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事业单位的建设要求逐渐发生了转变,不仅需要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还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对自身建设的重视,逐渐提升各项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可以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文章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展开思考,并基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与内涵,思考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后有针对性地从工作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完备以及工作要求明确等多个层面,提出了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期待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所涉及业务的深度和广度逐渐有了较大的提升,需要工作人员借助多种不同的工作技术和设备实现各项工作的优化,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工作效率,为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国家的新要求做准备。这种工作环境的变化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涉及的内容逐渐呈现出丰富化和多样化的特征,涉及了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不仅会限制固定资产价值的发挥,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成本,进而让事业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打折扣,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提升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注。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对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可以长期使用并能保持原本形态的物品管理工作,管理对象包括事业中单价超过1000元(专用设备单价在1500元)以上的物品[1]。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常被分为六类,一是房屋和建筑;二是专用设备,主要是指具有具备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如医疗设备;三是一般设备,主要包含日常工作开展所必需的设备,如交通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等;四是文物及陈列品;五是图书;六是其他固定资产,主要指不在上述设备范围内,但其买入标准和使用标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物品。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对上述物品所持有的行使权、管理权、增产保值收益享有及处理等内容,涵盖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变更、处置等多个不同的工作环节。强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其目的是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控制,以实现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提升和固定资产建设投入成本的平衡,从根本上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满足事业单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促进节约型政府构建

节约型政府是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需要让政府工作人员能够基于节约型政府的建立,实现各项工作的有效改进和优化,在保障事业单位各项日常工作顺利运转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等情况的出现。这样事业单位不仅可以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能让政府工作人员更好地对固定资产进行运用,提升不同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让各层级工作人员在充分使用现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将固定资产的采购与处置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建设中的投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完成节约型政府的建立。

(二)保障国家的财产安全

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所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属于各类单位所有,这样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进行工作[2]。所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都归国家所有,所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多个工作环节都与国家的财产安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务必要保证所有固定资产使用得当、价值核算准确、定期清查盘点、规范保管人员的行为,尽可能地避免一些浪费、破坏以及侵占国有资产问题的产生,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作用和价值。也正因此,事业单位更需要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全面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三)优化单位的物资配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完成固定资产的内控,避免固定资产的浪费和破坏,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协调,真正地在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固定资产的作用和价值,满足各层级工作人员的日常所需。强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加强,本身是为了通过掌控不同固定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态以及处置情况,以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整理和协调,完成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中使用价值的提升。基于此,不同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才会不断提升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并期待能够借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实现内部固定资产配置的优化,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工作基础。

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基础不扎实,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人才是各项业务及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完成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同问题。但就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并未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部门的设置上,并未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及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中,事业单位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通常由各部门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共同负责,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记录,实物管理则由不同部门各自管理,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充足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专业性,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始终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记录与实物对应问题为例,因为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仅会在固定的时间利用一系列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漏洞,导致固定资产的记录名单与实物无法实现一一对应。这样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暴露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设不足的问题。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监督管理环节

制度的完善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只有先完善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为各层级工作人员更加规范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实现固定资产使用得当、价值核算准确、清查盘点清晰等管理目标。但反观我国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始终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不仅无法为各层级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依据,也让现有管理制度的落实存在较大的困难。若想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难度。如在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人们只是对采购和使用环节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并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完善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监督和评估工作的重视,不仅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地落到实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

(三)管理流程不完备,缺乏全过程的思考

固定资产的采购、记录、使用、处置等多个不同的工作环节均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流程,所以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重视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价值。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并未从管理流程的角度入手,使得管理流程的完备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各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只是从固定资产的采购、记录和处置等层面进行了考虑,并未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纳入重点管理的项目中,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仅在部门之间进行流动,还可能存在固定资产外溢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财产损失的问题。同时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会让一些固定资产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更是提高了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成本,造成了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影响了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工作要求不明确,缺乏规范性的依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建设水平,就需要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落到实处,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的内控效果,满足当前事业单位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缺乏明确的工作要求是限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如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强调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但在具体工作制度的建设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套用、挪用、沿用等问题,并未充分地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情况,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存在工作要求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各层级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缺乏规范性的工作依据,从而在固定资产购入、记录、使用、处置、核算清查等多项工作中均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所以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加强,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工作要求明确的重视。

四、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加强管理的措施

(一)重新审视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强调工作队伍建设

工作队伍的建设是事业单位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结合现有的工作现状,在每个部门中指定具体的负责人员,使其负责部门内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其能够定期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升各部门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紧密度,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流通起来,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础。二是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在事业单位设置具体的工作岗位,使其能够更加系统、科学、规范地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完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缩减和管理价值的提升,尽可能地让事业单位中所有的固定资产能够有效地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流动,有效地避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问题的出现。另外,基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不断增多以及管理技术不断革新的现状,事业单位也有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视,使其不仅能够利用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理论和技能开展工作;同时也可以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不同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更进一步地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重新审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调管理制度完善

不可否认的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地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就需要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的角度进行考虑,借助更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让各层级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管理工作实践中,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价值。依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设的现状分析,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建设的重视。首先,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层面,工作人员可以考虑从固定资产管理监督的原则、周期、标准、主体、范围等基本内容入手,明确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必要时事业单位也需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各个主体的工作责任和义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层级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也能够间接地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评估制度层面,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相适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展现出固定资产管理评估制度建设的价值。例如,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中,工作人员就可以将固定资产采购信息的完整度、采购的必须性、采购单价与单位标准之间的结合度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又如,在固定资产采购信息的完整度层面,要明确固定资产采购的主体、使用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购入的途径、采购的时间、采购的数量、采购的单价等最为基本的内容。

(三)重新审视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强调管理流程完备

管理流程的不完备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的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完备的重视。为此,在具体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工作人员需要基于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记录、使用、清查盘算、处置等多个环节进行思考,细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使得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如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环节中,事业单位应当要求各个部门按照实际工作开展的现状,及时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进行反馈,包括固定资产的重新购入、损坏以及征用情况,尽可能地让事业单位知道每一个部门固定资产的流动情况。必要时事业单位也需要根据每一个部门所反馈的信息,对一些重复购置及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回收,然后再进行统一管理。当其他部门具有相应需求时,再进行固定资产的二次利用,从而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四)重新审视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强调工作要求明确

工作要求不明确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工作漏洞,给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强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从工作要求明确的角度进行考虑,为每一层级工作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设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如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层面,事业单位可以从固定资产记录的角度进行考虑,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明确记录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基本信息。除了上文所阐述的采购主体部门、负责人等基本内容之外,还要考虑不同固定资产的产品品牌、配置型号等,从而在规范各层级工作人员管理行为的同时,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水平,防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外溢。

五、 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加强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有效地完成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提升事业单位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视,通过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等纳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设方向中,逐步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晓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创业,2021,32(13):141-143.

[2] 苏喜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及措施[J].知识经济,2021,577(14):60-61.

上一篇: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管理问题论文下一篇:大数据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