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的论文(精选9篇)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内设备也日趋完善,有录音机、钢琴和丰厚的音乐磁带,而且是班班配备齐全。然而,当我们漫步在校园中,偶然听到了孩子们那毫无动感和美感的歌唱声,看见了孩子们那面无表情的单调又机械的律动神态和对于每天播放的音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场景,再猜想一下此时此景教师的教育反思,到底我们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有多少呢?在《音乐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猛然觉得不断总结和提炼教育者有效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提高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教育,已迫在眉睫。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而“美妙动听”的乐声与“烦躁刺耳”的噪声之间并无太大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若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声音?”孩子们真实的回答一定是“不确定。”就让我们也用同样的问题,自我思考一下,你将也会发现:对声音的感受是如此的奇妙,声音对人情绪的影响都显得格外直接,然而,这也是种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而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的。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本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我在幼儿园大班,对40名孩子,做了一些尝试性教学研究,感觉孩子们在整个“听”活动下,进步是十分明显的:
1 保持自然和安静是孩子们“静听”的环境准备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听”环境。我在每次的听活动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后,先请孩子们稍稍休息(引导语:“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让孩子们保持基本情绪稳定,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有着比较宽松的心境,有着静心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再是,请孩子们一同整理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所有课桌椅移到走廊,并关上门窗,防止外来干扰,且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此时教师的引导语用:“请小朋友找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坐好。”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适宜的声响资料是孩子们“爱听”的必备条件
根据孩子视觉发展的年龄特点,在起初的“听”活动中,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段和一些音乐启蒙电脑课件作为孩子们最初音乐欣赏的材料,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故事中的一些带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和《wawayaya-走进音乐世界》等,让孩子们多次反复地欣赏,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变化与音乐背景结合着看,并学着迁移性听和辨,初步感受到音乐背景和声响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的作用,并以自身对其声响的倾听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尝试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故事中角色形象心情变化,师的引导语:“看,故事中的……,他怎么了?听,这时候的声响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在孩子们看见角色和情节的变化时,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注意到音乐背景声音的变化,将孩子们无意的注意逐步转向对声音的有意关注,并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声响效果间的一定联系。
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采取不依赖图象的效果,单一的听赏音乐录音的声音题材。从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标题音乐作品开始听,《祝你生日快乐.mp3》、《找朋友.mp3》、《睡吧小宝贝.mp3》等到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小狗圆舞曲(肖邦).mp3》、《玩具兵进行曲(耶赛尔).mp3》、《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的夫).mp3》等等,教师的引导语:“认真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3 欣赏性的指导方法是孩子们“乐听”的关键
教师在孩子们听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孩子们的听的表现和听的效果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真正地感受的音乐中的内容。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应该将其单一地“解剖”。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同时还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而并不要擅自走进孩子,更不能以我们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3.1 闭眼听。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引导孩子们能轻松自然的听,闭上眼睛,不受干扰,专心倾听,是“听”的基本方法。
3.2 开放性指导。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少用暗示性,不用选择性)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3 联系生活地听。我们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师的引导语“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或节奏)?”
3.4 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在了解孩子们的表达时,应允许孩子们有的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还有的也可用绘画表现等等,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是表达其中的一点点,都加以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听”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地浓缩了主观和客观经验的地方”――马拉古奇说。
一、保持自然和安静是孩子们“静听”的环境准备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 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听”环境。我在每次的听活动前, 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情绪状态, 大致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后, 先请孩子们稍稍休息 (引导语:“闭上眼睛, 什么也不去想, 休息一会”) , 让孩子们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心平气和,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有着比较宽松的心境, 有着静心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再是, 请孩子们一同整理活动空间, 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 将所有课桌椅移到走廊, 并关上门窗, 防止外来干扰, 且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 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 此时教师的引导语用:“请小朋友找个宽敞的地方, 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 坐好。”其间, 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适宜的声响资料是孩子们“爱听”的必备条件
根据孩子视觉发展的年龄特点, 在起初的“听”活动中, 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 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段和一些音乐启蒙电脑课件作为孩子们最初音乐欣赏的材料, 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故事中的一些带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和《wawayaya-走进音乐世界》等, 让孩子们多次反复地欣赏, 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变化与音乐背景结合着看, 并学着迁移性听和辨, 初步感受到音乐背景和声响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的作用, 并以自身对其声响的倾听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尝试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故事中角色形象心情变化, 师的引导语:“看, 故事中的……, 他怎么了?听, 这时候的声响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在孩子们看见角色和情节的变化时, 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注意到音乐背景声音的变化, 将孩子们无意的注意逐步转向对声音的有意关注, 并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声响效果间的一定联系。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 就采取不依赖图象的效果, 单一的听赏音乐录音的声音题材。从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标题音乐作品开始听, 《祝你生日快乐.mp3》、《找朋友.mp3》、《睡吧小宝贝.mp3》等到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小狗圆舞曲 (肖邦) .mp3》、《玩具兵进行曲 (耶赛尔) .mp3》等等, 教师的引导语:“认真听一听, 这音乐是怎么样的, 听到这音乐, 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 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 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三、欣赏性的指导方法是孩子们“乐听”的关键
1.闭眼听。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 引导孩子们能轻松自然的听, 闭上眼睛, 不受干扰, 专心倾听, 是“听”的基本方法。
2.开放性指导。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 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 (少用暗示性, 不用选择性) 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 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联系生活地听。我们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 请孩子们反复听辨, 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师的引导语“想一想, 你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 (或节奏) ?”
4.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 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 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在了解孩子们的表达时, 应允许孩子们有的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 有的可用语言描述, 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 还有的也可用绘画表现等等, 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 哪怕只是表达其中的一点点, 都加以鼓励和支持。因为, 我们始终认为, 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听”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地浓缩了主观和客观经验的地方”——马拉古奇说。
案例呈现:
聆听《采茶舞曲》时,让学生初步感受越剧旋律后,媒体出现了介绍越剧的一段话,教师不假思索地匆匆照本宣科了一番,学生们似乎还没有明白过来到底怎么回事。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继续引导: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采茶或亲手采过茶?请同学们听着《采茶舞曲》,分四个小组讨论:想象、设计采茶的动作。顿时音乐教室热闹开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到小组汇报的时候,同学们连动作都做不好,更不用说发挥创意了。最后教师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采茶音乐和采茶动作的优美,亲自带领大家自由表演,同学们围着老师一哄而上,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欢笑声此起彼伏,音乐只是作为背景点缀。学生几乎没有体会到越剧委婉的旋律和优美的动作,对音乐的体验、想象、创造则更是少之甚少。
二、我们的所“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虽然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没有抓住音乐本质来进行聆听,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老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怎么听音乐进行表演,学生没有掌握听的方法,还没有养成一种在动中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动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体验活动,必须在听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动听紧密结合,学生才能真正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所以,音乐教学的根本还在于把握音乐的魂。而眼下部分音乐教师仅把课改的着眼点放在易改变的学习方式等外在形式上,给音乐教学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如此引导与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态度可想而知。所以,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内涵,抛弃形式化、表面化,以音乐为本,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倾听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有效地学习音乐,重构音乐生命课堂。
三、我们的所“行”……
(一)丰富教学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听欲望
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1.教学语言艺术化
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如: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讲解。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就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如聆听《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倾听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课堂氛围民主化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更自由的空间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3.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怎么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故意听不见音乐和老师的讲解,所以对同一堂课、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力求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方法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有了倾听欲望,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方法。
1.闭眼静静地听
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
如:《森林水车》乐曲开始随着模仿小溪潺潺流水声和小鸟啁啾鸣叫的伴奏声部,流畅优美的旋律徐缓如歌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森林晨景。这样的场景在一片闹哄哄的气氛中是无法体会到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
2.有目的有方向地听
欣赏一首乐曲,要感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只有在教师言简意赅的问题引导之下,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聆听音乐,让学生“听之有物”,并“耳听脑想”,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并自然而然地养成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
如:聆听《梦幻曲》时,第一遍初听时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第二遍复听主题旋律,让他们带着“这段音乐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去仔细聆听;第三遍再听时,让学生轻轻跟着旋律哼唱,进一步体验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的特点,从而将学生引入到了美妙的梦幻境地。
3.辨别比较地听
教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的听辨,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听音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如:聆听《龟兔赛跑》时,先让学生说说乌龟和兔子各自的动作特点,并加以模仿,再让学生听听两个音乐主题,并从其音色、速度、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启发学生把两个音乐主题与相应的动物形象互相联系,这样,抽象的乐曲听起来就像听故事那么容易理解了。
4.抓住特点地听
任何音乐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1)节拍的特点
如:聆听《大象》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三拍子音乐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沉重的感觉来想象音乐形象,并让学生在三拍子音乐的强拍处模仿自己想象的音乐形象走动。
(2)节奏的特点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听辨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判断题,由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学生用手势表示“对”与“错”。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巩固练习中,我让学生认真听,仔细判断,看谁的耳朵灵:“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图形是长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是平形四边形。”通过这些判断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判断。这在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听算法。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每天坚持3分钟的口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中,我不但进行视算练习,还时常穿插听算练习。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模式,又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要注意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
听说法。
低段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之后,才不致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这样还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同时,能使学生静下来耐心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转述概括法。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发言要用心,要细心。另一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转述概括别人的发言,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时,先说出前面发言同学说的内容,并对听来的内容进行评价,然后再讲清自己的观点。这样让学生转述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也从中得到启发,达到触类旁通,学会倾听。
高山中心幼儿园
何如
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较之其他阶段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促进大脑生长发育,完善,提高脑的功能,能够挖掘储存在大脑中智慧的潜能,能够奠定良好的个性品质基础,并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
音乐活动是在想象的前提下进行的,音乐表演不仅是一种传达和再现,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以幼儿为本,发展他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素质,这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才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亦是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根本保证。
一、利用好奇心引导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探索是创造的前奏,而好奇心又是探索的原动力。因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各式各样的乐器十分感兴趣,他们忍不住好奇心这里摸摸那里敲敲,弄得活动室里一片噪音。刚开始时我为了将活动任务完成总是把乐器收起来,讲解示范完了才发给幼儿,结果我发现幼儿对我的讲解不感兴趣,注意力始终在乐器上,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思索后我决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去掉枯燥的讲解,活动一开始就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感觉触摸各种乐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自然会提出问题,我就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再进行引导,结果我班的幼儿不仅每次都积极参与“打击乐”活动,而且对活动内容掌握得很好。这一举动,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还为幼儿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形成了初步的创新精神。
努力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是激发幼儿创造欲产生的良方。可怎样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氛围,使幼儿能大胆地讲,高兴地做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方法:
1、正向激励法: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更好发展。” 幼儿年龄小,对自我的认识完全是建立在同伴及成人对他的评价之中。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幼儿能否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孩子创编歌词、动作不尽人意时,请大家来讨论并帮助他;当孩子断断续续说不清时,应尽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说清楚,并鼓励孩子以后要好好说话。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说错做错。
2、自由创编法:自由创编能给幼儿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蝴蝶找花”的韵律活动中,各人做各人的动作,个个大胆参与,勇于表现。教师不但要尊重孩子的表演,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创编,使幼儿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自己,能充分肯定自己创编的动作,因而更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幼儿的交往、互动。因此,我设计“拉拉手”、“找朋友”、“碰一碰”等韵律活动,让幼儿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地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三、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发展幼儿的感受力
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孩子融入到音乐活动中,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
从感受音乐入手教幼儿学习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表现欲和自信心。会表演、会创编学习积极主动,印象深,记得牢,从而使“学会”变成“会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使幼儿在充满音乐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扎实的学到知识,并利用已学的技能进行创新,发展提高了幼儿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时,首先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幼儿表达出来。如教唱《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时,我先引导幼儿看图片联想柳树下的小花鸭怎么了?在丰富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对歌词中的词意有了进一步理解,使其产生相应的感受,因此当幼儿学的容易时,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活动有了兴趣,也促使他们会自然的按自己的意愿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四、创编动作,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幼儿自身的创造过程是通过发现、探索、尝试、认识新事物,运用经验进行再探索、再发现,不断获取新的成果。为此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启发、引导幼儿用探索、发现法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边唱边跳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的发展特点,他们在表现有了粗浅的技能和经验,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多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启发,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在为音乐活动《高高的苹果树》创编动作时,当唱到“我们唱歌,做游戏”时,幼儿都会随着音乐结合生活中的事创编各种动作;如:两两相对拍拍手;几个人拉成圆圈开心的转一圈;蹲在地上点头等;在创编动作中,逼真的表现出了孩子们投入的喜悦之情。
音乐与人、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们班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对音乐的创造表现力发挥了极大的潜能,孩子们能利用日常教授的歌曲旋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即兴的创编,教师通过注意捕捉幼儿的信息,并及时的用启发性语言进行引导,培养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保持“动中有节”的原则;教师创造性的教,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学,用感受游戏法教给孩子,丰富他们的表象,使他们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对头脑式的表象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当然,幼儿对音乐进行创造,离不开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必要的音乐知识教师还是应当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另外,培养幼儿音乐的创造能力还要多鼓励。幼儿的音乐创作毕竟是幼稚的,教师应很好的保护这些创造的最初火花,让幼儿明白音乐创造并不是高深莫测,而是妙趣横生的。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 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
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倾听是我们接受社会、学习,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正确的语言表达,更需要人们用心地倾听。它也曾给人类感情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半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听与说同样重要。在新课程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了,课堂热闹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吗?是否给课堂教学、课堂效应、教学效果产生了下面的影响吗?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吗?我想其实不然。纵观如今课堂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结:孩子们很活泼,胆子很大,课堂非常地活跃。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趣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布置作业时,学生往往审错题意,没有按要求做.更让人担忧和伤心的是:有些课堂还存在着乱班现象,即使老师敲破了讲台,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没有倾听质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个不能让孩子们用心倾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同一个班的学生刚入学,学校提供了两样的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贫富"差距之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倾听或不会倾听的不良习惯.必然影响他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所以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时,学生们有的总爱插话,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表情沮丧,在唉声叹气中遗憾,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在那玩弄文具、学具等,有的端端正正的坐着却从不发言,还有的站起来发言的内容是重复的。这些不正确的倾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迫在眉睫。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 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别,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听说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国外研究者认为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国内研究者把新课程改革与倾听习惯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人。不同之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学科、内容、方法具有个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了解影响学生倾听的因素(学生自身方面的、学习环境方面的、教师教学方面的),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掌握指引学生倾听的教学策略。
2、学生方面
在老师的训练与指导之下,了解影响自己倾听的各种不良因素并加以克服,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并通过有效倾听,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意注意品质的培养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有意注意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克服并尽可能避免注意的分散性。帮助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形成有意后注意。
2、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
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影响学生倾听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学生倾听。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达能力;语调的变化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也应有琅琅上口韵脚等。
3、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
复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进行复述。
转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
评价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对他们的话语进行评论(尤其是同学的发言)。
倾听弦外之音。教师选择一些内涵较为丰富的词句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述,要求学生理解表达内容的含义,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实践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辨别与选择,选择适合班级学生的成果,实现以很少的时间达到促进学生倾听的效果的目的。
个案分析法
选择学习效果好、学习效果一般、学习效果差的三类学生的典型代表,运用个案分析法,建立个人档案,对其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探究其产生不同倾听效果的根源,推广倾听效果好的学生的经验和方法,帮助效果较差的同学学会倾听。
实验法
对对学生倾听效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积极假设,根据假设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按照实验方案运用假设结果在学生中开展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或推翻、或肯定。对不利的、消极的因素予以克服与屏弃,对有效的、积极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总结提炼为教学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倾听。
(一)了解学生倾听习惯、倾听能力的差异。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是否学会倾听,直接影响了各种认知信息吸收的效果和效率,简单地讲,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首先应从了解每一位学生倾听能力的差异入手。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教育方法的不同,使得孩子一进校门,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学生角色,表现为坐不住,腿、眼睛、耳朵、手都随自己的喜欢而去注意自己的东西,跟不上课堂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深层次地了解孩子在家里、在低年级学段的表现,分析产生上述表现的症结所在。如有的学生在上幼儿园期间,一贯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去上学,每学期在幼儿园的时间还不如在家的多。上了小学,他们还是一副老样子,上课无精打采,经常不听也不看,说自己不舒服,呆呆地坐着。连基本常规都不懂,不知道听,不知道写,不知道记,上课经常眼睛看窗外或玩自己的东西……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制止像在幼儿园时的放任自流,提出要严要求,杜绝惰性;因生活环境所致的,提醒父母多与孩子接触、引导;因身体健康引起的注意力特别差的,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营养,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二)进行耐心、专心倾听的专项训练
1、听说一句话训练
让学生听说一句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把自己编的学生喜欢听的、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的句子报两、三句。说一句,让学生马上复述。如:“我是一(1)班小学生。”“我爱我的班级。”“学校是 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小鸟在林间唱着动听的歌。”“我是校园的春天。”“我看见花儿张开了笑脸。”等等,句子由如前面较简单的逐步加大难度。给听得认真、说得好的学生及时奖给五角星。
通过操作,发现学生在听记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努力记忆的学生面在不断扩大。
(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谦虚、积极的倾听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良好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养成教育的前提。因而进行广泛的形象化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让学生引起重视。如讲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个小孩,家里没醋了,妈妈让他去买,他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钱拔腿就往小店跑。可跑到小店,想不起妈妈刚才说要买什么。因为没有认真听妈妈讲话,只好回家再问妈妈。搜集发生在家里或学校里的正反两方面的故事,让学生听听评评说说,强化思想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认真倾听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上好每一节课,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解。
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2、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五)开展活动,积极评价。激发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1、角色换位,让学生当好小老师。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当同伴的小老师,同桌或小小组成员相互倾听同伴朗读、背诵、读词语、讨论回答问题等等,及时纠正同伴的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被给予帮助的同伴要向小老师说声“谢谢××老师”,及时表扬负责
任的小老师。孩子们觉得自己是一位小老师,觉得特别光荣和骄傲,听得也特别认真。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也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学生上讲台介绍他们的方法时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听得十分认真。
2、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课堂纪律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优良行为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在这些优良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设立奖励措施,满足学生被肯定的需要,刺激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活动,评选“倾听小绅士”“倾听小淑女”等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长期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六)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习惯
初入学的孩子,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第一天上学接触起,老师就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而,一开始,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当学生找老师谈话或是课堂上学生发言时,老师首先要认真倾听,诚恳地提出意见,做学生的好榜样,以产生良好的模仿效应。同时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同伴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在班中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对这些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树立他们在同伴中的威信。让这些孩子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不知不觉中,其他学生的行为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七)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把规范化的行为训练搞得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如组织学生举行“捎口信”“击鼓传话”等活动,比比谁捎的口信最准确。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真听记同伴要他带的口信,而且也从中明白了要是不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在生活中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或产生严重的后果。
(八)家校联系
在认真倾听习惯训练和养成过程中,注意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培养。第一步,把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重要性,说给家长听,在思想上认识一致。第二步,请家长紧密配合,在家里也要注意培养孩
子学会倾听。父母跟孩子讲话时,要求孩子要用心听。孩子在跟父母说话时,请父母也要认真倾听,做孩子的表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11—.12)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2.实施阶段(.1—.12)
(1)年1月---6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把握学生外在的倾听表现,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
(2)年7月---12,月研究教师语言魅力,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和语调的变化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意倾听,促进倾听能力、学习能力和谐发展与提高。
(3)年1月---6月,进行提高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具体包括复述式倾听、转述式倾听、评价式倾听以及倾听弦外之音,让学生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就能专注课堂,倾听师生交流,形成倾听能力。
(4)年7月---11月,综合运用研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提高学习效果。
3、总结阶段:年11月,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引导学生有效倾听的策略。将实验报告上报有关教科研部门,接受上级教科所的鉴定。
八、课题具体落实措施 低年级(活动创意:)
1、开展以“说说倾听的好处”“学会倾听践行动”为主题的讨论会(树立倾听的意识,明确应该怎样去做)
2、课堂上做个“会倾听的学生”,开展“老师讲课我会听”“我是神耳朵”“我是文明小听众”等活动,看谁得的红旗多,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3、课外做个“会倾听的好伙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做“击鼓传话”“学说绕口令”“猜谜语”“听故事讲故事”等游戏,虚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4、在家做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以问卷调查、倡议书、反馈表等形式取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监督、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形成倾听的好习惯。
5、定期开展“学会倾听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上述表现进行表彰奖励。
中年级(活动创意:)
1、前期问卷调查(就倾听的态度、习惯设计问题,学生填写)
2、评选“安静倾听小绅士、小淑女”(培养“课前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在教室内安静做好”的好习惯)
2、活动课“你说我评”(自觉地用客观标准去评判对方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观点与之比较)
4、课堂倾听笔记展评(能摘抄老师和同学的讲述重点,学会做笔记)高年级(活动创意:)
1、开展听写速记比赛(听写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数学公式、英文短语等,培养学生调集最大潜力去倾听的能力)
2开设英语角,组织诗文诵读及角色扮演朗读比赛,进行听说训练。
3、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你会“倾听”吗?(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交流,与演讲人一起对内容进行质疑、评论。)
4、开辩论会。(就校园新闻、热点问题进行辩论会,评选最佳听众、最佳评论员)
5、角色互换:我当一次老师(5——10分钟,科目自选)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参与实验的五个实验班,通过听课、学生家长反馈等评价手段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的倾听习惯在逐渐养成,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学会了尊重,懂得了谦虚礼貌。在倾听习惯的养成训练过程中,学生渐渐懂得了尊重,当别人说话时,有耐心地听完,再发表意见,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习惯。
3、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用激励的措施巩固行为,开发潜能。学生不仅能做到认真倾听,还能做到边听边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体现的尤其明显。
4、语文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
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5、更加关注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当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上讨论声、表扬声、鼓掌声不绝于耳。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热闹”现象之下隐藏着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不拘一格。试问,在某些气氛热烈的课堂上,学生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究竟有多高呢?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均对此引起了重视。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十、存在问题与反思
1、面临问题
课题研究两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听课的意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愿意听,乐意听,成了现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反思
上课专心听讲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作为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长期的指导、训练。
3、措施
(1)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
(2)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话听完整,把握主要内容,提出疑问。(3)鼓励学生多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培养听话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
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
平阳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近年来笔者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发现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学生, 都有不专心学习的坏习惯, 其中一些孩子有虚假倾听的现象, 有的孩子因为上课情绪紧张, 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因为害怕老师等种种因素, 渐渐养成了各式各样的抵制情绪和行为习惯。教师需要为此培养一种认真倾听的能力, 需要培养孩子们认真学习, 逐步培养倾听老师讲课的良好习惯, 强化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 在各种倾听学习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具体说来, 学生倾听者必须专心才能听得准, 听得清, 有的孩子理解快, 记忆效果好。低年级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表现多种多样。身子不停摇动, 频频要求发言, 不停地乱讲话, 扰乱课堂教学秩序, 自己不能认真倾听。
二、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为找准幼小教育中不相适应的真实问题, 我们采用书面问卷、个别访谈、广泛交流等多种方式对相关的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 分别和第一、第三、第四小学教师进行了详细座谈, 并发放了八十多份调查问卷, 以“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调查问卷”为调查内容, 获得了大量真实的信息, 了解了两个学段之间的很大差异, 弄清了需要衔接的关键结合点, 为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奠定了的基础。
三、做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对策
1、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倾听能力
游戏活动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倾听习惯, 有利于小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再如“当小老师”, 让学生对同学的汇报作评价。他们为了能评价别人, 自然能认真聆听。因此我常常会将教学过度语设计成小游戏的开始, 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在自制玩具的体育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 必须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动手能力, 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使他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材料自制玩具, 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 让游戏与倾听融合, 在兴趣中培养学习热情。游戏中的兴趣很浓也很容易进行操作, 那么孩子们的积极性自然提高。另外要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游戏内容, 我们知道, 凡是游戏功能较强项目趣味性必然很强, 这样可操作性也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这更加容易调动幼儿的探索积极性, 游戏选择的材料要与小学生生活联系密切, 同时也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因为与小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 孩子们比较熟悉而且有一定的情感认知基础, 这样既让他们容易接受又使幼儿容易产生兴趣。总之, 只要教师专心研究勤于思考, 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2、在听读训练中培养倾听能力
儿童在幼儿园里常常听老师讲故事, 甚至参与到故事内容的表演中, 因此他们爱看有趣的课外书。创设合作情境, 安排小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在课堂上, 有时是在课后。只要分下小组, 各科学习、各项班级活动就不间断进行, 小组活动也就开始不断地进行。比如, 各学科课堂上的思考、讨论, 课后的作业布置, 班会课的安排, 每天卫生的打扫等等。而任务要合理地安排, 要考虑可行性, 避免分配一些没必要的或难以完成的任务, 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对学生的活动要有评价。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所以对学生的活动要有肯定及引导, 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班的小组合作项目主要是四大块儿, 即学习、纪律、卫生、班会, 每个项目都有评价标准。如学习, 各科老师有课堂及课后作业评价表。平时学习委员还有一份评价表, 这主要是老师不能评价时学习委员要给各组各成员打分。各项活动各小组每周合计一次, 对加减内容各小组组长监督, 如果没有异议, 进行合计, 排出各小组的各项活动名次。到月底进行一次大评比, 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4、奖惩制度跟上评比。
进行一段时间的小组评比, 能看出每一位学生都很关注他们组里的名次。同时组里成员互相监督、管理, 能看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所以对优秀的个人和小组给予奖品以此鼓励。对于落后的小组也需要给适当的惩罚来促使进步。
四、小组合作的好处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观赏和评价老师精彩的表演, 而忽略真正的主体——学生。小组合作方法能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都学生在表演, 老师只是导演。真正参与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的是学生。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
2、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在活动过程中, 当学生各做各的时候, 想放松很容易放松, 因为他只为自己做;当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 起初处于不好意思几乎不会后退, 即便不会挺身而出, 而一天又一天的小组训练, 一次又一次的团体荣誉, 让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心去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的监督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了获得小组的荣誉, 在小组内部学生互相监督, 尤其学习不积极、行为不太规范的同学被大家监督, 也受到大家的帮助, 以便提高整体素质。在组与组之间学生相互竞争, 努力提高各组的综合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有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有了较强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也有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相互支持意识, 从而也有了较为和谐、融洽的学生环境, 等等一系列的好使得学生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5、展示自我搭建平台
小学教师必须了解并满足学生爱表现和渴望被关注的心理特点, 为孩子们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展示学生的作品, 这是提高孩子自信, 帮助幼儿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最好的平台。每个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一番辛苦和努力得到赞赏, 而作品是学生心理活动最好的诠释, 是放飞他们想象的天空, 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 尽量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的内心得到解读, 感到被老师和集体理解、重视。所以, 老师要引导幼儿大胆的描述自己的作品, 同时也要学习别人的优点,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教师, 不要太注重活动的结果, 要注意寻找孩子在活动中的进步和亮点, 要以孩子是否在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愉快的、自主的动手动脑为目标和原则。当孩子看到老师给予了自己肯定和尊重, 会更喜欢学习活动, 使小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结束语
加强合作学习, 培养倾听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教学组织手段。在一年多的实施过程中有个很多的收获, 也将会不断地完善组织方式并提高效率。合作学习、注意倾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和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不仅适合于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 也适合于教育教学发展的全过程, 又为将来的社会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上学期我又接了个一年级发现孩子们课堂学习效率低, 对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小学生, 恰恰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是一生中迈开成功学习最重要的第一步, 这个时候学会倾听, 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 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幼儿音乐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活动则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即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通过走进欣赏,积累经;创新活动,彰显个性;挖掘材料,激发想象等多元化的策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审美能力发展,开启幼儿那颗爱美、求美的心灵。
一、培养幼儿审美欣赏能力,让幼儿拥有一对“音乐家的耳朵”
1.音乐欣赏促进幼儿感受和理解能力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欣赏则是一种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审美活动,帮助幼儿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印象和音乐知识,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
教师首先应选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音乐素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呈现音乐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给幼儿相应的自由想象空间,又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猫圆舞曲》是一首轻快活泼、充满热情的圆舞曲,深受幼儿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节奏、高音、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四个乐段,依次描述了小猫兴奋得意地在琴键上来回走动——小猫经过一阵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劳,跑跳的速度减下来——小猫经过一番休息又兴奋的走动起来——小猫变成了一个很有经验的钢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宽广、雄壮的乐曲。从幼儿兴趣点入手,体会“小猫”的心态和状态,易于幼儿领会和接受,让幼儿在充分的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后,感受音乐、生活的美。要让幼儿对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绪等,需要经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和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导观察,启发想象。在欣赏音乐教学活动中,为避免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呆听,教师利用多种符号(既图画与音乐、语言与音乐、动作与音乐、)体系间的相互解释的能力,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直接将幼儿带入音乐作品中去。如欣赏《熊和石头人》《小猪摘瓜》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教师要紧抓住对比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方法加以启发,反复对比,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快慢变化,获得对音乐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儿懂得初步的音乐美和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讲述,体会乐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接触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视听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音乐和提高音乐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感受环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可见,为幼儿创设音乐氛围对促进发展幼儿对乐感受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根据不同的活动项目,选择相应的音乐。幼儿午睡时,一首抒情、节奏慢的音乐,能营造安静的气氛,使幼儿尽快地入睡。时间一长,幼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的心灵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如在欣赏《小兔和老狼》这首音乐时,幼儿借助故事,理解了音乐内容之后,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涌动作去表现音乐中的不同形象、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接着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做动作,在表现小兔的音乐时,孩子们作出单独跳、结伴跳、向前跳、侧着跳等各种不同的动作;在表现大灰狼时更是姿态万千,有的摆动着狼尾巴摇摇摆摆的走,有的踮起脚尖走……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使幼儿产生了灵敏,音乐和节奏速度也通过幼儿动作反映出来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无疑会给幼儿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根据幼儿这一特点,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如音乐游戏《小雨和小花》,乐曲分ABA三个乐段。A段表现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小草和柳枝,吹醒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吹醒了大地上的万物。B段表现了春雨滋润着小花,小花尽情地喝水,慢慢地长高了,与小雨点快乐地游戏。A段表现雨停了,小花开得更美丽、更鲜艳了。游戏中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用优美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含义。
此外,还要想方设法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音乐情景,提供表现机会。如开设音乐活动区,提供录音机、磁带、小乐器、头饰、道具等,让幼儿主动参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运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在自编、自演、自评中,幼儿的审美表现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让幼儿的思维飞跃起来
音乐活动以其固有的特点而最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在音乐教育中,我启发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创作和即兴创作活动。例如:
1.看图编儿歌。教师出一幅“青蛙”图画,让幼儿看图讨论创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兴趣很浓,我在小朋友的创编基础上,进行归纳编成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白白肚皮大嘴巴。捉害虫、本领大,小朋友们都爱它。”
2.引导幼儿为创编好的儿歌谱曲,然后由我唱给幼儿听。因为这是幼儿自己编的歌词和乐曲,它们学唱起来兴趣特别高,甚至边唱边跳。
3.创编动作。幼儿学会唱《小青蛙》这首歌后,启发它们想象青蛙捉害虫的情节,创编青蛙捉害虫的动作,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有的编出向前跳捉害虫的动作,还有的编出吐舌捉害虫的动作。
4.创编节奏。幼儿学会唱《小青蛙》后,积极引导幼儿创编体态节奏动作,如前半句唱,后半句做节奏动作;或者前半句做节奏动作,后半句唱,同时在教师的启发,自己创编出多种多样的节奏动作等等。每个幼儿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意识,允许幼儿根据不同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教育环境,尽量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的道具和场所,让幼儿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中进行创造活动。如创编动作、诗歌、故事等,同时对幼儿的创新欲望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不但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自我意愿得以实现,帮助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
青吉小学 陈瑶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
一、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二、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三、幼儿语言教育很多是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实施过程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 1 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的论文】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10-11
关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09-30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07-21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8
如何培养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06-21
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07-03
音乐活动中的品德教育作用很大06-28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探讨论文12-18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