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推荐8篇)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公司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有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指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和八大业务应用。“一体化平台”包含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业务应用”包含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业务应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遵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其配套文件《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执行。

第三条 信息系统安全主要任务是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

第四条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分区、分级、分域”总体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管理信息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实现“双机双网”,信息内网定位为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信息内、外网之间实施强逻辑隔离的措施。电力二次系统实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防护策略。

第五条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系统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应按照“三同步”原则,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重大事项决策和协调工作。

第八条 信息系统安全纳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专业管理、归口监督。公司信息化工作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信息大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的安全保障,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电力二次系统特别是生产控制大区系统的安全保障,安全监察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监督工作。第九条 公司信息化工作部主要职责:

(一)落实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法规、方针、政策、标准和规范,联系国家有关部门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二)组织制定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

(三)指导、协调和检查各单位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组织落实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统筹开展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工作;

(四)负责信息系统二级以下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描述见《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事故调查与统计规定》);协助信息系统一级、二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五)在公司应急体系框架内,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六)开展涉密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立项、设计和建设,做好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检查;

(七)负责规范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评和选型工作。第十条 公司安全监察部主要职责:

(一)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全过程监督检查;

(二)负责信息系统一级、二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负责监督公司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落实;

(四)负责归口统计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第十一条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定电力二次系统管理制度,负责制定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及应急处理预案;

(二)负责审核下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负责电力二次系统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配合完成国家有关部门对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开展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等级保护制度落实等各项工作。

第十二条 业务应用部门主要职责:

(一)配合开展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等级定级工作;

(二)配合开展业务应用系统安全测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三)负责或配合开展业务应用使用人员的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培训工作;

(四)协助开展业务应用人员办公计算机安全管理。第十三条 各单位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法规、方针、政策、标准和规范,贯彻落实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制度和规范体系;

(二)负责落实本单位范围内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责任制;

(三)在公司信息职能管理部门指导下,落实本单位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等工作;

(四)按公司信息系统应急体系要求建立本单位信息系统应急体系,组织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五)负责明确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部门或机构,落实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日常工作,具体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策略;

(六)组织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的宣传和培训。

第三章 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不断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操作规程实现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标准化作业;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 明确安全管理机构,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应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之间、信息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第十六条 严格遵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纪律,严禁将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和互联网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严禁在信息外网计算机上存储和处理涉及企业秘密的信息。严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及互联网上交叉使用。

第十七条 严格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人员录用过程,审查其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关键岗位应签署保密协议;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严格外部人员访问程序,对允许访问人员实行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第十八条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开展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定级、审批、备案工作。针对确定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根据等级保护有关要求,落实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等级保护制度。

第十九条 新建信息系统涉及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应明确安全需求,确定安全等级,结合公司安全防护总体策略,进行安全防护方案设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坚持鼓励使用国产化产品原则,开展安全产品采购,必要时开展产品预先选型测试;加强软件开发管理,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安全隔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测试单位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性测试报告;对测试不符合要求的,在整改后要重新测试。系统试运行前,要开展相关安全培训。

第二十条 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全过程管理:

(一)严格执行信息机房管理有关规范,确保机房运行环境符合要求,严格机房出入管理。要编制信息系统资产清单,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根据资产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

(二)对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选型、采购、使用等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相应操作规程,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实行标准化作业。强化存储介质存放、使用、维护和销毁等各项措施。

(三)按照最小服务配置和最小授权原则,对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和操作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明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险;详细记录日常操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定期开展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根据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更新,并在更新前做好备份;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并进行修补;及时安装补丁程序,在安装补丁前做好测试和备份工作。

(四)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加强全员防病毒、木马的意识,不打开、阅读来历不明的邮件;要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做好记录,定期开展分析;加强防恶意代码软件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等管理。

(五)严格系统变更、系统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申报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变更管理制度。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进行必要的安全隔离,配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开展必要的安全评估。

(六)建立和执行密码使用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七)对信息网络与系统运行状况等进行监测和报警;定期对监测和报警记录进行分析,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安全设备、恶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设施进行集中管理。

(八)严格按照有关信息系统事故调查规定,及时报告信息系统事故情况,认真开展信息系统事故原因分析,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有效落实整改,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严格执行有关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做好定期、节假日和特殊时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报送工作。第二十一条 严格执行公司有关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切实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及时落实整改,及时消除信息系统安全隐患。根据国家和公司要求,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特殊时期安全检查和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十二条 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人力、设备等应急保障资源可用。

第二十三条 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妥善保存备份记录,定期执行恢复程序。要切实根据需要开展业务应用容灾系统建设。

第二十四条 切实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规划工作,不断完善公司安全认证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强化信任体系应用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以及重要信息的加密和签名工作。第二十五条 切实加强员工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系统安全意识;强化信息系统安全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培训效果有评价。要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对在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应给予奖励和表彰。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追究其责任。

第四章 技术措施

第二十六条 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对机房建筑设置符合要求的避雷装置、灭火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取防雨水措施,防止雨水、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控制机房温、湿度在设备运行所允许范围之内,保证双路供电,电源线和通信电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第二十七条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工作:

(一)网络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要冗余配置,合理分配网络带宽;建立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访问控制;根据需要划分不同子网;对重要网段采取网络层地址与数据链路层地址绑定措施。

(二)采用防火墙或入侵防护设备(IPS)对内网边界实施访问审查和控制;对进出网络信息内容实施过滤,对应用层常用协议命令进行控制,网关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严格拨号访问控制措施。

(三)加强内部用户私自访问外部网络行为的检测工作,要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定位,有效阻断;对重要网段,应采用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监控,对入侵事件及时提供报警。

第二十八条 加强系统安全技术工作:

(一)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具有登录失败处理,限制非法登录次数,设置连接超时功能;用户访问不得采用空账号和空口令,口令要足够强健,长度不得少于8位。

(二)严格限制匿名用户的访问权限;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访问权限分离,对访问权限一致的用户进行分组,访问控制力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三)控制单个用户的多重并发会话和最大并发连接数,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磁盘空间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当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时,应能检测并报警。

第二十九条 严格网络、系统安全审计工作,安全审计系统应定期生成审计报表,自动进行备份,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删除、修改或破坏。第三十条 重要和敏感信息实行加密传输和存储;对重要信息实行自动、定期备份;对门户网站页面,要具有防篡改机制和措施。第三十一条 严格用户帐号及口令管理,使用强健复杂口令,定期更换口令,杜绝使用空口令;定期开展用户终端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及时更新杀病毒程序,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篇2

3S技术是GIS、RS、GPS的简称,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作为空间信息处理的这3个技术系统,在空间信息管理中各具特色,均可独立完成自身的功能。同时,它们所能解决的问题之间又有很多关联性,在功能上又各自存在着优点和不足。GIS是具有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灵活的空间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但获取数据较难;遥感信息能高效地获取大面积的区域信息,但数据定位及分类精度不够;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快速地给出目标的位置,对空间数据的确定具有特殊意义,但本身通常无法给出目标点的地理属性。因此,只有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贵州电网输电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就是在3S技术集成基础上建设的系统,它以输电管理为主要对象,提供输电设备、设施、电网运行状态以及输电线路相关的雷电、污区、林区和特殊区域等方面信息,与地势、地貌、河川、城镇、公路,以及气象、水文、地质、植被、土地等资源和生态环境信息集中于统一系统中,以虚拟化、可视化的方式提供直观的、人性化的信息展示界面,实现多要素综合查询显示、统计、分析等功能。

传统模式下,输电管理信息的载体是图纸和报表,由于其数据存储困难、查询统计费时费力等弊端,导致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人力、物力都有很大的消耗。这种机制下,信息的更新滞后于生产数据的变化,导致信息的“不全面、不一致、不及时、不正确”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需要建立起信息及时传递和同步更新的共享机制和环境。由于电力生产、规划、管理和经营具有许多天然的空间网络拓扑特征,建立基于3S技术的贵州电网输电网信息管理系统,是这种机制和环境的基础和有效的手段。该系统的建成和投入运行,有效提升了输电网管理水平,输电业务处理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促进了业务处理人员向知识型员工的转变,推动了体制、机制的变革。

1 技术架构

系统基于功能强大的商用GIS (ArcGIS)平台开发,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整个系统分为3层:业务应用层、应用平台层和基础平台层。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各类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支持主流商用数据库,支持多种图形数据及文档格式,支持通用协议;系统具有应用级、系统级的多级安全认证机制和完善的权限审核管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采用数据集中管理的机制,保证了全省数据的一致性和易维护性。

1.1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采用模块化、组件化和分层设计、面向对象的软件思想,图1为系统的整体框架体系图。

数据源以文件、关系数据库等形式,保存了设备的动态和静态属性、电力专用图形(如相位图)、业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各种数据。空间数据引擎ArcSDE的作用,是方便各个应用访问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地理信息数据是海量的。

应用支撑平台是实现软件即插即用的关键。系统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电力生产管理的实际,设计了一整套电网统一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统一、完整的描述。各种构件是构造应用的“零件”,是根据业务需要“组装”应用的基础。信息交换中间件包括数据访问、工作流程等模块,把应用之间的信息交换封装起来,实现了人机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三者之间的“松耦合”,以利于需求变更时缩小软件变更范围,同时便于平衡系统的负荷。通过信息交换中间件,还实现了本系统和外部系统的集成。集成/构造/部署框架相当于一条柔韧的金线,根据业务逻辑,把各个构件串起来,从而形成了各个业务模块。

业务模块组成了AM/FM/GIS和高级应用功能。AM/FM/GIS包括GIS、基于GIS的设备管理及输变电管理、基于GIS的业务信息查询、图形资料维护等业务模块,侧重从设备属性的角度,依托地理信息,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图形化、空间化管理。高级应用功能是在信息交换中间件完成与输电GIS系统的集成后建立起来的高级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Web GIS功能。这样,系统就实现了软件的拆分自如、即插即用,体现了按需求自重构的软件设计思想。

1.2 系统部署

1.2.1 硬件部署

整个贵州输电GIS平台采用全省集中管理的模式,其物理部署简图如图2所示,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全省集中式数据管理。贵州电网输电地理信息(GIS)空间平台采用一级服务器实现全省集中式数据管理,其中包括空间数据库服务器,WebGIS应用服务器和接口服务器;

(2)分布式访问数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部门的用户,可以同时访问空间数据库服务器、WebGIS应用服务器和接口服务器;

(3)多层次客户端。客户端可分为图形建模工作站、3D图形工作站和普通客户端3个层次。

1.2.2 功能部署

系统功能部署如图3所示。

2 技术特点

(1)分层和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思想。系统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整个软件在结构上分成业务应用层、应用系统平台层和基础平台层,在功能上分成二维GIS、三维GIS、WebGIS几个模块。通过对系统合理的软件结构设计,保证了系统在开发时的分步设计和模块化开发,在实际应用中的分阶段实施和产品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各类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Windows NT/UNIX)、支持主流商用数据库(SQL Server/Oracle等)、支持多种图形数据及文档格式、支持通用协议,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3)安全性和灵活性。系统具有应用级、系统级的多级安全认证机制和周密完善的权限审核管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不同的权限设置,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用户的客户端系统,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

(4)浮动用户管理。系统在GIS功能方面,提供网络浮动用户管理功能,即只控制同时登录的用户数,而安装用户端软件的用户不做限制。系统以“网络浮动方式”管理用户使用许可证,当系统当前运行用户数不超过使用许可证总数时,网络上任意一台有权限的计算机均可运行系统。

3 应用特点

系统采用商用GIS技术,建立了面向贵州输电网的AM/FM/GIS平台,将输电网的生产运行业务管理与AM/FM/GIS紧密结合,充分发挥AM/FM/GIS技术的优势,为电力企业的输电网生产管理提供全面的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应用特点。

(1)强大灵活的电网GIS建模功能。1)根据塔位明细,系统提供3种建模方式,实现基于GIS的电网自动建模;2)可对电网进行分段建模,以及建模后的杆塔移动、新增等操作;3)实现对输电网的T接线、分界点建模;4)根据二维电网模型,自动建立三维GIS电网模型;5)用户可以方便调整电网模型。

(2)完备的设备管理功能。借助AM/FM/GIS技术,针对贵州输电网设备,建立了“图形-数据”、“数据-图形”关联关系,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方便的检索、查询、统计功能。

(3)直观的三维GIS巡视功能。1)以等高线自动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在三维图上立体显示杆塔和线路、交叉跨越、行政区划等信息,可沿线路实景进行三维漫游、旋转、缩放、沿线跟踪,便于电力企业生产运行人员直观地进行电网管理工作;2)实现三维GIS下的飞行巡线,可以直观地查看输电线路的交叉跨越信息、地理环境信息,便于对输电线路的巡视管理。

(4)数据综合展示平台。1)该平台是国内电网公司首次统一集中建设的全省输电网的图形化应用平台,率先为贵州电网公司输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搭建一个基于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支撑平台;2)结合该平台可对生产管理系统、污区管理、雷电监测管理、SCADA系统等孤立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展示。

(5)生产管理系统接口与生产业务应用。1)与生产管理系统接口,把生产运行信息与GIS图形建立关联,达到生产数据的一致性和重用性的目的;2)在二维GIS图上,可以直观地查看缺陷、检修、设备评级、特殊区域等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的分布情况,使领导者能迅速了解生产信息基本情况,做出决策;3)二维GIS图上的典型路径使巡视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最佳巡视路径,提高工作效率。

(6)雷电监测接口与雷电监测业务应用。1)通过动态着色、闪烁展现雷击信息,实现雷电定位系统测量区域内落雷分布、雷电强度和密度,准确定位到雷击故障点;2)充分利用空间数据对雷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实现对所有高危雷击告警显示;3)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实现对指定线路或杆塔的指定范围内的雷击点进行统计分析。

(7) 污区管理应用。1) 系统利用GIS提供的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 实现了污区分布图的人工辅助自动绘制。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上报盐密值、生成污区分布图, 彻底改变了手工绘制方式的繁琐和不及时问题, 提高了反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2) 系统把污区按标准进行了划分, 并且不同等级的污区用户可以自己设置其颜色;3) 系统提供按坐标自动、批量绘制污源、盐密点、污闪、污区的功能, 并按不同污秽等级显现不同颜色;4) 系统提供手工绘制污源、盐密点、污闪、污区的功能, 并提供方便、易操作的编辑工具;5) 系统提供盐密点、污闪、污区管理功能, 可以其属性记录进行维护, 包括定位、删除、属性修改等。

(8) SCADA系统接口与实时数据展示。1) 能够在系统图、地理图上形象直观地看到电网结构;2) 能够及时掌握电网实时运行工况、运行状态信息, 以及电网中发生的重要事件;3) SCADA接口的引入, 大大扩展了实时信息的可访问范围, 从原来的局限于调度部门, 扩展到所有相关业务部门和领导;4) 通过实时信息的积累, 结合地理信息、需求侧 (用户) 信息和电网结构信息, 可以对负荷分布情况以及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从而为电网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5) 系统提供通用的实时数据标注和展示组件, 不局限于现在接入的实时信息。

(9) 故障测距信息接入。1) 提供通用故障测距接入组件;2) 故障测距信息接入后,在地图上直观的进行标注,并根据故障类型,进一步缩小测距误差;3)结合地形、道路等信息,系统提供迅速到达故障地点的建议。

4 结语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篇3

摘要: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电力工业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主要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其中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在现阶段被普遍认为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矿区电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原有的几个分支系统已安全可靠运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软件及信息资源,对分支系统重新整合、开发而形成的,它对提高矿区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综合效益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矿区电网 管理信息系统 改造

1 技术方案设计及功能介绍

改造方案选择了以下的硬件系统结构:

1.1 变电站和电务厂管理中心之间连接网络 考虑到现有通讯条件、项目投资及信道利用率等因素,矿区电网各个变电站至电务厂管理中心之间没有建立计算机专用通信网络。选择以PSTN网为通信基础的计算机远程互连,使用的主要设备有终端服务器、调制解调器等。选择这种方式来实现各个变电站主机和电务厂管理中心终端服务器、办公局域网互连,是一种能达到技术要求、具有较高性价比,同时还具有一定扩展性的方式,因而,是一种比较经济和合理的方式。

1.2 电务厂管理中心和电力调度室之间连接网络 考虑到SCADA属实时信息系统,对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高,而且对安全调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择光纤为传输介质建立起两地之间的网络专线连接。它不会降低SCADA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并能满足网络有较大的带宽、较高的通信速率和大量实时数据传输的需要。两地之间距离相对较近(1~2kM)时,采用专用通道增加的投资不大。接入网关设备将SCADA系统前置机转发出的串口数据转化成以太网格式数据在网路上传输,可实现只允许SCADA系统向矿区电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发送数据,从而保证了SCADA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安全性。

1.3 软件系统结构及相应功能,见图1所示。

其中,各个子系统及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3.1 电力线路管理子系统 ①存储矿区供电系统接线图、地理分布走向图,且线路、杆塔等可局部放大、缩小,可点击查看线路、杆塔的相关资料;利用各种形象图符标注线路下、杆塔周围地形地貌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各种外界因素。②存储矿区供电系统线路、杆塔等技术资料,具有多种方法查询、统计。③线路维护车间日常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及线路标准化等方面的资料管理。

1.3.2 微机防止误操作子系统 微机防止误操作子系统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①正常情况下,变电站主机接受RTU传送的实时信息,供变电站值班人员监视本站安全运行情况。②有操作时,变电站主机切换为虚拟智能模拟图板工作方式,首先接收RTU发来的遥测信息,经值班人员校核,保证接线图显示状态与实际运行状态一致;其次利用鼠标在变电站主机上模拟操作,如果操作错误,给出音响及文字警告,终止本次操作;在操作正确时,一方面打印操作票,另一方面将正确操作步骤写入电脑钥匙;值班人员手持电脑钥匙,按操作票步骤逐一开锁操作,从而可实现“五防”功能;增加闭锁功能,防止运行方式变化时因误调度或误操作出现全站失压或电厂非周期并车;地线状态能够通过电脑钥匙虚拟采集,并能在接线图上显示接地符号。

1.3.3 矿区电网事故处理决策子系统 根据SCADA系统事故跳闸信息和制定的电网事故救援预案,输入一定条件系统就自动给出运行方式调整、保护和自动装置投退方案,提出注意事项,指导电网调度人员和变电站值班人员快速、正确处理事故。

1.3.4 操作票和工作票子系统 ①实现工作票快速生成,且符合规程要求的签发、审批、传递程度。②操作票具备三种开票方式:人工录入开票,调用典型或历史操作票,模拟预演开票。③具有工作票、操作票存储、打印、统计、编号、查询等功能。④操作票的培训功能:随机开票练习功能;指定开票练习功能。

1.3.5 变电站运行信息管理子系统 ①检修计划管理:生产任务流程化管理,在年度生产计划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季度及月度计划;零星检修工作录入后,形成月度生产任务完成报表,并根据设备检修性质自动记入检修记录。②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活动及培训、安全设施管理、隐患排查处理及统计分析等管理。③运行记录管理:无笔化运行日志,专项记录管理,各种报表管理等。④变电站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帐并具有多种查询功能,设备巡视检查的记录、规定及缺陷闭合管理,设备评定级工作等。

1.3.6 设备管理子系统 ①变配电设备综合管理:设备台帐及技术参数存储、修改,查询方式多样化,自动修改变电站设备台帐,设备购置、验收、安装、投运、报废管理等。②设备检修管理:检修周期管理(到期提前预警),检修、试验记录及报表管理,设备重大缺陷统计分析管理。

1.3.7 辅助管理子系统功能 ①职工培训:健全各工种题库,根据不同级别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寓教于乐;建立职工培训及奖惩档案。②变电站辅助资料管理和发布。

1.3.8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 将来自SCADA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规范转换,并将已转换的数据送入相应数据库,通过信息转换模块可供电务厂管理中心各部门查看电网实时信息。

1.3.9 信息转换模块 实现OA系统和矿区电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互联和数据交换,同时提供多种信息网络发布的接口:已连入OA系统的电务厂管理中心各部门可通过信息转换模块随时查阅各变电站的有关信息。

2 系统特点

2.1 该系统充分利用了OA系统的硬件资源和SCADA系统的实时信息资源,在两个系统基础上开发矿区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一体化平台,系统集成度高,可达到多种信息共享和交换,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2.2 微机防止误操作子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够杜绝变电站人为误操作事故,提高了电力调度和变电站操作的安全性。

2.3 矿区电网事故处理决策子系统有利于快速、正确处理供电系统出现的重大事故,使矿区电网事故救援预案更好地发挥效用。

2.4 提高了输配电线路及输变电设备的资料管理利运行管理水平,更有利于监督考核,量化管理。

2.5 提高了变电站管理水平。通过对变电站达标资料、日常运行维护记录、技术档案、系统运行实时监视等计算机管理,减少了重复劳动;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善性;实现了无笔化和规范化作业。

2.6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各单位职工培训的网络化。

3 结语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篇4

南方电网定额〔2014〕3号

关于印发《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

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的通知

超高压公司,广州、深圳供电局,各省(区)电力建设定额站:

南方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组织编制了《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反馈至南方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

特此通知

附件: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

(另附)

南方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

2014年3月20日

抄送:公司计划部、财务部、物资部、农电部。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篇5

摘要:在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无论是人们生活工作,还是企业生产,都对电力输送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且传统的电网建设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相关要求,因此已经全面加强建设智能电网,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本文主要是对电力信息通信和智能电网、在智能电网中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应用

通过建设智能电网,能够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保障,并且通过分析智能电网的各个阶段,还能够进一步明确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在智能电网中,实时、双向、集成、高速的通信系统作为其建设基础,能够很好的实现智能电网数据保护、控制以及获取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智能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其中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智能电网中各方面不同的需求,针对性的合理应用电力信息通信,保证其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电力信息通信和智能电网

(一)电力信息通信

电力信息通信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力系统配电、输电、变电、发电等多项功能的基础保障。在生产和使用电力的过程中,由于整个环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实现统一调度、集中管理各个环节,提高电力传输的经济、安全,就需要加强协作配合通信系统,通信方法是否可靠、通信系统是否健全,是保证电网能够安全配电、供电的关键。由于电力信息通信和配电网的物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服务对象也具有一致性,因此两者之间关系密切[1]。电力信息通信是电力市场实现商业化、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控制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化电力系统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智能电网

电力系统中的用电、输电、变电、发电等各个环节都是智能电网的研究对象,为了有效开发电网管理中的信息管理技术,并全面整合,就能够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要求,进而进一步提高电力输送和生产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智能电网建设作为现代电力企业的主要追求,通过有效结合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来有效解决,确保电网能够安全运行。

二、在智能电网中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

(一)在发电领域中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

电力信息通信在库容调度、水情预报、电力市场交易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应用,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并通过监控和信息接入电力系统,就能够有效传输各种技术和信息参数,同时还能够及时反馈,进而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显著增强,实现信息通信转换智能化。另外电力信息通信在新能源接入之后,还客观有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促进电力发电系统的进一步完善[2]。

(二)在变电领域中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提高对智能变电站建设的重视程度,其目的是为智能电网提供控制对象和监控数据,是智能电网顺利建设的物理基础,在中整个智能电网建设中都会有所涉及。其中在建设智能变电站的时候,需要全面利用传感、控制、智能、信息等各项先进技术,完成信息平台规范化、一层设备智能化、二层设备网络化,实现变电站智能调节、运行自动控制、协同互动站外系统、全景实时监测等功能,大大提高变电稳定性和安全性[3]。

(三)在电领域中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

电力企业如果要将电力资源顺利输送给用电用户,就需要依靠稳定、安全的输送通道,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就能够保护供电继电,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安全,而且在电能控制、实时数据记录、电能调度方面也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电力安全预警、电力可视化检测等多个方面都会应用电力信息通信,进而保证智能电网输电的`可靠、安全、稳定。两用户端之间传递信息,通信协议要求和传输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都较为显著,因此需要加强控制和调度。

(四)在配电领域中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架构具有可靠、灵活、高效的特点,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能够做到故障预警,并自动化处理相关故障,因此电源与储能元件之间的高渗透性接入要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而将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测控技术融入到智能配电网当中,在未来配电系统的优化、自愈、集成、互动、兼容方面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其长效发展[4]。

(五)在用电领域中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用电用户是运行的终端。其中就用电用户来说,由于层次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具有多元化特点,为了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安全,就必须能够高效、及时的处理和监控各种数据信息[5]。电力信息通信在用电领域中的主要是在电力营销管理、电能计量管理、用电信息采集等方面应用,以此为基础就需要科学选择电力信息通信方面,保证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能够稳定、高效运行,确保用电信息采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维护用电用户和电力系统之间沟通良好,为用户用电的可靠、安全提供保障。

三、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用电量和输电量都逐渐增加,这对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这对提高智能电网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互动性、高速性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更好的满足建设要求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大大提高用户用电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庶,张宛利,李华静.浅谈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16):115-116.

[2]邹海亮.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220+223.

[3]程猛猛,李艳敏.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7,34(01):138-139.

[4]刘志功,毕晓伟.分析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16(19):60.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篇6

农村电网完善工程管理办法

1总 则

1.1 为规范农村电网完善工程的建设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达到安全、优质、高效、节能的目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制定本管理办法。

1.2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列入农村电网完善工程(以下简称农网完善工程)的项目管理。

1.3农网完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1.4农网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应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安全规程规范要求,基本技术标准应符合南方电网公司配网规划设计原则和配电网技术装备的相关规定。

2管理职责

2.1 农网完善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2.1.1南方电网公司总部负责指导农网完善规划编制、下达工程投资计划,研究制订工程管理规定、建设技术标准、安全规程规范要求等规章制度。

2.1.2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各省公司为农网完善工程项目法人,全权负责工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对农网完善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负责制定本省农网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各省公司可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下放前期工作和工程施工管理权限,实行“集中监控,分级负责”的管控模式。

2.1.3各地区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受省公司委托履行工程建设单位的责任。

2.2各省公司应制定各电压等级农网完善工程的通用或典型设计方案,统一标准,缩短设计周期。根据技术标准和要求控制工程造价。

2.3农网完善工程的设备招投标工作,在省公司的统一管理、指导和监督下,实行集中招标,分级实施的原则。各省公司要研究缩短农网完善工程招标时间的措施,制定和规范农网完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和物资采购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2.4南方电网公司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省公司要按南方电网公司《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和规范农网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2.5南方电网公司对各省公司的工程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各省公司应建立农网完善工程项目报表统计制度。跟踪农网完善工程项目的执行情况,并按公司统计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及时上报-2-

南方电网公司。

2.7农网完善工程项目实行公司统一融资管理。公司总部与各银行总行签订融资框架协议,确保贷款额度,落实贷款各项优惠条件。各省公司在框架协议下签订具体贷款合同,按月上报资金使用计划,并按南方电网公司批准的融资计划使用贷款资金。

2.8各省公司和地区供电局应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指导,对在加快农村电网完善工作中出现的重大财务问题,要及时报告,加强对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监控工作。

3规划和计划管理

3.1农网完善工程必须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统一规划,按照“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因地制宜”的原则安排。超前抓好农网规划,并纳入当地电力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用规划指导工程建设的编制和工程建设的实施。

3.2各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县级电网规划建立农网完善工程项目库,对已批准的工程项目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项目开工、竣工时间表。

3.3 农户户表工程纳入农网完善工程统一安排。

3.4农网完善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应遵守公司基建投资计划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农网完善工程项目实行逐级上报、分级审核、分级管理。农网完善工程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

得随意变更。项目确需调整时,应按原申报渠道履行审批程序,经批准后生效。

4工程管理

4.1 农网完善工程建设应遵守国家和公司关于工程建设相关管理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保证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主要包括规划、立项、审批、招标采购、设计、开工、施工、验收等环节。

4.2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凡是达到国家或公司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通过招标进行选择,工程建设必须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全过程监理。

4.2.1工程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好“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职责,即:控制进度、质量、资金、安全;做好信息资料管理、工程合同管理;组织协调工程实施。监理工作要针对农网完善工程的特点编制监理大纲,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记录,特别是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和关键阶段,必要时要进行旁站监理。

4.2.2 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的施工管理办法,由各省公司按照合规高效的原则,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但必须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4.3实行严格规范的合同管理。要参照电力工程合同范本签订设计、施工、监理和采购等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和履约责任。

4.4加强资质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严禁无证和越级承揽工程,严禁转包和二次分包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即取消其承包资格。

4.5各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遵守公司招标管理相关规定,确保农网完善工程项目招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4.5.1 要有招投标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农网完善工程招投标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照规定对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设备材料采购实行招投标。

4.5.2招投标工作要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对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实行全过程监督;加强对评标和招标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评标工作专家库,实行推荐、评标和定标“三分离”,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暗箱操作、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

4.5.3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的工程设备必须使用国产设备。严禁无证产品及国家明令淘汰或停止生产的产品入网。

4.5.4农网完善工程项目的设备和材料招标采购价格是设备

和材料的最终购买价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加价。

4.6对农网完善工程中的拆旧物资管理制定统一办法,明确各级项目建设单位对拆旧物资的回收、保管、处置方式与权限。

4.7工程建设单位要对农村电网完善工程项目档案实行全过程管理,从项目前期提出,到建成投产、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会计核算材料、声像及电子文件等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和载体,均应原件归档。

4.7.1 档案工作要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凡工程涉及的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供应等单位或部门,均要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整理规范》和公司配网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和保管利用。

4.7.2工程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工程档案编制整理的套数、深度、质量要求及移交时间,确保工程档案归档的及时、完整。要求项目竣工投运三个月内,移交整套经验收合格的项目档案至建设单位档案部门。

4.7.3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要求配备收集袋(盒)及专用柜,并在保管现场采取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措施,确保项目文件档案的安全。

4.8及时组织对已竣工的工程验收,做到精心组织,严格程序,严格标准,确保工程验收质量,工程档案真实、完整。

4.8.1认真做好工程决算。按照工程项目种类不同分别编制工程决算,做到“严、细、实”,决算不能超概算,对于个别特殊情况,超概项目要认真核实工程量和取费标准;要制定对工程决算的审查、审批原则和制度,规范工程概(预)算和工程决算编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已竣工投产但尚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工程项目,须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暂估入账手续。

4.8.2加强新增资产管理,工程竣工后要及时建立工程档案,完善档案材料,为资产移交提供依据。工程验收后要对新增资产并资建账,加强对电网改造工程新增资产的管理和电网运行维护工作。

4.8.3工程验收要严格按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验收规程进行。

1、工程基本竣工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验收规程要求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提出相关报告,并按规定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文件、图纸造册归档。

2、在正式竣工验收之前,应根据工程规模由实施单位组织预验收,对预验收查出的问题应在正式验收前解决。

3、项目建设单位根据预验收情况及时做好整改措施,向省公司申请并提供申请验收报告。4、35千伏及以上项目实行单项工程逐项验收,10千伏及以下项目实行以县为单位整体验收。

5安全管理

5.1在农网完善工程建设中,各单位要遵循《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督规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电气操作导则》、《农村电网和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农村电网和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级单位的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督和管理。

5.2农网完善工程发包前,发包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安全资质和安全施工记录等,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器具和施工机具等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5.3农网完善工程项目施工前,发包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书,在施工合同条款中应有明确的安全要求,在安全协议书中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5.4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中进一步明确工程监理公司的安全职责,完善监理手续,督促监理公司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并及时提出监理意见,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5.5农网完善工程项目在编制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的同时,必须编制“三措”,即安全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安全-8-

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措”要求执行。各发包单位应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严肃查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

5.6农网完善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5.7项目建设单位应对农网完善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5.8农网完善工程项目施工前,发包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完整的记录,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9项目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情况要进行跟踪了解,做好安全施工记录。

5.10农网建设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各级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公司的相关规定,及时向政府和公司相关部门上报事故信息,迅速组织人员施救,保护事故现场,组织或配合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严禁瞒报、谎报事故情况的发生。财务管理

6.1农网完善工程应严格执行工程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按照《关于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和农村电网完善有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资金

管理、工程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风险防范。

6.2 农网完善工程项目各单位要专款专用,并设立专门台账反映工程项目核算情况。对于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债资金专款专用等要求规范资金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

6.3 加强工程项目投入产出分析。加强投资效益动态分析,重点分析加大投资对经营效益的影响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协商,努力争取相关财税、价格政策支持。

6.6 加强建设期间的资产管理。对拆除的原有设备要及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并及时做好新增固定资产的建账工作并按照规定计提折旧。

7工程监督

7.1农网完善工程的质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本单位的工程质量履行相应的责任,要实行技术负责人和领导签字制度。如出现质量事故,要依法追究责任。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 篇7

关键词:县级电网特征,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功能

1 县级电网特征

县级电网负责县域所辖地区的供用电, 管辖变电站的最高等级一般是110k V;多数线路供电半径长, 有的线路长达200km, 居民分散, 用电量小, 未端的电压较低。人工抄表费用大, 效率低。电力用户表计受环境温度、风沙、磁场等自然条件影响很大, 调校、维护也相对困难。

2 适用于县级电网的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针对上述县级电网的特点, 设计一套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解决县级电网的用电信息采集、数据统计分析与发布、数据查询、远程控制安装于现场的终端设备、远程费控管理等问题。

2.1 内蒙古地区县级电网对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实现远程抄表最大的难点就是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问题。目前国内远程抄表系统解决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多种, 数据采集方面比较典型的方案有电力线载波采集、RS485总线采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电力线载波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解决了受电网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传输距离、可靠性、稳定性、准确性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 在目前国内使用的低压台区自动抄表系统方案中已成为主流的技术, 相比RS485总线采集的方案, 它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廉的绝对优势。

远程传输方面比较典型的方案有通过无线手机公网GPRS传输和通过无线电扩频传输两种。

适合于抄表系统应该是采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的抄表系统:A低压混合台区采用电力线载波技术而不是RS485技术。B远程传输采用GPRS而不是无线扩频通信。

2.2 适用于县级电网的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2.2.1 系统架构

1) 总体架构

系统分为主站层、网络层、终端层。主站层又分为业务应用、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库管理几大部分。网络层是主站和采集设备的纽带, 提供各种可用的有线和无线的通信信道, 为主站和终端的信息交互提供链路基础。

终端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底层, 负责收集和提供整个系统的原始用电信息。终端收集、处理和冻结有关数据, 并实现与上层主站的交互。

2) 平台框架

系统采用基于J2EE构架的多层结构, 采用模块化架构, 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 便于以后各种新型智能电网业务的接入和管理。系统采用Hibernate和EJB技术, 兼容各类不同数据库, 并实现业务分布式架构, 使前端展示层和业务逻辑层完全分离。

系统以OSGI框架为核心, 完全基于模块化设计, 根据不同业务, 按照OSGI规范, 将业务分离成不同模块, 使系统具有高动态性, 具有“即插即用”、热部署及“即删即无”的特点, 系统可以在不重启的情况下, 动态地安装、卸载、启动和停止系统中的不同模块。

3) 系统网终拓扑图

主站网络的物理结构主要由数据服务器、磁盘阵列、应用服务器、前置机服务器、定时任务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组成。

2.2.2 主站系统软件

主站系统软件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前置机通信模块

定时任务数据采集模块

后台计算模块

WEB浏览及管理模块

数据库备份管理模块

2.2.3 系统功能

2.2.3.1 运行管理

1) 首页数据

系统在首页界面突出显示日常数据, 通过各种图形或表格方式在系统登录后显示管理人员关心的数据, 该功能使重要数据一目了然, 直观大方, 有效管理、方便维护。首页显示数据包括:采集统计、电量统计、负荷统计、告警统计、档案统计。还具有快速查询功能, 可对有关数据进行快速查询。用户可通过以上各种图形数据进行分析, 帮助提高管理效率及降低维护成本、快速发现并定位、解决问题。

2) 系统对时

系统具有与标准时钟对时的功能, 并支持各服务器系统时钟的同步。主站可以对系统内用户终端进行广播对时或批量对时, 也可以对单个终端进行对时。对厂站电量采集终端提供人工时间设置与自动分钟同步两种方式。主站可以对时钟误差小于5min的电能表进行远程校时, 提供终端对电能表的对时功能。

3) 档案管理

档案维护:对管理机构档案、用户档案、采集点档案、测量点档案、变电站档案、主变档案、母线档案、台区档案、SIM卡档案、终端型号档案、操作系统用户档案进行管理。基础档案都可以通过列表查询、搜索和导出。

设备更换记录:可对测量点设备更换、PTCT更换时进行记录, 并自动按更换后的计算方式进行电量计算。

追补电量:可对测量点进行追补电量操作, 自动对测量点电量进行计算。旁路替代:可对测量点进行旁路替代操作。

4) 报表管理

系统根据不同需求, 对报表进行分类管理, 按不同权限进行定义或查询。以固定的方式提供报表模板。

5) 终端运行工况监测

终端运行状态统计、投运数量、终端数据采集情况 (包括电能表数据采集) 、通信情况的分析和统计, 实时更新终端故障信息功能。

2.2.3.2 数据采集

采集系统支持定时抄录远方数据, 定时采集的时间间隔和采集项目可由授权人员灵活定义。用户可以从抄表周期、抄表时间、抄表内容、重新补采次数等各个方面灵活定制抄表的策略。

对无法抄录的计量点, 采集系统能够对因主站系统故障而未能抄录的数据, 在主站系统恢复正常时, 能够自动补测, 补测次数授权用户可以自定义。

支持表计异常、CT/PT异常、客户侧终端异常或故障等终端协议中规定的事件的采集;

系统主站采集的主要数据类型有:电能数据、交流模拟量、状态量、电能质量越限统计数据、事件记录数据、其他数据。

2.2.3.3 终端远程控制

支持主站远程下发多条限电负荷曲线及强制跳闸命令;可实现定值设置、自动控制、临时限电、遥控功能、群组操作、群组设置、主站可对终端编组进行群组遥控或者单个终端遥控[1]。

2.2.3.4 数据查询

按照供电单位、行业、用户以及自定义群组等查询计量点的实时数据、历史日数据、历史月数据、历史抄表日数据、事件数据、用户信息、系统信息等, 可将查询的数据以EXCEL电子表格等形式进行保存, 同时提供支持组合查询、范围查询、模糊查询等多种搜索方式。

2.2.3.5 人工置数对于一些系统不能采集或通过计算提供的数据, 可以通过人工置数方式由界面录入。

录入的数据可供报表或统计计算采用, 包括可以在界面进行人工录入以下数据:覆盖率指标、供购电表数据、线路关口表数据、供售电量录入。

2.2.3.6 数据统计分析

具有按规定的不同时段、不同类别分别累计电量的功能。极值分析:累计时段内功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各自对应的最大、最小值及具体发生时间、平均值等。供电可靠性分析:统计累计停电时间、停电次数、可靠性 (%) 。供电质量分析:大客户关联表计的对应电压、功率因数、谐波、停电时间、可靠性 (%) 越上限时间、越下限时间、合格率 (%) 、最大值、最大值发生时间、最小值、最小值发生时间等。可以分时段、用户类别分别统计用户负荷数据。终端在线时间、在线率、采集数据率统计。用电分析结果以曲线方式显示。

2.2.3.7 数据发布

支持通过Web服务器采用网页的方式发布数据分析中涵盖的内容如客户负荷信息, 包括终端在线信息, 一次值 (二次值) 负荷曲线数据, 正反向电量统计, 告警事件统计等。支持以短信的方式发布告警信息, 但需要按照当地的短信设备另外修改调试。Web服务器的访问用户权限和内容均可以由授权人员自定义设定。

2.2.3.8 远程费控

主站根据用户的预付费信息和定时采集的用户电能表数据计算剩余电费, 当剩余电费等于或低于报警门限值时, 主站下发催费告警命令, 通知用户及时缴费。当剩余电费等于或低于跳闸门限值时, 主站下发跳闸控制命令, 告知用户并切断供电。用户缴费成功后, 在规定时间内主站应及时下发允许合闸命令, 允许合闸。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用户用电数据传送给营销业务应用, 由营销业务应用计算剩余电费 (电量) 。当剩余电费 (电量) 等于或低于报警门限值时, 营销业务应用通过催费流程告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下发催费告警命令, 通知用户及时缴费;当剩余电费等于或低于跳闸门限值时, 营销业务应用通过停电流程告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下发跳闸控制命令, 告知用户并切断供电。用户缴费成功后营销业务应用通过复电流程通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下发允许合闸命令, 允许用户合闸[2]。

2.2.3.9 权限管理

可通过权限管理界面对操作用户进行不同的操作权限管理, 如查询不同的机构、变电站、线路等数据, 是否有增加、删除、修改档案的权限。可以按不同的权限功能分配不同的角色管理。

2.2.3.10 数据库备份

提供数据库备份模块功能, 可以定时或手工随时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为数据库恢复提供数据。对数据库进行按日、月定时备份;对档案数据、采集数据进行日、月备份;对用户整个数据库备份;对备份文件进行压缩后再保存, 有效节省硬盘空间。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对用电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的需求已越来越强烈。实施远程抄表系统以后, 未来一到两年内居民用户坐在自家的电脑上就可以查看自家电表的用电情况, 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家交电费[3]。

参考文献

[1]张进;黄欣;邴志鹏;李秋玲;李辰龙.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J].《信息通信》, 2012 (01) :284-285.

[2]王晓峰;李庚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新趋势[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 (05) :59-61.

浅析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体系 篇8

关键词:智能电网 信息安全 必要性

今年11月18日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13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就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出要求,强调当前要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孕育发展的新机遇,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友好发展的目标。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自2009年实施起发展至今已有五年之久。在此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结合电网用户服务新需求,通过对当前国内外供电服务形势的研究,提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该框架基于变电站、智能供配电、智能用电、电力调度等业务规模,结合网络通信科技和长远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和开发需求两方面对本国智能电网建设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及实施计划,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埋下良好的伏笔。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以及雾霾等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电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电网“两头薄弱”问题亟待解决,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发展迅猛,社会用电友好互动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挑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在于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从本质上看,坚强智能电网就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集成现代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联接大型能源基地、分布式电源和各类电力客户的“能源互联网”,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综合平台。当前,要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友好发展的目标。但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展开,电网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构建一套实用型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从而为智能电网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1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需求必要性分析

1.1 电网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近期,“棱镜门”的持续发酵使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不仅在传统的公用互联网领域,由于关注度不高以及前期起步阶段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相较于传统互联网行业来说,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问题隐患更大。为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该结合本国国情和电网行业发展规划,构建一套稳定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创建“本质安全”的安全控制网。

1.2 电网系统对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需要 当前,网络科技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但由此产生的网络病毒、黑客攻击事件也使企业内部网络面临诸多考验。尤其近几个月以来,由斯诺登曝光的数据泄密问题已经造成各国政府、金融业及网络科技行业的高度关注。在国内,以网络科技为主线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已逐步完善,但行业集中度很低导致技术仍然比较落后,部分企业甚至缺乏技术产品化的能力。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指出,由老三样(防火墙、入侵监测和病毒防范)为主要构成的传统信息安全系统,是以防外与封堵为特征,与目前信息安全主要威胁源自内部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合,并且从组成信息系统的服务器、网络、终端三个层面上来看,现有的保护手段是逐层递减的。因此,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电网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有必要。

1.3 解决电网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针对电网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强调,电网信息系统建设应立足国产化,积极探索自主可控安全管理模式,结合电网安全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对电网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建成电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纵深防御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安全运行保障。电力行业主管部门高度评价公司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对电力行业和其他中央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都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2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体系可行性分析

随着电力通信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各种攻击技术、网络入侵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电网的升级改造和业务规模的拓展,不仅面临众多考验,而且必须解决电网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的问题。过去十余年来,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致力于实现互联,而未来十年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侧重于安全防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着力解决电网“两头薄弱”问题;同时,建立纵深防御的安全系统,有效抵御各类不法行为的攻击,使电力信息系统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有力支撑。就目前智能电网建设要求而言,加强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不仅是电力系统自身建设的需求,而且是关系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大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加强电力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就是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业务规模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电网行业适应全球化经济特征的基本要求。

3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有力支撑信息系统建设,应立足国产化,积极探索自主可控安全管理模式,结合电网安全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对电网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建成电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纵深防御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安全运行保障。电力行业主管部门高度评价公司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对电力行业和其他中央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都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应科学制定规划目标,推进设计变革,促进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深度融合;制定统一标准的技术规范,规范地下电力管线建设,完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积极争取优惠支持政策,争取电价、财政、税收与金融等激励政策,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提高电网信息的实用性和可审计性,确保电网信息系统机密、安全,最终实现“实体可信、行为可控、资源可管、事件可查、运行可靠”的目标。

4 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科学谋划电网发展,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发展的源泉充分涌动,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明辉.浅析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J].电力信息化,2004,06,28

-310.

[2]王刚军,张学松,郭志忠.电力信息安全的监控与分析[J].电网技术,2004,01:50-53.

上一篇:导管护理存在问题下一篇:政和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