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共13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逐步被大家欣赏并被广泛推广。因为这种新型课堂模式体现了新课标下以教师主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新理念,通过三维目标的达成和落实,实现教学相长、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课堂实践中,特别是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方面,我们做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如何来评价秦始皇。作为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定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
2、一定以客观史实为依据。然后,教师便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再进行小组展示。实践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合作探究的精神瞬时迸发,哪怕是以前最不努力的同学为了本小组的荣誉,为了得到在师生面前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会拼命去搜集资料,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而教师的适时引导,适当点评也恰当的融入到学生们中间,真正体现并达到新的教育理念的预期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既要合作又要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以小组的成绩作为组内学生个体的成绩,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提高成绩,形成良好的认知水准。现在合作学习已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教育界的关注,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式。教师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合作学习必不可少。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能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欲望。教师通过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有效合作学习是每个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明确合作讨论目标。虽然合作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一节课的任意时段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历史人物和事件时采用教师讲述的方式,在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可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性学习。还有一些教学内容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
(2)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历史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民主,即师生平等。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占主导地位,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作为小组中的一员,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自己是一样的,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认知能力与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能促使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3)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一般来说,应该将不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与个性的学生穿插分配在每一个小组内,尽量使每个小组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当。这样分组是为了便于公平竞争,同时使小组之间的成员平等友爱相待。小组确立好之后,组员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一个团队。每月月末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合理安排合作时间。教师要注意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若是合作学习时间较短,学生未进入角色,讨论就结束了,草草了事,流于形式,教学效率不高。而合作学习时间较长,又会拖慢原有的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很必要的,按照对应的课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兼顾历史知识的学习。只有在充足的时间内进行合作交流,学生才能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历史时经常是教师让看什么就看什么,缺乏自主性,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合作学习时,学生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小问题上,抓不住重点。教师要根据课题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确主要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一些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通过一些先进事迹的讲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越王勾践的事迹,教导学生不要畏惧失败,培养学生不惧艰难的品质。
(6)及时关注学生状态。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品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倘若一名学生对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那又如何好好学习,还有很多不良心理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怎会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呢?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心理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时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汲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通过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切忌严厉训斥学生,这样的教师只会让学生不敢靠近,望而生畏。
【关键词】探究性 合作性 历史课堂 自主性 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发展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兴趣培养”这一模块忽略掉,并且对学生每一个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性缺乏考虑,进而导致历史教学固步自封,观念落后。为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多元化、开放化教育,优化学生学习效率,我校推出了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路径。
一、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特征
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从而使学生热心参与课堂及课外活动,最终实现自身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备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开放性。主要指在课堂中,学生的心态比较平和、轻松,无压抑感,课堂比较开放。另外,指的是课堂中涉及到的问题属于开放型,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参与性。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内,学生都是以“演员”的角色全程参与其中,属于主体,并非“观众”。
第三,主体性。重视“学”为主体,学生是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主体。
第四,探究性。主要指历史教学并非传统的死板灌输知识,而是一个探索知识、分析知识、自主研究及学习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旨在使学生通过集体探究或者小组探究以及个人探究的活动形式,解难释疑,使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得到解决。
第五,互动性。在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是交互影响,并非单一讲授与被动接受的一个过程,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二、如何实施自主、合作及探究型的教学模式
1.优化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教学,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属于一种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具备“会学习”的能力。此种教学理念的寓意为“教”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为引导学生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学会”,而是让学生具备“会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教育,做一个优秀的“导学者”,使学生可以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善于学习,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使自身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望”、“思维品质”、“质疑意识”得到培养与提升。例如:我校一位历史教师在讲述一节关于“二次工业革命”的公开课时,实施了新颖的导学教学模式,她编制了自助学案,学案包含了四大模块——知识构架、研究线索、史实观点及概念、能力训练。该教师在课前先将印制好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助学案自发性、自主性的学习,进而将有关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点掌握住,并将知识线索得以理清,再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学案中提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展开讨论,完成自主能力培育与训练的过程。学生在课前先学习掌握,之后较难的知识点再由老师在课堂中进一步进行解决,以此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此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师这一导学者的引导下,充分参与了课堂知识的探索。
2.优化学习平台,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中,教师当为学生创设知识交流契机,以常用的“小组合作模式”来实施合作型学习。例如:在历史课堂中,让学生自主整理相关历史专题以及知识线索,之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此外,仍然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制,针对即将学习的历史内容,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分组并且分工协作去制造课题报告或者多媒体等,以此强化学生的协作精神、合作精神。
3.优化课堂气氛,传导问题意识,塑造探究能力
随着教育形势的转化,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高中历史课堂当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推动历史教学发展作为重点任务,旨在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及踏入社会后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式的课堂要求教师摆脱“严肃”的形象,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民主、轻松的课堂,使学生的认知素质、思维能力得以优化。传导问题意识,即为根据身边的一些实际情况,有联想性的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日常的停电时,可以根据停电这一现象去评价“在生活中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等。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的强力影响、指导下,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具备探究性、合作性以及自主性。此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学习习惯由传统的“被动性”转为“自主性”,“依赖性”转变为“独立性”,“懒散性”转变为“探索性”,因此当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此种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欣.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研究[J]. 2010(12).
[2] 李景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1).
[3] 何善刚. 高中历史“接受——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探索[J]. 2008 (16).
[4] 孙群山. 凸显“自主、合作”打造高效课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第三阶段小结
南漳县东巩镇双坪初级中学课题组
课题研究资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或使用的所有信息材料。课题研究资料不仅能让人们了解有关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历史和当前研究动态,而且可以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可以说,研究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判断教育课题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为撰写结题报告积累第一手材料。
一、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
1、多途径收集课题研究资料
一是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收集。课题往往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紧密,课题组要注意保管好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笔记、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成绩册,以及学生成长记录、班级管理日志、课外活动计划与总结等资料。
二是从课题研究活动中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设计及使用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观察记录表、个案记录表、心理测试量表、实验数据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三是在阅读学习中收集。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无论是略读还是精读,都可以发现对课题研究有益的研究资料。要养成文献摘录、资料剪辑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注明资料来源(作者、文章题目、发表媒体及日期等)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资料收集的类型
1、计划性资料
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资料,包括课题申报表、课题论证书、立项通知书、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人员登记表等,均可作为计划性资料保存积累。
2、基础性资料
课题研究前期及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的调查、研讨等工作所产生的各类资料,包括开题报告、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个案记录表、测试量表、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等,可作为基础性资料收集保存。
3、过程性资料
即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产生的各类完成性资料,包括教学设计、观课议课记录、检测记录、案例记录、教育叙事等,特别要注意积累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文字、音像等材料。
4、专题性资料
围绕课题进行的专题研究所形成的资料,如专题研究记录、专题讲座笔记、针对某项专题形成的论文和报告等。专题性资料对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5、效果性资料
课题实施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估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资料,如学业水平检测成绩统计,家长和社会评价,等等。这是形成最终成果、证明研究有效性的主要资料。
6、总结性资料
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可作为课题总结性资料收集、保存。这些总结对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进行和最终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反思、矫正和深化价值。
三、对收集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分析
1、定性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文字、声音、图片等资料进行系统审查、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研究过程,它是一个对资料分类、描述、归纳、抽象的过程。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包括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个案记录、学生作业、教师教案及相关音像资料等。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2、定量分析
四川省XX市XX区XX中学 XXX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转变和更新观念。课程改革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自己的数学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时间不长,刚刚只有一学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进步。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一些学生刚开始不敢上讲台,现在也能在讲台大声讲解。并且能够当面质疑。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和变化。当然也存在问题待解决,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和困惑。
古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始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编过学案,就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学习编学案,有时两三个小时还编不出一节课来,刚开始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由于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不仅学生没有准备好,教师也没有准备好,特别是组长的培训不到位,效果不好不说,学习的进度还跟不上。一节课的内容,两节课都还上不完。当时真有想打退堂鼓的想法。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新课前必须预习,如果预习不到位,学生的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开始我采取第二天的新课,前一天发学案,让学生回家预习,这样学生每天放学都要接到好几科学案。再加上学科家庭作业,不自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去预习,到第二天早晨就去抄别人的。这样教师检查的时候看见都做了,上课才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去预习,这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我采取改变方式,当堂发学案,当堂自学,这样效果就好些。但同时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时间老是不够,没有时间去处理教科书上的练习题。于是我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家里看书后只做书上的练习题。新课前抽查预习情况后,再发新课学案学习。这样就把教科书上的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预习的一把尺子。在大展示环节,采取分组轮流限时展示,哪一组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他组成员发现一处就加上一分,同时该组就减一分,小组展示按学生A.B.C级分别加一、二、三分。C级学生展示加分高,但也有风险,如果C级学生不能正确展示则该小组不得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来了:按我们的课堂模式,一节课开始的自学和当堂检测,学生在这两个时间段必须是自主完成任务。是不能讨论的,但小组内部学生容易习惯性讲话。我只好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加上一条纪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违规,当堂课得分清零。这招还管用,效果不错。
半期过后,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的课堂也按照这样的模式上课:检测预习— 自学新课—组内展示—讨论—大展示—教师总结—当堂检测—小结结束。同时,学生上课主动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加操行一分。小组纪律不好或者合作差,被教师点名一次扣一分。在检测环节采取交叉检测的方式,避免组长为了得分而包庇组员。
一 自主学习,引导发现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就读哪段,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也闪耀着智慧的灵气。
2.还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
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猜字谜识字;有的学生喜欢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还有的同学利用同音字来识字等,在识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绝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
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
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例如学完《司马光》这课后,我问:“你想对司马光说点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司马光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机智勇敢。但也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用石头砸水缸非常危险,有可能把水缸里小朋友的头砸破。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肯定了他独特的理解后,便顺势引导他们说说还有什么救人的方法。当学生理解文章不唯书、不唯师时,他们的个体感受才能得到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二 合作学习,引导共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
被采用的形式,那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刻而全面理解的目的。
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新授中启发心智”、“小结中评价提高”。为了不趋于形式,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4.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例如,学完课文之后,组织全班学生召开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的内容有两点:(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懂得了什么?(2)用课文中学过的好词好句说话。具体的程序有三点:(1)对选择的问题思考两分钟;(2)在小组内寻找伙伴自由交流;(3)推荐代表上台交流。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三 探究学习,引导发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在操作上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探究随意性大,只注意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而不注意内容整合以及优化,远离教学内容、天马行空。要怎样改变这种无度开放的探究,让探究学习的方式更有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经历过的教学过程来探究知识。(3)通过合作探究,激活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护探究的创造性。(4)要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教给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提供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允许学生大胆探究质疑,自由讨论,获得新知。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多数学生认为乌鸦聪明、爱动脑筋。但是有的小组在肯定其他小组看法的同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乌鸦的办法很慢,虽然能喝到水,但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听到孩子的回答后,我马上让同学们接着讨论,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喝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他们的想象就像装上了风火轮一样,越转越快,越飞越远。
关键词:小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走到课堂改进的拐点, 前进的号角催生着智慧;回顾课堂改进的历程, 成长的收获激发着热情。课堂改进, 让自主管理的档次拾级而上, 让合作学习的实效水涨船高。登高必自卑, 只有历经凝神聚力的筹划、扎扎实实的推进, 才能收获“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在此, 我结合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
一、自主管理是合作学习的基石
小组自主管理既要抛弃“各扫门前雪”式的意识, 又要树立“我很重要”的思想。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为团队增砖添瓦的责任, 每一个民主推选的纪律组长都肩负着矫正方向、激发动力的使命。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 就必须做好纪律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是选拔纪律组长的参考标准。此时, 学生鉴识组长的能力非同一般, 超出预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组员的选择, 给予组长真诚的信任和指导。毕竟, 每一个组员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在“船长”的带领下劈波斩浪, 一往无前。实际上, 我们的学生颇具慧眼, 总能让出类拔萃的班干部脱颖而出。正是这些纪律组长的恪尽职守, 用心服务, 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才成就了优秀的团队。
二、课堂反馈是合作学习的抓手
课堂, 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着眼有效课堂, 永远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课堂反馈, 无疑是课堂改进的有效抓手。之于老师, 有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设计的创新。像语文课《唐诗宋词选读》的诵读进行小组的捆绑式评价, 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 每个组员都跃跃欲试;像英语课的课前演讲, 进行个人与小组相挂钩的星级评价体系, 或读或背, 等级量化。这些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既激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
然而, 课堂反馈是一项繁琐、持久的工程, 需要每一位同学的苦心经营, 尤其需要学习组长的运筹帷幄、课代表的准确记录和学习委员的及时反馈。学习组长在课堂负责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 在课后负责作业的认真检查和反馈;课代表及时和学科老师协调、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动向、新思路;学习委员负责每天的个人反馈和整体评价。如此, 长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催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才能成就班级综合实力的的扶摇直上, 也才能打造出鲜亮光彩的班级品牌。
三、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适合学生特点和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没有科学评价方案的保驾护航, 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 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声音, 需要真正地传达学生的期待。在方案制定之前, 我和班委、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值日组长以及舍长进行座谈调查, 了解学生的心理期待, 把握规则的制定走向。第一步, 在主题班会课上, 我将评价方案制定的原则和范围进行定位, 然后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达成自主管理的共识, 制定《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细则》;第二步, 班级事务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制定《班级常规活动责任分工表》;第三步, 试行稿以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完善, 小组定期修改、调整, 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不断注入学生的新期待, 也不断为小组的评价体系注入新活力。如此, 方案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畅通无阻。
四、及时落实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班级无小事, 事事要挂心。生活和学习常规的反馈, 事关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组员的定位, 需要及时、客观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毕竟, 反馈就是督促, 评价就是导向。一日一反馈, 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检阅, 形成常态的课堂改进的有效助推力。
每天的小班会时段, 组织委员反馈一天的生活常规量化情况, 班长点评一天的纪律、卫生状况, 学习委员反馈一天的学习常规量化情况, 副班长点评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反馈, 有点评, 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定位。得失寸心知, 学生自然会有所心动, 有所行动。
每周五自习课,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的三驾马车组织班委进行一周班级事务的梳理和总结。在班委例会上,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聆听其他班委的意见和建议, 群策群力, 或激励, 或鞭策, 形成班级的一周行动指南。
一月一检阅, 既要检阅每个小组的收获, 也要检阅每个同学的成长。小组的收获将作为小组座次定位的参考, 而个人的收获将会走进每个同学的成长档案, 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这样, 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在每一天都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今天我要做得更好”。
一、小组的建立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至6人。依据学习基础,4人分组按照每组有两名优等生、一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编排,6人分组按照每组有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编排。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了一名副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三、用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比如:第一,学习重难点或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这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完成教学环节;第二,进行类比学习时,同类型的课例,老师完全可以“授之以渔”;第三,解答开放性问题或是意见有分歧时,在能求异、能争议、能共存、能综合的问题上进行小组合作;第四,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时,可以开展互教、互学、互助、互检、互评、互测,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五,进行分角色朗读赏析时,通过不同学生的扮演读、轮读达到互相启迪、感悟升华的作用;第六,进行拓展训练时,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在一定的创新思维的空间和评价标准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是切忌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和处处小组合作。
(二)适时调整、指导小组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往往会出现参与性不强、优生唱主场等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从旁帮助和有效指导。第一,纠偏,引导小组成员回到讨论的主题上来。第二,消除误解,需要对小组进行巡视,防止小组在讨论重点上步入误区。第三,防止冷场,指导合作技巧,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第四,引导互帮互助,共同进退,优生要主动让出话语权。第五,关注消极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表达完整,从而自主自愿加入到小组合作中来。
四、多种形式进行科学评价
(一)学生自评
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从组长就开始,每个同学都纷纷深刻的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互帮互比,团结一心,个别同学也能管好自己。
(二)小组互评
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以后,进行互评。办理每周一次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各个组长根据参与度、投入度、精彩呈现等方面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代表小组给其他小组打一个分数,然后将评价结果汇总到班长那里。班长在结合班干部对各组一周表现打分,综合评出一个最佳学习小组,并将本周最佳小组进行公开表扬。小组互评结果可以累计,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产生良好的竞争,而且小组的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评价标准,可以及时知道自身的不足,随时改进。
(三)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任务的驱动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课堂绩效的权威评判者。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走向。我们可以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课堂上依据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将展示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进行。个人展示那些基础性、较容易的知识点,采用抢答和点名两种方式,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不光给所在小组记分,而且要对该学生进行表扬。老师点名的时候可以根据问题来选择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借机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从而增加了學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四)班级评价
每周对小组在一周内的成绩进行汇总,评出小组的等级,让每个小组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根据小组的成绩采取不同方式的奖励和响应的惩罚,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绩在乎起来,这样才会使小组的成员有动力。而且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时常更新。
结题报告
铜川市青年路小学 许洁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可以在与学习交流中得到启发或解决,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弥补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漏洞的空间和时间。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得不被动学习的状况,赋予全体学生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座谈讨论 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
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研究方案。
2、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做笔记。
3、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搜集好研究数据。
第二阶段: 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 成立学习小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2、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进行个案分析。
3、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运用有效的活动进行教学实践。
第三阶段: 2016年7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扎实研究,初见成效 1.课堂变了。
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方式在我们学校基本不见了。语文课堂上教师能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大多数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了。
2.教师变了。
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积极参加各种专题讲座,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上。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明显,教育观念更新了,业务素质强了,科研意识增强了,“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学校形成。课内:教师能对学生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学习方法,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课外: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3.学生变了。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困生有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课堂上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表达、交流时,当我们听着孩子们那充满童真却不乏机智的回答时,我们被他们感染着。
(2)拉近了心理距离,学生乐于学习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融洽了师生关系。
(3)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大成效:学生能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敢说、愿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形成模式,运用教学
在研究中我们先后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广泛总结我校语文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后总结出“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较为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
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步骤:“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三步骤”具体指: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①确立学习目标; ②明确重难点; ③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①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②教师指导点拨。2.展示环节:
展示的主要任务:①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②巩固深化学习目标;③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的主要形式:①教师引导、点拨;②学生板演、讲解 3.反馈环节: 反馈的主要任务: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②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③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④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反馈的主要形式:①课堂练习;②习题测试;③辅导答疑;④互学互教。
这种新模式具有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学生自主学习;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巩固训练提高。
(三)有效策略,支撑教学
1.教师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理念保障。
2.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的组合分配上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
3.合作学习的内容体现了多样性和确定性。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5.师生及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
6.通过合作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人际交往中团结协作的意识。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小组合作学习的多样式和开放性有待商榷:活动方式过于单一。由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有些教师所带科目暂时不固定,对很多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所以要常常汲取理论营养来滋养自己,以便走向更高更远处。2.教师对进行课题研究的作用领会不深,进行研究的主动性不强。我想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乐意钻研。
一、了解学生差异,优化组合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导致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对此,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和具体情况为学生搭配合理的学习小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和竞争力,还能够让他们知此知彼,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因此,教学初,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应该秉着“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均衡分组,让各组的实力尽量一致。首先,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下等三个等次,在组合小组中再均衡分配。其次,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性格特征,做到对每个学生统筹兼顾,要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勇敢发言,又能与小组其他成员融洽相处,方便进行互助合作。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教师负责分配学习小组,但是每个小组内的分工要组员自己完成,组内自行选出组长,以满足成员学习、探究的需要。开始时,可分配给各个小组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合作预习,先让各个成员自己进行磨合了解,再逐渐增加任务难度,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各个小组合作的动态和效果。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组员分配,使各组充分发挥组员的优势,促进小组整体进步。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除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外,笔者还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小伙伴,组成一定的学习团队,并可以为小组取个喜欢的名字。同时,还选出组内的一人担当组长,要求组长每天负责考查组内成员的单词记忆情况,听写单词后由成员进行互相批改。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性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题目,每个人完成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部分,再将全组的结果进行整合。通过这样的运用,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二、关注组间异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有些小组间会存在学习状态不平衡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要立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题目,尽量商量出统一的结论,同时又要引导对小组讨论活动积极性不高、不发表意见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抓住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他的优势和闪光点,在团队中只要参与都会发挥作用,要鼓励学生而不能消极对待。比如,在英语学习中,分为听说读写几部分,可能某些学生擅长听力和口语,另外有学生擅长背单词,但是在学习英语时,这几种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让擅长口语的学生带领其他人一起张开嘴大声说英语,而擅长背单词的学生则可以总结自己的一套有效记忆方法,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认知理解感悟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该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让他们明白小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作用和潜能。
首先,突出对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尽最大努力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尤其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想法,一定要积极和大家分享、讨论。其次,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和小组之间除了进行竞争比赛之外,更多地强调合作探究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关系不仅仅只是比赛,还有合作,从而淡化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教会大家团队协作、进步,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小组间的异质交流,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潜能。比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Unit3的教学中,可要求各个小组之间挑选出平时表现优秀的组员,代表小组按照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展示对话。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其他学生,可给他们布置一些和对话相关的思考题,等,以此来让所有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并调动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能够让学生们的语言学习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三、突出发展潜质,倡导目标激励
创新,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是个很重要的话题,而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新则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潜能来制定多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还能够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比如,很多学生小时候就不爱写日记等文字东西,长大了也是如此,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是随便抄几句应付了事,对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要坚决扼制,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写作的难度。比如,作文题目是小明写一封介绍自己学校的信给国外的笔友,安排小组任务:①思考:学校里有什么比较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故事,写这篇作文时应该选择什么时态?②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组员讨论的关键词。③抽取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其他组长补充。④教师讲解写信的格式、时态等知识。
⑤学生进行独立写作。⑥随堂抽取成绩上等和中等的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会大大降低,并且能很快抓住写作的要点,逐渐看到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力争帮助学生明确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最终想达成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来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充分参与组内合作,让学生能够发现其他组员的优势和自己的价值。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身上的潜质得到发挥,并用耐心帮他们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J].教育评论,,(4)。
[2]宋雪冬。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葛盈辉。合作学习与直接指导在阅读理解策略中的作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57-02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提高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我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创设情景、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评价体验——达标测试、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学,激发探索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有着巨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平均分”时,教学之初就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春游的情景,里面蕴涵着该节课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旨,又为探索研究备好了素材。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统计观念、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数学学习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锤炼自己的思想,逐步获取知识和积累经验。这需要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不断反思。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探究新的算法,每一种计算方法的探索都由学生借助于操作小棒,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而得到。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
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相互启迪,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广,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更佳,进而揭示知识规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展示交流,评价体验,提升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要把握合适的合作时机,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交流的情境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争论、倾听与反思,让他们在接纳与批判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每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需要帮助时,有来自伙伴的援助,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去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在每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让他们领略他人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并从中获得效益。
质疑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博采众长的同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要认真思考而不是肓从。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计算0.67÷0.22=67÷22=3……1,刚开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只有个别学生感觉不正确、有疑问,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问题的实质,找出正确的结论。
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中,老师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予以评价,使他们获得自主探究知识的情感体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途径,使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并自觉地将思维重点指向数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获取主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探究出多种和最佳算法,总结出法则后,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今天同学们经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获取了许多新知识。大家回顾一下学习过程,我们这节课探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来探究的?我们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老师的激励评价,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愉快体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巩固练习,点拨升华,拓展思维
在探究、评价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掌握技能技巧,又让学生置身于有趣、有效的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有效参与,探寻规律,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在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总结后,老师组织了这样的练习:
1.学生自己出两个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题目,用竖式计算,做完后,互批互改。
2.学生计算:24×63 36×42 12×84 48×21
做完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出有这样规律性的算式吗?
让学生在巩固笔算的同时,有意识地安排蕴含规律性的两组算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究,学生感到其乐无穷,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发现了这两组是“回文”算式,每一组两个算式的积相等,还发现:
24×63=36×42 12×84=48×21
学生寻找有这样规律的算式,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巩固练习中,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因此,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在适当时机,教师对探究和合作的方向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体会拨云见日的感觉,使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相统一。
五、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在实践中求创新
达标检测,既是对本节或阶段教学的一种系统小结,又是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的检查、反馈,为教师教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的数学学习,说到底是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如教学“找规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创意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性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在不断的应用中,再发掘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合作学习, 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它要求学习者之间通过对话、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获得知识, 发展探索精神与合作能力。而英语学习是一个互动合作的过程,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增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进而获得更多交流的机会。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能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
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常常表现为学习英语注意力难以集中、听力理解能力差、发音变调、单词或语法结构错误、表达不流畅等。而小组合作学习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公平、民主的展示平台, 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讨论、探究、争辩最终达成共识, 求同存异, 以集体智慧解决学习过程的重疑难点。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为小组贡献自己的智慧、倾力帮助他人, 从而帮助其他成员建立自信心, 同时也使自己获得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以往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而这种竞争主要通过小组内各位成员的集体力量来完成, 因此大大降低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焦虑感。
2、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垄断课堂,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 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目标是:还课堂于学生、还发现于学生、还思考于学生、还自信于学生、还快乐于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获得更多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 语言技能的融合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例如:在英语听力课堂上, 完成听力练习之后, 教师会培养学生还原听力材料的能力,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角色表演还原听力内容, 旨在将听力输入变为口语输出, 达到将英语学习基本技能融为一体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从而避免了“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现以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第十单元section B课文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为例, 谈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操作环节。
1、课前预习检测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 自主探究资源已经成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 课前预习检测起到过渡、反馈作用, 通过练习分别从词汇、短语、句子检测学生对新学课文的理解, 着重突出文章的重点语言点, 强调核心内容。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部分检测后, 老师不急于对答案, 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改—互改—合作讨论—纠错—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2、课堂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 确定学习目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合作探究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 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组间争辩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而老师需要精心设置探究问题并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如在这篇文章中, 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
a.What can you predict from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b.What do you usually eat on your birthday?What is the meaning?
c.Do you know the symbol of the long noodles on birthday?
以上几个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文章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合作讨论学习, 学生要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带着问题, 小组展开讨论, 在英语学科代表和小组长的带领下, 仔细分工, 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互相补充, 同时, 每个小组内选出一个做记录的同学, 记下讨论结果, 并为交流展示做好铺垫。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和修正, 达到共识、共享与共进, 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并在合作中增进交往能力, 同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3、课堂探究总结
小组讨论结束后, 有效的评价总结很关键,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合作讨论做知识方面的总结和归纳, 以便使学生了解其合作成果与不足, 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合作过程做总结性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 评价小组合作的态度、方法、学科代表的组织能力和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合作效果, 同时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 对合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 形成示范, 带动其他小组。
四、结束语
总之,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升, 但是在英语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方式, 发挥好其指导作用,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个人使命感, 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有效性, 真正做到使合作学习模式促进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岢岚三中 刘成贵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我校历史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谈不上什么经验,在这里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做法及自己的一点感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核心在理念引擎,重心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中心落脚点却是每节课导学提纲和导学案的设计。只有在优质、科学、高效的导学提纲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唤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也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如何设计导学提纲和导学案两大板块说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导学提纲的设计
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它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路线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和提炼,学生了解了学习的路线图,自己就明白每一步去干啥,也就是用以指导学生依纲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分为五步:一是学习目标;二是知识框架;三是新知探究;四是延伸拓展;五是达标检测。每一步的具体要求是:
1.学习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学前就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2.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琐碎,点小而多,不便于学生把握,我们在课前把知识框架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这就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3.新知探究:即教师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问题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具体来说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以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为例吧,我设计的第1题如果直接问就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什么?然而我换了一种说法,阅读课本46页第一段小字和导入框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这样设问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学生就会想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于是我设计了第2题: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激发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②问题不要太多太碎。如:本节课第3题:你能提炼出哪些有关五四运动的有效信息?要比直接问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主力、口号、领导人、结果好得多,既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培养。③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本节课第4题:“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的传单。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学生答完之后,老师进行了及时恰当的点拨。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体会五四精神。在挖掘五四精神的基础上,链接现实生活,老师进一步追问: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的?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史为鉴,传承五四精神,能更直接地感受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紧接着又设计了第6题:五四爱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待学生答完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进一步挖掘教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④问题的叙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本节课第7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你将向社会报道中共“一大”的哪些信息?虽然也是提炼信息,但以记者的身份去思考,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答完第8题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我适当的提出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又为什么说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总之,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导学提纲设计,意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而要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价值,达到导学之目的,我觉得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所以我们设计的导学问题,必须真正达到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探究,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4.延伸拓展:在学生掌握本节课基础之上,轻松一下,我给学生出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答对了给你们表现的机会,还要进行加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延伸拓展,引出下一个问题:学校将组织一次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的板报比赛,你将如何设计? 联系现实,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党、拥护党,达到思想升华的目的,同时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以上是我们在导学提纲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那么如何把导学提纲各个环节的任务落到实处,我想导学案的设计与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谈一下导学案的操作。
二、导学案的操作 导学案的操作,我们主要是围绕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具体包括“创境引题、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总结积累、达标验收” 五个环节。
(一)创境引题
结合具体内容,围绕三维目标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本着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采用巧设问题、参与表演、影像观看及音乐渲染等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设条件及氛围。
(二)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我们我们主要实施以下四步: 1.下发导学提纲,了解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框架,整体感知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新知探究内容。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走进教材,逐段逐句阅读教材,根据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熟悉教材至关重要,再加上时间也不是很充分,基础题答案在书上圈画出来就可以,理解性的在导学提纲上简单作答即可。这个环节必须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不能与小组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对于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或导学提纲上做好标记,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请组内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教师的角色就是在学生之间巡视,关注学生自学的投入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大约20分钟)。
4.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再由各组组长组织进行交流,使基础性的知识进一步夯实,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对错,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营造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悉心观察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为点拨指导做准备。
(三)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教师按照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先分配任务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可以是抽签,也可以按题号对应组别,可以抽号展示也可以组内推荐,灵活多样吧,不让学生抓住规律,多给他们一些新鲜感。各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再进行交流,然后再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果某个小组答案存在问题,可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通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及时评价赏识,对于精彩展示要给以加分鼓励。
2.教师点拨疑难问题。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解决不到位或弄不明白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点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总结积累 1.总结
在展示交流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谈收获,总结知识点,提升概括能力;也可教师高度概括,进行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归纳,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深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2.积累
总结之后组织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引导他们回顾、记忆所学的重点知识,以为下一环节的达标检测做准备。
(五)达标验收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以试卷的形式呈现,试题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以便更确切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给复习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检测题最好抽号进行展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给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关注学困生。
总之,设计好导学提纲和导学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缤纷的课改之花需教师携手共同培育,奋进的课改之舟需全船水手共同挥橹。新课改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下面我就“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谈一些感受,一点思考。1.历史一向被学生视为的小学科,在以前的历史课堂上个别学生有写外语单
词的、做数学题的、抄语文笔记的,新课改的历史课堂这种现象根本没有。因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无论是自学还是展示,采取激励和赏识的态度,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有了保障。只要你分配任务,他们就都能很自觉地去完成,这样就改变了以前课堂老师提问也只是少数学生回答,积极性只是在少数学生身上体现,现在更有利于点面同时开展,使学生都能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新课改的课堂上有利于三生的培养,尖子生在小组中更加优秀了,他们更有责任心、进取心了。学困生感受到了关注、感受到了赏识、感受到了帮助,不再懈怠和消极了。
三、存在问题及发展:
1、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含金量。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但是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平淡,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体现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
2、学案教学没能较好地体现层次感。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要求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应该注意层次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3、教师还要加强进一步的学习,转变观念。虽然有学案,但还是忍不住讲,讲得多,不放心学生。在学案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案的制作格式与使用有待完善。集体备课形成的学案,其制作缺乏统一格式要求,学案的使用也缺乏个性的修改与补充,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改进。
5、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能得到真正有效利用,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彩展示?
课堂改革背景下,课程资源已经不单纯是教科书、教辅材料,还应包括其他许多资源。从其来源分,可以分为校内的、家庭的和社会的三方面;从其存在的形式分,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文化产品两方面。可以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而又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以我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为例,除了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包括——各种历史书籍、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丰富历史认识,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历史课程资源。
然而,我们学生从早上7:00到晚上9:00,每天学生在上完必要的课程的前提下,还要完成第二天所有课程导学案的预习工作,所以,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再来进行家庭、社会的历史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工作了。说实话,可能连多看一本历史课外资料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样,就学案谈学案,就课本说课本,学生又如何真正做到精彩展示呢?
6、使用效果不佳,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讲过的题仍有少数学生没有完成或没有更正。
7、学案是学生很好的复习资料,但有些学生今天发的学案明天就找不到了。
8、实施导学案,每一节内容时间比较紧,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所以,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也在不断思索,尝试进行一些改进。在探索中寻求解决:
1、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通过到图书室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扩充知识面,丰富历史知识,为精彩的展示作准备。
2、对做过或讲过的导学案,再次收起来查阅或批改,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作为复习资料之用。
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每堂课的引入都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适合本课时的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或问题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用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歌《敕勒歌》导入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再导入《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比如,用一段让学生捧腹大笑的《生物进化》宣传片,导入生物进化论„„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生对这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可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进行小组竞赛。课堂上为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史实的记忆、学习的比赛、课堂的展示、当堂的练习和每周的“周清”。每个环节必让学生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为了小组利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大家都在抓紧记忆、整理和交流,同时也便于展开小组及小组间的讨论。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我已经再次见到了久违的“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场面,甚至出现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十几个同学同时站起来抢答的场面,兴意盎然,热情高涨。让上课的教师也会随之激情澎湃。小组竞赛的方式已经存在于我的课堂的每个环节,我正试着让小组竞赛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让小组合作竞赛成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支点!
5.教师在课改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方式,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形式,向课堂的有限时间要效率,最终实现我们的“自主优质高效”的课堂主旨。
6.高效的课堂,呼唤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学生要学习,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老师站得高,才能带学生看得远。我知道,在课改中,我们只是尝到了导学案教学法一点甜头,还有更彻底、更有效的方法等待我去学习、去使用,所以,我校会继续探索导学案教学法,以提高每位教师素质和课堂效果。
当然,教师的点拨要根据学生精彩展示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随时进行点拨,这样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知识要点的剖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抓住问题要害,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认为一份好的学案,并不是堆砌几个题目,而是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和教师更方便地教。学案的使用效果关键是看学案设计的质量。复习课和新授课的设计有何不同?如何有效使用学案?学案如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历史课堂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推荐阅读: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10-20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09-13
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9-20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10-30
数学课堂自主探究11-20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07-09
高中生物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11-05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观察三追问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