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通用12篇)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1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通过通读教材,可以初步理解教材内容和思路,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明确教材重难点,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课前预习发现问题,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探索规律,学生以最大的精力和顽强性掌握教材时,其智力受到最强烈的激发。

(二):示疑-----创造情境,揭示问题

在寻疑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来烘托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以问题为诱因造成的问题情境,体现出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以及问题在情境中的地位。

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可以给学生的思维以发散作用,把凌乱的思维归类和条理化,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有益于开展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形成应变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探疑-----深入课堂,抓住问题

探疑是问题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探疑就是由疑难不确定的问题到确定的情境两端之间的全过程,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脉搏,对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反复持续地探究,在探索过程中产生许多主意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主意和方法排列出来,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优、分析和预测他它的可行性。

探疑可分独探和共探,独探就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挥才智,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这种知识不可能从教师那里吸收现成的。共探就是学生之间共同探索,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能够意识到他们的思维策略。有独探到共探,有选择地让他们发表各自尝试的探索程序,促使他们的思维达到应有的深度。

(四):质疑-----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经过寻疑、示疑、探疑阶段,学生在过程中发挥了主动和自我发现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了陈述性知识,进一步产生深层次的疑问。质疑对思维内容具有限定性。学生的每一次质疑本身就有内容的专一性和排他性,随着质疑的变化,质疑内容也发生变化,质疑的质量也相应提高。质疑对思维过程的发展具有定向性或指导性,质疑要不断启发学生提出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要连续不断地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质疑。质疑过程中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探索尝试,用不同方法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和顺从,体验自尊和责任感。

(五):点疑-----点拨迷津,启发问题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难以和综合程度给以启发性点拨,使其开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使他们从各个角度进一步探索分析,进一步激发他们求异动机。在点疑阶段,教师必须创造一个令人振奋的气氛,以便使学生感到能够自由地作出反应。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可以促进学生同过简约的提炼了认识过程来实现人类认识向个体认识的转化。点疑可以使学生找出原因,走出困境。

(六):析疑------解答疑惑,利用问题

在质疑和点疑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析疑来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索欲望,发展思维的定向性和指导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不能释疑。析疑不能理解为单纯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和学生一道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择最佳途径,并对选择的方法进行周密评判,分析和预测所选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效力,最后把选定的方法精制化。

析疑中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指导应该是最精炼的,析疑过程强调对问题情境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析疑阶段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共同的创造成功、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教师和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七)留疑-----反思余味,留下问题

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留下寓有启发性和开发性的思考问题,给学生以极大的思考余地和广阔的探索空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挖掘潜能,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留疑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堂吸收率也不同,学生思考的热点各异,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也不同,留疑便给学生各自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2

一、“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是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基础, 以合作交流为平台, 以寻问探疑为主线, 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生态课堂。重点是引导学生个体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问题, 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去探讨问题, 用有创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强调师生主动参与、平等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课堂里,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营造一种有序、积极、愉悦、自然的课堂氛围, 展现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的和谐之美和思辨之美。

二、“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由“学习导航—自学提问—合作探究—测评反馈—拓展延伸”等五个环节组成。

学习导航课前, 教师用小黑板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板书公示, 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自学提问学生跟着导航目标, 在预习的基础上, 积极主动去思考, 去发现并能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 结合教学目标, 归纳整理, 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合作探究针对生成的问题,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学生之间相互点评, 讨论解题的方法, 领悟蕴含的道理。

测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选择具有一定梯度的题对学生进行测评, 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针对性地巩固提高。

拓展延伸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 提出一些与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问题, 留给学生思考, 使课堂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达到课内外的和谐统一。

三、“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马坪的课堂是生态课堂, 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一是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自然状态, 有自主学习的平台, 有个性化的提问, 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抢答时, 你争我斗;辩论时, 面红耳赤;提问时, 十面埋伏;胜利时, 欢呼雀跃。二是让学生有自然学习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行动自由, 如鱼得水, 可站、可走, 可说、可笑, 可论、可写, 营造了自由、平等、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三是让学生有自由合作竞争的机会。课堂是学生自由、平等竞争的“舞台”, 有小组和小组之间 (提问发问) 的竞争, 有学生与学生之间 (回答、争辩) 的竞争, 有小组之间团体表现精神的竞争, 学习就像是游戏, 既紧张、活泼, 又激烈、精彩。四是让师生有平等交流的平台。课堂上, 没有了老师的“谆谆教导”, 更没有了老师的呵斥与监督, 这里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老师置身于学生之间, 时而参与那个小组讨论, 时而来到这个小组交流。师生之间既平等又互相尊重, 既严肃又亲密和谐。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3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40-01

新课程实施明显作用是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理念有了突破性发展。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以课堂、教师和书本为中心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状况,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会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从而产生枯燥、不满和乏味等不良情绪。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引入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网络学习等教学模式,而探究学习既是是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要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方法和精神,而且能够在提高学生感受、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发挥作用,扩大学生思考范围和深度,使语文学习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对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所谓高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究为主教学模式。具体的说,整个教学过程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教师为启发,教材为探究内容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究、表达、质疑、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包括自读存疑、自主探疑、点拨释疑、自结应用等几个环节,这种学习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自学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一个导师形象出现,其任务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获取知识、锻炼他们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承担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和氛围以便能够促使探究的顺利開展。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探究的深度并且能够评价探究的成败。通过上述种种可知,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教学模式,他们分别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2 目前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

当前,许多高中的语文课堂内都出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身影。一些发展良好的地区效果也是相当喜人的,与此同时,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第一,是部分老师并没有从思想上摆脱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情况在老教师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很多老师的教学很模式化和程式化,文章不分体裁一律采用“一时代背景,二作者介绍,三段落大意,四中心思想,五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写作教学也遵循着“命题—— 作文—— 批改—— 讲评”的模式。另外还有一些老师尽管在思想上遵循了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行动上却不得其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内容上,老师设计的问题,没有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就是现实与潜在水平存在一定空间的问题,只有这种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探索、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其次就是在从形式上,教师没能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更多的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注意的。

第二,部分学生没有进入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来。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目前高中的语言课堂中引入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学生没有能够进入这种模式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学生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部分来自于农村的高中学生普遍不太善于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太能够进入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自己的角色,会出现在课堂上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现象,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参与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合作小组解决问题。

3 改进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措施

第一,为了改进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要注意探究式学习的联系实际性。要知道,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的时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并不一定要受一个课时限制,一课时既可以是整篇文章的教学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的局部,教师可从教材特点、程序、学生实际来进行适当调整,使之适应教学的动态性。教师不要设定太多的框架将来捆绑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设计好的一套去进行,而是要让学生尝试每步探究,把主动位置让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完成教学过程,通过如此就能够使探究式课堂教学成功。

第二,为了改进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教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跟上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多关照学生内在需要,提炼和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注重其个性生成,要分层进行教学活动,多增加一些讨论的学习机会,将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着眼于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将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要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爱好,提供一定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开展学习,关注其思维方式、个人体验等,强调通过他们的主动探索来培养其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为了改进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习惯和学习方式的改造。探究式学习课堂学习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参与和能怎样参与还有参与多少决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课堂学习才能取得成功。所以要使得学生从思想上适应改革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他们在期初认真分析学习实际,确立了奋斗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探索学习进程和方法,在过程主动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及时作自我评价,了解并且反思学习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并且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使自己保持学习兴奋状态。

第四,为了改进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对学生问题。教师为了使得教学效率提高,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归类。大体上说,学生问题一般分为三类,包括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与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关键和与课文关系密切的,根据不同问题的特点,教师要循循善诱,有重点有突出启发式的解决问题,发挥指导的作用。

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它有着联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广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对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会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大大的提高,于社会和国家包括学生个人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要坚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坚持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干红.高中语文自主式教学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1):140-141.

[2]张继红.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9):45-47.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4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

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讨新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而越来越为语文教师所喜爱和采用。我接手语文实验班以来,也尝试着运用这种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颇有收获。我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课程改革极为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默默聆受的听讲,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独霸讲堂,控制着一切,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而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质疑问难,深入分析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因而,探究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最佳途径。

第四,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在教师组织、引导和示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实验班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初步构建了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好的实施呢?一年的实践,我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中学语文课文《小巷深处》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启动激趣,促使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或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

在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对母亲的歌赞与美颂是永恒的主题,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母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要。

二、质疑探究,激发主动意识、进取精神

学生带着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和通过初步学习尚不能解决的疑问进入此环节,这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分步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个人尝试探究。

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充分地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学的同时,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加强个别辅导。(2)注重圈划批注与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运其才智”,主动阅读、主动求解。

2、协同学习,小组合作促究

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在与老师,与伙伴的协同学习中消除恐惧感,消除拘束感;学会以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组员间的互补性得到发挥,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主动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研讨作准备。

3、创新学习,大组交流启悟。

素质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所以学习能力中最可贵的便是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合理的“异”要大加鼓励;不合理的“异”要小心保护,妥善引导,因为从某种角度看,“求异”就是“创新”。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因势利导,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动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2)重视“集体开窍反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解不当之处。(3)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拔。把语言训练、学法指导,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学完“‘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的变化及原因”时,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然后请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虚荣和无知的呢?”这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需要是人进行实践活动原动力,从马斯洛的学说看“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同样,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自主阅读中去。通过自学,学生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时就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小伙伴交流(4人小组),也可以将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不少新的体会,新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处于高潮的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以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各组给予补充、评价。

三、反馈评价,注重个性发展,培植创新火花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表现、不同学习习惯,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既获得认知信息的反馈,又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活动自主感和创新成功感。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自读描写“母亲”的段落后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对学生说:“同学们非常善于学习。”在依照学法个人探究描写将军的段落时,我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的自学,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学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有自已独特的见解,我及时评价说:“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一个学生朗读完,我是这样评价的:“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5

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出发,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进行总结,探索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

作 者:蔡向阳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课堂   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篇6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测试--课堂小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本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明易懂,背景丰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知冲突;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模型。1.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是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因此,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具体探究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提供探究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在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实物、学具、图片、统计数据、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已知的基础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为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外部条件。体现探究过程积极有效的探究过程有赖于合适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依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出导学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给予暗示。2.合作交流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交往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3.师生互动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学生对本节内容、重难点及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用准确而精炼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但是讲解不可过多,仅仅针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问题进行讲析和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对于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易错易混点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有讨论、有议论和必要的争论。还要有质疑,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一节课先学后讲或多学少讲可能要引起很多老师的担忧:时间这么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能否会应用?如果你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情况,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把握不住导学应注意的问题,你的担忧肯定要变成现实!师生互动这一环节是本教学模式的画龙点睛之举,是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知识点进一步纵横联系、知识深度应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迅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显示出来的知识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程安排。

4、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自主探究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最高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启发、精当点拨,学生积极思维,多向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那么,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小学生年龄一般在8岁至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路很容易被人影响。在教学中直接使用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就很有可能会把一些可贵的、有创造性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人云亦云,抹杀了创造性。

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的发展。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对所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合作学习将无从谈起,(2)如果一味的采取合作讨论的方法,也会让许多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甚至是冥思苦想,直至思考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才会有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的学生总是先把看法说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同学只有“恍然大悟”的份了。这就等于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机会。

(3)小组合作有时为许多懒惰的学生提供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不免会让这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学习积极性一落千丈。根据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不要过多,提倡在独学基础上的对学与群学,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采取合作学习,不要遇到问题就让学生合作学习。

(三)巩固深化,解释应用,内化提高。本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所以,教师提供的检测题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这样学生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①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②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③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④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⑤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⑥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⑦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做好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信息反馈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而不仅仅是在做巩固练习题时。应主要看学生学习情况,而不能满足于教师自我感觉讲得清楚、透彻。(2)反馈的信息除认知领域的内容外,也包括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3)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是通过回答、交谈、板演、实验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做达标检测题来获取大量的信息。教师绞尽脑汁备课,倾尽心智上课,如果不做检测题很难完全知道教学效果如何的。(4)应用提问的方法获取信息时,要防止两个“误区”:①避免用简单的是非题等来问学生。表面上看,这种提问有问有答,师生呼应及时,有一定学习气氛。但这种问法缺少深度和广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忽视了班级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响亮的“是”、“对”应答声掩盖了那些没有弄懂的学生,教学反馈的可信度极差。因此,老师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反馈得到的信息就真实、全面多了。②不能只提问好的或举手要求回答的学生。这样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并且一部分学生被搁在一边,没受到触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谈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篇7

化学属于自然学科的一个分支, 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 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变化规律。在初中教育阶段设置化学课程, 主要是要求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认识化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视化学与科技、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联系, 倡导以科学探究以及创新思维进行化学教学。

通过新课程标准,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当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必要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化学在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当中起到的作用, 使学生们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问题。另外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还应该体现出启蒙性、基础性、普及性、科学性等特点, 一方面通过化学教育, 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方法, 为其日后在化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更加全面, 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析一些相关的自然现象。

二、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 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是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实验的知识和技能, 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关键因素。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极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进行化学实验研究。而物质世界无穷无尽的奥秘是化学本身的魅力所在, 通过创新思维理念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 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 以轻松好奇的心情去认识和了解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并且多姿多彩的化学,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 而且通过不断地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 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日后的工作学习都会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2. 合理设计化学实验

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要充分利用实验变化奇妙之处, 为其设计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 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迁移,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固体物质水溶性的实验中, 设计葡萄糖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实验、碘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实验以及高锰酸钾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实验, 通过三组对比实验让学生探索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与溶质、溶剂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规律, 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并且在对溶剂加温的情况下提高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

3. 将教材与实际相互串联

书本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以教材为主不断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但是学习本身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因此在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需要将教材与实际相互串联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例如在解释硬水软化这一现象时, 其化学本质是水中所含的碳酸氢钙或者碳酸氢镁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成碳酸钙或者氢氧化镁沉淀, 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联想家用烧水壶底部厚厚的水垢正是由于烧水时产生的碳酸钙或者氢氧化镁沉淀长期积累形成的, 并启发学生寻找清洗的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碳酸钙或者氢氧化镁与酸反应可以产生溶于水的盐和气体, 因此在家里可以利用食醋中的醋酸清洗水垢。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实例, 但是却能够让学生将化学实验运用到实际当中, 让知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有力助手”。

总之, 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去掌握不同的化学知识。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造了一个更有生机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 要尽可能地发展和推广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 要想提高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就需要教师正确看待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以及相应的任务, 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本文对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化学实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任池.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0.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8

名言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探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动力.在学习物理课堂上,老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物理课堂的活跃性,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物理情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接受新的知识,减轻心理负担.

1.1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到处都有物理知识的身影.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人类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做论证,结合我们的实际,大胆地创设物理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相关的问题而让学生进行思考,逐步引入知识.如,学习光的折射时,可以拿杯水和筷子,透过水杯可以看到筷子发生了变化.再如学习压力时,可以让同学们试试铅笔尖和铅笔背扎手的感觉,感觉会有明显的不同.同学们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去思考其中的奇妙,课堂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1.2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物理知识,自然离不开做实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而不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这里所指的实验既包括教材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也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一些趣味小实验.例如在学习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时,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组建电路,按照不同的方法实验一下,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动手的好习惯.再如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烧水、瓶吞鸡蛋、硬币浮在水面上、覆杯实验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现象限于所学知识暂时还不能解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将课本知识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会引发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1.3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学校已经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的优点,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由于一些物理实验操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并且存在着人为、环境等引起的误差,使得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2调动学生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即使再好的老师授课,教学质量也不会令人满意.因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尽可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1把握时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物理课堂上,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鼓励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仔细的思考,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2提供平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而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最关键的是要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验自主参与物理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启发创新思维

教学目的不是让同学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学习新知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善于提问的能力.

3.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1)合理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教师在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内化并掌握学法.

3.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概念系统化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物理课本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看上去知识点多而凌乱.在平时的教学中,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也是有限的.在教学的一定阶段,即在复习课上要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系统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篇9

王凤英

湖北城市职业学校,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 翻转课堂通过颠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担当了知识传授的重任,课堂由知识的传授变成了现场答疑与讨论,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转变成了“课余学习+课堂练习”。

[关键词] 翻转课堂;起源;教学模式;课堂学习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翻转课堂颠覆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后知识内化反转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课上知识消化吸收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新型的教育理念。

二、翻转课堂的起源

2011年秋季,美国明尼舒达州斯蒂尔沃特834独立学区6个五年级班开始在数学课堂中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替代教师每天在讲台前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教师们为每天数学课准备了7到12分钟的在线视频,学生需先在家看完这些视频教,然后回到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开展讨论。这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创新教学模式。

三、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又名“反转课堂”,是指在多媒体信息数字网络基础之上,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视频等资源,课上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视频上的相关内容,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交流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吸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翻转课堂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也不是在线课程和学生无序的学习,更不是整班学生都一起盯着电脑屏看看。除了教学视频外,它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有学生和教师一起发生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翻转课堂是什么 翻转课堂只是一种手段,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环境负责,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化。它强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传授者。翻转课堂是讲解内容可以永久存档,学生缺席可以复习或补课的课堂。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与模式

结合当下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尝试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与教学模式如下:

1、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教师制作教学讲解微视频(2)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讲解微视频(3)学生记录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

(4)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难点和疑点

(5)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一)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的来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选取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视频,另一种是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行创建的课程视频。学生更喜欢自己老师做的视频,而不是他人的视频。当教师使用别人的视频时,学生的参与率是40%-60%,当使用自己制作的视频时,学生的积极参与率是100%。此过程中应注意:每段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因学生的注意力最佳持续时间为5-8分钟,控制在10分钟以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录制视频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内容要相吻合,教学视频要精心设计,设计为微课为宜,围绕一个难点或重点展开,层层剖析,深入浅出。创建视频时应考虑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突出教学的互动性,此环节中,教师应针对课程视频制定课前习题,习题数量和难度应当适中,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主观看课程视频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观看课程视频,提高学习效率,视频学习过程中可以快进、后退、重复播放,同时可将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和感悟记下来,以便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软件和互动交流平台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四、翻转课堂的内涵

(一)四个转变和四个注重

翻转课堂包含四个转变和四个注重:从“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从“传统教学”向“新理念教学”转变。注重了学习过程,注重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培养,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少讲多学,师生互动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40分钟的讲解浓缩为15分钟,教师少讲、精讲。学生课前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独立做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组内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来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在学生独立或互助学习时,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翻转课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 生都“动”起来、“忙”起来,增加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三)课余学习与课堂练习翻转

传统的课堂是“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而翻转课堂则是“课余学习+课堂练习”。上课教师提前一周录制好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

(四)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只能抓中间层级的学生,很难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在传统的课堂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优等生 “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觉得教师重复啰嗦地讲“简单”的知识,后进生觉得教师讲得实在太快以致来不及理解和做笔记。翻转课堂解决了这些教学弊端,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看不懂的可以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做笔记和理解,减少了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如因特殊原因请假缺课,也不必担心落下课业。由于教学内容得到永久存档,期末复习时,学生如要补漏,只需点击,教师的教 学内容即可重现。

(五)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将一部分练习(目前主要是选择、填空和判断三种题型)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在课前根据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学完后,马上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的平台会立即反馈正误。学生根据作业反馈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及时纠正。通过一套统计软件,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立即知道 这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定 个别辅导计划。

五、结语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区别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 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10

张开英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u 训练模式:语文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以学生诵读及运用语言为主,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

u 模式的理论根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为什么读书这么重要?因为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习得语感,语感的获得就是读、读、读。语感作为一种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是以主体对语言文字的丰富的理法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是以过去丰富的生活与言语经验为依托的。叶老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御文字。”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领悟。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作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会体味到的,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反复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而非教师的讲授灌输中接受的,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读出语言的味道,在读中受到感染、熏陶,体现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在抑扬读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作者字词句篇的划分,语修逻文的处理。

u 诵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代替老师的枯燥的条分缕析,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u 诵读符号:逗号、顿号停顿(1拍) 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2拍) 段与段之间停顿(3拍) 连续(⌒ )重读(▲)轻音(△)升调(↑)降调(↓)快速(--)慢速(---)等等,有了这些符号,学生便于确定基调、处理轻重、调节停顿、控制语速,更准确地传达出自己对于言语的外部形态和内蕴品格的感受和理解。

实例分析:《一面》中鲁迅外貌描写的学习

u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表达对鲁迅由衷的敬佩和悼念之情,学习鲁迅的崇高思想品质;

2、知能目标:⑴熟练诵读感悟语言⑵外貌描写方法的`学习及迁移应用

[教法及理论根据]

u 语感领悟法: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本文文词优美、准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3段、19段、32段,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写作特色。

u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以写代读,以写促思。在感受和领悟语言的基础上要积累和应用语言,“我手写我心”写是用文字把自己的语感固定下来、积累起来的重要步骤,听说读写思在语文的学习中并重,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写是语言的输出,写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得到创造性的展示,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个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性,显示教学的成效,达到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试着提供一个条件让学生学写人物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展开想象,穷形描摩。

[教学辅助设计]多媒体教学应用,制作课件辅助教学,音乐暗示教学。声色图画可以让学生五官开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导入新课:用多媒技术投影一张图片,学生进行外貌描写。只要说就行,不论优劣、快慢,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胆识、口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敢开口就是英雄”。以后再迈向会说、说好。(3分钟)

找出鲁迅的外貌描写语段,并诵读感悟语言。可让一学生明确3段、19段、32段这三段,由远及近,由粗及细,由整体及局部的写作顺序,主要组织学生诵读。(读出语言的味道,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理解文章的意义,在读中受到感染、熏陶,在读中揣摩写作手法,“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思”、“读之以法”用各种各样的生动有趣读法代替教师支离破碎的对优美文章的剖析,还学生以语言的本来面目,体现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在抑扬读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作者字词句篇的划分,语修逻文的处理,人物声容笑貌的刻画,以及喜、怒、爱、憎、褒、贬的情感色彩。)(15分钟)

小组讨论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总结经验、规律,为写作提供借鉴。用投影仪显示提问: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人物形象丰满的原因?如何使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生四人为一组,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习惯。(感受、领悟语感的基础上,积累、应用,感受是在已经具有一定语言悟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领悟必然依赖以往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积累肯定会受语言运用能力的制约;运用是感受、领悟、积累目的,又直接受前三者的影响。语文教学就是运用这种良性循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主要靠实践到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习得语感、积淀语感,体现语文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老师在投影仪上明确:外貌特征,即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总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往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鲁迅的性格特征: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外貌特征:瘦→写作手法:比喻修辞、细节描写。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论看法。(10分钟)

投影仪上显示一组具有鲜明个性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先口诉,后写作,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刻画,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课堂上交流。学以致用,反馈教学的成效,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15分钟)

总结:学生自己七嘴八舌说这节课所学知识。(2分钟)

[整堂课构思的设想]本节课以学生诵读及运用语言为主,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琅琅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备考复习;探究式教学;策略

【分类号】G633.7

引言:探究式教学是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下,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讨论获得的,而这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过程。随着学生进入高三,在高考的压力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师生倾向于运用题海战术对知识点进行密集的练习,以期提高知识面的覆盖率,但是这种复习方法只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涉猎,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深度挖掘、探索和运用,从而使复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既是将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知识传授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陈述问题、质疑结论、探究知识的机会,并让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开放性,即教师将课堂变成一个知识探索的场所,鼓励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不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过程性,即相较于探索的结果,探究式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主性,即在探索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交流;创新性,即探究式教学是一个不断启发想象力的过程、不断创新学习方法的过程。

二、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引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1.准备阶段

1.1整合教材,确定探索专题

高三复习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阶段,因此,高三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教材整合,做好专题,以帮助学生确立探索目标,例如在“运动的描述”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中运动的相关知识,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等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利用知識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设置相应的探索问题,以保证学生的整个探索过程围绕探索目标进行。

1.2分析知识点,确定探究过程

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放弃对课堂的管理,相反,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质量,教师应该在课前对包括探究目的、探究时间、探究效果在内的一系列探究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知识的探究,例如在“运动的描述”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探索时间进行适当的控制,其中速度部分是探究的重点,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则属于实验部分,教师在课上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缩减时间,将其探索过程安排到实验课上。

1.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探究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中“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主动创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潜力,利用全方位、动态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2.教学阶段

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高三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备考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电磁场”的专题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比较、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磁铁会使放入其中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然后向学生提出“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最后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继续探索电和磁之间的关系,而这样的问题设置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2.2指导自主探究,构建体系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三物理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利用逻辑思维构建起物理体系,使物理知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成为知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进而提高其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

2.3鼓励合作交流,升华知识

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因此高三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成立学习互助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专题探索的目标,交流的每个个体自主探究的成果、探究的经验、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小组间和组内对个人探究成果和小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以实现探究结果的升华。

2.4及时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在学生完成探索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探索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以巩固学生的认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纵向评价,以每个学生的进步为参照标准,切不可“一刀切”;其次,教师要强调对知识质量的探究,切不可片面强调知识获取的数量;最后,教师要积极引入多种评价形式,并注重对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的评价。

三、结论

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物理问题自主搜集材料,并联系实际建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符合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单文忠.高三物理复习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之管见[J].世界教育信息,2010,02:63-66.

[2]刘武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10.

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 篇12

1.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是推动者与引导者, 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首先, 教师提问学生, 随后指导学生以提出的问题为核心, 根据提出、分析、解决和评价的操作步骤, 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作为指导人, 启发学生一步步地将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的过程, 特别是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其次, 教师激励学生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呈现给学生、学生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 学生就能够自主地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学生在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有效地推动学生努力地追求真理、探究问题与掌握知识,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能型的人才, 因此需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式教学是在探究学习理论与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得以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目标是渗透素质教育观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推动学生变成会发展、会实践和会求知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时候, 应当启发学生自主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可以使学生感受创造的魅力、思维的奥妙、知识的力量, 进而产生成功感与自豪感,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学习热情,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建构和实施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2.1 建构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第一, 针对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而言, 应当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当中跟学习环境互相作用进行的, 而教师是实现相互作用的推动因素与引导因素。

第二,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高职化学知识特点来进行, 系统地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一系列课型知识的关系, 总结出三种教学法, 也就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发现探究式教学法与归纳探究式教学法。

第三, 以“课”为作为教学的单位, 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标准与步骤开展探究式教学。把高职无机化学的知识分成活动课、物质课与理论课这三种类型, 且要在这三种课型当中分别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发现探究式教学法与归纳探究式教学法。

第四, 在安排教学上, 实施“扬弃”式继承的班级教学。不但有集体的讲解, 而且还有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

2.2 实施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第一, 创设情境。教师借助多媒体或者是以实验演示、口述的形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可以依靠自身固有的经验与知识去同化新的知识, 从而联系旧知识与新知识, 且使新知识具有某种意义。

第二, 提出问题。通常来讲, 教师能够借助师生之间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学生自我设问的方式, 以及批判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方法质疑法、联想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课题质疑法的方法启发学生提问,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

第三, 引导探究。教师需要对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化归、归纳、联想、观察、对比、实验、类别等方法, 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 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要么是把它分解为递进关系、能够操作、更加熟悉、更加具体、更小的问题, 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

第四, 协作交流。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实施小组讨论、交流、协商, 也就是协作学习。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之后, 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与经验都是不一样的, 学生之间只有加强沟通和交流, 互相地传递经验, 才可以达成一致。当学生在通过沟通、归纳、尝试、探索形成相应的观点之后, 教师需要完善与补充学生不准确或者是不全面的表述。与此同时, 教师应当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 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观点, 教师应当进行赞赏与表扬, 以使所有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五, 总结反思。学生在完成小组沟通之后, 小组的学生会将探究的结果汇报给所有的同学, 并且阐述自己的理由, 其他的小组与教师能够对探究的结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当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 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认真地理解与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结果, 教师还需要安排学生一起探讨评价结果的标准, 实施小组之间的互评。在进行沟通和汇报的时候,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最后, 教师让学生反思与总结探究的整个过程, 想想自身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又掌握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自身在学习小组当中的贡献多少等, 进而使得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

第六, 迁移应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自身所学习到的规律、原理与定义, 以及能够借助化学实验与一些练习来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如在讲解完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后, 能够将自来水是如何实施杀菌消毒的问题借助实验进行解决。教师还能够使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或者是教材, 自编一些情境问题或者是应用问题并且体现在黑板上面, 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灵活地选择同学自编的问题, 应用新掌握的知识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红旗.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论[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5 (34)

[2]陈步童.高职教育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4 (5)

[3]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

[4]张向战.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其理论探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上一篇:瑞士留学院校选择的两大误区下一篇:工作计划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