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共7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篇1

在传统金融时期, 我国的金融服务门槛较高, 难以惠及小微企业、农村乡镇以及贫困人群, 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则可满足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最佳方式,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为发展普惠金融带来了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要“发展普惠金融, 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 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对普惠金融作了生动的诠释。2012年,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会同有关方面, 启动了农村移动支付的试点工作, 推动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积极探索业务模式, 试水农村互联网金融改革, 为更多贫困地区农民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支付服务, 展现了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扶贫、便民和包容性增长方面的空间和前景, 同时也展示了互联网武装下的“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潜力。近日, 山西省委、省政府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山西金融振兴的意见》也指出, “创新互联网、基金、众筹等融资方式, 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在我省农村实现集小额取现、跨行转账、便民缴费和消费为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站全覆盖, 加快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这一列系利好政策给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提供了良机。

近年来,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信息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 这为互联网金融对接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宽带的迅速发展, 我国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涉农网站服务体系, 为农民提供了必需的技术和产量信息;同时, 以移动通信网络为载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已成为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根据当地农村发展需要, 许多省市区的农业部门开发建设了多种移动服务平台和网络。

在农村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互联网金融文化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特征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创新, 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通过迅速的时空转换, 实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业务流程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

(一) 互联网金融能丰富普惠金融的产品体系。

互联网金融接入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 将分散的农民和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处理,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创新信用模式并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在互联网金融思维影响下的金融机构, 可以向农民、小微企业提供创新的、定制的微型金融服务, 从而惠及到每一个普惠金融体系的参与者。

(二) 互联网金融能提升普惠金融的业务流程体系。

发展普惠金融, 离不开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互联网金融业务以云平台为基础开展, 具有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等先天优势, 与发展普惠金融高度契合。各类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平台, 突破物理网点的限制, 通过POS机、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存款、支付、授信等一系列电子化的金融服务, 降低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

(三) 互联网金融能优化普惠金融的生态体系。

互联网金融技术可以为金融体系建立网络支付平台、信用评估等基础性的金融设施, 使金融服务提供者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进信息透明的要求, 同时也会进一步规范农民、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受益者的行为。互联网金融文化接入普惠金融体系, 在未来将促进农村金融信用评级的科学化、规范化, 形成全方位的征信体系, 让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从总体上提升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效率。

二、建议

目前, 互联网金融仍在发展过程中, 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 但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制定‘互联+’行动, 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金融, 促进普惠金融在创新中发展, 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 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并不能过度依赖降低服务门槛, 而是应该注重商业的可持续性。如果贫困户或小微企业无法带来较为稳定的、可持续性的现金流, 那么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就不是由一般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解决的, 而应该由政策性或者扶贫性金融机构来解决。未来应构建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 由政府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差异性监管等政策支持,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普惠金融体系生态环境。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提高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业务和服务模式。

(二) 利用互联网技术, 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

一是要全面了解客户需求, 缓解普惠金融“供需不匹配”的难题。要从客户准入、授权授信、业务流程、担保形式等方面, 推动有效创新, 让有需求的客户“进得来, 贷得到”。二是要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 缓解普惠金融“成本高”难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IC卡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适合农村区域特点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要面向“三农”和县域, 探索建立“三农”直销银行, 试点推进移动金融服务, 努力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三是要构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缓解普惠金融“风险大”的难题。要加快构建“三农”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经营主体信用状况等信息的征集与共享, 探索适合农村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

(三) 建立有效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

目前困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的征信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不完善, 对此, 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积极协助P2P网贷企业全口径报送数据, 通过有效可行的方式, 早日接入央行信用基础数据库。二是对目前网贷平台的第三方担保的信息进行登记, 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以防止虚假担保或过度担保的情况发生。三是有效收集、监测和评估普惠金融参与者的信息, 完善信息收集、监测和评估手段, 丰富信息基础数据库内容。四是将声誉惩罚、数据共享、平台系统等, 作为自律管理的重点, 有效实施自律管理。同时P2P网络借贷行业应建立自律登记制度, 引导行业规范运营,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进而为行业自律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协调好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与金融普惠行动。

传统监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存款者利益,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普惠金融而言, 应该考虑增加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途径与监管制度的结合。鉴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普惠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议根据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 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分类监管,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以调动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资者以及其他参与者主体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踊跃加入到金融普惠行列中。

(五) 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扶持。

一是对涉农金融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激活普惠金融之力。政府要用“真金白银”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打造坚固的保障体系, 设立各类风险补偿基金, 有效调动金融机构实施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激发出普惠金融的无限活力。二是要完善农村产权登记和流转机制。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出台、“抵押登记”以及“评估管理”办法, 为金融机构创新抵押贷款业务提供可行性, 扩大农民可用于抵质押的财产范围。三是要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激励和推动, 对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机构, 要给予财政奖补资金。四是要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工作, 要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力度, 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地区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

(六) 对农村地区居民实施金融教育引导工程, 开启普惠金融之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金融监管创新 篇2

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开辟了新的金融模式,中国金融体系正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颠覆。那么,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我们简单谈一下互联网金融的缘起以及它对金融监管创新的启示。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而开展的各种金融活动的总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非P2P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金融机构的网络创新平台和基于网络的金融服务平台。

首先,互联网的本质以及日益显现出来的优势与金融“强强”结合,促进了金融中介与产品的创新,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平等、透明、分享、高效。金融运作追求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信息高效透明,交易快速便捷、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拓展了金融投资主体的购买渠道,增加了金融交易的流动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加强了金融交易本来就有的网络效应。

其次,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最根本的“土壤”,是中国现行金融体系下金融管制形成的套利空间。

银行主要利润来源是贷款与存款之间的息差。中国的金融体系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价格扭曲。中国央行设定了统一的存款利率上限,扣除通货膨胀率等价格因素以后,中国居民的实际存款利率经常为负。现有金融体系的长期抑制与发展不足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提供了机会。以余额宝为例,天弘基金用一只货币市场基金把客户资金集中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获得了比个人活期存款高十余倍的存款利率。

其三,仅靠银行难以满足中国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中国,商业银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于安全性、效益性的考虑,往往将90%的资金集中投向AA级以上的国有企业、大型优质企业,而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是中高额贷款,非国有的中小型银行数量不足、运作质量不高,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占中国企业总数98%以上的中小企业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阿里巴巴平台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53.7%的客户需要无抵押贷款,融资需求在50万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以下的约占87.3%。

互联网金融具备轻应用、碎片化理财、利益导向的特点,符合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以P2P网贷平台为例,经过6年的发展,正呈现爆发性的增长态势。据易P2P网贷研究院报告,截止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数量达1184家,月复合增长率约为6.24%。2014年上半年,P2P网贷成交额964.46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增加363.82亿元,增长60.57%。

其四,城乡居民消费剩余的资金投资渠道受限。2013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为4654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613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持续增长的居民收入增加了全社会潜在的金融投资需求。

但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中,市场信用严重缺位,银行信用由于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成为几乎垄断的信用机制。银行的储蓄存款是城乡居民消费剩余资金近乎唯一的投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以来我国债券余额规模增长了约10倍,但是我国的各类债券主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售,直接金融工具由此转变为间接金融工具,金融脱媒现象(又称为金融非中介化)发展缓慢,实体企业资金紧缺和资金错配状况并未缓解。

其五,监管缺位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我国不同,西方国家实行以业务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机制,每一项金融业务均规定了主管的金融监管部门。而中国的金融监管以金融机构为主,实行分业监管。首先,互联网不属于金融机构范畴,其业务不受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管。其次,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无需接受央行的监管。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刚兴起,应用边界模糊,业务形态灵活,难于监管。

其六,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人群以及新兴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优势相结合,形成了集合优势、乘数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人群。截止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户;光纤接入用户为5393万户;3G用户为4.7亿户。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信息技术的革新,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速了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经营,一些互联网以及平台公司积累了巨大的用户量。以支付宝为例,截止2013年底,支付宝用户已达三亿,2013年支付超过27.8亿笔,支付金额达9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公司。支付宝构建的支付跨界叠加类业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技术,对用户行为和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开始在支付的基础通道上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理财服务、融资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购买用户反过来又会继续充实该平台的用户量,由此达成一个良性的内部循环。

互联网金融推动监管创新

互联网金融有效补充了以银行为代表的主体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功能,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推动了金融业务格局和服务理念的变化,完善了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同时,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使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变得日益复杂。P2P的跑路潮、倒闭潮,网络理财产品的安全性等都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据统计,从2013年4月到2014年2月的10个月期间,有80多家P2P平台发生了倒闭、老板跑路或延期兑付等问题。这对我们原有的监管框架以及监管主体提出了挑战。这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冲突,是监管漏洞的表现,同时也是监管创新的契机。如何监管才能既规范其发展,防范其风险,又能维护金融市场创新呢?

首先,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乱象”缘于当前金融监管构架与金融创新、混业经营之间的不匹配。这还缘于对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本质在认识上的混乱以及现有监管规则相对技术发展的滞后性。我们需要突破原有的监管框架,打破现有体系内“分业监管”的机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做功能上的认定,并归属相应的监管部门。

其次,将当前国内主要以机构为主的传统监管模式,转化为以负面清单为主的市场合规监管。金融监管的核心是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管体系,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维护市场程序正义和效率。

其三,尊重市场主体间签署的合法契约。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保障合同法的有效执行。坚决打破“刚性兑付”,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把投资者教育作为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作来做。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对投资者的投资心态、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基本知识等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保护投资者利益不是为投资者兜底,而是在产品信息合法披露、风险有效揭示的基础上,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一个健康的市场,投资者应坚信: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成正相关的,妄图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金融产品,这不符合金融的基本属性。此外,逐步提高投资人的契约意识,让投资者自主选择金融产品并按照合同自主承担投资责任。

其四,在监管手段方面,建立信息共享的企业、个人征信体系。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金融系统要提高对个人、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发展银行信用信息以及税务、工商、质监、公安、水、电、煤气、电话等公用事业单位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共享的征信体系,填补我国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上的空白,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促进消费信贷和消费健康增长,改善经济增长结构,缓解中小企业借款难、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提高企业、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这也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以及基础性的工作。

进一步加大金融体系改革力度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揭示了我国金融体制的“先天不足”,我们需进一步加大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市场信用快速发展。

首先,在金融配置资源方面,我们应该由发挥银行的决定性作用转变为发挥金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促进以市场为主导的趋势性发展,促进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建立发挥金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趋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篇3

星子支行 王海云

当前,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推出了包括P2P小额信贷、移动支付、余额宝等众多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及产品,对传统商业银行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冲击和挑战,墨守成规就是最大的风险。作为全国网点数量最多的国有商业银行,农行只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把握大势、加快转型、提高效率,才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构建先行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及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实质

互联网金融概念最早由谢平教授提出,他把“互联网金融模式”定义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 金融融资模式。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其特点是:“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实质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1、综合运营成本较低。陆金所的董事长计葵生曾说:“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客的成本是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的概念,可能是银行的1/5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供需双方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网络平台的搭建和运营成本要远低于银行物理网点成本,同时网络平台的客户承载容量极大且不受物理网点空间和容量限制。

2、客户群体定位为小微客户。互联网金融目标客户是被传统金融资源难以覆盖的小微客户,原因为在未形成规模效应下单个小微客户产出利润较少,传统商业银行对于这类客户群体整体服务成本较高,收益与成本不对等。由于互联网金融运营成本较低,因此互联网的客户可以渗透至金额较小但总量可观的小微群体。从某种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市场发展要求,是对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3、宣传攻势迅猛。互联网金融不受物理网点的时间限制和地理限制,可以通过互联网,全天候、广泛直通地将宣传迅速传达给潜在客户。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客户群之间互相扩散,并以更高的频率传向更广大的群体,未来金融业发展空间广阔。

4、客户粘着性高。腾讯由于具有强大的客户群和客户粘着性高,所以各项业务增长迅猛,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和支付宝等业务也锁住了大量客户。互联网企业往往更加注重客户体验,通过提升互联网产品对客户的友好度和客户体验达到提升客户粘性的目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传统银行业的最大威胁,也在于银行容易失去对客户的粘性。

二、农行基层网点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行基层网点积极开展经营转型。在硬件投入和软件培育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发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层农行网点转型成效

l、网点布局建设方面。围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启动网点6S管理导入工作,有效改善了员工的内部工作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客户的服务体验,客户维护能力增强。在网点格局上,根据营业网点现有业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设置了以下六大基本功能区:咨询引导区、休息展示区、现金服务区、非现金服务区、自助服务区以及贵宾服务区,功能区的设置有利于迅速分流客户,对不同客户进行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服务。

2、电子渠道建设方面。电子渠道分流率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营销个人网银、个人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个人消息服务、企业电话银行、企业消息服务、企业网银等电子产品成为各基层网点计价的重要来源。基层农行的电子渠道分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九江市德安支行为例,截止到2014年6月,对公电子渠道交易量占比35.4%,个人电子渠道交易量占比12.52%。

3、自助银行建设方面。近年来,基层农行网点自助银行建设发展迅速。以九江市XX支行为例,2013年至2014年,XX支行在县城区域和乡镇街道各增加了一个自助银行,目前正在建设一个精品网点,改造一个基础网点,预计到今年年底,XX支行共有19台存取款机,5台终端机,4台客户体验机投入使用。另外,XX支行在乡村网点投放了25台“惠农通”等自助终端机。

(二)基层农行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网点服务质量不高。根据某支行第三方公司对部分网点的暗访评估,客户排队时间长、柜员服务态度差、营业环境欠佳等问题扣分较多,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与同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2、渠道建设跟踪滞后。电子产品动户率不高,很多电子产品如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开通后客户从来不用,原因为很多产品没有有效激活。以XX支行为例,2014年6月个人网银动户率为15.34%,对公网银动户率26.82%。

3、自助银行覆盖面较低。目前乡镇自助银行较少,柜员机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以XX县为例,XX县共12个乡镇(场、处),目前XX支行只在南康(城关镇)和温泉两镇设有柜员机,白鹿、横塘、蛟塘等较为繁华的乡镇没有设立自助银行点,这与XX县28万人口且每年超1000万旅游人次的市场需求极为不符。另外,乡镇自助柜员机结构设置不合理,存取一体机数量较少,不适应农村市场存款相对较多、取款相对较少的特点。

4、专业人员欠缺。近年来,农行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派遣工招聘、村官招聘等多渠道招聘了大量员工,然而由于很多基层网点业务比较单一,系统性培养力度不够,没有将人员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致使基层网点专业金融人才缺乏。以XX支行为例,35岁以下青年员工共有18人,占全支行总人数的32.7%,有初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为0人。

三、基层网点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职能减弱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们可以依托网络为载体进行金融供需交易,基层网点的职能将会边缘化。

(一)互联网金融脱媒,基层网点中介职能被弱化。“金融脱媒”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再只做银行的网关支付平台,而是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吸纳存款、投资理财等。金融脱媒将直接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存款和信贷业务。农行基层网点最重要的职能是中介职能,通过吸纳存款,发放贷款,为金融市场的供需双方搭建桥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们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寻找金融资源,银行中介职能弱化。

(二)互联网金融客户群体黏着性较高,影响基层网点发展基础。互联网企业通过将互联网产品嵌入客户的日常生活的方式达到提升客户粘性的目的,而银行更加重视产品收益和流程风险等方面的控制,对客户体验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如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金融客户群体黏着性较高,影响基层网点发展基础。根据易观《2014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16317.5亿,与去年4季度相比增长110.5%。第三方支付或将逐步削弱甚至替代农行基层网点支付结算平台的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成本信息低,网点业务发展受到挑战。金融机构获得投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较高,收益与成本不匹配。互联网金融通过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人们利用“云计算”原理。可以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截至2013年末,阿里金融旗下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500亿元,累计客户数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超过125亿元。贷款发放24小时到账,效率远远高于传统银行。

四、农行基层网点发展互联网金融优势

(一)农村网民数量增长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较2012年中新增2800万,其中,55.8%来自农村。这是自2012年中、农村新增网民首次超越城镇之后的第二次超越,并且来自农村的新网民比例显现了增长之势”未来几年,农村互联网增长浪潮持续不减。

(二)农行在农村和县域地区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讲到:“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有着多年服务经验,在农村地区积累了良好口碑和深厚的客户资源,在网点网络、品牌、技术、产品和资金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目前,我们有54%的网点、46%的人员分布在县域,涉农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是唯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市设有分支机构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这些是我们差异化战略的核心,也是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我们要尽可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资源。

五、基层网点转型方向

我国目前处在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改革的转型时期,互联网金融本身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符合金融改革发展趋势。改造传统金融的趋势不可逆转,基层网点职能需要更快的进行调整,以应对未来整体金融体系的深刻变革。

(一)建立独立的电商平台,提高客户粘着性。银行建设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应作为未来重要的非物理渠道。目前国内几家大型银行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基础上也都开展了电商平台业务,例如工行的融e购,建行的善融商务,交行的“交博汇”网上商城等等,银行通过建立电商平台来获取商户和消费者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通过“三流”进行分析并向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有种说法是:“目前已经存在大量较为成熟的购物平台,银行只有进一步以互联网公司的市场化方式来单独经营和大力运作这类平台,才能提升银行自有互联网平台的品牌和影响,拓展之前未纳入自家银行服务范围的客户。”笔者并不认可这种做法,原因是与成熟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虽然能够快速的获得数据,但是也会受制于人,成熟的电商平台已经建立了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他们随时有停止供给数据的可能。农行拥有大量的优质农户资源,如农业养殖、农场合作经营等,这些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体现。

(二)贴近客户,建设自助银行和社区银行。受互联网金融“脱媒”影响,基层网点的经营费用和维护成本将不断增长,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未来基层网点精减将会成为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建设覆盖较广的自助银行和社区银行,自助银行和社区银行具有成本低、维护易、风险低等优点。一方面,网点要借互联网金融的东风,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引导客户利用电子渠道和自助柜员机办理基本结算、缴费等业务,进行客户分流,减轻柜台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其中包括:金融、会计、法律等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在该平台上能够获得企业经营时所需的所有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客户忠诚度。

(三)抢抓高端客户客户,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经济学中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社会的80%的财富由处在金字塔顶尖的20%的人创造。互联网金融的目标客户为小微客户,俗称“草根金融”。由于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风险防控、信息保护、客户维护等方面发展还不健全,传统银行在這方面发展相对成熟,高端客户更青睐于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农行基层网点应借此机遇,重点发展能够产生价值的20%客户,转变经营理念,“以高端客户为中心”,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战略,树立网点经营品牌。

(四)大力拓展手机银行业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目前,市场上几百元到几千元的手机大都为智能机,采用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上网便捷,手机购物和手机支付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农行基层网点要充分利用网点广、员工多的资源优势,以急需即用、转账免费等优点进行营销,大力拓展我行手机银行业务,增强客户粘着性。

(五)提高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比重。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网点的冲击,今后大量人工化金融操作将会被自助化和网络化所取代,这就代表今后柜员数量将会大幅度的缩减。未来网点需要配备数量更多,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能够熟悉掌握信息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满足客户的潜在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金融研究2012,(12); [2]李俊.基层农行网点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篇4

【摘要】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网贷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基金公司等企业的强强联合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面前,商业银行应何从应对?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信息技术特点、存在的风险与分析,提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挑战的措施。

【关键词】银行 互联网金融 模式 金融信息技术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

各大互联网巨头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业务表现尤为抢眼。2013年6月,阿里金融在国内首次推出“余额宝”服务,通过在支付宝系统内置基金支付系统,支持支付宝用户将沉淀资金直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该产品实际上是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T+0产品,主要投资于投资国债、银行存单等安全性较高的货币市场金融工具。该产品推出以来,或得了市场的热烈追捧,被戏称为“?潘坷聿粕衿鳌保?截止今年1季度,“余额宝”规模已突破5400亿,用户数超过1亿。自阿里金融推出“余额宝”后,其他互联网企业紧跟其后,陆续推出了百度“百发”、苏宁“零钱宝”、微信“理财通”等类似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理财渐成气候。

P2P及众筹等网贷模式在2011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至2013年底已有523家网贷平台,同比增长253.4%,2013年全年的成交规模达897.1亿元,同比增长292.4%,年化收益率为25.06%。网贷平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民间借贷发达的地区,仅广东、浙江、山东三省就占据了50%。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宜人贷等一大批网贷平台存在。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特点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本质上属于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与传统银行的储蓄存款、理财和代理基金等相比,具备投资门槛低、收益较高、流动性强等特点。一是投资金额较低。二是预期收益率较高。据统计,余额宝90%以上的资金投向为银行协议存款。在国内银行间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资金价格处于高位,协议存款的利率也相对较高,导致余额宝的收益率水平远高于同期国内储蓄存款利率。三是流动性较好。目前,余额宝采用的T+0赎回到账的方式,比传统的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金到账时间更短,流动性也较好。

P2P面向的是有资金需求而又无法从银行渠道获取的企业和个人,资金主要用于生产或消费,针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客户。而众筹偏向于原始投资的模式,发起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来筹资,回报主要以产品为主。网贷平台为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能够满足短时期的需求,而在超高的利润吸引下,更高的风险随着而来,仅2013年就有75家平台发生了风险事件,随着行业洗牌及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及调研,逐步在规范化网贷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技术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得在不增加大幅成本的情况下提供对大业务量吞吐处理的有效保障。以国内技术架构优秀的阿里金融为例,主要有三方面的革新支持。

一是基于X86服务器集群和开源软件搭建技术设施。阿里金融真正做到了“去IOE化”(IOE是业内的垄断,即IBM的小型机系统垄断,Oracle的数据库系统垄断,EMC的存储设备垄断,打破垄断,从成本费用较低和信息安全方面将得到全面提升),以分布式架构与开源软件的结合应用为特征,每个数据中心动辄部署上万台、几十万台X86服务器,进行动态资源调度,开源操作系统Linux、开源web服务器Apache、开源数据库MySQL、开源脚本语言Php/Perl等待。

二是基于场景的需求分析和应用开发。阿里金融的开发原则可总结为:SOA服务化,所有系统采取服务化模式,系统之间进行必要的分拆和隔离,通过服务调用和消息通知的方式进行协同。

三是自动化部署和运维体系。阿里金融开发了一套资产信息采集程序和采集流程,将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等资产信息,采集到数据库中。以自动化采集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体系,主动监控确保资源池一致性,杜绝人为的操作错误。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与分析

互联网金融在吸收众多的小资金,快速汇聚形成了数个大资金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不可小觑的运作风险,主要表现在四各方面。

一是互联网金融存在迭代风险。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自身都是高风险行业。作为二者的融合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其风险远比单个行业的经营风险高,可谓是风险迭代。此外,互联网金融中普遍存在着跨业经营,非传统金融行业进入到金融领域,对金融风险和管控存在认识不足和能力不够的问题。以阿里的风控体系为例,淘宝和天猫拥有别人不可企及的交易数据优势,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及控制似乎可行,然而,仅以交易数据的概率分析来进行风险控制,准确度将大打折扣,商业银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风控措施的背后都是众多沉痛教训的积淀。

二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太快,相应的监管机制却远未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还是延续互联网公司的机制,先做大,吸引风投,再优化,沉淀,繁荣。而作为这些模式,本身是服务性质,且是对资金、货币的融通服务,而不是以前简单的信息服务,一旦形成虚假、违约交易,其后果都是很严重的。而监管机构人行目前的态势是支持,观望,行业自律先行,而刚刚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又能有多大的制约作用呢?所以监管几乎为零,随着后续央行及银监的监管力度加强,金融业务需经过多次起伏才会进行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互联网金融存在信用风险。现阶段,整个社会信用环境贫缺,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心脏,而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征信体系。网络贷款的最大特点是抛弃了传统银行贷款以抵押为主要特点的风险控制手段,将网络信用度作为贷款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从而使客户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企业担保等来突破贷款的参考标准,实现进一步业务的发展。人们对信用度获取的无奈及对风险教育不足也就给予众多公司或者个人利用虚拟网络环境来进行非法交易,旺旺贷,投资传奇等诈骗跑路就是一个极端例子。而2013年至今已经有跑路或者经营不善倒闭的网贷平台就超过了100家,其中给投资者的损失就不言而喻了。

四是互联网金融存在市场风险。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不充分,金融业开放度不够。金融牌照严格管制、行业垄断明显、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等。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给互联网金融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四、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

与作为金融主体的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极其低廉的成本优势上。互联网金融对大量、小额、分散的小微贷人工辨别款具备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对于大额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却力不从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百笔五十万的信贷业务,如果采取人工逐笔审核的难度是远高于审核一笔五千万的信贷业务的,所以前者可能适合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共性化的审核标准,而后者则适合采取人工审核,因为收益远高于成本,并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分行管控及个性化的服务,这是前者很难提供的。所以,互联网金融可能更适合在小微企业层面融资发挥既定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金融要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总体方向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央政策层面,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小微贷措施,国务院于13年8月发布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央行于今年4月25日和6月16日两个月时间内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说明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扶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决心和力度。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面对市场的趋势,政策层面倒逼商业银行改革的导向,商业银行唯有转变思路,化挑战为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成本优势,承担好传统角色的同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面对国家的政策导向及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工、农、中、交等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的总行架构改革,做出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态势的举措。农总行将原来的“四部五中心”调整为“三部六中心”,撤并重组5个一级部、8个二级部,增设了4个一级部,改建农村产业与城镇化金融部、新建小微企业金融部、网络金融部等新兴业务部门,重构了产品研发体制,搭建起大后台运营体系,突出“三农”,小微贷及互联网金融的职能级别,并将互联网金融上升到全行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增设互联网金融推进办公室,直接向业务总监和分管行长汇报,承担互联网金融的统筹规划,做好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及运营模式的创新,研究大数据支撑的新型金融业态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不同于传统业务的产品和服务。基于新的组织架构,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改进。

一是优化信息技术平台。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行需要做到科技先行。为满足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步实现“去IOE化”,这在全行范围内必将带来投入成本的大幅减低。同时需要整合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去除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为组建数据仓库作提供必要条件,并最终可进行用户数据的挖掘分析,充分发掘用户的金融习惯和金融需求。

二是拓展智慧型经营模式。过去,银行业一味求大求全、单纯扩张规模、拼抢资源、扎堆设立网点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导致银行同业间的恶性竞争。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银行业不仅要在客户基础、网点服务等传统领域提升能力,更要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走特色化经营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信贷、小微企业贷款等,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可替代性,以智慧型经营模式提升软实力。

三是搭建多样化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符合互联网金融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金融服务平台,吸引客户更多潜在用户融入商业银行的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竞争时,本身已经有很好的触网过程的,我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交易数占比已经超过60%,而随着我K令系统的推广使用,使得网银平台及手机银行平台融合通用成为可能,以我行在省域的优势占比及现有的庞大用户群,以及多年客户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强调客户为中心,强化用户的体验度,搭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既能为“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服务,同时也能为金融理财产品的营销提供渠道。

四是整合优势资源,引入符合自身利益的战略伙伴。电商、网络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社交网络,不仅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商业银行的盟友,只要合作得当,发挥各自优势,在合作中形成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在合作中由非金融企业发掘及笼络客户群的金融需求,而由商业银行来进行风险控制及金融服务,推进信用卡积分的利用模式,均可增加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黏性。如北京分行与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开展B2C(含贷记卡)业务合作,浙江分行与浙江银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预付卡受理业务合作等,只要合作得当,可以达到合作共赢。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筹资困难而又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及个人等用户提供了新的途径,能够形成商业银行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促进商业银行的改革,调整自身结构,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有利条件来进行数据整合、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优势资源,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篇5

银行业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在金融领域有着深厚的经营积淀。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种类齐全,产品线广泛,风险控制能力也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优势。客户基础和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同样拥有规模不小的客户资源,多年来积累了一定量的客户数据,并建立了科学、成熟的客户分层服务与经营体系,对客户的金融需求比较了解。商业银行具有较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体系。在线下,分布广泛的银行网点在建立客户信任、提高服务体验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现将客户从线下引流到线上的最佳载体;在线上,已经构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丰富的电子渠道体系,浦发银行已有近90%的交易通过电子渠道完成,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也称之为O2O)的服务模式方面,具有更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金融专业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专业化能力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金融全牌照优势,建立了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拥有良好的经营传统和稳健文化。这都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的先进工具,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商业信誉和品牌。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品牌形象,并且始终都致力于打造金融的“百年老店”,重视对客户服务的价值传承,有利于快速建立客户信任和认同。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弱项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变化转身相对较慢。

创新需要兼顾存量业务的稳定运行。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业务范围相对单一,没有历史包袱,而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包括公司、个人、同业、金融市场等在内的成百上千项业务,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更大,因此在创新决策上更审慎,业务创新实现的速度上相对偏慢。

管理模式影响决策效率。互联网企业的更多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强调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商业银行所建立的“总——分——支”分级管理,同级横向部门之间的公文流转机制,在确保执行力、防范经营风险方面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但也导致决策链条相对较长,灵活性相对缺乏。企业责任不同导致的经营理念差异。商业银行做为经营性企业,需要以实现盈利为目标,但作为支撑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还同时具有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促进金融普惠的社会职责,企业发展需要与股东的经济效益、民众的服务效益、社会的示范效益等因素相结合考量,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把稳健经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互联网企业则强调以风险投资、高薪、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以扩大市场盈利为主要导向。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思考

商业银行具有特许经营、资本雄厚、客户资源丰富、风控体系完善、物理网点广泛等可利用的传统优势,完全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开始,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建立便捷、快速、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新形象。一是以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加强沟通效率;二是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申请到审批的各项中间环节。第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整合内外部资源,面向客户需求,打造产品、服务、场景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选择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物流等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企业合作,实现客户流量的导入。在服务方面,打通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渠道优势。在产品方面,除实现线下产品线上化外,更加大力开发推出面向互联网客户的金融产品,形成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品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商业场景,打造融合生产、消费、生活、投资、娱乐等全方位的平台,增强用户与商业银行的粘性。

第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商业银行应寻求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拓宽渠道,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积极与电商、第三方支付合作,开发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宣传推广自身品牌;积极探索与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合作,实现营销前移,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与手机捆绑,达到与客户的深度连结;与实体商户合作,快速获取各类应用场景;与金融同业合作,研发各类适合互联网特点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篇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客户需求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获客和客户服务两个方面。

1. 互联网金融突出优势首先体现在获客能力上。

(1) 互联网充分利用大数据获客。互联网通过对客户身份信息等数据的深入分析, 还原客户、洞察需求、偏好及变动趋势, 从而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

(2) 互联网运用平台模式打造生态圈。互联网金融让更多的利益相关参与进来产生流量, 然后平台企业将流量变现来创造商业价值的生态圈。

(3) 获客注重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互联网利用平台模式积极地合纵连横, 开展跨业、异业的合作, 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逐步建设成为交易流的枢纽平台。

2. 互联网金融突出优势其次体现在服务品质上。

(1) 高度注重客户体验。互联网上第三方支付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客户服务, 相比之下, 银行恰恰欠缺这种接地气的姿态。

(2) 注重于客户参与感与互动。互联网企业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 精益求精。相比之下, 传统银行更多是封闭的思维方式。

(3) 亲民普惠的高效服务。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更为民主、更为普惠, 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服务模式。比如碎片理财, 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精神内核。

二、社区金融相较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分析

相较互联网金融模式, 社区金融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客户基础优势、服务网络优势、资金供给优势、风险管控优势等方面。

1. 社区金融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以北京地区为例, 目前已有400-500余家网点, 今年年底将突破1000家。

满足上班族、“长尾族”各层级、不同消费特点客户需求。哪里有需求, 哪里就能找到民生银行的社区网点。

2. 社区金融服务更贴近客户、具有客户基础优势。

互联网能够提供海量的数据, 却不能及时性的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 社区金融的显著优势在于零距离的获取最直接的客户信息, 提供即时性、个性化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从而建立与客户之间现实的信任感。

3. 社区金融集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于一体。

互联网可以解决销售、金融服务、支付功能, 但在社区非金融服务方面则难以弥补。社区银行网点可深度切入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 发挥的功能互联网难以取代。

三、社区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思考

1. 总体思路。

我国发展社区金融战略, 应学习借鉴互联网的互联网思维, 更多摄入“互联网基因”, 从理念、体制、机制、流程和文化等方面入手开展创新, 借助互联网基因最大化的满足社区客户需求, 提升零售业务产能。

2. 可行性分析。

对社区银行而言, 客户流量意味着数据积累和市场机会, 如果没有足够的客户流量, 银行的客群增长和价值创造也就无从谈起。社区金融服务就是与客户零距离接触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因此, 对于金融生态圈的建设首先要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思维和普惠的精神内核。

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节约时间成本, 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 提高客户覆盖率。因此, 我国在建设社区银行网点时, 金融服务的触角扩展开, 在高校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大院、物业公司等提供金融服务。在我国社区银行生态圈实现服务于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休闲娱乐场景的全覆盖网络金融服务后, 进而借鉴互联网思维, 深度挖掘客户需求, 多维度维护客户。

3. 实施建议。

(1) 线上与线下互动互助的金融服务。银行业需积极建设社区金融网络平台, 通过互联网网站展示社区银行各地区整体网点分布情况, 具体网点地址、缴费功能等各项功能, 各网点非金融活动安排、特色活动等等, 客户均可上网查询。

我国银行业借助社区银行网点打出品牌效应, 将收益较好的自有理财产品通过网上银行、直销银行、第三方销售平台销售, 购买社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的客户须持有社区银行网点发送的短信编码方可购买。这样线上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社区银行品牌形象, 进而延伸至网络世界的很多角落, 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互助, 共同拓展客户覆盖领域。使线上客户走进社区银行网点, 进而与客户建立线下信任关系, 开展非金融活动, 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同时, 社区银行应注重于客户参与感与互动, 将银行网点内所有的营销细节都关注与强调与客户的互动。例如, 客户想要一款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宣传册, 银行将不会提供纸质宣传页, 而是需要客户坐下来使用一款工具, 经过一定的互动过程, 把感兴趣的资料下载到客户的智能手机或者手提电脑上, 既节约资源又节省留存客户信息的操作时间。

(2) 社区银行生态圈采取扁平化客户关系管理。在社区银行流程管理方面, 借鉴互联网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和管理流程的思路与做法, 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 实现前中后台的有效分离, 使社区银行网点的员工专注于客户关系的维护, 中后台通过社区网点员工搜集的客户信息直接进行客户挖掘和分析, 实现运行的集中处理, 前中后台通过顺畅的流程贯穿起来。最终分行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量身定制适合该社区客户的营销策略及非金融活动, 反馈给社区网点一线银行服务人员, 具体执行落实。

(3) 社区金融生态圈的跨界合作。社区金融服务基于客户细分领域的强需求、硬需求, 着力打造多层次的平台, 哪里有集中的交易流, 就跟哪里对接。

如打通信用卡、借记卡积分、允许用户出让、互用积分, 与餐饮、娱乐企业合作, 这样社区银行可以收集到更多客户的姓名、生日、住址等“硬数据”, 还基于社交网络收集到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意向等“软数据。更重要的是, 了解到某个社区内有个共同爱好或是特定思维的一群或一类客户, 针对这些客户完成精准营销变得简单。目前, 我国社区金融已经与“云物业服务”、“特惠商户服务”等开展跨界合作。

(4) 社区金融生态圈的碎片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以“团购”的形式将客户零散资金低成本地开展金融交易, 如阿里小贷和P2P面对的分别是微型客户和小微客户, 单笔授信额度在10万元和2万元左右, 而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则是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个人或小微企业, 两者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市场。社区金融服务也可以社区为单位, 在社区居民、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微贷业务, 以每个社区网点为单位“团购”小额贷款, 银行拥有很强的公信力, 通过社区银行网点切入贷款金额较低的长尾市场, 以社区银行网点为单位, 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 提高网贷平台的资金结算周期、客户体验, 将碎片金融延伸至现实, 绑定社区各层级客户的“小”、“微”需求。

四、结束语

不同于国外社区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功经验, 国内社区银行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并且, 面对客户目前和未来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 对银行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因此,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不仅要从选址布局、客户定位、服务内容等方面探索最优模式, 更应注重整合资源, 践行社区银行发展与网络金融的跨界平台思维相结合, 优化、整合、创新各类完备的营销、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渠道价值, 做好银行在平台中的牵线人角色, 提升客户体验, 让社区银行能够陪伴客户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宇宁.浅析社区银行在我国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4.8 (总第562期) , 83-84.

[2]苗萌萌.金融脱媒背景下美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及效率研究[J].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5月, 8-10.

[3]董文标.社区金融比互联网金融更“靠谱”[EB/OL].金融行业网, 2014.4.

[4]申文果.传统零售模式与网络零售模式的融合[J].商业研究, 2004 (4) :142-144.

[5]庄胜春.监管层发社区支行牌照小区金融驶入规范发展快车道[EB/OL].中国广播网, 2014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

近几年,消费金融市场不但刺激了消费,而且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由于成本问题,难以服务广大的客户群体,其他消费金融主体由于业务以及规模较小,难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消费金融正在产生各种创新以及变化,传统的消费金融相关机构在经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方面也正在变化,其越来越与互联网紧密相连。

一、消费金融内涵

一般来讲,消费金融属于较为新型的经济学领域。首先,消费金融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从广义上解释,消费金融可以理解为与消费有关的金融活动;从狭义上解释,其可以理解为为满足居民对商品消费或者服务消费而创设的相关金融。消费金融不但是为个人提供消费的金融服务,而且涉及到家庭其他人员,包括家庭收入、消费、资产配置等在内的相关服务。其次,消费金融界定存在不同种类和方式。实践活动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统计部门等,对于消费金融界定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美国的银行家协会认为,消费金融是指银行消费贷款;然而,美联储认为消费金融属于家庭消费[1]。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电商巨头介入消费金融市场

一般来讲,互联网企业介入消费金融的主要业务为第三方支付,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百度的百付宝等。自2010年开始,第三方支付发展速度加快。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超过250家,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首先,第三方支付一般可以分为移动支付、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四大类别,互联网金融支付也已经向基金、保险、证券方向发展。其次,互联网理财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当中十分重要的业务,其主要包括P2P理财以及宝类理财等。P2P在2006年进入我国,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2014年该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12亿元;宝类产品主要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最后,互联网的贷款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小额贷以及P2P网络贷款,其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较少服务个人。近段时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又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个人消费贷款形式。比如,京东的京东白条,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物不但可以使用京东白条,而且使用白条享受30天免收利息;天猫商城也推出了天猫分期购物业务,这些贷款主要用于商城的消费者小额零售消费[2]。

(二)传统消费金融开始接触网络

传统的消费金融相关机构主要包括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商业银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消费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是发展自身线上的用户,并且包括投资理财以及小额消费等,相比银行的客户,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相关影响较小。然而,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的客户存在类似性以及重叠性,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将会面临较大压力以及挑战。其次,商业银行根据成本进行考虑,最终会将目标客户定位为高收入人群。然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从实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正在积极作为,不断进行渠道扩展以及创新,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业务范围有限、同类竞争强烈以及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难题,导致其面临一定发展困境。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运营模式,从而增强自身业务优势[3]。

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一)消费金融市场格局改变

首先,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改变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泛,几乎包括收入等级不同的所有网络用户,从而促使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城市、农村消费金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得到相应改善。其次,消费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传统的消费金融市场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为辅;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市场格局,促使主体出现多元化。最后,创新产品不断增多。互联网为消费金融提供信息组合能力以及强大的渠道挖掘能力,从而促使产品不断创新。实践表明,互联网金融在投资、理财、信贷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创新。

(二)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扩大

首先,需求方面,不同阶层的人群都有消费需求,支付账户的开户大小不受到任何限制,投资理财的门槛逐渐变低,1元甚至一分钱都可以进行相关投资理财。其次,供给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机构都主要着力于金融市场,几大电商巨头也开始市场布局,快速占领消费金融市场,尤其在个性定制服务方面,传统模式的消费金融正在转变观念,进行定位和调整,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创新,从而打造新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根据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消费信贷应该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不但如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极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现象。因此,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4]。

四、结语

综上所述,消费金融市场目前主要包括电商巨头的介入以及传统消费向互联网的靠拢转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市场格局将会彻底改变。消费金融不但可以刺激我国的消费市场,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因此,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有关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的研究力度,从而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熙.基于SWOT分析方法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分析[D].云南大学,2015.

[2] 孔晓文.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301.

[3] 桑博亭.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支付手段发展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上一篇:在化学教研室教研会上的发言提纲下一篇:四上语文八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