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12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1

信息化管理建设重硬轻软,对网络硬件建设重视有加,对软件投入兴趣不大,造成设备的应用率较低。

缺少统一的组织管理,在信息建设和组织管理上,缺少统一协调规划,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建设步调、建设标准不一致,数据不能共享,信息不能沟通。

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注重前期的资金投入,对后期维护、信息资源建设、数据更新及深度加工投入不足。

解决方案的实用性不强,集成商服务能力弱。针对学校市场的整体解决方案,多是一些系统集成商基于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校今后的应用问题,应用软件开发商开发出的产品不实用。解决方案中的应用软件针对性差,无法满足学校特定情况的需求,系统集成商的服务能力弱,培训和后续维护能力差。

安全保障不足。学校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对信息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技术人员不足与员工专业素质不高并存。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2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档案信息化主要是指实体档案向信息化档案逐渐转变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信息档案管理的主体, 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所有档案进行收集、管理、整理等工序, 要想完成这个转变过程就必须要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进, 要逐渐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 对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建立功能不同的档案信息管理部门,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第二, 对数学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要建立数学化档案信息资源库, 引进数学化技术, 完成对档案目录的检索和设置。第三, 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档案信息对于学校管理至关重要, 要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 能够确保信息的安全。第四, 对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加强对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要为学校建立综合型信息人才培训基地。第五, 对档案信息监管部门的建设, 要有一支负责任、技术强的档案信息监督管理队伍, 严格按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定期核查,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真实。

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 中等教育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还存在着诸多漏洞。

1) 学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许多学校领导对于新型科学技术比较排斥, 在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上缺乏思想认识, 总是认为档案信息只需要档案管理员去管理就行, 根本不需要学校领导加以重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只认为只要档案资料不丢失就可以, 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认识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真正价值。而且很多学校都没有独立的档案信息管理部门, 只是由一两个人组建的档案小组, 缺少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政策扶持, 这就导致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2) 基础设施较为简陋。由于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 对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投入的资金较少, 所以很多学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简陋, 有些学校甚至都没有档案管理设施, 这就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无法开展, 即使有些学校有一些打印机、计算机、扫描仪, 但是这些仪器只能勉强使用, 根本不能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同时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计算机人员, 教师对于计算机软件一窍不通, 这样学校档案管理就只能采用传统方式, 此外经常会出现一些纸质重要文件的丢失, 给学校造成严重的损失。

3) 档案管理体制较为混乱。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体制尚未真正落实, 没有积极响应政府提倡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政策, 有些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学校缺乏专业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 而且在学校内部档案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没有建立单独的档案管理部门, 大多数都是由其他部门代管档案,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胡乱领导, 致使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体制混乱。

4)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水平较低。许多学校没有计算机档案室, 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经验一片空白, 即使有些学校建立了计算机档案室, 但是档案室只有局域网, 无法及时搜集外界信息数据, 这也不符合数字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5) 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不足。由于档案信息是逐年增加的, 具有一定的累加性, 长期使用会形成大量的档案信息数据, 但是许多中等教育学校并没有注重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只是使用简单的查询检索功能, 这使得档案信息化功能没有得到利用, 还需要深入挖掘。

三、中等教育学校应如何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 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 学校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必须要进行改革, 首先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 要从自身做起, 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视, 要彻底摒弃传统档案信息管理方式, 要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 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章程之中, 要建立独立的学校档案管理部门, 要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要求, 要定期对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此外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档案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由校长直接管理, 明确分工和职责, 要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 同时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 要增强全体师生的信息管理意识, 各个部门都要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夯实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中等教育学校要增加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基础设施, 尤其是要建立档案管理室和计算机档案室, 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施, 完善学校档案管理设施, 加强技术研发投资, 引进专业信息化人才, 实行“以网养网”政策。

(三) 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随着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校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病毒的侵袭, 这就使得学校档案信息受到严重损坏。所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是当前中等教育学校的首要任务。第一, 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能够为中等教育学校提供法律保障。第二, 在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网络系统建设时, 要注重对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 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防止信息泄露或被盗。第三, 在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要对防护软件进行加密, 比如防火墙软件、杀毒软件、电子身份认证系统软件, 都要有防护监控系统的保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 存在着诸多问题, 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思维观念, 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 要引进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要加强培养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 确保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玉华, 罗芳.浅谈学校档案与文献信息化管理系统[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15.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问题;措施 从2009年开始,为了全面掌握我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近三年的情况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为今后全县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搞好“班班通”工程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促进远程教育的广泛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现。

下面就本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谈谈我的看法:

问题一:传统教育观念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就目前本县教师而言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仍以传统教育观念指导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制约了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水平,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2.没有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从本县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只是有学校电教处或信息中心制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这里主要的问题一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本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随意性太大;二是有些部门出具的建设规划和装备要求与现在以数字媒体和互联网为主体教育信息化建设不相符;三是就本县而言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中没有明确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比例,政府的专项经费更是缺乏,由此造成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措施一:针对上面的问题,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坚持建、管、用并举,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发展;强化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项职能;实施“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问题二:重“硬”件,轻“软”件

目前,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配备,轻培训;重投入,轻管理”等不良现象。往往存在硬件投资比例过大,软件投资明显不足,导致硬件、软件和潜件发展不平衡,出现有先进的网络设施,缺少适用的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缺乏懂信息技术的学科老师等不协调发展局面,结果造成先进的信息化设施无法有效利用,很多学校的网络设施仅局限于上网,或往往变成上级考评的对象及供领导参观的现代化摆设,应用成效与预期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措施二:加大软、硬件投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配合“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依托上级教育资源网,采取以远程教育资源为主,互联网搜索资源作为拓展,以购买资源和自建资源作为特色,建立起学校的资源库。在两个层面上做好地方资源库建设。一是由教研室牵头,电教人员做好技术支持,建立县级的学科网站群。如:化学、数学、英语网站等。二是由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发动教师利用中央电教馆教育源库、基础教育资源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制作课件,建立校本资源网站。

问题三:教师技能问题

教师素养需要提高。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具有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

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

变革。

措施三:要全面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切实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在内的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网络和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学校规模,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师思想意识的提高。相信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会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中国电化教育,2003(9).

[2]朝永奇,姚春玲.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回顾、展望及应对策略.中小学电教,2003(8).

[3]白梅.关于网络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1(12).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4

1.学校西教学楼年久失修,墙面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学校向有关部门申请报告,尽快予以立项,消除安全隐患。

2. 教师、学生计算机较少,还达不到标准,建议学校以后逐年购置。

3.学校无卫生室,无专兼职人员,建议学校按标准设立并开展工作。

4.图书册数虽已达标,归类上架,但近年来借阅率偏低,希望采取措施,扩大师生图书阅读量。

5.各种教学器材配备虽已达标,但使用率有待提高。

6.教师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的4%,未达到标准要求。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5

2.1工程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与否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一些管理者执着于“老套路”,认识不到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态度不够坚定。另外,也有一些管理者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在各部门的办公室配上计算机,联上局域网,装上几套工具,实现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殊不知,那样只是搭建了信息化的一个架子而已,没有实际内容,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是要整合全部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操作平台,使得各部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2 工程管理信息化还存在很多误区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中,不少企业将信息化与计算机、局域网等同起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方之间的信息交换仍然采用纸介质方式,并没有因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在信息化管理中,其根本前提是数字化,将各项信息资源存储于电子介质中,且信息交换应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但从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来看,信息技术仅被视为工程管理的工具,并没有引起工程管理模式的变革。

2.3工程管理信息化开发软件与工程管理实际结合不足

当前大多数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由软件公司开发,这些软件公司没有工程管理的经验,软件开发人员对工程管理的要素、流程等不了解,没有深入的了解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没有考虑到工程管理人员计算机相关技能的缺陷,导致开发出来的信息软件没有整体性,软件可操作性或易用性差。软件功能强大但是操作复杂,而操作者文化技能有限,无法理解和利用相关功能,操作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进行相应操作,但培训会增加工程管理的成本,所以,一些企业放弃使用信息开发软件。

2.4信息技术应用落后。

工程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和使用阶段设施的管理,然而信息技术在我国工程管理中主要应用于施工的前期,而很少应用于施工过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仍然以人为操作为主,缺乏科学性。除此之外,一些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计算机只是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打字等,没有借助网络建立起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3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3.1 明确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应明确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在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中深入推进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工程项目周期为对象,将无纸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信息交流中,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方的信息交流应以电子介质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接收和提交,将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便于信息利用和共享。工程管理信息化最重要的目标是在信息共享基础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2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内容

项目管理是企业工程管理的中心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和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计划统计、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劳资管理、合同预算、成本分析、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还应该为工程项目管理各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软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信息控制的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工程项目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

3.3加快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

行业特别是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房屋工程、市政工程容易受到地质情况、天气变化、噪音、施工时间限制环保等要求的限制,这些会对资金预算工程进度产生影响。由于国外软件的适应性较差,很难满足参数变化,对工程施工建设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加快国产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在信息系统方面,根据我国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参数,允许用户对参数进行重新配置,这样就能保证参数的准确性,降低工程企业的数据分析的成本,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工程进度开发成本,将已完工的工程量进行成本核算,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加强成本控制,以提高工程效益。

3.4从企业经营情况出发,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合理规划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各项管理制度,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照搬。从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司局域网,初步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但很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还存在着很大局限,信息系统的集成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继续完善和推进信息化成果,推进企业专业系统流程再造和优化。同时,还应该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社会的各项公共资源,参与现代金融支付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电子认证体系、信用系统,推动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5 政府应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信息化战略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供应链和供应链的竞争。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家企业和一个行业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参与。因此,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在政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下,将企业各项资源整合起来,实行统一化管理,才能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降低了工程施工的工作强度和生产成本,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从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信息共享情况较差,影响了我国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国行业的发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政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下,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加快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不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刚.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

[2]刘亮,陈国鹏.对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的探讨[J].科技广场,2010(1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6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问题电力信息标准化建设制约了信息化发展

电力企业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历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并留存有大量的历史数据。由于缺乏统一的编码体系,给系统整合以及各类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除此之外,编码体系的不一致也加剧了电力行业管理软件形成通用产品的难啡。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秒、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这就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标准体系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内部、上下级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交互。据介绍,目前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编码体系,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在地市级电力企业使用,但都无法在全国推广。我们相信,只有把标准化建设搞上去,才有资格谈信息化建设的纵向延伸发展。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各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度不一样,同时建立的管理机制也不尽相同,电力企业组织管理架构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取向,使现有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相互磨合、相互促进、相互完善。坚持信息化建设为现有管理模式服务这一前提,用信息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变革,并以管理机制变革推动信息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化和规范化

企业的管理方式亟需规范化和流程化。电力企业在长期的垄断体制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管理模式,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全行业统一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又由于电力企业将安全生产当作第一要务,即使有心改造流程,其力度也有限。企业缺乏规范直接导致IT厂商项目实施时困难重重,需要不断的与客户沟通并对系统进行相应的修改,软件产品化很难实现,加大了经验积累的难度,给电力行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滞后于信息化建设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长期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存在与运营,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电力企业曾一度在计划性指令下进行生产,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在长期的计划经营模式下形成的电力企业条块分割、信息闭塞、效率低下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电力企业需要启动一轮企业管理革新,从企业战略出发,实行业务调整、流程梳理与优化,引入信息技术的支持。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有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而管理模式未能实施有效革新,最终导致了信息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硬件与软件投入上存在重硬轻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上的误区,部分电力企业认为搞信息化主要就是买机器、建网络。前几年,电力企业虽然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但是将资金主要用在了硬件设备的购置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投入却明显不够,认为硬件设施是有形的固定资产,而软件却是无形的,价值不容易度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重硬轻软情结。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硬件设施脱离了软件系统,从而硬件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没有太大的成效。

这里的基础不仅是指硬、软件方面的设施等,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员工的计算机素质和对信息化的认识,这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目前电力行业员工的计算机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基础培训,同时员工也容易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给项目实施带来困难。此外,如果企业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往往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项目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模式与观念是影响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电力企业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长期的垄断性经营导致了其特有的经营管理模式:重安全生产、轻企业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分散,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意识深深植入电力企业的领导、职工的观念中。当前,电力行业竞争机制正在逐渐建立,电力企业面对竞争需要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正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途径。而信息化建设又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电力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推进难度较大,包括:思想意识的转变;体制的创新和管理的变革;竞争、服务和成本意识的觉醒等,还有企业的服务、品牌、人力资源等更高层次的文化范畴。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而已,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推进模式,以及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观念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传统的电力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存在着一些客观的问题,所以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一定要接受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新的业务流程、新的管理体制有一个接受、适应和深化的过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要改革企业管理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因而必然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可能会带来企业资源和内部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肯定会存在阻力。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遵守规程,这正是企业加强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企业信息化主要通过现代科学的信息技术方式, 在企业进行运营与管理中增添科学的企业管理思想, 这样在进行业务流程、物流、财务、客户关系、成本核算和供应链等相关流程中才能得到管理的科学化。企业信息化这项具有系统性的工程既复杂, 同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十分困难, 在企业内部进行变革将会更具挑战性。

1.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决策者片面的意识

在实施企业信息化中, 其效率以及效果直接取决于决策者的认知程度。然而, 大部分企业的决策者在认识企业信息化方面都比较笼统, 没有意识到企业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甚至有些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单纯的理解为购买以及利用一套管理软件, 即用计算机操作取代以往手工操作, 却忽略了实际上, 企业信息化是对管理体系以及业务流程的一次改革。

1.2 业务流程与管理体制具有弊端

企业信息化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体制不适用于管理思想, 那么在实施信息化中就会不理想。就大部分企业而言, 企业经营权联系着其所有权, 很多管理模式甚至是家族式的, 并没有彻底的对一些传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 企业内部大多数工作者, 因为对传统业务流程以及操作系统十分熟练, 这样就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中的一些新内容具有很长一段时间接受。

1.3 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要想实施企业信息化, 就一定要在技术基础、管理基础以及计算机基础方面足够充分, 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与其员工都包括在内, 而一些企业中因为比较低下的管理标准以及技术水平, 员工在对计算机进行使用的水平也不容乐观, 这样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就会残缺且失真, 由于企业缺少基础数据,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就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企业内部标准不完善, 这样企业内部在共享信息方面就会出现困难。同时, 各个行业之间标准规范各不相同, 各行业间在使用信息方面也会带来不便, 这同样会影响到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终效率。

1.4 实施信息化没有达到理想结果

因为一些企业具有较小的规模, 实力较弱, 这样就会加剧企业进行筹资的困难, 通过巨额成本对信息化得以实施后, 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比如, 因为很多企业信息化人员不够专业, 企业内部只有很小比例建立局域网, 还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局域网, 但是却很少共享信息, 一些企业在当前交换信息中却仍然通过因特网来完成, 极少企业通过ERP进行供应链管理。同时, 企业在应用单项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仍然较低,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水平比较低下, 没有合理利用深层次进行优化以及仿真等功能。

1.5 没有进行科学的培训

实施企业信息化是靠企业的工作者付诸行动的, 所以要在业务方面对企业员工培训, 这通常会由信息化软件商来完成, 然而由于一些软件商的重点在于将其产品推销给企业, 就其自身而言, 有关信息化方面的实施经验较少, 培训体系不完善, 这样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2. 对策

2.1 将决策者的意识进行转变

企业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而存在, 所以应该让决策者转变其认识, 让他们从根本上掌握企业信息化, 让他们知道实施信息化对企业好处, 实施信息化并不是一套管理软件就可以解决的, 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实施信息化就是对管理体系以及业务流程进行革新。决策者应该掌握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哪些管理体系以及业务流程与其不相匹配, 还要亲自带领员工共同实施信息化。同时, 决策者们一定不要忽略了信息化的技术应用、详细情况和企业的战略层面, 决策者在具有足够的意识的情况下, 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才会更加顺利。

2.2 对管理体系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变更

事实上, 企业信息化就是一次改革, 它需要将以往旧的管理机制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变更。企业“一把手”应该关注管理体制进行变更, 由于在改革管理中, 有些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 只有将阻碍信息化的相关管理体制进行改善, 这样企业内部就会顺利重组业务流程, 防止发生反复实施以及流程的反弹的情况。重组企业业务流程, 就是将一些工作流程进行改善这样企业内信息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在运转中就会更加完善。企业需应该在业务流程的实施下从根本上将以往的旧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用信息化所需要的业务流程来代替。

2.3 在基础数据以及标准规范方面的工作应到位

为确保能够顺利实施企业信息化, 需要进行采集以及整理基础数据, 只要数据库全面无误, 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中就会称心如意。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先进全面的信息化系列标准, 应该确保所采集的数据具有真实、全面、标准的特点。就当前形势而言, 企业要结合本身具体的情况, 根据行业或者国家已有规范, 协同软件供应商合理的修改当下的标准;同时, 各个行业间可以进行相应的沟通, 如行业协会, 将行业间合理的标准进行建立, 这也方便了各个行业间来共享企业的信息。

2.4 遵守经济适用、循序渐进标准

企业所制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应该对其进行长期持续发展有利, 才能避免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混乱, 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资金情况、管理水平以及软硬件环境, 购买和实施相配套的管理软件, 而不应盲目的购买价格昂贵的软件, 只有管理软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管理软件的作用。因此, 企业在选择软件商时, 需要对其技术实力、产品的性价比、售后的培训及咨询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重点, 务求实效, 企业可以考虑选择重要的部门或环节作为切入点, 在取得一定效果后, 再逐步向整个企业推行, 这样实施的好处是投入较少, 而效果比较明显, 通过局部信息化实施的成功让员工对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作用产生信心, 这样后续企业才能顺利展开信息化工作。

2.5 对有关工作者进行培训

实施企业信息化中, 所需要的人才应该熟练运用计算机同时熟练掌握专业技术以及管理知识。因此,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工作, 就是培训企业管理部门的员工以及相关操作人员, 这样他们才会掌握详细信息技术, 同时让他们了解到实施信息化将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培训完普通员工之后, 他们就会感觉到以前落后的工作方式, 这样他们就会欣然接受当下管理软件。企业在选择培训主体时, 主要应该选择信息化实施经验比较丰富的软件商, 并且要求其根据员工具体的工作性质, 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 使员工掌握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企业的培训主体应该是在高校或社会中专业的培训机构, 。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上述方法对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然而企业要想彻底进行信息化改革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应始终根据企业本身情况, 不断发展, 最终才会探寻到与自身发展相符的信息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孔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2.

[2]卫东等.跨越新起点—中小企业信息化经验启示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3.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管理;强化措施

我国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有一段时间,但由于相关工作还不够过关,再加之部分地区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相应的条件,这就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达到预测的效果。通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加之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加大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的异构性

档案部门按受的档案来源具有多样性,不仅具有各自的特殊属性,而且存在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处理方式,这就导致数据具有较强的异构性,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档案作为重要的数据记录,其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档案记录过程中,由于受制于各地区发展时间、发展效果等因素的制约,档案在数据统计、记录和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导致数据出现异构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高度的分散性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受到档案高度分散性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档案记录的详细性和准确性,则不同地区及不同单位在档案更新时间、记录方式和处理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虽然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较为发达,但这种分散性则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制约影响。在档案分散性表现中,更多的表现为档案资料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及单位中,这不仅导致信息的重复性及无差异数据情况的存在,而且数据量较大,而时间有限,从而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三)管理的滞后性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除了做好信息化工作以外,档案管理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和定量人员针对实际情况来进一步精简、优化和重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信息化无毒的融入,从而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当前许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滞后性的问题,而且由于管理上的滞后性,从而导存在较大的问题,甚至导致较大的安全隐患存在,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化措施

(一)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一,各个地区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着重点放在管理方面,遵循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由于目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在时间上可以向上级申请宽限。

第二,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归档等一系列的工作,保证产生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此项工作是总体工作当中的重点,并且对后续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因为一时心急或者某些主观上的因素,导致最后的价值缺失,势必对档案管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

在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则需要加大对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加快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进程。当前我国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再加之通过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数据重复情况的发生,而且对于提高数据处理和记录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服务意识

过去的档案管理属于被动性质,只有别人向档案管理人员和部门寻求帮助,这种情况的长期持续,导致很多地区的档案管理工作陷入了一种困境。未来的档案管理工作绝对不能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出击,只有提升服务意识,深入挖掘市民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才能更好的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档案的数量及其庞大,如果错漏了某些人或者是某些地方,势必导致我国在后续的发展中,遇到很大的阻碍。本文认为,临时需求分为主动性和反应性两类,主动性需求是指在用户提出要求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答案的需求,反应性需求则要求作调查研究。因此,自助式服务是解决档案部门穷于应付无暇他顾的基本对策,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势的体现。

(四)坚持质量第一

首先,所有的档案在归类、转移、信息化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不能因为时间上的限制或者赶进度等一些托词,忽略质量。

其次,档案从业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業素质,加快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确保为档案需求者提供标准的档案服务。对于来访者需要热情接待,耐心的给予帮助,能够更好的满足来访者的需求。

第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工作,所有的地区必须参与,无论是偏远的山区还是技术不发达的地区,如果此时搁置,那么后续工作也接不上,所以此时完成工作会为后面的一系列工作争取很多时间,对提高工作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上述的工作以外,我们还需要做到四个并重:软件与硬件并重;信息资源整合与理顺调整职能并重;农村管理应用与企事业管理并重;拓展建设与安全防范并重。

三、结束语

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可以更发孤将档案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传统的纸质档案开始被新型载体的档案所取代,这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处理好档案信息,利用新的方法和策略加快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尽管当前很多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没有达到标准的水平,与预期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近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一味的追求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章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3,(26).

[2]任晖.浅析档案信息化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9

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因此,基层法院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法院提升审判质效的助推器。但是,目前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许多法院领导对此项工作注视不够,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只建不用、用而不精的现象,很多法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建设信息系统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落实系统的跟踪运行,使得新系统长期处于半瘫痪甚至完全瘫痪状态,成为了应付检查的花瓶。

2、技术人才短缺。庞大的软硬件环境再加上诸多的应用,要想使整个信息化系统安全、快速运转,必须有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和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而现在大多数法院的网络管理人员还不能胜任新系统、新技术的高要求,在系统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技术瓶颈。同时,由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还要求网络管理人员懂法,但是目前基层法院普遍缺少这样的复合人才。

3、应用人员水平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人,但是目前,法院大部分干警还存在只要懂法、会办案就可以胜任法院工作的思想,普遍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一些年龄大的干警对新技术存在畏难情绪更懒于学习,导致对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和熟练程度不能达到熟练运用并服务于日常审判执行工作的程度。

二、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快审判方式转变、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基层法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广泛宣传动员,逐步把法院建设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增设机构,充实人员。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统筹考虑。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把信息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纳入各级法院公务员招录计划,专门从事法院信息化工作。

3、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要从法院工作实际出发,加大全员培训力度。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来院就案件基础信息录入、流程管理系统控制等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专题授课,使全体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努力提高审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化素质。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10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谁失去了信息优势,谁就失去了整座江山。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意识、资金、技术、软件等诸方面存在着问题,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使得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十分必要。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提出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重视企业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反过来,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企业数量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约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6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2]。然而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实施成功率也不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层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层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近半层的企业拥有自学成材的企业信息主管;而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半层以上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势在必行,其中一些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病毒防护措施,全面考虑安全的较少„„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存在误区。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以至大部分企业都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3]。再者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更是知之甚少。

2、资金短缺, 投入不足。

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总资产的0.2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恰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能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要求的提高,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却不愿继续追加资金,造成企业信息化继续建设举步维艰。企业由于经费短缺,通常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明显不够。而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有能力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IT设备更新频率快,硬件2-3年就会过时,甚至淘汰,当时购买的软件如果不及时更换,跟不上市场要求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4]。据统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技术匮乏,专业人才短缺。

技术力量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而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薪资水平普遍缺少竞争力,从而对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5]。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施人员身上。实施人员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实施人员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4、软件市场服务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软件价格高,对硬件要求高,超出相当数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软件商的服务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依赖于软件商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但大多数软件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缺乏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调查中,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同样制约了管理系统软件的“本土化”进程。

5、企业信息化目标不够明确。

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的劳动,提高信息输出速度,而这些仅仅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建设,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同时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

6、相关法制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我国也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所以最先利用信息技术的企业所付出的代价比较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眼花缭乱的计算机软硬件市场和众多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现象时,困惑重重、举棋不定。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信息化已成为一个企业重要竞争力的表现。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也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6]。并且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投资和配置,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决策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足够正确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两点,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集中有限资金重点突破。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是太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花少钱、办大事,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也就是寻找能够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绝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技术和新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做好信息化战略规划。应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要考虑使用成本, 切不可忽视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成本以及设备、软件的维护成本。

3、重视培养和引进信息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了顺利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对策,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招聘和引进适合企业的人才,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信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多开展人才培训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企业信息化正常运作。

4、健全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起始阶段,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科学使用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提供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商、工程监理机构等组织的作用。要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5、作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它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诊断和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业务流程,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制定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中,要通过对企业现状、未来发展的研究,制定出包括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6、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信息管理法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安全和电子合同认证问题,应尽早出台网上合同法,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颁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在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重要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组织,还取决于企业外部的环境优劣。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实现不仅仅靠企业本身的努力和市场化的运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监督。虽然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只要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并加以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参考文献:

[1]罗秋菊,李博雅.试论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07(1)。

[2]王召,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实证分析[J]。国研网, 2004-10-10。[3] 张玉才,宋新平,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措施。科技管理研究, 2012,(04)。

[4]汪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合肥学院学报,2005(8)。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41

1 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马关县最近一些年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从而为其它事业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使马关县形成经济文化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道路。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努力从社会或者高校中引进专业型人才,有利于提升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推进,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快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最近一些年来,马关县十分重视文化环境信息的建设,为民众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加强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都会对马关县图书馆提出了更高、更细的社会服务文化要求,图书信息化是对县级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准确定位以及规划提供方向,是作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有利于全面开展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合作和交流,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营养,起到了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加强信息人才培养,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进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加入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事业中来。我们可以预知未来将会是一个具有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高速网络化的社会,如果没有足够的竞争力,那么就会无法引进和留住有用的信息人才,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就会很容易出现发展危机,随时都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一定需要开展信息化建设。组建强硬的信息化建设团队,以应对信息时代需要。

2 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

经费问题一值是作为制约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按照一些图书专家保守估计,要想正常发展一个县级图书馆,每年对图书馆文化建设发展最起码投入100万元才能满足基本需求。而在现实的发展中,有很多地区县级图书馆财政拨款存在严重的不足,而真正用于购买图书和图书馆网络信息基础建设的经费少之又少。对于一些经费十分短缺的县区,有时连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很难正常发放。维持图书馆的基本稳定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假如无法正常补充资金,那就很难谈得上发展了。另外,因为县级图书馆在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时存在滞后,图书更新工作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流失了较多的读者,以致于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2.2 图书馆信息化设施功能不够完善

自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以来,马关县图书馆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有效优化资源内容,服务手段方面有待提升。另外虽然将资金投入到多媒体放映厅以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有关设施中去,阅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整体服务范围以及服务技能上依然存在不足,图书数字化建设以及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存在严重的滞后。当前购买馆外资源以及进行自主研发资源相当少,对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县级图书馆需要全面做好文化信息资源的接收、传送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外,还需要将更多的地方特色资源挖掘出来,尽可能地将这些资源展示出来,使各个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层次读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2.3 图书馆信息化人才十分匮乏

当前,由于县级图书馆管理层,不够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技能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整体知识结构存在参差不齐。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存在严重的不足,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比例失衡以。对于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管理工作,却表现的无从入手,难以适应。更加说不上开展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于现有图书馆管理体制设置不够科学,行政干预过多,对技术方面的支持严重不足,而对于人才方面的培养以及梯队建设不通畅,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和留住。因此,图书馆信息化人才是影响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原因。

3 完善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县级图书馆的发展依然不够理想。离全面建设具有全社会性、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作为地方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出主导力量,有必要加大对图书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用更强有力的政策来扶持县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知道政府建立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人类的管理和统治。其实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也是为了能够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现实文化知识需求,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普遍、免费等的公共信息资源服务,尽量做到让全社会人民都能受益。作为一个县级的公共图书馆,是属于一个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基本设施,也是人民群众进行终身教育的阅读殿堂,同时也代表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品位以及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可以为这个地区的公共决策、科技创新以及经济发展等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所以,县级图书馆规范化发展一定需要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3.2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活动

以用户需求作为为导向,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按照用户的现实需求,使用多种形式来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过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解决不同用户之间的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图书馆服务人员需要全面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每一个县级图书馆需要全面树立起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挖掘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从而为特定的用户提供具有本馆特色的信息服务。

3.3 提高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一直以来,县级图书馆大都存在着人员结构失衡、工作人员学历偏低以及业务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从这两方面来着手:一个方面是对于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县级图书馆应该支持在职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在职培训以及攻读学历和学位,应该制定计划分批选派合适的人员外出参加相关业务学习,例如: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等,拓宽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优化馆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需要设立一个较高的准入门槛。以业绩和能力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水平的评估标准,采用评审、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推行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在工作人员间建立良性的竞争互动关系以提高其服务水平。

4 结束语

总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将会越来越重要,要想建立起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必须要有良好的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只有在这三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才能实现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化。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真正服务于基层群众的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甘利人.数字环境下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3(05):98-101.

[2]彭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教育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3(01).

[3]谢耘.中美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及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83-85.

作者简介:李代翠(1964-),女,助理馆员,中专学历。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12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措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快推进信息化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而且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选择。在现代林业发展中, 为了更好的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则需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同时林业信息化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 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加快推动林业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 确保林业信息数据共享的实现。在未来林业发展的较长时间内, 林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所以需要对林业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以信息化来更好的带动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改变林业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营模式, 实现林业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

1 目前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投入不足,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发展较为缓慢, 特别是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上, 由于受制于资金和技术的制约, 林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严重滞后, 设备、信息设备设施及信息交换手段都较为落后, 内网和外网在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1.2 缺乏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权威性、指导性文件

在当前林业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性文件, 这就导致各地区各部门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上都自成体系, 不仅存在水平低的问题, 而且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不仅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 而且共享性较差。

1.3 林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对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林业信息化建设人员, 不仅需要掌握林业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3S等专业技术知识, 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将信息化技术与林业专业知识相结合。但在当前我国基层林业部门, 这种综合性的技术人才较少, 严重制约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4 政府对林业信息化的推动和保护作用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就为我们在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方面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条件, 但在实际工作中, 对资源和产品的知识产权缺乏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而且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 这对我国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前在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加强保护意识,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对林业各方面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从而加快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 加快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措施

2.1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 但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还需要从思想上对林业信息化发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特别是作为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 更需要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 解放思想, 充分利用林业信息化来加快推动林业现代化的实现。作为林业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 需要在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扎实推进, 亲自对各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部署和协调, 督促林业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都能够落实到实处, 亲自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作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者, 需要加快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带头进行学习和宣传, 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林业信息网络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来加快建立林业信息系统, 从而实现从上到下的现代化信息网络, 林业信息系统需要以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为枢纽, 并与各省市县的林业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联接, 实现林业信息采集、编辑、整理和传输的一体化, 利用市场化方式来进行运作, 从而加快推动全国林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全面覆盖, 确保林业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2.3 加强林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林业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所以需要加强林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加快林业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 同时还要强化对林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 使其能够更好的在掌握扎实的林业基础理论上, 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从而更好的推动林业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加快建设林业信息化体系, 使林业能够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2.4 充分发挥信息平台, 为促进林业协调发展服务

通过林业信息网络系统这个平台, 可以进行林业政策法规和林业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更好的展现林业风采, 提高林业的知名度, 这对于整个社会对林业的深入了解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林业的最新政策进行发布, 在网上开辟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进行林业技术信息竞技问答, 从而为林业工作者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林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2.5 促进林业信息和物流互动发展

林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 所以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快推动物流的远程化和规模化发展, 将互职网和现代物流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 从而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供应链, 确保林业生产企业流通成本的降低, 使林业企业和林业产品经营者对市场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加快推动林业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有效的解决林业信息闭塞的问题, 利用快速、便利的物流来加快推动林产品的销路, 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

2.6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要求下, 需要林业科学的整体布局、运行模式等都需要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相适应, 所以需要加快推动林业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 构建具有较强开放性、流动性、竞争性和协作性的林业科技运行机制。同时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快、淘汰快的高新技术, 大力应当支持公益的林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对有市场潜力的信息服务, 应当采取积极态度和策略给与支持, 例如广泛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林业信息化建设, 扶持和发展林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机构, 培育市场化运行机制, 通过积极引导和机制创新促进林业信息化产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始在林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已十分明确, 这就需要我们在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仅要做到高起点规模和高标准建设, 而且还要避免重复性建设及管理应用不足等问题, 强化各类林业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从而全面推进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为林业现代化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艳.关于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商业时代, 2011.

[2]孙琴, 乔牡丹, 沈洪霞, 等.林业信息化建设研究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

上一篇:儿子写给父母家书范文下一篇:自主干部教育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