业,学生就会将物理课忽略,将物理课当成“副课”,为了使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数量增加,有的教师甚至布置学生抄写课后题目,尽管这些题目作业本上已经做了。学生在做这样的物理课外作业时带着情绪,是为了完成任务“被迫”而做,可能先前还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些好奇,但大量重复性作业布置下来,就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憎恨”“畏惧”情绪。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用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每周物理知识的特点布置作业,力争课堂内消化。

误区二:认为一切做法只为抓物理成绩服务。

当前,中考评比,当地教育部门组织教学质量检测的形势下,一切为“分数”服务,教师的一切安排均围绕着“分数”转。当然固然要考虑分数,因为高分数是我们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如果一味抓分数,不择手段,反复抄,反复做,逐渐就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慑于老师的威严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要以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布置上考虑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他们在家结合家庭和社会情况去完成。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后,可让学生画出自己家中的电路图,这样的周末作业就很好。

误区三:认为网络查询和学习是不务正业。

我们往往教育学生不要沉溺于网络,沉溺于网络会害了他们。然而,网络并不是一无是处。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应仅仅局限在对物理习题的演算上,阅读资料、观察调查、实践体验等课外活动都应成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部分,它们是物理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可见,开发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尤为重要。开发和利用网络也应是课外活动的一个方面。网络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未知的知识,网络可以解答我们的疑难问题,网络中有现实生活,网络中有尖端技术,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在这样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可利用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利用网络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误区四:认为习题的解答是物理周末作业的唯一方式。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解答习题是学生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对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但教师不能把解答习题视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在设计和安排学生的习题时,应注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因此,我们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布置上,在对习题的设计上要开发、创新、改进,要使试题更加新颖,更加灵活,而杜绝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现象。我校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布置上常常布置一些解释现象、查阅问题、调查实践类的作业,布置一些解释现象的作业,布置一些分析判断的题目,布置一些查阅知识的题目。我们发现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物理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了。

误区五:认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无意义的。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态。具体来说,应着重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是否保持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是否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否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因此,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布置问题上,教师不能只顾印发试卷,应与实际紧密结合,编制一些与社会联系、关注尖端科技的作业。如学习“家庭电路”后,周末作业可布置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中浪费电能的做法,安全用电的潜在危害方面的隐患及解决办法,利用电能表的示数和秒表计算未知用电器的电功率等。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乐意做,用到了物理知识,效果很好。

误区六:认为周末布置“活动”类型的作业没有实效性。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应仅仅局限在对物理习题的演算上,阅读材料、观察调查、实践体验等课外活动都应成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部分,它们是物理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供学生课外学习,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调查或观察。因此,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布置中,活动实践类作业意义很大。如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完电视节目后常常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而不断开电源,电视机始终处于待机状态。在学习电能和电能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利用电能表测量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所消耗的电功率,并估算一个家庭一年由此浪费的电能是多少。这类家庭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节能意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初探 篇8

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

高德金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标准》所述,“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尹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如教学“物质的密度”一节可通过举例和实物展示,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水和酒精怎样鉴别?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盐水和水怎样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又怎样鉴别? 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

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三、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物质密度”教学中,围绕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出示下列两个问题:(1)怎样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该球用铅和铁做成,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在什么范围?(2)有一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一把直尺,一把剪刀,请你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问题一出,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

初中物理特色作业初探 篇9

黄永湘

[摘要]:物理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关键词]:教案、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

一、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指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部分:

1、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科学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

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

2、基本物理概念和观点

基本物理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物理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将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运用能力训练

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物理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探究、反馈和讨论

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

和讨论的记录。一方面,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探究: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

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用提问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课本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这是一种很简便高效的学习技巧。

2、运用能力和检查指导

采用问答、探讨或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

同时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

指导学生以课本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此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些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还有的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四、“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

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辅导,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

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了。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批改方法探微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作业批改;问题分析;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51-1

一、当前初中物理作业批改情况不容乐观

1.耗时过长。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学,师资配备跟不上,多数物理教师都担任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如果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50本作业;若每次留3个题,一次要批改450道题。

2.信息量少。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没给每个学生的作业做认真的评论或改正。

3.纠错不力。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

4.做无用功。有些学生为了老师“批改作业”,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这样改作业也只是徒劳。

二、有效批改物理作业的方法

1.集体批改法。在新课授课结束前五分钟,教师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题,适当运用电化教学和信息技术,可将明胶片、幻灯片分发给若干中差生当答卷纸,待学生完成后,集中放在投影器上批改,公布标准答案进行集体矫正,同时完成差生辅导,使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诊测达标效果,至此形成认知上的初次反馈。这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反馈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在尝试性学习过程中积累顿悟的经验,增强个体认知能力,以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

2.当堂批改法。新课后,一些课堂练习可以当堂完成,采用及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老师做巡回辅导。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对学生做出反馈。例如:简单的课后作业可当堂完成,当堂统一批改。课内时间有限,为掌握尽量多同学的练习情况,学案中的练习要尽量设计成填空、选择或单知识点训练的形式,方便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并有时间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总之,使全体同学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在课堂内“大运动量”练习,来完成主要学习任务,从而将业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3.专题讲评批改法。教学中往往要布置一些让学生掌握某种思维方法(或解题方法)的习题,这类习题的解答大多是重复利用某种思维方法。如果对这类作业进行精批细改,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收效不大。俗话说:“与其给人一把米,不如教人学种粮”。能否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典型问题的方法,进而由此及彼地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呢?通过实践,发现用课堂讲评的方法,收效甚好。讲评时,要求把握要点,讲得精一些、明一些。

4.组合批改法。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几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再进行批改。这种批改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争辩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小组内互相批改,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锻炼其改错和辨析能力。

5.当面批改法。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时,根据情况可以采用当堂当面进行。作业做得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对学生做出反馈。教师一边批改一边讲解,使学困生明确知道错在何处、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同时注意发现学困生的思维火花和作业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6.分类批改法。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10本左右,进行分类批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分类辅导。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7.自主批改法。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由于学生不但做,而且在老师指导下批改作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领悟、对照、比较,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且力求创新。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退休先进党员个人总结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