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精选8篇)
说明:普通门诊类报销仅限福州市定点医院,住院类及意外伤害门诊异地可报销。
1.准备材料:由医院盖章的医疗就诊费用清单和医疗费用发票(注:不是收据)。如果是在校医院看病就医的同学,由于校医院人员紧缺,不能保证看病当天即刻开具发票,建议学生就医约两周后再前往校医院领取。
2.领取报销申请表:到辅导员处领取或者登陆学工处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在榕高校大学生医疗费用报销申请表》。在几家医院就诊,就领取几份申请表。填表时,务必注意要详细填写开户银行网点标准全称,以免造成退款(补充说明:为提高发放效率,需报销的同学请尽量提供本人中国农业银行账号。如本人无中国农业银行账号,可附上身份证复印件一张委托福州市医保中心代为办理,届时报销费用会存入新办理的农行账号一并邮寄给本人)。填完报销申请表后,到学院办公室主任处盖章。
3.旗山校区需报销医药费的同学,将《在榕高校大学生医疗费用报销申请表》、医疗就诊费用清单以及医疗费用发票3份材料,整理好后,送至旗山校区行政楼一楼112办公室学生办事大厅(面对行政楼左侧附属楼一楼)学生助学管理中心,填写报销交接登记表,并领取《在榕高校大学生报销医疗费用受理袋》,根据受理袋要求填写项目类别后,将这三份报销材料装入受理袋中封口,投入学生办事大厅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受理箱中。
仓山校区需报销医药费的同学,将《在榕高校大学生医疗费用报销申请表》、医疗就诊费用清单以及医疗费用发票3份材料,整理好后,送至仓山校区五号楼一楼办公室学生办事大厅(面对田家炳楼右侧青砖楼)学生助学管理中心,填写报销交接登记表,并领取《在榕高校大学生报销医疗费用受理袋》,根据受理袋要求填写项目类别后,将这三份报销材料装入受理袋中封口,投入学生办事大厅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受理箱中。
4.医保中心人员每周一到学校领取大学生医疗保险箱中同学所投递的《在榕高校大学生报销医疗费用受理袋》,审核受理后在一个月左右由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将报销费用转账到学生所提供的银行卡号中,并以短信通知学生。
注意事项:需要住院但住院费用较高而难以负担的同学,可以先咨询福州市医保管理中心(办公电话:87876457)或林静静女士(电话:***)查询医保卡是否已经办好。如果卡还没有办好,可以在住院三天之内先到学生办事大厅(旗山校区同学到旗山校区行政楼一楼112办公室学生办事大厅;仓山校区同学到仓山校区五号楼一楼办公室学生办事大厅)学生助学管理中心开具证明,再到福州市医保管理中心申请一张临时卡用于即时刷卡结算。
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建立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关心和重视, 是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对于有效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公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近3年的试点工作, 提高大学生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认识, 使其个人及其家庭初步树立起了社会保险的意识, 为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长期有效运行奠定了思想及基础;另一方面, 通过不断地加强、协调政府基金管理部门、高等学校附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的关系, 明确了各层次责任, 提高了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 根据大学生参保面和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情况, 及时调整报销标准和限额, 提高了大学生在学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一、陕西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原则
按照规定, 陕西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采取自愿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的原则, 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并继续加强日常医疗工作, 重点保障基本医疗需求,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市级统筹管理、大学生各医疗保障各项制度有效衔接。
(二)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
按照规定, 陕西行政区域内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成人院校在内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均纳入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三)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陕西各类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大学生按属地原则参保, 统一筹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统一纳入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进行管理。大学所在区域的政府机构将筹集到的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区域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按照现行规定, 在陕大学生个人每学年缴纳医疗保险保费20元, 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学年补助200元, 构成了陕西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基本来源。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具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大学生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费用;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依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其他收入。大学生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 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可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
(四)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付
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行规定, 大学生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结付规定的医疗费用, 实行确定起付标准, 超过起付标准以上按医院级别比例支付以及最高支付限额控制的办法。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结付采用以下标准:起付标准按照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分别设定。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与机构200元;一级医疗机构300元;二级医院400元;三级医院500元。
起付标准以上符合政策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 视就医医院的级别分不同比例负担。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费用, 统筹基金支付80%、个人承担20%;在一级医院的费用, 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承担30%;在二级医院的费用, 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承担40%;在三级医院的费用, 统筹基金和个人承担均负担50%。年度内统筹基金累计支付最高限额根据病种不同分别为7万元和10万元。
(五) 大学生门诊统筹基金管理
按照立足保障基本, 从低水平起步, 逐步减轻大学生门诊医疗费用负担;互助共济, 统筹调剂使用, 提高基金保障能力;依托学校及医疗机构, 方便大学生就医, 降低医疗成本三大原则, 陕西省社会保障部门从2011年9月1日起从大学生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和政府补助资金中按每人每年50元标准提取大学生门诊统筹基金, 对参保大学生门诊就医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结付规定的医疗费用, 均纳入大学生门诊统筹范围。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 参保大学生在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 由门诊统筹基金按70%的比例支付, 门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500元。
二、陕西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8年陕西开始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至今,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各地市、各高等学校基本得到有效实施。从而结束了大学生就医看病没有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的历史, 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但由于这是一项刚刚起步的试点工作,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着诸多有待完善和改进之处, 总结该项制度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对于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 大学生参保面不够广泛, 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宣传工作, 力争使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全额到位, 形成稳定可靠的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的开始阶段, 陕西省、西安市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和各高等学校的医院、学生管理部门曾做过很好的宣传工作, 从而使在校学生对此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别的群体, 在老一届毕业生离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来自全国城乡不同地区的新一届大学生进入高校, 这些大学生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不了解, 需要社会保险机构和高校学生工作和医疗卫生部门开展持续不断的宣传工作, 才能够使这一社会保障制度为广大的大学生及其家庭了解和接受, 才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使大学生及其家庭得到相应的实惠。调查显示, 目前在陕100多所高等学校的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有133万人, 到目前参保人数约为67万人左右, 约占全部在校人数的50.3%, 远低于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巩固和扩大覆盖面、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要达到80%至90%的目标要求。
其次, 国家和地方专项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率不足, 限制了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惠及面。在开始进行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近3年时间里, 大学生个人年缴20元保险费用未发生变动, 但国家和地方财政划拨的保险费用由原来的每生每年80元调到了每生每年200元, 按照全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与率50.3%计算, 目前年度汇集的大学生保险基金应在1.5亿元左右, 可是由于近半数的大学生没有缴纳每年20元的个人保费, 国家和地方财政应予划拨的约1.3亿元不能划转为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这一数据一方面表明陕西大学生及其家庭医疗保险参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另一方面, 也说明社会保障部门和高等学校在争取大学生医疗保险专项财政资金方面还有很大的政策和工作空间。
再次, 与国家及地方财政专项补助形成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相比较, 参保大学生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高, 难以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的福利效用。根据对部分院校和大学附属医院的调查, 以目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付比例计算, 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只能占到全部基金的30%左右。由于报销比例和上限限额的限制, 庞大的剩余专项基金将不能发挥作用, 大学生重大疾病费用仍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而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 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全部基金的15%, 这就是说, 大学生基本医疗支出报销比例和限额还可以大幅度调高。
最后, 医疗费报销程序复杂, 医疗保险理赔资金时间较长, 大学生医疗费用报销的过程成本较高。应当弱化地方政府社会保障的管理部门职能, 把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重心迁移到离学生最近的高等学校医疗附属机构或社会医疗机构, 对于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与率并及时赔付, 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效用。
三、关于陕西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一, 变国家保险为强制保险, 将国家或地方财政应划拨资金全额列入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根据大学生医疗保险个人和财政出资的比例关系, 建议将大学生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原则区别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实行强制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的原则, 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由学校通过特困生补助等渠道加以解决。
第二, 将现行的生均60元的大学生公费医疗拨款与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学校可以此款项为大学生建立商业医疗保险, 作为对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 也可与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下拨的专项门诊费共同使用, 以提高门诊费报销标准。
第三, 大幅度提高大学生门诊以及住院费报销比例, 特别是提高大学生在学期间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 可试点对部分特殊病种全额报销。从多年来大学生公费医疗支出的经验推断, 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总额4倍于原有的公费医疗拨款时, 这一试点是切实可行的。
第四, 建立健全依托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 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通过以财务人员、医疗专业人员为主, 学生管理人员参与的管理体制的实施, 保障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S].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的实施意见[S].
[3]高建民.中国农村互助医疗实证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关键词:高校学生医疗保健不依从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0-02
医疗保健、职业安置和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健医疗在高校中的作用与地位早已明确,但由于各高等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同,医疗工作发展也不平衡。本文着重从高等院校医疗保健应起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引伸出其应处的地位[1]。高等学校的医疗保健区别于地方医院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但是一个医疗机构,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体。
1高校学生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就学生而言,进行健康教育课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大学生正是青春或青春后期,身体正趋于逐渐成熟期,但对自身的肌体还不够了解,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适应能力不太强,对一些基本的防病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必须通过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使学生增强医疗卫生知识,增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能力。这项工作要求医务人员要熟练备课,认真上课。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工,也包括儿童、家属、应该说是服务对象最广,服务面最大的机构,且自身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实践证明,谁把保健医疗抓出成效谁就取得了工作的主动权。
2高校学生医疗保健不依从性产生的原因
2.1医师、药师、护士因素。
2.1.1医师、药师、护士与学生缺乏沟通。医务人员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医生看病、问诊草率,不认真查体,不与学生交流。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不对学生进行用药指导,致使学生不能正确地服用药物。造成学生对医师、药师产生不信任感,是不依从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2.1.2用药方案的复杂、多变。用药方案越复杂,产生不依从性的可能性就越大。还有的同学多科就诊,用药方案不一,使用多种同类药物,各种药物用法、用量及用药次数不一致,容易混淆,使用过程中难以准确地遵循医嘱,让学生无所适从不自觉地出现不依从性。
2.2药品因素。
2.2.1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有不良反应,如药物导致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感冒药导致的神经系统的症状等而造成停药,药物不良反应愈明显,学生的不依從性愈突出。
2.2.2药物制剂因素。药片太大、不良气味造成难以吞咽、体积过大不利于携带、黏膜用药使用不规范、新型制剂没按要求使用、注射剂造成女同学过度紧张,显然都会引起学生的不依从。
2.3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把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
3提高高校学生依从性的策略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减少和预防大学生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1做好依从性的评估。学生依从性的评估从以下几方面:①药片计数:了解学生药瓶里剩余的药片数量;②询问学生:单纯询问学生是否遵从医嘱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依从性;③治疗效果:在遵从医嘱的前提下,依从性与治疗反应高度相关;④就诊情况:建立学生就诊档案,追踪就诊情况是确定依从性简单而有效的方法;⑤测量药物浓度:对药物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⑥问卷调查: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创造一个非审判性的环境和周密的设计问卷,避免提出敏感或恐吓性的问题。
3.2改进医患沟通技巧增进医患间交流是改善医患沟通的关键,通过培训教会医护人员怎样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医生努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疾病,在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都力争取得学生的合作。
任何交流训练项目都应强调易于掌握并融入治疗常规中,如称呼他们的名字,实施治疗时向学生解释其意义,治疗或检查结束时说声再见,等等,这些简单的行为花费时间极少,却使学生感到温暖和支持。此外,非言语性交流会营造出温暖的气氛,如身体前倾,与学生直接的目光接触,能够给人以支持与鼓励[3]。还应教给学生一些交流技巧,如何表达需要,如何从医生那里得到更多想要的信息,从而提升学生满意度。
3.3提高业务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医药护相关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业务素质,首先得到学生的信任。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与患者的沟通,在开具处方、调配处方和发药时都应向其耐心解释药物知识和用药方法,做好用药指导。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信任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就会有较强的依从性。
3.4药师应加强用药指导。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设立用药咨询服务窗口。由有经验资深的执业药师担任,还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交流学知识[3]。开展药学咨询、监护工作,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提高学生对治疗的依从性[4]。
3.5注重医疗细节服务。改善医疗过程的细节,仔细聆听学生叙述;处方要写简单,向学生交代清楚治疗方法并有文字记录。给学生提供的自我管理处方要与其日常活动安排相一致;提供治疗指导和建议时要强调其重要性。与学生沟通时要使用简便易懂的词句,必要时反复向学生解释医疗措施的意义。给学生提出的建议尽可能有针对性、详细具体,如交代治疗程序、用药量、治疗方法及复诊时间,尽可能让其记住医护人员的建议。忌以商业化的服务态度对待学生,不要只局限于收集客观医疗资料,不妨花点时间与学生谈论一些非医疗性的话题,尝试了解学生担心什么,期望达到什么目标,如果学生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而以现有医疗技术难以达到,要向学生解释原因。加强随访,如寄明信片或打电话提醒等。
参考文献
[1]赵和平,张玲.浅谈患者依从性与疗效[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10):103-104
[2]季信东.临床用药不依从因素分析与对策[J].医药导报,2004,23(8):597-598
[3]李杰,孟宁,刘洪涛,等.产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1):61-62
记者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我省今年以来发放失业补助金1500万元,对2.1万名2008届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实施资助。
为给困难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提供援助,河北省2007年制定《河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失业补助金申领发放办法》,规定困难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底仍未就业并进行失业登记的,从第二年开始纳入失业保险范围,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失业保险基金。
2012-03-25 16:51:02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寒暑假、休学、实习期间在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由高校开具相关情况的证明,携带该学生的相关医疗资料,于每月1日到10日到所属区社保处办理报销手续。个人用现金垫付的医疗费用如何申报?
经批准转院、异地就医等发生个人垫付医疗费用的,在治疗结束的90日内,由高校持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汇总清单、身份证(复印件)、长期和临时医嘱(使用体内置换材料或置换人工器官的,需提交发票复印件)、住院费用收据以及相关证明等资料,于每月1日至10日到所属区社保处办理报销手续。
参保大学生在寒暑假、休学、实习期间,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如何申报?寒暑假、休学、实习期间在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由高校开具相关情况的证明,携带该学生的相关医疗资料,于每月1日到10日到所属区社保处办理报销手续。大学生个人现金垫付的医疗费用如何报销?
(1)寒暑假、休学、实习期间在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和在本市非定点医疗机构、转院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市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规定办理。
(2)经批准转往市外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时先由个人自付10%,余额再按市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规定办理。
参加商业保险的大学生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报销?
由公费医疗保障转为医疗保险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为了解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状况,以便更好的过渡到医疗保险,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此次调查针对北京市某重点高校所有在校本科生,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其中男生75人,女生161人;一年级34人,二年级69人,三年级62人,四年级71人;来自城市的185人,来自农村的51人。
该校目前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度即门诊医疗:在校医院、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5%;住院医疗: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住院需符合急诊住院条件或由合同医院转诊)。
调查包括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健康状况调查,对校医院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态度及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二、研究结果及初步分析
(一)大学生经济状况
72.6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下,其中3.87%的学生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如果按9000本科生来计算,那么大概有360个学生每个月除了伙食费及购买必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之外所剩无几,所以学校在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上应该考虑给这部分学生以特殊待遇,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好处。
另外,94%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或亲戚,家庭收入水平对他们的保险意愿及选取保险的种类有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健康状况
92%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很好,很少生病,这是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精力旺盛,身体健康,在设计保险种类时应考虑这一特点;与此相对应,平均每学期去校医院就诊和去校外医院就诊的次数在2次以下的比例分别为87%,95%,96.2%的大学生医疗费用占总生活费支出的比例在10%以下,这就为实行医疗保险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三)、对校医院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态度
大学生对校医院的满意度明显偏低,只有大约3%的人感到非常满意,9%的人感到满意,50%的人感觉一般,20%的人感到不满意,20%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
对公费医疗保障制度而言,只有5%的同学这一制度如何实施非常清楚,有20%的同学对此一点都不清楚,这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于这一制度的满意度也偏低,大约24%的人感到满意,55%的人感觉一般,15%的人不满意,5%的人非常不满意。
这既要求我们一方面改进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法,提高校医院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医疗保险的步伐。
2、校医院基本职责及需改进之处
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需改进的有158人,医生业务水平需改进的有151人,医院环境需改进的有61人,还有其他需改进的一些地方,比如:医院的就诊时间和学生的上课时间重合,药品种类少、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等。
在校医院最重要职责的调查中,有103人认为疾病诊治居于首位,有54人认为是定期体检,38人认为是宣讲卫生知识,34人认为是预防保健。
(四)、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有28%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有18%的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有53%的学生未参加并认为没必要参加。由于大学生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生病,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比较淡漠。学校应普及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降低因重大疾病给学生个人和学校带来的风险。
对于保险类型,大学生的选择多样,但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学校在选择保险种类是可参考广大学生的意见。
类型 保费 最高保险额 15元/年 22500元 35元/年 52500元 70元/年 105000元 100元/年 150500元
三、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从对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大学生的比较中可得出,农村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额比较集中,53%都在500—800元之间,城市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额比较分散,300-500元、500-800元、800元以上所占比例都在30%左右。农村与城市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额相差并不悬殊。但在参与医疗保险情况中,城市有23%的学生参加了医保,但农村只有12%的学生参加了医保。
另外,不同年级参保比例不同,四年级参保比例最高34%,其次是一年级29%,二年级和三年级参保比例,分别为22%,23%。
四、结论
总体看来,目前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实行状况不是很好,学生对这一制度普遍不满意,对校医院的服务也不满意,因此实行医疗保险势在必行;由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大部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只有少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并且来自农村与城市大学生参保比例及各年级大学生的参保比例都不均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自家庭,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对他们是否参加医疗保险,选择何种类型的保险有较大的影响。
五、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经营模式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应采取一种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强制保险模式。这种模式有几点要求:
一是广覆盖与特殊照顾相结合。保险范围应包括所有在校大学生,另外对贫困大学生学校应给予特殊照顾。
二是需要政府予以补贴。大学生没有被列入到城镇医保体系中,但他们也都是城镇户口,并且他们在校期间没有固定的收入,由政府、学校、个人共同负担是比较合理的。
三是采取商业运作模式。保险公司有自己经营团体健康险的经验和优势,而且大学生在校时间固定,不存在个人积累的问题,交由保险公司作定期经营比较合适。
一、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保险意识现状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以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和城关校区的在校大学生为目标人群, 通过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 问卷调查分别对两校区图书馆、体育馆、公教楼等人流集中, 人群不同的场所, 同时也针对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医学院等不同学院的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均匀比例的调查。
在这场调查的有效问卷中, 汉族有152人, 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6%, 少数民族有121人, 占有效问卷总数的44%;无宗教信仰者有192人, 占有效问卷总数的71%,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有宗教信仰的占29%;城镇户籍的学生有144人, 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3%, 农村和牧区的学生有129人, 占有效问卷总数的47%。
(二) 调查对象的风险状况
调查发现, 对于问题“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评价”, 52%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 15%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差, 只有33%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好;对于问题“您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容易遭受的风险”, 51%的学生选择了财产损失, 34%的学生选择了人身意外伤害, 15%的学生选择了食物中毒和罹患大病;对于问题“您在校期间是否发生过意外事故和重大疾病”, 68%的学生选择了没有, 32的学生选择了有。
由上述三个问题可以看出, 在校大学生能够较为充分的认识和评估自身所面临的风险,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商业保险的保障。
(三) 调查对象对于风险的处理措施
对于所面临的风险, 30%的学生选择自己承担, 23%的学生选择健身运动、提高警惕等方式预防避免, 10%的学生选择寻找救济, 18%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处理风险, 只有19%的学生选择购买保险。学生采用保险的方式处理风险的比例较低, 突出的表现了民族高校在校大学生保险意识偏低的现状。
由图1可知, 在校大学生了解保险的形式都过于被动, 没有对于保险自主探究的渴望。主要通过广告这种不得不接受的形式, 其次通过保险推销员了解到一些保险的常识。在调查的所有人中, 仅有66人是自己主动的了解, 这反映出大学生保险意识的缺失。
由图2可知, 在大学生购买险种的调查中, 最多的是意外伤害险和一部分财产保险。虽然有很多险种不适合大学生购买, 也不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所匹配, 但是这还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目前高校学生对于保险的理解还没有打破固有的思维, 仅仅认为保险可以保障我们在意外事件中蒙受最小的利益损失, 而没有理解到保险对于风险发生时对于日后生活、财产的保证作用。树立了不正确的保险意义的看法, 仅仅在狭义上理解了保险的作用。
由图3可知, 在校大学生没有购买保险的最主要原因是保费不合理以及对不同地保险产品不了解, 其次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 再次是认为自己不会遇到风险, 还有部分学生是出于对保险公司不信任的原因没有购买保险。这说明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没有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是保险费率过高和学生缺乏对保险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同时学生对于个人风险状况的认识也有所欠缺。
由图4可知,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保险能够补偿经济损失、社会管理和分散风险, 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认为保险也具有储蓄基金和防灾防损的作用, 这说明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于保险的深层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
(四) 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保险意识基本情况
由图5可知, 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于保险代理人、保险产品、保险理赔和保险合同等知识有着基本合理的认识。但是, 也有不少学生认为保险代理人素质过低、保险产品价格太贵、保险理赔过程繁琐而低效、保险合同晦涩难懂, 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营销渠道、费率厘定、简化术语、提高理赔效率等方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整体保险意识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 保险意识觉醒受到民族宗教的影响
伊斯兰教等宗教排斥金融保险产品, 不少传统地穆斯林认为保险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投资方式, .这与伊斯兰教的教义相悖, 伊斯兰教教义认为未来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真主的意愿, 给未来风险购买保险和承担不确定性收益是侵犯真主权利。因此, 宗教信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穆斯林群体依靠保险进行风险防范的可能性。
(二) 保险产品价格过高、种类过少
保险产品价格过高是目前我国各类保险产品普遍存在的情况, 由于保险公司展业困难, 因此多依靠高比例的佣金吸引保险代理人开展业务, 这样间接地把保费中的代理人佣金转嫁到保险价格中, 造成国内保险产品的价格远高于香港等自由经济体区域的价格。同时, 民族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多来自农牧区, 家庭收入偏低, 缺乏足够的限制资金用于购买保险。
此外, 缺乏适合大学生的产品也是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整体保险意识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 西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只有2012级和2013级学生较大范围的购买了“学生平安保险”;同时, 可供大学生选择的保险产品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最终导致大学生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很低。
(三) 保险教育在高校和社会中地位不高
在高校教育方面, 截止目前, 全国只有15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保险专业, 其中招收保险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只有45所, 招收风险管理保险方向博士的高校只有22所。此外, 在这些开设保险专业的学校中, 师资力量较低, 只有10%左右的高校拥有完备的保险实验器材、专业书籍和足够的专业教师。
在社会教育方面, 受到传统养儿防老等思想的影响, 很多成年人不愿意购买人身保险, 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保险的曲。此目前的保险广告多偏向于保险产品型广告而缺乏保险文化知识推广型广告, 这也反映了保险企业的功利与浮躁。
三、增强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保险意识的政策建议
民族院校因为其生源地的广泛性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 因此每个学生对于保险的意识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这种差异来源于个人的教育历史、生活环境、保险产品体验等诸多方面。因此, 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保险意识的培养研究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和极大的推广意义。
(一) 高校发挥保险教育的基础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应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作用。学校应注重非保险专业学生意识的培养。在全校性公选课中, 应增开保险专业基础课程, 推广保险的意义。在课外活动方面, 应鼓励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的学术性社团的创建与发展, 通过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有关保险的活动, 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二) 保险行业发挥险种的创新作用
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培养离不开学生自己对于保险产品的接触。在少数民族宗教问题面前, 保险公司应拓展保险受益群体的范围, 创新构建“伊斯兰保险”, 经营符合伊斯兰教义的保险产品, 让更多的人可以因保险而受益。在大学生实际经济问题面前, 保险公司应开发适合于大学生的低保费、受益广的保险新产品。
(三) 政府发挥保险产品的监督作用
政府和保监会应从保险行业交易和销售周边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管。政府和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对于保单细则的书写减少专业术语的运用, 以最简单的表达将消息向消费者传递。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消除公众对保险业的偏见。这样才能从需求的角度拉动保险行业的增长, 才能通过家庭这一重要节点发挥对于下一代保险意识的培养作用, 发挥高校教育不曾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罗万红.江门市居民保险意识调查与分析[J].五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11-14.
[2]杨泽云, 苏艳芝, 邢秀芹.北京市市民保险意识调查报告与分析[J].海南金融, 2010, 03:54-57.
关键词:保险;营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3-02
根据2011年一项数据统计,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保险专业大学生有3000-4000人。但我国保险业每年大约需要3万名保险专业毕业生,保险专业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 据数字英才网业内专家介绍:目前保险行业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整个行业的营销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员不到30%。而保险从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将会对保险从业人员结构进行新一轮的调整。“目前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各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对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特别是保险营销型人才的需求尤为巨大。营销型保险人才的供需不平衡正在逐步扩大。迫于业务的发展,各大保险公司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互挖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目前保险人才尤其是具备保险代理从业资格的营销型人才缺口十分明显。
应该肯定的是,国内目前有不少高校相继开设了保险学专业,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保险学专业人才。但纵观国内高校的保险教育,师资不足和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教学手段等缺乏创新,使得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上难以满足社会对保险学营销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第一线的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保险专业人才,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营销型人才,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保险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师资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目前很多开设有保险学专业的众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的缺乏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金融前沿学科,保险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对立统一的学科。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有相关实践经验。然而,近几年来各大高校新引进的许多教师,刚出学校门又进学校门,缺少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更不知道社会上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点。据对浙江省的调查统计,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不足15%,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为50%以上。这必然会影响到高校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功能。由于多数教师缺乏保险或相关行业从业经验,意味着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掌握到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导致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就业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另外,由于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传统教学手段单一,也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专业性很强的保险学课程,学生在理解时常常会感到非常吃力,进而导致厌学情绪。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掌握今后从事保险营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尤其是营销技巧、公关能力等,这对学生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2、传统教学模式落后,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很多教授保险学课程的模式仍然跟许多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次。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创新上的不足,致使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仅通过PPT动态演示教学环节,效果不是很佳。一方面,造成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相关知识教师无法了解,另一方面,很难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目前许多高校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时,往往也较注重理论知识部分,且考核手段无法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匹配。没有建立起围绕保险从业资格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缺乏从事保险营销工作所应具备的从业资格,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
二、针对当前教学存在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为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保险营销人才,结合笔者多年保险从业经验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适应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引进双师型教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针对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高校在引进教师人才时应侧重引进双师型教师,即在本课程教学上,具有教师证又具有保险行业丰富经验的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程,还能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很好的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改变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入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讨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要注重教学手段创新,充分利用各类型多媒体、互联网等,充分挖掘案例教学,注重情景演练,利用现有电脑实训室加强学生实践操作,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测理论知识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学生营销能力、公关能力的培养。作为授课老师,在教学考核上,更侧重于考核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训,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深入保险公司了解新知识,新理念,熟悉保险公司业务情况和工作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保险公司产品说明会等。逐步营造走出去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人脉资源,创造条件邀请保险公司相关专业人员走进教室,让学生零距离与行业精英接触,提高保险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今后从事保险营销的畏难心理。
3、创新考核方法,以职业就业为导向
由于国家对保险从业人员要求具备保险从业资格证,而高校培养学生是面向社会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保险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辅导,着重提高学生从业证考证通过率。在期末考核上,可以引入免考制度,凡通过保险从业证考试的学生,期末可申请免考,充分提高学生考证积极性。同时,创新考核方法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探析,目前社会对保险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从业人员数量要求增加,同时对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也提高。高校只有积极适应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法,以应用型培养为方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考取保险从业资格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 数字英才网:保险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保险营销人员严重不足.2013(4).
[2]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国家教育部.1998.
[3] 《保险学概论》(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翟建华主编.2012(9)
[4] 冯巧玲.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57)122-123.
[5] 邵继红.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7(5).
[6] 刘爱华.保校合作,共育保险实务专业人才[J].中国市场.2009(41).
[7] 胡运良.侯旭华.浅谈保险实训教学与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9(6).54-55.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推荐阅读:
高校学生述职报告06-19
高校学生集体户口管理07-27
高校学生社团职能12-01
高校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自我评价10-20
高校大学生学校沟通现状调查问卷11-29
试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12-13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06-19
高校学生资助岗位职责06-26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07-25
高校学生实习协议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