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医药产业发展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医药产业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对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阐述了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进而从区位品牌、科研创新、企业规模、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最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提升江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金融危机下医药产业发展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融危机下医药产业发展论文 篇1:

医药产业集群化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摘要: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成为高技术制造业领域重要的增长极,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亮点,必须构建包括政策、人才与技术创新、金融、资本、资源环境、政府、法律、服务、信息等九个方面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3082)

作者简介:燕国瑞(1955 ̄),男,河北景县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燕涛(1982 ̄),男,石家庄人,河北省城乡建设学校讲师。

倪保敬(1984 ̄),女,河北临西人,河北省城乡建设学校讲师。

生物制药产业是当前石家庄市的重点产业之一,是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把生物医药确立为第一主导产业,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合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和孵化器,转变招商引资策略,走出一条"占据高端、扩展领域、集群发展"的路子,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档次和水平,拉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二次创业"质的飞跃,其关键点是建立健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一、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石家庄成为2005年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后,在国家、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继组织实施了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使基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中药、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新型药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兽药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四药、威远、远征等一批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抗生素、维生素、软胶囊、中药颗粒剂、大输液、肝素钠、基因工程药物、阿维菌素等生产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拥有了一批生物产品知名品牌,建立了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实现了良好的起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石家庄市维生素C、青霉素产量分别占国际市场的1/4和1/3,是国内最大的维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基地。同时,石家庄的生物医药产业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低端产品比重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少,产品结构亟待优化;生物产业新领域项目少,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学科带头人等高级人才引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企业面临搬迁调整,加之还没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影响,项目增量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对外开放度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体系构建的途径选择

石家庄生物医药行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该根据行业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应从金融、财政、资本、政策、制度、政府、法律、信息、服务等9个方面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一)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要按照石家庄“十二五”新规划的战略部署,进一步集中精力抓好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政府要完善已建立的专门组织和机构,建立专项资金,加速医药产业基地建设,不遗余力打造中国“药都”。对生物产业实施特别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办法》中制定的相关政策。一是由财政出资,对区内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实行政府津贴;二是对获得国家一、二类新(兽)药证书、首个生物农药登记证书、国际、国家专利证书,并在石家庄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由市政府承担相应的申报费用。同时,对在石家庄实施该产品产业化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按《高新技术成果落地石家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三是对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每个标准分别给予奖励;四是对获得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五是对能够实现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并在园区内实施的按照《高新技术成果落户石家庄奖励办法》予以奖励等。

(二)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和创新支撑体系

鼓励企业成为吸纳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坚持引智战略,以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机构,采取重大项目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短期聘用等灵活形式,广泛吸收接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增加专项基金,对为医药行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鼓励医药行业人携带科研成果来石家庄创业。

提高生物产业创新能力。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基地内优势骨干企业的国家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等,针对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能力瓶颈,建设较为系统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设施、工程研究试验设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等综合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华药集团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华药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石药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石药集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石药集团手性工程中心项目、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神威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注射给药系统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与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认定评价工作,不断提高生物产业创新能力。实施更为主动的知识产权战略,鼓励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为生物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金融支撑体系

完善生物产业投融资体系。尽快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政府担保公司及风险投资基金,构建融资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的帮扶支持,为生物产业建设项目进行融资和提供贷款担保,对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特别是对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强的中小生物企业进行扶持。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强调政府的作用,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营造金融支持体系良好的生成空间;二是完善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体现主体多元发展和运转有效性;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四是优发展生物医药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五是完善机制建设,确保竞争有序。

(四)建立生物医药产业资本市场支撑体系

资本支持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力的助推器,但现阶段,资本支持不足是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资本支持不足的办法就在于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本支持体系。其基本思路是:政府应从制度安排和政策扶持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重新构建投资的激励信用机制,改善生物医药投资的效益;同时,应当积极探索增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投资新机制,开拓多元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引导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类资本投资生物医药、开发生物医药,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努力形成政策性融资与商业性融资相结合,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协调的多元发展资金支持体系。

(五)建立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1.环境方面:对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医药生产流通进行严格监管,限制污染源的超标排放,利用高新技术提升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化学原料药的市场所占比重,减少低附加值产品产量。同时加强环境科技研究,建设绿色基地,促进医药行业的清洁生产实施,重点支持无污染、重环保、低能耗费、低水耗、高附加值的医药工业企业入驻基地。

2.资源方面:资源支撑的重点是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促进企业行业资源配置整体合理。要由政府制定规划,保障基地内的用水、用电、用地需求,引导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积极推进全行业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企业资源环境状态评价方面:资源约束和环境瓶颈问题已成为制约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道路。对企业的资源环境状态要进行定性,最好是定量的评价,看其是否达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笔者联系本地区实际,尝试建立石家庄医药制造企业的资源环境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的资源环境状态评价提供参考。首先确定各指标权重,其次运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各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得分水平,得分越高越集约。

(六)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府支撑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战略,要经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面对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经营的这些难点,政府的责任是建立一个支持、协调和规范,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的支持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府支持体系是政府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程并获得最佳成效而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给予的正确的、强有力的、具有远见的政府支持行为,并在此前提下和基本框架内,为实现政策目标所形成的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实施步骤、实施方法、具体措施和宏观调控的基本体系。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府支持体系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有:一是政府应具备充分的权威和必要的、相当雄厚的财力;二是创造政策出台与实施的适宜环境;三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要有针对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政策制定要做到损益有度、补偿合理;五是健全而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

(七)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法律支撑体系

法律作为利益调整的重要机制,必然在合理分配利益资源、规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运行等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石家庄有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法律规范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石家庄应当着重从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切入,建立和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法律体系,通过立法和制定保护农业的政策、加强市场的调控法律保障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促进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顺利发展。

(八)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1.加快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通过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设备及资本等要素的有效整合,按照“高起点、快速度”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形成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等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北京产业调整的机遇,吸引高端人才来石家庄创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技术服务和实验中心、新药筛选与化合物制备公共实验中心、生物制造公共实验中心、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等项目。

2.社会文化支撑。每个成熟的医药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如华药:“一切为了人类健康”、“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石药:“做好药,为中国”;神威:“引领现代中药,推进健康产业”等,它们都形成了一种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在全行业中加强企业文化交流和联系。从全社会来看,要为基地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为生物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主动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加强舆论支持和引导,重视企业,尊重企业家,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尽快建立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工作机制,制定基地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改善基地发展环境,加强组织协调,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基地快速发展。尽快成立石家庄市生物产业协会,组织技术交流和产业发展战略研讨,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为基地建设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九)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信息支撑体系

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决策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操作层面上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信息支持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和系统模型。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信息支持系统,一方面满足企业的各类信息需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程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各级政府部门了解、掌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态,以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证。

参考文献:

[1]石家庄“药都”建设总体规划[EB/OL].http://www.cnydw.cn/.

[2]河北经济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李廉水,等.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

(责任编辑:彭介忠)

OntheSupportingMeasuresfortheLeap ̄forward

DevelopmentofPharmaceuticalIndustry

——ACaseStudyoftheBiomedicalIndustryinShijiazhuang

YANGuo ̄rui1,2,YANTao2,NIBao ̄jing2

作者:燕国瑞 燕涛 倪保敬

金融危机下医药产业发展论文 篇2:

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医药产业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对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阐述了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进而从区位品牌、科研创新、企业规模、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最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提升江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医药产业 生命周期 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虽然目前金融危机尚在延续,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医药产业,也日益融合进了全球化的浪潮。世界各国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医药企业资源配置的范围逐渐由本地区扩展到整个世界。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从产业生命周期演变的角度来看,产业从诞生到消亡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产业的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各阶段都有自身较为鲜明的特征。

1.形成期。这是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指一个经济地区逐步形成轴辐式产业结构、区域内核心产业增长迅速的时期。在此阶段,区域核心产业开始启动,成为较为活跃的产业。虽然其增长较快,但是经济总量并不大,还不能改变整个区域的经济状况。

2.成长期。这是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指产业在集聚效益的作用下,进入一个具有自我强化特征的、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在该阶段,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还不是很大,但是增长率较高。虽然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自己还不是创新中心。因此,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实力还较为脆弱。

3.成熟期。这是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快速增长以后,产业在该阶段形成了整体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形成了一系列服务性产业,其他产业占有的比例较小,区域形成明显的轴辐式产业结构,产业逐渐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此时竞争力最强。在该阶段,区域内的市场竞争加剧,专业化程度提高,协作也更加密切。

4.衰退期。这是产业发展的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产业经过成熟期以后,逐渐过渡到这一阶段。核心企业投资回报率降低,市场份额减少,甚至产值下降。在该时期,实力较弱的企业破产,实力较强的企业也纷纷裁员,区域内形成失业的浪潮。一些企业迁出该地区,创新速度减慢,从依靠投资提高竞争力转变为降低费用减少亏损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后,产业最终退出市场。

(二)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是全国医药大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为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的发展,江苏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到980亿元,利税收入达到180亿元。

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占全国比重已超过10%。这一趋势基本延续到了2008年。据统计,2008年1-10月江苏医药制造业出口额达到69.06亿元,同比增长21.7%。

目前,江苏省已拥有各类药品研究机构200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1家,另有1家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全省共有277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351家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通过GSP认证。另外,江苏还强化跟踪服务,打造医药经济板块。全力支持泰州医药产业园、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园、苏州无锡外向型医药产业园、南京“药谷”等重点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江苏医药产业已经跨越了形成阶段。作为全省典型代表的泰州医药产业集群,虽然其总体规模相对还不是很大,但其最近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是全国知名的医药产业集聚地,正在努力打造“中国医药第一城”。因此,江苏医药产业目前正处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

二、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江苏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规模工业是江苏经济的传统品牌和特色优势,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纵观整个江苏的医药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力,整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品牌优势。江苏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江苏年产值位居全国三甲,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江苏的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已经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扬子江药业集团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中国医药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商务部、科技部相继将泰州确定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

2.科研创新优势。江苏全省医药企业与省内、国内乃至国外的著名高等院校和公司合作频繁。仅泰州市就设有博士后工作站4个,药物研究机构7家,近400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并已启动了DMF、CO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MP预认证等国际技术规范认证、注册工作。目前,已有包括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国内12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及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定量生物医药研究院(QB3)、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医学中心在内的24家国外著名医药研发机构入驻江苏,另有包括美国通用电器医疗集团(GE)在内的35家著名医药企业加盟。

3.政策及服务体系优势。2007年,江苏省委提出要把泰州打造成“中国第一医药城”。在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等扶持政策的同时,政府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建设泰州药品检验中心,强化面向園内医药企业的药品检验服务,带动整个园区医药产业发展。在建设中国医药城的过程中,江苏省政府一手扶大培强现有医药企业,重点支持扬子江药业集团、济川制药、苏中制药等企业率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一手建设医药高新技术园区,打造江苏医药产业发展的研发、物流等五大平台,为医药产业的腾飞构筑“跑道”。同时,江苏省科技厅与泰州市联合举行签约揭牌仪式,江苏省新药(泰州)创业服务平台、江苏(泰州)医药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落户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另外,江苏省政府正在极力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会展平台,一个集药品交易、科技交流、成果发布为一体的会展交易平台的蓝图已经展现,在2010年,市场交易额可望超过300亿元。

(二)江苏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分析

1.大型医药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产业要形成集群效应是要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关键性的龙头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实现,龙头企业在产业的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带动和聚集效应。然而,目前全省医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如2006年,居我国医药产业首位的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年销售额为108.6亿元,仅相当于同期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年销售额的3%左右。

2.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等特点的新兴产业,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GMP、GAP生产线的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江苏乃至全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善,融资机制不够健全。只有少数几家规模较大或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能通过股市等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而大多数中小型医药企业仍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江苏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医药产业是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产业,该省医药产业在国际上发展相对落后,其本质就在于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江苏医药产业的竞争优势还只停留在聚集经济产生的成本优势上,内部成员之间进行的创新合作还很少,由产业聚集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还很少。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形式基本属于模仿或仿制,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4.服务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全省围绕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到位,特别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現为比重偏低、增速偏低、内部结构层次偏低。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

三、提升江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从战略高度加以促进,同时遵从市场规律

江苏医药产业目前尚处于成长阶段,其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政府应从宏观的战略高度加以扶持,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制定若干优惠政策,从宏观上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江苏医药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逐步显现出集群效应。但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合作。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调配为主,以政府引导为辅的方针,应避免政府对企业微观决策的干预,遵从市场的竞争规律,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完善创业环境,构建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互动的区域创新网络

1.重点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目前,江苏的医药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其不足之处在于产业内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中心,核心企业真正拥有自身知识产权的技术还不多。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系统。因此,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创新能力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江苏是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应进一步鼓励省内乃至全国和国外的科研力量与江苏医药企业的融合,共建研发机构、实验室等,形成开放、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加快信息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提升企业对医药前沿技术突破的监控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企业横向间技术交流,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和共享,避免重复投入导致资源浪费。

3.构建区域网络。区域网络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并且还将对改善供应链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倡导产——学——研与企业之间联合的同时,应积极在产业内开展技术、学术交流活动,增加区域内的技术联系,使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交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区域网络的重要支点。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1.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医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力度。应进一步完善通过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其中,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专利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应制定医药企业相应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科研人员把取得专利作为科研开发立项的目标之一,把取得专利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之一。

2.组建配套的金融服务机构。目前,江苏医药产业核心区内企业的融资能力仍十分有限,中小医药企业更是如此。因此,政府可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同时,政府可提供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帮助中小型医药企业融资,从而全面提升江苏省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2009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江苏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XSKOZ]

参考文献:

1.朱杏珍.产业群生命周期及其策略研究.生产力研究,2005(10)

2.尹强.泰州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思考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07(10)

3.李建青,黄泰康.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中国药物经济学,2007(4)

4.干荣富.医药行业2008年回顾与2009年展望.上海医药,2009(1)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责编:吕尚)

作者:吕建黎

金融危机下医药产业发展论文 篇3:

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研究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广西的重点发展产业和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南宁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聚集了资源、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和人才等诸多优势。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链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为实现南宁和广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许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世界各国克服金融危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抢占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共同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培育和发展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生物医药产业,不但迎合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要求,更是南宁甚至广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一、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生物医药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

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共同面临的困境,以节能减排、资源替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手段谋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生物医药产业无疑成为了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实施发展新兴产业战略的共同选择。事实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育种等已经被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是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也将是“十二五”布局的重点。同时,《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也将疫苗与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南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作为南宁和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及核心载体,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理所应当地成为其在新经济发展时期的历史使命。目前,生物工程及制药已经发展成为南宁高新区的三大特色和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形成了较高的产业集群,积累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构建了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机制,在这一背景下,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无疑成为了南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这既是南宁落实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部署的体现,也是发挥南宁高新区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建产品品牌的内在要求。

(二)生物医药产业是提升南宁和广西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个朝阳产业,已经受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的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是把加速发展生物产业、抢占生物产业制高点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聚集了产业、研发、科技创新和人才等诸多优势。《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2008-2020)》明确提出了南宁生物产业发展的目标:2020年后,南宁将基本形成以本地生物医药资源及地道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服务东盟的我国南方重要医药产业基地;形成一批产业化程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企业集团,以本地资源深加工的复方凝胶系列、氨基酸系列、抗癌特效新药、妇科中成药及栓剂、小容量注射剂及外用滴剂、中药保健品、基因药物等系列化生物医药产业以及形成一批亿元医药企业、超10亿元的大型生物医药产业集团公司。同时,在诸多优势的支撑下,随着南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生物制药产业园区等项目的推进;在南宁甚至是广西必将形成关联度强、产业聚集程度大和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极大地提升南宁和广西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物医药产业是南宁和广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后,世界众多国家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聚焦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更是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事实上,在金融危机期间诸多行业发展受挫、甚至濒临倒闭的情况下,生物医药产业却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发展势头。2009年1-10月,生物产业的增长率达20%。目前,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精细化学品的生物法制造将替代化学法的30%-60%。由此可见,生物产业已经成为了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高抗风险产业,生物产业也正在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大变化。而我国也把发展战略性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导向。与此相同,要使南宁在广西经济中发挥更大的引擎作用和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其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必须加快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我国以“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经济发展导向战略背景下,南宁和广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真正出路。

二、南宁高新区聚集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

1.资源禀赋优势。南宁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南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同时利用南宁和广西的多种医药资源。南宁具有丰富的动植物和中草药资源。淮山、银华和桂皮等中草资源达300多种,巨蜥、猕猴等39种动物被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珍稀特有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就广西的医药资源而言,广西的中草药有4623种,在全国排在第2位,是我国的四大天然药库之一。其中,少数民族用药1021种。另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数字显示,广西现有已知的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1/3多。罗汉果、鸡血藤、何首乌、巴戟天、绞股蓝和金银花等传统中药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此外,广西还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草药专业繁育基地——广西药用植物园。

2.产业基础优势。目前,生物工程及制药已经成为南宁高新区的三大特

色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南宁高新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83.24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4.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35.42%。而仅2010年1-10月,南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就实现工业产值71.6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35.66%。截至2010年10月,南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超过200家,主要集中在中药医药、生物化工、生物食品和生物农业等领域。其中,灵康公司、培力药业、康华药业、桂西医药、博科药业、恒拓医药、圣保堂药业、万士达医药和圣保堂药业等企业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这200多家企业中,规模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达23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8家。特别是我国强行实施GPM认证以来,一批GPM异地改造项目陆续落户南宁高新区,形成了医药产业的聚集效应。

3.科技创新体制优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截至2009年底,南宁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南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占该市的75%;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占该市的62%;自治区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自治区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博士后流动站1个;经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162家。建立了中国一东盟科技企业孵化园、南宁留学人员创业园、南宁软件园、南宁大学生创业园和生物产业孵化园等5个专业孵化器,孵化场地30余万平方米,在建孵化器3个,初步建成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国家级孵化器一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为主要载体、以各专业孵化器为依托、以公共技术平台和融资平台为基础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2009年,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被认定为国家认可实验室;灵康赛诺科公司投资建设的国际灵长类动物模型与医药产业化示范基地,获得美国动物实验机构认证。南宁高新区正在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被列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的21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区,主要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创新药物、疫苗与诊断试剂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将研究开发诊断、治疗、检测检验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医学产品及诊疗技术。建成后的南宁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成为广西、南宁市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交易基地、名副其实的广西“药谷”。产学研合作机制方面。南宁高新区管委会与广西大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广西大学等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并与广西科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共享公共技术平台服务。此外,南宁高新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还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较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在企业方面,灵康赛诺科公司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美国帕金森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承接了技术服务和合作项目,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南宁市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新突破。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方面。南宁高新区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暂行规定》和《关于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暂行规定》,根据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级别以及专利发明等情况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或资金扶持,并对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此外,南宁博士服务站在南宁高新区的落户也为南宁高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4.人才聚集优势。南宁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享受待遇的暂行规定》等吸纳人才政策,建立了高新区级软件研发人才小高地和南宁市级生物技术研发人才小高地,在个税减免、学术交流、学术专著出版和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建立了广西首个“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暂行规定》,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企业除享受国家的相关政策外,还可获得办公场地、居住补贴和初期运营补贴;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资金”,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有偿及资本金投入、孵化资助等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南宁高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广西的重点发展产业和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承载着优化南宁和广西经济发展结构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任。在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和我国以“调结构、转方式”为经济发展主方向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应该通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链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为实现南宁和广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体系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实践证明,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是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聚焦发展的前提。目前,虽然南宁高新区已经设立了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但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不高,企业毕业后的成功率较低,难以适应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南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体系,加快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引进、培育、扩展和服务,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大企业落户南宁成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甚至是广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尽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总部基地。由政府牵头组织规划,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出资共同建设,使生物医药产业总部基地实现产业服务、技术研发、科技支撑和项目孵化一体化,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快南宁高新区生物制药产业园建设。重点是要优化园区的产业布局,推进包括生物医药科技孵化器、生物医药检测分析中心、生物医药动物实验中心和生物医药物流中心等在内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和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建设,提高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生物医药产业信息平台。生物医药产业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医药产业的有机结合,其发展既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也要依赖对医药资源的整合。对于南宁高新区而言,其生物产业的发展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要借助和利用广西、外省区甚至是东盟、世界各地的医药资源。因此,南宁高新区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总部基地、生物制药产业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着力谋划好生物医药产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将该平台建设列入南宁高新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是要利用中国移动广西通信信息产业园落户南宁高新区建设“数字园区”的契机和发挥其优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共享广

西、全国乃至世界生物医药科学技术的知识资源、医药政策、发明专利信息以及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等信息资源,并向各地区和世界各国展示南宁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品及技术成果,增强外地医药企业到南宁投资发展的吸引力。

(二)培育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链,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有完整产业链的支撑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产业关联度应是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的一个基本准则。南宁高新区医药制造及加工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且成为了高新区的三大特色和支柱产业之一,但医药企业却存在布局分散、关联度不强等问题。要实现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南宁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在2015-2020年把南宁市发展成为全国甚至是全球植物药开发及利用的中心的目标,关键是推进产业集群核心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依托“龙头”企业引导社会资源聚集,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抓大”和扶优扶强战略,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结合南宁高新区和南宁现有医药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发展潜力,由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南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企业的认定和编制工作,对于重点发展企业和项目。在科研开发条件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和上市等措施,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和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继续完善各种优惠政策机制,吸引更多区内外、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入园投资落户,推动其与南宁高新区和广西医药企业资源的融合,并带动更多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加大对生物医药配套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医药企业特别是医药龙头企业和产品生产提供配套支撑,形成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聚集。

(三)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区别于其他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科技创新依赖性强、生产周期长。而欧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高校和研究机构是创新的源泉,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力量。现实中,南宁高新区与周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力度还不够强,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技术的研发方面还比较欠缺。鉴于此,南宁高新区必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这其中需要把握好几个重点。第一,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范围。南宁高新区除了与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和广西药用植物园等区内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外,还应将合作的对象向区外甚至是国外延伸,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生物技术和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产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和欧美、东盟地区的技术、资源优势互补的交流合作。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机构落户南宁,推动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人才与本地创新资源的融合,实现区内外、国内外资源的共享。第二,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果。重点是在已经制定的《关于鼓励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暂行规定》和《关于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知识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技术成果转化、开发和应用管理体系。一方面,完善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的激励机制,增强技术成果转化的动力;另一方面,结合市场和技术的需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第三,注意产学研合作的灵活性。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推进高新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的创建。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管理、研究人员到高校学习培训,解决研究工作中理论水平不足的问题。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基地等方式,组织学生到高新区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并组织研究人员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此外,高校、研究机构还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高新区的相关项目,与高新区长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经费可以由高校、研究机构科研经费或高新区资助,,重要项目的课题还可以申请地方政府立项,由政府资助,这样既解决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课题难找问题,又可以为高新区的发展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冯步广,关于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南宁高新区为例,改革与战略,2010,(8):114-116

[2]何翔,基于制度安排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研究,改革与战略,2010,(9):155-158

[3]贺大州,南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打造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新高地对策研究,市场论坛,2009,(1):20

[4]凌捷,苏睿,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改革与战略,201Q,(6):152-155

[5]李京瑞,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工程——北京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7):42-44

[6]粱燕雯,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优势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区的培育——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9,(4):91

作者:凌捷

上一篇:工程技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场推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