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 篇1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

郎咸平先生多次说中国即将发生全面危机,这次在某地演讲,进一步使用的词句是“危机正在爆发,银行(行情 专区)业首当其冲”。金融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现象。比如,这个国家货币市场利率会急剧提高,因为银行资金奇缺、亏损破产、支付提款必然大量借款,而此时货币市场必然资金奇缺,利率奇高。这种现象在目前中国货币借贷市场上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趋势。又比如,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必然会出现大量资本外逃,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困难,本币贬值等一系列连带现象。可是,国际国内统计数据都表明,中国近几个月国际收支顺差,境外资金流入流出正常范围,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占款又在增加。这种现象正常人不用研究,一目了然。如果这叫金融危机正在爆发,那么全世界不是天天生活在金融危机水深火热状态吗?

那么,郎咸平先生说中国正在发生危机,究竟有什么根据呢?从各大网站刊登讲话内容看大体有三点。其一,交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跌破发行价和净资产标志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危机正式爆发。其二,许多地方政府出现债券还款违约问题,大面积违规,付不出利息。其三,地方政府向银行体系外借钱,影子银行30万亿。上述三大根据根本不值一提。其一,近三个月内银行股价平均涨幅30—50%,按照郎先生的逻辑,银行股价上涨应当是危机消除,怎么首当其冲爆发危机呢?众所周知,内地银行股价长期低迷与股市体制有关,银行股价涨跌与银行业是否危机不能划等号。其次,说中国地方政府出现“大面积”违约,请问该数据从何而来?如果中国地方政府出现“大面积”违规,那么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必然大幅上升。从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和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看,内地银行业不良率稳定在1%的区间内,全世界最低。如果郎先生拿出证据说明该数据造假,那么郎先生所说“大面积”违约才能成立。其三,说银行体系外有30万影子银行产品危机的话有两点疑问。第一,影子银行特点是统计、监管和期限三大缺陷。在无法统计的情况下,说30万亿影子银行,危机根据不足;第二,即使银行体系外有30万亿影子银行产品,也不能把它与危机划等号,这些产品大部分是实际项目的需求,银行不贷除了贷款规模有限外,就是怕风险。这些风险转移到表外,或银行体系外,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反而利大于弊,影子银行违约案例天天有,处处有。就像银行坏账也是天天有,行行有,但只要违约率控制在一定幅度,也有统计标准,完全与金融危机或银行危机是不同的概念。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 篇2

次贷危机源于美国, 指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三年前的九月,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闭,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达到顶峰, 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三年后的今天, 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步履蹒跚, 而欧元区的动荡似乎才刚刚开始。目前, 希腊公共债务总额约为3400亿欧元, 相当于GDP的150%, 欧洲主权债务最为严重的“欧洲五国” (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 总共欠债约3万亿欧元, 其中有违约风险的占50%, 这意味着欧元区金融体系将受到1.5万亿欧元的冲击。受此影响, 九月的全球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价格狂泄不止, 惨状堪比2008年金融海啸。

欧美金融危机的形成都是由债务危机所引发。不同的是, 美国主要是由次级债引起, 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贷条件过于宽松, 产生了大量的次级债, 最后由于不断攀升的利率与由涨转跌的房价导致大量坏账并通过金融衍生品演化成金融危机。而欧洲的债务问题则更多地表现在政府的主权债务危机。那么, 中国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呢?从表面看, 中国人重储蓄, 很少超前消费, 极少金融创新, 金融市场相对封闭, 银行的财务状况、国家的财政收入等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似乎债务危机离我们很远, 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及发展方式的不同, 中国的债务危机可能以不同于欧美的方式爆发, 形成“中国式次贷危机”。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引爆点可能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引爆点之一——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

据国家审计署2011年6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截至2010年底,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达10.7万亿元, 占名义GDP的比例约为27%, 其中约5万亿元是多达6576家融资平台的债务。地方债持续膨胀, 究其原因在于, 决策层2008年出台的4万亿元救市计划大部分是通过这些融资平台实现的, 近年来, 地方债已开始显露出种种危机。近期, 海南、吉林等10余个省市相继公布了2010年度地方政府性债务账单, 其中, 海南省政府债务率最高, 负有偿还责任和担保责任的债务占综合财力的比重为93.18%, 接近100%的国际警戒线。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期发表报告称, 中国内地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有3.5万亿元人民币未被审计署报告覆盖, 未来银行业不良率可升至12%, 体系信用展望将转为负面。穆迪已对中国银行业评级下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9月21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称,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面临大幅减记, 加上其他形式的信贷激增, 导致中国的毛债务总额已达到“异常高的水平”。

地方债问题已显现出一定的风险, 如果出现违约, 可能会引发银行的信贷安全, 引起连锁反应。但目前从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尚处于可控状态。由于我国的地方债从结构上来说主要以内债为主, 是多年的积累形成的, 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不断提高, 偿债能力也不断加强, 逾期违约的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拥有的土地、资源等固定资产及可变现资产比较多, 这也为偿债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地方债问题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风险, 但由于楼市调控可能导致土地出让金价格下跌, 这将对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同时2011—2013年, 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款期, 如何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即将集中到期的地方债, 防范形成金融风险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考验。如果处理不当, 地方债问题有可能成为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的诱因。

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引爆点之二——疯狂的民间借贷

9月以来, 存款正加速流出银行体系。前15日,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 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四大行面临不仅完不成存款任务, 没有钱发放贷款, 而且未来日常支付都可能出现危机的窘境。银监会日前表示, 有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日渐火爆的民间借贷市场, 仅沿海地区就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正在经历疯狂, 以温州为例, 目前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 年化利率高达180%, 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 相当多的企业抽出生产资金, 投向民间借贷, 而随之而来的风险正不断累积。据里昂证券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称, 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约8000亿元, 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 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以滚雪球方式过度膨胀的民间借贷, 之所以让人胆战心惊, 是因为一旦长长的资金链在任何一点上断裂, 就会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 更会让卷入其中的普通民众血本无归。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的各种贷款, 被包装成金融性衍生商品出售, 其方式跟美国当年次贷危机颇为相似。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将会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乃至社会风险。

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引爆点之三——高泡沫的楼价

中国楼市的泡沫持续多年, 楼市泡沫究竟有多么严重。我们可以通过截至2010年底的一些数据来加以说明。其一是租售比。北京平均租售比高达1∶546, 最高达到1∶700, 上海租售比高达1∶500, 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平均租售比超过1∶300。其二是投资或投机比例。在房价达到高峰时, 以投资或投机为目的者, 比例达到46%。其三是房价与收入之比。其中, 北京房价收入之比超过20, 上海为18, 其四是房价涨幅与GDP涨幅之比超过5倍, 此比例北京超过5倍, 上海超过7倍。

今年以来, 管理层祭出重拳调控楼价, 先后出台了各主要城市楼价调控目标价, 提高首付比例、提高房贷利率, 上海、重庆出台房产税, 上海和北京分别出台“沪九条”和“京十五条”, 全国一二线城市出台限购等措施, 但效果并不明显。据统计, 2011年8月份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的共有80个, 同比则全面上涨, 涨幅达6.93%。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由楼市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现象屡见不鲜。近十年来国内房价飙升, 房地产泡沫吹大, 其中银行信贷及优惠税收政策起了主导作用, 至今年上半年, 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高达10.26万亿元, 在银行信贷中, 60%—70%都是与房地产有关。中国金融体系与美国金融体系最大的不同是以银行为主导, 银行体系的风险决定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而国内银行体系的风险, 就在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如果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楼价大跌, 很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并迅速放大和蔓延风险, 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中国会否爆发经济危机? 篇3

貌似坚不可摧的庞大金融资产,在6月20日这天被击穿。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度飙升到13.44%,隔夜回购利率一度狂涨到30%。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效率低下显露无疑。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按照国际利率市场的标准,这已经算是一次金融动荡。

此后,央行出手释放流动性,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局面初步得到缓解,Shibor在6月28日也回落到了4.9%,但仍远高于常态的3%以下。事件平息后,业内开始反思——是央行对市场流动性判断失误,还是惩罚部分接近违约的银行,进而抑制过度放贷?显然,多数人偏向后者。

不过,反思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经济体制、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社会矛盾等引发新一轮讨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被问及,中国是否会爆发一轮经济危机?哪个领域的问题将会引爆系统性风险?防范中国式经济危机的解决之道是什么?

夏斌公开表示,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

危机是否爆发?

尽管许多学者将“钱荒”定义为一场不大不小的恐慌,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金融危机在某些领域已经爆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长夏斌就公开表示,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他向《英才》记者阐述了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破产,资不抵债、不良贷款上升,失业增加,经济萎缩,增长下滑。

“有些地方融资平台早就资不抵债,靠增加贷款维持。只是危机没有引爆,坏账没有暴露,靠多发货币掩盖。”

夏斌的担忧不无道理。据渣打银行、惠誉和瑞信的估计,中国地方债规模在GDP的15%—36%之间,规模将高达3万亿美元。

中国审计署外交外事审计局局长马晓方指出,两年来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债务增长率超过20%,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达189%。

微观层面,高盛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债与GDP之比达151%,居全球之首。但企业债务只是总体债务的一部分,中国还有消费者贷款、政府债务和其他影子负债形式的贷款。2013年中国信贷总规模预计增至GDP的240%,且还在加速上升。

对于可能爆发的危机,夏斌对《英才》记者给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利用巨额外汇储备和国有资产;整顿市场纪律,对资不抵债的企业、中小金融机构,该关闭的就关闭;学习1997年亚洲危机的经验,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关闭了100多家信托公司,关闭了1000多家基金、证券公司。

当前,中国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躺在中投的账户上。对于如何使用外汇资产和国有资产,夏斌解释,可以利用人民币和美元双币贷款,双币投资,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东南亚、非洲、拉美地区搞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出口,消化现在的过剩产能。

“需要注意的是,要严肃财政纪律,对资不抵债的企业绝对不能继续贷款,就让他们破产,卖资产还钱。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地方政府出了问题,不排除某些地方政府把办公楼卖掉来还债,这要看中央政府的决心。”

夏斌认为,当前中国有20多万亿的国有净资产,可以适当地、有步骤地卖掉一些来解决债务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快改革,挖掘中国的合理增长的潜力,而不是简单靠放松银根的办法。

有悲观者,亦有乐观者。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小。他将金融危机定义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资金从储蓄者到投资者之间的流动受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二层,银行等金融机构盈利下滑,日渐亏损,进而破产;第三层,由银行的金融问题将中国拖入经济危机,引发大萧条。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由于金融机构的破产导致整个国家的大萧条,根本不会在中国出现。”在郑超愚看来,上述的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金融效率很低,利率管制,资金到不了中小企业,这是存在的。但是第二个层次不会出现,因为现在银行利润非常高。至于第三个层次,美国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都垮不掉,中国怎么可能让它爆发?

中国当前最应该注意的是央行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失误。央行将钱荒解释为流动性错配,意欲惩罚过度贷款引发违约的银行。但是中央银行里有清算部门,有保持市场金融体系稳健的职能。如果出现短期流动性问题,那就是人民银行的失职。“中国人民银行的权力非常大,如果不是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钱荒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有放权才能解局,中国需要启动新一轮改革。

转型泥潭?

尽管在金融危机是否爆发仍有争论,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

然而,让众多经济学家疑惑的是,从“十五”到“十二五”,中国为何长期处于转型时期?中国是否会掉进转型危机而不可自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近期再次唱衰中国,他表示中国遇到了大麻烦,中国的整个商业运营方式,以及推动中国经济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经济体制,都已经达到了极限。

“你可以说中国模式即将碰壁,而且是像长城那样厚的墙壁,目前唯一的问题是这次碰撞会有多严重。”克鲁格曼将中国的问题归咎于经济增长模式失衡,高达50%的投资率为世界最高,而消费占比日趋式微。中国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家庭没有从国家经济增长中获得多大收入提高,一些收入流向了精英阶层,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企业中,而且许多是国有企业。

诚如克鲁格曼所言,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消费不振的最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与应对之策》一书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和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将“权贵主义”列为中国最危机的问题。

吴敬琏直言,将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笼统归罪于市场,是没有根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贫富差别扩大的首要原因是腐败和垄断。从80年代后期至今,权力寻租的租金总额达到了整个国民财富的20%-30%。世界上很少有国家租金总额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王小鲁认为,未来两三年,能否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改革,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关键。解决权贵资本主义要从政府体制改革、土地出让制度、财税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分配入手。

“转型是必须的,拖延和回避只能增加转型的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对《英才》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不容轻视而且刻不容缓。在国际竞争当中,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或者其他资源都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可持续的竞争力只能是一个来源——经济制度。中国经济转型也必须从改革制度开始。

除去上述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外,短期内中国经济下滑也令高层头疼。业内担心,一旦稳增长成为政府主抓目标,调结构将被一再推迟,中国转型的时间成本将日益增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向《英才》记者表达自己的担忧:“中国经济在2010年三季度增长10.6%之后持續下滑,经济缺乏活力。目前以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模式已走到尽头,这表现在三方面:与民争利、干预过多和阻碍竞争。

“与民争利”表现为政府总收入占GDP之比属全球同等收入国家较高水平;“干预过多”表现为政府财政支出高、政府控制的企业支出较高以及审批行政干预过多;“阻碍竞争”表现为垄断管制造成能源、金融、交通运输和电讯等行业供给不充分,导致价格过高和垄断利润产生。

“只有放权才能解局,中国需要启动新一轮改革。”诸建芳表示,历史经验显示,经济增长比较低迷时,政府往往会顺应潮流推动改革。重塑促进经济增长,有三大关键因素: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和催生新产业。

“未来如果改革能在土地、资源、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取得突破,那么将会有效地消除制造业产能过剩、解决民间融资难题、经济恢复内生动力。”

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5%,低于业界预期。不少学者认为,短期经济下滑,中央经济工作无疑更加偏向稳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经济运行设定“上下限”,“上限”是通胀水平不得高于3.5%,而“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据新华社报道,增长下限为7.5%,底线是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篇4

源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以下是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政策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累了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机构杠杆率的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额“财富效应”,哟、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国度消费。除了货币政策,美国 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再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增长留下了隐患。政府开支不断扩张,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2.以自以为是的监督理念,监督制度的漏洞和监督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渐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封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自信的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另外,美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额错位和滞后。从监管技能和监管手段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真实价格和因此产生的损益情况,金融监管当局没能及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

3.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横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主要是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约束能力,对有效风险管理德尔建设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4.风险与收益不均衡的创新产品催生了金融危机,监管缺失的场外衍生产品加剧了市场动荡。

基础资产发起人通过证券化赚取了高收益,却把基础资产中的所有信用和市场风险通过证券转移给了遍布全球的证券投资者。次贷产品的迅速发展,价格的大幅度膨胀和破灭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是本次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原因。

5.评价机构问题重重,是引发额恶化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发行人付费的评价机构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评价机构不负责任的跟许多产品较高的评价,并在短期内降低其降低其评级导致金融机构大规模减记资产,直接助推了资产价格的螺旋上升和泡沫的聚集,并加速了资产泡沫的快速破灭。可以说是次贷危机的主要始做佣者之一。

6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 篇5

10年前,支付宝首次引入在线担保交易模式,打通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之间的壁垒,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信任难题。10年后,余额宝再次担当起互联网金融的急先锋,掀起了互联网理财浪潮。但树大招风,在经过央视点名批评、工行公开封杀之后,余额宝的收益率如过山车般急转直下。

然薪火相传,在余额宝的带动下,一大批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P2P也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投资理财新名词。业内人士认为,由P2P衍变而来的P2B模式,具备更安全、更稳健的特点,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个人理财的新方向,而其中的代表平台星投资、企易贷等,则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贵。

P2B成2014投资理财新风向

2013年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里,即使你不是一个投资理财爱好者,你也会被各种“宝宝”的消息环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快让我们瞠目结舌,如今,持续走低的余额宝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话题,取而代之的热门话题P2P网络借贷,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P2B(个人对企业)投融资模式。

P2B为何会成为投资理财新热点呢?专业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据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和银行发生直接的借贷关系,而是通过民间借贷来周转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专为中小企业融资的P2B模式无疑将持续火热。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目前银行的存款、理财服务收益率较低,而股市风险较高,其他的投资方式,或者如信托门槛过高,或者收益方式不合投资者心意,而P2B平台起点低,收益高,效率高。投资者收益率目前可以达到12%-15%,因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P2B让投资理财更高效

星投资副总经理李勇华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P2B理财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模式,它让投资理财更加高效。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快捷和高效,这是互联网金融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顾名思义,P2B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类,其将投资理财过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大大拉近了时空距离,连接了天南海北的投资人和融资企业。另外在投资周期方面,P2B的投资项目基本在3个月到1年之间,投资收益在12%-15%之间,既保证了投资者资金的流动性,又能在同样的时限内获得超额收益。这种全新稳健创新的理财模式会更加适用于更广大投资者,成为普通百姓理财的好帮手。

P2B如何确保资金安全?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选择P2B平台时,有八成人会首当其冲的考虑其安全性。那么P2B网贷又是如何保障投资人资金的安全性呢?首先,优质P2B平台不仅要求借贷企业必须有担保公司和抵押物,还引入了可媲美银行的风控流程,多重保障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以星投资为例,该平台合作的两家知名担保机构均提供100%本息担保,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投资人的资金安全风险。

其次在风控方面,优质P2B平台拥有足以媲美银行的风险控制。以星投资的“三级分控”为例,首先,投资经理对融资企业进行初选,形成报告递交给公司;然后,公司的风险管理部,会带着律师和投资经理一起到企业考察,并给出风险评估意见和法律意见;经过两次筛选还能通过的项目,将由投资部主管、风管部负责人、律师等6人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表决。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只有3%左右的申请企业能够满足借贷需求。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P2B网贷平台?

对于投资者来说,人们投资理财的心理有三个核心要素:安全性、收益性、灵活性。星投资建议,投资人在考察P2B平台时,可把80%的经历花在考察平台的安全性上。那么该如何判断一家P2B平台是否合乎法规呢?星投资理财专家建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察。

首先,考察平台是否坚持金融信息服务中介性质,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独立的资金托管账户,不直接归拢平台客户的资金,不归集资金产生资金池。其次,仔细研究平台发布的项目,充分了解融资企业的信用资质、经营水平、财务及债务信息和真实的融资用途等。最后,考察项目是否引入合理的担保机制,例如,要求融资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抵押物,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平台债务向投资人提供担保。

贴士:什么是P2B投资理财

P2B(Person-to-Business)是个人对(非金融机构)企业的一种贷款模式,是有别于P2P网络融资平台的一种全新的微金融服务模式。P2B互联网投融资服务平台是一种领先的创新网络投融资平台,有闲钱的投资者能够以固定收益理财模式在平台上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作为借款方的融资企业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面发布以债权形式进行借款的融资信息,在P2B平台上最终借到中短期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P2B平台负责审核借款企业融资信息的真实性、抵质押物的有效性、评估借款风险,并通过从借款资金中提取还款保证金的方式确保将还款风险降到最低。P2B平台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投融资中介只收取一定服务费,本身既不融资也不放贷。

P2B平台只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借款企业及其法人要提供企业及个人的担保,并且基本上不提供纯粹的信用无抵押借款,再加上类似担保模式的借款保证金账户,因此从投资风险角度分析,P2B比P2P具有更高的投资安全性。

延伸阅读:关于星投资

星投资P2B投资理财平台是由上海星湖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在线投融资平台,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安全、透明、便捷、高收益的投资理财项目。星湖金融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股东包括上海星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从业于金融、互联网行业多年的精英团队。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篇6

美国的次贷危机非常出人意料。因为从美国按揭贷款的分类来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分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其贷款对象为信用评分为660分以上的个人。这种按揭贷款首付比例通常为20%,月供占收入比例不高于40%,此类贷款占住房按揭贷款80%以上;次优级按揭贷款,其贷款对象为信用评分在620~660分之间,这类贷款对象主要指信用记录较弱的人,如自雇以及无法提供收入证明的个人,贷款占按揭贷款比重4%~5%;次级按揭贷款,其对象为信用分数低于620分的个人,其首付比例较低,月供占收入比例较高,此类贷款占按揭贷款的比重为13%~15%。

还有,从美国次贷产品的特点来看,它又可分为无本金贷款,即首付为零,以30年期分摊月供金额;可调整利率贷款,即在贷款头两年采取优惠利率或低利率,两年后实行市场利率,利率逐渐提高;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允许借款人在一定时期内按低于正常利率水平月供,差额自动计入贷款本金。因此,次贷产品就表现为月供调整频繁、还款压力前松后紧、产品设计繁杂、风险控制自我放松等。加上次贷产品的证券化,从而使次贷风险容易无限放大。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以此来对照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这里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试想,美国次贷占整个按揭贷款比重如此低,而且次贷对象也是通过信用评级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的问题就引起美国及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金融危机,而且从短期来看,这种危机还一时无法化解。这就说明了以往那种个人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已经被打破。还有,美国的住房贷款还有按揭贷款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及产品、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及健全的个人信用系统等。而当这些基础性的金融制度不足时,中国的个人按揭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大了。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也是建立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的。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从11700亿元增长22500亿元,4年增加1万多亿元,而国内房价也在这个时期快速增长。但是,2007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出现前所未有的异常现象,即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增长速度接近前4年的总和,即达到9000多亿元。可以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异常增长就是2007年房地产市场价格疯狂上涨动力所在。

因为从已有的数据来看,2007年1~11月商品销售额24002亿元,但定金与预收款就达到9027亿元,再加上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6098亿元,仅此两项来自银行的贷款,占商品房销售额的63%。如果加上住房公积贷款,以及其他方式进入的,那么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并非是这些投资者有钱要进入投资,而是在利用国内银行信贷在投资。2007年个人住房消费贷款超过9000多亿元,是2006年3300亿元的3倍以上。试想从银行贷款9000多亿元进入房地产市场,那么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岂能不炒高?这就是去年下半年银行信贷一紧缩,房地产市场立马出现逆转的根本所在。

资金炒作是中国楼价居高的症结

可以说,2007年的房价快速上涨,就是房地产市场利用银行资金炒作的结果。比如,2007年深圳与北京。从最近深圳的报道来看,2007年深圳房价之所以能够快速飙升,就在于这个市场80%以上的人在利用银行金融杠杆在投资。在北京,今年不少地方的价格也成倍上涨,也是不少投资者炒作之结果。如果不是投资炒作者利用银行的金融杠杆购买,有几个自住者有能力购买这样贵的房子?

在美国次贷危机没有发生之前,国内银行业及政府监管机构都认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目前银行最“优质资产”。因此,千方百计来竞争这些“优质资产”就成了国内各银行市场规模扩张的根本。

可以说,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除了没有证券化让其风险扩展到整个金融市场之外,无论是法律制度基础、信用评级体系、信用文化,还是房地产按揭的融资体系及不良信用所占的比重等方面,都逊色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如果不能够对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有足够的认识,那么如果国内房地产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所面临的风险可能要高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致的风险。

就目前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来说,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因此,个人按揭贷款人有多少信用次级是相当不确定的,更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发生比重有多高。再加上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没有信用评级,这就必然让一些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贷款的“假按揭”和2007年的“循环贷”、“气球贷”,加按揭、转按揭等具有类似美国级按特征的房贷产品层出不穷,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潜在风险在逐渐积累。同时,由于房贷快速增长,又被银行视之为优质资产,这就必然导致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从而使得国内房贷款的风险进一步积累与放大。

悬崖勒马:完善贷款资质审核制度

还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飙升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房地产市场泡沫吹大及银行风险积累,因此,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台一系列如何来调整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的政策及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政策。特别359号文件对银行房地产信贷的管理,更是希望从根本上来改变目前房地产市场投资炒作十分严重的局面。而且,在452号文件中,最后一条特别强调商业银行与借款人的诚信原则,谁要违反,就得要处罚。

我们一直在强调国际惯例,为什么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采取国际惯例呢?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商业银行对贷款人审核都要求贷款的个人,出示四证。比如,一年个人收入所交的所得税税单、银行对账单、单位工资单及个人信用记录等。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不仅可以拒绝不少信用不足者进入贷款市场,而且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如果不是这样做,那么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可大了。

总之,从美国次贷危机可以看到,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已经不逊色于美国次贷危机了,有可能面临的风险比美国次贷的风险还要大。政府管理层已经意识其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我们仍然要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中进行深刻的反思,真正认识到目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政策。可以说,如果国内各商业银行能够执行监管部门的既定政策,承担社会之责任,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就能够降低到最小程度,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股市的泡沫也就能够在这种过程中化解。

朝鲜会爆发“金达莱革命”吗? 篇7

在他们看来,朝鲜的政治理念与中东北非的一些“独裁国家”一脉相承。2月底,法国《费加罗报》毫不掩饰地发表了一篇发自首尔的报道——“朝鲜政权对阿拉伯国家革命深感不安”。文章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茉莉花”的香气会不会漂洋过海,对朝鲜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就在外界猜测不断之际,朝鲜做出了一些反应。这缘起两件事的“叠加效应”刺激了朝鲜的神经。

“软刺激”是韩国的“对朝心理战”。韩国在离朝鲜直线距离仅40多公里的朝韩军事分界线临津阁大量放飞气球,上面载有各种物品,如传播中东和北非动乱形势、号召民众推翻独裁政权的传单,一元的美钞,以及衣服、食品等民生物资,甚至还有根据朝鲜国内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配置,量身定做的存有宣传视频的U盘、DVD等。

“硬刺激”是美韩一年一度的联合军演。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美韩海陆空军事力量一有行动,必会招致朝鲜的激烈反应,朝鲜半岛局势也会随之紧张起来。但几十年来,“狼来了,狼来了”喊多了,演员和观众都无不疲惫。不过今年,狼真的来了。以往的美韩军演,性质上属于应对所谓“朝鲜南侵可能性”的防御性演练,今年则改为以针对朝国内可能出现的“政权崩溃、民众暴乱、军队反叛”等突发事件为假想。

几十年来,朝鲜一直致力于外防武装进攻、内防和平演变。现如今,远在天边的中东乱象丛生,而近在咫尺的韩国又在此时提出“统一元年”的构想。被惹怒了的朝鲜在2月27日一天之内就发表了两个军方声明,放出狠话,要对韩国“心理战的策源地”实施瞄准射击,要“把首尔变成火海”。

不过,三天后,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又发表谈话,称对美韩已做好对话与对抗的双重准备,归根到底是要保卫和平。此外,朝鲜媒体仍一如既往地报道国家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标题是大号黑字——“用熊熊的革命大高潮建设来打碎帝国主义扼杀朝鲜的疯狂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会爆发“金达莱革命”吗?

对朝鲜半岛事务略有所知的人都会给出比较一致的答案:不会。

有的认为是内部原因,因为朝鲜的政治运行方式比较独特,严密的安全系统维稳防乱的能力很强大,朝鲜国内也根本不具备中东民众那样的意识。有的则认为是外部原因,因为相关国家认同朝鲜所具有的地缘政治和战略价值,不愿也不会让其成为下一个中东。

而朝鲜近期的行动,也发出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要稳定不要乱。

再把目光转回中东和北非,联合国前常务副秘书长马克·布朗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认为“近几周来爆发的事件……充其量不过是一场思想和人民解放运动的开端。……过渡期的统治者们可能会很快故态复萌,选择稳定,对混乱的民主说‘不’”。

美国学者安东尼·奥罗姆在《政治社会学导论》一书中也提出了如下观点:“国家建设……既会有形式上的不同,又有速度上的不同。……就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来看,无非就是看哪种形式能够使其所有的居民享有比较充分的自由和经济的繁荣。”

从这一角度来观察,就会明白为什么朝鲜报纸、电视、杂志和网络等媒体迄今只字未提有关中东北非的消息。朝鲜阻断“坏消息”做法原因有二:首先,自由主义是否就是国家建设、体制转换的“灵丹妙药”,冷战后的国际局势演变迄今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后也只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胶着战。其次,一个国家的成长,除了国家建设所需条件与实现行动的合理组合之外,还需要对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立性进行合理把握。无独有偶,除了朝鲜,其他东亚国家在有关报道上也各有取舍,应对上更是各有千秋。

中美会爆发一场新冷战吗? 篇8

2011年11月25日,澳大利亚著名学者、前任国防部副部长休•怀特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巴马主义》的文章,认为奥巴马亚洲之行标志着“奥巴马主义”的诞生。他把“奥巴马主义”和“杜鲁门主义”相提并论。“杜鲁门主义”是要遏制苏联,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而“奥巴马主义”则是要对中国进行遏制。怀特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美国坚持这个战略,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奥巴马主义”背景下,是不是会爆发一场新冷战呢?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的大势。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新动向让人眼花缭乱。要把握大势,必须抓住关键。时代已经从战争与暴力革命的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当然,世界上也存在另外一股潮流,就是冷战、对抗、冲突的潮流。

其次,打冷战要双方愿意打才能打起来。一方面,美苏进行冷战,是因为美苏都要争夺世界霸权。中国无意争夺世界霸权,不称霸是中国的一条国策;另一方面,在和平、发展、合作与冷战、对抗、冲突这两大潮流的较量中,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坚决反对冷战、对抗、冲突的潮流。中国绝不会与美国进行一场新冷战。

另外,今日之中美关系,与昔日之苏美关系有本质上的不同。当年苏美关系争霸是主导面,而今天中美关系合作是主导面;当年苏美之间经济上没有什么相互依存的关系,苏美贸易额最好的年景不过40多亿美元,而今天的中美贸易额高达4000亿美元;苏联当年不持有美国国债,今天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昔日的苏美关系是不断地互挖墙脚,进行“代理人的战争”,而中国过去30多年在崛起的过程中,是把我们经济增长的成果与世界分享,包括与美国分享,实现了互利共赢。中国这样做,绝非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11月12日,胡锦涛主席在檀香山会见奥巴马时指出:“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加强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基于两国共同利益、共同担负的责任和共同的战略判断作出的重大决策。双方应该牢牢把握这一定位,坚定不移地把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好,把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势头长期保持下去。”这番讲话,阐明了中国的对美方针。这个方针是坚定不移的。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坎上,21世纪第二个十年對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变化,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不能变;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能变;我们顺应世界潮流的路线不能变。我们决不能落入煽动新冷战者设下的陷阱,那是一条把世界引向灾难的道路,是违背历史潮流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编辑 代永华]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推荐阅读:

爆发词语近义词及造句07-22

上一篇:企业发展汇报稿下一篇:硅酸盐材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