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共10篇)

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篇1

近年来,xx县人民检察院全力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把检察信息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克服重重困难,加大投入力度,相继完成了局域网、检察三级专网、审讯监控系统等一系列重要信息网络工程,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强劲跨越的步伐,显著促进了办公办案效率的提高,为检察工作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有力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xx县院党组高点站位,统一认识,始终坚持以科技手段助推检察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办公自动化和办案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县院把信息化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有关信息建设问题深入研究分析,统一协调部署,制定多项举措强力推动。2003年,县院党组果断作出了依托“两房”建设全面加快检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决策。面对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巨大困境,李践锋检察长和党组一班人不等不靠,群策群力,负重奋进。一是积极向县委、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力争信息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主动向上级院反映情况,争取检察专项经费给予补助;三是统筹安排开支,尽最大可能将资金向信息化建设倾斜;四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确保每一分信息化建设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由于县院党组对信息化建设站位高,决心大,舍得投入,2003年以来xx县院通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共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购置硬件设备和进行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目前,全院共有网络服务器3台、程控交换机2台、台式及笔记本电脑45台、打印机22台、扫描仪5台、投影仪1台、监视器1台;自侦部门还配备了6部数码摄像机、2部数码照相机和微型录音笔等侦查器材。所有这些都为检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学规划,圆满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xx县院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实际,始终做到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县院相继完成了如下八项信息化建设工程:一是依托检察技侦大楼建设完成了高标准的内部局域网,该网络共设计64个信息点,联通全院所有办公室和会议室,并预留发展空间;二是开通了集音频、视频、数据“三网合一”的检察三级专线网络,专网丰富的内容拓宽了干警的思维和视野,42部专线电话的使用节约了办公经费,视频网络广泛应用于业务指导和教育培训,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办案警务区配套安装先进的审讯监控系统,既确保了办案安全,又提高了办案效率;四是互联网采用光纤接入,并设立电子阅览室,为干警上网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五是实现了驻所检察与看守所微机的网络互联,共享监管信息资源,强化了监督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六是开通了24小时电话举报自动受理系统,为群众举报提供了方便;七是安装了大屏幕电子显示屏,重要通知能够及时告知全院;八是大楼门厅安装监控系统,值班人员通过监视器轻松掌握大楼出入情况,确保了机关安全。

县院开展信息化建设注重落实经济、实用、安全、高效的原则。网络工程建设采用物理屏蔽手段实行内网、外网严格分离,杜绝了泄密隐患;程控机房和视频网络机房面积达100多平米,在防雷、用电方面均按省院要求进行专业处理,并铺设防静电地板,安装了空调。从技侦大楼综合布线到信息化设备购置,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保证既能满足现阶段工作要求,也能为以后发展预留空间。

短短一年时间,xx县院成功构建了先进的网络办公办案平台,县院检察信息化建设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原始落后到时代前列的巨大跨越。

三、注重应用,以信息化建设助推检察工作

通过在检察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xx县院办公自动化和办案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检察工作开展。

一是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快递。信息发布和电子文件信息传递全部利用网络进行,逐步减少了纸张文件的印刷量和发放量,上网办公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和解除“文山会海”的重要手段。干警只要鼠标轻点,就可随时上网查阅检察信息和相关文件,开展网上交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院在局域网上设立“先进性教育专栏”,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心得,收到良好效果。二是积极利用视频网络参加省市检察工作会议、开展教育培训,让领导和干警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工作,合理节省了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先后召开全省反贪工作会议和统计工作会议,使每名干警切身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三是通过审讯监控系统对重大案件的审讯过程实现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利用视听资料及时固定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供述。在侦破京张高速公路戴家营收费站集体贪污票款案、冯佳利受贿、挪用公款案等特大案件中视听资料证据发挥了关键作用。四是举报自动受理系统、驻所检察微机系统的联网也都为提高检察工作科技含量,促进科技强检工作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五

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xx县人民检察院全力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把检察信息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克服重重困难,加大投入力度,相继完成了局域网、检察三级专网、审讯监控系统等一系列重要信息网络工程,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强劲跨越的步伐,显著促进了办公办案效率的提高,为检察工作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有力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xx县院党组高点站位,统一认识,始终坚持以科技手段助推检察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办公自动化和办案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县院把信息化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有关信息建设问题深入研究分析,统一协调部署,制定多项举措强力推动。2003年,县院党组果断作出了依托“两房”建设全面加快检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决策。面对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巨大困境,李践锋检察长和党组一班人不等不靠,群策群力,负重奋进。一是积极向县委、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力争信息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主动向上级院反映情况,争取检察专项经费给予补助;三是统筹安排开支,尽最大可能将资金向信息化建设倾斜;四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确保每一分信息化建设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由于县院党组对信息化建设站位高,决心大,舍得投入,2003年以来xx县院通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共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购置硬件设备和进行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目前,全院共有网络服务器3台、程控交换机2台、台式及笔记本电脑45台、打印机22台、扫描仪5台、投影仪1台、监视器1台;自侦部门还配备了6部数码摄像机、2部数码照相机和微型录音笔等侦查器材。所有这些都为检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学规划,圆满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xx县院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实际,始终做到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县院相继完成了如下八项信息化建设工程:一是依托检察技侦大楼建设完成了高标准的内部局域网,该网络共设计64个信息点,联通全院所有办公室和会议室,并预留发展空间;二是开通了集音频、视频、数据“三网合一”的检察三级专线网络,专网丰富的内容拓宽了干警的思维和视野,42部专线电话的使用节约了办公经费,视频网络广泛应用于业务指导和教育培训,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办案警务区配套安装先进的审讯监控系统,既确保了办案安全,又提高了办案效率;四是互联网采用光纤接入,并设立电子阅览室,为干警上网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五是实现了驻所检察与看守所微机的网络互联,共享监管信息资源,强化了监督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六是开通了24小时电话举报自动受理系统,为群众举报提供了方便;七是安装了大屏幕电子显示屏,重要通知能够及时告知全院;八是大楼门厅安装监控系统,值班人员通过监视器轻松掌握大楼出入情况,确保了机关安全。

县院开展信息化建设注重落实经济、实用、安全、高效的原则。网络工程建设采用物理屏蔽手段实行内网、外网严格分离,杜绝了泄密隐患;程控机房和视频网络机房面积达100多平米,在防雷、用电方面均按省院要求进行专业处理,并铺设防静电地板,安装了空调。从技侦大楼综合布线到信息化设备购置,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保证既能满足现阶段工作要求,也能为以后发展预留空间。

短短一年时间,xx县院成功构建了先进的网络办公办案平台,县院检察信息化建设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原始落后到时代前列的巨大跨越。

三、注重应用,以信息化建设助推检察工作

通过在检察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xx县院办公自动化和办案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检察工作开展。

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篇2

工作先进经验汇报

庆城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00张,床位使用率达85%以上,现有职工231人,其中正式职工142人,临聘人员8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81.4%。医院设有13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并设有7个专科门诊,年门诊量6万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000余例。医院现拥有一批先进的诊疗设备,如核磁、DR、CT、彩超等。

“院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医院民主管理水平、增强决策事项透明度、推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实行“院务公开、民主管理”能够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院在“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并对医院的民主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讨。为了进一步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全面和谐发展,现就我院“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行业特色,落实院务公开制度

公开是监督的基础,是知情的前提,是职工参与医院管理的沟通渠道。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把重点工作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列为医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的范围之列。

1.重大决策公开

医院每年的计划、各项决策都是院领导班子在广泛听取中层干部和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院务会研究制定形成,然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科室。

2.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公开

自实行院务公开制度以来,院党支部把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

3.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公开

关于效益工资分配问题,医院一方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执行,另一方面听取广大职工意见,多方面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做到既要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方案修改完善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在历年的评优选模和职工职称评审工作中,医院常年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将评优选模或职称评审条件下发到各科室,经过职工推荐候选人,院务会讨论决定后予以上报,做到了让职工知情、放心。

4.重大基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公开

近年来,医院十分注重硬环境建设,不断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力度。为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争创“四化”医院,经院委会、职代会多次讨论,于2008年对原有门诊、住院楼进行维修改造;2009年争取国债项目、县财政支持及医院投资830多万元新建一幢面积为3818平方米,五层双面框架结构医技综合大楼;2010年自筹130多万元新建1364.5平方米的三层单面职工宿舍楼;医院2011年还投资93万多元对原有大门及院坪进行了彻底的拆除和改造,并投资50多万元对医院环境实施绿化改造,使医院整体面貌较以前焕然一新。上述工程均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公开招标,施工的每一次款项都在院务会上经过院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5.药品采购及购置医疗设备公开

按照《庆城县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管理细则(试行)》,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成立招标采购领导小组,设立招标采购办公室,制定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和《庆城县人民医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通过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后,并从今年年初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15%,真正做到了服务于患者,让利于群众。设备购置首先由分管院长、药械科主任、临床使用及科室负责人认真考察设备的型号、性能、价格后提交院务会讨论,并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杜绝了暗箱操作和收受“回扣”等违纪现象的发生,增加了透明度。2011年,我院在取得大型医

疗设备配置许可证的前提下,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购置了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及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价格、方法、支付方式都在院务会和院周会上进行了通报。

6.医疗服务公开

为了保证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医院在门诊楼候诊厅、电子显示屏、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明显位置设立宣传版面,公布药品价格信息、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及服务承诺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措施,接受群众监督。

医院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药品质量、价格和服务收费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乱收费、私收费现象发生。诊疗过程中,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以首选价廉质优药品为原则,杜绝乱开大处方及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努力让患者减轻负担,少花钱,看好病,明白消费。

二、促进医院民主管理,不断提高两个效益

通过推行院务公开制度,使职工进一步了解了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工作,增加了他们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使广大职工明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的现状;通过参与医院管理,使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每次职代会,代表们都认真地行使职权,除对有关事项进行讨论外,还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些意

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归类后,经院务会讨论研究,职能部门按职责范围督促抓整改,因客观条件暂不能解决的,及时向职工说明,从而促进了医院的民主管理。病床使用率逐年提高,手术量大幅度上升,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等各项业务指标稳中有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逐年下降,病人的满意率则逐步提升。

县人民政府电网建设汇报材料 篇3

县人民政府电网建设汇报材料 县人民政府电网建设汇报材料

首先,我谨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全县20万各族人民向在百忙之中前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黄副主任、李副局长及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发改委和市供电局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基本情况、完善西部地区农网工程和中西部部分地区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实施情况向黄副主任、李副局长及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农业、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国土

面积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辖5乡4镇111个村民委员会16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居住着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5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6487万元,比上年增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8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445万元,粮食总产量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68元,人均口粮380公斤。

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工程实施情况 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工程设计于年4月19日通过市供电局设计审查后,县人民政府于年5月召开了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成立了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占道、占地等实际问题,并按照市供电局的审查意见组织施工。

35千伏工程。35千伏工程共2项,分别为建设35千伏变电站一座和建设35千伏输电线路23千米,计划投资907万元。其中变电站工程于年7月开工,目

前已进入电气设备安装阶段。35千伏输电线路于9月开工,目前已进入电杆洞开挖和铁塔基础浇注,工程将于年内竣工。

10千伏及以下工程。工程共计60个项目,其中有9个苦聪人异地搬迁点,工程涉及50个行政村371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550万元。10千伏架空裸导线千米,400伏/220伏架空裸导线千米,变压器165台,容量11151千伏安,其中新增变压器146台,容量10351千伏安,利用原变压器19台,容量800千伏安;户表改造11107户。

工程于年11月3日开工,6月30日完工,于今年10月27日通过供电局验收。共完成架设10千伏线路千米,400伏/220伏线路千米,安装10千伏配电变压器153台,容量10034千伏安,一户一表8427户。实际完成投资1639万元,完成计划的106%;其中,苦聪人通电工程共完成建设10千伏线路千米,400伏线路千米,安装变压器9台,容量868千伏安,共

完成投资万元,安装户表601户,解决1894人苦聪人的用电问题。

三、中西部部分地区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实施情况

完善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改造工程任务下达后,县人民政府于8月20日召开了工程建设协调会,成立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线路通道、土地征占、林木砍伐等问题,各项工程正有序进行施工。

35千伏工程。工程计划建设和改造变电站2座,分别是35千伏和平变电站和35千伏古城变电站,投资为1200万元。5月已完成2个站址的选定工作,现进入设计审批阶段。

10千伏及以下工程。工程计划建设10千伏线路千米;400伏/220伏线路千米,一户一表3190户;变压器48台,容量2755千伏安,计划投资601万元。工程于9月5日开工,截止11月,已建成10千伏线路千米、400伏/220伏线路千米、台变20台、户表758户,完成投

资260万元,完成计划的43%,88户的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已完成10千伏、400伏线路架设,现正在进行户表安装。工程计划于12月31日完工。

四、存在问题

1、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增加了电网建设中通道问题的协调难度,特别是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更加困难。

2、现行的审批制度是年底报项目,年初审项目,年中下计划,计划下达时基本上已经进入雨季,导致材料设备无法就位,工程无法顺利开展。

3、我县无电人口居住分散,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通过几期农网改造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大量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但仍有1632户农户6372人未通电。最后,再次感谢市发改委和市供电局长期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并请黄副主任、李副局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电力建设

县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调研材料 篇4

县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调研材料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夯实农村和谐基础 当前,发展先进文化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这些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一、外部环境刺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我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对于强我中华、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现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等,提供着很强的事实依据和说服力。世界知识爆炸,人民每日每时都在处理大量的信息与知识、知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

讲就是头脑型经济、学习型经济、创造性经济。当今人们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多元、多变,社会大众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要求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已成为社会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部门上下沟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不断到位;使人民群众具备适应社会转型的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能力;全社会逐步形成反对迷信愚昧、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氛围;具备安定和谐、长治久安的良好社会局面。人民向健康、休闲、文化娱乐和教育投资;一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先进文化建设队伍不断扩大。这些都引导和刺激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二、农民文化需求丰富多彩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农民的文化也日渐丰富。近期,我们走访了全县部分镇、村,农村户头,通过召开村支部书记、农民经纪人、部分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代表座谈会,发放近100份调查试卷,对农民文化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到他们已不满足“看看电影听听戏,天天守台电视机”的低水平、单一的层次上的文化生活,而是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对调查的情况分析表明,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需求对象。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农民对文化需求的热情也日渐高涨。在问卷中,67%的农民表示对文化的需求“很强烈”或“较强烈”;39%的农民认为自己平时的娱乐活动“单调”;42%的农民表示目前离满足自己的文化需要还“差得远”;81%的农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其中,不同的农民群体对文化需求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40岁以上的农民需求较

弱;男人比妇女对文化需求更多更高一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小学水平农民对文化需求相对单一;农村党员和干部与一般农民相比,文化需求更强烈;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的农民上比人均3000元以下的文化需求更为强烈。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农民文化消费水平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需求的文化形式。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看电影已成为农民参与较少的文化活动形式。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农民对各种文化形式需求的态度也不一样。在“你最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的问卷中,我们给出了包括“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看戏”、“看电影”选项,结果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95%,只有5%的农民选择了“看电影”。调查表明,很少有电影下乡,农村放映的电影质量差、片子旧、观看效果不好都是影响农民对

电影需求的重要原因。需求的文化内容。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农业科技类文化,最少有人“光顾”的是中外文学类名著。在走访座谈中,无论是乡村干部、文化干部、还是农民,他们对“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指导他们发家致富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的“农业科技”内容。问卷中,85%的农民选择了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农业科技文化”;61%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农业科技频道”;68%的人表示愿意看“科教影片和光碟”。对“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56%的人选择了“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刊”。需求的供给渠道。农民最喜欢本地文化活动,对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不尽满意。调查表明,目前农民文化的供给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农民自己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问卷中,57%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文化消费主要来

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他们钟情于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对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68%的农民表示了“不满意”。分析原因,不是农民不喜欢“文化下乡”活动,而是因为这类活动主要集中在集镇上,表演时间不能适应农村,表演内容有时不合农民口味,表演时接待费用较高等。农民觉得那不是给农民看的。需求的文化层次。通俗文化最受农民欢迎,对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缺乏需求。调查表明,农民特别喜欢通俗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文化产品,对那些高雅的、专业性较强、离自己生活相去太远的所谓“阳春白雪”类的文化,农民没有兴趣。如在影视作品上,农民不喜欢日韩式的都市言情剧;更喜欢反映家长里短方面的家庭伦理剧;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也很受农民热捧,而像音乐会、舞蹈比赛、时装表演等电视节目,农民“一看见就换频道”。问卷显示,有46%的农民表示喜欢“民间

文化”,其中65%的农民表示喜欢“看戏、舞龙、舞狮、唱小戏、民间艺人的演技等民间活动最受农民欢迎。他们也希望,现在有那么多的电视频道,为什么不能为广大农民专门开一个“三农”频道?

三、利用文化的力量打造和谐农村 文化是一种调整的力量、民族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凝聚的力量。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激励了人们自觉维护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并努力创造三者之间的和谐,以维护这个整体的和谐为己任,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利益看作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是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态势,中国文化中贵在和谐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构成部分,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公众利益,求同存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文化决定价值取向是

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永远是多彩的,多彩是最大的财富,和谐就是要做到多元一体,农村文化的繁荣是和谐农村的长效机制。农民群众文化建设已具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和谐的根基,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根据农民的需求,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来占据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和谐的关键。15个镇都有文化站和广播站,而且有线电视通视率达60%以上。要以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农民之家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镇党校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把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到秧歌舞,群众集体健身舞中来;引导到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小型演出活动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问卷调查中,有45%的农民希望以“村组

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篇5

近年来,**县公安交警大队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不断进步,执法工作连年走在全市交警系统和县局前列,推行和实施的一些规范规范执法工作机制和措施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关注和推崇。2004年上半年在全市交警系统执法考核和县公安局年终执法考核中,**交警大队执法工

作名列全市第一,全局第一,被县公安局、市公安局、市支队评为执法先进单位;2005年执法考核工作名列全局第一,分别被市局、支队和县局评为先进执法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2月被县公安局评为优秀执法单位;2007年先后被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评为优秀基层单位、文明示范服务窗口单位,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增强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政法部门是人民专政的重要机关,必须狠抓自身建设,必须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作风过硬、特别能战斗的执法执纪队伍。在执法工作中,我大队高度重视,日常工作中,确定大队长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质量第一责任人,把提高执法规范同抓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素质紧密结合,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开展便民利民措施相结合,通过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执法制度和程序规范,狠抓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总结了近年来在执法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剖析根源,分析危害,教育民警树立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行使公安交通管理职权,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注重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相统一。在工作中,还经常通过以中队为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要求民警人人谈体会,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大队把全体民警教育培训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坚持利用周四学习日进行业务和法规法律学习,大队领导轮流授课,不断组织民警学习了《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民警在学习中熟练掌握“十个法规、五项技能”,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觉守法和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教育,在民警中开展了为“谁从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和“如何从警、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广大民警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交通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政治高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来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坚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周一次队务会,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次执法检查,每月一次工作小结;坚持24小时上路巡逻执勤,对重要路段、路口增加警力,加强执勤,确保了“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坚持每周检查交接班登记,交接班登记清楚、规范;坚持发放警民联系卡、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便民服务手册,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还结合县局开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和公安部交通管理十七项便民利民措施,对各岗位办理业务时间进行核定,实行限时服务,并在业务量较为集中的车管、事故岗位增加警力,实行延时服务,提高了车管、驾驶员管理效率和办案效率,并在车管所实行电脑选号,方便广大群众。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了《三门峡公安交警支队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六条措施》、《公安交警支队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道路执勤行为的通知》及上级公安机关关于“整治三乱、优化环境、民主评议行风”等专项学习。通过教育培训,全体民警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质量意识、实际办案能力和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二、多策并举,量化目标,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执法质量。措施是保证,落实是根本。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工作中,我大队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岗位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有关制度和措施。一是成立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大队领导牵头,挑选了素质较高的民警为大队法制员,组成执法组,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在有执法业务的5个中队确定了5名兼职法制员,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工作第一责任人,大队领导与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法制员及民警层层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为加强和促进执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二是严格法律审核制度,按照上级关于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严格实行办案人、部门领导、法制员、大队领导四级审核制,严把执法质量关。从案件受理到调查取证,法律适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了办案质量,杜绝了错案及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三是严格实行月考核与季考核制度,每月由大队执法组牵头召集各办案单位负责人及法制员对本月执法情况进行考核,当场打分评出优劣;每季度聘请县局法制专家到我队进行考评,解惑释疑,提出整改意见,并予以通报,以此促进执法质量提高。同时,采取互查的办法,对具体案件进行评析,取长补短,堵塞漏洞,互

相学习,相互促进。四是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对个别执法不规范民警,由主管领导及单位负责人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由本人写出保证,确保大队整体执法水平提高。五是严格案卷归档制度。对执法检查中查出有问题的卷案,对照标准,认真整改,做到问题不整改,案卷不归档,确保了案件质量。六是实行法制员例会和主办民警责任倒查制度。利用例会,学习上级文件、执法

通报。分析讨论执法工作中存在疑难问题,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办案质量。在此基础上,推行办案民警责任倒查制,以主办案件民警为第一责任人,从办案过程各个环节予以考核,确保每个案件公平,公正。七是为了规范执法,方便民警办案,按照法律要求,改进和制作了部分法律文书,使民警易于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民警办案,减少堵塞了执法漏洞。八是强化执法监督,实行执法监督员座谈会制度。我大队在社会各界聘请了执法执纪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向监督员和群众代表汇报我们的执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不足,改进工作。

近年来所办理的案件均能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准确,卷宗装订规范标准,达到了规范化,正规化的标准要求。在提高执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科学执法体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审核,严肃考核,严惩重奖的办法,促进了交警大队执法工作的不断提高。

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篇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税收信息化建设代表着税收工作的发展趋势,是推进税收工作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是税收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县国家税务局领导班子基于对税收信息化的全新认识与迫切要求,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更新观念,创造条件,开拓进取,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指导方针不断推进县局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局的税收征管及内部管理,使我局的组织收入工作实现历史性的跨越,现将几年来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文章-找范文,到]

一、以创新精神不断提高GSTMIS运用水平,全面提升征管质量和工作效率,开创了我局税收工作的新局面。

GXTMIS是全区国税系统凝聚十年软件开发经验现己广泛应用的征收管理软件,该软件基本涵盖了税收科管的主要内容。从该软件一开始推广,我局就全员培训、全力以赴进行推广应用。该软件的推广应用,使我局一是基本结束了手工开票的历史,大大缓解了人手不足的矛盾,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效的防止了执法的随意性,规范了全局的税收征管业务,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据统计,截止2003年10月,我局纳入计算机征管的纳税户已达5134户,从1998年至2002年,通过计算机征收的税款已达4.3亿元,占全局组织收入的99.81%,税款征收和税收管理对税收信息化的依存度达99%以上。2001年,在区局对我局征管“七率”、稽查“八率”进行的考核中,我们分别获得了98.51分和99.22分的好成绩。税收信息化为税收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1998年以来,我局的税收收入年均增长35.7%,税收总量在全区的排名由1998年的第45位上升至2002年的第5位,2003年税收收入有望突破2亿元大关,两年内翻一番,开创了我局税收工作的新局面,信息化效果的显现,激发了全局干部职工创新热情,为了进一步减少工作强度,降低税收成本和增加效益,2001 年,我局充分利用现有的操作平台,在GXTMIS应用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开发了GXTMIS外挂征收台帐软件,帮助提升管理价值。该系统为我局提供了一套税收工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使我局税收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帐、统计过程,并能够实现监控管理,之前时查询企业欠税信息,据统计,该系统的信息管理已为我局压缩欠税3500多万元,进一步提高了税收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二、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金税工程的运行畅通无阻。

2001年7月开通的金税工程,扭转了1994年以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活动一度十分猖獗的局面,有力地打击了不法份子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骗国家税款的犯罪行为,大幅度提高了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征管、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了对税源的控管,促进了增值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也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因而,如何抓好金税工程工作,保证金税工程各子系统及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成为我局领导班子的主要抓的重头工作。两年来,我局牢牢树立“金税工程是增值税管理的生命线”的思想,一方面狠抓金税工程的推进,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严”字当头建立健全保证金税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发票发售、申报认证、稽核一直到协查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岗责制度,实现了不同环节在网络上相互监督、制约的措施,堵塞了在增值税管理中的漏洞,大大减少了我局执法的随意性。两年多来,我局在金税工程的运行中,没有发生一例责任事故,金税工程“四率”均达100%。我局近两年税收收入的高增长率,与严格执行金税程有关制度、征管质量得到提高息息相关,是信息化效益的凸现。

三、将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队伍建设。

××县国家税务局在不断探索税收信息化的同时,还开展了微机技术在内部管理上的广泛运用:

(一)为使我局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开发,加大人事管理力度,我们实现了人事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我局114名干部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教育状况、培训状况、奖惩记录、工作经历、个人特长、紧急联络办法等基础档案信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统计和登记,并进行个人照片扫描、文字录入和数据库建立工作。在人事管理中,人事统计工作是人事工作的重要基础,按照传统的工作方法,完成一项统计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周期长,过程繁琐,而且准确性、时效性差,统计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成效。有时各种数据,用的时候出不来,出来的时候又用不上,人事统计成了人事管理工作的一个棘手的难题。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化,使人事管理动态化,能自动生成各类报表,使各种人力资源数据和统计的效率得到提高。使我局人事管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二)在工资管理工作中,使用工资管理软件,变原来的分部门核算为统一核算,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原来的十五个部门核算员减少到一个人就能完成,同时堵塞了手工操作中的漏洞,提高了正确率,并方便各种数据的统计。

(三)为强化考勤信息化管理,我局利用考勤机组成的网络考勤系统,并配备监控系统完善考勤管理。在考勤时间,干部职工直接通过内部网站录入个人密码,考勤机记录人员签到时间信息。计算机

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 篇7

他,就是共产党员,于都县人民医院院长曾渊平同志。

~年3月,曾渊平赴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众所周知,那是一段“非常时期”,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全国,一时举国上下人人自危、谈“非”色变。于都,有着近90万人口的大县,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大量的流动人口极大的增加了“非典”病毒在该县传染的机率,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唯一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而对于临危受命、上任伊始的曾渊平院长来说,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以来遭遇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全县人民都在注视着他。

“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在曾渊平的脑中反复回响,面对危难,他没有退缩。疫情就是战斗无声的号角。

曾渊平院长立即组织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门诊小组、发烧门诊,抽调48名精兵强将组成预备队,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全院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资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做到全面整合、高效运行。为了确保医治水平,全院进行了8次“非典”知识培训,平均每名职工参加了两次以上考试。为了为了提高实战能力,曾渊平还亲自指挥了4次救治“非典病人”的模拟演练。为了解除少数人的工作顾虑,曾渊平首先承诺:只要有险情,他将带头上阵。在他的感召下,全院职工积极报名参战,仅三天时间就有280多名职工递交了请战书,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最棘手的还是筹建新的传染病隔离区,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隔离区的整体搬迁,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地址、资金的到位,还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在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面前,曾渊平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为了工程能如期完工,他天天守在工地,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盒饭。凌晨摸黑上班,晚上挨黑下班,经常熬夜加班眼圈发黑,因此被同事们称为“三黑”院长。他家在四楼,由于劳累过度,平时健壮的他是多次晕着被扶上楼的。

天道酬勤,新传染病隔离区实现了一个星期完工,一天内搬迁完毕,一天内按“非典”防治要求和标准布置好相关设备的“三个一”要求。这被誉为“于都的小汤山速度”。同时还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非典”防治设备和药品。省、市的督查领导对医院务实高效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院的隔离病区建设在县级医院中是一流水平的。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鏖战,防治“非典”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曾渊平既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将者风范,又显示了他身先士卒的勇者胆魄。在疫情面前,他义无返顾、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夜以继日地忙碌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以生命为代价,以知识为武器,创造着奇迹,坚守着使命,他和他的白衣战友们用自己的激情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之歌,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经历过“非典”的洗礼,曾渊平院长更加意识到一家医院的实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而医院的实力就是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壮大。利润的追求不是目的,而是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病人,造福于社会。

他组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医疗市场进行理性分析,形成了医院发展的共识:医院在市场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特色取胜,又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曾渊平首先着手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性收入所占比例,降低药品费用。从~年7月开始,医院果断将147个价格高且有普药可替代的新药清出药架,并对120种常用药实行讲价,平超市价格。这样医院的医疗性收入比例由2002年的40%上升到~年的43%,有效的控制了门诊处方外流,增加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极大的增强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其次是着力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做好科技兴院文章。一所好的医院首先要有一批技术过硬和医德高尚的医生,曾院长深谙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视全院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先后选送了14位青年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了30位医务人员到外地参加短期学习,为医院人才结构的完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只有人才还不行,还必须有一流的设备。~年一年间医院就投入了230多万元购买设备230余台/件,如电脑自动洗片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气分析系统、光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显微镜遥控自动对比造影灌肠器等。使医院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驾驭风云变幻的市场,决策者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也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曾渊平就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人。他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思路,在全县首创了集医保、社区服务、健康体检三位一体的社区中心。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居民个人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向社区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了社区为医院发掘病人,住院病人康复期转到社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能满足社会健康需求,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得群众的好评。

迁建县人民医院汇报材料 篇8

各位领导:

施甸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63年2月,是施甸县唯一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县级医院。随着施甸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迅速增长,医院现有的业务占地面积小、基础设施落后、住院环境较差,极大地制约了施甸县人民医院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当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卫生部办公厅等3部委关于印发县医院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卫发〔2009〕780号)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现将迁建施甸县人民医院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施甸县人民医院发展现状

(一)现址位置。施甸县人民医院位于施甸县县城南端石鼓山脚下,交通极为不便,给人民群众就诊带来较大困难。

(二)科室设置。施甸县人民医院下设院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后勤科、保卫科、信息科、病案室、预防保健科等10个党政职能科室,下设药剂科、检验科、放

—1—

射科、功能科等4个医技科室,下设内科、儿科、外一科、外二科、内二科(感染科)、妇产科、急诊科、麻醉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科等12个临床科室。

(三)人员结构情况。现有职工283人,其中:正式编制职工 195 人,非编合同工88人,本科学历58人、专科学历114人、中专学历89人,拥有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8人。

(四)现有占地面积26亩,业务用房面积12945.79平方米。由于现有占地面积小和业务用房不足,医院房屋建筑极为拥挤,功能分区较为混乱,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现有编制床位300张。

(六)业务工作稳健发展。施甸县人民医院坚持以医疗为中心,认真贯彻新时期“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开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在现有硬件条件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和任务,医院各项工作仍得到良好发展。截止2011年6月固定资产4576.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1.34万元,增长8.83%;净资产3868.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1.54万元,增长32.17%;负债2870万元。

二、现址扩建困难和和迁建优势(一)在现址扩建工作难度大:

1、施甸县人民医院现址周边老百姓生活住宅和单位较多拆迁

—2— 难度大。现址周边居民住宅多达50余户,工作单位有县公安局甸阳派出所和县烟草公司甸阳烟站,群众思想工作非常难做,拆迁扩建工作难度非常大。

2、根据拆迁周边老百姓及单位和施甸县人民医院扩建双重任务,现址扩建所需资金特别巨大。

3、现址扩建效果不理想。因受医院现有建筑的影响,扩建工程难以按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卫生部办公厅等3部委关于印发县医院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来实施规划和扩建。

4、随着施甸县县城北开发区和新城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施甸县人民医院现址所在地属于交通死角,将给老百姓的就医带来极大的不便。

5、根据县城发展规划,施甸县人民医院在现址扩建非常不利于施甸县人民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6、现有业务用房非常紧张。施甸县人民医院现有业务用房面积少,2010年病床使用率达到155.05%,比2009年上升11.93个百分点。在现址扩建和改造的余地非常小,而且改造成本高,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存在较大的医疗安全隐患,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人民群众就诊的需要。

(二)迁建优势:

1、根据施甸县“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有条件按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卫

—3— 生部办公厅等3部委关于印发县医院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来实施整体规划和扩建工程。

2、迁建到交通方便的位置,将有利于老百姓就医。

3、要发展好施甸县人民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医疗服务,人才是关键。而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有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4、迁建后的施甸县人民医院,硬件将上档次,同时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人才,改善内部管理,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和要求,医院的总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全面得到提升,有利于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5、迁建后,施甸县人民医院住院病床将有条件增加到350—400张,人民群众住院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医院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将会得到不断拓宽,医院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效益将会得到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综上所述,迁建后,施甸县人民医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可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三、迁建规模及迁建地点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卫生部办公厅等3部委关于印发县医院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卫发〔2009〕780号)文件精神,结合施甸县人民医院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

(一)迁建占地面积100亩。其中:医疗区及生活区建设用地

—4— 应达到80亩、职工住宅区及预留发展用地应达到20亩。

(二)迁建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根据医院350—400张床位设置标准要求,迁建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应达到30000平方米左右。建设内容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等七部分构成。同时考虑院区绿化、道路交通、职工住宅区等基础设施。

(三)迁建地点。迁建地点位于施甸县新城开发区交通等条件便利区域内。

四、迁建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按国家现行有关编制规定及2008年12月1日开始执行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第四十八条综合医院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编制。在评估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设施的平均建安工程造价,可参照建设地区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住宅平均建安工程造价的2—3 倍确定。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物,其建安工程造价可按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之规定。目前,施甸县框架结构住宅工程平均造价为2000元/平方米,迁建施甸县人民医院总投资取2倍的规定实施建设,迁建施甸县人民医院总造价投资估算金额为:30000平方米×2000元×2=1.2亿元。

以上估算的工程造价,包括空调、通风、消防、供电、供水、污水处理、弱电、蒸汽锅炉等建筑设备的费用,不含医疗设备、家具费、前期费用、征地拆迁费、室外工程费、有关税费、预备

—5—

费等费用。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补助1亿元,地方配套2000万元。

五、迁建完成后施甸县人民医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一)功能定位。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施甸县及周边邻县乡镇广大人民群众,兼顾部分特殊需求的医疗消费群体,业务上重点开展多发病及常见病的诊治,努力开展一些急、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争取达到大病不出县求治。

(二)作用:

1、迁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施甸县人民医院将成为施甸县一所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使现有医院就医环境、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整体提高,大大改变施甸县人民医院医疗环境差、医疗设备陈旧、诊疗手段落后的面貌,并从根本上解决疑难、急、重患者大量外流就诊的现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地遏制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使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2、迁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将对施甸县其他产业有较强带动作用。医疗卫生产业事关群众安康,关联度大,能产生较强的带动效应,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如拉动交通运输、餐饮、商业、通讯、教育、宾馆住宿等等。医疗卫生业以患者为载体,可以带动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科技流、文化流的运转,能够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3、旅游业配套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施甸县环境优美,特别是

—6— “善洲林场”植被率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施甸县人民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开发景区景点。但作为旅游业的配套设施,即旅游医疗与急救机构,过去一直没有条件予以保障。迁建工程完成后,旅游业的配套将得到完善,促进保山旅游业的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建设上档次、高水平的施甸县人民医院新院,是适应施甸县大开发、大建设形势的需要,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公益性社会事业。施甸县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县级财政困难,恳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立项和向上级申请资金补助支持为盼。

谢谢各位领导!

二O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县人民法院申报市级优秀法院材料 篇9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县人民法院辖区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流动人口约4万人。该院现有干警108名

。2006年,该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核心,以司法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法院改革为动力,以基层建设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为保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法院工作全局,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新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全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069件,审、执结3052件,结案率达到99.45,共解决涉案标的额1.33亿元,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一、创新管理机制,打造优秀法官队伍

为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人民满意的优秀法官队伍,滦县法院在加强班子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构建长效约束激励机制,确保了队伍清廉,公正司法。一是班子建设牵龙头。该院党组以增强班子的导航作用、核心作用、表率作用、龙头作用为目标,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兴学习之风、团结之风、廉洁之风、勤政之风、调研之风,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院党组班子连续四年被县委考核为“实绩突出”的优秀班子。二是思想教育做先导。该院把思想教育作为正确行动的先导,大力开展了学习教育工作,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多项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抓好干警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为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夯实了思想基础。三是学习培训精业务。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干警的学习培训。年内先后组织干警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40余人次,有5名干警参加了本科学习并顺利毕业,使全院大学本科学历的干警达到70人。并先后11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使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素质基础。四是制度建设促规范。进一步严格落实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努力实现队伍管理从督促型向规范型的转变,逐步改变了过去“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和靠权力和威信进行管理的状况。另外,该院于今年开展了规章制度汇编工作,将100余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放到每名干警手中。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实施和制度汇编工作的开展,已经构建起一套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该院的队伍管理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确保司法公正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五是抓实监督保廉政。一方面,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抓好内部监督。认真开展了案件月评查工作,一年来评查案卷2600余册,对于发现的案卷不规范等问题全部责成相关人员予以完善,确保了案件质量,维护了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该院还建立了单位和干警执法档案,并全部实现了微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干警的司法行为。另一方面,主动征求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该院由班子成员带头,先后走访各级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50余人次,回访当事人37人次,并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3次,发放征求意见卡800余份,主动征求意见建议。同时,该院还以聘请执法监督员、创办发放《滦州法苑》季刊、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请人大代表听审案件等多种方式,不断健全监督网络,主动接受监督,有效防止了审判权力的滥用。一流的队伍素质、完善的制度体系、有效的内外监督,为该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保障,“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办案”已成为全院干警的自觉行动。该院连续四年没发生过“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没发生过任何违法违纪问题,社会公信度不断提高,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更新司法理念,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县纪委审理室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严格依纪依法审理案件是审理干部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这是确保案件审理质量提高的核心措施。纪委审理室以“二十四字”办案方针统领审理工作全局。一方面严格审查受理案件的移送材料,着重审核案卷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和确定性,注重与被调查人做好审理谈话,保障党员和监察对象的民主权利,审核调查报告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恰当。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楚、定性不准、量纪不当、手续不全、违反法定程序问题,及时提出审理建议,当补则补。另一方面,对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在同办案人员一起熟悉和分析案情,协助他们审查证据及有关材料的同时,监督案件检查的各个阶段和每个步骤、环节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监管证据取得合法性,树立双方共同为案件质量负责的观念,促进办案人员在调查时更加严格遵守办案程序,调查取证更加规范。其次正确运用条规,准确定性量纪。对案件的合理分析与准确定性是提高案件质量的重要表现,也是严格依纪依办案的重要依托。审理室的同志们坚持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犯错误人的角度审阅案卷材料,对每一份证据材料认真审核,最大限度的防止了错误的定性,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准确性。第三,坚持集体审议,对于每一起案件,由审理人员拿出初步意见后在审理小组上集体审议,形成一致意见,报经常委会审议。

案件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对审理干部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审理室对科室成员提出了“四个强化”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坚持学习,树立大局观念,始终从讲政治的角度看问题,立足全局,严肃执纪,克服就事论事,就案论案;二是强化政策意识。为避免所办案件定性不准,量纪不当问题的发生,审理干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颁发的一系列条例规定;三是强化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审理室全体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勤于学习同勇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强化道德意识。科室干部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耐得住艰苦、顶得住诱惑、管理住小节。坚持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已的言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提高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使处分决定及时按要求实施,审理室从拟定处分决定开始到处分执行完毕,严格实行登记制和责任制。一是处分材料转递专人负责制。对违纪人员处分材料的管理、分发、转递、交接、投档工作,从处分决定和有关材料的制作,到组织、人事部门装入本人档案,都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册,从根本上避免了漏投、少投、丢失等现象。二是处分执行责任制。按照干部管理范围执行处分,科级干部违纪的处分执行,由主管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一般党员干部违纪的处分执行,由审理室主任负责;按照违纪人员的职务和处分种类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来确定宣布执行的会议范围。一般情况下,局乡级领导干部的处分执行在党委会或班子会上宣布,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在党支部大会或职工大会上宣布。

上一篇:脑卒中健康教育总结下一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