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共8篇)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1

2008-7-17 11:12 倪崇峰 尤泽厚 郁毅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准确把握国税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国税文化包括三层内涵:一是文化的内核层,包括税收哲学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第二层即中间层,包括税收的理念、观念、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第三层包括税收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的制度建设,以及税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国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从内核层出发,以不断加强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起点,确立全体税务干部共同追求的思想目标、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通过加强税务干部理念培养和观念打造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创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税文化,形成依靠制度、依靠科技、依靠机制、依靠素质管理的模式。

国税文化由三部分组成:国税物质文化;国税制度文化;国税精神文化。国税物质文化即税收办公条件、征管装备、税收执法效果等的集合;国税制度文化即税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执法行为和制度约束等;国税精神文化指税务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行为取向等。国税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它既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又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化的特征。

物质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基础。国税部门的管理者要在尽可能的前提下,注重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最大程度地满足干部职工的各项需要,从而使税务干部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为实现个人和群体的共同目标而竭尽全力。制度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核心。制度文化是国税系统在工作实践中所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对于规范,约束税务干部职工行为,保证税收征管活动正常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规章制度是国税机关决策层意志的集中体现,因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规章制度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一经制定,要求每个干部职工都必须坚决遵守,不得违反。只有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使国税工作高效、有序、和谐地健康运转。精神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灵魂。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群体感悟税收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组织情感,以此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税精神文化既是国税大家庭的精神支柱,也是与每一位成员关系联接和维系的纽带。在国税文化建设中,国税精神是国税价值观、奋斗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熔铸,是国税文化总和的高度浓缩、升华和集中反映,是国税文化的灵魂。其本质内涵综合体现出国税群体爱国主义、爱岗敬业,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开拓创新和追求卓越等时代精神,是国税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主导动力。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国税文化建设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互相补充,不可偏废。我们要探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使得彼此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国税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贴国税部门的工作实际,突出行业性、时代性、社会性,在实践中增强国税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国税文化建设推动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首先,注重突出行业性。国税部门开展税收文化建设必须始终突出作为执法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行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文化建设。一是突出法治特色。要从法治观念的树立、执法程度的规范、执法责任的落实、执法过错的追究和税收秩序的整顿入手,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促进国税部门执法行为和企业

纳税行为的文明规范。二是突出廉明特色。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国税机关的形象也代表了政府形象。为此,国税部门要从加强内外监督入手,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内部,要制定监督实施办法,加强对基层税收执法权、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的全程实时监管,着重健全“制度管人”、“机器管人”的工作机制。对外,要采取主动走访,征询意见,聘请监察员,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建立严密稳定的社会监督网络。

其次,着力把握时代性。着重把握信息化、知识化、人文化的发展方向。一是信息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税部门应借助信息网络和技术拓宽国税文化建设的内涵,延伸国税文化建设手段。通过推行纳税人网上申报、电话申报和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报税方式,营造文明、现代的税收征管秩序;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建立良好的内部办公秩序,提高行政效能,以文明的思想、文明的言行、文明的手段展示良好税风税貌。二是知识化。适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要建立鼓励学习的激励机制,以压力促学习,以竞争促学习,形成以学习为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方法。三是人文化。首先,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党组中心小组学习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同时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培养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其次,在管理上刚柔相济,以竞争促活力。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机制,强化干部参与竞争意识,增强队伍活力;规范选人、用人制度,同时要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其三,要丰富创建载体,以活动促活力。要完善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强辐射力,陶治干部情操。

再次,努力体现社会性。一是抓好优质服务,在优化服务中不断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包括宣传咨询、申报纳税、法律救助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树立“纳税人即客户”意识,注重对纳税人的执法服务、咨询服务和维权服务;实行政务公开,努力实现“阳光作业”。二是要抓好税收政策的落实。把保证各类纳税人及时了解并享受到税收优惠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国税部门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献爱心、绿化、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三、新时期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

——法治文化。依法治税是我国最重要的治税思想。早在1950年1月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就有“照章纳税,依率征收”的法治理念。近年来,全社会的法治观念都在不断增强,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执政理国的基本方略,国税部门作为政府执法部门之一,依法治税则是开展税收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塑造与税收法治化建设相适应的国税文化,首要的就是要塑造法治文化,这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国税部门的具体体现。建设国税法治文化,其目的就是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税法权威,引导税法遵从,实现依法征收。

——人本文化。国税人本文化主要包含与税收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以纳税人为本,把广大纳税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具体执法和服务的每一项工作做起,不断满足纳税人的多方面需求,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与纳税人相关的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以国税干部职工为本,把干部职工看作国税部门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尊重和理解干部职工,提高干部职工的满意度,让干部职工自愿为税收工作主动奉献自身才干的最大价值。

——服务文化。服务文化就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近几年国税部门牢固确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涵在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很大成效,纳税人满意度逐年提高。

但纳税服务永无止境,进一步整治和梳理税收征管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倾心打造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应是国税部门不懈追求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学习文化。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透度日益加快,为了适应现代税收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打造“学习型”的国税干部队伍。一是要坚持“终身学习”,每位国税干部都应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内在追求,形成持续不懈的学习动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二是要突出“全面学习”,所有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都要掌握比较全面的现代税收知识。三是要抓好“全程学习”,将学习贯穿于税收工作整个过程,做到抓好学习与做好工作的有机统一。四是要注重“团体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应当注重单位群体智力的开发,发挥团队整体潜能作用。

——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是国税建设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廉政文化武装国税干部的头脑,培养干部抵制腐败的精神力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时刻自敲警示钟,增强免疫力,做到执法为公,为税清廉,将廉洁从政成为虔诚信仰、执着追求和自觉行动。各级国税机关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提上党风廉政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扎实措施常抓不懈,真正让国税干部在浓烈的廉政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不断增强国税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部门群体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体系,是团队发展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与行为准则的总和。在实际税收工作中,团队合作十分需要。为了构建高效的组织团队,必须塑造先进的团队文化,大力倡导和凝炼团结协作、忠于职守、积极进取和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地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

四、务实创新地完善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培育鲜明向上的国税文化精神和理念,对内可以感召群体,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团队的战斗力;对外可以形成、树立和传播国税良好形象。根据国税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结合国税工作实际,笔者认为积极实施“五大工程”,是新时期务实创新地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实施激励工程,大力营造奋发向上的争先氛围。通过进行目标引导、价值宣教、人才选拨、树立典型和竞赛活动等多种激励手段,不断激发广大干部争先创优、崇尚先进、奋发有为的强烈意识,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要积极完善干部等级岗位激励机制的具体办法,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国税系统持续开展评选先进领导班子、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人民满意的好税官”、优秀税务工作者、“五星”级服务厅和“十佳岗位操作能手”等多种创建活动,及时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同时,对干部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以增强其成就感、荣誉感和新的动力,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去。

2、实施服务工程,全面优化税收服务。国税部门要牢固确定“客户至上”理念,把纳税人作为关注焦点,将优质高效服务作为为纳税人服务的基本要求,真正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标准,建立畅通、高效的办税“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和最优的质量办结各项涉税事宜。要全面推行首向责任制、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纳税辅导、税法宣传、服务承诺、排忧解难等深受纳税人欢迎的系列服务,积极构建“全程统顾式”服务模式。在状态上,采取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和便捷服务;在形式上,采取规范化、贴近式、零距离服务;在内容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服务。国税干部要以大量实实在在的服务行为,树立“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人民公仆形象,努力做到纳税人满意、全社会满意和各级党委政府满意。

3、实施素质工程,不断推进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提高学历层次。积极选拨国税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脱产学习,支持和鼓励干部职工在职自学,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培养高层次,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力争与税收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本科学历人才在干部总数中占90%以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才达到干部总数的5%以上。同时要经常举办各类新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普遍提高国税干部的知识层次。二是提高政治素养。要经常组织国税干部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学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会议、党课、讨论、谈心、算账和参观等多种形式,扎实细致地进行理想、宗旨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是提高业务水平。要根据税收事业发展要求,结合等级岗位制的推行,每年制订业务学习计划,不断强化税收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国税干部的专业业务素质和技能应用水平,真正成为精通税收征管工作的岗位执法能手。

4、实施监督工程,积极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税收。首先,要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每个干部的执法行为都能受到制度约束,从而使两权监督制度落到细处、实处。要认真落实税收执法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并为每个干部建立税收管理和执法档案,具体明确其“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干错了怎么办”。同时,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考评,严格实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过错问责制,严肃处理各种渎职和违规行为。其次,要充分实行民主管理,对系统内工作决策、人事任用、工资晋级、经费开支、工程招标等重大事项全面公开,实施“阳光操作”,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干部职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第三,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仅要在人大、政协、纪监、检察和纳税人中聘请特邀监察员,定期召开国税行风座谈会征求意见,而且要通过“百姓评税官”、走访纳税人、印发调查表、设立意见箱、奖励举报人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层面地收集社会各界人士的真切呼声和建议要求,使国税机关成为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监督的阳光执法部门。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2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文化活动发展滞后, 不能满足现代农民的文化需求。

富裕起来的农民渴望得到“文化温饱”, 甚至是“文化小康”。他们不满足于在家看看电视, 听听广播, 翻翻报纸, 还需要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然而, 与农民群众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相比, 农村文化活动的发展却明显不尽如人意, 一般只是在年节期间象征性地开展一点活动, 内容也很单调, 只注重娱乐性, 却忽略了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辅导功能。

2. 文化设施设备陈旧, 农民缺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和活动经费。

文化阵地是文化活动的载体, 是搞好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然而, 许多乡 (镇、街道) 没有独立的活动场所。80%以上的村文化室是空架子。有的文化站虽然有人有站舍, 但待遇差, 没有人愿意干。文化器材、设备落后, 文化活动经费几乎没有。更为严重的是, 有的乡镇以强调抓经济建设为由, 把文化站的房舍出卖或者挪作他用。同时, 乡镇文化站藏书少, 并且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书, 真正能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科技图书很少。

3. 文化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 基层专职文化干部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 乡镇事业机构改革后, 文化站处于没人管的境地。不少站长下去包村屯,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组织辅导功能, 使农村文化活动处于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另外, 农村文化骨干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经济意识逐渐增强, 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所改变, 农村文化骨干或外出打工, 或自己创业, 这样就造成了一大批的文化人才流失。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

1. 树立全局观念, 促进农村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 给农村文化建设应有的地位。尤其是乡村级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地位。把农村的文化工作摆在战略地位,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工作与文化工作的关系, 把农村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协调发展。

2. 立足乡情, 努力挖掘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

在开展常规性文化活动的同时, 应侧重发展当地富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活动。特别要注意不断挖掘和培育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 努力寻求体现时代精神, 符合人们现代性、时尚性、竞争性和超前性审美要求的最新活动载体, 从而为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喜闻乐见、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各种文化活动的载体与规模都要与当地农村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 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 避免形式主义和劳民伤财的现象出现。同时, 要破除单纯的文化娱乐观念, 把娱乐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 以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需求。

3. 根据农村季节特点变换研究活动方式。

农村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 由于季节不同, 忙闲不同, 所以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也应当随之改变, 不能采取一种形式。春耕、夏锄、秋收是农民的忙季, 应以小型、分散为主。例如可以送文化到田间地头、庭院场院, 开展读报会、故事会、小型歌会等, 宣讲科技致富信息, 使农民群众在劳动之余, 既缓解疲劳, 又能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农民在挂锄、冬闲季节, 活计比较少, 因此在此期间以集中和特色活动为主。可以组织本地文化骨干或聘请专家集中搞一些文艺演出、歌咏朗诵会等,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 如瓜菜节、艺术节、体育节、演唱会等。春节、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节日期间, 农民除了全家团聚、会亲访友外, 最大的愿望就是求祥和、求快乐。东北大秧歌、大型文艺演出、街头健身舞、灯会等, 可以把整个农村文化生活活跃起来。

4. 坚持市“区”对农村的文化支持, 继续抓好“三个下乡”。

一是广泛开展戏剧下乡活动。二是继续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三是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实现资源整合, 调整文化建设内容采取公益和市场联合运作的方式, 以此繁荣农村文化。

5.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培养农村文化骨干队伍。

繁荣农村文化生活, 必须培养一支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 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要对他们进行定期专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和水平, 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并形成氛围。培养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 要形成制度, 制定出计划, 常抓不懈。

6. 增加经费投入, 努力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渠道。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站、文化室、图书室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变过去“一间房、四面墙”的局面, 把丢失的文化阵地夺回来, 还给农民一个文化娱乐的场所。主管领导要进一步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挥文化主导作用, 采取社会集一点, 企业赞助一点, 活动挣一点, 个人出一点的办法, 多方筹措, 以补充开展文化活动经费的不足。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3

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

中国分类号:G4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一贯追求的目标,教学管理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运行载体。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以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对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学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建立一支高职业素质的教学秘书队伍,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再反思

长期以来教学秘书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面临严峻的挑战。简言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重教学,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错误认识,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教学、轻管理"思想严重。在高校,教学、科研是重中之重,衡量一所高校的水平,主要是看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成果,所以高校必须搞好教学、科研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是辅助性的工作,既不被一般人看重,也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二是对教学管理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对教学秘书的使用上存在"重使用、轻培养"思想,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在管理上只要求按章办事,不出教学事故就行,而不要求更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对教学秘书的使用上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二)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当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无论从学历、专业,还是知识结构上都存在不合理现象,整体素质偏低,高校教学管理质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学历或学位方面,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比例太小,大专及以下较低学历的人员比例较大,博士学位的人员几乎为零。在职称及岗位级别方面,大多数处于中级及以下,高级职称人员很少。在专业背景方面,绝大多少教学秘书原来所接受的知识教育与现在岗位的相关性不强,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

(三)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教学秘书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教学秘书的实际流失率较大和心态不稳两个方面。教学秘书人员普遍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低,多数人不愿意继续从事教学秘书工作,有转岗的倾向,说明整个教学秘书队伍的心态相当不稳。工作繁重、待遇低、工作没前途也是教学秘书转岗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教学秘书在高校是很少有人喜欢做的工作,造成了教学管理人才的严重流失。

二、对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理性再思考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注明:"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分管教学的院长,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要求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可见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只有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才能满足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要重视秘书队伍建设

首先,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校管理者应从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高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在于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管理也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其次,要给予教学秘书充分的重视和尊重。教学秘书不是工作机器,而是具有思想意识的"社会人",他们也有自己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希望得到应有的待遇、尊重和认可。

(二)高校要完善保障和竞争激励机制建设

教学秘书具有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责任重等特点,学院要根据学生人数、专业个数、教学建设等具体情况,在教学秘书的人员配备上做到合理。通过合理的人员配备将教学秘书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维护教学秘书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精力和时间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还要发挥考核和竞争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将教学秘书工作成效与个人实际工作量和贡献结合起来,通过薪酬管理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行教学秘书"能上能下"政策,对教学秘书职位分类,提升队伍层次,明确各岗位的性质、地位、作用、工作内容以及人员的任职资格,实行目标管理,将职位管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其职称评定、晋级和评优的依据,同时要考虑教学秘书队伍的实际,给与政策倾斜。

(三)高校要改进工作设计,增强职业吸引力

教学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如果不受欢迎,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失去发展的机会。为了改变教学秘书工作繁重、無趣的现状,首先,减轻工作量。工作繁重是教学秘书不满意做本职工作并导致离职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教学秘书长期承受繁重的工作,必然会对本职工作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寻求更为轻松的工作或更好的发展机会。学校要根据教学秘书任务轻重的实际情况,合理定岗定编,对于过于繁重的工作岗位,要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减轻教学秘书工作负担,消除教学秘书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其次,工作重新设计。工作重新设计旨在提高员工工作动机、绩效和满意感,降低缺勤率和流动率。在工作中添加一些可以使员工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激励因子,使工作更有趣,更有挑战性。例如,创造机会,让教学秘书广泛参与教学规划、执行、评估、改革、科研等多项教学管理活动,强化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使教学秘书不仅得到使用各种技能的机会,又可以增强员工的自尊心和被重视的感受。

(四) 教学秘书要不断加强学习。

"教学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和行政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门科学,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见面对新形势,教学秘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至关重要。政治素质是教学秘书素质的核心,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无条件爱岗敬业和奉献意识,增强服务识,明确辅助地位,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业务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学秘书工作的前提基础。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等.管理学(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宁,盛梅波.浅谈高校教学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建设[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4

建设国税队伍先进文化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加强国税队伍作风建设的需要。本文拟就加强国税队伍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内涵实质、切入点选择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国税系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和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可以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先进文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进行升华和创新的过程。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新的综合与新的发现,同时也都是对实现这种发展的已有的立论基础的科学扬弃与重新构建。这种不断的扬弃与构建,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科学的性质和闪烁出科学的光彩,也越来越

使其更加符合实践的律动与发展的需求。科学发展观指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其实质内涵对于指导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必然成为国税工作的指导方针,对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此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

(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国税工作的必然要求

国税文化是长期的国税工作实践的总结、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涵,积极适应国税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的需要,是推动和深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保障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需要,是提高国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树立良好国税形象的需要。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税工作内在驱动力,进一步擦亮规范化管理这块“品牌”,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把握和深化规范化管理,使规范化管理由制约型向自觉型转变;有利于形成自我追求、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管理氛围;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言行规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税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广大国税干部更加自觉地加强学习,严格自律,自我升华,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文化水平和文明素养,把国税干部队伍建设成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战斗集体,从而有力地保障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保证“带好队、收好税”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树立国税机良好的部门形象。

(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改进国税队伍作风的必然要求

国税物质文化是凝聚、体现、寄托着国税人的生存方式、状态、思想感情的物质过程和物质产品,包括工作环境、制度、仪表等;相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内涵主要指国税队伍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服务精神和宗旨,主要表现在“为谁服务”上,具体体现在“怎样服务”上,集中展现在“外在形象”上。作为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国税人的精神文化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具体地说,国税精神文化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规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形等功效。精神文化与队伍作风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精神文化是里,队伍作风是表;精神文化决定作风,队伍作风体现精神文化;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队伍作风。长期以来,国税队伍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讳言,当前国税先进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队伍作风方面的先进性。一是先进文化建设氛围浓而不厚。近年来,国税“三个满意度”逐年上升,国税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国税队伍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国税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部分人员仍习惯于满足低层次工作要求,心理上表现为爱岗不敬业,敬业不精业,工作上表现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的硬,原因之一就是当前有的国税部门精神文化建设调子喊的高,实际建设少,整体国税队伍缺少厚重的人文精神追求。二是先进文化建设基础稳而不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提升为整体国税队伍软实力的位置,人们对此有统一的认识。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同志往往更重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而忽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且在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中也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含量的提高,而是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从实质上看,精神文化才是国税文化的真正体现,只有精神文化才能作为旗帜成为国税的精神支柱。因为,任何具体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包括规章制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而失去作用,而只有体现在其中的精神文化才会以新的形式流传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先进文化建

设特点同而不特。行业不同,理应特色鲜明。国税精神文化建设趋同性有余而特色略显不足。先进国税精神文化产生、实践、服务于国税,与税收征管同生同息,这决定国税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国税”做好文章,精心打造“国税品牌”。行为是精神文化的表现,也是精神文化引导的结果。构建国税特色精神文化,意在以良好的精神文化鼓舞、影响、启迪、激励、带动、陶冶、凝聚人。必须把焦点放在“创新”特色上,把重点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放在过程和实践中,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上体现良好国税作风。

二、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一组织制度建设

1、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人事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干部学习教育制度,使干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项培训、专题教育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监督、检查、考核等各项制度的落实,调动干部积极性;健全人员管理制度,使在职干部管理、老干部管理服务、临时人员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科学规范;健全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保证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健全系统内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规范竞争上岗实施程度,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晋升机制。

2、健全人员岗责体系,规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根据征管改革的进程,当前工作实际,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职责,使各

类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做到人必有职,职必有责,失责必究。

3、健全税务管理制度,规范税收征管行为。针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各项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规范、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具体的考核方法、具体的奖惩规定。

4、健全办税流程制度,规范税收服务工作。对每项与纳税人接触的办税服务性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投诉处理依据等,使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相互制约。

5、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物管理。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制度,行政经费开支制度,工资福利发放制度,现在存款管理制度等,保证依法管理。建立健全房屋、车辆、计算机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管理制度,规范高价值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报废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6、健全廉政监督制度,规范国税干部从政行为。在认真落实党纪政纪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结合国税税收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纳税评估、办理税务行政许可、办理减免退税等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具体工作中的廉政制度,全方位约束税务人员行为,保证做到依法用权、公正用权、为税清廉。

(二个人规范建设

要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白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随意性。通过干部职工严明文明的具体行为,体现国税文化的价值取向。要用国税工作新的使命、新的远景、新的目标,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激励先进群体和个人,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健康向上、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干部职工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要及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对干部职工工作的肯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前途,给他们以成就感。同时,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也是对干部职工形成正确引导的重要手段。

1、规范着装,维护国税干部良好的仪态。严格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穿着税务制服制度,使国税服务窗口人员形象统一,与服务厅整体协调;坚持系统内大型会议统一着装制度,体现系统内统一行动、令行禁止作风;坚持集体参加地方活动着装制度,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国税系统良好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装整齐朴素,不穿奇装异服,不留奇异发须,不浓妆艳抹,不配戴奇异首饰。

2、规范姿态,使国税干部养成良好的举止。加强国税人员的姿态训练,注重日常工作生活中姿态的养成,逐步形成“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良好个人姿态;搞好国税干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行为姿态的养成,按文明市民的要求做好个人行

为,符合文明市民行为规范;加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礼仪训练和养成,做到会见面问好行礼,待客会敬茶让座,来客介绍领路。

3、规范语言,使国税干部在社会上和蔼可亲。加强国税日常工作中的语言训练,在办税服务和外出执行公务过程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人人学会礼貌规范用语,压缩与纳税人之间因语言原因产生和距离;办税务服务严格使用规范用语,消除纳税人办税过程中的误解,提高办税效率。

4、规范社交,使国税干部在社会上令人尊敬。加强对国税干部业余生活中社交范围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国税干部多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多交作风正派的朋友、多交清正廉洁的朋友,提倡在社交生活中“君子之交淡如水”,使社交活动对国税干部思想上有促进,工作上有帮助,家庭里更和谐,廉政上不松动。坚决杜绝泡桑拿、接受导

性服务,泡牌局、参加聚众赌博,迷歌舞、超能力高档消费,瞎调侃、影响社会和谐等情况的发生。

5、崇尚先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加大对系统内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能够与时俱进的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在系统内形象赞赏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征税环境建设

1、搞好办公楼、办税服务厅统一装饰。本着因地制宜、勤

俭节约的原则,搞好市局及各分局办公楼及办税服务厅外部装饰,使其达到形式统一、庄重自然、体现国税特色。市局新建办公楼,要广泛调研,认真听取省、市局意见,使建成的新办公楼简朴实用、美观大方,体现文化内涵。

2、搞好办税服务厅内外布设和统一规范标识。厅内设置分区合理、功能齐全、优美整洁,便于较好地发挥其管理服务功能。按照省局关于办税服务厅统一规范标识的通知精神,搞好办税服务厅的规范标识,做到庄重、严谨、协调、统一的要求,使其达到公示税收政策、组织机构、相关流程、服务承诺、监督渠道、引导办税人员的作用。

3、搞好基层分局“五小”设施的统一配置。积极改善基层分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搞好基层分局小食堂,统一炊具、桌椅、餐具,提高炊事人员烹饪水平,使基层工作人员就餐环境好、口味好、营养好;建好基层分局小浴室,解决值班人员和进行体育运动室和重体力劳动后的洗浴问题;办好基层分局小阅鉴室和娱乐室,活跃业余文化生活,让基层干部忙有所事,闲有所乐;建好小菜园或小花园,让税务干部在工余时间种植蔬菜,培育花木,增强劳动观念,树立环保意识。

4、搞好机关和分局办公室的统一布置。对机关科室和分局办公室的布置进行规范,统一办公桌椅的摆放,规定办公电脑、电话、台历、水杯在办公上放置位置,规范接待座椅、水瓶、茶杯、面盆、毛巾的摆放位置和方法,要求工作人员离开办公

室时做到人走桌清,人离室净。使国税系统的办公环境规范、整洁,令人心情舒畅。

5、搞好系统内办公用品的统一规格、格式。对办公用信笺、公用稿纸、办公室台历、纸质招待水杯、工作标牌、办税服务厅指示牌、窗口指示牌、意见簿(箱、办税指南宣传资料、室内指向牌、公告栏等物件按照省局规定进行标准化统一标识,充分体现国税特色。

(四优质服务建设

1、搞好提高全社会对税法认知水平的税收宣传服务,在税法宣传月开展集中性宣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进行长期性宣传,提高公民、纳税人对相关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认知水平和遵从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核算水平,提高特殊产业、行业纳税人对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运用水平。

2、搞好节约时间类的便捷办税服务,做到“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一户式”管理,“一次式”稽查,进一步提高办税服务的效率。

3、搞好减少损失类的纳税辅导服务,更加注重税前辅导,使纳税人依法核算、依法纳税、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做好税收流失的预防工作,更加注重税中的纳税评估,分析纳税人计税过程的错误和问题,提高税收负担率,提高纳税人应纳税额与实际税负的差距;更加注重税后的稽查建议制度,促进纳税人迅速改正错误,减轻纳税人税收违法风险。

4、搞好增加效益类的优惠政策服务,充分运用好现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搞好提高商誉类的税收信用服务,继续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活动,为高信誉度纳税企业授牌、在互联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布,提高依法纳税的纳税人的信誉程度。

6、努力提高国税工作透明度,达到在干部配备使用和评优评先上公正、公开、公平;在税收征收管理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上公正、公平、公开;在实施税务稽查上公正、公平、公开;在办公用品采购和基建、装修工程招标上公正、公平、公开。

三、以“四风”建设作为国税先进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认识国税先进文化与“四风”的关系是促进“四风”建设的前提。作风是指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从不同方面反映着国税队伍的人生观、价值观、执法理念、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四风”是构成国税队伍的整体形象。思想作风决定干事的方向和工作思路,它在“四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是思想作风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外在体现。建构精神文化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案例剖析警示法、读书熏陶法、教育模拟法等等,建构精神文化的目的是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塑造国税队伍造过硬的作风。下面主要从四个层面侧重分析提升精神文化对促进国税队伍作风建设的功效。

(一弘扬和倡导以宗旨观念为核心的职业文化,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当前国税队伍的思想作风要突出抓好宗旨观念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理念。

一是积极培育以服务群众和纳税人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思想支配的。只有让理想和信念时刻装着“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始终装着群众、纳税人,常思服务之责,善谋解忧之策、善办利民之事。因此,我们要加强宗旨教育,才能让大家做到以人为本,认认真真察实情,诚诚恳恳听意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切实解决纳税人的问题。

二是着力培育以尽职尽责、倾心倾力为标杆的精神文化,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是国税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执法水准和服务质量的源泉。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可以激发国税队伍高标准干成事的强烈愿望

和强烈责任。我们要加强事业心、责任感培养,使之产生持久的动力,促使国税人员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三是精心培育以求真务实为品格的精神文化,加强正确的政绩观教育。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是思想作风的固有特征,是每个国税人的政治品格。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在本质上是

一致的。因此,要积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文化,大力倡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求真务实的精神文化支撑下,才会促使国税队伍在工作中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实际解决影响国税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倾情培育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文化,加强荣辱观教育。艰苦奋斗是重要的品质,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民族,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结合国税实际,我们要教育人们从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建设节约型国税等方面出发,大力弘扬、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优良风尚。

(二弘扬和倡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的知行合一文化,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当前国税部门要突出抓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的知行合一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泽东1939年对知行合一作了明确而又通俗的说明:在马克思主义讲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就是知,实践就是行,也就是要知行合一。在知行合一教育中,善于以三维视角,从高、广、深“三度”把握知、行及其辩证关系。

从理论高度把握“知”,倡导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是世界观的基石。有了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知识素养,视野才能开阔,头脑才能充实,精神境界才能不断升华。习近平同志强调,要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有的同志认为,懂一点就差不多,业务繁忙顾不上,岁数大了无所谓,书本知

识不管用,不愿下功夫学理论。实际上,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国税队伍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基本理论是做好国税工作的金钥匙。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学习各有侧重,这就需要每个国税人员结合实际学理论,学技能。

把握知行合一的辩证关系是做好一切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定政策,作决策,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弘扬和倡导以价值观教育为关键的廉政文化,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国税队伍少数人中存在的不良工作作风,不管是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还是利用职权为税不廉,最关键的原因是工作作风中的价值追求扭曲、价值取向偏斜。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廉政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

加强国税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的要求。一要建好“避雷针”,始终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对国税事业充满激情的坚定心,依靠上级的领导、支持,敢于与不良工作作风作斗争;二要建好“防火墙”,始终抱着对群众保持真心的凛然正气,依靠群众与不

良工作作风作斗争;三要练好“金钟罩”,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自重自律。以先进的精神文化打造国税队伍优良的工作作风。先进的精神文化,本质是真、善、美的精神文化,在真、善、美的土壤中必然孕育出强烈的责任感、珍贵的荣辱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团结和谐的人气、奋发有为的士气、争先创优的风气、昂扬向上的锐气。

以廉政文化养成廉洁的工作作风。随着时代发展,国税人员从事着不同的税收岗位,价值追求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增加廉政建设的文化含量,最根本的是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廉政文化熏陶、引导、渗透、影响的力量,感化、优化从政行为;教育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廉洁生活。

(四弘扬和倡导以人生观教育为主线的道德文化,切实加强生活作风建设 当前国税队伍少数人中存在奢靡浪费、贪图安逸、精神空虚、意志消沉等现象,原因是人生观出现偏差。在道德文化体系中,人生观处于道德文化体系整个体系的核心,我们要加强紧紧围绕以人生观为主线的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正确认识生活作风问题。生活作风是人生观的综合体现,生活作风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还关系到国税队伍的整体威信和社会形象,因而绝不是小事。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5

日期:2010-10-29 作者:文常友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所谓作风,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思想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它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国税部门是重要的执法机关,干部作风如何?对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系国税系统形象,关系国税机关的和谐文明建设,直接影响着治国思想和税收宗旨。因此,结合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实际,省局把二0一0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对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税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税机关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发展变化,不断丰富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总体上看国税干部作风状况是好的,是一支能打硬仗、胜仗的国税队伍。但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学风不端正。主要表现是“八不”和四个不到位。即:部分干部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重视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靠经验办事,感到学习无力,学习无用。部分干部学而不信,学而不思,学而不用。部分干部不理论联系实际,不回答解决现实问题。部分干部忙于应酬,不挤时间读书看“四不到位”,即学习认识不到位、计划措施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到位、学习效果不到位。

(二)、懒惰,工作不主动。少数干部思想懒惰,作风懒散,主要表是五懒、八不、三混即:人懒,贪图享受,手懒,不愿干事,嘴懒,怕得罪人,腿懒,不愿下基层,脑懒,不勤于思考。少数干部在岗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工作标准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执行力不强,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爱岗不敬业,工作效率不高,只占位子不撞钟。少数干部“混”字当头,混日子,混工资,混待遇。

(三)、漂浮,作风不深入。个别领导干部作风不实,整天浮在上面,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下基层也是走马观花,满足于看看情况,听听汇报,只满足于基层报上的材料,上情不明,下情不清,对基层要求解决的问题漠然处之,习惯当甩手掌柜,有的把工作交给干部做,自己不过问,不插手,导致工作拖延,甚至不了了之。有的官僚主义严重,停留于安排布置,没有沉下去抓落实,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有的靠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三拍”干部,一个领导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面貌依旧”。少数税收管理员管户不管事,不深入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宣传税法,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深入片区巡查,造成漏征漏管,税款流失。

(四)、散漫,纪律不严明。有的干部自由散漫,纪律涣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班迟到早退,串岗聊天,有的甚至矿工,在单位拿工资,拿奖金,实际利用职务便利办公司、做生意等。有的抹牌赌钱,搞自由主义,结成“麻坛战友”。有的单位规章制度虚设,奖罚不严明,搞内耗,不团结,领导班子和队伍一盘散沙。造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干部好人主义,喜欢当“泥瓦匠”和稀泥,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五)、贪玩,在岗位不尽责。个别干部玩风滥行。主要表现是“八玩”,即:整天上网聊天玩股票,玩游戏,玩QQ农场,玩麻将,玩扑克,OK厅里玩,池塘钩鱼玩。公款游山玩水。工作不闻不问。

(六)、侈奢,生活不严谨。少数干部不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主要表现是“八高”即:抽高档烟,喝高档酒,进高档宾馆和酒吧,坐高档车,穿高档衣,进高档娱乐场所,高标准接待,婚丧嫁取高标准操办,铺张浪费,借机剑财。

(七)、空假,不求真务实。部分干部说大话、空话、假话,不办实事,工作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形式主义严重。个别领导干部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只报喜不报忧。

(八)、腐化,办事不廉洁。少数干部仍然存在着吃、拿、卡、要、报,借以权谋私的问题。有的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接受纳税人的宴请、礼品、现金及有价证券。个别干部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

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国税干部身上,但危害极大,严重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国税机关的形象和税企关系,削弱了国税部门执行国家税收政策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影响了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如不认真解决,任其漫延,党和人民予赋予国税机关的历史使命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国税干部队伍中少数人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有原因。国税干部自身这个内因是根本的原因。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不注重提高修养,不能用特色理论武装头脑,思想信念产生动摇,胸无远大目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看破红尘。部分干部个人主义严重,干工作的出发点不端正,过分看重个人的名利和得失,心思用在拉关系、走后门上。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化,税收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深刻领会国税部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真正树立起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的公仆意识,没有以一个党员、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降低了标准和要求。部分干部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对各种不正之风不能抵制,还刻意追求享受主义,崇尚潇洒、侈奢的生活方式。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国税机关作风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这个外因是重要原因。一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党组织党内监督不力,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积极的思想斗争开展不起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软弱无力,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致使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良现象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二是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由于对国税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缺乏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分配机制,挫伤了部分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个别单位存在着,“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转的,转的不如捣蛋的,在岗的不如既在岗又经商的”怪现象。三是奖惩机制尚未形成。个别违法乱纪行为,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一些干部大错不犯,少错不断,给整个队伍的作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工作业绩不能与个人利益,提拔重用,评先表模挂钩。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目前干部队伍现状看,年轻干部少,中年干部多,队伍年龄偏大,不少干部都过了“提拔重用”的年纪,再加之各级机关领导职数少,部分干部认为升迁无望,造成了一些干部只拿钱不干事,有的老同志不是传好传统,好作风,而是带吃喝玩乐。五是社会环境不优。部分干部受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思想防线崩溃,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互相攀比,看党内阴暗面多,光明面少。

三、加强国税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机关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改进和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必须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一)、突出抓“基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作风建设的基础在教育,有扎实的教育才有良好的作风,加大力教育培训力度,促进良好作风的形成。一是加强国税干部的理论学习,吸取政治营养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在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提高国税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使广大干部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并自觉继承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三大作风。二是要提高业务素质,从税收工作的实际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对税收专业知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税收专业的行家里手。三是开展国税干部读好书、读新书、读精品、谈体会活动。从而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四是加强作风培训,有计划的对国税干部进行军事化的拓展训练,培养干部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二)、突出抓“源头”,解决问题,求真务实。

干部的优良作风,体现在行动上和各项工作的效果上。第一,治赖。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作风建设才做到了位、到了家,并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有事做,不让事找人,让人找事,人人手勤、嘴勤、脑勤、脚勤。第二、治浮。教育广大国税干部牢固树立说实话、出实招、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的思想,各项工作抓细、抓精、抓落实。第三、治拖。国税干部要树立时间和工作效率就是生命的思想,营造一种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工作氛围,对工作不推诿、不怠慢,对问题不推不压。对纳税人要办的涉税事宜,立即办、马上办。第四、治软。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对工作要果断决策,对问题一抓到底,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负责,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怕丢选票,对那些占着位子不尽其责,不谋其政的人,要坚决调整,对敢抓敢管,敢于得罪人的干部要保护和奖励,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坚决查处不手软。第五、治散。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即止。第六、治奢。要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反对铺张浪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奢靡之风,过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廉洁人、办廉洁事、建廉洁局。

(三)、突出抓“保障”,强化监督,有效制约。

树立优良作风,必须加强监督制约。一是要扩大监督的视野的范围,构筑国税部门监督大框架,整合优化各类社会资源,把干部监督网络覆盖到干部活动的每一个空间,切实做到干部的权力运动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能里,监督就跟踪到哪能里,将干部的一切行为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二是要拓宽监督渠道,重点抓内外监督,在内部监督上,建立建全岗责体系,执法责任制等各项监督制度。在外部监督上,把所有关系到纳税人,人民群众,要办的事,所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公开,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作为国税机关作风建设的动力,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三是落实监督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履行责任和义务,要敢于抓好与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监督。

(四)、突出抓“关键”,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加强作风建设,领导是关键。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单位的风气。一是要提高认识。领导干部既是作风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督查者,不仅自己主动积极参与,而且要切实履行职责,带头抓学习,带头抓作风整顿,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抓整改。二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既要立言,更要立行,别人未做到的自己先到,别人未干的自己先干,积极主动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层做给一层看,成为作风建设的合极领导者,成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三是常抓不懈。切实把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摆在首位,建立以一把手为重点的干部作风建设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为一级作好榜样,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从而推动和促进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五)、突出抓“考核”,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6

一、从税收环境分析看内控预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是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缩写,其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报告被誉为内控研究的奠基之作。)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内控环境是其他所有内控组成要素的基础,决定着内控预防体系建设的形态和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基层国税机关面临的内控环境,对有的放矢地加强内控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内控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的内控环境,应当从税收业务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税收业务环境。税收业务工作是基层税务机关的中心任务,主要体现为征收、管理、稽查等税收执法活动。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税工作的深入实施,基层国税干部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干部素质不

一、对执法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执法权的运用不够规范,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随意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由于某些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业务岗责、办税流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对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对管理风险的防范相对不足和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机率。税收执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体现了税收业务环境的主要特征。而要优化业务环境、推进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最终实现法治规范文明高效的税收管理目标,迫切需要加强国税机关内控预防体系建设。

(二)人力资源环境。税务干部是基层国税系统内控预防体系建设的建立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内控环境的优劣及其他要素的结构、设计和执行,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控的效果。从当前的状况看,基层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结构不一,部分单位在年龄结构上还呈现逐年老化的趋势。如潍坊市所属县市区国税局的税务干部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岁,部分单位平均年龄达到47岁,而每个县市区局每年新招录人员仅为1-2人(新招录人员年龄大约为23岁)。随着干部队伍年龄的老化,容易产生惰性心理,极易在依法办事方面放松要求。从基层队伍人员的构成来源看,有的通过毕业分配或者公务员招录,有的从其他部门调入,还有军队转业安置等多种渠道。其中,很多人在进入税收队伍以前对税收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接触,对税收法律法规、执法风险认识不足。

(三)社会发展环境。税收社会发展环境,简而言之就是指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能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和部门对税收工作的关注、监督和影响。影响内控的社会环境因素较多,最直接的外部影响来自于有关监督机构以及纳税人等社会公众实施的监督及提出的要求。对基层国税机关而言,其直接接受的监督包括来自于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等方面。作为行使国家税收职权的经济执法部门,基层国税机关还要随时面对纳税人依法提出的政务公开、听证、复议等各项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基层国税机关进一步增强控制意识。同时,基层国税机关在执法服务过程中,承担了一个全能的角色,极易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以上分析看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税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承担的税收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税收执法要求越来越规范,干部队伍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要确保国税事业科学和谐发展,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在目前基层国税机关惩防体系建设中,“防”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税收执法检查、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基本上属于事后监控,各种内部监督措施难以覆盖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风险缺乏有效的事前控制和及时的事中控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及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因此,大力加强和完善基层国税机关的内控预防体系建设尤为重要、非常必要。

二、内控预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们潍坊市国税局积极借鉴COSO内控框架的理论和方法,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提出了“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通过科学的风险防范和权力制约措施,强化‘一岗两责’,完善‘两权’监督,推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和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的指导思想,确定了“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注重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简捷高效;一岗两责,齐抓共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明确了“一岗两责、三级联动、五步防控”的思路举措,探索了一条基层国税机关的内控预防体系建设新路。

强化“一岗两责”。实行全人员、全岗位、全过程防控,构建积极有效的大预防工作格局,是内控预防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一岗两责”概念,不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同志,在内控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中都要承担“一岗两责”的责任,在抓好本单位、本部门、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又必须同时履行廉政职责,抓好岗位防控。实行“三级联动”。运转协调、高效的组织架构是确保工作落实的关键。国税机关的内控预防体系建设要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建立上级与下级、单位与部门、部门与个人等相互间有效的联动机制。各级国税机关都建立起内控预防中枢机构,即总控组织;市、县两级国税机关业务职能部门积极落实“一岗两责”职能,形成内控预防中控组织;基层管理分局及每名国税干部形成抓落实的底控组织。通过机关部门之间横向联动,上下级之间纵向联动,内控中枢对各级重大事项重点控制并与相关的“点”“线”“面”多向联动,形成内控预防立体组织架构。

推行“五步防控”。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内控流程的优化和工作运行机制的科学严密。为此,我们结合基层税收工作特点,制定了“基础防范、风险评估、自控管理、他控跟进、结果应用”五个循环工作步骤,建立环环相扣的闭环式内控预防流程,将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纳入内控机制之中,确保各岗位工作都有机融入到内控预防体系建设中来,形成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基础防范,即通过开展全员风险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以及强化廉政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全系统形成人人思廉、事事显廉的良好风气和氛围,打牢内控预防工作的思想基础。

风险评估,即通过以岗位为基本单元、以部门为责任单位,做好“点”上的排查;以案例分析为抓手,做好“线”上的疏理;科学评估岗位风险,做好“面”上的筛选。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岗位风险分级分类管理。

自控管理,即通过加强岗位自控,要求每名干部都要清楚自己岗位涉及哪些高风险点,明确风险防控的要求和措施,在工作中自觉落实,抓好预防;通过加强部门自控,要求各级各部门自觉对本级职责范围内的下级工作链条各环节,实施自上而下的主动防控;通过强化领导自控,要求领导干部真正把风险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在内控预防体系建设中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和表率作用。

他控跟进,即在要求各岗位自控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他控制度,优化他控方法,拓展他控渠道,积极推进全方位的立体监督,形成有效的他控工作机制和全时段、全方位、全环节的内控预防工作格局。

结果应用。即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责任追究和以控促管等机制,不断提高内控预防工作质量,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态势。

在“一三五”组织架构中,“一岗两责”是基本要求,着重于思想上的引导和约束;“三级联动”是组织保障,着重于架构科学的组织体系;“五步防控”是方法措施,着重于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严密规范的内控机制和监控网络。以此,将执法、服务、征管和行政管理等诸方面的监督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对税收执法、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的全面监控。

三、内控预防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内控预防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前,受传统观念、现实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内控预防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这些问题,对深化基层国税机关内控预防体系建设、促进系统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控预防认识不到位。当前仍有少数干部对内控预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控预防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有的认为内控预防是领导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单位对内控预防教育力度不够,忽视干部岗位廉政教育与自我教育,内控预防教育与当前任务不匹配、不同步;有的部分税务执法人员存在执法不严,行为失范的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时有发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内控资源整合利用不高。当前,国税部门内控预防工作尚处在初步实践阶段,内控管理职能分散于监察、法规等少数部门,部分部门之间信息不够畅通,综合协调不强,容易造成内控预防不到位、监督管理脱节现象。内控预防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许多内控信息分散在各业务部门之中,缺乏毕业的整合和共享。

(三)内控预防措施亟需完善。在部分基层单位中,内控措施不得力、方法不科学、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单位他控措施尚未形成制度和固化,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目标管理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有的业务流程衔接不紧密,责任划分不明确,上下监督、内外监督、相互监督不到位,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不严;有的单位对税务干部的管理、监督、奖惩等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权力分解不到位,决策权、审批权、监督权制约不够,权力过于集中并缺乏有效的公开。

四、深化内控预防体系建设的措施选择

当前,深化内控预防体系建设,既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又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国税机关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扎实推进,确保真正取得实效。

(一)建立完善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体系。一般企业内控管理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有经营性目标、遵循性目标和可靠性目标等三个基本目标。经营性目标是指内部控制应确保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遵循性目标是指内部控制应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靠性目标是指内部控制应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国税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其工作职能、性质和企业有所不同,但我们在建立内控预防体系时,也应首先确定机关的战略发展目标,围绕战略目标实施内控管理。当前,各级国税机关应围绕履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统一要求,合理确定本单位的长远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并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把发展性目标与遵循性目标、可靠性目标结合起来,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完善国税机关内部组织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完善以全员“一岗两责”为重点的岗责体系和总控、中控、底控 “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内控预防工作格局,推进内控预防体系建设的不断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完善以税收业务为导向的制度机制。内控预防工作不是孤立的,它是做好税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性措施。所以,分析内控预防工作的客体、确定内控预防的重点事项,是内控预防工作开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当前,基层国税机关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税收管理,二是行政管理,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基层国税机关内控预防

体系建设,也要紧紧围绕这三大主体业务,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并使内控制度贯穿、渗透到税收征管查、机关人财物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使内控制度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覆盖,彻底消除内控“盲点”。要正确处理加强内控管理与提高工作效能的关系,既要确保各项税收业务工作高效开展,又要确保内部权力规范运行,使二者相融相促,而不是相反相背。

(三)建立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工作流程。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个别素质不高、执法不规范的税务干部来说,所面临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违纪举报等问题呈高发趋势,可以说税收执法风险正在逐步加大。面对这种形势,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见和控制,成为税收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基层国税工作风险主要包括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两个方面。要通过加强岗位风险评估,找准风险点,并紧紧围绕风险点,针对工作岗位或具体环节,建立健全条规具体、相互制约、措施配套、有可操作性的风险防范管理流程。要从工作内容、操作程序、岗位职责、违规处罚等方面,规范和细化具体岗位或具体项目的实施要求;要赋予监督机构和人员明确具体的职责和权限,杜绝个人说了算,杜绝“简单”行事等无序操作的缺陷和漏洞,确保“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依,凡事有据可查”,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深入到哪里”,以逐步形成以岗位为点、以工作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控机制。

(四)建立完善以核心价值为导向的内控文化。所谓内控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内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广泛认同、遵循,带有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思想作风意识、行为方法及其物质、活动载体等的总和。加强内控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导、凝聚、激励、熏陶作用,形成“科学发展、内控先行”的文化氛围,提高税务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加强内控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当前,加强基层国税本部门的内控文化建设,一是全面提升国税干部的文化素养,造就根植于内心的团队精神和共同愿景,形成不需要他人提醒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自觉性。二是努力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理念文化。将国税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进行融合,使国税干部自身价值和国税事业发展目标达到有机结合,为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不断完善控制有力的方法举措。提高国税干部职业道德水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使所有人员都熟悉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努力发现问题,控制风险。四是全面培养国税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将文化理念融汇于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合方面,通过制度文化的不断渗透,使制度的“外在约束”演化为国税人员对规则自觉服从、对风脸主动防范的“内在约束”。打造有国税特色的内控文化,必须要按照部门文化建设的原则要求,在国税文化总体框架内逐步进行;同时,又要突出特色,积极创新,从精神、环境、组织、行为等方面稳步推进,使内控文化成为国税文化中的亮丽分支。

(五)建立完善以管理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首先,对内控预防工作的考核要以内控预防工作绩效为抓手,突出严肃性、全面性和独立性。严肃性,就是要将内控预防体系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对工作完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施工企业最终管理目标是经济效益最优化, 而施工企业的效益来源于承揽的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生产性公司,营业收入及效益来源几乎全是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内容, 所以管理是否到位是决定项目效益的关健, 而工程项目效益的好坏又决定了公司的生存发展。 成本因素是项目管理中必然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可以实现施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

一、国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管控意识普遍淡薄

项目成本管控停留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上, 全员成本管控意识差异较大。 管控意识较强的项目,会积极主动做好工程收入清算工作,精打细算,控制成本开支;管控意识较弱的项目,对管控要素把握不准,管理成本加大,成本预算超支;一些项目管控意识淡薄,只重干,不重算,施工组织方案不科学、不合理,盲目的抢工期加大成本支出,换取任务完成。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公司虽然制定了“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对项目部也实行“内部责任承包”机制,“成本管控”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由于未能完全形成体系, 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达不到制定的预期效果。

(三)项目无有效管控目标

有些公司长期无适合市场标准的内部成本定额, 使项目成本测算不尽合理、不科学,造成责任成本分解无法进行,责任目标无法实施,成本预算执行无所适从,项目成本管控失控。

(四)项目成本过程监管不到位

由于管控目标测定不合理,给过程监控带来缺陷,无法评价主要成本因素管控是否到位。 因项目管理的体制和目标存在缺陷,造成资源配置无标准,成本要素管控不严,如人工费、物资、施工机械费用管制不严。 不重视资金管控以及办公用品、生活设施的配置,加大了项目成本。 加之成本过程管控的主要形式经济活动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管控价值。

二、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着力增强全员成本管控意识

加强舆论导向,制造以效益为荣的工作氛围,让员工知道项目效益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树立全员效益优先的风气。 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充分发挥职工智慧,为项目成本管控献计献策。 改变项目经理指派方式,采用竞评方式选拔有责任心,有综合管理能力,道德品质好的人才担当项目经理和班子成员。 同时完善班子成员成本管理责任,起到齐抓共管的目地,同时严格执行内部监督机制。

(二)完善和细化成本管理制度

细化成本费用的标准,完善管控评价指标,建立健全核算体系,同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用制度去管, 严格按制度规定切实做到奖罚并举。 确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追究当事人责任,使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三)做好项目目标管控

企业根据市场标准,结合自身经营项目的实际情况,各业务部门之间(如合同、机备、财务、物资等)紧密配合,做好项目责任成本测定和分析工作,细化目标管控标准,制定出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工程预算标准, 并下达预算指标。

(四)切实做好过程控制

切实做好项目过程管控,一是改变机关工作作风,不能只下指标, 不监控指标。 执行情况讲人情,发现指标和制度执行偏差不纠正。 公司领导和各部门在对项目检查,评比,督导,应对项目成本管控执行情况评价,体现管理意识。 二是从机制上完善经济活动分析,不流于形式,切实做到从分析中找问题,定整改措施。 三是抓好项目的主要成本要素管理。 人工费管理:要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 机械使用费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间接费管理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层次,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比例等。 物资管理:要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办法,切实完善集采制度。 根据用料计划进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项目应重视用料计划编制,限额发料,建立消耗台帐,项目要加强实物盘点,建立实物卡,不准存在帐外材料的现象。 同时注重剩余物资管理,认真做好剩余物资的利用。 资金管理:项目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款,加强对已完工项目形成的应收工程款、质保金等的清收力度, 落实责任人,制定应收款项清收的奖罚制度,督促应收款项的回收,加快资金回笼速度。 财务部门要监管、督促债权债务的发生,做好资金集中管理,充分发挥其优势,统一调配,将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办公、 生活设施配置管理:本着节约原则制定出配置标准,同时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资产的完整,充今利用,依规转移,重复使用,严格执行资产变更,报废的相关规定。

三、结束语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路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尤为重要,做好项目成本控制才能创造企业最大利润,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庞秀春,李龙.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特点;思路;对策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运行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成本因素是项目管理中必然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可以实现施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无论是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还是信息管理,都离不开成本管理的范畴。成本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对工程水准具有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迅速发展,成本管理是必要的整合工作。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1、项目成本的管理具有单一性。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工程项目的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工程项目产品可以是建设项目,可以是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工程。成本管理的对象都是单一的整体。

2、项目成本管理具有独立性。工程项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次性特点。一个工程项目从施工到验收竣工,成本管理是贯穿始终的。在施工投入、施工周期中,成本管理要跟随任何一项细节管理。成本管理处于所有工作的基础地位。

3、项目成本管理具有预知性。项目成本管理要保持超前性和综合性。工程项目确立后,所有的设计和施工都要围绕工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成本管理的最大益处就是可以预知工程进度中出现的弊端,并且可以根本矛盾找出解决办法。成本管理的预知性可以有效避免工程运营中的紧急事件。

4、项目成本管理具有内容的严肃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首要的管理问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控制。成本必须要执行项目工程的必然需要。成本管理要做好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事后监督等事务。保证成本控制有规划、有依据。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要具有严肃性和严密性,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各种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路。

1、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的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的确立后,工程的整体运行就成为建设者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施工设计中,要做好几项关键工作。例如劳动组织、技术使用、资源配置、工程进度。施工的过程是否合理,都由这几项因素决定。劳动组织和技术使用与资源是否能形成良好的配置,是决定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符合工程实际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的调整。施工组织的科学化管理,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紧贴实际,保证施工过程不能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合理配置資源,可以充分实现材料、设备、资金、劳动力的利益最大化,是工程整体设计质量和施工过程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2、科学规划预算成本控制。工程预算是成本控制中重要的工作。预算成本中,有直接成本,例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使用费用等。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税金、财务费用等。直接成本是根据工程数量和预算单位的具体实施计算出来的,间接成本是按照工程类别和基础费用计算而来。预算成本的基础是计划成本。施工企业在确定项目同时,要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基本状态,做好预算管理。例如人工费用的计算,要根据施工阶段的市场价格进行考量,在人工费用计算中,掌握好人工的技术与费用的合理性。再比如机械使用费用的预算,要计算出修理费、折旧费、配件更换费等。机械设备的保养、校准、租赁都要进行全面的预算。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可以增强施工企业抵御特殊事件的能力,可以让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资金的保证。

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1、控制基础材料的使用规格。材料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首要工作。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材料的使用规格。在材料购买、运输、分配的过程中,保证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注重传统材料的使用,也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利用新工艺和新材料进行建设使用,力求材料成本的控制程度。材料使用中,要注重材料的保存、管理、仓储,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次数。材料使用中,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查材料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日期,确保材料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完毕。做好材料的计量工作,降低材料的损耗,保持低损耗的施工建设水平。

2、精简项目机构,控制人工资源的使用数量。工程项目的机构设置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需要而定。但是,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在机构设置上,故意增加一些没有必要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占用了资源,而且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精简项目机构,根据需要设立机构,实现项目机构的多重职能,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在人才选择上,要坚持选择复合型人才的原则,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同时,在人工数量的控制上,要严格进行筛选。在劳动中,管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工人的行为,把一些技术水平较差的人员及时解散。劳动组织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的资源,劳动组织管理的核心原则就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对于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可以采用分包的形式,降低工人使用费用。

3、加强工期管理,提高施工效率。施工项目必须要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要求设定的。加强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从工期管理上下功夫。一项工程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是节约成本的最明显的体现。工期管理中,要建立合理的成本与工期的统一关系。施工过程要掌握好节奏,避免在一些特殊问题上耽误太长的时间,造成整体工程的拖后。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解决,不能因为一个地区出现问题,就放弃其他工程的进度。工期与成本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关系,加强工期管理,就是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效率提升了,成本必然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工期管理是项目经营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因素。

nlc202309020422

4、做好质量监督,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项目为了提高质量而支出的费用,一个是项目未达到标准而产生了损失费用。施工企业为了保证为客户提供质量优质的工程,会从质量上对工程项目严加管理。施工企业做好质量监督,一方面是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方式。施工企业必须要十分重视工程质量,在工程质量控制上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企业不能只从成本上考虑,而是要把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实现质量与成本的双重进步。例如,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质量控制上松懈,检查监督不到位,纵容不良事件的发生,工程初期不能直接反映出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质量问题慢慢暴露出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做好质量监督,控制质量成本,是施工企业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工作。

5、确保施工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施工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是一切施工项目的重点工作。没有安全管理,建设过程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加强安全管理可以避免危险事故发生,让施工过程在安全的环境下正常有序的开展。加强安全管理,要注意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施工企业要制定安全责任目标,各个安全项目都要有专人负责。同时,要做好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能够提高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防止因安全事故给经营过程带来损失。确保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从外部因素上做好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

结论

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是施工企业持续发展唯一途径。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可以从根本上为企业节省资源和更好的利用资源。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施工过程实现安全运行,为企业建立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加強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体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结合,让施工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可以充分信赖的主体。我国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做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更稳定、更安全发展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培斌,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山西建筑,2008年22期。

【2】刘艳丽,王铁成,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才智,2010年10期。

【3】庞秀春,李龙,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4】罗燕球,建筑工程中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及控制探讨,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5】田亚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及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4期。

上一篇:古剑奇谭紫胤语录下一篇: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