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分析了信息化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制度、资源整合、扩展应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建设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 高校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生力军,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必要性、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提出应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13

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在高校,落后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科研经费收入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制约因素。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有力保障。

1 高校科研经费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科研经费现状

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力度,高校科研经费逐年增长。据统计,2012年教育部直属院校中,16所大学的师均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33所大学的师均科研经费在6万元以上。当前科研人员往往是一个人同时承担着几个项目。

1.2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但目前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某些教师在科研项目建设过程中,重项目开发,轻财务规划。日常经费支出中,经费使用比较随意,导致科研经费滥用、乱用情况严重。支出与预算发生偏离的原因分主观故意和客观因素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部分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把申请到的科研经费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不按预算列支,有的甚至编造虚假事务套取科研经费,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如某审计报告披露: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安排的一个项目,到审计时开支的经费中,实验材料仅占5.6%,而招待费、管理费、劳务费、办公用品费、电话费等开支竟占到94.4%。客观方面,目前部分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经费支出统计等还停留在半手工状态,再加上学校经费持续增加而财务人员编制不增,科研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需要的经费信息,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信息指导,在科学研究领域是专家的老师碰到财务方面问题时往往比较茫然。

2 加强科研經费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科研实力的不断加强,如何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高效使用,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指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涉及校内多部门,学校要严格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供项目全过程指导服务,要统筹安排,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教育部把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就是要和各地一起,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经费监管,全面提升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3 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的科研管理办法很多,如纵向科研课题,几乎都有各自专属的管理办法,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等,与之相对应的则有不同的财务分析报表,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有限,精力也有限,面对日益增加的经费来源及其对应的管理办法,财务人员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个矛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以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创建科研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让项目负责人足不出户就能查到相关课题执行进度情况,把财务管理人员从繁琐重复的数据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分析上,为项目负责人提供更多的政策性指导,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

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一个连接科技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部门、项目负责人及学院等部门的信息化平台。

4.1 纵向管理方面

每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题验收结束,信息共享,系统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也就是说,从科技部门立项起,每个经费项目的信息库开始建立,诸如项目编号、名称、项目负责人、经费来源、项目性质、研究期限、经费收入、预算分类等录入系统;财务部门根据科技部门传递的信息对每个项目单独立项,专款专用,每一笔经费收支情况全部在系统里面反映,并设置专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决算,配合相关部门的审计、专项检查等;通过授权使项目负责人随时可上网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收支结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通过系统,对每个项目都能做到动态管理,从预算到支出到结题环环相扣,自觉接受学校有关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4.2 横向管理方向

一个项目从申报到完成,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例如项目负责人要购置达到招标额度的设备,这时涉及的部门至少包括财务部门、招投标中心、资产部门。通过系统控制,从招标竞价开始到报增设备固定资产,首先,查询项目余额,确定是否有经费保证,然后才进入招投标环节管理环节,最后购入固定资产报增资产,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共同完成项目的专项建设。

5 信息化建设框架及作用

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

5.1 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维护的最高权限

第一,从人员设置方面,设置项目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及具体科研管理人员等的相关数据查询和录入等权限;第二,科研经费数据的初始化及日常维护管理;第三,功能模块的拓展升级管理等。

5.2 科研管理部门

(1)科研立项。科研经费到账后,科研管理部门对每个项目分类别按一定的设置标准单独编号立项,保证专款专用。立项的同时相对应录入相关的预算,为项目的合理支出提供依据,同时录入项目时间进度安排等信息。

(2)常规性检查通知。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各拨款部门为了加强对经费的管理,一般都会有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审计这些要求,科研工作人员一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方面,对财务方面的工作关注得比较少,而项目经费审计一般都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项目负责人经常会因为准备材料而弄得手忙脚乱。鉴于此,我们可借助科研管理系统这个平台给老师提供帮助,结合立项时录入的项目进度安排时间,项目负责人可以自定义预置每个项目的常规性检查的时间,并添加提醒功能,这样方便项目负责人提前做好规划工作。

(3)已结题项目库。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问题是全国高校的普遍问题,由于高校对科研项目结题后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科研项目完成后,财务账上还保留有余额,导致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也给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带来难度。解决的方法是使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有效对接,资源共享,系统添加自动提示功能,科研系统里已经结题的项目自动筛选到财务系统并做结题标识。

5.3 招投标中心

对需要走招投标程序的项目,招投标中心可以随时查询项目余额,也可以通过共享系统通知财务部门冻结已签订合同的应付款项,这样就可以避免货到而经费不够支付的被动局面,降低了违约风险。

5.4 资产部门

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检查也是审计关注点之一。所以,在资产部门管理模块具有查询清单功能,方便项目负责人的查询管理。

5.5 项目负责人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光靠科研人员本人力量是很难的。隔行如隔山,我们很难要求科研人员精通财务管理,但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审计的重要部分,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信息化建设,通过项目查询系统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了解自己项目收支余等情况。

(1)项目到款立项情况。项目负责人登录经费到账查询系统,认领属于自己的科研经费,然后到科研、财务部门办理立项进账手续。

(2)项目查询模块。通过该模块,项目负责人可以查询自己所有项目的收入、预算、支出、借款、余额等信息,还可以自定义查询条件,自动生成各类型的明细账及财务决算报表等。

(3)其他。查询项目进度安排表及相关审计、结题时间及事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6 审计部门

近年来,科研经费滥用情况比较严重,为保证科研经费合法合理使用,在科研经费管理平台中,必须有审计部门这个模块,审计部门可以查询任何项目,也可以重点进行抽查,在日常中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强化管理,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和事中监督,从而保证科研经费的合法使用。

5.7 财务部门

(1)立项。通过信息平台,在科技部门立项的信息可以提取到财务系统,在避免重复劳动的同时也提高了准确率。

(2)额度设置。对应科研部门立项时输入的预算设置额度。可以按不同的项目要求自定义多方式设置, 包括定额设置和按一定的比例浮动设置等,从而避免项目负责人超预算使用经费。

(3)经费管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设置专人专岗,利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快速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5.8 单位领导

单位是承担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责任的主体,在单位领导这个模块,有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单位领导可以查询该单位的经费情况,也可以按管理的需要,自定义查询分析条件,從而生成所需的分析报表,为经费管理监督提供依据。

6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高校管理需求的提升,管理信息化必然会取代传统的管理办法。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用或研发信息化系统软件,运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建立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快速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当然,再先进的软件也离不开人员的管理。在促进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其对信息化认识的程度,增强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秀娥.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6).

[2]杜萍萍. 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 现代商业, 2012(12).

[3]王岩. 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6).

作者:方壮妙

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论文 篇2:

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摘要: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分析了信息化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制度、资源整合、扩展应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科研管理 信息化 队伍建设 信息整合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基地,高校科研工作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提高。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信息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加强信息交流,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新时期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关键。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重点工作在于引导科研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建设与改革;推动科研机构发展;组织、培育、协调与管理科研项目;选拔、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组织申报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推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管理科研领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其它相关业务。借助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快速准确、全面高效地管理科研数据,使科研部门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规划等其他的工作中,而且还能够为科研决策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

1,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科研管理的需求,在近2 0年的时间中不断发展、完善。在信息技术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单机的DBASE数据库发展到现在的基于WEB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系统功能方面,从简单的文档管理、项目管理,发展为包含科研管理、信息发布和办公自动化等模块的管理平台,构成基于知识发现的具有门户性质的科研管理系统。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了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信息交流的流程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了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交流的效率和水平。但是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还跟不上科研管理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以下若干问题。

1.1缺乏信息化规划,信息化成效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认识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对信息化的工作缺乏中长期的规划,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实施部门,往往一个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又推出另一套系统,使得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各种信息系统的学习、使用,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信息化过程中的“朝令夕改”使得科研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感受到信息化工作带来的好处,还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科研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缺乏认可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1.2信息条状管理,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

高校要正确地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学科发展,首先要对高校自身的资源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到真正的明目扩胸。然而,目前高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往往从各部门自身管理需求出发,“自建自用”式的应用系统自成体系,如: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关联度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科研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教师相关的人事变动、教学、研究队伍以及仪器设备支撑等情况,对教师的研究项目不能进行过程监控;人事部门需要教师相关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等信息,则需要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人事部门;学校订立学科发展规划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向各个部门获取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等等;“信息孤岛”现象不但效率低,而且浪费高校各部门建立的信息资源。

1.3信息缺少面向需求的深加工

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停留在档案管理、简单查询和静态统计等方面,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值服务的意识不强、手段不足,对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力度不充分。虽然已经有些高校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科研管理系统中,只是单独对科研管理的某方面进行数据挖掘,没有与科研管理有关的其它数据库中的数据相联系,形成系统的决策系统以及知识学习平台。

1.4信息受众面窄,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的科研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基本采用权限管理方式进行数据管理,由于数据权限归属设置过于粗犷,使得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难以获取校内其他人员的科研相关信息。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无法从现有的科研信息系统中快速地获取需要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队伍等相关信息,使得在组织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时缺少信息依托,从而失去竞争力和竞争时机。另外,管理部门开发信息系统基本上从管理层面需求来考虑,而很少考虑服务层面的需求,信息化建设的基层单元的需求没有在信息系统中体现,从而在推广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基层人员的主动性不够,往往造成信息系统速设后使用率低。

1.5科研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滞后

科研管理信息化队伍人才的特点就是既要精通科研活动规律,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还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现有的科研管理队伍的组成基本上是文科背景或者是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员,凭着在所从事的科研管理实践中自学或有一些“经验”办事,缺乏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知识。同时各高校对管理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科研管理人员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被动地从事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低,难以适应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

2,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对策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开发建设组织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能和效益为目的,统筹规划,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工作。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建立专门的信息化队伍

在学校层面成立以校院和各职能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各职能部门与学院选派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依托高校自身的信息专家或者委托社会力量组成专家咨询小组,这样就能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逐步建成以基层单位为基本单元的信息采集、应用平台,以信息网络为依托、涵盖高校管理综合资源的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资源系统化、集成化,并由此带动和促进高校科研工作。

2.2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库

加强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只有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才能避免重复建设、系统分割、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合理有效地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屏蔽不同资源之间的异构性,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资源检索服务,

从而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做好数据整合,首先要对整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全局的分析,整理出全局数据视图,理清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然后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个系统之间数据的有序交换与共享。在保留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虚拟平台,以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实现对异构的多数据源的统一访问。用户通过平台的中间件技术,把查询请求转换成相应信息系统的查询语言和检索方法,分别发出检索请求,然后将各个系统返回的命中结果经过清洗,去重、归并等处理后返回给用户。同时,高校应该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潜在的信息,构建一个科研管理的决策平台,在科技发展规划制订,科研立项评估、科研项目管理、专家遴选以及科技成果的评估等方面提供有用的、科学的综合决策信息。

2.3开放数据接口,扩展信息应用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把手”重视,还必须充分调动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专家、教授以及各级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要积极投身和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来。这就需要在学校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与平台标准上开放数据接口和编程接口,使得管理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创建自己的应用系统,也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应用系统整合到学校的信息系统中,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学校一方面要从信息安全和接口上进行把关,另一方面在制度、政策上保护创作人员的知识产权,调动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信息化工程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2.4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

科研管理部门要处理大量信息和繁杂的日常事务,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对科技活动进行合理组织、调控,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活动中制定、执行有关科研计划,了解和研究有关学科状况和问题,组织科研活动的专职人员。其素质和科研管理水平对高校科研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素质高、具有管理创新意识和管理创新能力的科研管理队伍,是科研管理创新体制建设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处理能力,使他们不仅能熟练运用科研管理系统,而且能处理与管理业务相关的信息并将管理问题转化成信息处理流程。使得科研管理人员能对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有更高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针对广大科研人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使得科研人员能够了解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便利性,并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只有广大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用好信息系统,配合信息化的工作,才能通过信息化的工作来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显示信息化工作的效用。

3、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重要辅助手段的信息化工作必须要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以人为本,科学地决策,合理地评价,有效地协调科研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热情,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以较少的科研投入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作者:陈 平

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目前,湖南省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建立全员参与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基础数据的共享、科研项目的在线动态管理、科研数据的网上统计,可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简化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于起步晚、时间短,还面临着系统建设定位不准、信息化理念有待提升、管理队伍还需加强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

一、湖南省内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

据201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突破千万,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持续发展壮大,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水平已成为评价高职院校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由于教学的信息化管理起步早,相对比较成熟,一般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教务系统,在服务教学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却相对滞后。目前,湖南省共有高职院校65所,据调研,已启动信息化建设的仅11所,仅占总量的16.92%。这11所中其中又有3所仅建立了科研考核系统, 3所已开发系统但未正式投入使用。可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即便是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高职院校也存在调试时间长,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等问题。还有83.08%的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依赖人工大量输入数据,利用Word、Excel等工具建立简易数据库,实现科研信息的查询等功能,科研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大,数据零散,也容易出错,难以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因此,构建合理科学的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高职院校科研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改善和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建立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其核心是要建立一个功能强大同时具有弹性空间的柔性化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成为联系科研管理部门、各系部以及科研人员的枢纽,对由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提供的原初数据进行规范、分析和整合,将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各系部及各科研人员化身为与之相连、各尽其职的信息载体,通过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流,并随时向系统提供和获取信息。

1.建立全员参与的数据采集系统

高职院校推行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真实、及时地反映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状况,同时实现信息共享,使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教师以及校领导实时了解学校的科研工作情况。因此,做好基础的数据采集工作非常重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效果。这需要每一位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将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所属部门、职务、职称、学历、学位、研究专长、联系方式等)、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及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对于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及时核查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实现科研项目的在线动态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科研项目数量的增加,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也进一步突显。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推广、档案入卷等全程管理。为了保证科研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项目在立项前要经历同行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讨论、意见汇总及修改等程序,而这些工作主要是通过纸质文档的传递来完成,项目申请人必须将项目申请书活页等复印多份,评审结束后,这些纸质文档又都将销毁,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组织专家评审不论是通讯评审还是现场评审都很费时费力。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后,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直接在系统中邮件群发项目申报信息,实现科研项目的在线申报和释疑,也可在系统中建立专家库,课题的评审工作可全部直接在网上进行。这样项目申报人和评审专家无论何时何地均可通过网络来提交申请和评审意见,不受时空约束,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完成科研数据的网上统计

及时、准确地提供各项科研统计数据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度的科技与社科成果数据的统计上报、学校内部的科研考核、职称评审科研材料的审核、评奖评优等科研分值的计算都需要这些科研数据。传统的统计方式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信息化的管理可实现在系统拥有的基础数据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统计要求产生各种报表,实时获取学校各项科研项目的进展与完成情况、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历年科研成果的具体情况、成果的转化情况等,也能通过系统中计算公式的设置,直接在系统中完成每年度的科研考核工作,化繁为简,既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还大大减轻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定位不准

许多高职院校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定位不准,追求一步到位。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启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前,并未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大多参考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模式,造成系统和各高职院校自身科研管理需求不完全符合,程序过于复杂,同时系统的开发较少考虑到新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变化对新的管理功能和内容的需要,造成系统调试时间长,不完全符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发展需要。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时间内全面完成是不太现实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完成需要总体规划,循序渐进,着眼长远,分步实施,努力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2.科研管理信息化理念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较而言,在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的问题上明显偏向教学,本科院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偏向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高度重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这造成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根本不重视科研,科研工作参与人员也相对较少,教师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不能正确理解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以至于部分老师不常登录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工作,让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所有教师熟知当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态势,强化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理念。另一方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科研信息服务,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科研信息化建设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3.科研管理信息化还需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从事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统一的专业的信息化培训,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多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摸索,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同时,科研信息化管理工作隶属于科研管理工作,大部分工作人员在肩负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兼管其他工作,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又因所学专业并非信息技术,工作过程中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此,各学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自觉提高科研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逐步通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

4.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安全工作还需保障

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因此也涉及科研信息的安全问题。为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应有专业人员对系统定期维护与更新,做好技术保障,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技术障碍,做好安全保障。同时,网络本身的风险性也要求科研信息管理必须有“双保险”,纸质科研档案的建立可以规避网络风险,同时网络提供的科研信息的完整性为科研管理人员建立纸质档案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研信息,科研信息流动的速度愈快、利用的信息量愈大,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也愈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科研管理部门应革新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体系,促进科研信息化管理,构建一个全面、灵活、便捷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吴志刚.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柔性理论与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谈应权.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分析与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4).

宋嵘嵘.刍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科技管理研究,2011,(13).

作者:陈娟莉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工作总结结尾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