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共8篇)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音乐高考 钢琴教学 创新 要点 心理素质 钢琴教学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和艺术类高考政策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对弹好钢琴的几个要点的论述,简洁地阐明了如何对音乐高考生的钢琴演奏进行科学正确有效的辅导,用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以帮助更多的考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引 言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中艺术类的分数线较低。很多学生纷纷报考艺术类作为上大学的捷径之一。但从高考录取的情况看,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不断提升: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走这条路的也比往年有所增多;今年各高校均没有扩招计划,艺术类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专业课考试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以辽宁省为例,今年全省的艺术类考生均于1月26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集中考专业课。由此可见,专业的成绩确实更加真实、更加透明了,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增加了专业实力的竞争的力度。

怎样才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给音乐高考的学生,尤其是辅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考形势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须相应地改变,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程。笔者仅以辅导钢琴学科的音乐考生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何教好钢琴专业考生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供大家讨论与研究,希望以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终极目标,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本文从演奏钢琴的技术是基础,慢练是途径,音乐表现是目的,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的全过程,畅谈了考生在练琴中从纵向、横向,个体与综合训练中形成的音乐技能对智力要素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启智作用,阐述了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钢琴演奏的技术是基础

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技术是到达钢琴艺术顶峰的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法和表现规律.独立理解以及处理音乐的能力等等。

教师要在第一节课对音乐考生进行全面了解,即通过考生的演奏听学生的音准、节奏,听调试中各种音色的不同触键技术技能,听音乐的表现内涵。通过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是迈出教与学的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此后的教学安排便都是有针对性的了。

1.技术是音乐的前提

首先分析学生所弹乐曲、练习曲中都包括哪些音乐材料,这些音型都应选择什么样的触键方法才能符合作品内容的需求和风格。然后,再将这几种不同的触键方法归纳起来,分阶段依次练习。采用难点分散解决。各个击破的战术,将每一个技术动作做到位。如:手指技巧中的“勾指”、八度的“伸展”、特殊的“拇指”、手指技巧的适应性变化——“快拨”、“慢抹”、“轻触”,手掌关节的“支撑”与“放弃”,音阶、琶音、和弦结构认知的手架把位技巧,手腕的“落滚”技巧、“刚柔相济”技巧,肘部下垂与提高技巧,腰部的协调,臀部的作用及肢体语言的融入。这些基本功训练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旋律起伏.和声的色彩变化,节奏的错落有致,对音乐语言本身的规律和文法等等,都必须学会看懂和听懂它。要把技术和音乐统一起来,这才是练习基本功的目的。

2.技术为音乐服务

(1)基础训练要从培养听力入手

训练敏锐的听觉是打好基础的最重要一环。它是通过培养学生仔细倾听、检查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的质量、时值、力度、音色及上下左右的关系长期形成的。高考学生尽管时间有限也不能忽视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地创造时机去训练。

对考生更要注意对他们听觉、视觉、大脑和心灵的协调一致的训练,挖掘并提炼他们的潜能。要反复提醒学生,要用自己的耳朵来监听自己的琴声。能听出弹奏的毛病才能及时纠正,才能提升自己的乐感。时时都要牢记培养听力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术训练。

(2)视觉、听觉和记忆的协调

视觉演奏快慢,是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标准。视奏快,能有效地缩短学时,并能增强读谱能力和背谱能力.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辅导考生要在着重安排强化视奏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增强背谱弹奏的训练。背谱亦即背奏,是训练大脑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它需要调动听力、心灵,掌控琴声和音乐结构。是一种技术手段。能够背谱背奏便可腾出眼力来关注手指训练,从而增加手指弹奏的准确性和力度,迅速掌握演奏技巧。

(3)全方位训练

在进入多元化钢琴教育的今天,全方位训练自然是集中外著名钢琴大师教育思想之大成的新理念,我们要为之实践而竭尽忠诚。强调技术与艺术并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以音乐艺术带动技术训练:以技术训练保障艺术的完美,使技术与艺术和谐共荣。造就创新的音乐人才。

二、钢琴演奏的慢练是途径

慢练不是简单地把乐曲的速度放慢,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涵义就是要把乐曲中所标注的音的时值延长,把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拉大。实际上是把乐谱所承载的音乐元素放大了。放大了的实际效果是使阅读者对乐谱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在弹奏过程中能够从容、准确地兑现乐谱。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慢练能使人的运动神经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根据视觉、听觉反馈的信息,调整并改正演奏上的缺点、错误,从而建立起运动神经的正确习惯反映和条件反射。

所以对音乐考生的辅导中,要充分利用慢练这一手段,仔细分析每一个乐句的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根据需要慢练。可以采取分解式慢练(分声部慢练:分手慢练),充分体验多声部多层次多音色的触键感觉,特别是难点之处,更是要用慢练这把钥匙开难点这把锁。

当然,慢练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慢练的`目的是快练。当考生能在慢练中准确无误地兑现乐谱时,就要逐渐加快速度,直至达到乐谱所示的要求。这时考生的演奏已经是优美动听,今非昔比了。

三、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是最终目标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语言来揭示作曲家深刻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活动的。同时也表现了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并进而感染广大听众的。这种音乐表现的涵盖极为丰富,它包括美感、情感、情绪、情调、联想、想象、音乐意境、音乐形象以及音乐语言、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语调、音乐涵义、音乐趣味、音乐韵味、音乐哲理、音乐风格等等,都属于表现的范畴。 钢琴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常常把钢琴比做是一个乐队。它既能显现整个乐队气势磅礴的效果,又能模仿某一件乐器,甚至可以模仿人的歌声。在钢琴上.我们可以自由转调,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发挥多声部的作用,惟妙惟肖地展示各种生动的事件、场面、背景,人物肖像、性格、内心活动等等。

钢琴的音乐表现是考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弹奏技术和音乐情感的结合体。要使音乐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以上所述各点有所领悟。关键在于辅导教师在传授弹奏技艺的同时,还要千万百计地开启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之门。

首先,在技巧训练时要细心培养学生的声音分辨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钢琴是通过音响来描绘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声音分辨能力既是感受音乐内容最重要的保障,也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最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弹奏技巧和辨音能力两个方面。一定要使考生养成“听”的习惯,提高考生“听”的水平。

同时,从简短的乐句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乐句是音乐的语句,是音乐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它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表达音乐的基础。乐句有长短。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乐句与乐句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惟其如此,乐曲富有旋律,流畅而优美。组成乐句的最小单位是音符,音符与音符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考生惟有理解了乐句的内涵,把握了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感受音乐语言,才能产生音乐情感,才能把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触键弹出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也就越能揭示乐音之间,乐音之中,乐音背后的音乐内涵,从而完成带给听者音乐感受的使命。

音乐表现是音乐考生弹好钢琴的终极目的。

四、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

确保音乐考生的临场正常发挥,是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关键词。因为在演出或考试的关键时刻,由于学生过度紧张而使演奏效果大打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在关键时刻由于过度紧张而使得手足无措,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而无法弹奏下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长时间的准备,多年的学练付之东流,令人扼腕。按常理,一般的演奏者,尤其是阅历不深的考生,初次登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为了增强考生的心理素质,能以一颗平常心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我做了一些探索。

1、在慢练的过程中,用视唱法,对每个音符的固定唱名做强化训练,借语言神经的兴奋点,强化旋律的准确记忆。以避免由于紧张而形成大脑一时记忆空白。

2、在视唱中,要反复推敲每一个音符的触键感觉,找出最佳音色,反复练习,以形成动力定型。以听觉掌控技术,从而避免由于紧张造成的记忆浅薄,手无章法。

3、进入角色。要尽可能地引导考生深入到作品的情景中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情感的大门。使外部世界的形象暗淡下来。使音乐成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牢记德国伟大的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一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4、营造考试氛围。多次请几位老师或家长作为“评委”,模拟考试现场。要求考生每次入“考场”只能将所准备的曲目演奏一次。以避免在家长时间练习所形成的手记谱的“熟练”,总是第一遍不如第二遍,第二遍不如第三遍的只能逐步进入状态的不良习惯。这种模拟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情况表明是卓有成效的。

结束语

本文以为音乐高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终极目的,从技术、慢练、音乐表现、临场发挥四个方面阐述了音乐高考中钢琴专业考生的教学与辅导。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但愿对考生与辅导教师能有参考价值。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2

实践证明, 音乐鉴赏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钢琴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建立重视欣赏教学的自觉, 将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其音乐鉴赏与感知能力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因而我认为, 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师要依据班上学生的音乐修养,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计好音乐欣赏教学, 以此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中职钢琴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众所周知,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中职阶段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但是很多学生是从零起点或者低起点开始学习钢琴, 基础薄弱, 兴趣也不强, 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厚学生的音乐修养。我认为, 从改革和创新音乐欣赏教学环节入手, 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路径。

一、科学规划教学模式

规划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等工作决定着音乐欣赏教学的成败,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独到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快速地爱上音乐、爱上钢琴, 可以润物无声的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钢琴艺术的勤学苦练之中。钢琴专业教师不间断地引导学生长期欣赏高水准的音乐艺术, 可以拓展其音乐视野, 提升其对音乐的鉴赏与感知能力。所以,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素养、创新思维的培养, 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导引他们形成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价值取向的过程中, 使其自然而然地倾情于钢琴学习。

二、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先生认为:“有效的教学, 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目标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影响着教学效能。我认为, 钢琴教师制订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应当重视以下因素:

1)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简洁, 指向清晰。以往我们制订教学目标, 往往陷入大而空、中看不中用等流弊。钢琴教学中的音乐欣赏环节, 其终极目的是服务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钢琴弹奏水平, 我们在具体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围绕这个大方向, 按照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提出明确、具体、简洁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曲目探索音乐要素与刻画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 体会具体作品的音乐技巧、人文内涵和演奏技能的运用, 借助对经典作品的赏析引领学生体验音乐、享受音乐, 激发其学习钢琴的主观能动性, 并为其学好钢琴提供能力支持。

2) 目标要涵盖三个维度。具体来说, 钢琴教学的所有环节都应围绕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等三个维度来展开, 但音乐欣赏教学环节更应强调三个维度的衔接、融合。

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想象为重点

情感人类社会复杂多变、多姿多彩的心理现象, 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也是钢琴艺术主要的表现元素。所谓审美情感, 是指“审美主体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对过去的体验进行了沉思、玩味、梳理和加工, 从而净化和升华了的‘第二度情感’, 它是一种既获得了鲜明形象的直观, 又超越了私人功利的, 纯净了的可供心灵享受的情愫。”审美情感对诸如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辩证逻辑和实用功利价值都具有超越性, 是一种开放性的审美眼光, 渗透着感知、理解和想象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情感, 活跃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 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 丰富、完善形象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经过思辨、提炼等过程, 审美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结合自我的审美经验, 创造出新的审美形象。中职学生年龄偏小, 生活经验较为贫乏, 这些都会影响其对艺术的感知和表达, 在欣赏教学中注重审美情感、审美形象等能力的培养, 可以全面提高其审美修养、丰富其审美经验, 为其学好钢琴打下坚实的音乐审美基础。

四、因地制宜编制教学计划

准确分析学生状况、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是钢琴教师合理编制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 是我们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环节不可忽视的重点。

1) 准确分析学生状况。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年纪小、基础弱、学习动机模糊。对这种状态的学习者, 要用关心、激励加以引导, 要用趣味性强、贴近其生活、情感状态的教育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2)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如今适合中职学校的钢琴教程、音乐欣赏教材还不多, 建议有责任、有能力的教师按照课改、课标的总体要求, 针对本校、本班级的实际, 整合、归纳相关资源, 编排出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做这项工作应当把握的重点是, 要有利于引导、调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主动感受、体验音乐, 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 激发起知识、经验、情感, 唤起探索音乐奥秘、领略钢琴艺术魅力的主观能动性。

3) 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钢琴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第一要务, 所有的教学教学活动均不能与此偏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学时心灵的沟通, 钢琴教学中的音乐欣赏环节是情感的激发, 是心灵的碰撞,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模式、完善自我, 才能胜任教学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等新型角色, 才能真正给学生带来丰富其感情、滋养其心灵的帮助。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中职阶段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的本质, 认为其钢琴教学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 重视音乐欣赏教学环节, 采取科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此为基础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

音乐高考钢琴备考体会谈 篇3

一、建立自信和准确定位

学习音乐的学生中,有一部分自小习琴,有一定程度的弹奏技术,但更多的音乐高考生却是半路出家,到高一才开始系统学习音乐,有的甚至在高三才开始。那么,既然做出选择学习音乐,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专业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特别是起步较晚的学生,更应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辅导老师应该多采取和考生交流谈心,用成功事例激励考生等多种方法,帮助考生建立起自信心。

其次,学生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指的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决定好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应该对与钢琴有关的专业有所了解,这些专业包括以下几类:音响导演、作曲、钢琴教育,钢琴表演等等。拿本人所在的湖北地区为例,有专业型艺术院校,还有综合类大学。各个院校的文化分数要求也不相同,如华师要求除一定的文化分数外,还强调英语单科成绩要过70分,武大要求达到省重点文化分数线的60%。对于文化分数要求较高的院校,填报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文化学习成绩作综合考虑。此外,还应了解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目标。如师范类大学偏重教育理念,专业类院校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音乐教育专业要求学生专业全面,能弹会唱,并不强调某项专业特别突出,而表演专业却特别强调专业突出。

二、如何选择考试曲目

钢琴诞生300多年来,世界上涌现出很多优秀作曲家和钢琴家,钢琴曲目浩如烟海,应该如何去选择适合音乐高考的钢琴考试曲目呢?以下几个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考试曲目难度要适中。在自身技术能力范围内,选择难度较大的曲目,无疑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注意却不可贪“大”,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所限,因为在考场上,考官是来挑你的毛病,不是来欣赏你的演奏的。如果你勉强拿下一首“大”的曲目,由于自身技术的不完善,会暴露出一些毛病和缺点,结果会造成曲子难度上去了,考试分数下来了,得不偿失。

第二、选择曲目扬长避短。每个考生的手指条件学习经历、技术能力都不一样,须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曲目。女生通常手指短小纤细,灵敏度高,适合弹奏细腻、有一定表现力和深度的曲子。如萧邦的夜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舒曼的钢琴叙事曲以及德彪西的钢琴乐曲等等;男生通常手指宽大有力,支撑力和爆发力好,适合弹奏力量型,速度型曲目。如贝多芬、莫扎特的大型奏鸣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前奏曲等等。

第三、选择曲目避免雷同。由于近年来音乐类的考生大量增加,辅导教师教学视野和能力的参差不齐以及个人选曲的偏好导致大量的考试曲目雷同,以湖北地区考生为例,每年弹奏《幻想即兴曲》、《〈悲怆〉第一、第三乐章》,《夕阳箫鼓》等曲目为多,可想而知,几千人参加考试,少则几十首,多则上百首重复的曲目,如果不是有绝对高人一等的实力,恐怕很难脱颖而出。

要把一首钢琴曲弹得“有滋有味”,必须注重音乐风格。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在表现音乐内容的方式、形式、方法方面的总的特征。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踏板、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表现手段来实现,其中节奏、旋律、踏板、力度、以及和声在钢琴作品中尤为重要。

三、多关注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的表现,是把我们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触键弹出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需要对作品尽可能理解准,感受深。在这里提供2个学习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1)在资料文献中寻找依据。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了解作者的生平,曲子的创作背景,曲目的分析介绍等。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4

摘要:特殊教育也被称之为培智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当前的培智教育中,主要针对的对象:脑瘫、孤独症、智力发展障碍等特殊的儿童群体。虽然我们国家的培智教育在最近几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起步的时间太晚,仍存在一定距离。除了一般的特殊教育法以外,在国外,很多年前就开始以舞蹈、音乐、绘画等以艺术治疗的方法运用拓展了特殊教育的道路,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选择音乐教学为研究题目,分析了钢琴在培智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关键词:特殊教育 培智教育 音乐教学

一、智障儿童的简介 1.分类

智障儿童常常被称之为弱智儿童。即是有智力缺陷的儿童,指的是大脑受到器质性操作,或者因为遗传因素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形成心理、认知活动的障碍。

判定一个儿童是否属于智障儿,要通过相应的智商测定。智商指的是根据被试智力测验成绩,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得到的,代表智力水平的量数。通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个人智力测验分数/同年龄组智力测验分数×100=个人智商。通过检测,智障儿童可分成以下5个级别:

第一级:智商70-79,属于临界落后。此类儿童经过早期的训练、教育基本可恢复正常。第二级:智商55-69,属于轻度弱智。此类儿童经过正确训练、教育,可接近正常。第三级:智商40-54,属于中度弱智。此类儿童通过专门的训练,可以形成生活能力。第四级:智商25-39,属于重度弱智。此类儿童通过专门的训练,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第五级:智商在25以下,属于极度弱智。此类儿童需要终生的监护。2.智障儿童身心特点(1)生理特点

通过数据显示,智障儿童在身理情况下和一般儿童基本没有区别(主要指体重、身高等),但也有研究表明,智障儿童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及一般儿童,分析其中原因有两个:

第一,智力影响了其活动能力,因此进一步影响到身体素质; 第二,在测量的时候未能将自己水平发挥。(2)心理特点

知觉:知觉速度比较慢,且范围不宽,知觉显得迟钝。记忆:缺少逻辑、记忆速度保持差、记忆表象差、不稳定。言语:发展慢,词汇量小、缺少连线性、表达不清。

思维:判断力差、缺少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差、没有逻辑性、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压抑、情绪容易紧张、性格孤僻、没有自信和自制力。

二、音乐教育和培智教育 1.两者间关系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和培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密,早在八十年代国家教委就制订了特殊教学计划就将音乐课列入至重要的课程。计划中明确提出对特殊儿童音乐教学除了要达到思想教育审美目的,还要从实际出发,关心学生生理、心理缺陷的修正、补偿,体现了教育、治疗有机结合的原则。音乐教育对于特殊儿童的矫治、补偿可能性和智障儿童年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小其补偿的作用也越大。

2.音乐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是特殊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们国家,很多的特殊儿童未接受早期教育与特殊训练,潜在能力无法及时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各方各面的发展,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音乐教育对特殊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由多方学者与专家一起研究、探讨出来的。对于特殊的儿童而言他们可以将音乐当成相互交流感悟的方法,因为特殊儿童有认识、表达方面能力的障碍,相互交流存在困难,音乐给了他们表达工具,把音乐作为一种对自己进行训练方式,以此来补偿感觉、操作能力方面的缺陷,让音乐成为丰富生活的方式。通过音乐,还可以锻炼他们团结的合作精神,增加集体和群体的意识,改变密闭生活习惯。

因此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师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根据音乐教育在培智教育中实施特点,把音乐教学理念与智障儿童教育相融合。

三、对智障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特殊性

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而言,要关爱每一个特殊儿童的成长并且深切观察他们的需要,且根据他们特殊需要拟定出合适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体系。以下对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的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特殊性进行分析

1.轻度智障儿童

因为轻度智障儿童的身体、心理发展水平都和正常人存在着不大的差异,所以音乐教学在教学方式也可采取小学教育水平方式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的教材内容比较广泛,掌握的知识情况也较好,是班级教育机制中不可获得组成部分,他们表述能力也是比较好的,可以简单阐述一些基本要点,且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简单创编,授课内容可进行演唱、鉴赏、模唱、表演乐器等多种的类型。

2.中度智力障碍儿童

对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音乐教学,可以多选择一些简单的儿歌进行演唱,此类乐曲多为流畅,而且比较容易理解,也可以选择简单的一个乐段进行集中讲解,其他的乐段虽然歌词是不同的,但是乐曲的曲调是一致的,这样教学结合方式可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可让智障学生对歌曲进行演唱。同时还可以进行节奏式的教学,适当将难度降低,是智障学生接触到新类型音乐形式,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势必,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精神。

3.重度智力障碍儿童

重度智力落后儿童有很多障碍,他们语言功能明显是有缺陷的,有的甚至不会说话,无法领悟别人话语,运动效率低,需别人照顾。所以,要找到适合智障学生音乐教学方法是需要长期坚持努力,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努力、配合。

四、钢琴对智障儿童发展作用

伴随人们在政治与经济上不断发展,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渐渐改变,更多家长开始把视角投入至下一代儿童教育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钢琴刚开始引入至中国到新世纪后,被更多人所接受。

钢琴包含了八十八个琴键,其音色丰富、具有气势、音域辽阔,让钢琴作为独立演奏乐器展现在人们面前,很多家长把钢琴作为进入音乐界的第一步。而对于智障儿童而言,钢琴探究是就像一本刚刚展开的新书,起初见到钢琴的时候,是非常陌生的,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就会发现其中的魅力。

1.钢琴对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1)弹奏法

钢琴的最后目的是对音乐流露。每一个智障学生的手指条件不一样,有的学生手掌不大,而且不够灵活,有的手则是软软的,但这些都不会影响手指的弹奏,因为弹奏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一点要放松,自然状态才可以弹的好听,声音都集中至指尖,这样就可以把科学力量发挥出来。常规教学是要求弹奏时手掌要拱起来,手指弯曲,指尖要和键盘相垂直,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为做正常手型而让整个身体处于僵硬状态,一段时间之后练琴就会不放松,手指的移动速度也跟不上。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优点:有针对性的对手指独立性、力量有好处。在此要点基础上,现在钢琴教学强调更多的是对重力吸引的原则,运用手腕灵活性让手、手臂可以发挥最大力度达到垂直状态。教师也要根据不同演奏风格调设计出情境去引导学生正确弹奏。

(2)音乐表现

钢琴演奏者是艺术的表现。音乐是特殊符号语言。因为作为教师要教会智障学生一些基本表情语言,告诉学生,这一首音乐传达给我们何种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之间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去领会美好的意图,最大限度激发起智障学生对钢琴表演艺术的兴趣。

(3)速度

普通学生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总有显得有些急功近利,都会喜欢弹的比较快。这样的情况在一些智障学生身上也会出现。而我们需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弹的快是会影响音乐的质量以及完整性。需要在正确的弹奏方法下才可慢慢进行提速。

2.钢琴对智障儿童的重要影响(1)调节智障学生情绪

通过钢琴教育,稳定智障学生情绪活动。智障儿童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一些刺激后,他们情绪、行为会受到生理需求与激情所掌握,所以容易造成他们情绪失控,在情绪、行为自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要求这些智障学生根据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调节、控制自己行为、情绪。而钢琴可以演奏出让人舒服的曲调,也可以演奏出丰富变化的明朗节奏,也可演奏出悲伤的情绪,对于这些基本乐曲类型赏析,可让我们领悟音乐世界和人的感情一样。智障的儿童需要钢琴,通过钢琴艺术让他们在心灵上和钢琴艺术产生共鸣,在讲课前事先播放准备好一个钢琴的儿童歌曲,本首乐曲的风格是是非常活泼的,而且在坐各位学生经常听到的,是大家所熟悉的,让智障学生产生格外的感觉,即可让各位学生心理准备程度上达到安定的状态。

(2)培养智障学生审美意识

钢琴作为音乐教学的形式,培养智障学生审美意识,让他们可以感受到美。钢琴因为其音变化的多样性,所有有很强塑造性,很多浪漫时期的钢琴作曲家也是通过这一性质把音乐完善呈现,通过钢琴勾起人们有关美丽事物的加快。也是因为这一点,可以通过这种钢琴表现方式让智障学生大力开启想象力,在有限脑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加快,从而去发现美、体验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给智障儿童以心灵的爱的启示。通过美我们可开户另一个新世界,去发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

(3)开拓智障学生的全面才能

因为钢琴需要动手进行弹奏、眼睛看、动脑想等等,这样就发挥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器官的配合,刺激智障学生的细胞发展,提升他们记忆力、理解能力、想象力、观察能力等等,让智障的学生智力可以有所提升。

五、结束语

特殊音乐教学与普通的音乐教学不一样,需要教师赋予更多的细心、耐心、爱心,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只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才可以把握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并且适宜的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而钢琴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除了一般沿用的方法之外,还要大胆创新。让特殊儿童和音乐多接触,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逻辑能力,促进大脑协调等,都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5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它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现今,音乐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见它的重要性。对于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音乐基本分为两大类,即音乐表演与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的科目繁多,比如器乐表演,包含有钢琴、古筝、小提琴等等的表演。还有声乐表演,包含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等。音乐表演能更完美的表现音乐情感,我们通过动听的歌唱、打动人心的演奏,将乐曲完美的展现给听众,直至人心,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的演奏者、歌唱家给观众不同的音乐美感,音乐就是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在音乐中,音乐理论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它不像音乐表演那样被大家熟知,不能很直观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可是学好音乐理论对于钢琴教学与演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好音乐是需要全面的、细致的学习,而不是只学好钢琴表演就可以了,就足够了,那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音乐理论作为基础来巩固钢琴教学与演奏。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学生弹奏钢琴,一开始就教基本演奏技法,而不教授基础乐理知识的话,学生的钢琴技艺是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的,钢琴表演是需要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强大的基础的,所以先教授简单的理论知识可以起到学习钢琴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理论当中包含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等科目,乐理是所有理论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讲述的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么样记谱、识谱、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乐理的学习需要学生们熟悉教材里面的定义,多做习题,掌握做题方法。另外,理论的学习还包括相对复杂的科目,如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法、旋律等内容。有些人认为,和声、作品分析等学科的学习只是针对作曲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不需要涉及,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所有的音乐专业学生,都应该详细的、全面的学习各科理论知识,不是只学好简单的乐理知识就足够了。要由浅入深的系统地学习。

一、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关键,是要掌握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扎实的音乐理论基A知识

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首要任务,是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学生都只认为把钢琴弹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学习,只要把谱子当中的音符弹下来,不管谱子里面其他的记号和标记,认为曲作者写这些都毫无意义,导致弹出来的曲子空洞没有艺术性,忽视里面的细节部分,这样的演奏怎么可能打动人心呢?所以,学好音乐理论知识真的很重要,要让学生重视起来,细致的看谱子弹琴,把谱子里面的记号和标记准确的弹出来,表达曲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离不开实践,理论要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不能只有实践而没有表演,或者只有表演没有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学习音乐没有捷径可言,我们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成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我现在所教的高中艺术学生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大多数的孩子认为只需要学好自己的声乐、器乐专业就可以了,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可学可不学,或者直接在要高考前突击学习就可以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突击学习几个月,效果很差,既影响理论考试的成绩,也影响表演类专业的学习。作为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如果理论知识欠缺,教学内容就会很局限,学生们的知识面会很窄,了解的也不全面。要想完美的呈现一首钢琴作品,不仅要求演奏者要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更应该具备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专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能指导学生去演奏更多更丰富的作品,使学生对自己演奏的每一首作品都能了解和掌握。音乐欣赏课其实也很重要,应该在高中课程中增大音乐欣赏课的比重,让学生多多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作者作曲时候的想法。下面具体介绍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用到的关键性音乐理论知识和方法。

(一)乐理基础

乐理是一门系统地专业基础课,是教学生如何识谱、识别音程、和弦、调式的`一门科目,是所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如果想要钢琴弹好,势必要把乐理学好,掌握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能够识别钢琴乐谱中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等,能够准确弹出钢琴乐谱中的和弦,知道和弦的结构,有感情的弹出作品。这些都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这样弹出来的曲子才是完整的、准确的、有情感的作品,否则是无味的、空洞的、缺少内涵的作品。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乐理知识为之后要学习的和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们应该重视起来,要将理论学习与钢琴演奏学习同步进行,不分伯仲,全面的细致的学习,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

(二)和声基础

和声相对于乐理课程来说,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在钢琴伴奏中,和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伴奏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应该根据不同的作品来配和声,要正确的处理和弦变化、掌握节奏与色彩性。(这里的节奏、和弦应在乐理课程中就应该十分了解和熟悉了,所以乐理与和声学紧密相连,学生们都要学好这些课程)。和声写作规则很严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灵活掌握,做到活学活用。因此,学好和声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和声学也是一门较复杂、难学的课程,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并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多演奏、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二者完美的结合,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三)视唱练耳基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科之一,与乐理并称高考音乐理论小三科,十分重要。需要学生们达到快速识谱,准确唱出谱子中的音符与节奏等要求,还要求学生将谱子完整的唱出来,不能唱的断断续续,不连贯不完整,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积极地进行识谱练习。视唱需要学生们大量地唱谱子,熟悉谱子当中的音符、旋律和节奏,能够通过练习最终快速准确的唱出谱子,练习视唱时,需要由浅入深的练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不要急于求成,要由量变最终达到质变!练耳目的是要学生达到听着曲子可以快速准确地写出音符、节奏与旋律,培养学生的乐感,通过对大量的音乐片段、音乐主题的旋律视唱,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素材与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整唱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奏、演唱水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学好视唱练耳可以促进演奏、演唱能力的提高。对音乐表演专业很有帮助,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一首乐谱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但是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活灵活现的个体,我们需要对不同的演奏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说强弱、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处理。所以说,视唱练耳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脱离了理论,就不能深入音乐,不能表达音乐的内涵,钢琴演奏不能“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要灵活运用,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与创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还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将自己W到的知识与经验很好的传承给学生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我们了解更多更广泛的音乐作品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是弹好钢琴的关键。同时还要培养演奏者的即兴演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需要学生们大量地练习各种风格的作品,掌握好的和声编配,学好乐理、和声等课程。总之,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集各种音乐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努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是很重要的,钢琴技巧是通过机械练习来再现乐谱内容的,要生动、灵活的再现,而且还要仔细、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和声是钢琴演奏中的骨架。传统的大、小调和声所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洛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和声学比较难学,学生们应该以乐理、视唱练耳作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学习。平时弹奏作品时应该懂得积累,多了解和留意作品中和声的出现与走向。

丰富的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音乐理论知识顾名思义是指音乐专业的技能理论知识,要强调的是音乐史论这门学科,它在理论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们理解中的音乐史的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记住年代和作者即可,但其实只知道这些内容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们通过对作品作者的了解,更深层次的去挖掘内在的音乐内涵。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程也不能够被忽视,音乐欣赏课会帮助我们提高音乐辨别和鉴别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演唱或给学生进行各种示范演示、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视奏的要求很高,是需要强大的理论做基础,是把乐谱转化为演奏的一种行为。它要求演奏者看到谱子里面的音型、节奏就要马上的进行快速转换,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以,对键盘位置要很熟悉,而且要掌握作品的背景及音乐风格。视奏能力的高低,对熟练掌握每首乐曲的演奏进度、对拓展演奏曲目的数量、演奏范围,拓展艺术视野,有直接的关联。视奏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兴趣,钢琴学习进度的快与慢,上课质量的好与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不要一味的硬性要求学生去练琴,更应该培养他们浓厚的演奏兴趣,让他们真正的热爱弹琴,而不是应付了事。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可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全面的钢琴演奏家,势必要将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并重,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想达到演奏的作品内容完整丰富、打动人心,演奏技术与基本功一定要过硬,不能顾此失彼,要把二者很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注重钢琴演奏技术的培养,也不忘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去培养学生们的理解作品的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们更有热情地去演奏,达到忘我的投入,反复练习,理解性地练习,不是盲目地去练习,正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最终达到准确的表达和传递音乐内容。真正做到音乐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行,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与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郁正民。现代音乐课程论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音乐听觉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篇6

音乐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要获得它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这种目的的获得是以人类听觉为基础的。钢琴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听觉艺术。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运用广博的文艺修养,深入研究并理解作品,使用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弹奏出美妙音色、感人的旋律,使欣赏者和演奏者本身从中感受到愉悦,并引发有关生活经验产生音乐想象,从而感悟到作曲家在音乐中蕴含的世界观和人生哲理,达到净化心灵、陶:台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

音乐的创作实践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即:一度创作,作曲家把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转化为内心歌唱的旋律并通过音符形式记录下来;二度创作,演奏家通过倾听谱面把音符变为个人的内心听觉,然后又把个人内心听觉转化为实际音响;三度创作,欣赏者对演奏家演奏的实际音响的体验感受。在这些过程中,都依赖于人的听觉和声音。因此笔者认为,人类听觉既是作曲家创作的基础,又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更是音乐审美的基础。

一、听觉的概念与钢琴发音的原理、特性

所谓听觉是声波物理特征的反映。发音体的振动产生声波称为声音。发音体振动发出的能量通过物质媒介的逐层传递以纵波的形式传到人耳而产生听觉。声波的物理特性有频率、振幅、波形和持续时间。这种特性与人类听觉感受声音的特性音高、音强、音色和时值相对应。

钢琴的发音体是琴弦,它是利用键盘的杠杆,作用于击弦机通过毛毡裹制的小槌敲击琴弦,使之振动而发音的。弦的振动通过音板的谐振产生共鸣来扩大音量。钢琴琴弦振动的频率决定音的高低,由弦的长度、直径、张力三方面决定,弦的长度和直径与振动频率、音的高低成反比,即弦越长,直径越大,振动频率越小,音越低。钢琴是乐器之王,是音域最宽的乐器。它的音域从大至二组A到小至五组C,共88个音。钢琴的音量取决于琴弦的质量、击弦力的大小和音板的质量与性能。在钢琴上音乐要求音量可以从最弱PPP或PPPP到最强FFF或FFFF。钢琴的音色取决于击弦的方式和击弦点的选择。钢琴发音的持续性取决于弦的质量、弦的张力、音板的共振的好坏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钢琴的音量音色是可以由钢琴演奏者的指触来发生变化的。

二、音乐听觉概念

音高、音强、音色和时值,在音乐作品中表现为横向的旋律、节奏,纵向的和声、织体,音强和音色是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钢琴作品中,音色的丰富多彩如德彪西《月光》中“朦胧如纱”,中国曲目《百鸟朝凤》中用钢琴模仿“光棍好苦”、鸡叫、八哥、布谷鸟、群乌争斗等音色,丰富了钢琴表现力,再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可谓是天籁之音。

所谓音乐外部听觉,外部是指音响对人耳的听觉器官的刺激。这种外界的音响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经人脑信息加工而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音乐感觉。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初次倾听某乐曲,对其音乐节奏缓急、音乐旋律线曲折、音色明暗等产生感动、伤心、高兴、抑郁等生理上的反映,这种感觉就是音乐感觉。就像玛克恩・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一书第三章“审美经验”中曾恰当地把这种生理感受称之为“审美反射”,他说:“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觉得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拂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①音乐外部听觉是产生音乐感觉的基础。音乐外部听觉灵敏、持久,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基本的能力。

所谓音乐知觉是在音乐感觉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音乐知觉是更为积极的音乐审美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听肖邦降E大调夜曲作品9之2,肖邦采用如歌的曲调并加以装饰的手法,单一的伴奏织体贯穿全曲,和声色彩丰富,曲速较慢,让人感受到肖邦凝神的沉思和略带悲歌色彩,好象是明朗、幽静的田园风;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作品25之15,全曲运用均匀的八分音符,始终重复着降A(在中间部分以等音形式转为升G),让人感到就像阴沉天空中,从房檐下滴答滴答落下的雨点声,这首曲子因此被称为有节奏的雨滴声的.描绘练习;再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运用十六分音符半音阶快速上行、下行、重复,使人感到好似野蜂飞舞时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响,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

音乐内心听觉是指在内心听到音乐节奏、力度、旋律,联想到音乐形象,并通过认真研究作品的背景材料,体会到音乐的主题思想,也就是在无声的状态下,人的内心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想象、理解和形成音乐思维,并以此为目的来指导演奏。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钢琴学习的过程是音乐外部听觉与内心听觉同时作用的过程。音乐外部听觉是视奏研究谱面,并将谱面熟练的过程,利用音乐外部听觉来判定演奏者弹奏的音符是否正确,曲调是否流畅,速度是否合理,表现手法是否得当,它是钢琴演奏和音乐感知的基础。音乐内心听觉是对钢琴作品的理解、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化。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作品深入分析,走进和感受作曲家的生活,用心与作曲家的作品交流,理解感悟作品的意义,然后用心来演奏作品的过程。

三、音乐听觉与钢琴学习

钢琴较之其他乐器特点,它有88个键,因此有88个固定音高。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落下就能有固定的音高发音。它不像小提琴必须靠演奏者手的把位、内心敏锐的听觉来奏出准确音高。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有些钢琴学习者虽然很用功,很刻苦,但是他们不善于主动用听觉分辨自己弹出的音色、乐句,导致音色、力度没有对比,音乐层次性差,乐句不清晰,踏板不干净,使音乐失去了音乐情趣,削减了应有的表现力,影响表现效果。如果连续练琴数小时,而不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和思考,这无异于浪费时间!只有经过训练的耳朵才能察觉到细微的不准确性,以及不纯净的音色。要避免这些问题只有真正地提高演奏技巧,同样,只有通过自我检验(聆听),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听觉能力。通过听觉琢磨优美的音色以及细微的声音层次。”②

在钢琴练习以及演出的过程中,音乐外部听觉相当于观测器,不时地把练习或演奏输出的音乐反馈给大脑并和音乐内心听觉进行比较,并以指令的形式指挥大脑调整演奏。当音乐内心听觉指令正确无误时,练习将会提高效率,对于演出,一定会成功。所以在练琴一开始,要用心去倾听,一方面可以提高练琴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听觉的能力。

四、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1)由基本练习入手提高练习者的音乐外部听觉的敏锐性。基本练习是钢琴学习者每日必备的功课。有些钢琴学习者,没有任何自我要求、约束,认为只要顺着下来弹两遍就行。这样的练习,无目的、无方法,只是为了练琴而练琴,日积月累,就会使钢琴基本练习成为枯燥的技术练习,让练习者生厌。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明确基本练习的目的,例如变换音色、力度和层次,来练习触键、触键方式和下键速度等;还可根据练习者的手指能力情况,通过变换节奏、速度,提高其弱指的弹奏能力等。例如,练习降E大调音阶。目的:练习手指力度由P至F的表现能力。基本原理:手指下键速度决定着弹出的音力度。手指下键速度快,触键面积小,音自然就强;反之,手指下键速度慢,触键面积大,音就弱。练习遍数:共五遍。速度:由慢逐渐快。具体方法:在第一遍时,让练琴者用P力度,慢速弹两个八度,在弹的过程中,注意细心倾听每个音的音量是否统一在一条线上,并及时调整手指的指触。在第二遍时,让练琴者用比前一遍稍强的力度MP,慢速弹三个八度,要求同上。依次在第四遍时,用F力度,较快速度,要在变换速度时,锻炼手指下键的感觉,以及耳朵听辨的能力,每个音要像大小一样的珍珠依次洒落在玉盘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当学生掌握了四个层次(P MP MFF)的力度,第五遍,上行由P-F,下行由F-P,快速,四个八度。当然,进度可根据学生能力来适度调整。内心有了对基本练习的要求,利用音乐外部听觉监督,获取好的声音。这样练习,使钢琴演奏者练习有了兴趣,既提高了音乐表现的技巧,又锻炼了音乐的外部听觉,更进一步培养了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的习惯。

(2)认真研读谱面,通过分析作品创作手法并利用唱旋律、听和声和打节奏等方法熟悉乐谱,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来破译作曲家内心的音乐密码,提高练习者的音乐表现技能,提高音乐外部听觉判断性,逐渐养成音乐内心听觉习惯。谱面是作曲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音符的形式记录他的思想。弹奏者在摸谱之前,应先读谱,不放过作曲家标示在谱面的任何记号,并掌握清晰乐曲的曲式结构、旋律和声、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句法奏法等。在练习的过程中,可用唱旋律方法体会旋律线条的曲折,感知旋律的变化。要注意倾听旋律线条的起落,旋律与伴奏之间的声部是否平衡,和声色彩明暗紧张度,节奏表现的是否准确到位等等。在熟练时,也要读谱,更要注重音乐的感知,抓住音乐的基本情绪。例如,练习中国曲目《绣金匾》,王建中老师在改编此曲时,保持了原民歌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加以钢琴的织体,并运用古筝拨奏手法,使音色明亮,流畅,轻快。全曲共分三部分,其为再现的两段体,A+B+A、。第一部分,是亲切、流畅的奏出旋律。第二部分,旋律移高五度,并且情绪欢快,跳跃。第三部分,是前一段的变化再现。全曲旋律运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在弹奏时,要抓住旋律的主要音,要有层次变化,手指要控制,耳朵要辨别。在速度方面,A段亲切的歌唱,不易太快,中段是热情的、跳跃的,速度有所变化,A’段是颂扬的段落,可拉宽。只有通过具体的分析,内心明确曲目要表达的意境,有目的去练琴,这样才能收到既锻炼音乐外部听觉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钢琴演奏的表现能力。

(3)通过对作曲家音乐背景材料的分析,使演奏者心态接近作曲家的心态,领悟到音乐作品的真谛,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其音乐思想,丰富音乐内心听觉,增强演奏者表现作品的欲望。钢琴教育家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强调:“演奏者必须研究作曲家与社会的联系;作曲家的总的音乐风格及风格演变――作品在音乐史、钢琴史、作曲家本人作品、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深刻体会音乐蕴含的内容。从这些文史资料中汲取表现音乐的能力,使演奏者更具感染力、震撼力。在了解作曲家的同时,增强了科学、历史、文学等知识,使钢琴学习变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4)运用灵活多变的练琴方法,如有琴出声、看谱想声和无琴无声,充分利用音乐记忆想象能力,提高音乐内心听觉,使音乐融入演奏者的潜意识中,形成音乐思维和音乐语言,并运用这些语言打动人心。所谓有琴出声练习是指在钢琴上视奏、背奏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大脑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下,会偏重手指肌肉的动作记忆。当练习者遇到紧张、心情不佳时,只凭手指动作记忆,会使演奏者记忆中断,大脑一片空白。钢琴大师阿牢曾说:“有分析的记忆才是最可贵的”。所谓看谱想声与无琴无声,是在没有任何音响刺激的状态下,利用音乐内心听觉锻炼大脑对手指的控制支配能力,对音乐作品的记忆想象能力,增强谱面理解与识记。特别是无琴无声练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在睡觉前,闭上双眼,眼前回忆谱面,想象左右手每个音在琴键上的位置,明确左右手的指法和指触,想象左右手弹奏的节奏、速度和表情,想象音乐内容和音乐形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乐曲将融入到练习者的潜意识中,形成音乐思维。当练习者再次坐到钢琴前演奏此曲时,弹奏就像说话一样流畅自如,富有表情与感染力。运用多种练习方法结合,把乐谱上死板的音符通过音乐内心听觉内化为自身的音乐思维,使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在钢琴上表现出来。

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学习钢琴是接受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钢琴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地重复提高的过程,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才能培养、保持其学习钢琴的兴趣与热情,并增强其在学习钢琴中不断克服种种困难的毅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钢琴学习的过程成为追求美的过程,使钢琴弹奏者成为音乐美的创造者。

注释:

①《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上海音乐出版社,第47页

②《现代钢琴演奏技巧》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全著,姜丹译,上海音乐出版社,第3页

参考书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

[2]《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赵宋光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3]《心理学》王淑兰、欧阳仑主编,西安出版社,1994年

[4]《音乐表演笑学,杨易禾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5]《笑学简论》韩玉珠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6]《钢琴学习指南》魏廷格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

[7]《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年7月5次印刷

[8]钢琴的调律与维修入张昆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7

关键词:钢琴伴奏,黄河大合唱,黄水谣,音乐特征,演奏处理

《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抒情合唱曲,用歌谣式的三部曲式写成。1984年被改编为女声独唱歌曲被选入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这首歌具有较浓的叙事性、抒情性,通过描述黄河两岸人民在沦陷前后生活的巨大变化,愤怒地控诉了日寇惨无人道的侵略罪行,表达了苦难深重的黄河儿女进行反抗和对未来胜利的希望。歌曲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的优美旋律创作而成,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本章以刘庄创作的钢琴伴奏版本为研究对象。

一、《黄水谣》钢琴伴奏的音乐特征

(一)节奏音型特征

1. 节奏特点

在《黄水谣》的A段中,伴奏音型多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组合。从第11小节开始,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组合是主要的伴奏音型,到第23小节,右手变为十六分音符双音的节奏组合,左手的两个声部则形成了切分节奏。

到了B段,右手以三连音的柱式和弦震音为主要伴奏音型,左手伴奏则以八度音程为低音,构成了低声部的旋律。在B段中,左手八度低音作音阶式下行,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C段中,左手伴奏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组合为伴奏音型,右手则以带旋律的柱式和弦为伴奏音型。到第66小节,左右手的节奏音型完全颠倒。

2. 变换拍子

《黄水谣》的拍子为2/4、4/4和2/4。前奏部分5小节为2/4拍,速度保持中速稍慢,这5小节是歌曲主旋律的变体,具有五声调式的鲜明特点,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进入A段,速度保持中速偏慢,随着歌曲主旋律的发展,到了13小节之后,伴奏速度稍有加快,2/4拍的强弱规律越来越明显。到了A段23小节之后,伴奏节奏趋与平稳。这一段体现了黄河两岸人民对沦陷前美好生活的回忆,见谱例1。

进入B段后,拍子变为4/4拍,音乐情绪和A段形成了强烈对比,曲调缓慢而沉重、充满着悲痛的呻吟。四拍子的节奏重音与歌词搭配默契,伴奏部分也要突出节奏重音,见谱例3。

到了间奏部分,节奏变为2/4拍,是B段音乐情绪的延续,为C段的衔接做好了情绪上的准备。

歌曲进入C段后,拍子2/4拍,是A段的再现,情绪和A段截然不同,显得更为凄凉,速度更加徐缓,刻画出一幅“景象依旧,人事全非”的凄惨景象,见谱例4第1行。

(二)伴奏织体特征

1. 震音织体

《黄水谣》的前奏部分运用中低音区的震音,烘托了右手伴奏的旋律音调,使主题音调更加抒情,深切,为歌声的进入做了情绪上的准备,见谱例5。

进入A段,伴奏部分前5小节也运用了震音伴奏音型,在P的力度下,震音作为背景音乐,用来衬托歌唱声部的主旋律。

从23小节开始,伴奏声部运用了震音和十六分音符相结合的伴奏音型。从歌词“开河渠,筑堤防……”来看,可以说描写的是一幅描绘黄河两岸人民幸福生活的画面。通过运用中音区的震音音型,在mp的力度下,更加丰富了音乐形象,见谱例2、6。

从B段开始,伴奏部分以三连音的柱式和弦震音为主要伴奏音型,这一段音乐情绪低沉、悲愤,使用三连音式的震音加深了音乐的情绪,更好地烘托了音乐气氛,见谱例3。

2. 柱式和弦织体

在歌曲《黄水谣》的17、18小节,伴奏部分右手运用了分解柱式琶音和弦,左手则运用了带低音的柱式和弦织体。右手琶音和弦的主旋律音和左手柱式和弦的主旋律音与歌唱旋律成八度音程关系,起到了支撑歌曲旋律的作用。从歌词“奔腾叫啸”来看,可以说给了人们一种跳跃的感觉,左手伴奏用带远距离低音的柱式和弦织体,因跳跃大,正好符合了歌词的本意,丰富了音乐形象。

3. 复调性的伴奏织体

歌曲《黄水谣》的伴奏织体中运用了支声式复调的创作手法。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于苏贤在所著的《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增订本)一书中专门谈到了支声式的复调伴奏织体。

“支声式的钢琴织体,是从我们民族的戏曲和说唱音乐的伴奏形式中吸收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写法。在戏曲和说唱音乐中有一种伴奏形式叫‘随腔伴奏法’也就是包腔或拖腔。伴奏在随腔伴奏时,又不是原样的把唱腔演奏出来,而总是对唱腔加以润饰,在唱腔骨干音的基础上加以装饰、变奏,使伴奏既跟随了唱腔,而又丰富了唱腔。”

由此可见,支声式复调手法来源于中国的传统音乐。在《黄水谣》伴奏中,支声式的钢琴伴奏织体用的较多。

谱例10的歌词“香”字长音时,伴奏将歌曲的旋律加以装饰变化,采用了加和弦音的方法,使音响丰满,和声力度也得到了加强。

在谱例1中,右手为带音型化旋律的支声式钢琴织体,它由歌曲主旋律装饰、变奏而来,具有固定的节奏音型,其主旋律音调明显。左手声部则弹奏主旋律。像这种一个声部奏主旋律,另一声部以固定节奏的音型化旋律出现的伴奏形式,使钢琴伴奏音乐具有了更新颖的艺术特色。

(三)伴奏中对主旋律的处理

1. 主旋律在伴奏织体的上方声部

在《黄水谣》的伴奏中,主旋律在伴奏织体的上方声部主要以八度重复的方式出现,见谱例4第1行前4小节。

谱例4第1行前4小节伴奏的上方声部以八度重复的形式突出了主旋律,下方声部则运用了带音型化旋律的织体。

2. 主旋律在伴奏织体的低音部

在歌曲B段结束部分,作者运用了将旋律放在低音部的伴奏写法。

在谱例11中,在低音区把主旋律低八度重复的伴奏形式,更加烘托了悲凉了音乐气氛,丰富了音乐形象。

3. 主旋律出现在伴奏的两个声部

在《黄水谣》的C段,主旋律同时出现在伴奏的两个声部,见谱例4第2行。

在谱例4第2行中,主旋律同时出现于伴奏的两个声部,左手是八度重复的形式,右手主要是带音型化旋律的织体,采用了加花装饰的手法,增加了伴奏的民族色彩。

二、《黄水谣》钢琴伴奏的演奏技术处理

歌曲《黄水谣》女高音或女中音独唱,由刘庄配伴奏。整首歌曲曲调流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域宽广,是一首带叙述性的抒情的歌谣曲。前奏5小节,左手运用中低音区的震音,烘托了右手的主题音调。演奏方法:左手震音弹奏时要快速、强烈。右手弹奏和弦时要注意不能太强、要保持旋律流畅。弹奏速度要保持中速,可在第4、5小节时稍慢,见谱例5。

第6~10小节,伴奏声部都运用了位于中高音区的震音,弹奏时要突出右手震音的地位,给人清澈、明亮的感觉。力度控制要到位,不能太重。五个小节震音连续弹奏时,小节之间要衔接好,不能断开,要保持连贯,见谱例8。

第13~16小节,右手部分为带音型化旋律的支声式钢琴织体,弹奏时要注意双音弹的要均匀整齐,中声部要稍突出。左手部分的主旋律跨越了不同的音区,在弹奏时要突出强拍位置上的低音,和高音区的旋律形成力度上的对比,另外要注意左手在跨越右手弹奏时要保持旋律的流畅和连贯,见谱例1。

第17~20小节,伴奏部分右手琶音和弦要突出主旋律音,琶音和弦四个音弹奏时要快,右手5指要弹重些。左手带远距离的低音的和弦跨度较大,弹奏时应注意不能碰错音,并且要突出低音声部,使低音声部旋律化,见谱例9。

第34~35小节,歌词“香”字长音时,伴奏右手运用了支声式的伴奏双音下行织体,用来填补过渡。在弹奏时应注意设计好指法,力度要渐弱,注意双音要弹的连贯,并且要突出高音声部,见谱例10。

进入B段后,拍子变为4/4拍,音乐情绪与A段截然不同,从44小节开始,右手伴奏基本上都是三连音式的震音和弦,弹奏时应适当突出强拍上的和弦音,节奏可以根据音乐的情绪适当的拉宽,见谱例3。

第53~55小节是B段的高潮部分,在渐强的力度下,弹奏左手声部时应突出对比的副旋律和低音部的主旋律,同时要控制好右手三连音式的震音和弦的音量,不要超过了左手的音量,见谱例11。

到了间奏部分(56~59小节),此处间奏是B段音乐情绪的延伸,弹奏不能加快,应保持B段的演奏速度,注意要弹出切分节奏的重音,见谱例7。

第60~73小节,是歌曲的C段,是A段的再现,但在音乐情绪上与A段是有区别的,从歌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来看,刻画了一幅凄凉的景象。所以在弹伴奏时,我们也要时刻把握住这种“画面”,做到心中有数。其中的60~65小节,伴奏部分右手是带主旋律音的柱式和弦织体,弹奏时要轻,跟着歌唱声部奏出即可。左手是带音型化的旋律织体,弹奏时应注意要弹的清晰连贯,速度不能加快。到了第66~73小节,左手音型化的旋律织体转到了右手,弹奏时要衔接好,不能中断,依然要保持连贯清晰。左手则是低八度重复歌唱声部的旋律,弹奏时应突出低声部,用来加重“凄凉”的气氛,见谱例4、7。

第74~78小节是歌曲的尾声,是把前奏材料加工之后创作而成的。也是C段情绪的延伸,弹奏时应突出右手旋律声部,弹出切分节奏的重音,注意力度不要过强。最后在慢速中结束全曲。

三、《黄水谣》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作用

歌曲《黄水谣》共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从描绘景物入手——“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笔调清新、语言生动形象,把波涛汹涌的黄河描绘得可触可感,充满了激情和诗情画意。歌曲第一句旋律音域宽广,跳动起伏较大,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奔流万里的气势。伴奏部分运用了中高音区的震音很好的烘托了歌唱的主旋律,清澈柔和的音色使主旋律显得更为流畅。紧接着第二句的旋律很明显是带有叙事性的,伴奏部分紧扣着旋律发展的乐思,采用了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并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丰富了主旋律的音乐形象。见谱例1、8。

从第三句开始,歌词转向为人物的描写——人们劳动和生活的场景:“开河渠,筑堤防”“麦苗儿肥呀,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通过对黄河过去和平生活的回顾,又进一步为我们展现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生活景象。第三句旋律线条比较平稳,好似展现千里平川。第四句旋律是赞美喜悦的语调,好似对祖国大地的歌唱。这两句伴奏织体主要采用十六分音符震音节奏型并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丰富了伴奏的民族色彩,而左手连续使用的切分节奏律动性很强,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形象地刻画了生机勃勃的生活景象,见谱例2、6。

由此可见,歌曲第一部分伴奏织体的运用形象的衬托出歌词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做到了歌词、旋律和伴奏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烘托意境的效果。

到了歌曲的第二部分,歌词较为规整,诗的分句和旋律分句完全相同,每句尾“殃”“凉”“亡”“乡”压韵。歌词用极其深沉、痛苦的语言,愤怒地控诉了日寇对我大好河山的践踏,刻画出一幅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家破人亡、四处逃散的凄惨景象。此段旋律和前段的旋律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它的节奏较沉重,音也压得很低,听不到像“豆花香”那样开朗的音调,这正是在痛苦地叙述民族的灾难。第二句旋律从第一句尾音高八度上开始,并连续上行至一个长音上再似叹息地下行,以表达人民对敌人“奸淫烧杀”的愤慨和“一片凄凉”的痛苦。第三句旋律表达了对“逃亡”的无奈,第四句旋律用力地申诉而又无可挽回地缓步告别“家乡”,表达了一种愤恨、失望与无能为力的痛苦心情。这一段伴奏织体采用了以三连音节奏的柱式和弦震音为伴奏音型,这种音型具有较强的律动性,也很好地配合了歌词的压韵。与左手八度音程结合起来时,会加深音乐紧张的情绪,渲染了音乐的气氛,而左手八度下行的旋律好似沉重的脚步声从远处慢慢传来一样,且和歌唱声部的旋律反向进行,更好地烘托了悲凉的气氛,见谱例3。

参考文献

[1]于苏贤编著《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3月第2版。

[2]陈白华著《怎样为歌曲配钢琴伴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2月第1版。

[3]陈国权著《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4]黄叶绿编《黄河大合唱纵横谈》,新华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5]谢哲邦编著《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论文

[6]苏夏《〈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上、中、下)[J],载《人民音乐》1998年第8、9、10期。

[7]苏夏《再谈〈黄河大合唱〉的各种版本》,载《人民音乐》1999年11期。

[8]邬析零《〈黄河大合唱〉的孕育诞生及首演》(上、下),载《人民音乐》2005年07、08期。

[8]周广平《〈黄河大合唱〉在音乐创作形式上的启示》,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篇8

关键词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钢琴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22-02

1 前言

在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钢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要求在进行日常训练时,教师具备良好的钢琴素养,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达到即兴伴奏的能力。将钢琴应用于音乐课堂合唱中,可以为合唱找到更加广阔新颖的艺术表现天地,实现表现和技巧之间的结合,极大地促进合唱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地提升钢琴即兴伴奏素养,能够应对合唱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保证合唱高效率地完成。

2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对钢琴演奏的要求

掌握钢琴演奏能力 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钢琴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演奏水平,教师的演奏能力直接影响团队合唱的水平。在进行合唱之前,教师要对合唱的曲目有充分的认识,还要对一些经典曲目了如指掌。教师的演奏不能只注重技巧,要用饱满的感情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充满感情的钢琴伴奏,能够极大地调动合唱团的潜力,因此,钢琴演奏教师要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钢琴素养,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钢琴演奏艺术。

具备即兴伴奏水平 在初中音乐课堂合唱中,教师要具备即兴伴奏能力。教师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就可以应对学生出现的突发状况,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不但调节了合唱团的气氛,还能够避免出现掉链子的情况。合唱是很多个学生一起进行演唱,因此声音训练是最基础的训练,钢琴伴奏也要针对学员的嗓音训练来进行。钢琴教师要拥有良好的键盘掌控能力,依据学生的声音及时地调整钢琴的演奏曲目特点,为课堂的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在合唱中进行钢琴伴奏时,虽然有一定的即兴性,但是也要遵循合唱的客观规律,不能漫无目的地弹奏钢琴。钢琴教师要在合唱的基础之上,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歌曲的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进入到合唱的氛围当中去。由于初中生的合唱能力并不熟练,因此教师在钢琴演奏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歌曲进行编排工作,引导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灵感,进行创造性的合唱学习。依据歌曲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来进行钢琴伴奏,更加容易让学生进入到合唱的氛围当中,和听众产生心灵的共鸣。

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中每个学生都要认识到,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正式的演出,都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和学生都要具备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钢琴伴奏教师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正式演奏的时候,学生突然出现节奏出错、跑调、嗓音出错等情况,都需要钢琴伴奏教师用良好的伴奏技巧来掩饰。钢琴伴奏教师具备精彩的演奏能力,就能够掩饰合唱中出现的小瑕疵,让听众获得愉悦的感受[1]。

3 钢琴在初中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具备良好钢琴演奏艺术素养 在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会直接参与到合唱,因此要具备合唱艺术基础素养。钢琴伴奏教师要对演唱的曲目以及整个演唱团队都有深入的了解,不仅在课堂工作中认真负责,在课外演奏中也要帮助学生延伸钢琴的知识。钢琴在音乐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养,能够清楚地知道世界合唱的演出形式、演出特点,对学生的发音方法、声部分布都有明确的认识。钢琴教师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演奏中,要充分地发挥钢琴的优势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让钢琴更好地为学生的合唱服务[2]。

钢琴发挥和声织体衬托作用 钢琴在为合唱伴奏时,要充分发挥和声织体的衬托作用。和声是以各种材料组成的不同的音响效果,在合唱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表达音乐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钢琴演奏中使用和声可以创造良好的音乐意境,描绘音乐的情境,塑造音乐的形象。和声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织体写法来实现,织体写法通过钢琴伴奏来实现。织体写法有四种:立柱式和声伴奏、节奏性和声伴奏、分解和弦和声伴奏、音型化和声伴奏。

立柱式和声伴奏手法是最常见的演奏手法,可以让学生的合唱效果丰满。立柱式和声要将合唱和伴奏同步进行,达到音乐效果统一的目的。节奏性和声伴奏手法是将节奏型伴奏和和声组合进行结合,在合唱歌曲体裁、内容、风格特定的环境中,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钢琴的演奏。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会让音乐钢琴变得非常的枯燥,因此需要不停地进行转换。分解和弦和声是将钢琴伴奏纵向和声转化成为横向和声,达到分解和弦的目的。一般还会加入一些流动声部,从而让钢琴伴奏更具有旋律感。音型化和声伴奏是将声部和伴奏进行组合,既能够体现节奏特征,又能够体现和声特征,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得到广泛使用[3]。

钢琴发挥复调性和副旋律对比 复调性和副旋律对比是钢琴演奏为合唱伴奏的常用方法。在合唱演奏中使用这种手法,一般是将合唱的人声和钢琴的伴奏进行对比呼应补充,从而让合唱的旋律和钢琴的伴奏来达到统一的整体,在听的时候会感觉到每个声部之间层次分明。这种伴奏手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强化钢琴伴奏线条的独立性,另一种是在和声的基础上强化钢琴伴奏的旋律性。

钢琴发挥主题并置对比作用 主题并置对比的衬托作用是钢琴在合唱演奏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这是合唱演奏的一个主旋律。使用钢琴伴奏直接陈述主题,在纵向进行同层次的内容阐述,可以让钢琴合唱教学更加主题分明。在观众听的时候不仅能够感受到钢琴的优美旋律,还会感觉到戏剧性的音响效果,达到良好的听觉感受。色彩重叠的衬托作用,就是利用声部的色彩变化,形成八度重叠,为音响增加新的色彩,从而让音响变化无穷。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合唱教学中学生的旋律多变情况。

钢琴发挥声部带状衬托作用 在钢琴进行合唱伴奏的时候,有时要将和声功能降到次要位置,让特殊的旋律占到主要的位置;有时候需要将和声功能关系破坏掉,从而加强增强旋律的意义。旋律进行一般是指使用一些音程相同和相近的音来平行进行。连锁的钢琴方式会形成统一的线条,就像一条带子一样,因此也被称为带状进行。带状进行可以是双音构成的三度六度,还可以是四度五度,也可以是三个音和更多音组成的,一般采用六和弦或者是四六和弦平行进行。带状进行本身蕴含着复杂的单色彩线条,风格特征明确,因此在各种合唱演奏中可以充分发挥每一种音乐风格的特点。在具体钢琴演奏时,教师要依据演奏曲目的特点灵活地使用钢琴的各种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唱。

4 结语

在初中音乐课堂进行钢琴伴奏时,钢琴演奏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合唱表演曲目,拓展合唱训练的方法。要充分发挥钢琴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灵活使用钢琴的多种功能,结合合唱演奏的效果,更好地为学生的合唱服务。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还要充分发挥钢琴在合唱中的效用,让合唱音乐更加完美,和听众进行良好的心灵交流。

参考文献

[1]江海燕.如何培养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J].人民音乐,2014(5):52-53.

[2]王志勇.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改革初中音乐教学[J].科教创新,2013(7):85-86.

上一篇:质检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银行承兑汇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