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摘要:如何适应时代变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培养其学习地理能力, 逐渐让学生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入手, 探讨了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地理兴趣; 地理能力;
高效课堂的创设,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其运用于其他方面, 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综合型人才, 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以良好的感情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为教师, 应摆脱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 主动放下教师身份, 在努力消弭与学生之间隔阂的基础上, 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下, 学生便会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沉浸于学习知识中去。在地理教师这个朋友的指导下,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讲解, 学生既能感受到地里学科的独特魅力, 也逐渐锻炼了自身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另外,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高中阶段, 学生所承担的学习压力非常沉重, 若是任由学生如此发展, 会逐渐消磨掉他们的意志与斗志。而教师这个所谓的“过来人”则能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给他们提供帮助与建议。因此, 这个阶段, 教师与学生之间适时建立友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 促使学生敞开心扉, 吐露心声。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里变化并了解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并为他们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 就能够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动力。
二、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地理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下, 各学科教师纷纷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以确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强的认知能力。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以及新观念地不断涌现, 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对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在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变化,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1. 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以其直观、形式多样的特点广受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如讲到“等高线”“等深线”“气压带的分布”等知识时, 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呈现出这些地理事物, 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 而不是通过想象力去学习这些知识。
学习地理知识最重要的是将其与地图结合起来, 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识图、读图, 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以此打造高效课堂。
2. 采用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展开新课之前, 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如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内容时, 笔者便根据学习目标给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 即通过学习, 了解“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等知识。如此, 学生就能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且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很大提升与锻炼。如此,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这对提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也极有帮助。
3.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能够通过问题的带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改进过去的单一教学策略, 丰富教学手段, 为提升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让问题贯穿课堂始终, 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一直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 这对他们高度掌握知识极有帮助。
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一内容时, 笔者首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你们所处环境处在哪个气压带吗?”等到学生回答完该问题之后, 笔者又问他们, “你们这种该气压带影响下的气候是什么?这种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开始探讨知识;之后, 笔者又问学生, “你们知道气压带与风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笔者留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 “大气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此, 整节课学生都在回答问题中度过,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变得更加深刻。如此, 便能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 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优秀人格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作为高中地理教师, 我们要重视自己在学生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 使他们在该阶段能够愉快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娟.彰显新课程理念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 , (02) .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生活情境,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 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知识讲授者, 而是融入到了学生中, 和他们共同探究地理教材中的知识, 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 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把教师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 通过努力探究和深入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地理综合素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较高的效率,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他们在探究教材内容时, 能从图片和地图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 促进他们探究效率的提高。
一、改变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重难点时, 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在缺乏思考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掌握的都是死知识, 他们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 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 他们能灵活地调取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 分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时, 教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的点拨和启发能拓宽他们的思路, 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使地理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下高效进行。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相联系, 在教学时,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地理知识, 探究地理现象, 能有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把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 能拉近学生和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 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摆脱了学习死知识的被动学习状态, 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通过思考和探究来促进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
例如, 在教学“地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常发生地震区域的地质情况, 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同时, 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世界各地与我国地震地带相似地质情况的区域。通过引导和拓展, 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他们通过探究, 深刻地掌握了地震发生的原因,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丰富课堂知识容量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丰富的知识, 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景观等。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仅仅靠他们的自主探究很难实现。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把这些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转化成直观的影像, 在让学生探究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 教师要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素材, 通过精心设计, 把这些内容集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 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让他们跟随多媒体的引导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多媒体具有知识再现的功能, 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播放, 使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内容,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能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 他们根据新知识来调取已经掌握的知识, 在探究、分析、运用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 而是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 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问题, 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 通过思维的深入和发散,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学习方式中, 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这些知识, 还能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加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 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 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 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例如, 在学习长江时,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可以提问, 可以补充, 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都做了充分准备, 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地理科代表同学, “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 他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 边指图边讲, 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 并且编出顺口溜, 形象、好记。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互动下, 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形成性评价;个体差异
教学教学评价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信息及相关资料收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和促进。一般教学活动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三大类。而形成性评价在这三个评价中占有主导地位,它是阶段性的评价。其特点是以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参考,进而对教学工作不断完善。一方面是通过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评价,进而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等,通过对信息的反馈吸收,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至此,本文从评价信息反馈,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着手对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索。
一、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出发点,对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活动。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为敏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很难长时间对枯燥、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通过测试或者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但是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往往却忽略了学生本身个体存在的差异,没有结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考虑。而形成性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们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问题,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借助评价信息反馈,完善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通过一些课堂观察、考试检测、作业批改、小组合作评价等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分析、处理,从而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薄弱环节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素质教学。例如,学习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课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般是对大气运动的原因是冷热不均,进而引申到气压带和风带及常见天气系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认知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处理,并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水平。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么,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就要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以学生个体本身为教学主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利用每一次形成性的评价,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比如,将《两小儿辩日》这个小故事穿插到课堂,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在晴好天气,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并仔细观察国旗杆的影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国旗杆的影子长度和方向做一个统计,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原因。学生很明显可以得到中午时太阳的高度是一天中最高,从而得出教学概念。这种贴近生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并将枯燥的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给予学生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淡化学生过度注重学习结果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注意他们学习兴趣的引导,避免出现体罚、侮辱等现象。例如,问题:(1)北纬30°附近的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是我国的六大名茶,请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2)为了提升我国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出口量,结合材料一,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评析:解决这个题目时,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对外界知识吸收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解题、学习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其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第一问相对难一些。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长让表达能力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代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教师则要及时做出引导。第二问属于结合专业背景的开放性题目。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对于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只要涉及问题重点就要给予鼓励,避免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自信心击垮,學习消极的现象。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标准及教学目标就相对较高,让他们的地理认知能力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升华。
三、结语
综上可知,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优势。它一切从学生的自身认知实际出发,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客观差异性特点,并以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参考,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等,通过对信息的反馈吸收,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自此教学模式在我校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都大大提高,探究思维及创新能力也颇有提升,整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可以为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蔡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形成性评价的实验与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5).
[2]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
活跃地理课堂,推动高中教学高效进行
李小梅
摘要:现代教育下,单一地培养学习型人才的理念已不被大众接受,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运用新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论述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重点强调了新课堂的运用与高效课堂进行的联系。
关键词:新课程运用;高中地理;局限性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局限性
1.传统的教学模式
很多高中课堂都是沿用“讲解―接受”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强制学生去接受课本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创造能力不强,对于地理知识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之下,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单一地为了考试而学习。由于学校和教师对学习方法的忽视,教学活动效率不高,
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课堂采用大班教学,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特质的学生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个人的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接受能力的高低,最后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可能只适用于一小部分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有差别,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被限制。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毕竟是有出入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部分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进而学习积极性被打压,对高中地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就不明显。
3.师生互动少
大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气氛并不热烈,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只是让学生记住教师讲过的内容以及课本的知识,并不重视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重点讲解课本知识,但是很少会与学生互动,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一些趣味地理小问题,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自己找出并整理答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教师的这种模式则限制了他们质疑精神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多创造一些互动,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
二、教学中的创新
1.鼓励学生实践
高中地理和自然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要学好地理,就要多一些实践,亲身感受地理在大自然中的体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个很好的机会,它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更有创造力。同时,参加课外地理活动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加课外活动,需要教师合理地组织,鼓励学生将课本上面的知识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活动,例如,郊游,观察地形等,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延伸,它既可以弥补课本知识不形象的不足,而且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是一种创新。就是学生先自己预习课本知识,进行自学,并且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辅导的作用,为学生答疑解惑,最后学生通过做习题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自学为主,而教师只是起了辅导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跟同学们讲解疑惑的地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模式也能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材施教,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教师提供了很多的时间来优化教学方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探究式教学
教师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是问了更好地学习,问题的解决要靠学生自己。当然,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并且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分析问题,例如,参考课本、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可以点评,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当然,教师要清楚每个学生能力的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变革新课程应用
1.发现新课程中的乐趣
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在于兴趣。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模式固定,教师讲授课本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学习效果也会变差。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知识感兴趣。教材的使用是一方面,情境的创设也很重要。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内容,开展一些创新活动,例如,在学习“荒漠化”这一节,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一个小型辩论赛,讨论什么才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关于荒漠化的图片和视频,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2.案例教学的实施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选取一些生动的案例,创设良好的情境。例如,在“海水运动”这一节,教师可以引入二战中德军可以轻易攻破盟军的防线,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袭击盟军。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德军为什么可以成功?由此展开辩论。首先可以让学生个人分析,可以参考课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在个人整理好思路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大家说出自己的观点,集中个人的智慧,总结出一个比较综合性的答案;接下来就是教师可以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陈述自己小组的观点,促进知识的共享;最后教师对总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提出合理的答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3.创新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运用创新教学是一个关键。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实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善于质疑并且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探讨答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不同地区时间差的运算。重视一道题有多种解法,让学生可以在多种解法中寻求最优答案,并且相互分享,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模式,要求更多的是让地理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可以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学习地理知识,并且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辩证能力,让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利国。新课标下对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J]。商情:科学教育家,(10)。
[2]刘祜宇。新课标下对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学课程资源,(06)。
[3]牟建华。浅议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风格[J]。新课程:教师,(12)。
内容提要:高效课堂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快的理解知识内容,对学习主题有一个整体认识。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经验,从认知规律、教学事件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论述了建构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堂;高效
一、教学过程注重认知规律
(一)运用注意规律
一般认为,中学生随意注意的最佳时段为课堂第十分钟到第三十分钟,而地理学习认识过程从“动机形成”开始,中间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若干阶段,最后以“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为终端。因此,教学中须结合学生注意特点,对应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优化导学程序:
1、课堂前十分钟为“动机形成”阶段,导学目的是明确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尽快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
2、利用学生注意的最佳时段,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③在“巩固、应用”阶段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总分结合
地理知识表述的逻辑程序有先总体后分解的演绎程序和先分后总的归纳程序。总分结合是掌握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规律的基本途 径。如学习“中国气候特征”一节,可首先学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然后从复杂性中突出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的特征,再从农业评价角度小结“雨热同期”这一特征。这就遵循了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演绎程序;又如学习“中国气温分布”知识,教学时可由图片感性入手,感知表象的复杂性,再从一月、七月气温分布特点认识规律性,最后结合地形等影响因素认识理性的复杂性,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地理事象。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成为教学程序的重要一环。以“地图”教学为例: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课堂上针对学生路线图中的问题结合“地图三要素”导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课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正路线图,并向班主任汇报。以上认识规律源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即学生与教材的结合,优化教学程序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二、教学过程注重把握关键性教学事件
关键性事件包括地理课程中的关键性内容及关键性教学形式,比如地理分布图的教学,初中地理大概有四十多张分布图,如何优化地理分布图教学,在关键问题中寻找突破,琐碎的问题留给学生 解决。例如,“位置与分布”是《地理课程标准》中表述区域地理内容标准的基本维度。用象征符号把地理事物的“位置与分布”呈现出来,即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目的上,教材中多数分布图是为课本中的活动服务的,而对于分布图自身的一般读图方法却不够重视;(2)教学手段上,读图教学重读不重写,对于地理事物的填图、绘图重视不够,学生的空间概念难以准确建立;(3)读图教学形式上,多为师传生受,课堂上虽有师生互动,但缺乏有效的教学交往;(4)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开发更少,比如图中重要的潜在信息常被忽略,图与图的综合训练不够。笔者提出的策略:从分布图中提取信息创设简单的读图活动,布置一系列读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如:
①找出:已知地理事物的名称,要求在分布图中用手指出或用笔圈画出来,如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在中国政区图中按方位找出34个省区的名称。
②读出:依据分布图,说出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分布,比如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③描出:学习世界区域地理时,要求学生用铅笔描出该区域的轮廓,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整体进入到课堂情境中来。同 时,要求学生描图这一任务,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要求明确具体,易检测、可监督,可确保全体学生达到要求。
④填出(绘出):填图乃至绘图是确定地理事物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有效手段,比如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在新疆轮廓图中简单画出新疆的主要山脉和盆地。
三、基于问题,优化课堂学习过程。
学始于疑,课堂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模式编制学案,把握了课堂学习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要求和重点,进而优化学习过程。课堂问题来自学习内容和师生的经验世界,问题的提出有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两类。预设的问题主要来源于课时内容中的重、难点,其他非重点或非关键性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自习。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前移到学案中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问题预设的目的和呈现的形式都有所差异,比如在准备阶段,问题预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旧知与新知之间的桥梁,呈现学习重点。问题的提出除了设问的方式以外,还有填写纲要信号图表、分布示意图等形式。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优秀的课堂问题有助于课本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互协调,优化学习过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学习高中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在课业繁重的高中时代,低效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探析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值得深思的主题。
二、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并进
教师备好每节课,学生进行预习,这两项的结合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一个关键点。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的准备决定着课堂上能够取得的效果,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要进行预习,标出有疑问或是不懂的地方,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并且跟上老师的思路,不至于一头雾水;或者老师也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师生将配合得更好。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才会轻松、顺利、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生课堂互动
课堂不只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也是学生表现的地方。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又能真正地参与其中,充满活跃的气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组交流讨论,师生合作探究等等,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再给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感性认识。
3.教学手段多样化
一、增加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通过平等的师生互动, 让学生摆脱了面对教师的压力, 他们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和教师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探讨。通过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促进了他们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新的发现。例如, 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在让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通过思考—分析—探究—发现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有效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学生摆脱了被动的学习方式, 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新的地理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走下高高的讲台, 融入学生中间, 通过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 探究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促进他们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 教师要对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进步进行鼓励,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体验时, 也获得情感体验, 激励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学习中和教师、同学进行知识讨论, 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合作情境, 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 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收获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并成为他们深入探究地理知识的精神支柱。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发现知识的机会,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欲望, 让地理课堂在学生的探究、思考、发现过程中高效进行。在素质教育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学习, 在合作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究,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 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时, 我把具体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了教学中, 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 把学生分成小组, 让他们扮演各个临海的乡镇来进行投标。在投标过程中, 让学生结合自己乡镇的优点进行分析, 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在具体实例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 他们在小组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 掌握了如何利用工业区位因素来选择区位。在参与投标过程中, 小组代表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所代表乡镇的观点。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和探究时, 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要时刻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对他们的讨论方向进行指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自己处于的区位进行了分析, 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他们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进行赏识教学, 使学生树立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 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 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 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 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 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 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地激励中得到尊重, 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赏识教育, 让学生树立了学习地理的信心, 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和困难时, 学生不再退缩, 而是积极地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 和同学针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 让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的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真正实现了高中地理素质教学。
总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收获和发展, 激发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并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深入探究, 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地理思维获得发展, 课堂教学在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中高效进行。
摘要: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形势,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增进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生活情境;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9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知识讲授者,而是融入到了学生中,和他们共同探究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把教师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努力探究和深入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地理综合素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较高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探究教材内容时,能从图片和地图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促进他们探究效率的提高。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在缺乏思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都是死知识,他们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能灵活地调取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时,教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的点拨和启发能拓宽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地理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下高效进行。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相联系,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能有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把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能拉近学生和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学习死知识的被动学习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通过思考和探究来促进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常发生地震区域的地质情况,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世界各地与我国地震地带相似地质情况的区域。通过引导和拓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他们通过探究,深刻地掌握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课堂知识容量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景观等。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仅仅靠他们的自主探究很难实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把这些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转化成直观的影像,在让学生探究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教师要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把这些内容集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跟随多媒体的引导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多媒体具有知识再现的功能,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播放,使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内容,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他们根据新知识来调取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探究、分析、运用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通过思维的深入和发散,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这些知识,还能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例如,在学习长江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地理科代表同学,“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他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互动下,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需精心准备的内容很多
第一,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学校已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男女比例等情况按年级进行了平行分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进行科学分组和平等排座位。一个小组中要同时安排成绩、思想“好、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形成原生态学习环境,让差生得到优生的帮助,受到优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的熏陶。排座位必须遵循身高、视力的特定规律,考虑性格差异。无论学生的家庭状况如何,学习成绩如何,都必须一视同仁。各班可以成立一个小组,由学生共同决定座位的安排与调动,尽量避免班主任包办。
第二,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预习分为整体预习、周预习和单课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阅读下学期教材,语文、英语要运用工具书梳通文意,基本把握课文内容,数、理、化要初识定理、概念,并模仿着做一些习题。周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双休日预习下周要学内容,重点是找出疑难之处,尝试解决后作好记录。单课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它类同于我们平时进行的预习。这些预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自学。
第三,加强三级备课。三级备课指初备、集体备和细备三次备课。初备是指教导处组织教师在寒假、暑假期间钻研教材,定好目标。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写下小作文;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集体备是指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案。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教导处将加强对三级备课的指导和督查,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集体备课是我校自己开展的一项活动,要在实践中认真落实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导处加大督查力度,对各备课组的备课时间、备课地点、备课资料均予以定期检查。学校将检查各组负责领导的参与情况,负责领导要监督备课组长,并认真参与每次活动,这样逐层落实,确保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二是各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到学生情况分析和教法学法探讨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什么内容的讨论上。三是注意细备,要克服懒惰的思想,既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四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教学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上述各项都必须在集体备课的资料上反映出来。
(二)优化时间安排,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前文提到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指导学生自学。教师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各学科可依情况确定自学内容。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优化练习布置,巩固转化学生的知识。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除作文外,各科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五)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六)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七)优化教学反思,改进提升教学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教师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教师要整理自己反思内容,提高教研水平。“学”的反思指学生的反思。要指导学生及时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进的措施。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将会使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成果更加注重有效性,如何灵活有效地开展教学任务是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地理在教学任务中的地位似乎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于是很多教师在对于地理教学课堂的创新探究上也不再花很多精力,这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越来越缺乏创新精神。此时,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增强地理教学的授课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转变课程内容导入方式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习任务较繁重,课程与课程之间安排得很紧密。在每一课的开始,好的课程内容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的一个衔接,一个科学合理的导入可以帮助调整学生的状态,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扩大内需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帮助接下来课程内容的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一块内容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可以借助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几分钟的短视频或一些笑话等等,先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再进行接下来的教授。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把握好课程导入的度,避免时间过长或使学生情绪太热烈而影响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这无疑是宣兵夺主。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高中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将学生整个都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很容易出现教师在讲课,学生在睡觉的情况。因此,注重教学内容的互动,不仅可以使整节课保持比较热烈的学习氛围,也能让知识点更好地被学生所吸收。
例如,在教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南水北调为例”时,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先提出问题“我国实行南水北调的现实原因是什么?”然后点一名学生来回答。接着再问“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对当地经济有什么影响?”这时由上一个回答的同学随机指定另外一名同学回答本题。接着教师可以再问“南水北调的源头在哪里?”“长江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具有哪些现实的优势?”等一些问题,回答问题的同学都由上一名回答的同学指定。这样不仅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处在精力高度集中地情况下,而且一轮问题结束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接近完成,且授课效率也非常高。
3、结合情境开展教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对于地理教学的目标有一项规定: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地理这门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而言与生活的联系相当紧密,它就是一门研究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大环境的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情境教学,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将知识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而且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温室效应”时,可以先播放几个教师事先准备的有关温室效应的小视屏,再让学生看一些温室效应所引起后果的图片,让学生对于温室效应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对刚才所看的内容进行自由讨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结合这些现象,分析温室效应的成因,如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滥砍滥发森林等;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如气温升高、极地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最后,再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有哪些因为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改变。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切入,学生对于温室效应一定会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4、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心理
被动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方式对教学内容的开展不会有任何帮助,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去对课本内容进行挖掘、探究,才能真正使知识被其吸收,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心理很重要。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热力环流”那一章节时,可在课前做一个小实验:用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缸,在其内部两端分别放置一盆冰和一盆常温水,用密封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罩严实,然后在有冰块那一端的薄膜上开一个小口,放入一根点燃的香烟。让学生观察烟雾的流动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烟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动?它与大气环流有什么类似?大气的环流又受到哪些影响?...这就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探究欲,是教学过程更加容易开展。
5、巧妙进行课程内容的总结
每一节课临近结束时,教师都应该留出几分钟对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简单精炼的概括,它是对这几十分钟教学内容的总结,能帮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一个更好的提炼。在学习消化了那么多实例、问题对话之后,教师的总结性话语会起到一个醍醐灌顶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以保证最后总结的高质量。
结束语: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教师都应当积极对地理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创新,交流互动和实例体验永远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要注重学生对于地地理的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地理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学生主体 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第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第二,使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点;第三,将地理带进生活,创设生活情景,使地理融入学生;第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愿意去想;第五,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与反思,多与学生沟通,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只有师生在课堂上配合默契,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依赖于经验主义,上课时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节课上下来根本毫无效益。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转变。在地理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在讲《环境与环境问题》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向班级同学讲授知识点。或者是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交流小组,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我国现今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鼓励学生找出解决这类环境问题的建议和策略。最后将学生的意见和讨论成果汇总到教师那儿,由教师对其进行点评与评价。对学生没有讨论清楚、没有讲明白的问题,教师再在一边给与答疑解惑。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本章知识点的印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观,明白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则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答疑者为学生服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给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爱好,从而使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而不再是被动地做知识的接受者。
二、使用多种方法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包括呈现方式都越来越多元化、新鲜化。就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新鲜事物,相比起一板一眼的教材和黑白分明的板书,学生还是更青睐于图片、视频等信息。多媒体就会给课堂增添新的色彩、融入新的元素,多媒体中精致的图片、活泼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可以投入到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中,全神贯注地思考知识,再加上多媒体中的音乐,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就启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水污染及其成因》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排水系统,重点探究各工厂的排水情况,研究这些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有没有符合地质局和环保署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充分掌握水污染成因的相关知识点。又比如地质形态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褶皱、节理、断层等不同的地质面貌图片,然后还可以将先前的地质形态与最后形成的地质形态做一对比,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地壳运动给地质形态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了地质形态的变化,同时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构造这一节的相关知识点,课堂的授课效率自然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只有把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三、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地理感知
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地理课程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组织学生学习各种降雨(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等)的成因时,让学生回想在家里烧热水时,水壶盖揭开后,看见什么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会悟出:烧开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会凝结成水滴,水滴降落下来就形成了降雨。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非常清晰地明白了气流上升凝云致雨的原理。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生活感悟,让地理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可以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就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不会再对地理产生恐惧心理。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导入,激发兴趣
事实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手段教学,将地理带入生活,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征服地理知识,并想尽各种办法学好地理知识。在地理学科中,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对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气象灾害》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一些与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相关的影音视频文件来为学生创造一种生动真实的氛围,使学生可以身临其中,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这样不仅仅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形成,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自主性,有效学习。
五、善于与学生沟通,加强反馈
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不是教师自己坐在家里想出来的,而是要由学生来判断的。学生心目当中有自己的一把尺,只有学生才能知道本次课的真实效果如何。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案在学生看来并不一定行的通。学生学到知识,这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自然是有效的,以后还可以借鉴使用,反之,学生反馈没有效果的授课模式则要趁早抛弃。教师要多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查缺补漏,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构建高效课堂,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仅仅做地理教学资源的使用者,还要做地理教学资源的主动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反馈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生活成为最好的教材;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完成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虎宁.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读写算,2012.
一、教学理念
(一) 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 能够引导高中生不断进步, 积极探索地理应用技巧。地理教师要系统的制定教学方案, 利用现代化教学理念, 促进高中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 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 让学生在学习后增强对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的了解, 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 通过对地理教材的研究, 要培养高中生对地理差异的对比和分析能力, 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地理文字与图表信息的概括和提炼能力等, 从而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不断细化。同时, 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具有影响力, 要让高中生提高对地理的重视程度, 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能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 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 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学生的成绩, 地理教师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样就造成了高中生对地理课产生厌烦情绪, 并且学生的地理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高中地理教师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上对学生发号施令, 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 严重限制了高中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时期, 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为准绳, 有序的安排教学内容, 使每一堂地理课都具有层次和顺序, 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与此同时, 地理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 严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进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帮助学生总结地理规律, 课堂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
(一) 优化地理教学软硬件设施, 提升课堂教学环境
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要完善地理教学的软硬件设施, 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教育氛围, 加大师资投入力度, 确保地理教学科学规范的开展。提高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聘用条件,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还要有责任心, 把地理教学当成终生奋斗的目标, 不断学习, 勇于创新。配备多媒体教室以及多媒体设备, 地理教学用具等, 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同时, 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提升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有一个好心情, 高效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愉悦的地理课堂, 提倡平等公平的师生关系, 让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尽情地探索和研究。
(二) 鼓励学生认真倾听, 提供互动合作交流的机会
倾听是学生进步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帮助高中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要让高中生学会倾听, 在倾听中不断成长, 进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此,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唤起学生的倾听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是一门不断更新与传承的学科,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我在实际教学中, 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时代的发展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 地理教学需要与时俱进, 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中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教学反思
(一)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改变传统地理课堂的现状
高中地理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变得更加成熟, 使学生充满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微课作为新事物,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理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及课堂练习等制作成简短的视频微课, 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会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和优化。另外, 地理教师还可以提前制作好电子课件, 节省了传统教学中书写板书的时间, 也轻松实现新旧知识衔接的困境。比如教师可以将地图和各种数据图表等投放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学习。在传统地理教学中, 造成地理课堂低效的原因还包括学生学习没方法, 做题缺乏概括和探究能力等, 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将会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现状, 使地理课堂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 课堂激励要以学生实际水平为前提和出发点
课堂激励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激励对高中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为高中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且促进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课堂练习和课堂评价中, 地理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激励, 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断钻研新知识, 发挥自己的特长, 优化学习技巧。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让他们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并且能够把学习地理当做是学习的重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地理教师对于激励的理解还需要不断完善,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严格执行“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 争取将课堂激励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挖掘高中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曹阳.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J].学子 (理论版) , 2015 (17) .
摘 要:基于?v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素养,构建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积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使学生从知识到认知层面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讲述课文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弊端。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教师和学生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以高中历史学科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索。
一、顺应教学发展,改革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理念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恢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注重思维创新和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味地以结果为导向。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采用展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规律,发现教学创新点,转变学生对传统历史教学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考是学习提高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教学中的信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扎实培养学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如果现在银行倒闭,出现很严重的金融危机,家里的存折和支票无法兑换,这个时候,你希望政府怎么做?”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立足教材,依学情而定,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提问,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打造活跃的课堂。
三、依托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下,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简化复杂的教学程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消除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情况,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只为刺激学生的感官而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课件。
四、重视史料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人们对历史的了解是通过史实资料而来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强调学生对史实资料的掌握,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史实资料,生动直观地了解了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和探究历史史料,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合理地引入史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五、通过学科互融,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中,学会历史知识的迁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将不同单元的内容、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社会现实情况、全球背景等整合起来,实施知识的迁移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纵向以及横向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少知识都和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相关,文言文和古诗词能够促进学生通过查询历史背景去了解文学,透过文学内容解读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科互融。比如,在南北朝期间盛行佛教,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古诗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当时的历史现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不同的教学工作者对高效课堂的教学认知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从本质上认识高效课堂的意义,帮助学生探索学习乐趣,创造生机勃勃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探究】推荐阅读: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09-22
高效地理课堂06-29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小结07-19
如何实现地理高效课堂09-17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6-11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案12-04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策略06-05
王洪国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报告06-14
高中地理口诀记忆06-20
广州高中地理试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