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管理标准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备管理管理标准(通用8篇)

设备管理管理标准 篇1

QG/QZ03.02-2002

设备管理标准

制:罗文斌 审

核:罗 勇 批

准:马永杰 受控标识: 发放编号:

2002-08-08发布

2002-08-10实施

中铁十一局株桥南山口制梁场 发布

设备管理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场设备的管理。1 管理职能

设备管理由技术部负责组织。2 管理内容与要求

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制度 范围

本制度对固资设备的登记领用、使用、转移、闲置及封存、租赁与调拨、报废、帐卡管理等做了规定。1 固资设备登记领用

1.1设备管理部门对新设备进行清点检查,确定设备合格后,使用单位方可领用。

1.2使用单位领用设备时,必须填写《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单,并由使用单位签字盖章后才能领用。设备领用后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报告设备主管人员。

1.3设备管理部门应对设备进行统一分类编号、设置标牌、建立台帐。2 固资设备的使用

2.1 使用设备要正确操作,精心维护,科学管理,及时检修,保障设备完好和安全可靠。

2.2设备操作人员通过安全教育,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凭证操作。

2.3 所有设备均应定人定机,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3 固资设备的转移、闲置及封存

3.1 固定资产设备转移必须经设备管理部门同意,报经主管经理批准,由接收单位到设备管理部门办理手续,经技术部、调出单位及财务部门签字盖章后,方可进行实物转移。

3.2凡不适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设备,连续停用一年以上或新购 进场设备二年以上不能使用的(备用设备除外),为闲置固定资产设备。3.3对闲置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提出报告送设备主管部门,由技术部作出技术鉴定,报主管经理批准后,将闲置设备退设备库保管。对不便于退库的设备应就近封存。《设备封存(启封)报告》见附1。3.4设备因生产任务不饱满造成连续停用三个月以上应列为封存设备。连续一年以上停用设备为长期封存设备。

3.5凡列为封存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提出封存申请,报技术部审核批准。对已批准长期封存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就地封存,并贴上“封存设备”标记,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封存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财务部门停止对封存设备提取折旧。

3.6封存设备的启用,应由使用单位提出,并报技术部审核批准。设备启用后,财务部门应开始计提折旧。

3.7未办理有关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启用封存设备。固资设备的租赁与调拨 4.1设备租出场外或租入场内时,需经主管经理批准,由技术部签定合同,并经财务部门会签后,做为核收或支付租金的依据。4.2设备在内部调拨,由需用单位提出申请,经设备主管部门同意,各有关部门(设备、财务调、调出、调入、档案)据此进行交接和帐项处理。

4.3闲置设备可以调剂转让,但必须经设备主管部门同意,主管经理批准。由设备库开转售单,财务部门负责收回其价款,转入更新改造资金科目,并相应冲减闲置设备。4.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有偿调拨办理 a.场内部不同款源单位之间的调拨;b.与场外单位之间的调拨。5 固资设备的报废

5.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

a.主要结构和部件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或修复费用过大不经济的; b.设备陈旧,技术性能低,无利用改造价值的;c.因事故及意外灾害造成严重破坏,无法修复的; d.因改建、扩建工程需要,必须拆除且无利用价值的;

e.因能耗过大,无法改造,继续使用得不偿失的; f.因环境污染超过标准,无法改造的; g.国家明令淘汰的。

5.2 设备报废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设备主管部门同意,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由主管经理批准。5.3技术部、财务部门、使用单位应将批准报废的设备,注销各自的帐 卡,办理报废清理事项,回收残值。

5.4设备库全面负责回收废旧机电设备物资并单独建帐。设备的帐卡管理

6.1技术部、财务部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帐卡,有专人管理。6.2设备员于每月初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报表报设备主管部门,技术部按上级规定日期上报上级部门。6.3全场固定资产应每年清查核对一次,由技术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进行,做到帐、卡、物相符。附1 设备封存(启封)报告

年 月 日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使用单位:

封存(启封)日期:

封存前整修日期:

封存理由:

设备附件:

车间经办人:

设备经办人:

使用日期: 已用年限: 原值(元): 单位主管: 审批单位: 5

设备检查评比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检查评比标准、设备完好标准及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划分标准。2设备检查评比标准

2.1制枕场每年开展一次设备大检查。对大检查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组织整改,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组织评优活动,表彰奖励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先进个人和红旗设备的操作、包修人员。

2.2对因设备管理混乱、严重失修而影响生产,因设备大量闲置造成浪费的单位,应限期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2.3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及违反操作、使用、修理等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评比标准按设备完好标准及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划分标准执行。3设备完好标准:

3.1 设备性能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规定标准,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3.2 设备运转正常、另部件齐全。磨损程度不超过规定标准,主要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正常。

3.3 原材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气、漏电、漏 水等现象。

4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划分: 4.1 一级设备:符合完好标准,主要精度(能力)达到原设备出厂标准。4.2 二级设备:符合完好标准。

4.3 三级设备:达不到完好标准,有缺陷、带病运转或停机待修的设备。4.4 四级设备:待报废设备。

设备运行、交接班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操作人员交接班时应做的工作及内容。2交接班前准备 2.1交班前准备: 1)2)对能操作的设备做最后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能处理的问题要处理完,不能处理的问题,要报告上级,并在交接班记录上记录; 3)使设备 达到“四无”,清洁卫生。“四无”指:无积灰、无油污、无松动、无杂物; 4)5)6)整理好工器具;

认真填写设备运行、交接班记录 做好交接班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2.2 接班前准备 1)

接班人员应提前5分钟达到操作岗位; 2)接班前应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卫生情况、润滑情况; 3)做好接班其他准备工作。交班的内容

3.1交接班应在双方认真检查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交班的内容如下: 1)运转情况;设备安全、卫生状况; 2)各项记录是否完整 3)其他事项。

3.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接班人员可拒绝交接: 1)设备存在问题,交班人该处理而未处理; 2)“四无”未做好; 3)记录不清;

4)工具丢失或损坏原因、责任不明。4接班的程序

4.1交接班双方在完成以上工作、符合交接班条件后即可交接; 4.2交接班双方都签名后,视为交接; 5交接班考核

5.1接班人对不符合条件进行交接班的所有问题负责;

5.2交班人未经接班人签字而已交班的,所造成的损失和后果由交班人负责。

设备检修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我场设备检修的体制、原则、大修及其他维修方面的 管理要求。2 检修体制

2.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统筹安排设备大修计划。

2.2 其它设备的维修由使用车间自行安排。对难度较大的设备维修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平衡。3 检查原则及要求

3.1 设备检修是根据设备运转的规律、现状、磨损缺陷、故障隐患及功能失常、振动、泄漏等现象,进行预测,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修理手段。通过对磨损件的修理,零部件的更换以及测试和调整,最大限度恢复设备的原有性能,以便取得设备的最好效益。

3.2 设备检修必要时运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先进管理方法。检修计划周密科学,配件、材料准备合理。力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人力合理安排,配件材料牢固耐用,修理费用适当。既要防止设备失修,又要防止对设备进行不必要的拆卸;既要防止无计划、无准备,又要防止仓促对付。

3.3 要认真做好检修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检修规程和实际情况做到“三定”、“四交底”、“五落实”。即: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工程任务交底、设计图纸交底、检查标准交底、施工及安全措施交底;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检修方案落实、材料落实、检修技术资料及工具落实;做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节约,避免仓促停车检修。3.4 正确处理好设备检修与生产的关系,正确地安排好检修,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妥善安排|,及时地按计划完成检修任务,恢复和完善设备性能。当生产和设备检修发生矛盾时,生产应服从检修。生产高 度和生产安排,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恢复设备的原有性能。

3.5 设备检修要力求做到工期短、质量高、用料省、安全好。3.6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增加设备效益,降低检修费用,根据设备的运转状况,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可适当延长检修的间隔期。3.7 由于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或人为的原因,零部件设计、制造工艺的缺陷,使设备状况恶化或受到破坏,不能继续坚持到预定的检修周期,使用单位应写出报告,由技术部和使用单位共同鉴定,报主管设备经理批准,可提前检修。4 大修计划编制

4.1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设备状态、生产情况、参照检修周期于每年8月底以前提出设备大修申请。

4.2 技术部根据本场技术、设备能力,结合生产情况汇总、平衡,编制制枕场下的设备大修计划,并纳入制枕场总计划,由主管经理批准后下达执行。

4.3技术部负责检查大修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指导和协调修理中出现的问题。5 检修费用

5.1 设备维修费用(配件、材料、劳务费)纳入成本。

5.2 设备大修费用,包括配件、材料、劳务、工时等费用在大修费用中开支。修理完毕后,施工单位凭大修竣工单和施工决算由技术部办理。检修施工管理 6.1 设备维修施工管理

6.1.1 经营部应按每月确定的维修计划做好配件、材料准备,力争按计划完成。

6.1.2 检修施工中,应派机电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随时掌握施工中发生的情况,对于技术问题应当场做出决定,较大的问题找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施工中发生配件材料不足时,机电技术人员应设法解决。

6.1.3 维修施工中,需要更换的组装件,在检修前应早做安排,按要求组装好。6.2 大修施工管理

6.2.1 大修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6.2.1.1 大修的外委工作由技术部负责。施工单位应按修理项目做出预算,由技术部审查预算后订出合同,再组织实施。

6.2.1.2 技术部制定大修方案,组织并主持召开施工单位主要工种负责人会议,使他们了解检修项目、工程进度、技术要求。6.2.2 大修施工中的管理

6.2.2.1 大修理施工中,技术部应派专人进行现场管理。严格保证检修质量。

6.2.2.2 施工中,施工单位负责检修质量的人员对完成一个工序、一个项目,就要验收一个项目,抓住工序质量关。上一个工序、上一个项目未达到技术要求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或下一个项目。

6.2.2.3 主要设备大修施工中,工艺线内如有其他设备的维修项目施工,由技术部派专人进行管理,所需配件材料由安全生产部负责领用,单独核算,纳入生产成本,不得与大修混合。7.施工验收及竣工结算

7.1 设备经大修后执行《设备安装验收制度》。

7.2 设备大修后,由施工单位填好竣工报告和提供施工决算,由技术部组织生产、施工单位等部门按施工(单位)方案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国家标准及有关标准验收。

7.3 试车后填写《大修工程竣工验收交接记录》、施工记录以及其他资料,由技术部负责收集归档。

7.4设备大修经验收合格后,由施工单位做工程决算表,交技术部审核签字后,再交财务部门结算。

7.5 大修的保修期,一般规定为6个月。

设备维护与保养规程

范围

本规程具体规定了我场设备管理工作中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原则和要求。2 设备维护保养的原则

2.1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在我场的生产过程中坚持采用“机台维护保养与专职维护保养”相结合的原则。

2.2 机台维护保养是由班组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擦洗、润滑、检查、调整、养护等点检工作以及和设备人员或部门反映设备现有状态等工作。2.3 专职人员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工人配合设备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停机检查、调整、紧固、清洗以及更换易损易磨部件等工作。3 维护保养工作的具体要求

3.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设备操作证;学徒及实习人员要在有专人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因生产需要变更使用人时,应经领导及设备员批准并承担责任。

3.2 设备使用应做到定人、定机等“两定”“三包制”。执行岗位责任制,操作者应做到“三好”、“四会”。3.2.1 三好:管理好、使用好、养修好。3.2.1.1 管理好的具体内容是:

a.对设备负保管责任,无领导批准,不准他人动用你所负责的设备。

b.对设备及附件、仪表、冷却及安全防护装置负责,保持齐全、完好无损。

c.设备开动后不准擅自离开岗位,如人离开机器时,要停机并断开电源。

d.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断电,保护好现场,及时向领导报告。

3.2.1.2 使用好的具体内容是: a.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b.要求确保设备经常处于整齐、清洁、安全、润滑良好的状态。3.2.1.3 养修好的具体内容是:

a.确保设备各部位处于良好状态。b.按自检自修范围要求,确保设备处于性能良好状态。做好养修工作。

c.要求设备无缺陷,仪表、冷却、润滑系统及防护设施灵敏、可靠。

3.2.2 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3.2.2.1 会使用的具体内容是:

熟识设备构造、性能、原理和工艺范围。能正确使用设备。3.2.2.2 会保养的具体内容是:

a.按设备润滑图表给油;做到定人、定量、定质、定时、定部位给油。

b.应保持设备“四无”(即无积灰、无杂物、无松动、无油污)和“六不漏”(即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不漏风、不漏电、不漏物料)。

3.2.2.3 会检查的具体内容是:

a.动用设备前行检查操作机构、限位器、保护装置等是否可靠灵活;联接部分是否紧固,润滑是否良好。

b.设备开动后,认真观察各部运转情况,状态、声音等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如没有把握保证正常生产或正常操作则应停止报修。

3.2.2.4 会排除故障的内容是:

a.会调整各部螺栓、离合器、皮带松紧等工作。

b.会排除故障。

3.3 专职维修人员应了解并执行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 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等制度。

3.4 专职维修人员要熟识设备的正常使用、保养、修理知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巩固和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利用率。3.5 专职维修人员应善于和不断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停修期,降低修理成本。

3.6 机台人员和专职人员都应执行设备保养润滑“五定”原则。3.7 机台人员和专职人员共同努力,确保设备处于“三无”状态(即:无缺陷存在、无隐患存在、无功能失常现象)。4 费用与周期

4.1 维护与保养所需经费列入车间经费。

4.2 未安装使用的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的仓库管理费解决。4.3 维护保养周期由设备使用和保管单位按设备周期结构规定制定。5 奖励和惩罚

5.1 因设备维护不良而造成设备事故按《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处理。

设备管理管理标准 篇2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瓶颈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被视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而预算体系中, 财务预算指标体现了预算管理及执行的有效性, 指标的完成与否乃成本控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预算指标如何科学的制定, 成本控制怎样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 又是预算管理遇到的难点,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 总结了以下方面的问题:

( 一) 成本指标的制定不能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为:预算执行单位编制、上报指标, 管理部门履行审核职责, 公司下达指标, 执行预算、预算分析和考核。由于在其过程中, 预算管理部门大多依靠历史成本及经验判断来制定和控制预算, 难以掌握众多预算单位的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 与预算执行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造成指标的制定依据不够充分, 不能完全与执行预算单位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紧密衔接。

( 二) 成本指标缺乏专业标准依据

成本指标的制定几乎涵盖了企业各条专业线的工作职能, 制定过程必须依靠专业标准进行判断。但许多企业缺乏一套衡量成本标准的专业流程指引, 使部分指标的核定只能依靠编制部门与预算单位间的博弈产生, 这样容易影响指标制定的标准统一性和专业性, 削弱了预算单位对指标的执行力。

(三) 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关联度不足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成本指标没有体现出与经济效益的关联性, 该项成本的发生是否有必要, 能否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经济业务的投入产出能否量化, 成本与收益是否平衡, 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 造成预算指标执行的盲目性。

( 四) 缺乏标准化的成本分析、评估和考核机制

对预算完成的执行分析时, 由于缺乏生产和成本的标准, 往往只能依靠完成的数据结合简单定性分析, 难以将预算执行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 深入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 动态控制。同样在评估和考核时, 面对出现需要剔除成本或超预算完成的情况, 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

二、建立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一) 标准化成本管理是预算管理工作不断深化的需要

由于传统的成本指标核定方法较为单一, 只考虑历史水平和当年效益目标来确定, 对具体的支出缺乏统一的定量标准, 对成本动因和成本结构把握不清。而标准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制定统一的成本费用定额, 成本费用定额是全面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 是加强预算执行控制、有效开展评价分析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 二) 标准化成本管理能提高预算工作效率, 使指标更加专业化, 更能显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制定出科学的标准化成本可以提高预算编制、审核、分析、考核流程的工作效率, 使预算工作能更加有序开展。专业化的标准生产流程和标准成本指标的设计, 通过与同行业进行比较, 找准存在的差距, 有利于改善生产, 促进经营效益。

( 三) 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是标准成本控制的基础, 更是进一步加强生产全过程监控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 将标准化的生产作为全过程监控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标杆, 指导日常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以生产为单元的预算、核算、考核管理机制, 使绩效评价能有依可循, 责任才能落实到位。

三、供水企业标准化成本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供水企业可从建立作业标准化系统, 重塑生产标准化流程入手, 将标准化生产与标准成本结合起来, 相应完善预算指标制定, 成本分析与控制, 绩效评估与考核。构建一整套标准化成本体系。

( 一)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步骤

制定标准化成本, 必须建立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经营体系。首先在实现安全供水, 保障服务的基础上, 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 理顺生产工艺流程, 减少其中繁冗的步骤, 通过对生产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设计, 力求实现统一、高效的生产流程。

其次, 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中由专业部室制定出合理的标准成本参数, 根据参数可直接制定各项标准成本预算指标。各项参数可随经济环境和标准生产体系的变化而调整, 实现成本预算与生产经营的联动。

再次, 各预算单位将预算指标进行精细化分解, 建立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人制度, 将标准化生产结合标准成本进行同步管控, 对预算周期内的生产经营与预算指标进行动态分析, 及时修正生产流程中的异常情况, 同步滚动调整本单位的内控预算, 达到完成年度预算指标的目的。

最后, 建立标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机制, 对标准化生产工作和标准成本控制完成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 二) 各项标准成本的具体应用

1. 实现日常生产性费用的标准化是第一步

日常性的生产费用预算指标可以根据成本的属性按照标准生产作业下的资源配置乘以相关标准系数确定, 以下列举一些影响基层单位的生产费用标准成本核定的因素以供探讨: ( 见表1)

2. 变动成本标准化是未来的变动成本控制管理的方向

原材料和动力成本是自来水生产的主要成本, 在确保供水水质和安全调度的前提下, 有效地控制变动成本极为重要。其中动力成本可利用供水量、出厂水压力、用电设备功率等指标设置出标准动力成本;而对于供水企业来说, 净水原材料成本受原水水质和生产工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难以简单地建立起统一的生产标准化体系, 但随着未来企业制水工艺的不断更新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也能够根据原水水质指标、供水量制定相应的原材料投加量标准, 以标准化成本的思路对变动成本进行科学控制, 将生产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

( 三) 加强标准化成本控制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手段

标准化成本控制的实施必须以提高信息化管理为保障。可以通过生产和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 将大量标准化设置和相关参数集成于软件管理平台, 更加快速地采集数据, 精确分析, 全面提升生产全过程标准化和成本控制的效率。

设备管理管理标准 篇3

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英语也是以“S”开头,所以简称5S。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是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到了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产品品质得以迅速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在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

我国也已开始着手现场管理国家标准的研制。“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已完成《现场管理准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项目编号为20110182-Z-469。”

一、办公室5S管理内容

(一)桌面位置摆放规范

(二)办公桌抽屉整理规范

(三)5S管理制度检查表

(四)办公区工作纪律规定

(五)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

(六)办公室安全管理

以下就这六个方面的5S管理要求和操作作一介绍,这里结合办公环境特点对原标准作了一些改动,因为原标准更适合生产现场而不是办公环境。

二、五个标准

(一)整理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根据需要的频率安排摆放位置。

目的:① 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工作面积;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等差错事故,便于资料查找;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⑥ 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做法: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分开,再将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理(注意密级文件按有关制度处理)。建立公共资料柜,将大家都需要的资料共同存放并按业务分类,专人负责建立文档借阅登记管理。对办公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对于办公室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以及办公室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工位摆放要整体安排,做到便于走动、便于采光、便于减少不必要的相互干扰,又尽量安排紧凑节约空间,留出接待来访的空间。尽可能布置一些环保、养护方便、美观的花草。墙面布置也要本着看板管理、赏心悦目的原则进行设计。

(二)整顿

定义:必需品依规定定位、按标准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

目的: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安全。

做法:把需要的物品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能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洁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要点:① 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② 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③ 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例如:钥匙有很多把,如何快速找到所需钥匙,就需要进行标示或按类分组;再例如:文件、资料、报告、报纸杂志等要分类摆放,并按重要程度、使用频率区别摆放,应按年度建立文档目录;再例如:公共资料柜应在单位内部建立统一摆放标准;再例如:电源、设备线路等要由专业人员统一规范布置,并要求所有人掌握设备、电源等安全使用知识,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要做到关闭所有电源、关闭所有窗户等。

(三)清扫

定义: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废气物品及垃圾。

目的: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使人心情愉悦。

做法:去除工作场所污垢,定期按规定处理不需要的杂物、文档、书籍、报纸、杂志等。

要点:① 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② 公共设备使用要注意掌握操作规范,由专人负责保养。③ 清扫也是为了改善。除了自己要负责自己办公桌及设备的清扫外,也要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对于面积不大的办公室,所有人都应承担公共区域的清扫,对于办公面积较大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可以安排专门保洁人员清扫,但每个人必须注意个人文档资料及个人物品的保管。

(四)清洁

定义: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目的: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做法: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活动的坚持与深入,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nlc202309021541

要点:① 办公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职工身心健康,提高职工工作热情;② 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职工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衣服或工装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③ 职工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④ 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五)素养

定义: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目的: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做法:努力提高人员的自身修养,使人员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是5S活动的核心。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做到:①明确要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干;②要示范,有标杆,有榜样;③要有检查,有制度,有要求;④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推行步骤

步骤1:成立推行组织

步骤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步骤3: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

步骤4:教育培训

步骤5:活动前的宣传造势

步骤6:实施

步骤7:活动评比办法确定

步骤8:查核

步骤9:评比及奖惩

步骤10:检讨与修正

步骤11:纳入定期管理活动中

三、一些实施方法

1.1抽屉法:把所有资源视作无用的,从中选出有用的。

1.2樱桃法:从整理中挑出影响整体绩效的部分。

1.3四适法:适时、适量、适质、适地。

1.4疑问法:该资源需要吗?需要出现在这里吗?现场需要这么多数量吗?

2.1三易原则:易取、易放、易管理。

2.2三定原则:定位、定量、定标准。

2.3标签法:对所有资源进行标签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资源信息。

2.4流程法:对于布局,按一个‘流’的思想进行系统规范,使之有序化。

3.1三扫法:扫黑、扫漏、扫怪。

3.2 OEC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1雷达法:扫描权责范围内的一切漏洞和异端。

4.2矩阵推移法:由点到面逐一推进。

5.1教练法:通过摄像头式的监督模式和教练一样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习惯。

5.2疏导法:像治理黄河一样,对严重影响素养的因素进行治理和疏导。

四、实施难点及克服

1.职工不愿配合,未按规定摆放或不按标准来做,理念共识不佳。办法:关键看领导的意志力和韧性。看起来办公环境不是“大事”,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些典型事件,如安全事故、责任事故等追究起来,似乎都是不重视“小事”造成的。

2.事前规划不足,不好摆放及不合理之处很多。办法:只要大家认识到5S管理的好处,那就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一定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实施不够彻底,持续性不佳,抱持应付心态。办法:还是看领导的意志和态度。我们往往是一任领导一个调,领导一变要求也跟着变,这是缺乏规范管理的表现。

4.评价制度不佳,造成不公平,大家无所适从。办法:预先征求各方意见,达成共识基础上实施并不断改进。

5.评审人员因怕伤感情,统统给予奖赏,失去竞赛意义。办法:要选择“铁面无私”的人担当评审人员,或者请‘第三方’评审、互相评审等。

五、价值与意义

我们看到一些政府机关开始重视质量管理并进行了诸如精细化管理、ISO质量体系认证、卓越绩效管理、公共评估框架、“三基一化”等方法改进工作,提高绩效,但是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前热后冷、运动式推进、以奖金挂钩方式推进等等,虽然运动式推进会在短期产生一定效果,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难以持久,以奖金方式挂钩往往会产生负面情绪,尤其是那些没有得到奖金的部门和单位。重视标准化工作机制的贯彻才是长久之计。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标准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

9.成本管理标准标准 篇4

成本管理标准

QG/HDXCH —04 08— 20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新疆三塘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本管理的职能、管理依据目标、成本开支范围、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管理考核等相关事项,本标准所指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基建成本,以及生产期间的期间费用,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成本管理工作。引用标准

《华能新疆三塘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标准》(QG/HDXCH—01 01--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会计准则》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术语

成本是指为公司的存在、存续、收益、发展付出的和即将付出合法的经济代价。管理职能

4.1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成本开支的范围,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得乱挤成本。

4.2 对生产经营和基建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正确进行归集和分配,审核记录

4.3 加强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审核和控制,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4.4 开展成本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成本责任单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限,对责任部门的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管理依据

企业长期、中期发展规划,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考核目标、基建目标,企业经营预算,企业一定周期或者特定时段的特定费用计划。

5.2 管理目标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基建计划及成本降低任务,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并按年、季、月将成本分解,按部门下达,建立责任成本体系,降低成本,完成基建成本任务、经营成本任务,服务于企业长期、中期发展规划。

5.3 管理要求

5.3.1 成本管理的任务

5.3.1.1 实行成本目标管理,加强预算和计划管理。做到事前有计划,执行有控制,中期有总结,支出有监督,奖罚有依据,好差有分析,管理有目标。

5.3.1.2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集团公司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维护财经纪律。

5.3.1.3 及时正确地进行基建项目及其他资本性支出成本计量和财务核算,反映资本性支出项目各

阶段、各分项、各分部计划完成情况,资本性支出项目成本结构情况,确保成本核算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增强成本管理预见性。

5.3.1.4正确的进行产品成本的计量和财务核算,进行成本分析,反映单项成本、分类成本(如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又如人工成本、三项费用等)、总体成本,反映特殊成本和费用按时间进度,或者结构,或者定比环比,或者横向纵向等变动趋势,反映成本计划和成本执行的完成情况。

5.3.1.5分析成本升降原因,总结经验,挖掘潜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5.3.1.6建立和健全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推行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5.3.2 成本管理的组织分工

5.3.2.1公司总经理对上级和董事长负责,是公司成本完成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分管财务领导协助总经理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资产部门在分管财务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成本综合管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成本管理工作:

5.3.2.1.1负责成本预算的编制、综合平衡工作。

5.3.2.1.2根据经营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总体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单项费用标准,按时间进度制定阶段成本控制手段和方法。

5.3.2.1.3实施成本费用监督监控、审核审查,定期、定向、定量、定性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修订成本预算方案。

5.3.2.1.4基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更新改造等资本性成本核算控制,基建项目财务决算工作。

5.3.2.1.5会同有关部门监督考核成本执行情况。

5.3.2.1.6按照会计核算要求界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正确、准确核算成本。

5.3.2.1.7负责公司资金成本控制。

5.3.2.1.8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及时调整管理方法,提出定额调整建议,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3.2.2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和总工程师领导生产建设部进行生产、基建成本管理,全程参与成本有关的物资耗费管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成本管理工作:

5.3.2.2.1进行基建项目过程管理,审核审查施工方案,制定里程碑计划,优化工程管理相关技术方案,从施工方案、技术手段、过程管理、优化组织等方面促进成本管理,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5.3.2.2.2生产项目技改、检修、安措反措费用项目管理,日常维修材料消耗的监督管理,审查大、小修检修、技术监督费安全性评价、安措反措方案,对这些项目成本提出意见。

5.3.2.2.3 审查项目技改技术方案,备品备件、设备物资采购计划,提出成本控制意见。

5.3.2.2.4负责提出节能降耗、挖潜降本技术方案,审查其他部门提出的挖潜降耗方案,以降低成本。

5.3.2.2.5负责基建用电及生产厂用电的控制、监督、管理,制定厂用电定额,特别是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定额和照明等现场办公用电定额,提出降低厂用电意见。

5.3.2.2.6负责现场使用地下水的管理。

5.3.2.2.7电厂建筑物维护、修理修缮管理,审查维护修缮方案。

5.3.2.2.8协助委运费标准的确定。

5.3.2.3计划经营部参与公司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成本管理工作;

5.3.2.3.1编制公司全年综合成本计划。

5.3.2.3.2根据生产建设部安排审定的计划,工程建设里程碑计划编制设备物资、材料、备品配件等采购计划,掌握品种和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5.3.2.3.3制定基建项目投资计划,基建项目概算各项目成本控制措施,按照施工进度、施工合同、设备合同、合同执行情况对照概算项目控制基建工程成本,进行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造价控制,进行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确定基建成本。

5.3.2.3.4会同生产建设部合理确定物资、备品备件、材料、工器具库存量,协助财务资产部门完成集团下达的流动资金占用量。

5.3.2.3.5组织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提出成本控制改进措施。

5.3.2.3.6负责CDM项目申报,预算该项目费用。

5.3.2.4综合管理部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成本管理工作:

5.3.2.4.1负责制订和组织执行劳动定额,制定工资制度,制定工资及各种津贴、奖金标准,制定工资发放计划。

5.3.2.4.2制定劳动保护的标准和发放范围,制定劳动保护费用计划,核定劳动保护费用开支。

5.3.2.4.3根据需要核定外部劳务用工,提出外部劳务用工成本标准和计划。

5.3.2.4.4制定并执行各种基本和补充社会保险制度,提出费用预算计划。

5.3.2.4.5制定公司培训费用计划、其他人工成本。

5.3.2.4.6组织和实施办公设施、家具、办公用品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5.3.2.4.7负责办公设备和用具修理修配费用、办公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公司全部日常管理性费用预算工作,费用预算执行控制工作。

5.3.2.4.8负责基建项目前期费预算和预算执行工作。

5.3.3生产成本计划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财务资产部门和计划经营部门需把各成本项目分解成小指标,把总的成本、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发动员工,采取有效措施,从成本指标,费用指标,在用途、范围、数量、时间上加以控制,从而达到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基本建设全过程控制,保证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

5.3.4成本核算的管理体系

5.3.4.1 一级核算为公司级核算,由财务资产部负责,具体职责:

5.3.4.1.1 汇总编制成本计划,并进行指标分解。

5.3.4.1.2 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掌握成本计划和各项费用执行情况。

5.3.4.1.3 组织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每月准确及时的计算成本,配合计划经营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做好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工作。

5.3.4.2 二级核算为职能部门,由部门负责人抓成本管理核算工作,主要职责:

5.3.4.2.1公司将材料及修理费下达到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核算部门费用。

5.3.4.2.2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成本管理第一责任人,严格控制本部门所控制的费用。

5.3.4.3生产部门成本核算受生产管理部门的安排,基本职责:

5.3.5.3.1 作好维护、检修、技改等各项材料消耗的记录,做好材料物资库存管理,控制各项生产指标。

5.3.5.3.2 建立班组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原始记录。

5.3.5.3.3 做好班组的修旧利废的原始记录。

5.3.5.3.4 及时向职能部门反馈真实完整核算成果的原始记录。

5.3.6 成本分析

5.3.6.1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查明影响成本变动的各个因素,并分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5.3.6.2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5.3.6.2.1计划经营部牵头对通过经济活动分析会分析公司各项成本情况,财务资产部从财务角度每月进行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的升降分析,基建单项费用、分类费用升降分析,按收入与成本预算比例分析,按时间进度分析费用完成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

5.3.6.2.2生产建设部对生产材料、备品备件消耗及采购价格情况分析,计划经营部对

5.3.6.2.3 生产建设部、计划经营部共同对公司增收节支,挖潜降耗完成情况分析。

5.3.6.2.4 财务部应对生产期单位成本、预算成本完成情况分析。

5.3.6.2.5计划经营部对基建项目合同成本与概算成本的分析,实际成本与概算成本的比较分析,基建物资、基建设备成本分析,基建合同执行情况分析,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各结算的成本分析。

6管理责任

6.1财务资产部未按《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中国华能集团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成本核算,造成成本核算混乱,损益核算不实分情节考核200-500元。

6.2各部门因工作疏忽、或者故意编制不实成本计划,正常情况下计划值偏离实际值30%(可比口径),作为计划差错考核责任人200元,考核部门200-500元。

6.3成本二级核算未开展核算,每月考核责任人100元,考核责任部门300元。

6.4财务资产部、计划经营部未对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或者已经开展了财务或经济活动分析,没有撰写分析文稿,考核责任人200元,考核责任部门200元。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财务部负责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审批:

批准:

设备台账管理标准 篇5

一、目的

规范冰峰风电场的设备台账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二、适用范围

冰峰风电场的设备台账管理

三、术语和定义

3.1设备台帐是正确反映、证明和保证检修过程质量状态的重要的技术资料,是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状况的完整记录和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全厂生产设备的基础性信息。设备台帐管理包括设备台帐的记录形式、格式规范、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职责

1、厂长负责领导本风电场设备台账管理工作。

2、主管负责协助厂长抓好设备台账管理工作,检查设备台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考核意见。

3、技术员是设备台账的直接责任人,按照设备台账管理标准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做好设备台账的整理记录工作。

五、管理内容与要求

a)所有在线的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都必须建立设备台账,其他生产设备科更具情况建立台账。b)主要设备:主变压器、风电机、220KV及以上断路器等及其附属设备。

c)主要辅助设备:给水泵、循环水泵、厂用变、110KV及以下断路器等

d)其他设备:除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以外的其他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

e)设备台账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对待设备的台账录入、保存管理工作,要求数据详实

5.1.2.3 其它设备:除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以外的其它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5.2 基本要求

5.2.1 设备台帐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对待设备的台帐录入、保存等管理工作,要求数据详实、准确、专业术语规范,纸质台帐字体规范、整洁。

5.2.2 机组正常运营后应及时将在基建调试阶段的原始信息导入正规设备台帐,在建立完善纸质设备台帐的同时,应根据检修管理需要在信息平台上同步建立电子设备台帐。5.2.3 做好纸质台帐和电子台帐的管理工作,纸质台帐要建立检索目录,要确保两份台帐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便查阅使用。

5.2.4 设备台帐一般应按设备建立,控制设备等可按系统建立。

5.2.5设备台帐是重要的生产技术信息,未经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同意不得向非本厂专业人员泄露。

5.2.6 设备台帐的主要内容

5.2.6.1台帐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投产前情况、设备规范表,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检修经历,重大异常记录,设备变更、异动记录,设备评级、定级记录等。5.2.6.2卡片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规范表和重大异常记录 5.2.6.3 设备台帐内容的填写应按照5.3中台帐要求的格式填写。5.3 设备台帐格式要求

5.3.1设备投产前情况:设备投产的制造和出厂试验情况,试运情况,试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设备缺陷及缺陷消除情况等。

5.3.2 设备规范表:设备规范表主要填写主要设备的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制造日期、投产日期、安装单位、安装地点、设备(KKS)编码、技术参数等内容。5.3.3 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内容同设备规范表。

5.3.4 检修经历:主要记录设备历次检修时间、检修性质、修前状况、检修主要内容、修后状况、用工、物耗、费用情况、检修评价、检修负责人等内容。5.3.4.1 检修时间:主要记录计划和实际检修起止日期。5.3.4.2 检修性质:指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

5.3.4.3 修前状况:主要简述设备修前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3.4.4 检修主要内容:记录检修过程中进行的特殊项目,消除的主要缺陷,更换的主要部件和检修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5.3.4.5 修后状况:简述设备检修后主要试验数据和修后遗留问题及对策。5.3.4.6 用工、物耗、费用情况:主要记录用工、物耗、费用实际发生情况。5.3.4.7 检修评价:对设备的总体评价,用优、良、合格、不合格表示。5.3.4.8 工作负责人:检修工作负责人。

5.3.5 重大异常记录:主要填写设备故障发生时间、性质分类、原因及过程、对设备的影响、处理措施等。重大异常记录表格见附表E。

5.3.5.1 发生时间和消除时间:设备故障发生日期和消除日期。5.3.5.2 消除负责人:设备故障消除负责人。5.3.5.3 性质分类:指事故、障碍、异常。5.3.5.4 原因及过程:简述经过及原因分析。

5.3.5.5 对设备的影响:指该设备发生事故、障碍、异常时,对该设备完好情况造成的影响。5.3.5.6 处理措施:填写跟踪处理措施、处理结果。5.3.6 设备变更、异动记录

5.3.6.1设备变更、异动记录主要包括:变更、异动设备名称,变更、异动设备时间,变更、异动设备原因,变更、异动设备内容。

5.3.6.2 若变更后设备与变更前设备的型式不同,应记录新设备规范,包括设备型号、制造厂、出厂编号、投运日期、制造日期、安装单位、技术参数等。5.3.7 设备评级、定级记录

5.3.7.1设备评级、定级记录应按季度进行,应记录评定时间、评定等级及存在的主要缺陷等内容。5.4 台帐录入

5.4.1在机组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结束后,设备台帐的录入工作要求在检修工作结束后15日内完成。

5.4.2 设备安装改造及设备异动变更后,应在设备安装试运结束后7日内完成台帐的录入工作

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标准 篇6

本标准规定了龙海市供电公司变电设备检修的管理内容与要求、职责、内容、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龙海市电网10kV-110KV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管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电力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山东省《电力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条例》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在变电设备的检修管理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法令、标准、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

3.2 变电设备检修,应按照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状态检修与周期检修相结合。

3.3 变电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由生产经理领导, 生技部是公司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技术管理部门,检修公司是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具体管理部门及具体执行部门。职责

4.1 生技部职责

4.1.1 负责组织对新建、技改工程的验收和交接,并督促施工部门进行消缺,定期检查变电设备的运行质量。

4.1.2 指导变电设备运行部门健全变电设备台帐。

4.1.3 协助检修部门解决设备检修的有关技术问题。

4.1.4 负责变电设备定级的管理工作。

4.1.5 负责变电设备缺陷的管理工作。

4.1.6 审核运行设备的图纸资料。

4.2.检修公司职责

4.2.1 参加变电运行设备的定级。

4.2.2 根据规程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提出变电设备检修计划。

4.2.3 遵守变电设备检修和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认真搞好变电设备的检修和技术管理工作。

4.2.4 参加对新建、技改工程的验收交接,负责设备的消缺,定期检查变电设备的运行质量。

4.2.5 定期召开检修分析会,对检修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反措。

4.2.6 负责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对其进行工作实绩考核。检修准备内容

5.1 变电设备检修开工前,检修公司应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上级颁发的各类检修规程和标准、反事故措施计划、监督等要求,针对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存在的缺陷,确定检修的重点项目和特殊项目。由检修公司编制检修项目,生技部审核,总工批准,并做到编制项目不漏项。

5.2 重点项目和特殊项目必须编制施工技术、组织、安全三大措施,逐级审核,总工批准。

5.3 落实好检修用备品备件,并保证质量.按照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对备品备件实行管理。

5.4 检查检修用具、安全用具、试验仪器、仪表良好、准备好技术记录和检修卡片。

5.5 组织全体检修人员学习检修工艺规程、质量标准、安规和三大措施,熟悉检修项目,提高检修质量。6 检修施工内容

6.1 检修开工后,应尽早进行设备解体检查,发现缺陷应及时补充检修项目, 落实施工方法,提出质量标准,进行技术交底。

6.2 进口设备必须有充足的备品备件才能解体检修,不能盲目拆卸.检修后确保设备恢复到运行状态。进口设备第一次解体应编写解体步聚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技术交底。

6.3 做好设备解体和复装的技术检验和技术记录工作,技术记录要字迹清晰,数据要真实。

6.4 检修过程中要把高压监督作为控制检修质量的重要环节, 监督专责人应根据技术监督条例的规定,履行《山东省电力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职责,严格把关。

6.5 三级验收应有标准的表格,按分工填写,由各级验收人员签字, 并按照规定做出验收评价。

6.6 物资部门要会同检修部门进行外协加工配件的检查与验收,并符合质量要求。

6.7 主设备检修完成后,各级检修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总结经验,对检修的质量、进度、安全、工时、材料、管理等工作以及试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7 检查与考核

由生技部负责检查全公司变电检修管理工作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考核意见。

附录:龙海市供电公司变电设备检修范围的划分龙海市供电公司检修部门包括检修公司、调度所自动化班、通讯班、客户服务中心计量班。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范围划分的目的是明确检修责任,保障设备检修质量,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

检修公司管辖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主要包括: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避雷器(针)、接地网、母线、电力电缆、电力电容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高压电气设备;控制与信号设备、继电保护设备、二次电缆、主变风冷、温度等其它附属设备、控制、操作电源等低压电气设备,防误操作闭锁装置。

调度所自动化班、通讯班管辖变电站远动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及通讯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屏、保护屏、开关柜等端子排对外引至远动设备(屏)的电缆、接线头及其以外的设备,烟警、火警、防盗、温控等环境监测设备,载波、微波、光缆及其它通讯设备。

物业管理企业的标准化成本管理 篇7

一、物业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

物业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由会计信息系统、成本分配系统、服务成本计划等部分组成。

1. 会计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相互关联的组织部分、流程、产出等, 会计信息系统有两个子系统:一是财务信息系统;二是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管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共分为六部分:业户服务系统、小区绿化系统、设备维修系统、环境卫生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后勤支持系统。

2. 成本分配系统。

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物业管理服务中, 用于业户服务的成本可以细分出用于满足业户一般需求的成本, 其成本的用途是满足于业户对服务的基本需求, 即满意度成本。而另一方面的成本是企业致力于追求业户与企业间忠诚关系的建立, 即忠诚度成本。不同的成本用于不同的服务目的, 从短期和长期来看, 效益固然有所不同, 成本发挥的作用也有较大差异。

3. 服务成本计划。

依照物业管理服务的流程, 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对企业的经济业绩进行监控, 一个生产流程既可以是有形产品, 也可以是一项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在性质上或许相似, 或许是独特的, 生产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建立一个成本管理系统的最佳方法。

服务与产品不同有四个方面是最显著的, 即无形性、不可分割性、异质性和易逝性。无形性是指服务没有物质形态, 看不见, 摸不着。不可分割性是指对于服务来说产品与消费是不可分割。异质性是指服务的成果与产品的质量相比变化的可能性更大。易逝性是指服务无法保存, 而必须在提供时被消费。这些区别影响着与服务成果相关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所需信息的类型。

二、二线支持部门的成本分配

物管企业应该将部门划为一线服务部门和二线管理支持部门。一线服务部门如各个“客户服务中心”, 是直接面向物业小区的业户提供直接的服务。为了保证一线服务优质高效、及时、准确, 物管企业还有相应的支持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 这些部门人员以提供培训、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二线的服务支持与管理性质的工作。因此, 企业必须计算出二线服务部门的各项成本, 并分配到公司的一线生产 (服务部门即各个“客户服务中心”, 再精确计算出整个企业的总成本。

物管企业成本的复杂性需要会计人员将二线支持部门的成本直接分配到各种成本对象, 如分支机构、二线服务支持系统等。简单地说, 分配就是要划分成本库, 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多个具体层级单位, 成本分配不会对成本总额产生影响,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成本总金额可能受分配程序的影响。因为成本分配会影响报价、服务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行为等, 所以, 成本分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或产品的产出使用相同的资源时, 所发生的共同受益的成本, 我们都可以视为共同成本。这些共同成本可能与服务期间、个人的责任、客户阶层等有关。如一个物业小区安防员的薪酬是该小区提供给业户所有服务成本中的共同成本。因为, 小区所有业户都需要安全防范和服务。但是, 将安全防范成本分配到每个业户是一个主观的想法。也就是说, 服务需要公共资源, 而且这些资源应当当分配到这些成本对象上, 这是很清楚的, 但是常常不清楚如何进行最合理的成本分配。通常, 共同成本的分配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分配程序来完成。

成本分配的第一步是确定成本对象是什么。成本对象是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 (后台部门) 。物管企业的生产部门是直接提供服务给小区的业户, 包括环境卫生、绿化、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 我们通称为一线服务部门。辅助部门是为生产部门或一线服务部门提供必要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与企业的服务产品没有直接联系, 如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部门等。

一旦确认了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 每个部门发生的间接费用就可以确定。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这是将成本追溯到部门而不是成本分配, 因为, 这些成本是直接与单个部门相关的成本。

一旦企业被分为几个部门并且所有的间接费用已经被迫溯到各个部门后, 辅助部门成本就又被分配到生产部门, 并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 以用来计算服务成本。虽然辅助部门不直接做服务工作, 但是, 这些提供辅助服务的成本是服务成本总额的部分, 必须被分配到服务成本。这些成本分配包括两阶段的分配: (1) 辅助 (二线) 部门成本分配到生产部门 (一线服务部门) ; (2) 分配来的成本再分配到服务项目上去。

通常一个辅助部门的成本是通过使用费用率分配到另—个部门的。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关注一个部门的成本如何分配到其他部门。例如, 物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为各个物管处 (客户服务中心) 提供员工的培训与绩效考核服务的。因此, 人力资源部门发生的费用成本应被分配到各个物管处。当然, 这些费用率还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选择单一费用率还是双重费用率, 使用预算辅助部门成本还是实际辅助部门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

标准单位成本是编制弹性预算的基础。物管企业应该通过单位标准成本, 概算出各项服务成本, 以利于两个方案的决策: (1) 每单位产出应投入多少资源 (数量决策) ; (2) 按投入的资源的成本是多少? (价格决策) 。数量决策产生数量标准, 而价格决策产生价格标准, 某一特定投入的两个标准相乘 (标准价格×标准数量) 就可得到单位标准成本。

1. 标准的建立。

管理或服务经验、研究成果以及来自实际工作人员的一线信息是数量标准的三个潜在来源。虽然经验可以提供一些数据或指导方针, 但应谨慎使用。如传统的物管企业小区安防人员与物业小区实际面积之间的数量比率。在前几年, 可能是很低的标准成本。但是在现阶段, 这些标准肯定值得怀疑, 原因很简单, 现在的小区安防服务开始引进很多高新技术加以管理和控制, 这方面的服务成本自然下降, 而且效率反而提高了。

如果以过去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作为指导, 就会永远不能消除这种低效率。企业通过研究可以确定最有效的运转方式, 并能够提供有力的指导。

价格标准的制订是经营部门、采购部门、会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经营部门确定所需投入的质量, 采购部门、会计部门负责以最低价格购进所需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投入。市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将可选择的价格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会计部门则负责记录价值标准并编制报告, 对实际业绩和标准业绩进行比较。

2. 标准类型。

一是理想标准, 二是现行可达到标准。物管企业理想标准要求效率最高化, 并且只有当每个方面都达到完全效益时才能达到。它要求物业小区的设备性能完好, 公司员工技术熟练, 管理到位, 一点疏忽都不能发生。现行可达到标准在高效率的运转环境下是可以达到的, 它允许设备出现正常的故障, 工作中断, 员工技术不是最完善或熟练等, 这些标准要求很高, 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在这两种类型的标准中, 现行可达到标准提供了最大的行为效益。如果标准过高, 则导致永远达不到, 员工就会灰心丧气, 业绩水平就会下降。然而, 通过挑战且可以达到的标准, 则能够提高公司员工的业绩水平, 尤其是当对这些标准负责的个体参与标准的制订中时。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 三类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都根据其数量和价值标准分配到产品。

标准产品 (服务) 成本与正常和实际成本相比, 具有很多优点, 而控制能力是它的显著特点。标准成本制度可随时提供有助于价格决策的单位成本信息。这对于那些需要投标取得物业小区经营服务权的物业管理公司和那些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 篇8

2、对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由于电子文件的形成方式不同,其控制措施也就不同,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要分情况来完成。第一种情况是对利用办公软件直接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控制,这种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极易修改,为了保证它的真实、完整、有效与安全。可首先建立电子文件管理自动记录系统,自动跟踪记录电子文件元数据与背景信息,对不能自动记录而又必须记录的一些操作“痕迹”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强制手工录入。其次要建立自动安全防护技术系统。即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者可靠身份的识别与控制,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随时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标识防错漏和防调换的标记,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等。此系统还需要保证网络设备安全、数据安全、操作安全以及识别身份等。第二种情况是对利用数码设备进行数字转换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控制。这种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主要是由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的,这个转换过程一定要有标准和操作规程,这个标准与操作规程比较复杂。因此不一定在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中详细阐述,但要留出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制定标准的“门户”。

3、对电子文件形成与积累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规范。首先要规定收集积累范围,从记录信息内容上要收集积累哪些电子文件(可以参照本企业纸质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从类型上需要收集积累哪些电子文件。其次是要对收集积累提出具体要求,本企业对电子文件的什么版本需要收集,对各类型电子文件如何收集,收集格式分别统一为什么,特殊电子文件所信赖的数据与信息如何收集等等。总之,对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在此都要具体规范。但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这些规范时要尽量同国家有关标准与规定相一致,目的是为了保证以后国家制定的新标准在本企业能够推行。第三是对电子文件的登记进行规范,此规范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实现,把需要登记的电子文件有关信息固定在表格中,并且要做到具体工作人员根据规范很容易就能完成表格的填写。最后确定收集方法。因为收集工作是各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的工作,因此可以采取逻辑传输的方法。形成电子文件的个人,要随时把电子文件及《电子文件登记表》向本部门档案资料室逻辑传输。

4、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主要是对电子文件进行鉴定与检测,进而确定归档电子文件。由于各部门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不一定都有保存价值,因此要对其进行鉴定与检测,鉴定与检测时首先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确定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然后对其进行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鉴定与检测,包括硬、软件环境的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情况。同时对符合归档要求的电子文件要标注归档标识,划分密级与保管期限,确立其归档电子文件的身份,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

5、规范电子文件的整理步骤。整理电子文件的原则应同纸质文件的整理原则相统一。对照纸质档案整理的每一步,确定归档电子文件整理的可行性,对适合的要继续采用,不适合的要修改或抛弃。对利用办公软件直接形成的管理性电子文件,整理方法可以同纸质文件整理方法相统一。对利用数码设备进行数字化的电子文件,整理时可以不打破原卷,在其基础上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

6、规范归档电子文件的组织存储方式。归档电子文件的组织存储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信息组织结构:另一层是指存储要求。前者一般可以统一要求在每盘存储载体的根目录下设说明文件、类目表、著录文件与电子文件总目录,在电子文件总目录下体现每一个具体的电子文件,这样通过层层递进,可以使每盘载体内的信息有序存储。说明文件主要内容为介绍本存储载体的各种信息。包括形成单位、归档年度、盘号、制作人、检查人、制作时间及阅读光盘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类目表同档案分类体系相统一;著录文件主要内容应该同《档案著录规则》相一致,同时要加上元数据、背景信息、各类责任者和操作者;电子文件总目录的主要内容是存放电子文件子目录,一件电子文件保存在一个子目录中,子目录名可与档号一致。电子文件的存储,包括存储载体、存储份数的确定以及存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同一企业来说,一般要求采用相同的存储载体,选择的载体要尽量同国标相统一,根据国标要求一般应存储3份,并规定不同的用途。

上一篇:纳税评估岗位职责下一篇:演讲怎么才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