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精选9篇)
平定县巨城联校 刘文娟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利用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很难停留在呆板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网络教学可以使得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使课堂真正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习变得充满趣味,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我的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通过QQ群组、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不仅使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使我的学生发自内心得爱上音乐学习,爱上网络课堂。
一、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对于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
将网络技术与音乐课程内容加以结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网络技术、网络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趋势,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成为平等的发言主体,照本宣科的“宣讲”模式可以变为公平积极的“对话”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的多元结构。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应用平台,学生会形成一个个网上学习的群体,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和探讨,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提出问题,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模式在有些时候任课教师不能完全控制,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通过网络技术,利用网络环境的新教学课堂突破了传动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视野、开发学生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获取已经变得越来容易,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里获取信息,课堂的知识都可以储存在网络中,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在课堂上一遍遍地重复知识,但是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没有时间限制的获取知识、重复知识、巩固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每一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看待问题角度的差异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二、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开展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建音乐情境。
创建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唤起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喜爱。当语言走到了尽头,音乐变产生了,音乐是动听的是美好的,学生不爱上音乐课,不是音乐的错,而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创建一个愉悦的音乐审美环境,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使音乐教学课堂更加能吸引学生,更加能抓住学生好奇心,更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例如:《种太阳》是四年级课程中的一首歌曲,教学目标是通过歌曲《种太阳》的学唱,知道自己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树立美好的理想。根据这首歌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新奇开放性思维为主的教学方案,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我在班级QQ群里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开展想象,说说大家都有什么美好新奇的愿望呢?”,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大胆美好的愿望,课堂上首先我和学生分享了种种新奇的愿望,从而引出有个小朋友的愿望是“种太阳”,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种太阳》的动画视频,动画里一个可爱的孩子怀着美好和新奇的愿望,他想播种太阳,然后结出一个个太阳,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活泼生动、想象丰富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这一积极的情绪,随即进入《种太阳》课程的学习,开始了《种太阳》的课程教学,《种太阳》的音乐课堂收到了充满热情、积极生动的教学效果。
又如,《春天在哪里》是二年级课程中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歌曲中表现的欢快节奏和活泼的情绪,根据音乐和歌词内容,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感受。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春天的摄影作品和春天美景的记录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一进入课堂便通过图片和视频进入到春天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美好情境之中,多媒体动画分别展现了春天里青翠的山林、歌唱的黄鹂、明镜的湖水,给学生们呈现出一片春天动人的景色,之后我向学生提出“大家有哪些对春天美好的记忆呢?”学生们说,春天里有潺潺的流水、发芽的小草、歌唱的小鸟。之后《春天在哪里》这首欢快的音乐响起,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旋律表现出欢快的身体动作,跟着音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课堂教学结束后,我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去拍摄春天的美景,上传到班级QQ群,在QQ群里我发起了投票活动,让学生选择最喜爱的春天美景,给拍摄最美春天美景的学生一个奖励。通过课堂,通过课堂后的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2)借助网络延伸课堂知识,拓展学习视野
网络上的知识内容丰富,课堂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延伸,学生学习的视野也可以通过网络拓展,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等搜索软件搜索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查看网络上对相关课程不同的理解,挖掘教学素材,把课堂内容真正丰富起来,把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铃儿响叮当》是五年级课程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其实是一首美国儿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借助网络搜索,我找到英文版的《铃儿响叮当》,也就是《Jingle Bells》,让学生聆听原版歌曲,给学生介绍这首经典儿歌的创作过程,同时把圣诞节这一西方传统节日的来历给学生作了一个简单的讲解。同时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圣诞节的图片,学生看后对西方世界、对圣诞节有了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获取信息变得简单快捷,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利用好网络,丰富课堂,把课本知识进行更广的延伸,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学习视野。
(3)借助网络应用平台,教师和学生实现更好的互动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移动终端的时代,QQ空间,QQ群组,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把人们变成了一个个低头族,其实这是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个时代是app、网络应用平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如果不能利用网络应用平台,那就是和这个时代脱节,同时也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在我的教学中,我创建了QQ群组,QQ群组可以把课件,课堂知识,延伸内容传到QQ群组的群空间中,方便学生浏览查看,在QQ群组里我会分享音乐知识、音乐作品、音乐视频,在QQ群组里让学生比赛唱歌、器乐、摄影等,使他们真正热爱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现在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最主要的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已经面向用户,我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创建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知识的接口,也是交流知识分享经验的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我会不定期的分享美文,分享音乐知识,鼓励学生学习新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世界的美好。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学生会提出问题,我会找到相关文章分享给他们。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课堂之外的互动,也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加丰富。
网络应用平台不仅是一种教学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更快捷的从课堂到课外的互动交流方式。借助网络应用平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丰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加密切,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变得更加充满趣味。
三、总结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加灵活、更加自主。针对同一首歌曲,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而不只是依靠教师设计好的单一的方式来学习。借助网络,教师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手段,学生也拓展了学习的视野,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和教师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与教师分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分享自己的经验,这种相互促进的模式促使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更希望获取课堂之外种种新奇的知识,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快捷高效,但网络不仅是一个新奇的世界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去积极引导,带领学生获取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知识。
总而言之,网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不断掌握新的平台应用方式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新时代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学习,教师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随着教师的不断提高才会更加先进,更加优越,更加呈现出教学效果。
当然,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二者应该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既要严肃认真,也要生动活泼。网络技术,网络平台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应该脱离教学的本质,不应该错误的引导学生认为借助网络就是学习,通过网络就能提高能力,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外通过网络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一、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功能
网络信息技术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来说有着很多优势, 能够发挥出不同的功能:
1. 它可以进一步协调德育与美育的共同发展。应该说, 任何一门功课的教学都有着相同的教育功能, 小学音乐教学也是一样的。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与详细到位的分解, 这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含义, 引发小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 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内心情感。
2. 它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当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可以引导小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与规模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与深入的理解, 让小学生通过一些更为形象生动的音乐教学展示来获取更为丰富的音乐感受与体验, 这将有利于真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最终促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并最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 它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本身应该充满了乐趣, 但是,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与制约, 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有些呆板乏味。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 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营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魅力与优势。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求知欲, 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创新音乐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
二、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是具有不少优势的, 它可以通过实时的演示和播放功能来实现视听同步的教学模式, 让小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听觉感受下逐步受到更好的音乐艺术感染, 让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出自身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工具性作用。具体的应用方法阐述如下:
1.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音乐教学信息网络资源库。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营造出一个较为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让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比如说,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有关的校内教学信息网站, 以便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一些优秀音乐教学经验的互动交流, 还可以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 让教师更为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 也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求助于教师。
2.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在当前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之下,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认清教育教学形势, 树立起一个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相匹配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人才观等, 真正把一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与主体性教育思想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去, 让小学音乐教师由一个主要的教学核心转变为一个学生音乐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从而促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学唱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音乐学习参与者与爱好者。那么,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小学音乐教学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工具, 更应该成为学生进行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工具, 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音乐欣赏与学习, 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音乐体系, 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 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它使得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地位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让师生重新认识了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 采取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营造了一个更为立体化且多元化的音乐教学空间。但是, 我们在实现二者有机整合的过程中, 还应该重视几个问题, 即小学音乐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 从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效应, 避免其负面影响, 真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颖.如何构建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J].音乐天地.2005 (5)
[2]金素琼.多媒体架起音乐学习的桥梁——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1:39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主要针对6岁到12岁的儿童进行数学初步入门、常用计算、数学基础的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对将来数学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有着巨大的作用,并且有利于训练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正确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学“应试数学”。而小学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的训练。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属于考试的重要科目,应试教育使得我国数学教学缺乏实用性,而更多的是对公式的死记硬背,缺乏应用的灵活性,教学方式死板,学生也不感兴趣。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就是探索我国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用网络资源和功能改善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搜集到的相关教育学家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的问卷调查数据可以得知,大多数小学生并不喜欢上数学课,原因有很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讲课老师太过于严肃死板,照本宣科,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有限,容易感觉无聊,很多时候学完了便忘记了。(2)老师要求数学课本有很多要背的公式和口诀,例如:九九乘法表等,背起来感觉很难。(3)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在说、写板书,课堂练习时间比较短。(4)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作业和考试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缺乏一对一的辅导和更加灵活的师生交流方式。
总而言之,以上几点都是造成小学生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和现状,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应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必然选择。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1.课程安排灵活
传统教学课程安排上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教学可以改变这一点,老师可以提前录制好教学的课程视频,通过网络建立教学网站,供学生课后观看,也可以复习和回顾,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接受指导和教育。可以解决上课时间短,学生学习进度不一样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班级的概念,同年级别班级的学生也可以观看学习。
2.加强师生交流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对多地进行教学,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很难有一对一的单独教学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也不能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单独指导。所以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使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做出解答。比如,有的学生对于混合计算类型的题目经常做错,对于优先运算的规则理解不到位,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明确地给学生讲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算的规则。
3.网络教学手段丰富
小学数学教学考验的是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活跃度,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死板,缺乏新意,简单地通过做题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使得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课上记不住,课后不想学。
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年纪尚小,很多时候对于简单的板书难以理解和记忆,但是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对于基本图形的理解,数量加减,都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展示给学生。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自主思考、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教师必须多思考更加有趣的教学手段,比如做数字加减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加减心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此外,教师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我国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入门,良好扎实的学习基础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国正在大力开展新课程改革,如果网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能够形成体系,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示范和运用,那么就可以相应地得到一定的社会关注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当今网络环境下优化和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继彦.浅谈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163-164.
主要内容: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大课堂”活动中具体运用的设想,来阐述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感知开始,进一步给予强烈的视听冲击,从而实现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实践新形势下的语文课程新理念。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大课堂
形象感知
视听冲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将学生的阅读课、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写作融合在一起。同时,依据活动的层次性、多侧面性、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实践性在活动中运用语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语文大课堂”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新的板块,它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完整展示。“语文大课堂”集听、说、读、写为一体,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搜集、展示材料、书面表达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能用语言打动人,用笔记录生活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感受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时期,体现语文综合素质的“语文大课堂”更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有利条件。我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大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展示现象,引导读懂主题,做到对活动内容及要求的形象感知。“语文大课堂”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设定的。一个“语文大课堂”是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本单元教材中设计到的影像资料进行汇编展示,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形象感知,从而调动情绪。如:S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大课堂”活动安排的主题是“绿色小卫士”。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内容是有关环境变化的。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坪、森林、河流等绿意葱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绿意。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当树木被砍伐森林变荒芜、草坪被践踏泥土被冲走、河流被污染后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绿色”的重要,为活动打下情感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读教材中对本次活动的提示及要求。教师可以把提示及要求制作成幻灯片来显示,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连续感受本次活动“绿色”这个主题。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符合本班实际的建设性意见,使学生在活动开展前能做较充分的准备。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分组配合时,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丰富性、便捷性,通过网络快速确定小组配合的方法、手段。如:制作调查表、问卷调查卷、小记者采访、图画宣传等。了解访问策略、宣传技巧、观察角度、整理手段等。根据符合本小组成员的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消除以往学生活动的杂乱无章性,做到分工合理,配合有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空间。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搜集、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查询各种有关活动主题内容的视频、图片、文章等资料。如:在进行“绿色小卫士”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环境污染的视频,有关环保的宣传语,对地球未来设想的电影,然后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把这些资料誊抄在采集本上或者保存在U盘里,以便在展示环节中让我们的成果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出现,让活动更符合现代气息。以往学生的资料多数是文字这一种较单一的形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就可以在此环节中大胆的让学生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上链接语文,从而发现语文大课堂活动中的资源是如此的宽泛,让学生忙的不亦乐乎。这种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相结合的新形式,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从而引起注意激发探索的欲望。小学生是形象感知的群体,他们不喜欢长篇宏论式的文字说教,他们对图像、影视这些直接冲击感官的材料更有兴趣,所以本环节正是充分的考虑了这个特点。
四、形象生动的有理有据的展示材料、交流信息、书写文章。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彩的口语交际视频,让学生感知怎样做才能恰当的口语表述,从而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过多的说教反而会使学生手足无措。其次,让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编顺口溜、排小品,播放视频等。教师可以事先把学生准备的材料拷贝在电脑中,在学生展示述说自己 的成果时在荧幕上呈现出来。小学生的音量还能是比较低的,所以配合视频文字的同步出现,才能更好的让表达声、情、音、意融合,造成强烈的视听冲击,从而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此种做法更能拓宽视野,为书写文章打下基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最终使学生自我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著名的教育者皮亚杰指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也就是忽视语文的学习的活动性,没有重视学习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参与到语文大课堂的教学中,更能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到学习的过程,更能让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创新性在每个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从而真正的做到“语文大课堂”集听、说、读、写为一体,让其内容丰富有趣。让学生处在学习的活动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处在引导、沟通和参谋的位置上,最大限度的开动学生自己的脑筋进行先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真正优化我们的“语文大课堂”,实践课程新理念。
参考资料:《新课程标准》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期刊
小学科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兴课程,它源于课改前的自然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内容很好地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室外的“真实的虚拟环境”,同时又以其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之中,能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笔者拟就网络环境科学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解决教学重难点
科学课上有众多的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这些活动的安排教材编排者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他们有能力完成。但有些活动过程周期较长,要在课堂上立刻看到结果是不可能的。采取计算机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又能不受学生调查时间的制约,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科学课上经常会有一些实验要学生来完成,这些实验的操作过程因为学生的差异会造成实验的进程和效果各不相同。教师的演示只能针对大多数,不可能反复地进行。有一些实验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解剖植物的种子,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教师演示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制作或实验演示分成几部分放在自制的网页里供学生随时调用,让人机进行对话,教师腾出时间进行实验结论的指导。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丰富网络资源,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科学发展表明,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方向。各种信息数量增大,知识种类增多,使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产生新的思路,提出多种设想,得出新的结论。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产生于各门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点上。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无疑应让学生把教材变“厚”,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在科学课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座巨大的信息宝库,根据老师的指引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收集大量的信息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讨论、补充、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在交流中激活思维,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想法
三、发扬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在科学课中探究活动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特点。教材中大量的实验既是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在前文已有简要叙述,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为了创设一种全新的科学课教和学的情境,网络还是教和学的工具以及研究和交流的工具,它不单是一种手段。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迎接蚕宝宝的诞生》这一课时设计了页面精美、内容丰富的网页,上课开始就以一段生命的变化视频片段引出生命诞生这一话题,然后让学生就“生命诞生”这一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主题探究时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网页中的单元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网页中教师不是单纯地丰富教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还设计了一个留言板,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工具使得课堂容量可以无限扩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
四、积极探索,摸清规
在网络环境下,将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由于科学课的开设时间不长,故其整合规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有许多具体的操作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一:网页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时对那么多的信息有时有些茫然,有时点击了很多页面还很难有所收获,如何设计好网页能更明显的体现学科特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可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一个问题努力。
其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的角色如何把握呢?从传统的课堂跨入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关系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但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解决。
其三,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急待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都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发挥出网络的优势,目前这种状况还只能是一种理想,要将理想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及相关技术研究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课件制作网络化、标准化为基础,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系统化、网络化英语教学环境的`思路,同时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 者:夏光峰 夏莉 Xia Guangfeng Xia Li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2刊 名:现代教育技术 CSSCI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年,卷(期):200717(3)分类号:H3关键词:网络教学 课件制作标准 网络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
1. 媒体电子阅览室和数学化图书馆
数据库的多媒体化, 使图、文、声、像俱全的电子书刊代替了单一的媒体的传统书刊;检索报务功能使查问变得异常方便、快捷, 同时, 还可能获取意想不到的相关信息;由于网络化的实现, 数字化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图书馆。
2. 网络化电子百科
传统的电子百科读物多以CD-R O M光盘形式出现, 网络化电子百科读物, 音乐学科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 网络化电子百科读物可提供大量学科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 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料, 便于音乐资料的获取。例如古典作曲家数据库 (h ttp://w w w.siue.edu/ah o/musov/dmitri.h tml) 有超过1000位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地点及相关链接。
3. 网络化音乐教室
这是一种基于协商学习的环境。通过网络系统能将声音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输入到学生终端机, 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能根据需要提取个别化学习资源, 满足资源共享与个别化学习的要求;通过网络系统还能实现小组学习讨论, 一些先进的网络系统还具有教学测试及信息反馈分析能力。
4. 音乐教育网站和音乐教育资源库
通过建立或连接音乐教育资源库, 音乐网站等, 可以分享各地区学校不同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库中的音乐软件应学科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 为教师、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如音乐M P3、R M、W AV文件、音乐视频文件、音乐软件、音乐论坛、音乐图片、音乐知识资料等。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探究性教学方式探索
1.基于网络环境下“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 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造性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式活动项目, 引导帮助学生开展音乐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和创作、音乐研究和探索等活动。学生随时以个人、家庭式同学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 进行网上音乐搜索、欣赏、学习、获得指导、发表音乐信息、模拟音乐实践活动等。在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下, 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的学习、生活或娱乐。
2.基于网络环境下“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环境下学习, 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有关经验通过探究, 来认识新知识, 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过渡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探究”模式正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兴趣, 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处于兴奋活跃,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中, 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学习的结论, 从而学习新知。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意义建构—延伸拓展。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1.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学习
我在教授《我是少年阿凡提》 (小学四年级音乐) 时先用多媒体演示新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丰富学生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进行情感的铺垫。为体现地方文化和音乐学习的融合, 出示祖国政区版图, 指示新疆的地理位置, 通过方录像片、电影片段、演示文稿、图片等形式展示向学生讲述新疆的历史, 服饰、舞蹈、阿凡提整治地方恶霸、一代歌王王洛宾故事等。歌曲简介:简单地和学生交流:谁知道新疆产什么? (葡萄、哈密瓜、汉白玉) 谁会跳新疆舞?整合班内学生的资源。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设想: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培养习惯, 在学习每首歌曲之前要主动探究、预习, 把和歌曲有关的文化内容通过网络达到资源的共享, 学生看演示文稿, (教师给学生做示范, 今后查完资料也要试着做演示文稿的样子给大家看) 新疆少数民族和民歌的分类与歌曲视听等。
2.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过程评价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是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测评, 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高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2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131
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创新和发展,为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可能和支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之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教育信息技术能使音乐课堂“活”起来,实现声音和画面的动态化呈现,能带给学生更为灵活、生动的音乐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教育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以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领域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把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是实现教育信息技术新常态的关键。教育信息化的新常态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教师、学生、环境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让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音乐与学生的互动。
高中音乐是培养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让高中音乐教学信息化,综合教师与教材的作用,传递知识的方式全面化地拓展教学范围,使音乐课堂成为一个音乐资源共享地,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首先,音乐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音乐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音乐是一门具有多类信息的学科,音乐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巧、明确音乐内容,还要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高中音乐课堂上,大部分音乐知识比较陈旧、枯燥。因此,教师要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使画面和声音结合起来,展现给学生一个生动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音乐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音乐教学内容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艺术知识,这种内容是音乐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所创作的,要让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比较困难。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播放器等视听工具,把深奥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直接的影像内容,使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较好地展现深奥的音乐思想,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二、构建信息新常态下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建议
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教育信息化的新常态不仅能拓展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信息化新常态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展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全面、有效、立体的课堂,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获得音乐知识。
(一)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扩大音乐教学内容的资源量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仅依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音乐知识,只需要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资料,而学生仅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并没有任何延伸和突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拓展教学内容,学生也要随时利用互联网来查阅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而开拓视野。教师可在教学之前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查阅和搜索作业,让学生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来探究知识。
(二)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激活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
教育信息技术能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能够直观、生动、形象、色彩分明地展现出音乐的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注入新鲜的活力,改变原来的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让学生能在相对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歌曲演唱、乐理讲解、作品赏析等多方面都要利用信息技术加以辅助,使教学上的疑难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比如,让学生欣赏《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使他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视听结合。这样做,学生不再凭空想象难以理解原生态歌曲,而是会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感受,对歌曲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三)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促使学生成为主体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使音乐课堂“活”了起来,进而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体验,比如,欣赏《好汉歌》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观看视频资料,去理解歌曲的曲风、节奏等。之后,教师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说出这首歌的风格特点、旋律节奏等,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知识,这离开不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童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模仿和创作,结合这首歌的曲调来编制一首体现自己童年色彩的歌谣,要突出歌曲的節奏,并具有鲜明的主题,还要考虑到如何使用乐器来展现出歌曲的最佳效果。学生独自完成这些任务有困难时,需要小组合作,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来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并使这种融合更具科学性、有效性,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把音乐教学引向新的高度上,使音乐教学充满人文气息、艺术气息,进而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林颖.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特色运用[J].科教文汇:下 旬刊, 2015(5).
[2] 翟晓庆.高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技 术教育,2015(5).
2009-12-27 9:22:22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有力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超越式发展,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于2002年元月,五条路小学继“九五”成果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4月立项,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二项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于2002年4月在数学、英语、美术三个学科开始进行试验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基于网络环境下,建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营造英语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表达的实践能力;
3、创设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索引美术信息,提高其整合素材及绘图创新能力;
4、与上述目标相关联,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5、编写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方案;
6、研制、开发与课题研究教学配套的工具平台,教学网络资源库等;
7、摄制一批课题研究典型课例,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8、撰写一批研究论文,总结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英语、美术各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二、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1、夯实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它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学校为此加大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其做法是:做好“三个结合”,保证人人受训,人人提高。第一是校内普及培训和校外提高培训相结合。自开展“十五”课题以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撰写。同时,选派学校领导、课题实验教师、骨干教师、电教员先后参加了南京、北京、成都、广州、上海、郑州、许昌等地组织的理论培训。第二是辅助讲座和研讨交流相结合。近三年我校先后请省内外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内每学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交流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心中定位。第三是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我科研室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十五课题”专题讲座。同时我校科研室在每月两次的教研科研活动中,系统地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制定制度,务实研究,确保课题有序进展。
我课题组对实验制订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但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而且每位实验人员有义务对实验的每个环节、每项任务负完全责任。
人们曾形象地将网络硬件设施比作“马路”和“汽车”,各种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比作“货物”,把实验人员比作“司机”,对于我实验学校当时的状况来说,我校选定的实验教师——“司机”可以说是素质比较高的,但其它两项却处于弱势。课题组根据校情充分发挥优势,由实验教师视校情制订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各学科具体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严密地设计前测项目,把握好实验的重要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验中、后期定出了很好的坐标。
在网络环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中,我课题组注重从理论上提升,从方法上探索,在实践中研讨,把基于网络环境专题教学的“行动研究法”落到实处,提升实验教师的自身反思意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通过对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托,把新课改理念融会贯通在网络环境教学中,确定了网络环境下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并初步形成了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在实验中,实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制作网络课件,力争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并及时反思,总结得失,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构建出切实可行、逻辑严密的科学的模式框架。例如,网络环境下建立的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创境引疑——自主探究——形成知识——进行检测。
在实验中,我课题组多方面进行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分析。如:试题分析、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作品分析、评价量规等,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撰写出详实的阶段性实验报告。不过,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评价体系:如电子文件夹、在线评价工具、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有待于完善。
我校的网络教学研究可概括为这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模式实验——学习评价——资料分析——形成结论。
3、健全电化教研组,为各科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电化教研组,由校长任组长,科研主任及电教骨干任副组长,下设网站、网页、课件设计及制作组、网络及软件管理组,并明确其主要任务:
(1)及时反映各学科教学改革中的网页、课件设计的需要,并且通过脚本说明各类教学网页、课件的制作要求。
(2)认真及时制作各级各类主页、课件:学校主页、学科课程资源主页、教师主页、学生主页等,为教改、教学第一线提供技术援助与技术保障。
(3)承担对全校适龄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4)电教管理人员要确保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4、加大投入,提高信息化教育的硬件装备。
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要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依据。在教体局的支持下,我校加大试验资金投入,建设了电视卫星接收系统,24个教室配备了“三机一幕”。成立了教师教学软件制作室,建设专题网站。并完成了微机室入网及升级工程,确保试验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5、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开展试验以来,我校教师潜心钻研,积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从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感悟出构建学生学习需求的小型模块应用系统,系统虽小,但是很能解决问题,不但教师会用它,小学生个个都玩得转。
网络课件库:最初是提供给教师使用的大部分的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搭配。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模式、资源需求等都随之变化,由过去仅仅支持教师教,逐渐发展为适应学生学。实验教师在网络化教学中安排学生使用课件学习的环节,如漫画汇萃、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课件库中大量的视频、动画和交互性学习媒体,以图文声像并茂的英语创设口语交际情景,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等,为学生提供感官的刺激,激发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空间,激起他们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线教学平台:我校在2002年10月开发了教学应用小平台,教师通过一个页面就可以把所授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网络学习资源、探究方式提供给学生,使实验教师轻松地解决了网上课程的设计。
英语园地:英语园地是我们校园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丰富它的内容。首先是教师制作大量的与教材同步的课件,这样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十分方便。然后从因特网上下载很多精美的图片,动听的英文歌曲,开发智力的游戏等内容,存贮到英语天地里面的资源库中,还选择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英语网站,进行友情链接,这样能够节省时间,使用方便。最后在英语天地组建很多专题小站,如:动物之家、天气预报、四季水果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点击学习。
少儿艺术天地:美术实验组的教师根据实验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系统地设置了国内外名家、名画欣赏、作者简介、国内外少儿创作获奖画集等,充分地激发了儿童们的创造欲望,孩子们交互欣赏,互相评议拓宽了空间,点燃了他们幼小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奥赛园地:数学组实验教师发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实验教师在实验中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对过程化探究和交互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实验教师把握这一契机,适时设置了奥赛园地,给孩子们创设了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空间。
三、项目研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自我评价
1、探索网络环境下数学、英语、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支架式教学”为内核。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或途径,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发现、体验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形成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础特征的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由四个环节组成:
①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发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
②在教师指导监控下,学生自己选择探索形式,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
③教师提供新的学习材料,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理和深化的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注:这一结构既适用于数学新授课,也适用于练习课。下面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发现,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②使学生体验出数学中逻辑推理的魅力。
③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力、推理分析能力、创造力,自主学习和互相协作的能力。(2)学习内容和任务: 通过课件提供的数学实验,由学生自主探索、分析讨论并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加以应用,并独立完成测试内容,完成知识的建构。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初步掌握了这类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通过自主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学环境:
选择在Web教学,运用网络课件,创设问题性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支架式的自主学习方式和伙伴式的协作学习方式。课件说明:
网络课件由三大板块和一个讨论区组成,第一板块是复习区,由复习题组成。第二板是试验区,由四个实验及相应内容组成,第三个板块自测题,有自动检测系统,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随机进入。教学过程
(1)在网络课件创设的情境中对梯形基本知识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温习。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在此基础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2)由学生自主选择数学实验,通过试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区进行交流,并适当启发点拨。
(3)学生将总结出的结论,进行实际运用。在第三板块,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测试题进行自测,教师进行监控、指导。
(4)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作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并作归纳性总结。教学结构流程图: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尤如春风般给传统沉闷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多媒体网络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能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改变了单一呆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使英语教学显得丰富多彩,能有效地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的学习需要有真实感或模拟的情景,多媒体网络把特定的社会、生活、自然情景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然地进入环境中交流体验。在这种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1)创设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情景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场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造,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交流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情景,如留言薄、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游戏、电影、图片等。这些情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情景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以此形成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①创设情景,诱发主动性。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利用网络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情景,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景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产生动机。英语情景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时,教师利用网络播放动画、音乐、演示对话,展示图片等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对话的情景中去,让学生感到“情景即在眼前”“我即在情景中”学生可涉足其间,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网络下的教学情景环环引人入胜;学生进入情景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情景。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景”相互作用的持续下得以强化。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
(2)协作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任务与问题进行协作工作,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这集中体现了构建主义所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建构和认知分享的观点,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流程图如下所示:
基本的协作模式有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四种。
①竞争。小组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通过Intetnet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一些网络上的游戏如单词大比拼,摘苹果等来进行比赛。
②协同。针对老师提出的任务,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小组密切配合,同学之间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协同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学习的成功是与每一个成员分不开的,在这过程中,小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积极协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任务中去,让自己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好,思想沟通了、情感交流了、性格磨合了,有效地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式。
③发展伙伴关系。利用Intetnet网络,使学生有很多可供选择的伙伴。学生可以先选择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选择其中之一结为学习伙伴,他们双方可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和提醒。他们可通过BBS论坛,也可通过其它模式如QQ、ICQ、MSN来交流,使学习充满乐趣。④角色扮演。使口语知识得到升华,通过网络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探究、合作,达到了掌握这些内容,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美术创作教学模式
现代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协作讨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有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协作形式是文件、数据,还有语言、图形、图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创造了共同讨论交流的条件。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建立了我们的校园网站,针对美术专题课程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制作设计,通过校园网来探讨交流学习相关知识,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作美术作品,点评学生作品,挑选出最佳美术作品进入精品集。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方案,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切忌直接命令学生去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给予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设计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最终促成对某一主题产生共同理解。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明确、更系统。随着试验的进行,教师逐渐让学生更多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1)教学上的外在变化
传统美术教学最大的弊病在于信息传递媒体单一,教师靠口述和板书的极有限的几幅范画,往往只能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和探索众多的优秀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多环境的分析其创意的形成过程。只能照葫芦画瓢,全部拿下,没有创意。多媒体的介入,无疑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同样的时间内,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教学,电脑网络丰富的探索资源出现在学习者的面前,学习者会扔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学习。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知识环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深入性。
(2)教学上的内在变化。
传统教材都是以教为主、学习为辅来组织知识结构,学生利用它学习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而且难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创新活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以来,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知识空间。既注重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这种采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的教学内容,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教学内在结构的变化使学习的知识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了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设计问题时,能更容易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进行创作,形成解决问题的秩序。其基本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我们不难发现,从学生进入网络教学环境开始,就能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全过程,知道学什么,学会什么,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
2、教学效果的分析与研究
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我校在小学英语、美术、数学学科中分别进行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小学美术创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课堂教学。学生在英语、美术、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认知程度等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又具有什么差别?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课题研究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的研究
根据制定的方案,按照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经过一段试验后,试验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在学习态度、行为、方法、能力及认知程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2)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试验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有了很大提高。下表是对试验前的准备阶段、试验阶段和试验后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三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数学是一门集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为一体的学科,这与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特点是相矛盾的。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是抽象的、机械的、单一的,很难激起小学生的兴趣。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使用多种手段,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趣味化。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将数学课堂置于网络环境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2)在准备阶段、试验中和试验后,课题组对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以测试卷的形式进行了检测,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独立运算解答应用题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测试情况比较如下:
为什么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数学中,能使学生独立运算、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呢?原因分析如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顺应了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值,并能以此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经过探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既有一定的直观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适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网络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安排出具有密度大、内容广、形式多、层次合理等特点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层次化、形式多、层次合理等特点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层次化、个别化教学,既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度的提高,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3)综合对比
①经过课堂观察,试验前班内常提问题,有独特见解,爱发表意见的有1人,在试验中有5人,试验后班内在课堂上有以上表现的有十几人。
②学生对班级学习氛围的反应,调查问卷比较如下:
③对家长进行“学生在家庭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单项比较如下:
试验前认为学生在家中能自觉主动复习、预习的有6人,试验中有15人;试验后有23人。试验前认为学生在家中可在家长督促下复习、预习的有10人,试验中有14人,试验后有12人;试验前认为学生在家中能很好的复习、预习的有24人,试验中有11人,试验后有5人。④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测试,比较结果如下:
由以上的几项比较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的技术手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以其特有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的层次化、个别化、自主化。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合作、创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研究结论
①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使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有效地解决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思维、认识结构特点之间的矛盾。在促进完成学生知识建构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开放的网络化教学模式能够优化课堂环境与结构,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数学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灌输讲授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
③通过试验表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网络特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方相结合,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时间,创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激起他们的创造欲,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研究,可以充分证明:网络环境下创建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合理化、科学化。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中能学、乐学、会学,做到主导探索,提高能力,发挥个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知识建构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教学效果对比研究
在实验起始阶段,我们进行包括学习态度与兴趣的分析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对比测试分析:如表
一、表二所示。
经过三年的学习,实验班和分班时无差异的平行班已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2004年11月,平顶山市举行了电视英语擂台赛,实验班学生代表学校获得小学组冠军。2005年元月,实验班学生在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实验班学生养成了自尊、自强、自信、自律的思想品格,有民主、平等、合作的观念,有较好的信息素养,促进了整体素质的发展。结论: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丰富的动画、音乐、视频信息等组合,创设问题的情景、快乐的情景、期望的情景,给课堂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网络教学的互动性,能创设一个充满创新意识、探究与合作精神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思考、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情景教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操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美术创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研究
课题组采用观察、作业评价、问卷法对小学四年级美术实验班与普通班的调查研究,分析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绘图创作能力等。
实验班40个学生和普通班40个学生作对比,让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学习《剪纸》一课,实验班进行网络课件辅助教学,普通班进行传统教学模式,(不提供多媒体及各种信息技术)研究结果如下表:
从表的数字可以看出,学生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学习比较感兴趣,爱学乐学。(2)为了了解学生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以后,各方面素质是否提高,采用问卷调查法。①通过学习《剪纸》一课,你认为自己有提高吗?发出问卷40份收回40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②实验班的学生用电脑学习已经有二年多了,对学生绘画创作作品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如下表: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见利用多媒体电脑网络将丰富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信息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意识,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育活动。
四、开展本项目研究对学校,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试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科研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加快了本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1、启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初步建成了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环境。
承担“十五”课题以来,我们制定了《五条路小学教育信息四年规划》,该规划是指导学校跨世纪信息化发展的蓝图,我们正在按着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逐一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2、开发研究了一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
课题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将有力推动课题研究的发展。我校课研组一方面将因特网上有效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和整合,建立课程资源库。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各级主页,例如学校主页、学科课程资源主页、班级主页、教师主页、学生主页等,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从而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源头活水。在本次试验中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自己建立了三个相关学科的虚拟网站,努力使网站与课堂教学活动整合。面对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主题网站的发展思路,要从关注“课堂”转向关注“学生”,从关注“资源”如何为学生服务,倒过来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源。
3、产生了一批优秀课例。
自“十五”课题研究以来,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并探索出这种教学模式的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依靠现代教育理论技术为基础;开发人才、环境、软件资源;实现教学设计、过程、质量、评价最优化。三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观摩课、课例评比、公开课40节,其中五个课例分别获省优秀课例一、二等奖。其中,实验教师张中华执教的《Unit 1 part B》在2002年被评为平顶山市电教优质课,执教的《Unit 5 part A 》在2003年平顶山市英语教学观摩课上荣获二等奖,执教的《Unit 4part B 》荣获2004年平顶山市观摩课一等奖; 杨鸿雁老师执教的《剪纸》在2003年被评为平顶山市卫东区第九届优质课;执教的《漫画创作
(一)》在2004年平顶山市中小学美术观摩课上荣获一等奖;执教的《面具制作》在2005年平顶山市中小学美术观摩课上荣获二等奖;段向君老师执教的《图形的认识》在2002年获河南省电教优质课二等奖、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2005年平顶山市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上荣获二等奖。
4、通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教师们已逐步掌握自制CAI教学软件、网络课件。
三年来我校已建成科研专题网站,已开发百余个CAI教学软件、网络课件,其中,《What do you like ? 》、《图形的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Unit 2 part B 》、《鹿和狼的故事》、《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剪纸》、《漫画创作》等分别获国家一等奖、省一、二等奖,二十余件软件获市级奖励。
5、撰写了一批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方案
三年来,教师们共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其中2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获奖,20余篇教学设计获区级以上奖励。
6、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的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新秀;两名教师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五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十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
五、项目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并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结构和操作要点的一般规律。我们目前探索的模式只在英语、数学、美术这些学科开发,我校打算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中在其它学科延伸,探索出一系列学科的有效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确存在很大优势,但在三年试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发有效的专题网站与制作相关的课件不但耗时巨大,而且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老师的制作技能在理想化的设计状态下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有更大的提高。今后学校将加大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技的提高。今后学校将加大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整体提高。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09-26
b6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初探06-26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10-26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10-13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05-31
多媒体网络环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12-07
网络环境下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06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07-23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