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2023-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Maslach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 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近些年来, 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教育领域。

高职院校, 由于社会知名度不高, 生源质量不是很好, 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还肩负着“吉祥三宝”的工作, 保姆、保安、保洁的活每天都在重复。随着学院各部门这一组织层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管理上又存在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 使辅导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是造成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重要原因之一。

1 考核测评体系因素

1.1 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公正性有待提高

一般来说, 高职学院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比较差, 且伴有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 他们的问题行为比一般中学生来说显得更为明显, 并且不易改变。有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与老师关系紧张、拒绝合作;有的不参加班级工作, 看问题绝对化, 判断能力差, 办事不考虑后果;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明显的攻击他人或教师的行为等一系列的问题, 都给我们一个启示, 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是否客观,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评价者的价值观念、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职业道德等因素都多少影响着评价的过程和结果, 而学生并不具备评价所需具备的专门素质, 也不完全知晓评价的真实意义, 他们凭借个人的偏好、通过一些不正确的渠道了解的相对片面和表面化的信息对辅导员做出评价, 使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公正性大打折扣。

对辅导员的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评价结果主要掌握在学生手中, 直接促使辅导员在工作方法上走极端。辅导员会为了顺从于评价指标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因为“一个辅导员是否受学生欢迎, 短时间内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没有多大的联系;辅导员工作的目的是使学生明辨是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是一个长期的隐性的工作, 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中的不足, 可能是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和没有以长远的观点考虑问题, 或是他们只是追求快乐的原则。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辅导员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

1.2 结果反馈的方式不利于辅导员的发展

在考核结果的处理上, 或将结果进行横向对比排名并送报系里;或不公布, 直接在工资上有所体现。被评辅导员教师都是只知道评价的最后等级, 却不知道这种结果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优势所在。结果反馈方式的不恰当, 辅导员很难理解学院组织期望值与自身表现的拟合程度, 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评价结果的看法、意见, 这使辅导员在评价当中表现出不安、疑虑、恐惧甚至排斥心理, 致使辅导员容易产生情绪衰竭。

2 工作特征因素

2.1 工作量不均衡, 引发职业倦怠

(1) 工作量过大, 形成“角色超载”现象。

萨顿指出角色超载可能引发两种反应: (1) 质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这常常导致教师的焦虑和低自尊。 (2) 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 身心疲惫, 出现家庭问题 (无暇关注家人所致) 。这都极可能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

高职院校的连年扩招, 学生数量激增, 造成师资力量的紧张。辅导员所带学生最高记录曾达到400~500人, 远超过了专职辅导员1:160配备标准。工作任务繁重, 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 班额过大, 文案工作过多, 任务超出辅导员的能力和范围等给辅导员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 形成“角色超载”现象。

(2) 工作量过少, 待遇降低, 产生倦怠。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紧跟社会的需求, 变化快, 有的专业人数很少, 有的系由于招生困难面临被合并和砍到的可能, 辅导员的带班人数到不到标准, 完成不了工作量, 直接影响校内岗位绩效津贴, 和其他的辅导员相比, 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对工作产生倦怠。

2.2 部门权责不清, 造成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K ah n&By os ie r e在总结以往的研究基础上, 认为角色认知与员工的职业倦怠存在高相关。角色认知由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两个维度构成。角色冲突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难以调和的来自于环境的不同期待和要求。角色模糊是指个体所验到的角色的不确定性, 如不知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业绩, 不清楚评价工作业绩的标准, 不知努力的结果如何等。

高职学院很多部门的权责不是很明确, 工作内容交叉性很到, 导致辅导员重复性工作增多;工作内容繁杂, 对工作评价标准不一, 辅导员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工作业绩;目标不明确, 也不知道努力结果如何。一系列的因素造成辅导员教师角色认知的不确定。

3 学生因素

高校的扩招,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学生素质不高是高职辅导员教师的压力源。

高职学院为数不少的学生文化基础过差, 特别是数学和英语, 甚至出现“零起点”的学生;文化基础过差的学生在一个时期无法适应教学要求, 必然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 而陷入“听不懂一无信心—不努力一更听不懂”的恶性循环, 有不少的学生基本放弃了学习, 在学校里混日子;部分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严重影响到优良学风和校风的树立;有的学生因学习困难, 引发较为严重的违纪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一些不良个性特征在课堂上有时也会表现出来, 学生难教育, 已成为令许多教师头疼的事。

辅导员要对学生身心、学习、情绪、精神等各个方面做出全面的照顾和指导, 达到社会、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不成“才”也要成“人”, 完成家长没有完成的任务。这无形中给辅导员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使其背上沉重的包袱, 在夹缝中求生存, 心理倦怠感油然而升。

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 高职院校辅导员每日面临着繁杂的工作, 承受着来自院系考核、学历提升、科研、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安排等多方面的压力, 其职业倦怠不容乐观。本文就影响职业倦怠组织层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成因

参考文献

[1] 武晓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根源及应对[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4) :600~601.

[2] 肖福莲.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之归因[J].教育评论, 2007 (2) :37~38.

[3] 周隽.上海市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 2003.

上一篇: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探讨下一篇:液化石油气叉车的燃气要求及车辆保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