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通用9篇)
【摘要】从08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四余年,它爆发的原因复杂难解,对世界的影响更是深远。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引起我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危机过后,中国当局通过调整政策与完善制度,力使中国摆脱金融危机的牢笼。本文着力于08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提出个人的思考与见解。
【关键词】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中国影响及应对,世界经济走势预测
08金融危机的爆发来,美国的经济一路呈现滑坡趋势,有学者认为美国至少削弱了自己在未来3~5年内的世界经济地位,然而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经济地位在短期内是不可能被超越的。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所引发的一些列从金融行业到经济实体的蝴蝶效应,波及了世界各国。在经济降温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深层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以求得世界经济健康,快速复苏。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
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对于危机的成因进行了全方位的分解,有学者将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因于生产过剩,有学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信用危机,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构的不对称,总之,一切原因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美国在急于扩张的同时没有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
而我认为,危机的形成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忽略了群众的收入与有限消费。首先,资本主义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市场原本的消费能力与限度,急于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以金融衍生品为保证追求更高的资金贷款,妄想用杠杆原理以小点撬动大点,从而导致生产的极度过剩,人民的超前消费;其次,新自由主义的时兴,使得国家在自由贸易中丧失了一部分的发言权,金融市场脱于管制,导致21世纪初,虚拟经济早不再附着实体经济,而是自我孵化,自我膨胀;再者,市场上的投机者昌盛,总是想通过投机谋取更大的利益;最后,金融危机的爆发 1
更是因为美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选择产业时,将具有丰厚利润的电子高新产业锁定在国内,将人力密集型、高污染的制造业等投放在中国等发达国家,以此建造空中楼阁,以使自己在面临危机是不能做出有效调整,没法保证基础产业。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应适当干预经济的理论,以自由发展贸易为信条,使得美国政府丧失了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能力。马克思经济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由于与私有制的矛盾,必然会周而复始的产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必须有高度发达的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相配合。新自由主义的错误思想,资本主义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至此,资本的弊端在经济危机中得以严重凸显。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中国的出口贸易缩水
大批出口导向型中小公司倒闭破产。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主的不少发达国家,将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到中国,随着西方经济泡沫,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必定大大减少,导致中国的加工企业濒临瘫痪,甚至破产。
(二)中国股市动荡,出现大幅下跌局面
2012年10月26日,华尔街日报又爆出周五全线股市大幅下挫的报道,中国股市再稍稍回暖后,又出现反复,可见在中国未能摆脱金融危机的余震。
(三)中国外汇的极度缩水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中国一直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策略,因此在长期贸易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美元,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外汇缩水严重。
(四)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国的贸易摩擦
众多学者认为中国的贸易摩擦加剧是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为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提起其他国家对中国商品进口的警觉性,从而引起了羊群效应。
而我认为除此原因之外,更是由于全球经济的滑坡,使得一些国家想趁机钻中国市场不规范的空隙,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以保护国内产业同时,利用罚款等谋取额外的利益以补贴本国企业。
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方针,第一,应该加大力度研发,减
弱对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依赖;第二,加大对股市交易的管制,防止一些个人或国家以套汇为目的扰乱本国股市;第三,中国持有美元比重较大,金融危机后不少学者分析了其利弊,中国当局应该调整一篮子货币中美元的比例,利用提供美元贷款、进口采取美元支付等措施消耗一些美元的外汇;第四,有关于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侵犯、反补贴贸易等贸易摩擦方面,中国在与他国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应该尽快建立起有关预警机制,能够达到预防摩擦的效用,此外,还应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培养法律专人,在出现摩擦时,能够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第五,美国金融业酿成的信任危机也提醒中国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管制,切忌信用泛滥酿成大祸。
另外在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些潜在的威胁,这些潜在的威胁很大可能会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自身保卫措施。比如美国,这个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会采取怎样的战略,来挽回眼前局势,而这些策略是否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伤害与威胁。有学者认为美国第一步将先逐渐收回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第二步再利用回笼的资金注入一个或几个成本最低的发展中国家,等到赚取足够利润,就会实施第三步,将资本迅速抽离投资国,收回美国本土。我同意这种观点,数据显示,美国在华投资款项已经有初步回收趋势。中在现阶段应该严格规范美国投资及收资的审核程序,防止自己成为美国阴谋酝酿的战场。
三.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走向
(一)世界经济的增长缓慢,某些国家持续衰退
据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到,经济复苏再继续但势头有所减弱。在先进经济体,当前增长率过低,失业状况五大得到显著调整,在主要新兴市场经济日,一度强劲的增长已放缓。相对于2012年4月的预测,将2014年先进经济体增长率有2.0%调低到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从6.0%调低到5.6%。
(二)新兴市场热度大减
亚洲作为新兴市场的最大根据地,随着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海外投资必然会随之减少,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必然会受到冲击而降低其经济收益。
(三)美国经济地位下滑,将减弱其在世界范围的发言权
短期来看,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但是长期观摩,美国的经济地位已经在逐渐下滑,世界经济环境也因为信贷紧缩、欧美地区房价下降、家庭收支不平衡等因素而变得动荡不安,美国已经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应接不暇,美国当局放缓对外投资脚步、紧缩信贷等措施不足以维持美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使得美国国际信誉受损,这将减弱美国在世界的控制发言权。
(四)中国有望在金融危机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最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中国当局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积极措施,抑制了中国经济的下滑。在2009年3月,中国在美国遭到金融危机侵袭后,不仅没有抛售美元,反而买进美元,以致使中国成为美元的最大持有国,可见中国有实力、并勇于演好稳定器这一角色。
但是持有衰弱国外汇必然会对中国自身造成一定滞碍,中国可趁西方经济疲软之际,促进海外投资,伸出援助之手,以促进本国经济向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向逐渐转型。
参考文献:
[1] 杨继业.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探析[A] .江西金融经济大学学报2010年4月,F831.59.
[2] 左安磊.后金融时代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特点趋势及对策[A]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2,F752.
[3] 甄炳禧.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A] .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问题专论 2009,F113.
[4] 赵春明.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A] .观察家札记 2012,F721.
[5] 张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A]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题.ECONOMIC FOCUS 2012.[6] 孙杰.全球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A] .“金融危机与欧洲经济”研究专题 2012,F382.
[7] 张远.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及中国的应对之策[A] .解 放军南京政治学院.[8] IMF对外关系部.新闻发布稿第12、358号.2012年9月
IMF《世界经济展望》2012年10月修正版,等等
一、国内层面
(一) 市场运行机制与政府的干预要相辅相成, 强化对于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 有效防止房地产泡沫
最近几年, 国内的资产价格一直在虚高, 而房价更是一路狂飙, 虽然经过政府的努力一些地区的房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但从长远来看整体上还是呈现上升的态势的。所以, 相关分析人士认为, 我国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泡沫。一般来说, 金融泡沫的过度繁荣, 很少会以温和的形式破灭。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建立在高额贷款上的, 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并且热钱通常是以按揭贷款的方式购入房屋的操作模式进行运作的, 一些购房的人以个人的名义或者借用他人的身份证来买进多套房屋, 囤积房产。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他们按期还款的;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房产是会不断增值的, 只要有房子作抵押他们就无需担忧, 所以他们很自然得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当作风险很低的优质资产进行全力扩张, 甚至于部分商业银行的基层分行会不惜采取违规做法。此外, 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程度还十分低, 风险大量地集中在商业银行。如果房地产市场发生变故, 势必会对银行系统和我们整个的经济体系产生巨大影响。所以, 政府需要通过设立针对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预警机制、强化对于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 并对房地产行业的主要指标持续密切地关注, 以便能够具有前瞻性判断出房地产市场将来的走势、提前采取相应的调控手段来避免或者缓解因房价大幅变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的前提下, 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政府调控。
(二)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恰当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具有双重性, 它既有促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一面, 也有给实体经济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的一面。然而当它脱离了经济实体的现实的要求而持续膨胀时, 其负面影响就会发挥作用并导致经济泡沫的形成。目前我国的实体经济实力不是很强、其结构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果金融市场过度开放的话, 很容易导致虚拟经济的过度性膨胀, 进而引发泡沫经济。因此, 我国的金融部门应当进一步切实加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 把优质的资源配置给成长潜力大、有发展和扶植价值的企业和行业, 不断推动融资市场多层次的健康的发展。只有我们实体部门的企业有了切实的增长, 为实体部门服务的金融机构才能够真正的持续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而不会因为眼前的短期利益被虚拟的泡沫经济伤害。
(三) 重视再分配: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的分配要做到公正公平, 稳步的增加居民收入
从这次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转化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充分暴露了一些大的公司或者财团为了取得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并且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最终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克鲁格曼在《美国怎么了,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这本书中中指出, 20世纪70年代, 美国大公司的高管们的均收入是普通员工的40倍, 而现在这个收入差距已经变成了367倍。财富的增加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会使大多数居民手中的钱多起来, 降低还贷违约风险发生的几率。
(四) 政府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监管措施使得金融监管与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的创新同步
金融衍生产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全球金融界的“核武器”了。这次由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演化而来的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为了金融创新而去创新, 更不能只是为了满足大金融组织获利需要而去进行创新。真正的创新应当更多地考虑中小投资者的需要, 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风险可控性, 要能够真正的被中小投资者所接受。在发明和运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之时, 金融监管也应立即跟上, 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避免或减少违规操作的发生。
二、国际层面
(一) 政府应构筑金融防火墙, 尽量减小乃至避免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对我国产生的不良影响
自人民币升值以来, 我国就一直饱受到国际热钱的困扰。由于国际热钱的大规模的流入会在我国资产市场上形成一定程度的资产泡沫, 这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不小的危险。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很多, 对国外资金的需求相对来说已经很小, 因此可以不用过于依赖国外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因而, 我们建立的这道防火墙应主要密切关注国外资金进入我国之后的流向。如果这些热钱的流入就是为了进行房地产炒作, 这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资本流入是为了建立新的生产工厂, 提供新的就业工作岗位, 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或服务业的发展, 这就会使一件好事, 而这才是这些资金的正确流向。只有对资金的流向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才能够真正的有利于我国当今金融市场的安全。
(二) 政府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一旦人民币真正成为世界性的货币, 我们就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减少所受美元的影响, 从而削弱对美元的依赖。这对于我国规避由于制度层次的原因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优势。
(三) 要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 增强抵抗金融风暴的能力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虽然是由美国引发的, 但其蔓延开来的速度却是十分迅速的, 使得大量债券被已经为恐慌吓破胆的人所抛售;优质债券被低估, 甚至导致有实力的大投行的倒闭;欧洲一些金融机构由于也投资美国次级债券及与之相关的衍生产品而发生了恐慌, 导致了股市剧烈震荡;全球的悲观情绪不断蔓延, 直接导致众多的资本市场出现暴跌。虽然由于我国资本管制尚未解除, 所以此次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 但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今天我们必将不可避免的与世界金融市场更深入的接轨。资本管制的不断减弱已是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封闭来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作用, 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一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其他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果断采取金融杠杆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金融措施防止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扩大, 从而巩固已有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 增强抵抗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 与其他国家一起携手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面对“经济冬天”,企业应做好战略调整以及练好内功。战略调整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调整企业战略。首先要重新审视环境,并做好最好的和最坏的打算。即环境最好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是什么,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企业战略如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更符合现实的战略,也能灵活应对突变的外部环境。其次,由于环境的不可测,所以企业要及时开会、及时调整。第三,选好判断环境好坏的依据。判断环境好坏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直接摸第一手的市场情况。
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
未来12个月的形势是非常“揪心”的,做电子商务一定要坚持,明年第三、第四季度会有所好转。眼下,中小企业应该“内外兼修、大小通吃”。内外兼修是指虽然外贸企业现在很难做,但做内贸的企业也可以看准时机,抢占倒掉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小通吃是指不要忽略小订单,大小订单有配比来做生意。而最重要的是,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一定要打造“打不散的团队”。成功不需要精英,能够跟着老板下决心的人,比能力强的人更重要。
泡泡网创始人、汽车之家CEO李想
从需求来讲,中国老百姓汽车需求是比较刚性的,只要钱够,老百姓会继续买车的。尽管遭受了金融风暴影响,但明年中国汽车业需求仍旺盛。每次出现危机的时候往往是产业进行调整的时候,行业的机会对所有网站是平等的,我觉得明年是汽车业广告最好的机会。
华友世纪董事局主席兼CEO王秦岱
一、金融危机与法律制度
13日该公司股票被纽约证交所终止交易,后申请破产保护。这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2008年3月16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购濒临倒闭的美国第五大投公元2007年3月12日,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0
资银行贝尔斯登,危机进入第二阶段——由次贷危机演变成了金融危机。其后,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花旗、汇丰、皇家苏格兰等等昔日的金融之神一堆堆地轰然倒塌。
包括金融机构自身都没想到,由次贷危机演变出来的金融海啸,后演变成的经济危机来得如此迅猛,如此不同寻常。美联储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随着次贷危机开始向全球金融体系扩散,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强烈反应。2008年1月至5月,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更多是动辄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机构发布公告,内容不再是预期盈利下跌,而是巨额的损失。2008年7月起,危机已经恶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股票市场大跌,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值,恐慌四处蔓延。2008年7月,美国两大联邦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股价双双连续急剧下挫,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持续的暴跌。这一阶段,次贷危机转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洲受影响最大。不仅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欧洲的货币兑美元汇率也大幅下挫。
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金融危机与法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从世界经济史上看,发生过的各种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债务信用基础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金融债务信用基础是依靠完善的金融法律与司法来维持的。
二、分析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金融债务信用基础出现问题引发金融危机 就公司金融债务而言,公司企业从商业银行大量借款,再将借来的钱从事证券业或房地产业的投资。这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高涨。但是,当过热的股市或房地产市场高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崩溃,此时公司的资金都压在股票或房地产上,无法套现偿还银行的贷款。这就会导致银行的信用基础出现问题,银行的资金不具有流动性,就会引发银行对存款客户的支付的危机。
此外,借款公司,如果不是从事股票业或房地产业这些高风险的投资,而是从事出口贸易或制造业投资时,也可以从银行大量贷款。但是,因为市场情况的突然变化,由于对市场估计的错误等各种原因,产品压库滞销,也可能导致公司到期不能偿还贷款。这也会影响银行对存款客户的支付能力。银行对存款客户的支付信用出现问题时,公众存款人便对银行进行大规模的挤兑。挤兑必然导致银行倒闭。一家银行倒闭还会引起数家银行接连发生挤兑,金融危机就爆发了。1986年香港一些华资商业银行遭遇挤兑,起源于香港本地一家华资银行对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企业贷款发生坏帐。东南亚媒体报道的这一消息在香港媒体上转载,立刻引发了对香港本地银行的挤兑风潮。这场风潮以导致本地若干家华资银行倒闭而告终。1997年阿尔巴尼亚金融危机也是银行过度参与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引起的危机。从国际角度来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数额较大,到期不能偿还时,就会出现国际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就表现为国际债务危机。
无论金融危机的类型是国内型的,还是国际型的,无论金融危机的起因是股市崩溃,还是由于银行支付信用停滞,无论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爆炸,还是由于公众对银行挤兑,都是金融机构的信用基础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导致了金融危机,金融信用与金融危机有直接的联系。
三、金融债务信用基础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金融机构的“市场经济信用”主要由借助两种因素行成:第一是市场自由竞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公平竞争是金融机构提高信用级别的主要方法之一,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竞争中自然优胜劣汰。金融信用成为金融机构的无形资产,也成为金融机构的生命。
第二是法律保障。在市场经济中,公司或银行的信用既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又是依靠法律来保障的。没有法律的保护,信用基础也建立不起来。法律与司法对于不讲信用的公司,对于欠债不还的个人,对于出具了担保书,而拒不履行义务的公司和个人担保人,对于利用银行信用进行欺诈的骗子,一定要严厉处罚。特别是对于欠债不还、不但不感到理亏、不感到丢人、反而感到有理、反而感到有本事的公司和个人,更要严厉处罚。因为信用在这些公司和个人的心目中已经被扭曲到极点了。
在我国,有的小型企业还利用企业破产逃避银行债务,或以各种非法手段,不偿还银行的金融债务,从中牟取不当得利。对于这种不讲信用的企业或个人,法律必须给予最严厉的制裁。法律对此的制裁必须是“双罚”的,第一要严厉处罚不讲信用的公司或企业,第二要严厉处罚对此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单位的领导人。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时代,没有市场竞争,金融机构与公司企业之间就不会产生良好的信用关系。没有法律严厉惩罚,企业和个人也不会尊重金融债务信用的严肃性。金融债务信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命,生命要依靠法律来保护。
四、金融债务信用基础与金融法律
“欠债还钱”是数千年的古训,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如果公司或个人欠债,可以不还钱,可以以各种借口逃废金融债务,银行将如何面对存款的公众?任何逃废金融债务的公司或企业的行为,都是非法的行为,如果不能依靠法律和司法的严厉处罚,法律和司法就是不完善的。
金融法律的完善化和金融司法的严格化是金融机构提高金融债务信用的基础,也是企业、公司和个人尊重金融债务信用的起码的素质。金融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金融事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金融市场好比高速公路网,金融机构与其他企业好比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金融法律就是管理交通的规则。在我们有交通规则的时候,当我们严厉执行交通规则的时候,偶尔还要发生个别的交通事故。假设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没有警察执行交通规则,高速公路上将会是何种景象?各种车辆飞速行驶,任意转弯或调头,任意停车或逆行,或者横冲直闯,或者倒行逆施,一时间各种车辆将乱撞在一起,整个高速公路网将完全瘫痪,非但不能发挥公路的任何交通的功能,反而只能变成汽车和乘客的战场。
在金融市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完善的金融法律与有效的金融司法的环境下,还免不了要发生个别的金融机构的信用危机。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金融法律制度与司法执行体系,整个金融市场也必将成为一片混乱不堪的局面。所以,没有金融法律,没有金融司法制度,就没有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就没有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
金融法律与金融司法制度完善的程度如何?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信用水平影响极大。而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又与该地区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金融机构信用程度高的地区,发展就会稳定,抗御风险的能力也才会提高。在一个金融法制健全,金融司法有效,公司与企业以及公众对信用的尊重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信用的水平才会高,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才会高,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就会较小。反之,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较差,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较大。
1929年美国金融界发生大危机,此次危机波及全世界,成为当时战后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 大危机。但是,美国在1933年和1934年迅速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颁布了《国际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特别是颁布了著名了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正是由于这些金融法,初步建立了美国的证券与银行业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已经经过60多年的发展,对美国后来预防金融危机,健全金融机制,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运行,发挥了相当大作用。1987年10月的“黑色的星期一”,美国再次发生股市危机时,由于信用基础较好,金融法律与法治健全,治理金融危机的经验丰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恢复了金融市场的状况,将此次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降低到历史的最小的程度。相比之下,美国1929年金融危机的恢复花了几年的时间。
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层面。金融业的 运行与发展都是在该基础层面上的技术性活动。法律制度的基础越牢固,建筑在此层面上的技术活动就越稳定。
五、金融法律与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运行有其客观规律,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于金融市场之中。人们只能够适应客观规律,利用规律,但是,决不可以违背客观规律。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作法,最后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而金融市场与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前人已经认识到了。金融立法就是对认识到的客观规律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之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违反这些规范,就会受
到国家强制力的严厉惩罚。从健全金融立法,到严格金融执法,再到公司和个人自觉遵守金融法律规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三者联系在一起,组成我国金融信用基础的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加强金融立法、执法与守法,也正是我国金融法制逐步完善的全过程,更是金融信用从行政化,向市场化,法制化发展的全过程。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设,是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问题。
一、阿勒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一个哈、汉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2009年,地区金融机构实现各项存款145.57亿元,增长23.21%,排全疆第10位;各项贷款49.23亿元,增长26.21%,排全疆第11位。金融服务在全地区服务范围得到有效保证,水平不断提高,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农村信贷服务不断改进。2006~2009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6%,高于地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小额农户贷款增幅均居地区同业第一,农户贷款覆盖率保持在全疆前列。目前,地区县域企业的金融覆盖率为48%,农户的金融覆盖率为68%。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持下,辖区农村信用社继续以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地区农业经济发展。2009年,人民银行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5.35亿元,带动辖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32亿。
(二)政策性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地区政策性银行面对粮棉油收购市场各类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及早做好政策性信贷资金储备和投放工作,确保了地区粮棉油收储资金的充沛。全年地区政策性银行各项贷款累计投放4.9亿元,同比增长73.12%。在政策引导与推动下,各金融机构积极找准市场定位,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入。2009年,地区符合标准可获取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金融机构达到18家,同比增加15家。
(三)外部政策推动力度助推农村金融服务。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鼓励政策,如人民银行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将农村信用社接入信贷登记系统,方便农村信用社开展信用信息查询等,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推动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对金融支农贷款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相关鼓励措施。包括《新疆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在内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同时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积极性大幅提高。
二、目前阿勒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农村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金融机构收益难以覆盖成本。目前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范围十分有限,范围在0.9~2.3之间,且有关方面对农村信用社提高贷款利率提出质疑,要求其降低支农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杜的投入积极
性。在利率水平受阻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服务缺乏足够的成本补偿机制。目前各地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普遍不够,支农补贴资金因来源渠道复杂、使用分散,难以形成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的合力。
(二)农村资金外流问题严重。首先,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开始从县域经济中实行战略性撤退,限制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对农业等弱质产业的信贷投放,将富余资金抽向发达地区,造成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严重外流。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阿勒泰地区每年通过工、农、中、建国有商业银行流失的农村资金在4.5亿元左右。其次,邮政储蓄利用网点多、结算通畅、深入农村的特点,大量吸收农村储蓄并转存人民银行,仅少量流回农村。再次,在商业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经营趋于以利润为导向,信贷投放出现了明显的非农化特征,许多资金流向非农项目,分流了一部分农村资金。
(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缺失。当前,阿勒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额农户贷款缺失。对于农业大户来说,如品种乳牛养殖专业户、农业种植大户等,几千元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其资金需要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对这些大户,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财产,银行、信用社感到风险难以把握。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较低。由于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低下,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落后,其信用等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支持要求。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需求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无力投放,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位造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
三、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通过激励引导,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一是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特点,积极制定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农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政策,对商业银行可按其支农成效高低、信贷投入多少给予相应的优惠和奖励,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这部分资金回流到农村。二是政府可采取奖励或补贴的方式,采取自愿、互利和市场化原则,加强邮储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的合作,引导邮政储蓄走商业化经营之路,进而引导邮储资金回流农村。三是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引导农村有关资金向农村信用社转移、倾斜,实行“三个一边倒”,即民政资金、代收代付资金、农村预算外资金实行一边倒,将来源于农民的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回流到农村中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一是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同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农业领域的业务拓展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通过农业保险与信贷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范风险的作用,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二是组建农村经济担保组织,可采取由政府财政拨一点、农户入一点的办法组建农村担保组织,向入股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并公开贷款担保条件,实行市场化运行,同时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涉足农业信贷领域,建立专门为“三农”服务的贷款
担保中介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从而解决农户因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无法取得大额贷款的问题。
(三)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应在体现国家扶持意向和扶持力度方面发挥商业银行不可替代的政策性功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资金需要,支持培育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的同时,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对县域的政策性金融供给,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产业依托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加大商业金融支农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乡村工商业等。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努力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不断创新支农服务功能,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相结合。
一、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之间的关系
第一,金融创新对于金融风险并不能做到完全的规避。金融风险并不能规避全部的金融风险,有一部分的金融风险是能够借助金融创新进行管理的,有一部分的金融风险却只能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规避。比如,金融机构所产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大部分都是内部的工作人员自己或是与他人合伙共同作案。这样的金融风险是无法通过金融创新来进行规避的,所以只能通过相应的法律手段或是制度上的创新来进行规避;第二,金融创新在规避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有效加强了各主体的规避能力。从金融风险直接规避的角度来讲,具有金融风险的主体能够借助金融创新的使用来避免损失的产生和增多。从金融风险间接规避的角度来讲,规避直接风险的做法已经有效减少了间接金融风险的出现机率,所以可以说金融创新对于间接金融风险的规避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一种有效规避银行贷款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第三,金融创新由于金融风险的存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金融创新的本源来看,金融创新最初的诞生就是为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所以通过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能够表明,金融创新最快的发展阶段就是金融风险最为严重的阶段。出现金融创新的原因也是多元化的,同时与金融风险的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金融创新措施
1.协调发展好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
金融创新是一个具有系統性、复杂性的发展过程,所以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发展好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内容:第一,人才是创新金融产品的基本,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够进行金融创新活动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所以,必须重视此类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培养力度,进而对创新金融产品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加大金融监管法制制度的创新力度。保证金融市场公平竞争以及高效运行的根本是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是有效监管金融市场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创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创新相关的监管制度,进而有效发挥出监管制度的作用;第三,适当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创新金融产品也需要适度进行,否则就会产生反效果,要与投资者以及市场的产品需求、接受能力等相符合,还要与监管能力相协调,并且风险收益也要有所体现,进而避免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2.加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自主能力
金融创新的大部分活动在我国都是通过政治直接主导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规避作用,就需要不断加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自主能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之下,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应不断通过进行创新来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满足社会上来自于各个角度和方面的需求,这样有助于金融机构健康地、可持续地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所以,金融机构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激励创新的机制,并且制定出衡量创新绩效合理科学的标准,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纳入创新业务的内容,进而有效促进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此外,为了防止刻意追求高收益和高风险的金融创新项目出现,必须从长远发展的眼光进行金融创新,合理分配好金融资源,并且科学管理资产流动习惯和资产负债,保证金融创新活动可以在良好的资本环境中平稳严谨地进行。
3.解决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由再一次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是紧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也就很难得到实现,这时就必须解决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之下,我国金融创新的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让科技创新、中小企业以及“三农”都能够享受到金融创新的服务。首先,完善和创新“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按照农村和农业在金融方面的服务需求制定和发展相关的金融项目,例如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等,进而形成一个基于多方共赢原则以及功能互补、产权明晰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其次,根据生产需求来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寻找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同时,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促使直接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成为了大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方式。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金融业务中最薄弱的项目就是融资,所以金融机构应对此项业务给予一定的重视,树立长期的创新和研发意识。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策略
1.构建金融监管预警系统
金融创新产品中的大部分都具有金融风险隐蔽、扩展速度快等问题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产品自身的透明度较差、渗透性较强以及自由度较大等特征造成的。需要通过不断地管理和监督金融运行状态来减少创新再监管环节中的空白程度,进而有效降低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机率,同时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应构架金融监管预警系统,与原有的监管信息系统共同完成监管任务,实现预警指标的直接生成,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控各个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以及日常运行情况等。
2.加强金融机构运营风险的监管力度
目前,国际上的银行业呈现出一个日渐激烈的竞争状态,全球化的金融发展趋势也开始有所好转,这也就向我国的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效加强经营的国际化能力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金融风险监管在金融机构中具有关键的金融风险管理作用。但是,我国商业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公司管理机制,进而造成了经营业绩一直下降、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等的问题出现,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出金融风险监管的作用,重视金融风险监管在金融创新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加强金融机构中的流程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监督运营风险的工作水平,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金融风险,做好防控的措施,进而有效加强金融机构运营风险的监管力度,减少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3.建立金融风险协调管理机制
金融创新活动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地发展,开始逐渐出现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也就要求人们开始重视跨部门协调监管的重要性。所以,应按照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與权利的对等原则,建立金融风险协调管理机制,将监管各方的义务和责任在其中得到明确的分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监管空白以及重复监管的现象出现。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应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的会议联席制度,促进各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金融业会逐渐向混业经营以及监管的趋势发展,这就要求形成更好的分业监管模式。
四、结语
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金融风险的极端表现,通过对金融风险传导机理的经济学文献的相关研究,得出金融危机传导的重要根源来自于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羊群效应(从众心理)则是金融危机和风险传导的助动力。学术界目前关于货币危机的研究已发展出三代较为完整的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第二代多重均衡自我实现模型、第三代道德风险模型。分别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程度、投资者的预期以及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道德风险这三个方面解释了货币危机的生成及其传导过程。
金融危机的传导可以分为内部传导机制与外部传染机制,即危机在一国内的传导与扩散为内部传导,在国与国之间的扩散为金融危机的外部传染。在外部传染过程中,国与国之间金融、实体、政治三方面的联系较为重要。
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主要有季风效应传导机制、贸易溢出效应传导机制、金融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和净传染效应传导机制。季风效应在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中表现较为明显,是指由于共同冲击而产生的传导效应,比如由工业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等全球性的原因导致新兴市场经济的货币危机或资本进出;贸易溢出效应是指危机在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的传导,其中一个国家发生危机导致货币贬值,引起贸易国之间货币汇率变动,进而影响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贸易,还可能因有效汇率的上升引发投机冲击;金融溢出效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明显,是指有密切金融联系的市场间,由一国危机引起的非流动传染到另一国,使得金融中介在后一市场上出清资产;净传染效应包括经济净传染、政治净传染、文化净传染,净传染是一种非接触性的传导,两国经济联系薄弱使得这种传导无法从宏观基本面的基础变量进行解释,当危机在一国发生时,由于投资者重新评价其他类似国家的经济基础产生自我实现的多重均衡,当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信心发生改变时,传染就发生了。
二、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异同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与1997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相比,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是不同的,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亚洲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沿着汇率与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一体化的传导机制发生作用。东南亚各国出口产品机构、出口市场、贸易方式类似,也同样存在金融体系脆弱、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泰铢贬值后,各国货币相继贬值,通过与货币汇率紧密相关的国际贸易引起金融危机的蔓延。90年代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东南亚国家,泰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的投资者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危机预期,在东南亚地区以外,危机也会通过国际投资体系自身传导。东南亚各国大力发展加工产业和发地产业,产业结构趋同化日益加剧,加之东盟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通过市场联动效应使得经济结构相同的国家很容易相互传染。
2、美国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首先在美国内部传播,从房地产市场到信贷市场再到资本市场,进而从金融市场蔓延到实体经济,随后便通过贸易渠道、金融传导渠道、心理传导渠道,由美国向全球传导。
第一,美国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长期保持对外贸易逆差,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民消费力急剧下降,导致与美国有直接贸易关系的国家出口额下降,经济受到冲击,中国、日本、欧盟及其他国家的贸易都受到影响。同时,美联储联系降息致使美元相对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更加重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相对提高,竞争力下降,也使这些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就是贸易渠道传导的路径。
第二,各国金融机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互相持有大量头寸,系统风险被扩大,美国拥有最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因此许多国家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同时参与到了风险扩散的链条中。随着次债市场的崩溃,美国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持有这些金融机构资产的跨国金融机构蒙受损失。亏损的金融机构出于调整资产负债表的需求或其他目的大幅收缩对另一国的贷款,将危机传导至下一个国家。同时美国为应对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而调整投资组合,撤回大部分海外投资资本,加剧了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而以美元为外汇储备的国家亦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遭受资产贬值的损失。
第三,外汇市场的交易中投机性资本占了绝大多数,信心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支撑因素之一。金融危机引发的心理恐慌可以迅速从发源国传播出去,导致人们盲目行动,使金融市场动荡无常,众所周知,“羊群效应”会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甚至一些经济情况原本良好的国家也会因为投资者信心丢失而陷入危机。
对比这两次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可以看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中,传统贸易、直接投资等渠道是危机传导的主要途径,而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市场迅速崛起,使得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在传播过程中更为突出。1997年我国资本市场不对外开放,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较小,但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外贸市场。现在我国外汇储备高达2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已超过三分之二,加入WTO之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与全球经济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因此在这场危机中,我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历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导的分析,有助于我国制定合理的经济制度,健康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免外部冲击。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6春季逐步显现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随后横扫全球,国际金融体系受到重创,金融市场市场信心大跌,不少人认为布什和奥巴马先后两任政府金融援助计划都缺乏实效性,难以达到复苏经济的预期目标,加之负财富效应可能造成的消费需求萎缩将进一步危害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的演变和传导过程中,危机本身还可能会出现新的形势,这将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更大波动,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极有可能再度爆发。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经过美国政府的救助,各主要发达国家也相继出手,全球各经济体积极应对这场金融风暴,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市场流动性增强,全球信心逐步恢复,国际性的金融机构组织也在酝酿国际金融体系的新制度,到2009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各项基本面开始扭转,虽然目前国际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言美国经济已经触底还为时尚早,但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新一轮的同等强度的金融危机已不大可能。
四、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到牙买加协定的签署,随着各国货币制度的自主选择,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进入了无体系时代。在这场极具影响力和破坏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国际金融监管与协调的缺失,巨额国际游资的无序流动以及美元本位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可维持性等等。本文主旨不在于讨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而追究各方责任,而在于通过分析危机的传导机制来反思这场危机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要建立一个怎样的体制来抵抗危机的发生和传染?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也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危机,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未来,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合理有效的模式可以参照,我们仍可以探讨它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趋势:当前,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欧元区凭借其经济实力的崛起和经济力量的整合正在改变美元一枝独秀的境况,加上英镑、日元、人民币实力日渐增强,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将逐渐被多元的币种制度所取代。其次,新的国际金融监管秩序也在积极构建中,发达国家对国际资金流动的态度从促进自由化转向强调通过国际金融监管及风险预警机制的设立来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另外,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也迫在眉睫,MF的份额既代表各成员国对基金组织的融资业务,也决定各成员国在该组织中的投票权、贷款额和特别提款权的分配限额,因此美国愿意在不放弃其在MF中否决权的前提下,以放弃部分投票权来交换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金支持。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已使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成为必然。
在经历了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后,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准确判断,果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为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还应继续扩大内需,稳定股市房市,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此外,改善社会资金结构、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都应作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力措施积极争取。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趁着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之势,抓住机遇增强人民币的国际金融主导权。继签署《中韩货币互换协定》,人民币第一次以官方姿态实现国际化之后,我国应继续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建立类似的货币互换安排,维护区域及全球金融稳定的同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寻求与欧洲和日本的利益交汇点,整合新兴经济体的力量,主动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我国的话语权。此外,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应采取渐进程序保持谨慎态度,早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正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不可自由兑换为我国设立了一道缓冲外部金融冲击的屏障。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有限,运作不够规范,因此,要审慎有序的开放金融市场,在开放过程中,加强金融监管,妥善处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建立强有力的调控机制,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保证。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其破坏力之大、传染范围之广令全球经济蒙受损失, 那么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是怎样从一国传向另一国, 传导机制有哪些,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以及我们从历次危机中得到的启示, 进而探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传染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洛林、李向阳: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M].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7.
[2]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前景[J].财贸经济, 2009 (1) .
[3]王倩、何志鹏:从国际金融危机反思国际金融秩序[J].北华大学学报, 2009 (2) .
[4]戴相龙: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 (3) .
[5]陈华、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2) .
[6]傅建源、张世林: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 2008 (3) .
[7]范恒森、李连三:论金融危机传染路径及对我国的影响[J].财经研究, 2001 (11) .
摘要:在国家密切关注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的时效性,教育部对高校课程的深化改革已经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是评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又是评定教学质量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文章就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问题;对策;教学评价
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乃至国际经济提出了创新和监管之间乃至私有制与公有制之间张力的新课题。这一新课题的普遍性必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中以特殊性的具体历史形式表现出来。当下中国经济,就形态而言,已经走上新常态,就运行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走上市场决定阶段。这些情况必然向正在生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出一系列新问题。因为完全回避当下问题的教学活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西方经济学》作为中国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其教学中对这些问题做出或多或少的思考。
一、教学目的:培养有历史感和创新能力的公民或新一代经济学人
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这是思考《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前提。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先生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品行良好的资产阶级社会公民或新一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人,这一见解合理地提出了培养品行良好的公民或新一代经济学人的教学目的。
不仅《西方经济学》教学有其前提,而且《西方经济学》本身也有其前提,只有明了《西方经济学》本身的前提,才能明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保罗・萨缪尔森在《一个折中主义者的宣言》中称自己的经济学思想是“有限的折中主义”,这一“有限的折中主义”的前提是“现代混合经济”[1]21,23,这就是一个证明《西方经济学》本身也有其前提的证据。
根据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是社会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正如保罗・萨缪尔森所说:“漫游了经济学领地之后,我们的心得是,无论是无管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是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二者都不能有效地组织起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社会。这一点已为经济史所证实。”[1]22同样地,根据社会存在是历史的产物的原理,社会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也是历史的产物,这就是说,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第一,无管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产物。这是马克思在其一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中反反复复地向人们证明的一个事实。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根本上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历史的产物,从而表明了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属性,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经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经济学理论的资产阶级立场。第二,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也是历史的产物。林毅夫、蔡昉、李周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中认为,传统的计划体制形成的原因是政府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而做出的选择,这就证明了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也是历史的产物。①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是历史的产物。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实现人民自由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在生成之中。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了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了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工业生产力和城市生产力有了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但也不是没有可供减轻甚至避免这些问题的措施可用。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人们没有彻底学会。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一定要着眼于《西方经济学》本身,即我们生产和生活于变化中的经济制度,才能明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从人类史的角度看,正在生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比较起来,显然是初升的太阳。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意义在于,人们在见证了西方经济学在预防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的缺陷之后,开始了进一步创新西方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这是西方经济学的机会。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中国传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有历史感和创新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或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大学生,只有明了人们生活于或者曾经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的历史性(即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和正在生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性),从而有历史感;只有明了经济制度的历史性对新一代经济学人创新思维的挑战,从而有创新能力,我们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才能实现其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中国经济问题引出的概念、方法和思想
教学内容构成教材,教材内在地有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和内部逻辑的一致。根据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教材”也有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当下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正经历着变化的经济制度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手教材。其次,人们借以分析这些经济制度的概念、方法和思想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手教材。
明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有历史感和创新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或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人之后,我们讨论一下《西方经济学》教材的选择问题。在《西方经济学》教材的选择上,就第一手教材而言,依据历史的顺序考察,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就中国的教师和学生而言,这第一手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和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仅如此,这三个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成的前提,而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是在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挑战中生长起来的,因此,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整体。
就第二手教材而言,因为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而马克思主义又是对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性研究的产物,所以,我们要选择借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方法和思想作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手教材的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必然表现为对一个个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对一个个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又必然引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方法和思想及其体系的分析。显然,最理想的教材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研究和叙述主体的教材,在研究和叙述这一主体的过程中不断地回应对过度管制的中央计划体制和无管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分析。这样的教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有学者研究认为,可以借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研究中国改革中特有的问题,特别地,可以借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研究中国改革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丰富和发展西方经济学,使西方经济学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科学。而笔者认为:第一,以中国经济问题引出的概念、方法和思想,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研究和叙述主体展开《西方经济学》教材;第二,中国的经济问题不同于欧美的经济问题,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因为中国的经济制度不同于欧美的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但不可以直接选用引进版的欧美《西方经济学》教材[2]。
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中国学生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思考中国经济问题的能力,就不能不从中国的当下经济社会实践的方向――科技创新――出发。科技创新的经济社会实践方向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如下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即社会生产力创新的问题;第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问题,即社会生产关系创新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必须主动地回应这些问题,这就必然引起《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创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历史感和创新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一代经济学人,从而回应当下中国以科技创新为方向的经济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
后金融危机时代创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大体说来,有如下具体内容:(1)营造教师平等地参与和引导学生小组研讨交流的氛围。教师提前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学术论文、参与学术论文研讨或者撰写学术论文。学生自主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则以提问题的方式平等地参与和引导学生的研讨交流[3]。(2)营造教师创新教学的氛围。激励教师把精力集中于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应用,激励教师把精力集中于学生质疑批判、归纳分析和概括提炼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实际指导。激励教师从理论研究和问题分析中概括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根据理论案例和实际案例设计训练方案,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贴近现实、贴近时代。一句话,营造学生创新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创造性地研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和新见解。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研究,(2).
[3]刘志彪,王国生.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1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金融危机对中国交通建设行业影响的思考与对策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惊骇世界,并对各国实体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对全球众多企业来说,应对危机,求得生存成为当务之急。但对中国建筑行业来说,这是继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面临的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应对金融海啸,中央迅速调整宏观政策,适时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内需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战略决策。中央政府公布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相继公布了近18万亿的投资计划。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中交二航局的应对方略是:苦练内功,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抢抓机遇,实现公司稳健发展。
一、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的“大势”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10年前,中交二航局还是一家年施工总产值不到15亿元,利润仅1000余万元、产品结构单一的建筑企业。10年弹指一挥间,中交二航局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近百亿元,年总承包产值近150亿元,在港口码头、特大型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强大竞争能力和较高知名度,管理规范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近10年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中交二航局善于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善于把握顾客与市场变化的快节奏,发挥好自身优势,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由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这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中国经济11月份CpI涨幅在上月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下降,预测为2.8%左右,明年初可能出现通缩。今年1-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上半年,中小企业倒闭6.7万家。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今后二年仅中央政府将有4万亿元投资,并决定在今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加快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综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透析,未来一二年我们面对的外部经济环境是:经济衰退,金融动荡,投资减少,成本上升,货币贬值。内部经济环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加大,GDp增长在8-9%之间,生产物价指数上升,建筑业及相关的钢铁、水泥等行业有可能再次过热,而与出口外贸相关的制造业可能过冷。
因此,从总体上看,XX年年是建筑业的转折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原材料、油料、人工费的大幅上涨或犹如过山车一样的剧烈波动,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的成本日益上升,这些综合的因素使建筑行业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同时面临的成本的不确定因素更加难以控制,履约风险加大。
二、科学审视交通建设行业的“危”与“机”
中国交通建设行业,主要业务集中在港口、公路、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对这一行业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
港口建设市场,可能面临3至5年的萧条期。港口码头是中交二航局的传统主业,占主业的30%左右,这一板块将面临较大冲击。由于外需不振,国内出口下滑,航运业不景气。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由5月的11067点跌至现在的824点。造船业遇上寒冬,钢铁企业、能源企业景气度下降。航运企业运力过剩,现有港口、船厂业务萧条,相应的业主货运码头建设会大幅下降,在建项目也将面临资金不到位而停工下马的危险。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思路的调整,依靠外贸支撑GDp增长的格局将转变为依靠消费、外贸、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港口建设必然与之同步调整,要从出口外贸港建设为主转向内陆港口建设与内河整治工程齐头并进。
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迎来了新的一轮黄金发展周期。由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对经济的拉动直接作用明显,国家在今后二年的4万亿元计划投资中,公路、铁路、电网投资高达1.8万亿元,公路与铁路市场,将出现3至5年的快速发展期。公路及特大型桥梁系中交二航局的拳头产品,经过近十年的拓展,中交二航局已成为国内最著盛名的建桥企业之一,建造和参与建设了百余座跨江、跨海湾特大桥,成功建设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世界级桥梁;同时,近几年中交二航局抓住铁路市场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中交股份的大力支持下,至XX年进入铁路工程建设市场以来,承接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及地铁、轨道交通项目已经超过100亿元,成为新的主业增长点。面对新一轮的铁路发展机遇,我们中交二航局必将大有可为。
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将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时期,快速发展的势头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去两年中交二航局承揽的海外合同额超过8亿美元,在主业板块中异军突起,成为公司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金融危机带来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基于中国自身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的认知,中国政府将着眼于拉动内需,以投资海外拉动出口的政策将有所改变,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投资将大幅下降,国家投资性框架项目将减少;二是由于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非洲、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国外汇收入大幅下降,必然导致这些国家的投资项目大幅减少;三是由于金融危机加剧了利率和汇率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对冲手段,成为中交建设行业扩展海外工程承包市场面临的一大难题。
再从资本运作层面看,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票市值大幅缩水,香港恒生指数由高位的3万点下降到目前的1.2万点左右,A股市场上证指数由高峰的6100点下降到目前的1800点左右。同时,因企业毛利率下降,负债率提高,资产缩水,与股票市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再融资困难,这将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项目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内需战略决策的实施,施工企业可能面临原材料再次大幅上扬,项目成本上涨风险十分巨大;地方政府乱铺摊子,自不量力地加大投入,致使大量资金不落实项目出现,垫资项目、假BT项目增多,而政府因债务负担沉重,偿还能力下降,这些风险如果应对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施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绝境。
三、化“危”为“机”,实现公司发展新跨越
如何化“危”为“机”,实现公司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我们中交二航局的主要对策是:苦练内功,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抢抓机遇,实现公司稳健发展,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战略性转型,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奋斗,为实现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工程建设企业,成就基业常青的百年二航伟业”的愿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实施大铁路战略,成为中交行业铁路建设的排头兵,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高速铁路网包括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中交二航局将从战略上布局、筹划,集中投入设备,加快人才培养,迅速打造一支能够克难攻艰的铁路(含地铁与轨道交通)建设队伍,形成新的市场板块,真正成为高速铁路市场的主力军进而争当排头兵,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
二是稳步实施大海外战略。从长远看,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没有海外业务的支撑,也就谈不上世界一流的工程建设公司。但目前我们在海外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管控、人才培养上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要本着“干好、干精、干一个成一个”的原则,以点带面,形成对海外工程项目的系统管控,逐步把海外市场打造成新的业务增长极。
三是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升级的步伐,推动企业向智力密集、管理密集的知识型企业转型。重点是建设特大型桥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交通建设的高端市场,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应有作用。
四是加快资本积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力度,通过bt/bot项目的运作,推进中交二航局经营方式、资产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要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100亿元的经营性资产,再造一个全新的中交二航局。
五是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建立以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为基础、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垂直、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以财务、合同管理的信息化为抓手,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别要避免“规模冲动”,从源头控制参与资金不落实项目的投标,加大现金流预算刚性管理和有效平衡的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六是发挥好“采购交易中心”集中配置资源的作用,特别做好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的集中采购,发挥规模优势,防止因原材料大起大落而导致成本失控。今年宏观调控的一波三折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快速变化,大起大落,股价、油价、钢材价格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这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挑战,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履约和成本控制的风险,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目前材料低位的投标在明年材料恢复性上涨时就可能导致成本失控。
总之,金融危机是挑战,但对有准备的交通建设企业更多的是机遇。这一轮的发展是中交二航局“三步走、两个三分天下”战略全面落地的大好时机,千载难逢!随着中国经济“保八”保卫战的打响,中交二航局有信心将自身的发展定格在年增长15%左右,这既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郑重承诺,也是对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注:“三步走”:第一步,通过管理领先,进而实现综合绩效在行业的领先;第二步,通过铁路、地下工程和海外市场及BT/BOT项目主业的拓展和延伸,实现赢利模式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步,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工程建设公司,打造基业常青的百年二航。
【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推荐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10-27
美国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感想06-16
中国国际金融危机11-04
金融危机的应对10-03
金融危机的后果11-30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09-07
金融危机后的审计应对07-25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10-14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11-18
金融危机防范措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