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用7篇)
答: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教学的趣味。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经历教学过程。
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践数学的价值。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1、在自主发现中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2、在问题情境中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
3、在独立思考中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
三、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在自主探索中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3、在讨论学习中租金小组合作交流。2.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 与“学”的关系?
答: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3.注重结果的教学与注重过程的教学区别?
答:学校用终结性考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正是因为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衡量标准,才使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因考试时的突发状况而造成遗憾者有之,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因作弊侥幸成功而沾沾自喜的有之。没有平时努力学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感情的升华、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并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程评价”。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新课标》指出,评价方法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评议、档案等多种方法,“实际操作中应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逐步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4.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答:教学过程受种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面分析这些因素,致力于优化这些因素,以此使教学进行得卓有成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既要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又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既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又把它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因为第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而对完整的生活来说认知与情感是同等重要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生活都将是畸形的;第二,必须同时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不管是认知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是如此。
5.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 1 生创新思维。
三、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优化过程、启迪激励、转变教育观念。
6.请你谈一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它不可取代的长处,它们都经过时代的磨练,极具生命力,并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而现代教学手段也有其生动、直观、灵活、容量大的优势。他们之间各自的缺点不足,正好是对方的优势长处,两者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兼容互补性。所以既不能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一刀切,也不能固步自封、滴水不进。两者的关系,应以传统为主,现代为辅,取长补短,决还能喧宾夺主;传统教学媒体效果好的,就不用现代教学媒体;两种教学媒体效果相差不大的,优先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让各种传统教学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7.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差异施教的关系?
答: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又有共性,这就使统一要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但是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向一个班级集体传授统一的内容,而几十个学生则是以各自的方式来接受,这是一个矛盾。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矛盾,就会使统一的要求得到保证,并且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8、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处理和创新性使用的能力,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新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的? 答:
1、注意运用多种教具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巩固记忆,增强美感。
3、创设积极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4、布置创造性作业,努力拓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延。创造性作业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再现,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发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及创造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9、教师问题设计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水平,你认为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策略一:问题设计的整体性 策略二: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策略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策略四: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策略五: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策略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10、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你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答: 学生的学习心境应该是愉快的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如何
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否有效
1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倾听,请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培 2 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
答: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会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⒈听辨法。⒉听算法。⒊听说法。⒋转述概括法。
二、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善听”。⒈讲明倾听的重要性。⒉意识倾听的长期性。⒊发挥教师的示范性。
12、新课程强调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分析学生、了解学生?
答:1.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 1.1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 1.2学生难懂的内容 1.3学生疑虑的内容 1.4学生易错的内容 1.5学生易忘的内容
2.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2.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2.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2.3设计作业分层
13、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你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善于倾听?
答: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善于倾听。倾听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思想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14、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 答: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15、基础教育包括哪几类教育?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什么基础? 答:⑴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基础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包括小学6年和初中3年
广义的,包括学前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前的教育均可算做基础教育.也有一种广义的分法是把高中阶段教育单独独立出来.3 ⑵ 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以下基础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的转变,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健康情趣、完善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3、创建学习型校园,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4、加强教学研究,增强教研服务于教学的功能。
16、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
一、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
1.招生制度上的原因。
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原因。
二、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对策。
1、改革陈旧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2、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法规法纪。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提高质量。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5、改革中考 `高考升学制度,即改革单凭分数录取学生的现行考试制度。
6、扩大社会就业面,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
17、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答: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2.家庭的因素。
3.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每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
4.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
二、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2、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
18、“学生只要犯点错误,老师就让学生找家长”,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答:老师应这样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1、调查为先。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师不能随意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有时会使学生蒙怨,所以调查是第一步。
2、摆清事实。与学生面对面,把他所犯错误的现象、成因、影响摆清楚、弄明白,因为有时候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针对某些问题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的态度一定要和善,因为学生毕竟是犯错误,而不是犯罪,用不着天下大乱的神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朋友间的真情实感来说服和打动孩子,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并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4、鼓励教育。事后可能有些孩子可能有再犯的行为,老师应时时鼓励犯过错误的孩子,给他们机会,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要总抓住孩子的小辫子,动不动就威胁:老帐新帐一起算。让孩子抬不起头,失去改正的信心。
总之,一个能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老师,一个眼神就能教育孩子。
1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该怎样做到 “ 德高为师,为人师表 ” ? 答:
一、献身教育,忠于本职
这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师就是要长年累月,默默耕耘,为培养后一代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以认真教学、培养后代为天职。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要爱学生,这是社会责任,是社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的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体现。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有比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这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
20、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答:
一、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角色不同,是教与育的两个方面。
二、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三、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原则。
因此,教师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有机地相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1、师德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思想品格和学识才能都是师德的重要内容,请你谈谈这个道理。
答:我认为师德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事业心。它是人们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
第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所说的就是责任心。
第三、进取心。教师的进取心首先在于对自己做好教师工作、讲好课有信心,有了信心才能使人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蓬勃向上,永远不知停歇。
第四、爱心。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只能心平气和的帮助他认识和改正,提高他们 5 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22.有位教育家说:“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该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燃火种的人”谈谈你对这些话的认识。
答: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去发现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达到实施数学课改的目标。
23、你如何理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和意义和作用?
答: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技术。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开始成为影响受教育者素质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等。
24、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25、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几种方式? 答:
1、教学演示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用来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3、交互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4、现代远程教学
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
26、简单回答学科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基本模式? 答:
一、学科本位型课程整合模式
1、带疑探究—讲授示范—动手操作型
教师首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具有吸引力和探究性的问题,并用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语言点拨学生进行思考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已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型
二、学科辅助型课程整合模式
1、群体—多媒体讲授型
群体—多媒体讲授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
2、自主—监控型
自主—监控型的基本特点是:在网络教室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及自己能力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选择学习预备知识、基础知识或拓展知识。
3、交互-讨论型
交互-讨论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
27、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对多媒体认识的模糊
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便 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
二、媒体的单一化
在多媒体的实际教学当中,人们仅仅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即单一媒体。
三、板书的必要性
既然多媒体电脑有幼灯片的功能,是不是能够用电脑完全代替教师的版书呢?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四、课件制作问题较多
谈到课件的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脚本。软件脚本是一个软件的精髓所在。
28、简要回答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3,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如辅助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教学教务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
4,现代教育技术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利用它即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应具有教学、教研、管理和沟通等功能。
29、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的流程分哪几部分? 答: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课件构架设计
将教学设计转化成一个清晰的课件构架是一个关键问题。
3、课件界面设计
“界面是两种或多种信息源面对面的交互之处。”
总之,坚持和做好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段对课件进行设计这一环节,有助于我们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30、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3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32、在教学实践中你是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答:1.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2.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
33、你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在传统教学中,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目前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须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等。这样的教案,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答,大到总体结构,小到一句话,一句也不能少。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教师参考书。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这真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
34、做为名师要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的听评课活动中,你认为评课应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 8 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35、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你认为生活情境创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民产的教学氛围,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爱其道。
2、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导,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不吃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拓燥无味,体会不出意境,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烈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情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全面了解学生
一位好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首先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心中装着学生,只有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科学手段、方法,以便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更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愉快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4、教师要有激情
情境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期基指出:“只有情感的面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奔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激情,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5、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学风,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热情和民主教育,教师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 9 科学地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搞好情境设计,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技能,如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师可以充分租用这此艺术手段,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氛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36、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答:
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学行为均围绕教师进行,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此,前苏联教育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多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因此,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很好的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提供自由感受和发挥的余地,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在选择中学会创新。
二、自主确定学习伙伴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而,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要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他们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相互交流,非常愉快,无拘无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品行、志趣相投的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加深了情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接受。
四、自主参与评价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这句话稍有些偏激,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评价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之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及评价他人的能力,无疑是学生个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会评价,自主参与评价,会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也是使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及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那么,学习便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多方面的品质就能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37、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指什么?
答: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38、如何理解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和“内生说”?
答: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就是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学科德育的“内生说” 就是在发展和内化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完善地成长起来,形成主体接受德育信息的自主选择,创造性地处理外在世界现在和未来难题的品质。
39、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答:例如:在讲述我国自然地理知识时,可突出1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都很优越,领土辽阔广大,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山河壮丽多姿,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2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这是建设祖国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
例如:高三年级的《政治常识》课程,通过学生对政治常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治制度的信念,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40、说出你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样转化的? 答:略
41、每个人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压力,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谈谈你的做法。
答: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有,换位思考。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去认识自己的学生。
42、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构建新知体系
1. 创设探索情境
例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 教师利用课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白兔在买烧饼的路上被狐狸四兄弟的烧饼广告弄糊涂了。广告分别是:狐老大的24元可买4个, 狐老二的48元可买8个, 狐老三的240元可买40个, 狐老四的480元可买80个。小白兔到底该买哪家的烧饼最合算呢?教师让学生帮助小白兔算一算。通过计算得出烧饼的单价都一样, 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比较这几个算式, 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这样的情境引入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充分的求知欲, 进而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
2. 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作保障。教师在教学中, 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 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比较, 以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 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 教师一反以前通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相互倒沙的指令和要求, 只提供几组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和若干沙子, 由学生自主地摆弄、操作、实验、猜测、验证、错误、矫正……学生的探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底高都不等的圆柱、圆锥的倒沙中, 看不到两者的关系;在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的倒沙中感到两者有某种关系;但有什么关系呢, 仍然很模糊, 后来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倒沙中, 才发现了两者本质的联系。本课中, 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探究, 不但知道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而且突破了重、难点。
二、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开辟创新之路
1. 课中动手操作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 (1) 观察引趣。教师出示花蝴蝶、黄绿色的蜻蜓、红艳的枫叶、飞机图片、剪纸图案, 让学生观察它们形状具有什么特征? (2) 以动促思。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 然后根据书中剪“松树图”的步骤自行动手折、画、剪, 并在操作中思考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达成共识后, 老师指出这幅“松树图”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由此引出相关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怎样判断一个图形 (或实物) 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预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拿出, 通过操作、思考找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各有几条对称轴?引导学生以动促思。
2. 课外调查访谈
教师可以创造性活用教材, 让学生从小学会深入生活, 调查现实中相关的数学事实问题, 从中获得必要的数感、数学思想。在组织学生进行某项调查或访谈时, 教师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内容和规模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 (个别调查、分组调查等) 和统计方法 (记录统计、表格统计、图形统计) , 让学生经历用数据描述信息的过程并对数据结果作出分析和推断,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焕发生命活力
请看“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共同举行一个小活动, 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罐头盒,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操作, 把它侧面上的商标纸展开, 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并说说你们是怎样展开的。
生1:我们组是把商标纸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的, 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2:我们组的剪法与前一组不同, 我们是沿着圆柱侧面上的一条斜线剪开的, 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组是沿着圆柱侧面上的一条弧线剪开的, 得到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生4:我们组是沿着圆柱侧面上的一条折线剪开的, 也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师:以上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把商标纸剪开, 还没有与众不同的展开方法, 学生再次陷入沉思, 教师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联想压路机的前轮工作时的情景, 学生茅塞顿开。
生5:只要把圆柱侧面在地上滚动一周, 就会发现压过的痕迹是个长方形, 这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师:太棒了, 是个好办法。
正当教师准备进一步引导时, 一位学生站了起来, 我发现图2、3、4展开后不是长方形, 但是我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得到启发, 这三个图形通过再剪拼, 还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讲得太精彩了, 能把知识活学活用, 很不简单。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45-02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主体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用合适的情绪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深化思维。下面谈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并配合小组竞赛,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很投入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分层提问,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课堂小结让学生不仅参与学,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与一身等等。从各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课堂参与率。
1、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为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预留发展的空间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要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如《圆锥侧面积》一课,我设计了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试着针对圆锥侧面积的推导方法提出疑惑的问题一环节。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要把扇形面积公式中的弧长用2πR表示”“能否把它转化成其他图形推导它的侧面积公式?”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完全有能力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而教师应该做的则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探索、解决问题。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图形,从而推导出扇形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推导结论竟然和数学家发现的规律相同,他们激动,他们高兴,这种情绪鼓舞着他们每一节课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了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创新并深感成功的喜悦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奥秘兴趣和学习欲望。可见,适时引导学生独立的主动的探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2、引入同伴合作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方式
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学习互补,同时也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如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因没有去过银行,对利息、利率等相关概念不理解。便首先开展了学生独立探索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课下不同形式的调查,写出了各式各样的调查报告后,又利用课上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组内和同伴交流调查情况,在交流中不仅了解储蓄的意义和储蓄的多种方式,以及怎样选择存储的方法最合理,即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并且在组长的带领下,研究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寻找到了利率问题的等量关系。最后出示例题,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较复杂的利率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样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
课堂情绪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交织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学生一种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潜意识的显现,属于感情的东西。学生的课堂情绪受到学生内外部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学生课堂情绪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指来自教师情绪的影响。我的方法是一要让学生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要让学生能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配合教师调控自己学习的消极心理。三要让学生都各进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四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为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高涨的情绪
在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对方,产生共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如何,对于学生能否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能起到沟通师生的感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的作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2、教师要热爱学生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互相好感,互相尊重,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3、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羞耻心。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使他们产生自负和抗拒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如一位学生,特别自尊,一次由于摘眼镜而迟了一步做数学练习,受到教师的呵斥,双方僵持,一直到班主任出面才解围。以后,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路下滑。可见学生的自尊心是学习的源动力。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转变态度都与思维有关,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所以教学中应让师生思维得到暴露,信息得到交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将数学教学作为“思维过程”来进行。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经验,而且还要使学生树立数学意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培养良好的个性,尤其是克服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学生上进心理的萌生,促进上进心理的发展,重视学生最佳心态的养成。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关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曾有不同的论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呢?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 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教得起劲,学生也学得用心。有经验的老师是从不忽视开场白的,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在上《春》这一课时是这样开头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老师又提示:“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课一开始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与即将学的《春》的风格相吻合的。接着于老师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写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这段开场白师生一起活动,一扫压抑沉闷的气氛,既复习了学生原来学习的诗词,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学习的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造了良好氛围。魏书生老师在上课之始也很善于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如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进入课堂以前,精心设计一下哪怕只有三言两语的开场白,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揭示题旨,激发兴趣。
一篇课文的教学,首先接触到的是文章的标题,如何出示课题,如何引导学生审题、解题,对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很大,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用心爱心专心 1
例如:我在教《驿路梨花》一文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梨花”引导学生:“初看这个标题时,你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同学们都说指自然界中盛开的梨花。我没有否认同学们的回答,而是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求答案,最后得出标题中的“梨花”既指自然界中盛开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一语双关,这样,既揭示了题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从文章本身入手,激发兴趣。
兴趣是智力工作的依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得从文章本身入手。
(1)从字词句入手培养兴趣。
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议论文尤其讲究语言准确,以便恰如其分地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易为读者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和其有特色的用词来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品味,以提高兴趣。
毛泽东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写道:“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其中,“感谢”是发自于内心的感情,“捧场”则表现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和别有用心。又用“糖衣炮弹”等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革命以后的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又如《“友邦惊诧”论》中作为以摹拟的口吻非常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和“友邦”的“主奴”关系。如能通过这些比较阅读可使学生领略到遗词造句的妙处,从而产生兴趣。
(2)从内容入手培养兴趣。
教材中所选的范文一般观点鲜明、思想性强。有导师阐述革命真理的,有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有针对当前人们思想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澄清的,也有对错误的反动的思想进行批判的。读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受理论教育,使之学有榜样,从而提高觉悟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如《从三到万》从一则笑话故事引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说道理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从读《哨子》中也领略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幽默、含蓄、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搞好范读,激发兴趣。
好的范读胜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我反复阅读课文,领会作者意图,理解中心意思,然后大声朗读,自我鉴定,努力做到使自己满意为止。这样,教学时就可以在适当时机,用表情朗读,激发学生感情,唤起思想共鸣。如教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以沉痛心情、深情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全班同学沉浸在苍松衔哀,白梅含泪,朔风呜咽,红旗半垂,泪涔涔声凄凄的悲痛气氛中。不少学生流下热泪,还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哭出声来,起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由于我重视范读,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需要,后进生在上课时比较被动,视上课为“煎熬”、“受罪”,由于这种情感障碍,还何谈上课产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撤擅于把握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把机会给予他们,并给以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你挺棒的!”“你回答得真不错!”“你的进步真不小!”„„心理学认为效果可以激发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就会体会到一种快乐,从而产生了兴趣。
六、大胆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唱主角。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
用心爱心专心
2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哪里去找学习兴趣呢?而另一方面,尽管教育经费紧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是在不断地添置。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已随处可见。条件好的学校还建立了多功能电化教学室。这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课比其他学科更适合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老担心课文中的知识不经过老师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不用笔在纸上反复练习,知识就不能巩固。最近听了一些公开课,深受启发,觉得上述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上海教材H版中有一篇议论文《大力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这是一篇讲读课,一位青年教师敢于突破传统形式,大胆将课文制作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片。她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分头下去寻找影像资料,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剪辑成电视片,配上解说词。同是这篇课文,另一位老师采用了知识竞赛的形式。不同的形式,相同的效果。学生不是在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中了解课文内容,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准备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还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许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课,学生还能打瞌睡吗?
还有将小说改编成课本剧。改编、表演,演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只有背后作指导。还有的改变学生“排排坐”的形式,采取“圆桌式”,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起平坐”地进行讨论,留出空间,学生随时可以走出来发言、表演。诗歌、散文采取配乐欣赏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是语文课又是美学欣赏课。既学语文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能不有兴趣吗?
把课文设计成考卷上阅读材料的形式。练习有字词句的理解,也有篇章结构、主旨的把握,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教师只在学生答案不正确时启发解题思路。在训练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答案是什么,更知道了为什么是这样的,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种形式最接近考试,学生有兴趣。
总之,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退居“第二线”让学生唱主角,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反还会学得更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方法也就不难找到了。
贵州省思南县三道水小学刘天华
崔峦老师在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其实不光是语文教学,其它学科也应如此,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势在必行的。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科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小学不受重视,研究工作也是走形式,致使学生也不爱学,教师的教学也是完成任务,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学校的教导主任,主抓教学工作,平常讲得最多的是语、数、英学科,家长关心的也是这些学科的成绩。这与我们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而这一教学的恶性循环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道德意识模糊,行为规范随意,面对这些现象,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说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结合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与大家一起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合作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一、合作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合作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新课标突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互动聚焦在生生之间,不光是是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这种表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交往这种实质的东西。比如在讲《有困难我不怕》(课程标准版小学四年级)这节课中,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时,学生相互讨论,认真思考,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打破原来在教学中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想把自己的话与大家分享,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做到了事半功倍。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体验式”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品德与社会科教学是离不开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的,因为这一科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戚戚相关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生活经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而体验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就是影像资料,多媒体演示,情境教学方法和走进生活等,比如在讲述小学四年级《怎样购物时》,我有意安排了学生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超市去亲自体验,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枯燥和远离自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把各种实践都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保证具有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教材,使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当然同学们回到教室,教师要适当引导,对发生的情节进行提炼,学生不光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内容他们自己取得了成功,让学生感到教材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有所侧重。
《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要落实好这一理念,就必须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即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呢?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科学教材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学习三年级第六册《空气世界大探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世界是由不同的气体组成的,我通过制作小模型来让学什么了解,在通过播放视屏片段,直观的去了解我们的世界是由哪些气体组成,哪些气体是我们人类、动物、植物所离不开的。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并能通过自己所看到的来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一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有机地把握好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虚化了探索领悟。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科学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一年级《指南针》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指南针,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我先通过自己在讲台上演示,然后让小组合作。通过本课学习,无论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还是稍差些的同学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发展他们的探究、自主、创新、评述的能力,教师把合作、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师可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树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太阳系大家族》一课时,我利用模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同学以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大家,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组际间再进行归纳,提出思考题,最后由小组讨论汇报总结提升。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鼓舞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质疑、讨论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尽量给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去,不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一、当前职高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以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和情感为基本特征.学习方式既包含具体的学习策略, 方法等行为参与方式, 又包含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体验、学习能力、个性等认知和情感因素.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由于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不同, 受到教学环境和学生本身的因素影响的, 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 千差万别.
目前, 职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从行为参与方式上看表现为单一、被动接受的机械的方式, “听老师讲题目”、“做习题”、“考试”为基本形式; (2) 在环境影响方面主要受课堂教学模式制约, 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两种形式是:复习———导入———讲授 (新课) ———巩固———作业和复习 (知识) ———讲解——练习 (试题) .学生受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 逐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吸收———储存——再现.学生还深受原课程中某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和课程编排方法、技巧不当的影响, 无法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 (3) 从学生自身因素看:职高学生很少自主学习探究, 缺少情感体验, 忽视心灵升华, 无探索问题的兴趣, 少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得不到学习的愉悦和深层次的心灵感悟, 导致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简单、投入多、产出少, 学习效率低下、厌学, 失去学习的乐趣.
二、改善学习方式的目标
学习方式是从无到有自我建构和创造的, 是时间、学习内容, 学习者的基础、自身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环境 (教师、同学、教材、现代教育手段等外部因素) 的“多元函数”.因而每名同学的学习方式千差万别, 对某些同学来说是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对另一些同学来说可能是并不科学的学习方式.而科学的学习方式仍然具有许多共同属性, 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科学的动态系统, 至少应具有以下标准:
(1) 学习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确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 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 具有适应新知识的能力及要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同时能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
(4)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包括问题解决能力, 迁移能力、灵活性、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性能力等.
(5) 能感悟到学习的精神愉悦, 能探索学习的价值意义, 个性得到张扬.
总而言之, 科学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以开发潜能和实现终身发展为目标, 以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为目标.
三、构建有利于改善数学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职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的学习方式受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极大, 要改善学习方式, 最关键的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为改善学习方式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
辩证性课堂教学模式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性学习理论及中国古代各种学习理论为指导, 吸收古今中外的学习理论之长, 强调主体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抓住教与学的本质特征, 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 即自主性、活动性、情感性、数学性、创造性.辩证施教, 以学为主.在学习方式的操作层面上, 坚持以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为主旨, 既重视双基, 又重视创新;既重视智力因素开发, 又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又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辩证分析, 构建如下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1. 整体建模.
以改善学习方式为目标, 以掌握基本节课知识与已学知识结构的融合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线, 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与情感体验为归宿, 构建一节课的整体结构.整体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 随课程内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教师而变化改善.
2.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不再是原来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提出问题或简单复习导入, 而是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问题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创设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激活学生新知识的生长点,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搭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台阶.浓郁的情境有利于引出新课, 引发探究的情感氛围, 增添人性化色彩, 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热烈的课堂氛围,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借助现代化电教手段, 也可以借助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以及其他人文知识.创设情境必须打破教师唱主角、做导演的“法规戒律”, 注重在学生主体参与下共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
3. 探究知能.
探究知能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 形成过程, 是开放式、发现式、研究式、合作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交融, 是以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为目标的动态过程, 重在探究方法的指导, 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 重在探究目的———创新的实现.
4. 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也是课堂的延伸, 是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实践创新既融合在课堂的每时每刻, 又影响着学生的课外时间.要通过课堂实践, 使每一节课对学生的影响不断强化、延伸, 促使学生不满足于课堂, 能够使课堂内外处处是实践之所, 时时是创新之时, 利用一切时间、各种环境来实践数学、学好数学, 使学生上了一节课就能达到“听师一节课, 影响一辈子”的境界.
【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荐阅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10-12
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0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07-27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07-05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07-24
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06-10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