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特色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洋文化特色(精选8篇)

海洋文化特色 篇1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王端清***6

3【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我校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借助沿海区位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做足海洋文章,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

向,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杠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人文情韵,使全体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笔

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就“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谈谈一些

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海洋文化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借助沿海区位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做足海洋文章,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杠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人文情韵,使全体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提高认识,全面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人为本,注重软环境建设;抓住关键,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突出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个性;人人参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提高认识,全面制定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又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就校园文化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师生的认识,让全体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种认同感,提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严格按总体规划进行操作和落实。

我们的总体规划是:以海洋文化为特色,建设海洋文化馆。以“海纳百川,争创一流”为学校精神,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杠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海头中学校园文化特色。

二、以人为本,注重软环境建设。

1、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头雁”。

校长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领跑者,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应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走在时代的前沿;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品格修养、形象风范上成为师生的楷模。校长应是勤奋好学的模范,校长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引领师生共同建设学校特色,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育人的教育使命。作为海头中学的校长,我充分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积极挖掘海洋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做传播海洋的积极中实践者,充当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头雁”。

2、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2 打破常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们具体做法是:校园的每幢楼、每条路、每个广场都结合海洋文化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如津渊楼(图书馆)、厚德楼(教学楼)、博雅楼(教学楼)、格致楼(实验楼)、海天广场、求真路、求善路等。结合廉洁文化进校园,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如设立廉洁故事长廊、廉洁格言长廊、廉石长廊、廉洁书法长廊等,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发动师生,全员参与,筹措资金,组织师生共同制作海洋生物标本、贝壳工艺制品等建立海洋文化展览馆,海洋文化馆里陈列的展品,大部分是由我校师生搜集而来,馆里的海洋生物标本大多是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制作完成的,作为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海洋的热爱;作为展品,体现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我们通过海洋文化展览馆让学生在领略海洋知识的同时,感受海洋宽容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度。

3、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三、抓住关键,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和灵魂。我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校风建设,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1、校风建设:校风包括教风和学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学校首先从教风入手,不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教职员工,都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洁、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严谨、务实、创新、奉献”的教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校历来要求全体教师把修身养性作为“为人师表”的基础,大力倡导用“责任、爱心和学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办公3 室正中墙上悬挂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鲜红的大字已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坐标。

2、“教学做合一,真善美共求”的校训体现了我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近年来,我校更赋予校训鲜明的时代内涵,引领全体师生团结向上,友爱互助,共同托起希望的明天。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刻苦、求真、善思、好问”八个大字,内化成学生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效。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

3、“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管理者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多渠道充实学校图书馆,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

为此,我校开展了作文、剪纸、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沥粉画等兴趣小组活动,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我校的校园卫生更能体现我校校风建设工作的成就,保持校园“四无”,为我校创造了优美洁净的育人环境。

4、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团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5、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在德育工作中,我校还注重规范学生的生活氛围,使学生生活的规范化。这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通过 “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班级评选、达标争章、周末例会等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校长期开展“弯弯腰、伸伸手、动动脑”活动,号召同学们无论在校内校外,只要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主动弯腰拾起,像吸尘器一样,使自已路过之处、停留之处、活动之处不留下任何垃圾。同时,主动完成一些力所4 能及、举手之劳的事情,为美化校园、方便他人做出一份贡献。

四、人人参与,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建设以海洋文化为特色、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我校结合学校海洋文化特色,组织开展“海之帆”体育节、“海之馨”读书节、“海之韵”艺术节、校园百家讲坛等活动、组织“海之声”校园广播站、海贝文学社、合唱团、球队等各种校园社团,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素质、提升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

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为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校园的精神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灵魂,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优秀的校园文化。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好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足以支撑“文化育人”的天地。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校近年来,以“思想管理学校,以文化提升品位,以质量促进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用灵魂唤醒灵魂,用思想孕育思想,以素养提升素养”为育人途径,通过建设学校的

海洋文化特色 篇2

一、解读海洋品质,凝练学校文化

作为一所海岛学校,我们紧紧抓住大海所承载的文化特质,以大海的广博与包容、刚健与执着、活力与涵养等意象为基本文化要素,着力构建凸显“金洲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包括:其一,确立“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意在精神层面引领师生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走开放、融合的成长之路。其二,提炼“志存四海,笃学健行”的校训。学校临海而立,所以要求师生心怀天下,志存四海;我们勉励学生笃学健行,既要认真学,更要勤于做。其三,明确“厚蓝色底蕴,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校园硬环境以海的蓝色为基调,着力弘扬大海的包容特质,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其四,整体构建校园“三风”,即“众流归海,勇立潮头”的校风、“山容海纳,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学海无涯,学而不厌”的学风。校园“三风”分别提炼了海洋的悦纳、坚韧和广博等意象特质,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精神指引。

二、建构具有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力打造富有海洋特色的硬环境,同时也以开放与包容之心,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1. 一墙一诉说,让校园环境浸染海洋色彩

文化墙的意义在于能够说出学生的心里话,说出海的语言,从而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凸显海岛学校的特色,成为学校德育的载体。走进金小,你会被迎面扑来的海洋蓝色所包裹,从橱窗、墙壁、走廊、柱子到楼梯,到处都是一片海之蓝。校园文化墙的形式之美带给师生视觉上的震撼,而内容之美则引起师生内心的共振。在文化墙的具体内容布置上,学校通过公开征集、评选活动,最终选出了很多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优秀师生作品并展示于墙壁、橱窗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既有高栏特色渔民画、五彩贝壳拼贴画、高栏宝镜湾摩崖石刻探究成果,也有师生共同提炼出的“海语格言”。我们把大海的博大、激情、宽容、奉献精神传递给全校师生,赋予墙壁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感染和陶冶着师生,促其精神成长。

2. 一班一特色,让班级文化彰显海洋精神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既是对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丰富,也是对学生进行常规道德教育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班一特色”班级海洋文化建设工程。具体而言,首先由各班师生围绕班级发展目标,寻找海洋中的某一个生物作为本班的“形象代言人”;然后组织学生一起收集资料,提炼该海洋生物的核心品质,并进行解读,进而落实到班风、班规建设上,最后再动员学生和家长以该“形象代言人”为核心,一起动手为班级的文化环境布置出谋划策。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形象代言人”,都有一个响亮的班名,如诚信友善的珍珠蚌班、拼搏进取的海燕班、志存高远的海鸥班、意志坚强的海草班……这一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德育效果,学生不仅全程参与,而且在参与中迸发出许多智慧。我们把德育寓于班级特色创建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被尊重的快乐,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感受成长的喜悦。

3. 一事一参与,让管理方式呈现海洋特质

校园文化建设应是学生参与的文化活动。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校园景观的规划命名及部分管理工作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共建。比如,给学校的楼宇命名、文化墙上“海语格言”(海洋品质)的解读、爱海护海原创标语设计等,都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在给楼宇命名时,学生的参与度最高,最终学校汲取师生智慧,把各楼宇命名为领航楼(行政楼),启航楼(低年级教学楼)、扬帆楼(中年级教学楼)、冲浪楼(高年级教学楼)。又如,每天的校车乘车管理,就是由学生“海精灵”志愿者团队来组织实施的。再如,今年的海洋文化馆建设,更是从一开始就向学生征求对海洋馆布展的思考,最终确定了南粤海洋历史、海洋经济、海洋动植物标本展览、船模陈列等几个主题。

三、开发“走向海洋”校本课程,助力学校德育特色形成

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海岛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呈现,更离不开校本课程的支撑。

学校牢牢把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海洋资源,整合学校、社区、家长三方面的力量,着力开发“走向海洋”系列课程。该课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知海”为核心的博知课程,以“亲海”为核心的健体课程,以“学海”为核心的养心课程,分别从智、体、德三个维度来支撑学校教育,以培养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体魄像大海一样刚健、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的新时代的海的儿女。比如,在博知课程方面,开设了“海洋阅站”“童游幻海——海洋文化童话漂流工作.坊”“海岛风情”“海上丝绸之路”“海之贝恋”等20余门课程;在健体课程方面,开设了“海洋仿生操”“奔跑吧海岛”“海舞飞扬”等10余门课程,在养心课程方面,开设了“海精灵闪亮金洲”“笔尖上的海韵”“蔚蓝风采”等10余门课程。

各门课程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创新与实践,着力引导学生关爱家乡、感知海洋,培养他们深沉的故土情结、博大宽广的胸怀以及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等。校本课程很好地实现了对本地海岛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使学校德育深深扎根于海洋,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从而让学校教育与地方发展和学生成长有机统一。

依托“海洋文化”成就特色校园 篇3

营造特色教育氛围

学校以蓝色为基本色调,彰显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秀丽清新、宁静、豁达、沉稳的感受。校园建筑根据功能差异,分别冠以“领航楼”“搏浪楼”“扬帆楼”的名称,并在外形、装饰上做到协调美观、生动活泼。同时设计了彰显学校价值追求的雕塑——舵,表达着学校在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上凸显其主动性的诉求,刻画了航二学子扬帆掌舵,具有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形象。在校园醒目位置与办公环境设计了热带鱼校园观养景观,使学校特色在学校饰物上得到彰显。

创建海洋科普教育平台

特色功能室的建设 目前学校已建成海洋科普活动室、展览室,并依托校园网,建成了海洋文化科普网站。新能源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海洋科普教育中心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举办以“海洋、创新”等为主题词的科技节 每年科技节,学校都会结合海洋科技文化设置“海洋科技”板块,进行“海洋科技之光”黑板报评选、海洋科技小报现场制作、海洋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知识讲座、航海模型比赛等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航华二中海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多元化的功能室活动方式 2013年始,学校就建成了海洋科普实验室,并在此开展探究型课程教学。学生通过海洋科普活动室的书橱查阅海洋科普书籍,在海洋科普活动室直接进行探究活动,观看视频或问题墙的方式了解海洋科普知识,还可以在学生工作台进行组装航海模型和海洋能源转换实验等。

定期举行暑期海洋科室开放日活动 学校已连续三个暑期向社区进行海洋科普室开放。校外学生在学校科技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参观活动室里的海洋能源发电模型、海洋科普活动墙、航海模型、海洋生物标本等展品。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从小关注海洋,为区域海洋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海洋科普活动 在每次上海市科委举办的海洋科普活动中,都有学校师生的身影。2014年9月,学校承办了上海市科普大讲坛办公室主办的“随我一起看海洋——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卷)告诉我们”的科普讲坛活动,本次大讲坛活动让学校学生感受了海洋的精彩、浩瀚、神秘,丰富了海洋知识,提升了海洋意识。

德育活动与校本课程并驾齐驱

有序开展特色德育主题活动 第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本着育人目标,学校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开展不同年级的主题教育活动。独具特色的海洋主题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海洋知识,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海洋文化的博大。第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将“海洋文化”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营造浓厚的海洋文化教育氛围,大力推进“海洋文化”特色专题教育活动,弘扬海洋精神。如“乘风破浪,百舸争流”阳光体育文化节、“弘扬民族文化,唱响海洋之歌”歌咏比赛等。第三,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学校以“班班创特色”海洋特色班级创建项目为抓手,力求丰富校园海洋文化,内容包括个性班名、班级海洋吉祥物、特色班级标牌等评选,这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拓了学校德育的渠道方法。第四,延伸德育实践课程。学校实施“六个一”德育课程:学会一项技能,观赏一场电影,经历一次社会实践,品味一本书籍,开设一次讲座,组织一次论坛。第五,建设社团。成立海洋趣味科普为主的科技社团、“墨海帆影”文学社、“海精灵”舞蹈团、“海星”合唱团、“寰宇探索”地理社团、航海模社团等社团,提供学生自我培养、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升华、自我体验以及互相交流的舞台。

构建与实施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自2012年起,学校在保留原有的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加快了以“海洋文化”教育特色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建设步伐,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挖掘一些具有“海洋文化”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基础课程中渗透海洋文化精神,主要以呼应“海洋文化”教育特色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海洋精神、品质等方面的价值养成教育。在拓展型课程中拓宽海洋知识,围绕特色项目,学校共开设了6门特色校本课程课程。此外,学校将计划在舞蹈、健美操、Flash制作、科学DV等课程中,也在不断引入“海洋文化”教育特色,逐步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在探究型课程中培养探索精神,探究型课程主要在六年级至八年级中开设,以整班制的形式编班。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学校从“航海”到“海洋科普教育”再到“海洋文化建设”的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思路逐步形成,并先后荣获闵行区花园单位、文明单位、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项目实验学校、科普特色学校、全国课程实验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校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用自我超越的勇气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腾飞,学校将继续推进特色建设,建设优质学校的发展,期待明天更美好!

海洋文化特色 篇4

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1-10-23信息来源:

海安的海岸线不到8公里,是江苏沿县(市)中海岸线最短、拥有海洋资源最少的县。然而,早在沿海大开发战略发起之前,海安人就克服不足,瞄准优势,率先而起,强势推进,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的海洋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一、海安海洋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海安海洋特色经济发展集中在唯一的沿海乡镇——老坝港镇。该镇地处两市(南通、盐城)三县(海安、东台、如东)交界,总面积36.8平方公里,是目前海安14个镇中规模最小的镇。海洋特色经济的发展使海岸线最短的海安拥有亚洲最大的条斑紫菜育苗基地——兰波紫菜育苗基地,拥有世界最大的河豚鱼繁养基地——中洋集团龙洋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黑籽鳗培育基地——老坝港黑籽鳗培育基地。

(一)紫菜:突起的生力军。在苏北广袤的沿海滩涂中,海安只拥有几公里的海岸线和位于盐城东台与南通如东两县夹缝之中的小小养殖区域,但海安的紫菜业却以全国规模化、产业化1/6的养殖规模,创造出全国1/5的产量和1/4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地渔民以海洋捕捞业以及鳗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业为主要致富途径,对紫菜生产涉及不多。与周边县市相比,海安县紫菜业起步较晚,较启东晚20年,较如东晚18年。然而,海安人一旦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便咬定青山不放松,奋起直追不泄气,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如同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条斑紫菜业的一极,其后来居上的气势,迅猛发展的实绩,令海内外同行们刮目相看。

海安的条斑紫菜育种、养殖、加工、出口已经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海安县老坝港镇拥有15万亩海上条斑紫菜养殖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紫菜育苗基地,是农业部、财政部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紫菜产业链项目实施单位,该镇建成全自动一次加工生产线42条,紫菜二次加工生产线6条,年产干紫菜超过15万箱,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建成全镇各企业统一再烘干、统一分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南黄海紫菜交易市场,并被省商检部门批准享有自行检测权。紫菜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近5000名劳动力的就业,30条大马力捕捞渔船顺利转产,1000多名渔民顺利转业,有效地增加了渔农民收入,促进了海安经济发展。

(二)鳗鱼:市场的晴雨表。海安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我国亚洲鳗鱼苗的主要产地,通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鳗鱼苗捕捞、收购、黑籽鳗培育、鳗鱼养殖的高效农业发展产业链。海安县老坝港镇是亚洲最大的黑籽鳗培育基地,全国鳗鱼苗交易重要的集散地、出口基地,鳗苗价格成为全国鳗鱼市场的晴雨表。该镇拥有温室养殖面积10万平方米,仿野生池塘养殖面积七千亩;拥有养鳗企业15家,从事养殖、捕捞的人员达三千余人;拥有本土鳗鱼经销商30多个,高峰时期达50多个,在南自福建,北至连云港长达数千公里的沿海港口形成强大的销售能力。除此以外,海安人将目光聚焦广东、福建沿海,在广东福建沿海建有养殖基地近万亩,年培育黑籽鳗2400万尾,产值达2亿元;养殖成鳗2400吨,产值达1.2亿元,出口创汇达1千万美元,成为江苏沿海鳗鱼集捕捞、交易、培育、养殖为一体的重要生产基地。

(三)河豚:行业的领跑人。海安县老坝港镇是江苏中洋集团河豚养殖基地所在地,通过中洋集团的示范带动,该镇目前拥有河豚养殖企业5家,拥有4000亩的养殖滩涂,拥有10万平方米的温室和1500亩的露天养殖厂,以及两条世界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设施。从1994年开始,中洋集团进行暗纹东方鲀的繁养殖技术的攻关,取得了控毒与健康养殖技术的核心成果,河豚的控毒与健康养殖成果、毒素分布与安全食用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河豚养殖基地的河豚年库存量400万尾,达到世界第一的养殖规模。全镇致力于河豚鱼的科技养殖,制定了一系列的养殖规范和养殖标准,坚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要求,河豚人工繁殖、养殖、控毒、去毒等9个系列标准已经被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正因为河豚科学地按照标准进行繁、养殖,经权威人士和科研部门检测,控毒健康养殖的中洋河豚营养均衡,蛋白质含量高达18%,脂肪含量仅为0.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其口味、价值和品质均在其他鱼类之首。经国家质监总局专家委员会评定,老坝港河豚成为长江河豚的养殖质量标准。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报告,“中洋”牌南通长江河豚,经严格检验为“无毒物”,这一认定标志着老坝港的河豚完全具备了有条件市场准入的合法性。2008年3月12日,南通长江河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审查批准,成为南通历史上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这也是继阳澄湖大闸蟹之后的中国鲜活水产品的第二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老坝港河豚已成为一个集繁养殖、科技营销、餐饮文化为一体的河豚综合产业。

二、海安海洋特色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考

海安海洋特色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引导,科技铺路。海安海洋特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海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老坝港镇政府能够与企业同甘共苦,化解风险,老坝港镇海洋渔业的转产就是最好的明证。老坝港鳗鱼养殖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达到鼎盛时期,那时候鳗鱼苗被称为“软黄金”,全镇捕鳗船达到500条,大马力渔船就有160多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受东南亚金融**的影响,养鳗业一落千丈,这一年全镇渔民在鳗鱼产业上整整损失了1亿多元,渔民、企业负债累累。面对海洋渔业的严峻形势,为了在低产欠收的情况下摆脱困境,镇党委政府决定,合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开发有限的海洋资源,他们深入海上生产一线,通过兰波、菁源公司的试养,转产紫菜养殖与加工。

海安紫菜业发展坚持走产学研联合的发展道路。南通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吉传礼同志一直被聘请为紫菜技术指导,长期坐镇进行业务指导。兰波公司与中国藻类研究权威机构——江苏水产研究所藻类室等科研单位挂钩,建立了兰波公司提供定额科研经费、研究所提供新品种和新

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将中国紫菜藻类第二代研究人员集中在老坝港,建成江苏省条斑紫菜辐射沙洲良种场,使海安成为江苏省紫菜科研基地,为海安紫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了海安紫菜业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了养殖品种换代、育苗技术升级、养殖方式升级、加工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了海安紫菜业的发展能力,极大地拓展了海安紫菜业的生存空间。

科技创新使海安实现了海上养殖从插管式向固定式的过渡,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未雨绸缪,超前意识到外沙滩涂养殖的开发价值,率先取得蒋家沙滩涂的开发使用权,以后又进一步解放思想,借外力发展,果敢地大面积租赁了大丰、东台的东沙、竹根沙(四船珩)等滩涂使用权,并迅速将33条捕捞渔船转产紫菜养殖,实现了浅海养殖向外沙养殖方式的转化。目前,海安全部紫菜养殖面积均为外沙养殖。由于外沙养殖具有受海水污染少、海洋气候变化影响小的优势,当其他地区严重受灾之际,海安的紫菜养殖却几次幸免,如2001年启东吕四紫菜养殖大面积失败,《南通日报》以《哭泣的紫菜》报道该消息之时,海安县紫菜养殖竞“风景这边独好”。2004年全省紫菜养殖遭受68%的大面积灾害损失,但老坝港镇紫菜养殖仅损失不到30%,减产幅度低全省38个百分点,实现了紫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使海安加大对先进加工设备的投入力度,扩大了紫菜产品附加值。兰波实业公司“海波”牌紫菜成为中国两家取得美国有机产品认证的紫菜企业之一,海安紫菜产品以优异的品质打入欧美、韩国和东南亚市场。

(二)立足产业,规模发展。早在80年代后期,县委县政府就决定,老坝港镇各村集体经济投入从传统的鳗鱼捕捞业转向鳗鱼养殖业,利用集体经济的集约化投入,带动鳗鱼养殖的工厂化、规模化,实现基地建设商品化、品种推广优质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以及生产经营产业化。

近年来海安更注重整合多方资源。注重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防止分散经营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前几年,别的县市纷纷“卖海”,转让滩涂承包权,海安没有将滩涂土地分包到户,而是发挥资源优势,将大片海域转给农头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整合能人、整合资金,带动渔船转产紫菜养殖。海安从1992年起,走的就是紫菜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的公司实体道路。具体操作上,一是严格遵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规律进行投入。1992—2006年老坝港紫菜业累计投入2.8亿元,其中,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达1.5亿元,流动资产投入1亿元。紫菜企业参照一条二次加工生产线一般需要六条一次加工生产线、一条一次加工生产线一般需要3000-5000亩养殖面积的行业投资匹配标准进行设计和投入,目前6条二次加工生产线匹配了42条一次加工生产线,42条一次加工生产线匹配了15万亩养殖规模,由于投资充分考虑了行业匹配标准,确保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了生产线运转效率,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

紫菜企业的大投入,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层次,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实施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老坝港的紫菜企业平均养殖规模达2500亩,是全

省平均水平的3.16倍;平均单机紫菜产量达2600万箱,是全省平均产量的3倍;平均每个企业盈利333万元,是全省平均盈利能力的4倍左右。正因为老坝港的高投入、高产出的规模经营模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因而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和跨越式的超常发展。

(三)放水养鱼,藏富于民。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坚持“谁有能力谁发展,谁有本事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海安大力发展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海洋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海安海洋产业这一块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一家(兰波公司),市级名牌农产品三个(六绿牌甲鱼、海波牌紫菜、六绿牌紫菜),省级无公害基地八个。海安财政给这些企业宽松的税收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积极地扶持,采取灵活的税收政策,能不收的尽量不收。企业得到减负之后,资本迅速得到积累。他们利用所积累的资本,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以及资金的再投入,大大提高了高效农业发展的进程。

(四)商会带动,载体推进。海安紫菜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后,随着紫菜企业数量的扩大,为解决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中间商的欺诈盘剥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制约,组建了专业市场。

1997年在兰波公司等单位精心策划下,由兰波公司董事长李海波任会长吸纳八家企业加盟,组建了江苏第一家紫菜商会——海安县紫菜商会,商会共有会员100人。商会成立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立足紫菜市场,做大做强紫菜产业,商会按照自己的章程,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对全镇各家紫菜企业优先提供苗种和技术服务,并定期召开理事会,协调解决紫菜的养殖、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问题。商会的成立,使海安老坝港镇紫菜生产企业结成了一个联盟,从而具备了与市场竞争的规模和实力。2003年,由紫菜商会牵头,老坝港镇在兰波公司内建成了海安县紫菜交易市场,实现了全镇干紫菜生产企业所有产品在交易市场统一检验、包装和贮存,实现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有效地控制欺行霸市、互相杀价、以次充好等无序竞争行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同时杜绝场外交易的行为,促进紫菜行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3月交易市场新征地20多亩,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紫菜专业交易市场,总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交易厅、会议厅、客户校样厅、检验整理厅、仓库等设施齐全。2008年3月,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等领导考察了老坝港镇的南黄海紫菜交易市场,在听取李海波会长的汇报后,称老坝港 “小镇做成了大产业,小镇做成了大市场。”紫菜商会的成功运作,还引来了数批日本参观考察团的学习。海安的鳗鱼商会在海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商会下属企业在广东的投资就达1个多亿,鳗鱼商会的王新江是广东鳗鱼商会的副会长。鳗鱼商会具有高度自治的管理权力,许多鳗鱼交易都是口头约定,如果谁违约,将会永远出局。高度的合作化组织促进老坝港农业快速、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五)转变理念,跨越发展。由于海安的海岸线不长,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紫菜龙头企业采用了“走出去”的战略,到东台、大丰等地区进行投资紫菜一次加工,利用资本的扩张,进行资源的扩张,目前,海安在县外拥有的紫菜养殖面积是本地紫菜养殖面积的10倍。鳗鱼养殖不断

海洋文化 篇5

海洋广袤深远,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宝藏。人们常说陆地上有的海里都有,陆地上没有的海洋里也有,从动物·植物到海底矿藏,从海狮·海豹·海马·海狗到金银铜铁,煤炭石油。海中有海底森林,有高山大川,有热带雨林,有雪域高原,海洋占据着地球70%以上的面积,海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鱼虾水产,矿藏资源。海洋沟通了五洲四海,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海洋运输是迄今为止最经济的运输形式。每年的海洋风暴调节着大气的变化,每天的潮涨 潮落荡击着地球的污泥浊水,海洋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大海呵护着地球的成长,海洋与人类休戚相关,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们利用去威海途中的时间说一说有关海洋的知识和常识。

海:大洋的一部分,以半岛·群岛或陆地与大洋或者其他海为界。黄海·东海·南海·渤海。

大洋:比海更大的水域。地球共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四大洋。

内海:又叫内水,指深入大海内部,非直通外海或仅有短小水道通往外海的水域,我国的渤海就是典型的内海。

海岛:海洋中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叫岛。屿是小岛。海南岛 鼓浪屿

半岛:海洋中三面被水围住的陆地叫半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群岛:海洋中相距较近的许多岛屿的泛称。南沙群岛·澎湖列岛。

海峡:连接两片海洋,夹在两个陆地之间的狭长水道。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

海湾:海洋局部伸进陆地的部分,胶州湾·汇泉湾。

海口:河流通海之处,长江入海口·黄河入海口·珠江入海口。

海拔:也叫绝对高程。是从平均海水面起,测量出来的地势高度。

海啸:因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而引起的特大海浪。

海岸线: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海里:计量海洋上距离的长度单位,1海里=1。852公里

与海相关或从海洋派生出的成语·名称也有很多,象请人原谅常说请多海涵;酒量很大就说海量;敌我双方在海上交战叫海战;领海和沿海的领土叫海疆;还有海关海军海员等。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海阔天空既可以表示自然之广阔,又能讽刺夸夸其谈;海誓山盟常常变成海底捞月,海市蜃楼很可能沧海桑田。总之,大海给人以无限灵感和创作的激情。

海洋的潮起潮落,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惊涛骇浪。大海给了渔民取之不尽的财富,也夺走了多少渔民的性命。以海为生的渔民对大海又敬又畏,于是大海成了渔民顶礼膜拜的神,有了生命。渔民认为海中有仙有怪,有好有坏。龙王掌管着大海,虾兵蟹将经常兴风作浪,能否船满帆鱼满舱要看对龙王爷是否虔诚敬仰。在中国的海岸线上,几乎每个渔村都有龙王庙,出海要拜龙王,打鱼归来更要祭拜龙王,感谢龙王开恩,大海风平浪静,行船顺风顺水,鱼虾一网打尽。渔民对龙王的崇拜到了迷信的程度,每年的渔民节,最重要的就是祭拜龙王,要以最高的礼仪供奉龙王,桑梓乡里捐钱请戏班为龙王唱大戏三天,许多地方还划旱船·踩高跷·舞狮子,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宋朝以后,沿海一带又有了祭拜妈祖的风俗。妈祖又叫天后,沿海的天后宫·妈祖庙都是用来祭拜天后——妈祖的。妈祖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生于宋太祖年间,生而有异,先知先觉,能预测海上吉凶。据说林默终身未嫁,常在海上救死扶伤,为救助遭遇海难的乡亲而牺牲了性命,死后得道升仙,变成红衣托灯的神仙为海上的渔民指向导航,使许多风雨飘摇的渔民转危为安。林默成了渔民供奉的神仙,在许多渔民的眼中妈祖的灵验和地位已远远超过龙王,每年的农历3月23日是天后的生日,9月初9是妈祖升天节,届时天后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渔民·盐商,凡与海打交到的,都要行大礼拜妈祖,其声势比起拜龙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三大天后宫分别是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以及台湾台中天后宫。

虽然渔民能见风使舵·顺水推舟,但他们大多搞不懂大海,对大海极为敬畏,渔民常常给儿子取名叫海生·水生·宝生·龙儿·占鳌,取个吉利。渔民平时讲话也多有忌讳,在船上不许说“翻”“扣”“破”等词儿,吃饭时筷子·碗·杯子的摆放都有规矩,筷子不能横放在碗或盘子上,杯子或碗不能翻扣在桌面上,否则会被认为不懂规矩。入国问禁,入乡随俗,我们如果要到渔民家做客大家要注意尊重当地的风俗。

中国的内陆海黄海·渤海环绕着胶东半岛,胶东半岛拥有广袤的大海,海洋的宽广·深奥,大海的无穷宝藏孕育了胶东丰富多彩的民俗和胶东人热情豪放·坚毅刚强的性格。我们说过胶东半岛盛产多种海洋生物,海中三珍鲍鱼·海参·鱼翅为胶东特产,黄花鱼·带鱼·鲅鱼·加吉鱼·鲈鱼都是海中的美味,中国对虾就产于胶东半岛,胶东半岛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产基地。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 篇6

王文洪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年),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被称为文化竞争力。舟山是我国唯一的海上群岛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不仅仅是舟山“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来提升舟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地说,有以下三方面作为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把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先导。

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也就缺少竞争能力。要在竞争中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取决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取决于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在国外,伦敦提出:发展文化战略和创造新的文化多样性能够巩固伦敦作为世界都市的地位。英国老牌的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的文化战略是:让曼彻斯特成为“创意之都”或“文化之都”,并明确提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世纪之交制订了新世纪第一次十年的文化战略,在报告中开篇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城市即人化,文化即城市”。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的《文艺复兴城市》明确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要成为亚洲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我国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定位和建设备受关注。广州提出“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定位于文化,要建设文化山水城市。武汉市提出城市环境创新要面向世界,张扬城市个性,突出文化底蕴,营造新的城市亮点,建成“文化武汉”。浙江省的城市建设也十分重视文化战略,“实力杭州、活力杭州、魅力杭州”已成为经营杭州、发展杭州的文化理念;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建设凸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绍兴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水”字文章,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今天,在城市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关心舟山发展的人都在思考:舟山凭什么在新世纪城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应该用什么作为实现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用什么来增创新优势,增强舟山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用什么来营造舟山这座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扩大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想到了海洋文化,并把它作为“舟山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海洋文化繁荣之日,就是舟山经济振兴之时。”

第二、把海洋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含义是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加工与运作,其范围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新闻出版、体育娱乐、信息咨询、设计策划、文物工艺等领域。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大多数文化行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文化产业在新世纪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舟山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问题在于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不是以产业形态而是以事业形态出现,走的是政府办文化的路子,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原始积累和投入机制,导致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舟山“小百花”越剧团还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新兴的“沙雕工艺作品”尚未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于一体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多地集中在见效较快的旅游业上,还没有向其他行业拓展。

要建立起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的舟山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应更新“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主业靠政府,副业靠产业”,以及“富余人员搞三产”等落后观念,科学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确立正确的文化产业观。比如舟山国际沙雕节,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舟山渔民画经历了“市场冲击”低谷之后,借产业化机会将重新繁荣。其次应尽快出台有关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政策,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价格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私人资金和外资投入海洋文化产业。以普陀为例,自2001年以来共吸纳民间资本4亿多,用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最后在海洋文化产业规模上,要把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产业做大。实现从“弱、小、散”向集约化转变,以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比如海洋艺术演出业、海洋图书信息业、海洋文博展示业、海洋休闲健身业、海洋影视基地、海洋文化网站等等。

第三、把海洋文化旅游业作为落脚点。

当今社会,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内在特性——文化性,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37%,近几年将以15%的年增长速度向前发展。海洋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普陀山旅游热长年不衰。信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对僧侣和信徒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人们来普陀山的目的主要在于朝山拜佛,信仰观音文化。普陀山在我国及国际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日本、法国、印度、东南亚(称为佛教国家)各国僧人和信徒,来普陀山朝拜历代不绝,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2003年11月,举行了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体现了自然、文化与生命的结合。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文化遗产已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并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世界遗产=世界名片=注意力经济。”现代人旅游追求新奇(求新),渴望到大都市如上海、深圳、香港等感受现代生活,后现代人或当代人期盼“回家”(怀旧),去海边,去森林,去没有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旅游。普陀山作为佛教文化遗产,在今天中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热中,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海洋文化特色 篇7

一、整合资源、寻求支持,推进海洋学科建设

实验室建设方面。2008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了海洋信息技术实验室,为海洋石油与海域管理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1. 联合培养、科研合作方面。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地学院院长、书记等领导一行连续走访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等单位,与几家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期借助各涉海单位的力量发展我院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学两个二级学科和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方向等。2010年4月,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李铁刚研究员等一行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讨了交流合作事宜。

2. 学术交流方面。

2009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秦蕴珊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邀请来校,为师生作了题为《海洋地质科学的进展与国家需求》的学术报告。2010年3月至11月,来自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几位研究员,专程来校做了相关学术报告。

可以看出,学校和学院进行了大量工作以推动海洋学科建设。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最基本的课程建设明显不足。下面以《海洋地质学》课程建设为例进行浅显的探讨。

二、依托特色、加快《海洋地质学》课程建设

1.《海洋地质学》课程联合授课。

2011年6月份,笔者承担了学院安排的研究生课程《海洋地质学》,明显感觉力所不及。经过长时间思索与联系,联系了涉及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部分青年研究人员,专程来校授课、报告。实际上,这些研究人员除了以上提及的单位,其学术思想和经历还涉及到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美国和德国等的高校与研究单位。研究海域从极地到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从浅水中国陆架—陆坡—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研究方向从海水—海气—海陆作用,涉及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地磁学、大洋铁锰结核、可燃冰、洋中脊岩浆作用及与地幔柱相互作用等;涉及的尺度从秒—天—季—年一直到亿年,从地质尺度到实时观测,从海面以上数十千米到海底以下数千米。研究生课程的此番进行,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课程质量得到了提升。实际上,课程仍然存在问题,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适合我校特色的《海洋地质学》教材。

2. 教材编写。

《海洋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海洋地质方向的必修课程。针对目前国际海洋科学发展态势和我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需求,考虑到我校东营校区面向渤海,黄岛校区面向黄海的独特优势,我们应该将海洋地质学课程定位为地质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两门相关的课程,另外还应增加一门《海洋科学导论》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习《海洋地质学》课程的基础预备课程。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海洋地质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国际海洋科学的发展特点和我国海洋战略需求,我们(以及未来的)的教学队伍应当吸取国内主要教材的一些特色内容,吸收国际海洋地质发展的最新动态,尽快结合我校特色制定出适合我们的《海洋地质学》课程教学框架,完成《海洋地质学》教材的建设,为同学们将来从事海洋地质及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教师队伍建设。

因为海洋地质学科包容性非常强,目前关于海洋方向教师队伍的严重不足。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在学术研究背景方面势单力薄,在课程教学中无法完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甚至连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更是不可保障。值得高兴的是,海洋地质方向的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了学院、系领导的关注。

4. 实践教学。

地球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海洋地质学虽然是一门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要特点的专业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得海上地质调查工作和实习。我们可以将海洋地质学的部分教学内容与普通地质认识实习和综合地质认识实习相结合,利用陆上的河北秦皇岛、安徽巢湖、鲁东等实践教学基地,针对一些海相地层的发育特征,现场进行海洋地质学的基础内容教学。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如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灵山岛等地开展海洋地质考察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应该会得到学生的欢迎。2011年9月,地学院地质系在灵山岛开展了一堂生动的野外地质现场教学公开课,吕洪波教授担任主讲,授课对象主要是来自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100余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种现场教学不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灵感,还提高了专业素养,取得了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良好效果。当然,海洋地质研究终究离不开海上的科学考察,虽然该课程不可能安排学生到船上出海实习,但是青岛港口内断断续续停靠着非常多的科考船,比如科学三号、向阳红09号,“东方红”号等科学考察船,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到这些海洋调查船上进行参观考察,和船上的科学家直接进行交流学习。通过与涉海单位的加强沟通,这或许可行。

三、海洋学科发展的主要设想

2011年10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总结会议,提出“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努力开创蓝黄两区建设新局面”。中国石油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了与学校的中期发展目标一致,海洋学科的发展以及海洋类专业的设置应该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海洋类专业与传统石油类专业的结合是必然的选择。

综上所述,要加强与涉海单位的合作交流,需要组织力量,编写一本适合我校特色专业的海洋地质教材,加强海洋方向人才的引进力度。实践教学方面,必须将海洋地质学的相关教学内容与普通地质认识实习和综合地质认识实习相结合,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地区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的海洋调查船上进行直接的参观考察,我校的海洋(地质)学科建设将会不断完善。

摘要: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东营校区面向渤海, 黄岛校区面向黄海, 海洋学科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目前基础却较为薄弱。学校和学院进行了大量工作以推动海洋学科建设。以后应当继续加强与涉海单位的交流, 编写适合我校特色专业的海洋地质教材, 加强海洋方向人才的引进力度, 注重野外实践教学等。

关键词:海洋,地质,课程,教材,实践,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冯士筰, 王修林, 高艳.适应新形势加快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3) :23-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Z].北京, 2003.

海洋文化特色 篇8

一、创新激发活力

坚持把先行先试作为新区的最大优势,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以“四化”为重点,提升驱动力,激发新活力。

(一)权责边界清晰化

新区大统筹、大服务,强化对全域资源、战略布局、重大项目的统筹,强化为功能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功能区大开发、大发展,赋予审批权、人事权、财政权三大自主权,下放173项经济管理权限。

(二)营商环境便利化

准入环节,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区级非行政许可事项。建设环节,推行“一地多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施工弹性许可。发展环节,推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新房新政十一条等政策举措。监管环节,开展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

(三)社会治理法治化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多元化参与、网格化巡查、信息化手段、社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法治化保障“六化”工作机制。创新安全生产模式,构建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建立安全生产法庭和检察室。创新综合执法模式,建立半军事化管理的巡察队伍,做到“一支队伍管全部”。

(四)科技创新系统化

聚焦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探索科技与产业双向互动发展的新路径,新引进中船重工海工装备研究院、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等一批高端科研院所。搭建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海洋信息港、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海洋资源要素加快集聚。创新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探索推行“持股孵化”、人才股权及分红激励试点。

二、开放释放活力

坚持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把开放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释放发展活力。

(一)一带一路提升开放高度

以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区为目标,重点办好三大国际性活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李克强总理倡导设立的“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永久性会址落户新区,今年7月份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青岛国际啤酒节,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场“海上啤酒节”,今年主题是“智慧啤酒节”,8月份举办第26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依托惠普大数据项目,年内举办全球大数据应用峰会。

(二)国际园区拓展开放深度

按照“提升中德、突破中韩、搭建东亚、联通港口、拓展多元”的开放思路,打造国际合作高端平台。青岛开发区向机器人、工业4.0等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着力打造国家级开发区“升级版”。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德生态园,引进了西门子、中欧基因工程等一批高端项目,被动屋、空客直升机项目在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灵山湾影视文化区以影视、科技、旅游“三大引擎”领航发展,打造东方好莱坞。规划建设中韩贸易合作区,突破项目、贸易、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平台。整合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争创综合保税区。

(三)国际大港延伸开放广度

新区拥有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个国际深水大港,通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我们坚持以港兴区战略,把港口建成国际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前湾保税港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首个汽车口岸电商平台、首个大型B2B跨境电商平台落户;董家口致力打造第四代港口,全国停靠的36艘40万吨矿船有28艘在董家口停靠,成为世界最大的矿石码头。

三、特色彰显活力

重点打造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特色品牌、特色文化“四张名片”,彰显新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一)特色产业

突出“蓝”,着力培育6个省市级海洋特色园区,形成港口物流、船舶和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等海洋优势产业集群。瞄准“高”,发展壮大高新技术、智能制造、影视文化等高端产业,荣获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等10多块国家级牌子。着眼“新”,坚持创新、创业、创意、创客“四创”协同,深入实施“互联网+”“海洋+”等行动计划。

(二)特色小镇

突出“四特”,特色定位、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风格;坚持“三主”推进模式,新区主导、镇街主力、企业主体;实施“四个一工程”,做好“一改”“一街”“一园”“一迁”;按照“政府+市场”投资模式,国企投资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多亿元。

(三)特色品牌

开展“品牌创建年”活动,建设“品牌新区”。全区累计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9件、省市著名商标130件。青岛工业“五朵金花”中,澳柯玛是新区本土孕育的品牌,海尔、海信、双星都在新区设有工业园区。正在评选新区自己的“五朵金花”,以品牌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四)特色文化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企业达3000余家,上年实现主营收入900亿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东方影都入驻影视公司近40家,张艺谋执导影片《长城》完成拍摄,好莱坞大片《环太平洋2》《哥斯拉》即将开拍。拥有贝壳博物馆等博物馆10余处,正在建设影视博物馆、啤酒文化博物馆。

四、项目注入活力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新区发展的生命线,两年引进建设产业项目1000余个,其中签约注册500多个,开工340多个,竣工投产160多个。

(一)项目高大上

突出抓好30个百亿级大项目,东方影都、惠普大数据、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等项目加快建设,释放龙头带动作用。集中推进30个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海军军官大学、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等项目落户。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1000多个,总投资540亿元;新建市政道路46条,平均每月新建2条道路;青连铁路、轨道交通13号线、地铁1号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加快建设。

(二)招商精准实

创新招商体制,组建投资促进办和国内、国际两个专业招商局,实现招商资源“一张图”。成功举办北京招商推介会,一次签约52个项目,总投资3000多亿元。2015年实际到账外资、进出口总额均超过山东省内15个地级市,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67个。

(三)融资多元化

积极推行PPP、组合融资、等新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组建首期3亿元、三年达到15亿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将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设立4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2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30亿元的科教文卫发展基金。加快引进金融财富机构,全区金融机构累计达到185家。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含反思下一篇:《落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