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共8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要确保农村健康持续发展,扎实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本人结合大贵镇实际,就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浅谈几点认识。
一、基本情况
1、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我镇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了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书记“具体责任”,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责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直接责任”的职责,建立健全了党委定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等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科学确定了党建工作目标,全面推行目标责任书管理,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和制度,对党建工作做到逐项落实,提升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2、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夯实。一是阵地建设有所加强,近几年来,通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新建设了4个标准化的阵地,镇政府自筹资金对条件较差的村党支部活动室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阵地。二是村党支部活动水平进一步规范。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活动达到了经常化。三是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党支部开展活动档案资料规范,各项议事决策记录完整,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由于活动的经常开展,党员受教育的程度不断加大,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全镇45%的党员成了发展的带头人。
3、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利用村“两委”换界的时机,,在注意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对个别工作能力差、工作没起色、班子不团结、年老体弱的班子进行组织调整,配齐配强村两委会班子。先后精简村干部13人,调整干部和岗位12人,尤其是在落实考核末位淘汰制度中,淘汰一名干部,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4、党建载体活动更加充实。紧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大力开展五好党支部的整创建工作、开展五村建设创建、开展五星级党员民主管理等党建主题活动,10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在“五村建设”创建中共培养产业示范户720余户,在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名,培养后备干部36名,培养党员示范大户27名。在五星级党员管理中,250余名农村党员成为五星党员标兵。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较好的发挥了领导和模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大贵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低,致使理解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带领和指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跟不上,大多数干部只是围绕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开展工作,真正为群众谋发展的想法得不到具体体现,致使群众认为干部没能力,在混日子。二是干部管理新型农民的办法跟不上。有的干部说现在农民懂得太多了,不好管,实际上并非如此。不是因为农民懂得多,而是干部的素质不够高。三是干部深入实际办实事的作风跟不上。现在,有一些村干部很少到农民家中坐一坐,问一问,更谈不上直接为他们排忧解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事情不是很热心,群众对此很不满。四是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的素质跟不上。有些村干部不注意平时的学习与修养,而且私心杂念重,这在群众中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2、农村党员素质整体偏低,发挥作用不是很明显
当前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村级党支部指挥生产的能力,致使一些党员履行义务缺乏了强有力的组织约束。有的不按时交纳党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一个党员最起码的义务;有的党员没有致富的本领,不能带领区中发展经济;有的因年龄和知识的双重老化,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思想转不过弯子,仍然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当然个别支部负责人不注意培养新生力量,致使一些村后备干部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补充进来,农村党员结构和班子结构显得极不合理,从而导致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减弱。
3、村级民主管理进程滞后
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在民主管理上存在严重不足。一般情况下,村级重大决策都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说了算,缺乏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虽然成立了一些起监督制约的机构,但形同虚设,不起作用,并确相当一部分村认为这些组织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绊脚石,致使村级事务不公开不透明,群众意见很大,影响了村级组织工作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
4、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以我镇为列,全镇12个村全部处于负债状态,并确有沉积多年的为完成乡镇农业税收和统筹款的债务,相当一部分在村干部个人的名下,导致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或空壳村,已经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更谈不上去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三、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民主选举村干部。切实把农村懂经营、会管理、思想过硬,群众公认和“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村级“两委”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好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富能力强的“三强”型书记,建立一支以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和群众贴心人为主题的新型村干部队伍。二是加大力度整顿和调整后进村班子。对一些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组织整顿。对因思想素质不高,长期闹不团结,只想从“抓政治地位上”捞好处、图实惠,不想为群众谋利益的,坚决从班子中调出来,以保持村班子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2、壮大村集体经济
积极探索集体资产市场运作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运用资本运营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要创造条件,采取招商引资、矿产开发、办村级经济实体、集体农业资源流转等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积累。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选准增财项目。
3、不断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村级组织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会场所,党员无处活动,村民无处议事,影响着村级组织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无人管事”、“无章理事”和“无钱办事”问题的解决。“无室议事”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村存在,要切实依靠项目建设加以解决。
4、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培训
加强农村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培训是当前的当务之急。对农村党员要充分利用经常性的学习活动、远程教育等载体,全面转变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提升党员的致富技能,重点要结合党建载体活动为党员设岗定责,使其党员有事干,有任务有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对群众要经常开展具有公益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尤其要开展一些群众性的评选活动,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认感,引导到发展主流上来。同时要大规模的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和群众的致富和带富能力。
5、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针对群众对基层干部在工作作风、民主管理等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管理制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的待遇,从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在过去的90年里我们党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 由小变强的不平凡过程。目前大多数农村党组织都能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 自觉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随着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很大提升,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也为各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有助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年轻化。近年来, 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农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是否能适时调整和改进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但目前许多农民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 (1) 态度不够积极, 贯彻落实方针政策能力不强。村干部综合素质偏低, 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时显得力不从心; (2) 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一些村级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 对改革思路不清, 错失许多发展良机, 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 农民增收缓慢。 (3) 安于现状。缺乏改革开创精神, 工作理念陈旧, 领导发展能力不强。 (4) 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 不能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 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 致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
2、部分农村党员思想保守落后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先进性不足, 一直是制约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的重要因素。农村基层党员学历总体偏低, 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普遍比较差。党员老龄化程度高, 思想难以很快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较快的转变, 导致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 严重影响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从当前来看, 多数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 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抢机遇发展的意识不强, 这就与整个社会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客观形势及其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3、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保守, 缺乏实效性
目前许多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 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 不注重村情民情而盲目执行导致村民反感抵制, 使组织活动流于形式, 缺乏效果, 使工作难以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 要把村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 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 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村务公开的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 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 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但在村务公开过程中, 避重就轻, 过分夸大成果, 掩饰集体损失, 对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采取回避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致使广大村民很不满意。
二、农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考验
1、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增强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快速发展, 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日益明显, 联系更加紧密。这些变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领导经济工作时, 必须从以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等传统行政推动方式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现代服务方式转变, 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现代农业、工业、腹务业、城镇建设等转变, 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
2、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增强办事能力的考验
生产生活条件能否得到改善, 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而且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近年来, 我们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予了高度重视, 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农民群众不仅要求继续加大兴修水利、整修道路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 而且要求改善了解市场信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现代生产生活条件。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在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同时, 还要注意进一步与时俱进地转变服务方式;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牢固地树立起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加快乡 (镇) 财源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 不断增强自身办事的能力, 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面临的问题, 而不是把希望放在靠上级的帮助上。
3、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考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解决起来难度较大, 如征地问题、村办企业的管理问题、殡葬改革, 等等。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善于运用思想、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 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从理念和制度层面上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国基层党组织有近百万, 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数量占全国基层组织和党员总数的40%以上, 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艰巨性和其数量的庞大性要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需要中央的政策和上级党组织从制度和理念层面上提供帮助, 更要着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在建设中能动性作用。针对农村党组织建设自身的特点,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要结合当前在广大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突出抓好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工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民党员头脑, 加强对农民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 强化对农民党员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培训, 促使农民党员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政治水平、增强责任意识, 促使他们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优秀创业者培养成党员干部, 重点抓好对农村党员的培养工作。加强对农民党员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使农村党员达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 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通过教育, 使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理想,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密切联系群众,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对党员的教育放到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2、创新村级领导体制, 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 农村基层组织运行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村两委的责、权有了较大调整。但是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限范围缺乏具体的界定, 有些政策规定还互有重叠, 成为“两委”产生矛盾、关系不协调的体制性原因。如何正确处理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呢?首先, 必须明确搞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两委”的共同目标和责任。村党组织和村委会都是农村基层组织,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需要党组织的领导, 也需要村民委员会积极推进。其次, 必须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要肯定村党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 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围绕自身职能,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其次, 必须进一步细化村级组织各自的职能。应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党组织、村委会的职责的基础上, 结合农村实际进行补充细化, 严格界定职责范围。最后, 必须完善村务管理机制和规范村级事务议事决策程序。可以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组织向党员、村委会向党组织、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 村级重大事项由村两委共同决策, 分别实施。这些制度, 把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起来, 既保证了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又发挥了村委会的作用。
3、抓好农村基层党员的管理落实工作
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和多样性,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村劳动力离乡离土、经商务工日益增多, 而且这种分离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而带来了党员活动的流动性。二是农村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党员分散在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 其工作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呈现多元性。这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改变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 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的管理制度, 使党员教育与党员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制度的制约性和党员的自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从严治党的要求。
切实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示范、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服务作用,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特色农业,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要求,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改进村级领导体制, 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 抓好农村基层党员的管理工作等措施, 来真正发挥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特作此文为建党90周年献礼。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厚安.中国农村基层政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3.
[2]夏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新农村[J].中国特产报, 2008.
[3]成思远.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一、村级组织收支状况
(一)村级组织承担的主要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村级(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主要职责有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包括农业生产、林业生产、扶贫开发;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管理本村的土地、房屋、森林及其他财产等。二是社会事业,包括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弱势群体救助扶贫等。三是党建与基层民主建设,包括落实党建工作目标;党员发展教育;落实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等。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包括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支出等。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制定村规民约,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开展村容整治建设,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等。六是其他工作,包括上级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政策处理、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土地征迁、农民异地转移、防汛抗旱等。
(二)村级组织收入情况。
1.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村级组织各项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财政补助收入(含村级项目补助)和其他收入。从我们调查的3个县(区)情况来看,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欠发达的遂昌县共203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24.26万元;中等地区的金东区512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26343.42万元,村均51.45万元;较发达的海盐县85个行政村和20个农村社区,2014年村级总收入20163.03万元,村均192.02万元。其中村级收入最低的遂昌县北界白水村0.98万元,最高的是海盐县武原街道南环村422.89万元。
2.村集体自有收入占比小且分布不平衡。各地村级组织收入中普遍以财政补助收入为主,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小。遂昌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958.65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19.46%,村均4.7万元。金东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302.03万元,占村级总收入39.1%,村均20.1万元。海盐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823.47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28.88%,村均55.46万元。村与村之间集体经营性收入差距较大,如金东区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虽然达到20万元,但分布不平衡,5万元以下的村有339个,占64.25%,其中收入为零的有145个,占28.3%。遂昌县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4.7万元,但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其中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
(三)村级组织支出情况。
1.村级组织支出地区间差异较大。2014年,海盐县村级组织运转支出村均62.28万元,金东区村均20.85万元,遂昌县村均12.79万元。
2.支出项目繁多。包括村级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报刊杂志费、交通及通讯费、卫生保洁费、排灌费、计生费、征兵费、文体活动费、节日慰问费、济困帮扶费、公共设施维护费、村民会议费用等支出项目应有尽有,几乎等同于一级政府的预算开支项目。
3.刚性支出占比较大。村级经常性支出中以刚性支出为主,主要是村级办公经费、村民会议费、报刊杂志费、水电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等“开门费”开支。不仅欠发达地区如此,在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海盐县2014年全县村级经常性支出中刚性支出6539.75万元,占经常性支出的76.8%,其中村组干部报酬补助5310.73万元,占刚性支出的81.2%。
4.收支平衡难度大。即使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收不抵支现象也较普遍。如海盐县全县村级组织经常性收入少于经常性支出的村有69个,占总村数的66%,这些村的经常性开支主要靠挤占项目经费。
二、浙江省级财政支持村级组织建设投入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基本实现财政保障。2009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全面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意见》,将村支书、村主任两个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参照当地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全额列入地方财政,2012年起又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按村主职干部的70%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并实行“三年一调整”。2015年,省财政加大对纳入补助范围市县的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力度,安排村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5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45.9%,并且从2015年起省财政转移支付改为“一年一调整”。
(二)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支付保障制度。2009年浙江省下发《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当时是3万元/村,2012年起提高到5万元/村),对未达到最低保障标准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由地方财政予以补助解决,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2015年,省财政大幅增加转移支付补助,省级预算安排2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省补助由上年的1.2万/村,提高到3万元/村)。
(三)建立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设立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各地都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遂昌县建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打包扶持”机制,依托企业化运营打造集体“大物业”经济,统筹各类扶持资金“打包”投资或联建大型优质物业项目,扶持薄弱村获得稳定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海盐县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分重视,县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项目的奖补。
nlc202309042042
(四)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财政补助制度。从2012年起,各级财政安排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专项补助,省财政对困难较大的32个欠发达市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461.6万元。
(五)新设立了财政支持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2015年,省委组织部联合省财政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按副省级市所属社区20万元、地级市所属社区10万元、县级所属社区5万元确定保障标准,所需经费以县级财政解决为主,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2015年省财政专项安排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转移支付5062万元。
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省里已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措施,省级财政也积极落实预算安排,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部分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财政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金东区、遂昌县村主职干部报酬均低于当地劳均收入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没有达到省级要求的5万元/村最低保障标准。
(二)项目补助多,村级经济经常性收入少。村级总收入中项目补助收入占比较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遂昌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达24.26万元,其中项目补助收入占67.34%,2014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仅4.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项目经费一般为专项补助,通常是账上过过而已,村级难以统筹用于日常运转,导致财政补助不少,但村级组织运转仍然较困难。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给能力不足。仍有相当数量的村缺少收入来源,经费自我保障能力弱。特别是一些山区村,受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的制约,村集体增收较难。从遂昌、金东区看,大多数村收入单一,仅靠山林、鱼塘、村集体留地等几年一次的发包收入,有较多的村没有常态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四)村级组织自治作用发挥不够。村级组织一届任期三年,去头掐尾,实际任期时间短,村两委往往只关注任期内的政绩,注重基建,而没有把发挥村级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主要位置,村内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村没有节约意识,在村级运转开支困难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建起了村办公大楼。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保障工作的思考
虽然浙江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已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地区之间的农村情况差异仍比较大,部分村仍然是低水平运转,经费开支较为紧张。为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两美浙江”建设,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需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级自治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多措并举,为村级组织建设营造更为有效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落实县级主体责任,提高财政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是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责任主体。县级要认真制定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从制度上切实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长效机制。大力归并整合现有各类进村财政扶持资金,减少专项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生产经营类、运转保障类由地方统筹使用。省级财政要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加强预算体制监管上进一步引导和约束地方政府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政府加以支持引导,谋求多方结对帮扶办法,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发展项目上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在扶持方式上可以“抱团式”为主,集中财力发展多村联合兴办的物业型项目和服务型项目,要避免竞争性项目的市场风险,以稳定收入来源。
(三)加强村级自治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农村税费改革后,要引导村民在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建立村公共事业合理负担机制。如惠及广大村民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可鼓励村民筹资筹劳,美好家园的卫生保洁费可由村民适当负担,农田水利排灌费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共同生产费用可由村民合理分担,天灾人祸济困帮扶的开支可建立村慈善基金制度等等。通过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和村贤志士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既可弥补村级组织运转开支和建设公共设施资金的不足,又能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四)重视股改中的集体股,保障村级公共开支。当前正是浙江省全面推进村集体经营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要避免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收益一分了之的简单做法,要立足首先满足村级公共开支要求,设立必要的集体股和分配起点,避免“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否则与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初衷是相悖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洪峰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 , 是党的组织资源和 组织优势的直接体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 充分发展基层党组 织、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党建工作取得成功的基 本前提。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 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臵, 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领导以及执 政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 其组织发展与制度完善直接关系到 党的发展前途。而作为“党的生命”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发 展与完善则成为在新时期提高我国基层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结 构变化、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 最终提升党组织整体 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制度保障。如何进一步发展基层党组织 民主是当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 重要课题。同时 , 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结构的认 识 , 是准确理解党的领导实现方式的前提。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 中国政治体制设臵是以执政党为领导核心而展开的 , 任何层面 的改革都必然触及到这一问题。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问题 , 更 是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问题 , 推进基层党组织民
主建设才能促进党内民主的重大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 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其执政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近年来,通过开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 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执 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了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 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许多 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 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如何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 早日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十分 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能否完成这一个历史使命决定因素在 村级组织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 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 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 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强”。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 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党组织生活由多到少,由少到无, 出现了半瘫痪状态。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结构老化 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基层组织普遍表现出班子老化、文化素质 不高、后继乏人的现象。影响了党在农村部分群众中的威望, 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党员干部素质不够“高”。目前,有一些农村党员干 部素质还不够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思想 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在组 织纪律上,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近年来,长期不参加党 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交纳党费的农村“三 不”党员逐渐增多。在作风建设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 浮,不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 能力素质上,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 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 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 信不高。
(三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快”。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 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 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从而导致了村级新 债务的形成。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
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 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民主政治推进不够“好”。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 政治的发展,现在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村级党组织 这方面关系处理不好,反会削弱党的核心领导。如有一些村委 会,特别是个别村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的,因而与党组织争 权力,不服从村组织的领导。有的村级组织不完成乡镇党委分 配的任务,认为村民自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村级党组 织,不敢大胆领导,有的甚至放弃领导。有些村领导班子不团 结不协调,直接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
(五 配套保障机制不够 “全”。一方面, 村干部待遇较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 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 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使 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 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再干”的想法。
二、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新任务下,要着力从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条路 子、一套制度等“四个一”入手,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适应新形势,建设一个强班子。新形势下,建强 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
环节,也是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1 要 抓关键,选准配强。创新村级领导班子选任办法,拓宽选人用 人渠道,是提高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改 革和完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制度,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选举办 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和号 召力。要积极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 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实现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要着眼于增 强村干部队伍领导发展经济能力,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工 作,把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作为标尺之一,从应届大学毕业生 中选派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干 部整体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2 要抓重点,理顺关系。处理 好村两委之间关系,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 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出台相关的补 充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形成分 工协作、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加强村两委之间的沟通交流, 促进协调,增进团结,营造良好的村两委工作关系。(3 要 抓 源头,建好后备。建立一支活力迸发、数量充足的村级领导班 子后备队伍是增强村级班子活力的源头因素。要把认真解决后 继乏人问题,作为保持村级班子充满活力的长久之计来抓,有 计划有步骤地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 村干部,把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把一些学有专长特别是思维
活跃、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大学生引进村级干部队伍,并采 取“一对一”结对培养方式,以老党员、老干部的丰富经验引 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成为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后 备力量。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采取滚 动式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建设一支作风过
(二)要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好队伍 硬、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源泉。1)要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 途径。要以县、乡党校为阵地,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大规模、系统地培训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 村级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兴农富民的 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岗前培训制度,结合全 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采取理论培训与 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办法,加强新任村干部的教育 培训。要广泛推行“传、帮、带”有效办法,抽调专业干部深 入农村开展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农村干部能力素质 得到革新性提高。2)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 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村级干部考核、考评和考察制度,进一步 细化村干部实绩
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 部业绩,确定干部奖惩依据。要建立村级组织干部惩处机制,6 明确农村不合理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3)要创新渠道,3 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有力保障。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账目混乱、理财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建 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勤政廉政、取信于民。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级监委会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力和约束力,有力杜绝贪污腐化现象。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财务 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体资金、资 产管理制度等,并积极探索推行财务管理审接制、村财镇理等 有效办法,由乡镇职能部门派员定期进村,同民主理财小组共 同审查和接管帐目,既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又能实现乡镇政 府对村级组织财政的监督管理。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 主管理工作,并积极推广“村务民主听证”工作制度、“一事一 议”制度等,为群众监督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选准一条切合实
(三)要探索新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 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经济路子,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要更新观念引好路。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胆突破传统观 念的束缚,动新脑筋,想新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 发展思路。要采取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科 技培训基地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办法,努力构建农业科 技培训平台,促使村级干部掌握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牢 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探索新路。2)要因地制宜选(7 好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挖 掘资源优势,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 经济实力。要挖掘本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化的农村特色产业。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适应形势任务新
(四)要落实新要求,完善一套严制度 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推动农村工作规范化、科学 化,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1)要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务工作 内涵不断拓展、内在要求不断提高。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的活 动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农村
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号召力不强。一是少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找的路子不准、办法单一,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差强人意,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三是部分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甚至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
二、农村基层干部的素养和驾驭能力普遍较低。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多数农村党支部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村干部难选难找,加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导致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更有甚者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双强双带”
1能力不强,对搞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和勇气。
三、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管理方式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的多,流动性较大,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村级组织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当前有部分村在管理制度上存在形式化:一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制度挂墙上,活动靠会上,抓与不抓一个样”,不重视党员的学习,不组织党员活动。二是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式化。一些村干部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村级事务透明度不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大事项决策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村支书记不征求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村级事务决策不民主,导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
五、村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待遇偏低。由于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从目前来看,村干部承担着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重大繁忙的工作任务,但报酬普遍偏低,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报酬每月仅靠上级财政支付的几百元钱。
正因如此,相当一部分村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的尴尬局面。二是政治上少奔头。由于村干部不是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只有极少数具一定学历且业绩好的年轻村支书村主任能通过考试渠道晋升为公务员,其他人员干得再好,在政治仕途上也没有升迁的机会,政绩上好坏难分,干好与干坏一个样。三是离任后保障系数不高。一些村干部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干了几十年,离任后还能享受微薄的生活困难补贴,而大多数村干部由于没有养老保险,离任后就没什么靠头。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少数基层干部“两手抓”的素质具备不足,农村党建工作摆不上位臵,削弱了党的领导,造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手硬、一手软,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二是对党建理论研究不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三是对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党建工作是形式化的软指标,就党建工作而抓党建工作,没有创新举措;四是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认识不足,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五是财力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抓党建工作缺乏自信,没有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对村级干部队伍的学习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的根源,首先必须切实加强对村级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教育,以提高农村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通过学习培训教育,增强他们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大量实践证明,选准配好一个班子,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我乡梓橦村党支部书记刘大文 8年前带头饲养蛋鸡,通过3年的努力掌握了养殖防疫技术,效益明显。周边返乡青年 纷纷前来向他学习,刘支书毫不保留,带他们学技术,指导他们选养殖场,帮他们贷款,协助他们搞防疫。2010年该村发展5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2户,每户年利润在8万以上。2011年蛋鸡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1户,他们成立了蛋鸡养殖合作社,每一个养殖户的购苗、接种防疫、鸡蛋销售都由合作社运作,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和成本,村支部的引领,群众找到了致富路。2011年建党90周年刘大文同志被县委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
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一个村没有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
力,就通通谈不上。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了,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近年来,我乡采取“找准路子、政府扶持、规范管理、健全组织”的措施发展村组集体经济。通过采取政府支持一点,部门资助一点,村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切实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架桥修路、安装自来水、开发荒山、引进资金兴办企业等,5年来全乡修建水泥路51公里,碎石路15公里,便民路32公里,较好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和平村的甜橙种植、梓橦村的蛋鸡养殖、吴山村的水产养殖、冯坝村的野鸡野鸭养殖、农历村的阴红李种植都收到明显成效。
四是多种渠道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及时发现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是推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针对村级干部队伍老化、后备不足、选配困难的实际,按照德才兼备和民主、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结合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机关机构改革、乡镇人员分流等,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和身份界限选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通过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推荐、民意考察、实绩考评、知识考评”的“三荐三考”方式,拓宽“提、选、派、请、挑”五条渠道选拔任用农村干部,提:即从农村基层后备干部中提;选:即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中选;派:即从乡机关党员干部中派;请:即从乡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骨干中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中请;挑:即从回乡的大中专生、复退军人中挑。
五是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的各种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工作千头
关于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基层农村工作的忠实实践者,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农村的坚定执行者,是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把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当前,乡镇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去面对,去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平均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目前,陈河镇45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536名,其中35岁以下的415名,占27%,文盲、半文盲党员230名,占14.9%;村党支部委员共有135人,35岁以下的仅55人,村党支部书记没有35岁以下的。二是工作执行力和双带作用不强。由于大部分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比较保守,在实际工作中因循守旧的多、敢于创新的少,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多、科学民主的少。能够起到双带作用的党员为数不多。三是部分党员干部价值取向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随着改革深入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这种贫富悬殊的大背景下,部分党员干部在个人自富和为村民致富服务的心理天平上失去了平衡,宁愿多花心思谋求自富路,不愿无私奉献为他人服务。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陈河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在全镇45个村中,半数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有部分村负债运行,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仅5个,且收入不高。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加上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对村民有效服务做得少。
3.村干部管理上存在问题
一是对村干部普遍缺乏应有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没有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的内在动力。村干部低微的工资报酬与其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对优秀的村干部一般难以给予应有的政治荣誉,更没有在 1
政治上升迁的机会。按惯例,村里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计划生育未被查出重大问题,党支部可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村干部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基本上算是最高奖赏了。二是对村干部在法律、纪律制度的约束方面,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鉴于当今农村工作难度大和村干部报酬低的现状,市、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一些轻微越轨行为往往是网开一面,或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不予深究。
执法部门对村级班子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往往不愿过多介入。这样就使得法律和纪律在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上出现了软化,进而也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淡薄,不能做到警钟长鸣。
二、加强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1.拓宽渠道,选优配强基层干部
要以此次换届选举为契机,严肃换届纪律,匡正选举风气,多渠道多途径选优配强基层带头人,改善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继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成员“公推直选”的制度和做法,并结合陈河镇实际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模式。具体操作中要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要严格选人标准,强化以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的“能人”,善做群众工作、甘愿吃苦、甘心奉献的“热心人”,选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真正选配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要拓宽选人渠道,采取“内举为主,内举、回请、下派相结合”的方针,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把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优秀青年等,选拔到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来,给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要强化引导使用,对选拔任用的能人,工作中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帮助引导;既要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又要做好传帮带,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发挥特长,带领广大农民尽快走上致富路。
2.科学规范,完善决策约束机制
一要不断扩大民主范围、丰富决策手段、完善决策程序,努力提高村务决策水平。在村级公共事务决策中,一般性事务可以由村支书、村主任协商,形成初步意见,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对诸如集体土地承包、租赁、征地、拆迁、大额资金的使用等村级重大事务,必须按照民主决策的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委会负责实施。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规则”等村民议事制度,使民主决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二要不断完善村级规章制度,拓展村民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的新渠道。在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中,要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要进一步完善四项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会议召集方式、议事规则等事项。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要明确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票决制”,及时向党员公开党内事务,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四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要全面推进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把村级财务账目审查明,交接清,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开。三要不断加强上级党委、政府监督。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前提下,乡镇党委、政府对村“两委”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两个制度途径:一是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制度。要发挥乡镇经管中心对村级财务监控把关功能,争取把这种监控延伸到实体经济的村民小组一级。二是健立健全村干部绩效考核问责制。明确规定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等次。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对村干部的考核。
3.加快发展,增强执政经济基础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陈河镇各村党支部要积极拥护上级党委的决定,除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做大做强以糯稻、特种水产、特色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4.客观务实,创新干部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即村干部工资原则上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三个部分构成,根据所在村的规模、所担任的职
务和工作实绩来确定报酬。二是争取政策,解决村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采用“职级加年限加绩效”的结构保险机制,采取市、镇、乡、村和个人各筹一点的办法,逐年为村干部投保,任职一年则投保一年,让他们干有所为,退有所安。三是广纳贤才,大胆地把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管理能力较强、工作出色的年轻村干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合法程序考试考核聘任录用到乡镇干部中,达到“提拔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四是开展评先活动,对工作出色的村干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5.执政为民,夯实支部群众基础
近年来, 各地按照中央、省委要求, 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 仍然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简单陈旧, 组织构架重叠, 效率不高, 少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 内耗严重, 党组织难以发挥核心作用;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 有的债务沉重, 村级组织“无钱办事”, 缺乏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整体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与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不相适应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机制创新入手, 在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建设模式。
二、“三三制”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探索和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襄阳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探索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向性、规律性和现实性问题, 经过试点, 推行了以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和功能“三位一体”, 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 (代表) 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 新农村建设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的“三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
一是大力推进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 注重把组织意图、群众意愿和依法选举结合起来, 通过规范程序, 依法操作, 逐步提高全市村级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兴办有集体经济实体的, 积极推行书记兼任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坚持“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城乡结对、工农互促”的原则, 采取“村+村、村+产业、村+社区、村+机关、村+企业、村+协会”等多种形式, 建立产业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党组织、龙头企业党组织、专业市场党组织、流动党员党组织等, 注重加大城乡联建、产业联办、组织联姻力度, 从组织设置上打破城乡分割、地域分割、行业分割局面。三是大力实施“兴村计划”, 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对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扶持力度, 依托农村现有资源, 兴办经济实体, 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依托本地资源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按一定比例将股权配置给村集体, 使其每年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 对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的村, 适当拨款补助, 帮助考察落实项目,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二) “三会治事”的运行机制
建立“三会治事”的民主运行机制, 党组织实施决策的组织权, 确保要事能议, 要事必议, 使村级党组织由过去的包揽一切转到把方向、管大事上来, 从而把握决策的主动权;村民 (代表) 会议实施决策的表决权, 确保议而能决,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能够充分体现村民的共同意愿;村委会负责实施决策的执行权, 确保决而能行, 从而实现了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组织“一把手”。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全面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两推一选”, 并在部分条件成熟的村推行“一票制”直选, 使一大批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带领群众致富、作风民主、群众信得过的农村优秀人才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二是完善“三会”高效协调运转机制。坚持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目标, 在各村建立党员 (代表) 大会、村民 (代表) 大会、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议事决策构架, 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大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坚持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 各村还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监事会, 对决策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完善“三会治事”机制, 既做到加强党的领导, 又充分体现村民当家作主;既防止过度民主, 议而不决, 又防止家长式领导, 独断专行。
(三) “三联共建”的保障体系
实行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既符合中央提出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战略部署, 也体现了关于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开展以“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为主要抓手的“城乡互联共建”活动。一是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 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以部门共建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和扶持;以工业企业反哺现代农业生产, 鼓励工业企业“嫁接”改造农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形成工农互动, 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涉农龙头企业;以培育改造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变分散经营为组织化、集约化经营。二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重点解决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 加强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转移就业培训, 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三是以强基固本为重点, 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健全基本组织网络、建设基本阵地、健全基础制度、提升基本素质、落实基本待遇的要求, 组织机关与村党组织实行组织联建, 党员联管,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共创“五好”。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设置方式简单陈旧、组织构架重叠、集体经济仍然薄弱、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提出在农村党组织中实行“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三会治事”的运行机制、“三联共建”的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61-03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本调研报告着眼于上海市崇明县乡镇、村居队伍尤其是村居党组织书记、基层协管员、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通过梳理现状、厘清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队伍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夯实基层基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行“公推直选”和“大海选”,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2012年,按照“公推直选”的要求,指导全县村居党组织全面完成了换届工作,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1023名,选举成功率达100%,村居党组织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指导全县村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共有252个村委会实行“大海选”,“大海选”率达95%;52个居委会采用直选方式,直选率达80%。通过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居委会班子,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层次更加合理,男女结构比例趋于平衡。
(二)实施“班长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2013年,根据县委1号调研课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崇明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推进“班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大从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力度,为农村基层输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截至目前,共选派85名机关、事业优秀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
(三)充实基层力量,推进机构编制向基层一线倾斜。按照全市关于市级机关“瘦身”、基层一线“强身”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对乡镇机构编制配置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乡镇编制总量。2014年5月,已为18个乡镇增加177名编制,平均每个乡镇9.8名,其中行政编制44名、事业编制133名。
(四)加强激励保障,促进村居干部更好地为民服务。建立健全以“基本报酬+业绩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村居干部报酬考核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村居干部报酬水平;为在职村居“两委”干部办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老村干部养老生活补贴,切实解决了其后顾之忧。同时,对担任村居正职3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每年拿出一批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岗位,实施定向招录。2009年以来,全县共有34名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通过定向招录,进入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7名村居党组织书记被选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注重把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为市、县、镇三级“两代表一委员”,提高其政治待遇。2009年以来,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中,被选为市“两代表一委员”的有7人,被选为县“两代表一委员”的有88人。
(五)推进整合管理,理顺精简“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自2012年5月起,根据上海市统一部署,按照“管理下沉、队伍整合、推动转制、规范运作”的总体思路,通过实行管理职能下沉到乡镇,改革管理体制,完善“三定”(定岗、定人、定责)责任机制,强化监督和考核,实行人员统筹使用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了事权、人权、财权的统一。2014年4月,出台了《崇明县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全县大部分乡镇已在该项目上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年龄普遍老化。当前,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尤其是村居干部队伍存在年龄普遍偏大的问题,而且是越到基层,社会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越大。有关数据显示,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50岁,50岁及以上的占53%;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岁,50岁及以上的占33%。在“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中,男性50岁及以上、女性45岁及以上的比例均已超过70%。村民小组长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年龄最大的达92岁。
第二,文化程度偏低。从目前情况看,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文化程度总体还不高,呈现出越到基层,文化程度越低的趋势。村居干部中虽然有过半数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但大多是通过在职进修所取得的。在“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超过了80%。而在最基层的村民小组长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超过了90%。
第三,能力素质不高。相对于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当前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的能力素质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村居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缺乏群众工作能力和化解复杂矛盾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不力,处事不公。村级后备干部整体质量不高,部分后备干部底气不足,开展工作不够大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村民小组长岗位责任意识淡薄,满足于做村“两委”的“传声筒”,工作流于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出现末梢堵塞。部分“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较差,实际工作能力、服务理念等都与形势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距离。
第四,后续力量不足。近年来,乡镇机关事业人员虽然新进了一大批年轻人,但其适应岗位、成长成熟还需时日。村居干部后备力量薄弱,尤其是优秀的村居正职后备力量缺乏。村民小组长队伍青黄不接,合适人选来源匮乏。“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只出不进,但农村基层工作任务与群众各类需求却只增不减,现有服务力量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人员数量不足、领域分布不均、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能力不高、队伍稳定性不强。全县缺乏社会组织业务建设和合作共治的枢纽式平台及专业服务类机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不够,作用发挥十分有限。
第五,管理存在盲点。在农村基层治理方面,还存在管理触角不全、信息渠道不畅、人员统筹使用难、存在覆盖盲区等问题。对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还存在职责不清、定位不高、疏于管理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经济基础薄弱。目前,崇明县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少、就业压力大,本地优秀人才难以留在农村,长期以来“精英流出大于流进”,留在农村基层的人在学历层次、年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与时代发展和工作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
第二,岗位吸引力低。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基层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几年村居干部、村级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等的待遇有所增长,但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岗位吸引力不足。
第三,管理考核不到位。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存在重待遇激励、轻问责处罚,布置任务多、指导监督少的倾向,针对体制外的村居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还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管手段,对村民小组长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
第四,统筹整合不完全。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分布较散、人员复杂,尚缺乏“一盘棋”的统筹考虑和“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对于哪些队伍适合统筹到乡镇,以及统筹后的各自职能分工、力量整合,县级职能部门与乡镇还有待进一步沟通联动。对于哪些基层队伍应该直接下放到村居,乡镇与村居还有待统筹协调。对于基层各支队伍在基层治理中以什么样的幅度最为科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
三、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健全领导统筹体系,形成基层队伍工作合力。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建立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各乡镇具体实施的农村基层队伍领导体制。县级职能部门加大对农村基层队伍建设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乡镇、村居两级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落实相关责任。二是进一步加强力量整合。按照“专业执法队伍拉条、公共服务队伍到块”的原则,通过上下联动、争取政策,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明晰条块职责,加强职能归并、统筹人员管理,激发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结合崇明县实际,建议将党群、统战、工会等条线的社工队伍也一并下沉到乡镇,由乡镇来全面统筹。
(二)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选优配强村居干部队伍。一是推进“基石工程”,加强村居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崇明籍高校毕业生回村工作。注重从社会各界青年人才中选拔村居后备人才,坚持公开透明,力争选优选强。二是深化“班长工程”,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要把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班长工程”,通过选派一批、调整一批、招聘一批、培育一批,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要面向社会,内外结合,多渠道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确定一批村居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三是完善选拔机制,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严格选任标准,认真做好小组长推选工作,注重将“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中的合适人选推选为村民小组长,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党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户口在本村的大学生村官等兼任村民小组长,不断优化村民小组长队伍结构。有条件的村可在村民小组探索设置组委会,规范村民小组事务管理。
(三)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一是明确教育培训职责。在县级层面,县级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相关条线的专题培训,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负责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主任的年度轮训,每年均不少于1次。在乡镇层面,要制定农村基层队伍培训计划,每年对村居干部、村居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基层协管员队伍开展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1次。在村居层面,要结合实际,每年至少开展1次针对村民小组长及有关协管员队伍的专题培训。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坚持“小班化、菜单式”培训,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务案例、课堂授课与实地考察、专家讲解与学员讨论等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加强日常培养带教。加大培养力度,落实带教培养、轮岗学习、一线锻炼等措施,帮助后备人才提升能力、融入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实训基地”、“名书记工作室”等,通过悉心带教、精心培养,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工作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基层干部履职尽责。一是明确监督考核主体。县级职能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乡镇党委、政府承担具体领导和指导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对农村基层各支队伍的运作管理;村居负责对村民小组长及所属村级管理队伍的日常管理。二是完善监督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村居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工作随访、谈心谈话、述职评议、跨村交流任职等一系列制度,健全长效机制。村级组织可采取村民小组长“双向承诺”(村民小组长向村“两委”承诺、向本组村民承诺)等办法,明确村民小组长的基本职责,完善联系村民小组长和工作例会等制度,规范村民小组长履职行为。三是鼓励群众参与考评。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农村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根据实际适当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四是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队伍的报酬发放、评优推先、选拔任用等挂钩,形成奖优罚劣的用人导向。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典型引路,选树一批基层干部先进典型。
(五)进一步落实激励保障措施,激发基层干部工作干劲。一是逐步提升工作报酬,增强岗位吸引力。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表现、任职年限、群众满意度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报酬考核管理机制,形成鼓励村居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激励导向,加大县、乡镇两级财政投入和托底力度,逐步提高报酬水平。二是拓宽发展空间。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中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建议将公务员定向招录报考年龄放宽至45岁。加大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乡镇委局级后备干部的力度;积极推荐优秀村居干部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形成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三是探索社会化管理运作模式。在总结居家养老项目社会化管理运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民办非企业组织等的作用,推进林业养护、河道保洁等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管理”运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加强项目化运作,吸引社会组织机构通过公平竞争,取得政府委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10-02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0-06
关于加强农村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11-09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思考11-17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7-13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11-16
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05-27
关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06-03
关于加强基层派出所的队伍廉政建设06-29
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思考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