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探究学习研究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即要求任课老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让音乐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而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如今的初中音乐歌唱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激发学生的对歌唱教学的兴趣,进而导致他们的唱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音乐课堂中探究学习研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堂中探究学习研究论文 篇1:

基于信息技术优化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摘要及关键词:(一)摘要:本文是就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出了可推广性的,对于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资源,体现音乐课程的“即时性”和“多向交流性”,形成音乐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环境下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之路,并最终转化为课堂效益的教学实践经验论。

(二)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二、绪论:笔者所在学校,作为省级示范高中,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音乐教学领域开展信息化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课堂实践,是以积极“建构”多元开放型的活动体验、以学习探究为重点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有利于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完善这方面的尝试,希望能把高中音乐教学带入一个新的天地。

三、正文:(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体验活动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体验和感受,获得直接的经验,而不是只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讲解和介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更侧重研究的是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贯穿师生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的各项教与学的活动。笔者经常用到的课堂教学体验活动模式是:当下体验即对现实生活情境的体验和再现体验即模拟过去情景的体验。1、当下体验的课堂教学活动,适用于比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音乐教学内容。如:《动感地带——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一课中,由于流行音乐深受学生喜爱,而当今的流行音乐形式众多,笔者仅从中挑选了四种比较常见而且具有代表性、易懂性、对比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即:“节奏布鲁斯(R&B)”、“说唱(RAP)”、“摇滚(ROCKROLL)”和“电子音乐(ELECTRON) 本课全部教学内容来源于相关书籍查阅、网络下载、日常音乐知识的积累,是对书本知识的拓展与补充。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各种“当下体验”活动,如:课前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收集;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即兴创作音乐形式,理解其特点;课后的展演、讨论、评价等等。都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创造、创新思维潜能,理智地欣赏鉴别音乐。大量有趣丰富的影音资料,错落有致地安排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为概念的讲解、举例提供了方便,而且更突出了知识的条理性,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地把较先进的音乐设备带到课堂上,与教学常用乐器相结合,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真实。如:R&B音乐要素构成的分析、RAP的即兴创作、电子音乐是通过什麽乐器实现的等等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多元快速的发展,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的知识,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2、走出去的当下体验教学活动。有些教学内容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虽近犹远如:那些已经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音乐文化,学生们其实并不了解。作为音乐教师更有责任,把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在《汉族音乐——古洼民间音乐》一课中,笔者采用带领学生外出拜访民间音乐老艺人,让学生们亲自跟老艺人学习吹奏管子、打击大鼓和云锣、学唱古洼劳动号子等等直接感受家乡民间音乐的魅力。教师用录像机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播放,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并以自己家乡的独特音乐魅力而自豪!从而让学生懂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含义。3、请进来的再现体验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微课”把一些在地域上距离很远的音乐形式带入课堂,学生即使不能身临其境,但也能在感官上体验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如《中国流行音乐新锐一代——[ ]谭盾“有机音乐”》一课中,采用微课——《上海朱家角“天顶上的一滴水”》介绍了谭盾及其“有机音乐”的以水为禅意,以自然环境和各种乐器组成的别具风格的音乐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了“有机音乐”源于自然,演员用心排练对话自然,面对观众和大自然在人文、人性层面的沟通,这是对当今环境污染与心灵污染的疾呼。此外,在一些民间游艺、戏曲、器乐曲等教学内容上,就可以把那些老艺人、戏曲票友、善于演奏或演唱的民间高手请进课堂中来,让他们表演给学生,让学生亲自聆听和鉴赏。这也都是“在现体验”的方式。4、趣味表演型的再现体验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离我们现实生活从时空到地域都非常遥远的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教学就非常有效。如《音乐与影视——红楼新篇》一课中先让学生观看88年电视剧片段,让学生表演台词。再让学生创编新的台词,让学生自己为新台词编配新的背景音乐,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新的“红楼梦”。还可以只针对《枉凝眉》这首插曲,分组进行词意舞蹈表演、旋律新词编配表演、利用身边的书本、纸张、身体的声势等进行乐曲的打击乐编配表演等等,都可以让高中音乐课生动有趣。再如《非洲民间音乐》一课中,教师带着非洲鼓和草裙进入课堂,让男生打非洲鼓,女生跳草裙舞。这种载歌载舞的教学形式也深受学生喜欢,既锻炼了学生综合素质,又提升了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教无定法”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是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地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模式要力求“开放、多元”,不能为了某种特定的模式而刻意地使用某种教学模式。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1、直观性。图文声像突破音乐听觉的限制,能够从鉴赏音乐的视听、感悟、体验、创造等多方面,带给学生直接的感官体验。笔者在《神韵流芳话古典》中,做了一个有声有色视听结合的课件,打破了时空限制,穿越越古今中用PPT做了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把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变成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了出来,同时又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了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只需鼠标点一下就可以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可以通过视听窥见全貌,使学生一目了然没有了距离感。这样,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听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加强了学生喜爱音乐课的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2、即时性。有利于动态地显现音乐的时间艺术性,并能够进行快、慢、停顿、反复的播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教授合唱[ ]《映山红》中两个声部旋律教唱的难点时,使用 Cool Edit Pro录音软件,提前录好两个声部的范唱; 或者利用多功能数码钢琴的不同音色,录制出两个声部的旋律。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对利用Cool Edit Pro音乐软件制作合成的合唱内容进行动态即时性地播放。学生可依据自身的能力或快或慢、或动或静的反复播放跟唱自己声部的旋律。这样,教师可以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进行实时针对性的辅导。既省时又省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教学效率又得到极大地提高。3、多向交流性,基于信息技术的普通高中音乐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参与互动和交流,让体验音乐成为课堂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主体地位更为明显; 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相互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性的认知结构。笔者在《多彩民族风》一课中,让学生走进微机室,进行了“即时在线教学”实践,学生们每人一台电脑, 教师按“藏、蒙、彝、傣”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四个组内再分别按 “民族文化、音乐特点、代表曲目、舞蹈动作” 进行分配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进行在线搜索。 这种以分组教学、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重组了音乐课堂,改变了师生角色。教师把各组,各人搜索的相关图片、文字、视听资料等都统一保存在同一文件夹中,让学生再按组分类讨论— —总结——讲解——体验——创作——展示他们搜索到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电脑上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分享学习成果,使学生不但对自己搜索的内容更感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课后对其他民族的学习热情,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4、易简性,有利于突破音乐审美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美”是“难”的,音乐教学的重点又在于体验音乐作品的“美”。 那么,对音乐的鉴赏应该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 音乐的审美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正因为有了多媒体的介入,我们在观看龚琳娜的《忐忑》时,起初我们看到的就是龚琳娜华丽、夸张的外在表演形式, 直接引起的“新奇感和喜感”。 但随着我们对龚琳娜深入的了解后,我们意识到这种外在的夸张表现,是为了迎和外国人的欣赏口味儿, 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精华,使用无词歌、锣鼓经创新了的中国“新民歌”。 借助信息技术的播放模式(暂停、放大)反复领略龚琳娜的演唱技巧,眼神动作, 就会发现那种“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只有声乐技艺高超的专业人事才能驾驭。

(三)、基于信息技术优化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1、教师应用各种软件对音、视频的处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更多的是体现在专业软件的合理利用上。尤其是音乐教师,必要的音频处理如:录音、降噪、润色;歌曲伴奏制作、升降调、变速等可以依托如Cool Edit Pro、TT作曲家、Vegas等这样的专业软件来实现。使用各种软件录制编辑音乐、视频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备课环节,并不在课堂教学中呈現操作过程。但是,录制出的声音音响效果的优劣,伴奏音乐曲调的高低等直接影响课堂授课的效果。 所以,数字音乐处理需要音乐教师具备软件的操作技能,特别是声音录制、音乐伴奏的变调、变速等这些信息技术实操的基本技能。2、课堂教学中,PPT的开发制作和使用建议。教师在针对某一节课的课件开发和制作时,一定要注意整节课的PPT张数不要太多,背景颜色不要过于花哨,文字.要尽量简洁大方,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效果。教师在针对某一整套课程体系时,如:《音乐鉴赏》模块、《歌唱》模块等,就要从课程的整体出发,合理的拓展教材内容,同时与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相结合,把每一课,都开发和制作成了立足于课堂,能够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并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课件。 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有教师个人风格特点的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的教育。信息技术作为审美创造手段,以信息技术课和校园网络为依托的,让学生们每人一台电脑,把大量抽象的材料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效率。同时,信息技术作为审美辅助手段,以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画面,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很高的优越性。学生可以达到发散思维、扩展思维的目的,从而来优化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造空间,提升学生多向互动、体验探究学习的课堂实效性。(单位: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

作者:宋林娟

音乐课堂中探究学习研究论文 篇2:

初中音乐课中歌唱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即要求任课老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让音乐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而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如今的初中音乐歌唱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激发学生的对歌唱教学的兴趣,进而导致他们的唱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基于此,对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主要探究了提升初中音乐歌唱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歌唱教学;问题分析;教学策略

在如今的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很多阻碍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弊端,无法激起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学生不能认真严谨地对待音乐歌唱课堂,甚至有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种教学现状如果一直持续下去不加以改正的话,不仅学生的歌唱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审美素养,进而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老师要提高音乐歌唱教学效率,做出教学手段上的改变和创新。

一、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个。首先是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态度问题。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很低,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学习精力都花在了文化课程上,认为不用进行期末考试的学科不必太过重视。其次是学校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把学生学习时间都安排在了文化课程上,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也集中于文化课程上。另外,有部分初中生缺乏基本的歌唱技巧和声乐基础,老师在歌唱教学中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一首新歌的旋律,导致学生缺乏基础声乐知识和歌唱技巧[2]。

(二)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之下,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的学生,不能够满足新课改后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目前,部分初中音乐老师仍在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歌唱知识。这些老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导致学生在歌唱教学中缺乏对歌唱知识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另外,老师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歌唱潜力,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削弱了学生对歌唱教学的兴趣,让音乐歌唱教学课堂质量不能得到提高。

(三)老师不重视音乐歌唱教学

很多音乐老师知道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歌唱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声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歌唱技巧的指导。音乐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及时做出改变,忽视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师在思想上没有对音乐歌唱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3]。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分析

(一)顺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各普通院校要建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关教学要求,要求初中音乐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理念主动地创新教学方法,从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基于此,音乐老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音乐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审美价值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歌唱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得到丰富。音乐也能够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学生个人特色的思维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另外,积极健康的音乐能够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得到有效的身心放松,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音乐老师有必要改进目前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种种弊端,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学科,并且在音乐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传输给学生基础的声乐知识和音乐歌唱技能,还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促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一)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

初中音乐老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和学生的引导者,在实际的音樂歌唱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中对音乐歌唱作品产生共鸣,理解歌曲要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歌曲意境。在歌唱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给以饱满的情感给学生示唱歌曲。在歌曲的示唱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老师还可以根据歌曲的音调和内容做出一些肢体动作。例如,在教学《一二三四歌》这首歌曲时,老师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必须要有浓厚的情感,用激情饱满的嗓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另外,老师在唱歌的时候要注意表情的管理。老师的表情要随歌曲的高低起伏产生细致的变化,歌唱的声音要洪亮有力,要能体现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演唱中加深对歌曲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唱歌的兴趣[4]。

(二)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唱歌兴趣。学生如果对歌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歌唱课堂上才会有学习动力和热情,课堂效率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老师首先要结合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让音乐歌唱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音乐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的音乐资源。其次,老师还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进而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例如,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世界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音响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做一些音乐中蕴含的动作。又例如,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音乐剧片段供学生欣赏,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让学生更加真实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将其运用于音乐歌唱课堂教学中,不仅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这种教学形式为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血液,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音技巧

要想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老师就要培养学生最基础的歌唱技巧,即培养学生的发音技巧。唱歌要用到我们的嗓子,一个人的嗓子就像是一件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乐器,要让我们的嗓子发出优美的声音,学生就要掌握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开发自己的嗓子。首先,老师要给学生讲解嗓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对自己嗓子的内部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我们的嗓子包含了哪些部位,这些部位在我们发生的时候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部位发声,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详细讲解的。另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嗓子的发声原理,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唱歌时的音质和音色都是可以通过一些器官的共同调节来决定的,如何让发出声音的一些共鸣腔体进行良好的配合和调节就是我们所要掌握的发音技巧。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发音练习。老师通过聆听每个小组的学生发出的声音,对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技巧进行纠正和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发音技巧,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嗓子的部位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嗓子的具体构造,老师利用图片给学生细致地讲解我们发声时所要用到的部位以及在发声的时候嗓子部位的变化。

(四)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音乐歌唱教学模式通常都是教师在台上一句一句歌词的领唱歌曲,学生在台下跟唱,课后老师要求学生记住所学歌曲的歌词。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古板,早就不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对于还在沿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老师,必须及时摒弃这种教学方法,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创新音乐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歌唱教学。老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采用小组探究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展开歌唱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加入音乐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够得到有效促进。

例如,在學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音乐作品时,老师可以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人数相同的几个小组,让小组间的成员自由地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传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讨论过后,老师再播放这首歌的不同版本给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曲风的特点,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最后,老师可以举办歌唱比赛,让每个小组以不限定的唱法和形式对这首歌进行演唱,在表演时,小组成员可以设计一些手势动作和舞蹈动作,可以以合唱的形式,也可以以领唱的形式对这首歌进行演唱。最后,老师再对每个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和打分,对于得分高的小组给予物质奖励[5]。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育中,老师要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摒弃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理念,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发,不断地创新音乐歌唱教学模式,从各个层面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宗喜.用“趣味教学”进行歌唱技能的培养刍议[J].北方音乐,2018,38(13):115,118.

[2]钱雪姣.初中歌唱教学引入趣味发声练习的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8(5):60-61.

[3]吴奇虹.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2018(9):37-38.

[4]石雨鹭.初中音乐唱歌教学应多样化:我对初中音乐唱歌教学的创新与总结[J].北方音乐,2017,37(23):170.

[5]苏殷.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当代音乐,2017(23):116-117.

编辑 段丽君

作者:李艳

音乐课堂中探究学习研究论文 篇3:

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目前咱们国家对传统文化日趋重视,在这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当下,对河南的孩子而言,如何把河南的豫剧传承下去呢?而中小学音乐课堂正是豫剧音乐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的主要阵地,作为一线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豫剧走进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正确学习与传承豫剧音乐文化。

关键词:传统戏曲 豫剧 音乐文化 音乐课堂

当前在学生群体口中传唱的音乐普遍都是流行歌曲,而戏曲与学生的生活既比较贴近,又比较遥远。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听到戏曲,但是自身却不具备戏曲欣赏能力,也就无法对戏曲产生学习与欣赏的兴趣。通过让豫剧走进音乐课堂,能够为学生正确认识戏曲,并学习与欣赏戏曲,也为豫剧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了机会。

一、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支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成为国家深厚的软实力,屹立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林。豫剧经过多年发展,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成为最大的地方剧种。同样,豫剧音乐文化作为河南省民族特色文化,不仅有欣赏价值,更有探索价值。国家对地方性课程的建设,为豫剧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理论支持,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弘扬豫剧音乐文化的重要法宝。

(二)现实依据

学校作为有目地的培养人的场所,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具备充分的教育条件,和传播科学的文化,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当前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对科学文化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学生的发展潜能,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则成为重要的途径。

二、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豫剧是值得保护、弘扬与传承的传统文化产物,将豫剧带进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接触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了解其音乐文化,还能够让豫剧音乐文化得到更广的发扬与推广。即音乐课堂可以成为豫剧音乐文化弘扬的重要载体,而教师可以将豫剧中积累的传统文化系统化与科学化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感受豫剧的乡土传统文化精髓,自觉承担起豫剧的弘扬、保护以及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提高其凝聚力

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功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豫剧走进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豫剧的相关历史文化,欣赏豫剧的名家名段,逐渐深入地了解家乡豫剧的艺术,以戏曲形式让学生热爱家乡,进而热爱这一传统文化,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其民族凝聚力[1],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豫剧融合了音乐、舞蹈、服装、美术、诗歌以及武术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属于综合性的戏曲艺术,积淀着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与理想,甚至可以反映当地某些社会内容。而学生在学习豫剧时,可以经历一个感知、联想以及理解的心理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化在自由与和谐的状态中得以解放与发展。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进行豫剧的排练与演出,既让学生的个性化得以发展,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我们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让豫剧进音乐课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豫剧文化的相关资料,主动了解豫剧音乐文化,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学生交流豫剧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加强豫剧音乐文化的传播,从而弘扬豫剧传统文化。同时,音乐课堂也是进行探究学习的橋梁,通过音乐豫剧欣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能力,在探究中,加深对豫剧文化认识,使学生喜爱豫剧,喜爱音乐,进而为弘扬豫剧音乐文化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以学唱激发学生对豫剧的兴趣

学生并不具备对戏曲的兴趣与欣赏能力,因此要提高豫剧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首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对豫剧的兴趣,才可以使其逐渐走进豫剧,而学唱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激趣方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豫剧的演唱并不如想象中的无趣和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学唱豫剧名段的机会与展现平台[2]。比如教师可以将《朝阳沟》等豫剧名段引入课堂中,组织学生与学生或者师生之间的对唱,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利于锻炼其演唱胆量,培养其学唱家乡戏曲的兴趣。

(二)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理论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都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而针对学生本就不熟悉且缺乏足够兴趣的豫剧课堂,教师尤其需要提高其教学实效性。比如豫剧的起源及其后来发展、豫剧的曲调和语言特点、豫剧的表演与伴奏知识点等,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要提高其理论教学实效性,就需要在课堂中注入活力。比如在以豫剧文化为主题的课堂,教师可以播放《中国豫剧》栏目的视频,为学生展示豫剧起源、改革、繁荣以及创新等过程中的人和事物,同时兼顾当地历史风情,全面地展现豫剧的风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视频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枯燥的课堂知识直观且精简地展现给学生,利于学生去理解与掌握,消除枯燥感。

(三)以现代题材作为突破口消除隔阂

学生在文化知识水平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对传统豫剧剧目的理解与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引入现代题材的剧目,消除学生在时代隔阂下而对豫剧产生的排斥感。比如豫剧栏目《人欢马叫》即为现代题材的剧目,其历史背景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剧目的场景之中,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拉进自身与豫剧之间的距离,进而体会到豫剧的艺术魅力,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豫剧的兴趣与动力。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逐步深入为学生讲解传统剧目,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欣赏与学习豫剧。

(四)以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豫剧教学

在豫剧音乐课堂上,仅仅让学生听辨豫剧名段,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尤其是对于学生缺乏足够认知的戏曲课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影像播放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知名的豫剧栏目片段,比如《梨园春》和《绝对有戏》等。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豫剧精彩之处,进一步感受豫剧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逗趣性的豫剧栏目,营造活泼灵动的豫剧学习氛围,比如将《五虎闹南京》引入豫剧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豫剧。

(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热爱豫剧

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疲惫感和枯燥感,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爱上豫剧。教师可以选择以戏曲小品为课堂突破口,让豫剧进一步走进音乐课堂。豫剧小品相较于娱乐逗趣性的豫剧栏目,形式更加正式,可以营造诙谐幽默的氛围,让學生真正处于家乡戏的情境中,轻松地走进戏曲中的情节,实现快乐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经常组织班级内的豫剧小品比赛,也可以在年级内开展比赛,促进学生的豫剧学习交流[3]。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地挖掘豫剧的学习乐趣,真正爱上豫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豫剧作为地方特色浓厚的戏曲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其引进音乐课堂,了解音乐文化,树立当代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豫剧音乐文化的向往,从而有利于弘扬与传承其音乐文化。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要牢固把握音乐课堂这个弘扬与传承音乐艺术的基础阵地,通过让豫剧走进课堂,教育与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豫剧,学习豫剧,并且热爱它,传播它,让豫剧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丹.豫剧走进音乐课堂弘扬传统音乐文化[J].华章,2011,(23):157.

[2]姬艳玲.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豫剧进课堂[J].音乐天地,2009,(06):23.

[3]张好娜.豫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张晓华 刘赋成

上一篇:中考冲刺演讲稿下一篇:演讲材料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