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大数据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手段。将大数据应用到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能够提供前瞻性预测,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方式更加多样。本文介绍了大数据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并讨论了一些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浅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的提升

[摘要]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构建和谐校园和维护学生权利的需要。在新时期,应当合理配置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深刻把握工作规律,掌握全面信息,维护并实现大学生的权利,以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教育管理 时效性

[作者简介]雷鸣(1982-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管理。(陕西 西安 710021)周玫(1980- ),女,广西北流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网络美学和海洋美学。(广西 钦州 535099)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科学全面可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些都要求高校选择合适的管理时机,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1.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部门,教育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針的关键。但是,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在他们当中出现了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状况。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使教育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形成最大合力,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

2.构建和谐校园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实现长期发展、全面发展和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校园要求高校各部门系统和各种教育要素实现协调运转。大学生教育管理要围绕学生教育这一中心,统筹管理高校有关物资设备,协调人与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要大力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使有限的高校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协调高校内部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促进高校教育的生态平衡,营造和谐校园。

3.维护学生权利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渐增强,维护学生权利是学生的基本诉求。高校大学生不仅享有包括宪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规定的权利即实体性权利,还享有教育服务契约上的权利即程序性权利。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认知、理解他人的权利与义务,形成较强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行使自己的权利及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的主要因素

1.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由管理者开展的系统性极强的活动,包括事前的决策与计划,事中的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激励,以及事后管理。这是一个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调配的过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合理调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事前决策,阻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监控与激励,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事后管理缺乏物质支撑。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合理调配还容易导致人、财、物和信息等不能及时投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失去教育管理的最佳时机和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不得不放弃事前管理而选择事中管理或者事后管理,导致管理工作紊乱,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效能。

2.教育管理新变化的把握不准确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和科技化逐渐把现代社会变为“抽象社会”。人告别传统的社群形式,焦虑感、孤独感和漂泊感明显,生活的想象空间被压缩,归属感逐渐淡化,人们在彻底理性化的社会秩序面前产生了空前的无力感。大学生也同样受到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和科技化的影响,这必然带来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各要素的新变化。对这些新变化把握不准确将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与策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迷失方向,降低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3.相关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流媒介,网络空间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世界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认识自我和重构世界模式的方式,沉浸在网络空间里的人们陷入了网络媒介和散布于网络媒介的各种信息的体验中。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不仅要面对网络空间涌现的海量信息,还要面对沉浸于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掌握不全面,就难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向,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方式方法与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影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全面性、及时性和普遍性,进而影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4.对学生权利的忽视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大学生教育管理不能忽视学生权利。这不仅是因为学生权利由法律授予并受之保护,还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一切教育活动及其行为准则都应当关心人、尊重人,有利于培养健全平等的人格和人文精神。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刻与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发生联系,忽视学生权利而过多地以学生的义务为本位,容易导致高校权力的任意扩张,就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损害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透明化和双向性,甚至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而激化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影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三、新时期下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的途径

1.有效调配教育教学资源,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首先,合理调配教育教学的物质资源包括硬件设备和资金。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配置不同的硬件设备和资金。在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和心理不成熟的状况下,要将硬件设备和资金向低年级学生倾斜,推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其次,合理配置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一方面,要将相关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集中到教育管理决策部门,对教育管理进行科学的预测、计划,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预案。另一方面,要将相关信息资源集中到教育管理一线人员,为教育管理的实施、反馈和监督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以便让他们明确工作的方向与原则,推进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最后,合理调配教育教学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要将高校辅导员充实到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中,发挥他们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充实到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中,辅助相关教师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把握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愿望、学习困惑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2.深刻把握教育管理规律,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首先,深刻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针对大学生心理、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出现的新问题,要从高校教育管理的育人要求出发,深刻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变化规律、学习需求变化规律、性格发展规律和交往规律,了解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进而创设适合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改善教育管理决策和实施,提供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其次,深刻把握教育管理隊伍建设的规律。一方面,要把握教育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培养规律,建立一支知识全面、年龄结构合理、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解放思想的教育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把握教育管理队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使他们在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渐成长为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助手与指导者,引导大学生从被动的受管理者转变为主动的受教育者。

3.深入学生,掌握信息,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首先,教育管理者要主动深入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认为的那样,交往主体必须以“爱和友谊”为交往基础,以独立自主的意志参与交往活动,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建立自信,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以服务者的姿态而不是以管理者的姿态走近学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教育管理的恐惧、戒备和抵触等消极心理,从而及时和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信息,为教育管理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其次,建立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话的无障碍机制,以对话增进了解,营造民主管理氛围。一方面,要拓展对话的内容范围,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业评价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展开对话,让学生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创新对话形式,可以通过校园网站、电子邮件、校园论坛、微博和博客等展开对话,通过召集学生代表定期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增进双方的交流。有了无障碍对话机制,学生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权利诉求。教育管理者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信息,并对之进行收集、甄别、整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和有条不紊的教育管理工作秩序,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4.尊重和维护学生权利,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首先,转变教育管理观念,逐渐从“教育道德化”和以学生义务为本位的传统管理中走出来,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人本精神,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增强教育管理的弹性。树立依法治校和依法管理的观念,认清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地位,既要推进学校管理又要保障学生权利,充分认识学生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维护法律赋予学生的基本权利,满足学生合法的权利诉求,全面肯定学生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其次,完善法律法规,充分保障高校大学生的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上明确大学生权利,明确学生与高校的法律地位,提高相关法律条文的针对性和明确性,为学生维护自身权利提供确切的法律条文依据,消除学生实现权利的现实障碍,推动实现学生权利及其权利救济。最后,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机制。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是尊重和维护学生权利的直接途径。要按照择优吸收、相对稳定和按需培养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直接进入教育管理决策机构的机制,借助学生会组织、团委组织和学生社团等平台,吸收学生参与教育管理计划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监督,实现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增强教育管理的民主性,为学生权利的实现和救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剑.抽象社会中的现代性体验困境及其出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牛长海.“人本精神”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精神[J].教育与职业,2007(23).

[3]皮海兵.网络虚拟实践的本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田欣.高校应重视保护学生权利[J].教育与职业,2006(13).

[5]王赛赛,宋超女,管博.网络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8).

[6]向玉乔,陈君丽.雅斯贝尔斯论交往的条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7]袁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与教研、党务、行政主体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3).

[8]张莉莉.青年队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及内化机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作者:雷鸣 周玫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大数据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大数据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手段。将大数据应用到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能够提供前瞻性预测,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方式更加多样。本文介绍了大数据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并讨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育管理;影响;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社会各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数据拥有海量的数据,数据快速动态流转,蕴含巨大的信息价值,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受大数据的影响,改变了自身的理念、视野、思维。大数据在发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数据管理,合理应用大数据的积极意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1 大数据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

1.1 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前瞻性预测

基于传统数据的高校学生管理是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学生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大数据正好能根据学生目前的动态作出前瞻性预测。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行为数据。学生在高校中需要登录很多系统,比如校园门禁系统、校园网认证系统、校园消费系统等,学生登录使用各项系统后会留下大量数据记录,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对学生生活、学习、消费、社会行为等信息的有效收集,建立科学的统计预测模型,通过统计分析与可视化、聚类、预测、关系挖掘与文本挖掘等手段,对学生个体与群体进行精确评价,结合实时监控系统,有效掌握学生动态,并对学生接下来的行为作出预测,加强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学生学习数据。高校通过大数据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考试成绩、考勤情况、选课分布、教师评价、图书借阅等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更精确的把控。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选课信息与图书借阅信息,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给学生推荐更优质的自学资料。

(3)学生社交数据。高校学生每天都会在网络、论坛、微博、聊天软件、自媒体等平台上留下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属于碎片化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碎片进行分类整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情绪和诉求,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以及校园舆情,从而确定引导方向。

(4)学生健康数据。高校教育管理系统还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系统,对学生进行基础信息收集与心理测评,对获得的健康数据进行评估分析,直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相应服务,比如健康约谈、心理健康讲座、个人服务等。此外,高校还可以对学生日常浏览的网站以及发表的言论进行归类分析,疏导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或人格缺陷。

1.2 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新手段

互联网时代,微信、QQ、微博等軟件成为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日常社交工具,学生主要的消遣娱乐方式变成在各种视频网站看视频、玩游戏、发抖音视频等,同时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线上支付方式取代现金支付,成为高校学生主要的付款方式。高校学生的行为动态与电脑、手机等设备密切相关,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更加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生活,探寻学生的思想活动。高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掌握和引导学生话题,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且具有针对性。

1.3 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科学决策

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学生的成绩评定、奖助学金发放、优秀生推荐等工作,或根据目标要求提供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报表,筛选候选人等,减弱学生评定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便捷;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降低管理成本,比如,升级新生报到系统,实现各个手续部门数据的共享和对接,对新生入学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一站式”办理,新生自助办理费用缴纳、住宿登记、车票优惠、户口迁移、绿色通道等事宜,减少高校行政管理成本,精简入学程序;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比如,根据学生在校人数、食堂就餐人数、图书馆人数等数据,合理配置每学期各个时间段的饮食、水、电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1.4 为高校精确扶贫提供新方式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是高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2007年,我国完善了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平等教育。基于传统数据的管理由于数据来源具有局限性,对数据质量的要求较高,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全体学生数据做样本建立数据库,从多个维度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信息准确度,减弱单个数据错误对学生整体信息评价的影响,对贫困生进行精确管理,开展精准扶贫。比如,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了解学生的校园卡消费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的经济状况,为贫困生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2 高校运用大数据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树立大数据意识

高校要有效利用大数据进行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大数据意识,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增强对大数据的认识,真正将大数据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信息基础,加强对大数据的敏感性。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将校园一卡通、互联网、社交平台、手机等作为大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全面搜集数据信息,丰富数据分析利用手段,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学生的情感需要,使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

2.2 提升师资力量,提高大数据分析利用能力

大数据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基础和技术保障,但对大数据的利用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就是说,在运用大数据进行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中,提升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大数据影响到了高校的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见的,其对高校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环境是客观的,利用大数据则是主观的,而当前高校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大数据利用能力。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紧迫感,升级工作要求,改变工作方式,主动将教育管理工作与大数据结合,提升自身的大数据思维和分析利用能力。各大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大数据教育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大数据采集、整合、建模,加强大数据利用,持续分析校园舆情,预测学生心理,为学生制订个性化服务。

2.3 构建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整合能力

学生各项活动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而高校校园网系统、互联网、社交工具等产生的数据是碎片化的,并且鱼龙混杂,种类多,质量良莠不齐,放任学生接触大数据,不利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已有的校园管理优势,构建大数据平台,将教务处、后勤、图书馆、门禁等系统整合起来,建立涵盖整个学校的数据库,全面收集各项数据,充分分析和利用数据蕴含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精准管理,紧抓运用大数据进行教育管理的主动权。比如,云南农业大学在2014年开展“数字农大”项目建设,树立信息化“云服务”理念,提高数据信息共享程度,整合了教务、学工、校友等10个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并且构建科学的数据分析预测模型,深度分析学生的行为与学业的关系,实现了学業预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2.4 完善大数据管理规范,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大数据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有重要意义,只有规范大数据管理,才能保证大数据在教育管理中发挥正面作用。大数据具有大风险,新技术的发展将使数据风险和隐私风险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大数据包含了全体师生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信息,大数据平台和数据库一旦发生数据信息丢失、失窃和损坏等问题,就会给高校和师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高校应对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利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使用规范,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对数据能否公开,以及公开到哪个层面作出规定;做好大数据安全预防工作,树立大数据安全思维,建立风险防控预案,做好数据库安全性测试,不断升级安全保证措施。比如,云南农业大学启用了“私有云”数据平台,对校园网出口结构进行了改造,提升了防火墙等级,极大增强了大数据管控的安全性。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时代趋势,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积极意义。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高校应不断深入挖掘大数据内涵,了解大数据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通过加强思想认识、提升师资力量、构建大数据平台、完善管理规范,保证大数据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充分应用。

参考文献:

[1] 喜超,谭淑娟,白莹,杨建荣.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04):110-114.

[2] 刘昱萱.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趋利避害[J].现代交际,2016(15):171.

[3] 吴华宇.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8(02):81-83.

[4] 杨桂兰,刘蕾,鄢章华.大数据思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11):144-148.

作者:赖智鹏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与创新探究

一、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1.空洞的制度管理,缺乏有效的教育

由于高校一直以来都以强制性的方针政策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学生,以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但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生缺乏的是主动自我管理,从而形成消极态度,更培养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难以把行为规定内化为他们对自身的要求,而且容易引发各种矛盾,从而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2.管理意识加强,服务流于形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身兼双职的学生管理工作,即管理与服务学生,一直都难以平衡两者的关系。因为在日常的工作行为中,只是更加强化了管理,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缺乏真正的帮助和引导。

3.管理的手段单一

对于违规违纪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辅导员往往是站在学校的立场进行说教式的批评教育,采用取消评奖评优等处罚式的手段。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常以不配合或沉默的方式来抵触这样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而在激励方式方面,过于集中在评优资格和德育加分上,无法达到教育管理的真正目的。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

(一)推行导师制管理模式,营造高校全员育人氛围

可在校级层面成立导师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指导各学院导师制工作,而各学院可在学生工作组机构下增设导师制工作小组,动员本系有资历的专业教师、鼓励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导师制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年长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帮助和引导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导师可以按1∶10的比例兼职指导本科生,导师也可根据工作需求,增设所带的高年级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当中。由于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多的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导师可将重心放在学习方法的掌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和专业论文的指导之中,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动向,根据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课程进度,并将掌握到的学生状况定期反馈给辅导员,让学生、教师等参与到高校教育管理中,通过沟通、协调、参与决策等方式,建立一种“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新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营造师生互动、研本互动、教学互动的全员育人氛围。

(二)设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家校共管格局

设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学院牵线搭桥,设立本地家长委员会和外地家长委员会,鼓励不同年级、不同职业的家长参与进来,对学生的课余安排和学习生活共同监管。对于外地家长委员会,定期通过网络会议集中交流,明确各自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对于本地家长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来校与学院领导、辅导员共同座谈、研讨学生引导方法,遇到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商讨、交换意见。家长真正参与到高校发展和学生管理当中,建言献策、增进交流、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明确共同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本校学生推荐就业单位。

(三)推进宿舍管理创新,实行公寓化管理

宿舍不仅是学生课堂的延续,也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娱乐的天地,更是信息获取的窗口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一般来说,同一个专业班级的学生宿舍较为集中,这就为以宿舍为基础的管理提供了便捷。可以精简传统的学生会组织,并将其职能界定在应对学校各级部门布置的任务上。同时,成立以公寓为阵地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将其职能界定在学院内部日常事务的管理上,通过挑选学院中成绩优异又有一定办事能力和热情的学生担任委员会常任委员,以公寓中各宿舍舍长为流动委员,设立《公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通过征求公寓全体成员意见制定《学生公寓自治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

(四)促进德育方式多样化,寓教育于实践

在德育工作中,做为高校层面,应当在课堂教育之外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在多家合作企业设立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基地,分批次分季度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感受多元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责任感。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办讲座,进行励志教育。利用签约企业在高校设立专项奖助金的颁奖仪式上对贫困生和获奖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高校还可在兄弟院校之间开展长期性的交流合作,每月互派学生交流走访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共进。可设立表彰专栏,每月收集本院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按贡献值大小划分等级,利用张贴红榜、综测分奖励等形式予以公开表彰;在暑期社会实践以及课程实习中,领队老师可通过设立团队任务,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会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高校职能部门老师还可推荐相关学生团体与省市红十字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对接,让学生走进社区切实为人民服务,把书本上条框式的德育教育带到生活之中,把德育工作孕育在社会实践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之中受到德育熏陶。

(五)善于发现优点,开展赏识型教育

对于犯错误、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尝试开展赏识教育,以共同探索问题为目标,将批评转化为表扬。辅导员在谈话前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如学生工作上的突出者、同学心目中的能手、进步幅度大的学生、自强不息的学生等,在谈话时首先对其优点加以评价和赞扬,通过表扬缓解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事件,让学生回想当时的动机、真实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做法,待学生认识到错误后进一步表达对学生能改正错误的信任,以及能发扬自身优点的期待,最后,在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订立个性化的目标管理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批评为赏识,以情动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念,从而使学生进入“初步成功———获得初步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增强———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获得较大的成功———获得较深刻的成功体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的良性循环。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高校应当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拓展育人工作思路,创新教育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杨岑

上一篇:法制办半年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当代性发展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