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管理

2022-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弱势管理

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弱势群体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但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人员力量单薄等问题。为此,应尽快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使弱势群体学生受到应有的帮助与关爱。

关键词: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 教育管理 对策

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指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经历、成长经历等各种原因在学业成绩、日常行为表现、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师生互动等方面产生障碍,在校学习和生活中可能被贬损、被漠视的学生个体或个体的集合[1]。“它作为学生群体构成中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和能力、素质相对贫弱的阶层,拥有的教育经济资源包括学习资料跟生活资料等等的针对缺乏,因此,在教育资源跟社会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影响相对下降,其生存状态与社会发展主流相对脱节。”[2]

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绝大多数是“弱势群体”学生引起的。针对这种实际,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教育疏导、压力缓解和必要的教育管理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 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的类型

当前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主要有以下类型。

1.1 经济困难型

这一类型群体是指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学费用、生活费或支付学费、生活费比较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这类群体主要是家里的经济来源不稳定,突然事件产生以及家庭遭受自然灾害等。这个群体的学生大多心理脆弱,敏感,焦虑,进而产生厌学等问题。

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系为例,目前在校学生人数782人,贫困生有175人,其中特困生有近40人,贫困生的比例超过20%。经济的贫困使他们没有充裕的学习资源和富足的生活资料,在校的必要生活、娱乐消费水平较低,以至于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产生心理自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善于交际等现象出现。

1.2 生理缺陷型

这个群体主要是由身体疾病、残疾、缺陷的大学生构成的。有生理缺陷的弱势群体在大学生中不是很多,但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他们及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他们的心理抗压和抗挫能力弱,容易产生自卑、孤独、压抑和烦躁的情绪。

1.3 心理障碍型

90后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立处事能力较低,遇到学业挫折、情感挫折、人际交往挫折等问题后茫然不知所措,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心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们性格孤僻,生活孤独,经常独来独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上多表现为抑郁、冷漠,极易与人发生冲突。目前高职院校,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因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厌学、逃学、自伤、自残、自杀事件屡见不鲜。

1.4 行为问题型

这一类型的学生是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自控能力较低,缺乏纪律观念,这个群体的学生对纪律不能遵守,对自身不能严格要求,受到处罚并会出现抵抗情绪,引发危机事件等[3]。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没有学习上的压力、没有父母老师监督,这些学生在入校后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课程追求及格就好,学习上带有明显的盲目性、被动性和消极性,进取心缺乏和自我心理调整得不成功导致竞争能力急剧下降[4]。于是接踵而来便是考试无法通过,甚至可能面临留级或拿不到毕业证的困境。学业上的受挫让这部分大学生开始自卑、胆怯甚至自暴自弃,他们开始厌学,逃避、敷衍考试,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把自己与外界隔绝,长久下去,成为竞争力差的弱势群体。

2 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原因

首先,家庭贫困在很大程度上给弱势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贫困生不能参加同学聚会、不能扩大交际圈、不得不节衣缩食等等,长此以往,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卑、抑郁、压抑等消极心理。其次,家长对子女过大的期待或者过分的溺爱使子女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在升入大学后对大学生活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创造力和活力,独立意识较差等弱点。第三是受家庭的和睦程度的影响,如父母不和、家庭破裂、单亲或父母双亡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性格形成的影响,内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健康隐患也产生了。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普查的结果可以发现,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70%以上的学生是来自不和睦家庭、父母婚姻破裂的单亲家庭及父母意外死亡或者伤残的家庭。

2.2 学校原因

高职教育侧重于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怀。学生很少能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这使得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日趋封闭。尤其是任课教师,讲完课后扔了粉笔就走人,对学生的疑惑和心理问题不会过问,总认为那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

大学生中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是造成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例如为当选班干部、系干部而拉选票、为了“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荣誉称号、入党机会、奖助学金评定而向老师、领导送礼等等。这使教育资源的分布和竞争机会的获得出现了不平等,为弱势学生的存在埋下了隐患。

2.3 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高考分数在200~400分这个区间内,他们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都是相对较差的。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坚定的人生理想目标,没有坚强的意志,使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能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会出现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的情况。

3 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教育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高职院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1)辅导员是对弱势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弱势群体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各种类型的弱势学生都要靠辅导员一人负责,如果辅导员所带人数正好符合或低于1∶200人的比例,帮扶、教育工作还相对容易,如果辅导员所带人数是三四百人或者更多,工作起来就很困难。所以,一定要壮大弱势学生群体教育、管理队伍,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包括其他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所有教师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克服消极意识和不良心态。首先,在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水平;其次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积极贡献社会。

3.2 建立健全关爱弱势学生群体的长效工作机制

首先,建立学生档案跟踪制度。新生入校后,通过调查摸底,筛查出弱势群体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及家庭情况,及时准确地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学生档案,同时对其进行动态跟踪调查,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其次,建立预警机制。高校弱势群体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但是其发生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只要掌握弱势学生的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就会将负面效应和不良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再次,建立帮扶救助保障机制。成立专门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根据不同类型因人而异制定帮扶办法。如成立勤工助学资助中心、学生心理咨询辅导中心等;最后,应做好育人引导工作。要引导他们多参加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发展自己,让这个学生群体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5]。

3.3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其他有针对性的咨询辅导工作

高职院校必须逐步构建起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调查研究“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形成机构、机制到位、师资到位、投入到位和场地到位的工作格局,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3.4 切实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资助力度,基本上能解决大部分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定方式,确保国家资助能落实到每一位家庭贫困学生身上,帮助弱势群体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在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中,应当避免不正当竞争、找关系、打招呼占用奖助学金指标的现象出现,避免弱势学生在评定过程中收到二次伤害。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社会学语境中的教育弱势现象[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2] 柳忠友,吴俊.高校弱势学生群体与思想政治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

[3] 孙宏发,刘占波.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工作[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1).

[4] 许书枝,刘勇.高校弱势群体类型、原因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6(3).

[5] 王子鸣,管淑波.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J].教育探索,2013(1).

作者:付小亮 高飞 李超 张婧

第2篇: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管理教育方法初探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弱势群体 教育 管理

社会的发展转型使得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差异巨大,资源占有的匮乏和个体的不足而形成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备受关注人群。在大学生中,对于弱势群体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关系校园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简述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由于家庭原因、自身因素和成长经历及环境的不同,在教育、经济等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大学生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称之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一、家庭原因;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恶化,甚至家庭解体,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对大学生造成深刻而严重的生活影响和心理影响。二、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身生理条件与正常人群发生负向偏离,或者有身体病变或残疾,会使大学生产生行为和心理的失调或障碍;另外,各种剧烈的竞争是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重要诱因。三、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更加不均衡,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相互交织并互相发生作用,很难割裂原因进行分类,根据其表现大致可分为经济困难型、人际交往不良型、心理脆弱型、竞争能力不佳型、适应能力差等几类,针对这几种类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教育对策

针对不同弱势群体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针和对策做好管理、引导和教育,促使该群体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目前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事件,绝大多数是这一类学生引起的。学校各部门需高度重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教育疏导、压力缓解和必要的扶助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作用

学校应建立能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长效机制,解决辅导员队伍的生活保障、办公条件、职称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转移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有能力、有干劲、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管理,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管理意义重大。辅导员心系学生、了解学生,才可能引导和协助弱势群体解决遇到的困难,化解矛盾,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在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与这些同学朝夕相处,对其情况最为了解。应选派和培养热心、能力强、关心他人的班干部,班干部要对弱势群体的同学做到心中有数,对他们的举动要特别留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并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时和辅导员或相关老师沟通。

(四)强化班级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弱势群体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强化将弱势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的意识,在工作各个环节和内容首先考虑到弱势群体学生的反应。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情况特殊、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并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方式进行帮助、辅导和教育。

(五)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座谈会、报告会、才艺表演、经验交流会、体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郊游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平台,使同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消除人际障碍,满足弱势群体的归属需要和交往需要,形成活泼向上、携手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完成其对自身的健康人格的塑造。

(六)做好助学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和师生互助等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勤工助学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建立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制度和补助审批制度,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贫困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

(七)健全心理健康辅导和帮助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员和学生心理信息员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個人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防范和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监督、预警。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弱势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

(八)做好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模式。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让他们找准定位,养成正确的择业观。二是要加强信息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用人信息的互动,形成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三是要加强市场调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评估,让学生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能力与资源准备。

三、结论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和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应切实关注并从各方面做好弱势群体的各项管理教育工作。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康成长为四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文余,胡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2]胡伟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池沛,吴永慧.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11(14).

[4]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5]杨在华.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 教育与现代化,2007(2).

[6]杨建超,孟庆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弱势水平的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7]程荣晖.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与危机干预. 教育探索,2010(6).

[8]沈晓梅.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9]谭美军,何期.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房亮 侯其锋 石雷

第3篇:人才管理创新是改变西部及欠发达地区人才弱势的关键

[摘要] 人才弱势地域里的人才管理创新,不能盲目仿效发达地区的人才高地模式,也不能照搬“长三角”人才联合模式,只能基于农民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西部发展战略及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进行系统思考,改变单一的行政调配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探讨适合人才弱势领域中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

[关键词] 西部及欠发达地区; 人才管理; 创新

[

广大农村和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也是难点。广大农村和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目前尚属于人才弱势地域,处于最需要人才、最缺少人才、最留不住人才的状态。我国人才“东南飞”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如何扭转这种人才分布、人才结构不合理状态,解决人才弱势地域人才流失问题呢?根本的出路还是寄希望于人才管理创新。

(一)构建立足现实,着眼本地,围绕发展,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素质,稳定本土人才、用好本土人才的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由重视外地人才、注重引进人才的外向型向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转变

在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紧紧围绕农村人力资源和本地人才资源的开发,办好农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农民和本地人才的知识化、专业化程度,培养专业化的养殖能手、种植能手、畜牧能手和有专业技能的能工巧匠,为地方经济的升级、农业的竞争力与农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培养实用型人才。从根本上来讲,农村、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应建立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聪明才智,通过艰苦奋斗去实现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因此,推进人才管理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创新机制,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在充分用好用活本土人才的基础上引进外地人才。通过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稳定本土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二)构建才尽其用的人才使用机制,实现只图人才“所有”、“富有”向人才“所用”、“尽用”的转变

有些企业打着求才的幌子,招聘高学历的人才,图的是脸上光彩,却不能用人之长,有的还层层设卡,对留不住的人才百般刁难,这样只会导致人才使用效率低和人才流失。在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对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功能,把人才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千万不能只图人才引进“所有”、“富有”,一定要在“所用”、“尽用”上下功夫。同时,要注重引进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要避免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通过人才管理创新,营造一种有进有出,来去自由的宽松政策环境,走出人才弱势的恶性循环,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三)构建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的人才开发机制,实现由单一的行政调配人才向项目、产业、事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转变

人才与项目、人才与事业的关系,如同演员与舞台的关系。优秀人才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功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他们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没有项目可做,自身价值无法实现,即使通过国家特殊政策调配的人才或引进的人才也会“东南飞”。因此,人才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引才用人的观念和方式,由“重招揽人才,轻引进项目”转变为“先引进项目,后配套引进人才”或“项目、人才同时规划,同时引进”,使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相互促进,真正做到项目引才,事业聚才,使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人才弱势地域的人才资源开发步入良性循环,推动农村大发展、西部大开发。

(四)构建借用“外脑”、引进智力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实现由“死用人、用死人”向“活用人,用活人”转变

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的方式需要灵活多样,既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人才到西部定居;也可以借用“外脑”的方式,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咨询、管理与技术入股、项目设计招标等活动;甚至可以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改“定居式”为“候鸟式”,实行“迁徙自愿,来去自由”的政策,变“死用人、用死人”为“活用人,用活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进智力,借用外地人才为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

(五)构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机制,实现由“重引进、轻管理”向“全程服务”、“配套管理”转变

人才弱势地域的有些地方有些领导求才心切,往往以高工资、高档住宅和高额重奖来招揽人才,而忽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忽视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结果仍然很难改变人才弱势的状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知识分子待遇的提高,大多数人才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而更注重追求思想感情、事业成功等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人才是否能安心工作并充分发挥作用,与人才环境的优劣有直接关系。人才管理创新在人才弱势地域里显得更为重要。人才管理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为人才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配备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和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大力表彰为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由“重引进、轻管理”向“全程服务”、“配套服务”转变,逐步建立起“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才能进能出”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和创业创新的能力。

(六)构建东、中、西人才交流合作,加大对人才的弱域领域政策支持的机制,实现由人才无序的“东南飞”流动向有序的“人才西进”流动的转变

通过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把人才资源开发与人才弱势地域的经济开发结合起来,特别是注意把人才强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项目引进、招标与人才引进、招标结合起来,采取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才向人才弱势地域流动。研究制定改善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建立人才弱势地域的人才特殊津贴,逐步使其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人才弱势地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研究引导东部、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引导城市里的科技人才参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鼓励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时间可长可短,“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

研究制定人才弱势地域工作的急需人才的报酬与创造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政策,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引进的急需人才,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按任务定酬,以利益引导人才资源开发。

研究制定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外人才以多种方式参加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加大对人才弱势地域留学人员的科研资助力度,加强重点发展产业的创业园区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海外留学人员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开展科学咨询、技术交流、洽谈项目。

研究制定加强东、中、西部地区急需人才和实用人才对口支持的政策,继续做好“人才之光”、“博士服务团”的人才支援工作,继续做好干部援疆、援藏工作;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与人才相配套的大跨度协作联合体,形成东、中、西部双向互动、双方受益的人才资源开发、经济项目开发的有效机制,逐步实现人才无序“东南飞”流动向有序“人才西进”流的转变;在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这些人才弱势地域,卓有成效地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作者:李锡炎

第4篇:弱势群体管理

这学期来,我校根据情况及教育实际的要求,对后进生、二女户、留守儿童等有困难的学生,制订了关爱她们的工作计划,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在生活上、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尽量给予更多的关怀,采取措施让她们更好学习发展,热爱集体,热爱学习。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弱势群体成长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尊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 成立弱势群体帮扶领导小组,采取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与困难学生实行结对子帮扶,学校建立“心灵小驿站”与困难学生心理交流,教育帮助她们。因此,我校的主要工作方法是:

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校是这样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总之,通过努力,我校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需要帮助的学生会越少。我校会继续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威海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齐鲁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第5篇:《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大学生 构建和谐校园》策划书

一、 节目背景

在现在的社会中,当我们把太多的关注投向财富500强,投向影,视,歌的明星时,当我们把太多的钱财花到去肯德基、专卖店,当我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给予我们的优质的生活时,我们可曾关注过社会边缘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始终处于劣势,他们的生活远远的游离于社会主体以外,他们就是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有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就是——大学生弱势群体。

二、 节目宗旨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呼吁社会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

三、 节目定位

围绕主题展开,把大学生的精彩生活再现出来,起到给人们深刻的思考。

四、 节目内容

首先是主持人介绍嘉宾和冠名的赞助商和节目参与单位。主持人嘉宾在演播室里面现场聊天与交流,向现场的嘉宾和场外的观众提出问题,后进行影像的解说来说明在贷款等问题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在播放影像时进行互动交谈结束后进行分析和评论。

五、 播出时间

每周六19::3——20:00

六、 人员设置

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

第6篇:关爱弱势群体

贺兰县以关爱弱势群体为切入口,

深入推进“三关爱”活动

12月20日下午14:30,贺兰县文明单位“献爱心、送温暖” 结对帮扶启动仪式在贺兰一中多功能厅举行,结对帮扶文明单位负责人、受助学生学校负责人、贺兰一中受助学生共7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自治区文明办城市处处长毛录、银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杜翔普到会指导工作,贺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沈学文同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恩建国同志,政协副主席王国庭同志参加了会议。

这次活动是贺兰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市县“准备之冬”活动,为进一步在全县营造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浓郁氛围,推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而发起的。12月初,贺兰县文明办会同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在全县24所中小学和5个教办3万多名学生中,摸底调查全县范围移民村学生、孤儿、残疾人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尤其是生态移民学校中小学生由于家庭贫困、缺乏劳动力等原因,缺少棉衣、棉被、书包、文具等用品。经过各学校摸底上报,文明办和教育体育局经过审核,从1503名学生中确定829名贫困学生为受助对象。各级文明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积极申报意向帮扶学校,切实发挥文明单位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为贫困学生奉献爱心。根据各文明单位申报意向和情况,确定94个文明单位帮扶贫困学生。经请

1 示县委主要领导,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单位帮扶困难学生的通知》(贺文明委发[2012]9号)。文件下发后,不断有文明单位负责人打来电话咨询具体帮扶方式,据悉,启动仪式前贺兰运管所和习岗镇已经对学生进行了结对帮扶。各文明单位帮扶的资金额度从200元、300元、500元不等,据测算这次活动结对帮扶资金达17万元左右。启动仪式结束后各文明的帮扶活动在本月30日前结束。

“献爱心、送温暖”结对帮扶活动是贺兰开展“三关爱”活动的深入推进。2012年,贺兰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3.5雷锋日为契机开展了“贺兰县践行雷锋精神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全县22个单位对贺兰回小和太阳城小学的66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学生送去了慰问金和学习用品;贺兰一小、凯添公司、工商局等单位的志愿者到老年公寓陪老人们聊天、打扫卫生,一小的学生和老师还自编自导文艺节目给孤寡老人表演,同时小朋友们还为老人们带去可口的食品。

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团县委、文明办、县林业局联合在洪广镇高荣村生态移民点举办了“保护母亲河”—-神华公益基金会青年林贺兰县项目启动仪式,我县青年志愿者代表、企业员工、部队官兵等共200多人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共计种植5万余株。开展社区“便民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爱我家园”志愿环保活动。组织县城各中小学校千名少先队员在校园周边及公园广场就近开展 “学习雷锋争做环 2 保小卫士”行动;县机关工委组织等近千名干部职工在主要街道积极开展“清洁贺兰”环境整治活动,清理路面、打扫卫生、规劝不文明行为等。开展“社区一日行”活动。全县全体在职党员1200多人以志愿者分队为单位,全部深入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开展了“洁净贺兰”大规劝、大宣传、卫生大整治活动,清理卫生死角。

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贺兰县残联、贺兰县检察院联合创办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在利民社区开展“关爱智障儿童”活动,为智障儿童发放毛绒玩具盒电子玩具,增强家长对智障儿童康复的信心。

举办了九九重阳节“金婚银婚佳偶”系列活动,在全县选出“金婚佳偶”12对,“银婚佳偶”21对,为33对佳偶免费拍摄了婚纱照,并为6对佳偶代表举行了集体婚礼,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关爱他人,送温暖”活动。在第27个国际志愿者日,由县文明办、团县委、民政局和各乡镇(场)联合举办的“关爱他人,送温暖”活动在金贵镇启动。贺兰县民政局为全县困难退伍军人配备优抚资金65万,全部用于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在这次活动中,为优抚对象送煤炭全部由志愿者送到优抚对象家中中。天气虽冷,可一个个志愿者将他们的志愿精神展示在 3 了国际志愿者日,他们将温暖送到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优抚家庭。

开展“关爱贫困母亲”活动。县妇联在全县开展“传递邮包 传递爱”捐赠活动。在全县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中开展爱心捐助,为全县筛选出的3745名贫困母亲每人邮递价值100元的“母亲贴心包”一个或价值200元的“母亲暖心包”一个。目前募集到资金10万元,资金募集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募集资金可以达到12万元。工作还在进行中。

贺兰县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各级文明单位都成立志愿服务队伍,街道办还成立了由各社区志愿服务分队组成的“志愿服务中心”,不断地完善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渠道,推动志愿服务向常态化发展。目前全县志愿服务活动由各机关、街道向乡镇村逐步推进。全县志愿服务工作多次受到区市表扬,习岗街道办事处志愿服务中心荣获自治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人获得2012年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第7篇:关注弱势群体

高二(14)陈舒

弱势群体,一般集中在社会上处于底层的人,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还有一部分比较特殊,他们虽然有劳动能力,也有劳动机会,但因为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务工却被贴上了农民的标签,这些都属于弱势群体。顾名思义,他们处于弱势,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弱势群体存在,了解真实的他们。

弱势群体在社会上是否受到歧视,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志。历史上,中国落后的国民意识曾将残疾人歧视为"残废人"。但现在,公正、平等的意识使人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大有改变。当然,校园、班级中也不例外,有强者必有弱者,不能因为家庭情况、身体残疾,就给他们戴上有色眼镜,我们同样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

不知大家听说过“面具娃娃湘湘”吗?2010年11月的一天,5岁的湘湘和小伙伴们在邻居家的柴房里玩火,不慎引燃了木柴,熊熊大火立即包围了小湘。等大人们赶到的时候,小湘已被烧得面目全非、奄奄一息。心急如焚的父母赶紧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在抢救了40多个日日夜夜、花光了所有积蓄之后,孩子活了下来。但面目全非的湘湘,从此开始了特殊的“面具人生”。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童年本该是快乐的、晴朗的。然而对于山西汾阳的娃娃湘湘来说,童年却是痛苦的、灰色的。为了遮挡伤疤,帮助植皮恢复,他必须戴上一只紧绷的头套,生活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里。被烧伤之前,湘湘就读于村里唯一的一所幼儿园。在老师眼里,他是个聪明的孩子。烧伤之后,校方担心照顾不了湘湘,尽管湘湘妈妈再三请求,结果还是无法复学。为了不让湘湘感到孤单,他的爸爸用买零食请邻居家的小朋友来陪湘湘。因此,湘湘才有了3个好朋友。

妈妈带着湘湘走在阴影里,许多路人都诧异地看着他。湘湘不知道该怎么去和他们解释,他只是越来越少和陌生人说话。他不想戴面具,面具巨大的弹力令他感到难受。尽管面目全非,尝尽苦痛,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湘湘的内心依然稚嫩柔软。在此后漫长的一生中,湘湘还会遇到怎样的坎坷,没有人能够预料。善良的人们都在祝福他,平安,快乐。其实,我们可以为他做很多,最基本的就是平静地对待他,不要因为他身体缺陷就让他的心灵也饱受折磨,我们仅需伸出手来给他们最好的慰藉。

社会,如果没有温暖就无需存在。学会关注,就等于有了一条丝带,牵动着你,牵动着我们大家;学会关爱,就等于有了一片大海,点滴是你,我们携手聚集;曾经有一棵古老的藤,思念着过去,憧憬着未来,充满着快乐,写满了关怀;曾经有一幅美丽的画卷,绽放出灿烂,释放着温暖。因为爱心如生命之火,照亮他人,也温暖了自己的情怀。让我们的关注凝聚于你,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

第8篇:弱势学生帮扶计划

金碧镇瓦厂小学

2011年学生弱势群体帮扶计划

“十个手指都不一样长”,这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级中所有的学生个个都非常优秀,但事实上,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如:我们学校的小部分同学或是因为学习习惯太差,或是智力上的差异,或是家庭方面的问题等使学习成绩落后,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虽然在前两年的转差工作中我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帮扶计划让他们对学习又有了兴趣并不断的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基础知识的薄弱让他们的成绩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所以今年我将把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帮扶内容,经过细心研究、论证制定如下计划:

一、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可是有的家长不抓学生的学习,导致“学困生”有机可乘,看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应该经常如实地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帮助老师全面地了解孩子。老师通过家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学生在校由老师管,在家由家长管。

二、情感鼓励,爱心奉献

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热爱学生,课内是严师慈母,课外是良师益友,教师爱心奉献,缩短了师生情感的距离,使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若“学困生”在学习上有点进步,应抓住学生身上的这一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

三、立足课堂,多提善问

“学困生”的共性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害怕老师提出问题,而课堂提问却是老师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学困生”究竟哪些方面差,教师必须通过提问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我将把多数时间留给“学困生”,对他们多提善问,针对他们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要讲究主法,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手段,方法正确可以避免走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时间,减少无效劳动。在教学指导中,注重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针对我校学困生的实际,重点指导他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

复习的学习方法。

五、精批细改,克服惰性

作业是对当日所学知识的检查和巩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困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类学生的作业要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采用面批的方式。边改边向学生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优点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进行启发、引导、讲解,直到弄懂为止。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慢慢地拉近了,不做作业的惰性也逐渐会消失的。

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往往在上课40分钟里,真正能听进去的知识并不多,在加上基础差,所以,我只有利用课余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把当天讲的知识在和他们讲一遍,但是,在进行辅导的时候,须注意宜精不宜多。让你讲的都能真正被他们吸收,真正起到作用。 总之,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学困生”,单单做到以上六点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同时,必须以更多的爱心、耐心和关心去唤起“学困生”的上进心,进取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011年3月

金碧镇瓦厂小学 2011年学生弱势群体

帮 扶 计 划

2011年11月

第9篇:关注校园弱势群体

谁是校园的弱势群体?不是校园的行政后勤人员,而是一般的普通教师。虽然教师的职业岗位或收入比较稳定,那是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的。在校园内实际上普通教师的职业或岗位是最不稳定的,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并且处处受制于其他的校园群体。

首先,普通教师工作的不稳定。普通教师在校园内实际上是属于工作不稳定的群体,校园内流动量最大的不是行政后勤人员,而是教师群体。教师实行聘任制,一般是一至三年的聘任期,聘期满后要作聘期工作总结,办理续聘手续。教师聘期满后,学校可以根据主观或客观的情况缓聘或不聘,一旦不聘就意味着另谋工作单位。―般由于校园行政或后勤岗位人满为患,教师不可能转行专职去搞行政或后勤工作,此外,许多教师都拉不下被淘汰出老师队伍的面子,而选择离开此单位另谋出路,不像行政人员,这个岗位不行,转到另一个岗位是很自然的事,几乎没有离开校园的情况。最近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方案明确提出:包括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要实行全员聘任制。但是目前仅是在一些学校搞试点,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实施。因此,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的行政后勤人员并没有聘任期限。由于没有签订聘任合同,因此要想辞退一个行政人员相当艰难。曾经有的学校由于个别行政人员的表现不佳而辞退,结果几年后,此人通过不断上访,上级人事部门以辞退不符合政策文件精神为由,又使其重新回到单位。

其次,普通教师的收入少。由于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的收入全部由财政统发,教师除了统发的钱,就没有其他的钱了,机动部分一般由各校自己掌握,一年一次按照职务岗位向行政倾斜发放,一般的中级教师的收入都拿不到平均数。大专院校不属于财政统发的范围,但是不少学校的校内分配制度都是由行政机关做出的方案,其收入分配一般都是向行政或后勤人员倾斜,现在不少学校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一般都限定教师的编制,教师的平均课时,约16节左右,而与教师职位相当的行政后勤人员的校内收入则拿全体教师收入的平均数。照此推断,一个有副高职称搞行政后勤工作者的收入大约相当于一个副教授一周上16节课的收入;一个副教授一周上10节课的收入和一个行政科室的科员或图书馆的馆员的收入相当;一个讲师一周上10节课的校内收入不如搞行政的中级职称者的收入,甚至不如一个行政或后勤的科员的收入;一个助教一周上10节课的收入与一个水电维修工的收入差不多。普通教师、课时安排较少的教师(并非按照教师意愿安排),特别是一些低职称教师的收入在校园内属于低收入阶层。一些教师想多点收入就要多上课,有的一周20多节课,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难以保证,长期如此,教师的身体要受严重影响。

再次,普通教师的工作量大。一般学校的课程、课时由课组、系室或教务部门统一安排。一些学校许多教师都是超负荷地一周上20节课以上,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院),有的教师同时上3、4门课,正如一些教师所述几乎成了上课的机器。按照有关规定,教师上每门课都必须要编制教学计划或教案,要精心地备课,要布置或批改多少次作业,并规定辅导学生的次数,要出卷组织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测验,每门课到期末都要有教学总结,每年都有科研任务等。实际上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在课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正所谓“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而校园行政工作比较稳定,不少岗位工作人员每天人浮于事,一张报纸一杯茶,其工作量无法量化,一点小事要花费几个小时。不少行政科室,平时无所事事,但是为了提高收入,将工作拖至双休日或假期搞加班,领加班工资,如维修工平时没事聊天,专门等到了假期来加班搞各种维修工作。有的行政科室人员休息时间回来发一封信,打印一个材料,简单写一个通知?穴小材料?雪,甚至开关一下多媒体教室的门等半小时或一小时就算半天的加班。行政人员下班后,在业余休息时间,聊天、打扑克麻将等是普遍现象。而许多教师一周平均上15、16节课,一般都同时上2门课以上,要花费大量的业余休息时间备课查找资料,批改作业,完成科研任务等,从来没有什么加班费。

第四,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有升学的压力,以升学的比例或分数来衡量一个老师的好坏。不少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如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接听手机,不按照要求调课、授课或提交有关教学资料,上课纪律较差有学生睡觉现象,考试监考改卷出差错,不能做到为人师表等都有相关的严格的处理(处罚)规定。不少学校规定教师上课要接受教学行政督导组的检查,如不定期检查教案的执行情况,批改作业、听课次数等情况,有时要进行突然袭击式的听课检查,每学期至少一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分,搞教学问卷调查等。如果上课的节数?穴工作量?雪不够,或者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等都要受到相应的利益机制的制约等。不少普通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的管理。特别是不少学校对学历未达标的中青年教师要有硕士或博士的学历学位的要求,中青年教师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行政人员上班迟到早退中途离岗或出点差错,一般无人追究,行政人员没有谁来进行工作打分评价,几乎没有定期工作量的检查,一般都没有学历的要求等。因此,校园内压力最大的或经常有可能受处分的大多是教师,很少有行政人员被处分的现象。

最后,普通教师的事难办。不少学校或中层领导经常以各种名义外出参观学习开会,普通教师要想进修学习或外出参观学习开会非常艰难。有的学校普通教师的住房长期得不到解决,学校有钱一次次地搞房屋的外墙和走廊的装修,学校领导有钱到国外去参观考察,有钱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旅游),有钱平均较大幅度地提高包括全体退休人员在内的校内津贴待遇,就是无钱解决普通教师的住房问题。由于学校及部门的领导都是由上面任命,只对上级负责,所以一般召集普通教师开会都是布置工作,有什么问题要注意,哪些方面要改进,应当怎么做等。较少征询普通教师的意见,有时即使说了也无用,如果不注意表达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被视为态度恶劣,不服从工作安排等,有可能会在你的课程、上课时间安排或教学检查上进行刁难,使你疲于奔命,如果恰巧学生对你的评分较低或有意见,有可能会无限上纲借机清理出教师队伍等。一般能够安排在校园内搞行政后勤工作的,都有一定的背景,普通教师也必须看其眼色行事,到图书馆看书或借书,要看管理人员的脸色,还没有下班要做好离开的准备,不要影响或拖延了关门时间,引来人家不高兴,更不要借后忘记超期不还,否则将招来非议甚至罚款。普通教师到后勤部门领取有关教学办公用品,先要问清人家在不在,现在能不能领,要找什么领导批条才能领,否则,你将跑无数次都领不到所需的办公用品。对有关的行政人事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毕恭毕敬,否则要转正、晋升工资、报评职称、报销发票等可能会一次次地打回,你要办的一些事可能会拖了又拖,不停地来回跑,有的可办可不办的事就不会给你办,有的可有可无的利益可能会没有,有的早一天可以享受的利益可能要晚些时间才能享受等。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普通教师几乎是处处要求校园中其他的群体办事,而普通教师没有人、财、物等任何的权利,其他的校园群体无需受制于一般的普通教师。总之,一些学校在长期的工作紧张或压力之下,不少的普通教师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状况普遍不佳。因此,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给校园内的一般普通教师一点关爱。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中美贸易关系简介下一篇:纪律教育心得体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