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税局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精选5篇)
现代科技日益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税收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迫在眉睫,税收工作的电子化应用、信息化管理方能体现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成果。XX地税的信息化建设始于1997年,至今已10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与积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和规模。回眸近四年来的建设历程,我们始终坚持省局提的“一个平台、一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目标。以建设税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为导向,用税收业务与信息化技术相融与结合,支持了税收征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促进了税务管理的改革创新,为推动征管改革和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现税收工作向现代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过渡奠定了基础。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行政强力领导、部门通力合作、干部积极参与,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整体规划,统一指挥、制定计划,组织实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保障。去年,全省新征管软件上线时,全市地税系统计划部署抓得早而准,准备工作做得细而全,上线环节做得紧而实,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仅用短短20天的时间,完成了征管业务软件平稳上线运行,使全市地税征管信息化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加大投入,重点建设。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在2003年以前,全局信息化水平几乎一片空白,仅有的几台386、486只起着打字机的作用,更谈不上广域网络。之后,随着投入的加大,设备有所增加,但也只是停留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及税收会计核算等浅层面的应用。2004年以后,在省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部署下,我局克服重重困难,加大投入力度,重点规划建设,由上到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分层实现,使信息化建设在软件和硬件方面迈出了强劲跨越的步伐。到2006年止,全市地税系统共投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硬件设施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普通到高端,全市计算机人均已达0.8台,建成高标准中心机房及多媒体培训教室,构建了覆盖到基层分局的高速广域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形成了一套涵盖税收业务、税务管理、行政事务和为纳税人服务的安全、保密、可靠、实用的网络及应用系统体系。实现对经济税源的严密监控和对涉税资料的收集整理,集网络管理,数据分析、处理、交换和监控一体化的新的信息化税收征管模式。
(三)人才不足,加速培训。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硬件设备投入很大,建设快,干部的应用水平跟不上信息化建设进程,全市税务系统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只占总人数的0.8%,远远不能适应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税务系统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必须在人才培养上有突破,在引进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同时,抓紧全员计算机知识、网络硬件维护及应用、软件操作与维护的培训,同时,精选税收业务好手与计算机专业人才互帮互学,多快好省地培养既精通计算机网络应用又精通税收政策的复合型人才。以此促进全员素质的全体提高,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经过几年的引进和专门培养,我局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逐步壮大。一批税务干部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据统计,我局现有网络工程师3人,高级程序员2人,中级程序员12人,拥有一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有985人,既有税收、会计中级以上职称又有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有302人。
(四)建章立制,注重管理。随着全市地税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管理显得犹为重要。我们从制度入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网络管理制度》、《数据、资料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征管软件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视频会议系统、多功能电教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细化工作职责,强化监督考核。在网络安全方面更是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整个网络的结构和风险分析,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四个方面着手,以入侵检测、漏洞扫描为手段,实时监控,分析异常,确保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状态。对信息化建设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和考核,制定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确保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推动税收征管信息化提供制度保证。
二、突出重点,紧抓税收征管信息化应用。
计算机在税收征收管理上的应用,是地税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实现税收工作的现代化、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促进征管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早在1997我局就开始尝试用计算机系统辅助税收征管。2005年初全省统一核心征管软件在全市成功上线后,我局突出抓好了征管业务软件的应用,把充分应用税收征管业务软件当成全局信息化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市局成立了业务需求组、技术运维组等工作小组,制定下发了《抚州市地方税务局征管业务软件操作规程及考核办法》并定期举办操作视频培训,目前,全局干部能够熟练掌握应用征管业务软件。在抓好应用的同时,我局认真归纳基层好的征管业务需求并及时反馈省局项目组进行分析,为省局完善征管业务软件提供参考。
通过紧抓征管业务软件的应用工作,我局得到以下成效:一是彻底解决基层分局会统人员重复的编制会统报表的工作局面,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基层人员的工作量。二是加强了税源监控,堵塞漏洞,使税收收入大幅度的增加。三是细化了征管,征管信息化使征管户数增加,申报率提高。四是各职能部门处理各种办税业务时间大大缩短,优化了服务。五是进一步规范了征管行为,加强了内部和外部监控,促进了依法治税和廉政建设。
三、拓展功能,提升税务管理服务水平。
信息化建设已有坚实的基础且初具规模,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为此,我局坚持统一规划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以管理为目的,以应用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以创新为动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模式有机结合,不断拓展技术运用与税收业务互动空间。进一步拓展税收信息化应用范围,实现信息系统的增值应用,提升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达到税收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协调发展。
(一)开发与应用个性化业务软件促管理。
我局结合自身征管实际情况,自行研发、设计一些符合抚州征管工作特色的个性化业务软件,拓展征管信息化空间,将信息化工作融入到征管工作每个环节中,有效的促进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是为了加强全市货运业管理,规范货物运输业发票开具业务操作。我局开发了《货运发票监控管理软件》,该系统针对实际业务中货运车辆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运用技术手段,规范税务系统内部对货运发票的审核和管理过程,严格控制纳税人在申报税款并开具货运发票时必须按照单车的吨位进行限额。有效避免货运发票的开具过程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和潜在的管理漏洞。该软件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税源的监控和管理,我局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对房地产等行业多渠道、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分析论证,研制开发出了一套《行业税源管理系统软件》,解决了税收管理员税源监控相对滞后、纳税评估分析不实、房地产等行业综合治税尚未建立的三大缺憾,及时化解房地产这一热点领域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填补房地产行业税源监控系统信息化的空白,实现了房地产行业税收“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行业税源管理软件的运用,税源及时足额地转化成了税款,破解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难题,实现了房地产税收的一体化管理。由此也充分体现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税务管理实践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近几年,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地税部门从工作需要出发,不断加大了办公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和科技含量,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总量大幅上升,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服务器等计算机类设备越来越多。但设备管理水平不是很高,仍然停留在“手工帐”阶段,成为影响税务信息化统一管理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不高等问题,我局依托自身技术力量,通过近二个月的努力,于2005年8月10日,正式完成了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验收,并在全市地税系统推广运行。这套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设备的名称、类型、使用单位、使用科室、设备来源、购入时间、品牌、责任人、序列号、IP地址、内网信息点号码或外网信息点号码以及电脑设备的配置与使用情况等设备的相关信息,构建了一个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升华。
(二)挖掘征管信息数据服务于管理。
新征管业务系统运行后,各类税收相关数据日渐增多,数据集中和系统整合后,不同于以往的税收数据的深度利用问题便会浮上水面。整合是数据集中基础上的整合,既包括数据整合,也包括业务整合和技术体系的整合。然而,无论整合的具体形式如何,其最终目的是凸显税收数据在现代税收管理和服务上的核心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如何盘活海量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它们发挥应有的效果,为税收管理服务。我局结合基层管理工作实际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对计会统及票证、发票、征收数据、户籍管理等数据的利用进行了认真研究,探索到税收数据在实际工作的一些新的有益运用并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数据挖掘程序,将征收数据、发票和票证领用数据、纳税户登记数据等各方面数据进行提炼并加工,生成了一系列税收电子数据报表(包括进度、重点税源、个体户户籍定位、餐饮发票销售、门临开票税收、批量扣税、在途税金、车船使用税征收、税收收入对比分析等管理报表),并将这些数据报表及时发布在我局的内部综合办公平台上,为基层税务管理员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解决了基层工作人员手工操作之劳,并能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税收信息建设几点体会。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
实施税收信息化建设以来,我局税收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堵塞了税收征管的漏洞,强化了监控管理的职能,加速了行政管理流程的变革。在各项考核管理机制中,不仅注重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而且更加注重税收质量的考核;在监督制约机制中,不仅注重事后结果的制约,而且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事中过程的监督;在税收执法中,不仅注重坚持依法治税,严格从政行为,而且更加注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税收内外部环境。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纵深发展,税收信息化的作用将日益凸现,将成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生产力。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加速器。
当前,我局税收征管手段和管理方式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真正要做好“科技加管理”这篇文章还必须下更大的精力去完成。现阶段的信息化,严格讲仅是计算机在征收环节上的应用而已,离信息化的数据集中、分析、处理、共享、决策相差甚远。这就要求必须对现行的征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完善税收监控手段,提高监控水平,强化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一系列的改革都是围绕税收信息化建设而加速发展。没有税收信息化的建设,就没有税收征管等一系列的深化改革,税收信息化建设必将推进征管改革。
(三)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促进队伍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
尽管我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和干部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制约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应用,构成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当前,我局的技术力量仍然短缺,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在实际工作中,信息资源没有发挥,计算机应用能力跟不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效能发挥。鉴于此,一是要对现有人才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调配,充分利用;二是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挖掘潜能,调动工作热情;三是要加强培训,定期举办信息化、网络化和计算机等知识的讲座,提升税务干部的业务技能;四是要大胆引进人才,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用人用才机制,这样才能有力保障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地税发展的必由之路。税收信息化是对管理理念的创新,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对征管手段的革新,对队伍素质的提高。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中,都必须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不搞信息化建设,不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就会被淘汰。没有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这个前提,就不能带来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工作机制和资源配置的变革;没有信息技术作支撑,就难提升依法治税、征管质量、纳税服务、管理规范、效能监控和队伍素质的水平。税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给地税带来巨大的变革、强大的推动力。
一、总结经验,形成共识,推动我部综合业务系统工作上新水平
今年以来,我部系统和省部属驻泉各单位高度重视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人口与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切实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治理工作,综合业务系统治理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治理轨道,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良好格局,涌现出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建设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晋江公司、市公路稽征处、市电业局等综合业务系统治理先进单位和许多先进个人。它们的成功做法,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虽然不同的单位因不同的工作性质有不同的工作做法,但共性都是一致的,有三个方面应值得大家借鉴,形成共识。
1、领导的重视到位、责任到位,是搞好我部机关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要害。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能否上水平,要害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综合业务系统工作之所以强调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这是因为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害问题。我部机关各项工作要走在全市前头,主要领导也就要在这方面做出示范和表率。从今天交流的情况也就充分地表明,只要领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就必然会在组织上加强领导,在措施上加大力度,上下左右一条心,齐抓共管促落实,许多重点、难点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如市建设局、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晋江公司、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电信局等单位,这些单位的领导都能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提高抓好综合业务系统工作重要性的熟悉,党政一把手亲自担任综合业务系统工作领导组组长,配备综合业务系统专(兼)职干部,实行分级治理、层层负责,形成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网络。这些单位的领导能根据本单位情况,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如市建设局、市卫生局及时召开由各下属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综合业务系统的领导、综合业务系统干部以及各县(区、市)局主要领导参加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业务系统工作会议,具体贯彻部署市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并与下属单位主要领导签订《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责任书》,同时还出台了一些有利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治理的相关措施,确保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市公路稽征处等单位不仅与下属各公司签订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责任书,而且还把综合业务系统各项指标纳入经济指标,一起布置,一起考核,真正把企业综合业务系统法人代表责任制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彻底摸清查实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婚育情况,实行单位内部的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治理,较好解决了综合业务系统工作中碰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2、综合业务系统专(兼)职人员的认真负责、真诚服务,是搞好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有力保证。综合业务系统“五清理”以来,我部各系统和省部属驻泉各单位的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这与综合业务系统干部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我部系统的广大综合业务系统专(兼)职人员能满腔热情、恪尽职守,正如市人行兼职综合业务系统干部林子平七年如一日,对本单位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真情服务体现一个“诚”字、爱岗敬业体现一个“敬”字、辛勤耕耘体现一个“细”字、规范治理体现一个“严”字,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清源山风景区治理处、市农行、山美水库等一些先进单位的综合业务系统治理人员,不辞辛劳,加班加点,按时按质完成“五清理”工作,建立健全综合业务系统档案,严厉查处违纪超生人员,较好地完成任务。如省五建有员工3000多人,对育龄对象跟踪治理达1500多人次以上,工作量较大,但综合业务系统治理员能始终如一,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理到位,如期完成综合业务系统工作任务,受到好评。泉州师院、晋江汽车运输公司的综合业务系统干部则能做到“诚心、热心、真心”、“手勤、嘴勤、腿勤”,多年如一日,确保了单位十多年来晚婚率、独生子女领证率、节育措施率、违反综合业务系统处理率均达100%。正是这些综合业务系统干部忘我的负责精神,才使我部单位的各项综合业务系统任务得到具体的落实,有力保证了我部单位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3、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工作方法,是搞好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有效措施。我部单位的综合业务系统治理与宣传教育方式与农村工作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各综合业务系统先进单位都能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因地制宜,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服务观念,制定有效工作措施。在综合业务系统治理方面,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落实综合业务系统责任书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如省五建第二分公司金帝花园工地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综合业务系统工作难度大的治理特点,层层落实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责任制,分公司与金帝花园等工程项目部签订了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责任状,项目经理与工地队组长签订了责任状,把综合业务系统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到位,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上上下下有人管,同时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设施,使综合业务系统、生产取得双丰收。在宣传方面,能利用墙报、版报、简报、宣传栏、录相、印发宣传材料和报告讲座,成立人口学校、征订综合业务系统报刊、综合业务系统知识测试问答、以会代宣传等形式,提高全体职工对综合业务系统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熟悉及自觉参与意识,如市电信公司、市移动通信公司等单位能利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发送电子邮件,又如市人行、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晋江公司能利用对外服务窗口的大厅的一个大型电子屏幕宣传有关综合业务系统政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把综合业务系统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结合起来,大力宣传综合业务系统政策,法律法规,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综合业务系统的各项工作任务 现在,我部机关的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已有很好的基础。首先是市委、市政府把综合业务系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度正在加大。6月6日,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了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和全市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表彰暨村民自治工作会议,施永康、何团经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作了重要讲话,为我们抓好综合业务系统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其次是我部各系统和省部属驻泉各单位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我们要学先进、找差距、攻弱点、上水平,不断地扩大先进面,我部的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就能开拓出新的局面。其三是通过在前几年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五清理”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我部机关的综合业务系统领导体制已经健全,常规治理基本到位,综合业务系统宣传氛围浓厚,综合业务系统队伍建设也有了新的成效。因此,我们要乘势而上,认真地对照目标任务,排出工作的倒计时,推动机关综合业务系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1、要继续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切实地履行好部门的工作职责。综合治理是新形势下抓紧抓好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一项根本措施,我部各单位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重要性的熟悉,健全和完善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治理责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局面。年初,市综合业务系统领导小组向我部30个部门下达了“综合业务系统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职责范围。半年来,绝大多数部门能够按照责任书的要求抓好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职责的落实,也涌现出工作走在前头的单位,如市建设局党组把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同生产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从上到下层层落实责任制,从左到右严格把好干部考核、招工招干、评优评先等关口,确保综合业务系统综治落到实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无动于衷,职责缺位,没有按文件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没有按部门职责落实工作措施,没有按工作规范建立上下沟通联系机制。在全市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表彰暨村民自治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何团经同志已严厉地指出了这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部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第一责任人应当有敏锐的政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亲自查一查所承担的职责是否落实、有无真正到位,进一步突出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所在单位落实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职责的督促检查,促使齐抓共管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局面的形成。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六、七月期间,我部各部门要自查自纠履行综合业务系统职责情况,抓紧补缺补漏,年底市综合业务系统领导小组将组织进行检查并通报,以确保综合业务系统职责全面到位。我部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切实地发挥职能作用,对综合业务系统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项治理,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综合业务系统工作政策环境。
2、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各系统、各单位要强化宣传教育首位意识,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人口与综合业务系统法》、中心《关于加强人口与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流动人口综合业务系统工作治理办法》、《综合业务系统技术服务治理条例》及修改后的《福建省综合业务系统条例》,九月前后要掀起学习高潮,要把以上法律 法规作为“四五”普法教育重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知识竞赛、讲座和培训以及以会代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在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时,把公民道德建设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紧密结合,努力把人口与综合业务系统这件“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抓紧抓实。
3、进一步狠抓规范化治理工作,确保全年综合业务系统任务的全面完成。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三为主”方针,认真对照年初制定的综合业务系统工作意见和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责任指标逐项进行检查,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采取措施、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对台帐外漏查漏管对象、拖欠节育措施等对象进行重点清理,对“双查”或“三查”未到位,限期追查,狠抓“双查”、“双补”及时到位,对计划外怀孕的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非凡要注重抓源头、清死角、堵漏洞,防止出现互不管地方和互不管户。各单位要确保本综合业务系统率、独生子女领证率、节育率、违反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到位率都达到100%。根据我部机关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实际,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必须统筹兼顾,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突出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综合业务系统治理和服务。流动人口综合业务系统治理是我市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部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流动人口综合业务系统治理办法》,按照“属地治理、单位负责、综合服务、流出地配合”原则,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共同负责基础上,以流入地治理为主,狠抓落实,不留死角。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流动人口治理和服务。要实行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属地化治理,认真落实企业法人综合业务系统工作责任制,保证必要的人员、经费和措施。凡用工单位在50人以上企业都要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综合业务系统治理人员,凡有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和私房出租户,一律纳入所在地村(居)与常住人口同治理、同服务、同考核,严防漏管漏统和辖区之间互相推诿。二是要注重工作方法的改进,提高综合业务系统工作现代化的水平。要充分发挥我部机关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优势,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综合业务系统规范化治理水平。要加快微机应用推广步伐,争取到年底我部综合业务系统工作应用软件能够推广应用。各部门、单位要利用宽带网、互联网,逐步配备综合业务系统专用微机,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综合业务系统治理现代化。
验汇报材料
市西湖区地税局推行“一窗式”服务经验汇报材料2007-02-02 21:54:
51市西湖区地方税务局作为江西省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服务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征管资源,重塑纳税服务流程,推出了具有西湖特色的“一窗式”服务。经过三个月的运行期,该局已成功受理涉税事项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受理户次,窗口受理涉税业务由原来每户次平均分钟缩短至现在的分钟内完成,全面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受到纳税人一致好评。
一、“一窗式”服务的工作成效。
该局推行的税收“一窗式”不仅仅
是窗口的简单合并,职责的简单调整,更主要是有效管理与优化服务的功能整合,取得了有效管理与优化服务的最佳效果,实现了税收管理与服务的双提速。
⒈提升了服务平台,方便了纳税人。
()“一窗多能”,方便纳税人。实行“一窗式”服务后,征收中心“涉税服务窗口”均实行“一窗多能”,纳税人在任一“涉税服务窗口”就可“搞定”纳税申报、发票领购、代开发票等所有申办事宜,从而改过去纳税人“多头申请”为“一窗受理”,大大节约了纳税人在各部门申请往返奔波的时间,实现了“窗窗都是绿色通道”。
()预约服务,方便纳税人。该局对用票量大的纳税户实行预约服务制,即用票大户可在领购发票前预约办理时间,“发票服务窗口”事先按纳税人要求的发票的种类、金额捡好发票,并将发票号码锁定。纳税人购领时,只需交付发票工本费后即可立即领票。这不仅彻
底解决了用票大户购票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也缓解了窗口工作压力。独一处海鲜城老板邬建平对此感受颇深:“以前因为发票用量大、种类多,我每次领票少说也要二、三十分钟,现在这项预约服务可省了我不少时间,为我们纳税人又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同步供票,方便纳税人。“涉税服务窗口”在接受纳税人购票申请后,只需将发票用量输入电脑,信息中心便立即发出相应的发票号码,并将信息同步传递给“发票服务窗口”,“发票服务窗口”即可利用纳税人交付工本费的空档事先捡好发票,从而避免了纳税人多次排队的现象。
⒉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窗式”服务,通过方案、流程及内部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实施,明确了涉税事宜的分类及报送程序及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条不紊。同时,通过窗口的更新整合、人员的优化配置,使征收中心工作更为
科学、合理,提高了征管效率。此外,该局还通过设立了涉税受理、涉税流转、涉税查询等模块,实现涉税服务从受理到退还纳税人各环节之间移交、资料清点、办理结果的登记以及对涉税事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查询,有利于经办人员统筹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区局量化考核提供了有力依据。
⒊增强内部竞争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窗式”服务,窗口人员改变原先的“一岗一责”为“一岗多责”服务,窗口人员要求熟练掌握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同时还要能够受理停、复业申请及各类减免税申请,提供业务咨询与纳税辅导,这要求窗口人员除优质的服务外还要具备良好、扎实的业务能力。该局从业务理论、计算机操作以及征管流程等方面进行岗位大练兵、业务考试,并通过竞聘上岗,将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调整到征收一线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⒋加强了廉政建设。“一窗式”服务,使整个办税过程更公开,增强了地税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在征收大厅设置政务公开栏,“一窗式”服务宣传栏,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使窗口人员拖拉推诿及其他为税不廉的风气得到有效遏制,税风税纪明显好转,截止目前无一起违纪、违章、投诉案件发生。
二、“一窗式”服务存在的问题
⒈单个窗口单一纳税人业务受理时间延长。由于“涉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多能,原来仅受理纳税申报一笔业务的处理时间是可控的,但在“一窗式”服务模式下,纳税人同时要办理的业务数量是无法控制,导致纳税人在办理单一涉税事项时,受理时间延长。尤其在日申报高峰期,极易造成排队现象。
⒉与银行对帐容易出现差错。实施“一窗式”服务,每个“涉税服务窗口”都单独开据工本费收据,只要任何一个窗口出现工本费开具错误或其它疏忽,都会出现当天与银行对帐出错的情况。
⒊由于管理分局、纳税人的原因影响窗口及时出件。由于承办人员疏忽或纳税人不配合偶尔出现窗口不及时出件的现象。
⒋发票事后监督不及时到位易造成征管漏洞。由于发票管理由事前管理改为事后监督,一旦超定额使用发票的“双定户”不据实申报纳税,管理分局的事后检查又未及时跟上,极易出现造成由于信息衔接不畅而导致的征管漏洞。
三、“一窗式”服务的改进措施
⒈积极推行多元化申报服务。通过推行以电子报税为主体的多元化申报体系,从而将上门办理涉税业务的人流量降至最低,从而缓解单个窗口单一纳税人业务受理时间延长的问题。
⒉启用“叫号”系统。通过启用“叫号”系统,将人工排队转化为机器排队,纳税人在领取流水排队号后,可在座椅上休息、等侯,如果他分为领到的号比较靠后,他也可以先去处理其它事情,从而有效解决征期高峰的排队现象。
⒊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一方面,可设立“涉税事项办理提醒”模块,对办结时限前一天的涉税事项用蓝定显示,对已超期未办结的用红字提醒,从而对具体承办人员起预警作用;另一方面对窗口人员、承办人员疏忽造成与银行对帐出错或窗口不及时出件等现象,因严格按照“一窗式”服务考核办法及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严格过错追究制和效能考核制。
自去年省局提出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以来,我局按照泰安市局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体系建设为工作主线,在总结提炼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求实创新,探索完善,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打造建设了税收征管“一体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效能化”的“五化”税收征管格局,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搞好征管体系总体设计 始终高度重视体系建设工作,将其列为等同于组织收入任务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发动、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征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意见、总体方案。对落实征管体系建设作为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项任务倒排工期、逐项落实。二是明确责任目标。将征管体系建设的内容全部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分别填写督查督办单项目,明确任务时限,由局长与各单位负责人签定督办表。三是全面梳理制度办法。根据省局下发的征管制度,制定了符合我局实际的执行办法,确保各项征管制度落到实处。尤其注意总结挖掘在征管流程、数据分析等工作上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具有肥城国税特色的征管品牌。目前已完 成544页的落实省局制度的办法、机制、措施。形成了“征管流程优化、集体审议审批、执法透明化、全程式融合服务、人才递进培养、风险内控”等六项品牌。
二、优化流程,健全机制,打造税收征管一体化 深入调研,落实措施,突出抓好明确岗位职责流程、健全内部联动互动机制、加强外部协作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切实解决传统层级式管理造成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管理缺位等问题,一是全面梳理优化税收征管流程。以优化征管流程为征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总抓手,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去年对征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完善、优化,对所有涉税办理事项重新进行梳理,形成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37个大类120个涉税事项,共16万余字的《肥城市国税局税收征管流程》。该流程简化了办税事宜,重新划分、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打通涉税事项流转瓶颈。调整明确了市局与分局、办税服务厅、稽查局和各税源管理部门职责,理顺了前后台工作关系。通过推行新的征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资源配臵,也规范了各项征管行为。新流程推行以来,我局共办理各类涉税事项1625起,未有一起出现违反程序、超出时限的现象,纳税人满意率100%。
二是建立良性内部联动机制。坚持每月召开征管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确定征管工作任务和计划,评析任务完成情况,2 通报问题与处理结果,研究改进措施和办法。去年以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分局提出的问题56个,规范执法程序方面9个。在分析、预警、评估、稽查四个方面形成联动机制,以税收预警评估系统为依托,以税收业务流程为导向,通过税收征管体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优化各级税务机关之间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最终实现税收征管体系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横向互动和纵向联动的良性工作管理机制。
三是加强外部协作机制建设。强化与地税、工商、银行、商务局、公安、电力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拓宽渠道搜集纳税人涉税信息,多方位了解分析纳税人生产经营、业务流程、财务状况等,从源头上堵塞漏征漏管,强化户籍监控;加强与乡镇、街道的联系,定期开展联合排查行动,实施重点查处,建立起以税务部门为主、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例如,在去年对城区、开发区内各主要街道、专业市场的清理整治中,新城、老城、开发区三个办事(乡镇)处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属地派出所等执法部门给予配合,共清理漏征漏管户310户,清理非正常户26户,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过程控制,集体决策,推进税收征管规范化 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了以信息透明、过程控制、集体决策为主要特点的税收执法事项集体审议制度,初步形成了“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的税收征管执法监督体系。
一是加强培训,不断提升税务干部执法水平。始终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业务学习,认真落实省局六员学习、三百能手选拔等学习活动;聘请山科大、省税校老师上课,连续三年组织“四十名”能手选拔,有效促进了同志们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推广应用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税收执法考核评价体系;以完善和深化税收执法透明化为抓手,注重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避免执法过错;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做到了边查、边改、边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中,对案件的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及法律适用等方面都严格审查、严格把关,重大案件审理及稽查办案正确率始终保持百分之百,从未发生行政复议行为。2010年以来,发生执法事项 起,正确率100%。三是积极推行税收执法事项集体审议制度。在探讨试点基础上,不断完善提炼,自去年来全面推行税收执法事项集体审议,严格程序、严格审查,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促进了税收执法的公平公正;并强化对审议事项的跟踪管理和督导,畅通反馈渠道完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经验材料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中国税务报》、新华社《高管专供》分别发表,省局胡立升副局长、孟庆启总会计师分别做出批示,对该做法高度肯定。四是严格依法治税,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落实首查责任制、大要案件报告、动态跟踪管理、税务稽查复查,定期分析通报、税务稽查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措施。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稽查震慑作用,2008年至2010年底,共检查各类纳税人 108 户,4 查补总额 8,373 万元,真正起到了执行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五是加强执法监督。健全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和纳税人的监督;聘请特邀监察员、义务执法监督,通过发放信件、上门回访、电话回访征求意见建议,解决处理问题,去年发放征求意见信1416封,回访纳税人720户次,征求意见建议56条,得到一致好评。连续十年在地方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中列执法部门第一名。
四、分级分类,专事专管,探索税收征管专业化 积极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预警评估系统为依托,以管理主体专业化、管理对象专业化和管理机制专业化为主要内容,分类分级,专事专管,协同联动,权责共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大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分户监控。今年将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等10户大企业的预警解除和纳税评估交由税源管理科负责,建立了大企业电子信息户管档案,全面调查、搜集、整理2008年至2010年大企业基本数据,实现涉税风险的自我预防、主动控制,分户提出涉税风险控制建议书,初步实现“关联比对、查询共享”,完善大企业产业链式、交叉、集团化分类专业化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根据税源结构特点和管理工作实际,在城区分局进行试点,确定权重大的橡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作为监控分析的重点,制定了行业管理的模板、健全了监督的措施,实行了专业化 5 管理。针对不同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逐步改变 “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模式,实现按事项分岗管理集约管理。2010年,城区分局三个行业的评估税款 万元。
小规模企业始终是管理难点,申报税额低且财务核算不健全,我们突出查核结合管理方式,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要求每月巡查面达到100%,做到“四清”,即基本情况清、经营情况清、用票情况清、纳税情况清。同时对不符合建帐建制要求、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到位,促进了小规模纳税企业的规范管理。仅桃园分局 2010年以来累计检查(评估)小规模企业纳税人230户次,查补入库税款254880元
个体集贸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引导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税务主管、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在税权不放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委托代征,调动各级政府特别是街道、镇、办一级政府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如2010年,我市砂资源全年代征税款288万元。今年我局计划在各乡镇(街道)或专业市场实施委托代征。
五、深化应用,信息管税,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 按照上级局加强数据质量处理分析的相关要求,以预警评估两个系统为依托,狠抓基础数据质量管理,强化信息数据的增值应用,不断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一是强化数据质量及分析利用。实行分类(不同指标分类)、分级(科室、分局)管理监控,连年来基础数据质量 6 一直在泰安乃至全省排名前列。积极开展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数据分析工作,将数据分析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先后开展了一般纳税人税负和小规模企业纳税情况分析、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核定用量与实际用票量分析,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全局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通过探索利用代开发票信息,充分进行分析研究,调查掌握“临商户”真实经营情况,及时纠正了发现的户籍管理问题,为96户“临时纳税人”办理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管理,补缴税款1.6万元,有效提高了征管水平。三是深化预警评估系统应用。利用数据综合分析平台,科学运用内部和外部数据资源,发现和准确反映税源管理和税基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期发布数据分析报告,逐步建立健全覆盖我局37个行业的评估模板。着力优化预警评估应用,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加强信息反馈,规范操作,从数据录入、问题解除、成果体现等环节严格把关,做好对预警反馈信息的复查,特别是加大对无问题解除预警信息的复查力度,强化对落实结果的事后监督,提高了纳税评估针对性。2010年我局共承接发起各类评估任务996户次,评估增加税收8100.91万元,其中入库税收5988.24万元,评估增收在泰安排名第2名。
六、学用结合,递进培养,实现税收征管效能化
事业兴衰,以人为本;征管成败,关键在人。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 7 的征管人才队伍,在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盘活与开发、培训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人才递进培养工程。
创新育人机制,打造良好环境。抓好引导机制。突出领导班子这个重点,做到四个带头:带头制定学习计划、目标;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深入实际,学以致用,真正当好学习上的榜样,发挥“第一推动力”作用。做好思想引导。利用各种形式、各种事例加强对干部的思想启发,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有效载体,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对学习的深刻认识,引导他们充分认清税收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增强自身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抓好保障机制。加大财力支持力度,加强学习环境的硬件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加快各类教育培训设施建设,并对现有的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使税务人员的学习活动在后勤保障条件下得以顺利开展。抓好岗位轮换机制。有意识地安排干部轮换做不同的业务工作,从而使他们更广泛地进行工作接触,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培养多种技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税务人员对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创新培训思路,做到未雨绸缪。在全面准确掌握现有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全局性、系统性、超前性的教育培训计划,利用业务专题讲座、技术比武、干部轮训等手段,建立起公共的学习场所。同时,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开辟公共的学习园地,营造一个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学习环境。
创新人才理念,实行递进培养。把征管人才划分为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按照“循序渐进、递进培养”的方法,首先把一般人员培养成专业型人才,熟练掌握一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再把专业型人才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熟练掌握两到四个以上岗位的专业知识;再把复合型人才培 养成管理型人才,不仅熟练掌握税收业务知识,还要向管理能力、文字总结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发展,从而为全体人员树立了发展目标,激发了全员成才干事的积极性。
创新学习内容,坚持学用结合。坚持一年一个重点,坚持分类组织。以“六员”考试达标活动为契机,率先在全系统开展了对新财务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在职学习活动,激发了全员学习上进的工作热情,培养储备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适应了信息化征管格局的需要,促进了国税工作的持续创新发展。
建设活动。
一、主要经验做法及成效
(一)探索切实有效的创建方法
全文秘杂烩网系统把培育“四有”国税干部队伍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在税务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使整个文化建设过程成为灌输正确思想、传播文化知识、弘扬社会新风的过程。一是立足于税收行业特点,坚持重在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适应行业发展,体现行业特色的税务文化建设规划。二是立足于文秘杂烩网××民俗文化,吸取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徒手秧歌、陇东唢呐、荷花舞等文艺演出活动,丰富职工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提升文化品味。三是立足于窗口单位的辐射作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导国税干部率先转变风气,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塑造人民群众满意的行业形象。
(二)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学习教育上,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全市各级国税部门立足于××民俗文化,紧紧抓住全市上下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红色旅游大市之机遇,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围绕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民俗文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人员搜集整理王符之、范仲淹、习仲勋、马锡五等××古今名人的风范事迹,开展专题讨论和学习。同时注重渲染氛围,营造环境。在机关院落、基层分局(所)门前,家属小区、生活社区、运动场所都悬挂醒目的格言警句;并借助新闻媒体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宣传报道国税文化建设的工作成果,做到了报刊网络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为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规划指导上,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制定了《××市国家税务局系统税务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其指导思想、基本内容、主要形式及保障措施,并成立艺术、体育等小组和办公室,使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每年年初工作安排上都认真部署当年的各项文化活动,用活动来激发广大税务干部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使税务事业的发展与干部职工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税收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干部个人全面发展的“双赢”。
在工作方式上,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注重用机关的运行机制带动基层,用机关的示范作用影响基层,用机关的工作经验启迪基层。每年都积极组织税务干部和优秀节目参加省局的文艺调演,参加市上组织的香包文化节和民俗文化博览会及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文艺演出活动;各县(区)局也勇挑重担,独家承办晚会向当地党政进行文艺汇报演出。这样不仅使文化建设这个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而且使各个单位在经过努力达标后,持续产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动力。
(三)为国税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文化建设具有先进性、动态性、综合性的特点,要达到预期目标和最佳效果,必须根据国税工作的特点,在税务文化的内涵上花力气、下功夫。在税务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上做文章。为此,我局坚持以人为本,借助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培育了具有税务特色和特质的文化内涵,实行“人文化教育,人本化管理”,用××革命老区精神教育人、激励人、凝聚人,在国税干部中树立了“责任、荣誉、和谐”的思想理念,建立了“物质文化熏陶人,行为文化制约人,精神文化培育人”的税务文化目标体系,努力打造“数字国税、效率国税、人文国税、和谐国税”。通过税务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增强了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税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四统一”,即文化建设与依法治税的统一、与征收管理统一、与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统一、与完成收入任务统一;致力于七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教育与娱乐结合,丰富内容与拓展载体结合,活动形式与地方特色结合,阶段目标与长远规划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目标责任与奖惩机制结合。这些措施使文化建设与国税工作的实际相贴近,与完成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相一致,使大目标细化为具体措施,使人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中,高质量的文化生活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接受教育、提高素质。
(四)为文化建设搭建广阔的舞台
文化建设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制、见之于行”的事情,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满足税务行业和税务干部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了使税务文化从“文件”走向“文化”,我局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把税务文化建设置于三个文明建设之中,结合税务行业特色,反映税收工作,使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
2006年元月份举办了
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力的全市国税系统“税务文化周”活动,全系统9个单位近400名国税干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9台110个,这次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系统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06年 9月在市区繁华地段东湖公园门前,举办了全市国税系统廉政文化宣传活动。演出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15个,展出反映税务廉政成果大型图片展板61面,职工创作书画、刺绣、廉政小品、小小说、漫画、名言、警句、格言等200多条、幅。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党政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文化宣传单位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国税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近万人观看了文艺节目和大型图片展览。这次活动涌现出两首国税干部创作的歌曲《莲之洁》、《党心和民心》,被国家税务总局通报表扬;创作的8个廉政小品,在系统内外进行了巡回演出;组织拍摄的《清政廉洁奏和谐》专题片,系统反映了各级国税部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向省局报送的16件廉政作品中,有9件次获得奖项。
2007年4月份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有120余人参加的全市第四届宣传部长论坛暨“建设和谐文化 引领××发展”理论研讨会。7月份组织干部参加了全市“和谐××广场文化周”活动,举办了“和谐国税之声”专场文艺晚会。8月份举办了全市国税系统“庆国庆、迎奥运”职工运动会,9月份组织参加了全省国税系统“庆国庆、迎奥运”体育、文艺、文化三项活动,其中舞蹈《唢呐情》荣获全省国税系统最佳表演奖和优秀创编奖。
2008年元月下旬组织干部参加了全市广场文化优秀节目汇报演出,在××剧院举办了专场文艺晚会,××党政机关和文化宣传单位、纳税人代表共600多人观看了演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3月初与市纪委、市妇联组织开展了全市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启动仪式,我局有针对性、有实践性地提出了廉政文化进家庭“十个一”活动,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60多份;自编自演节目 20多个,受到了市纪委、市妇联和干部职工家属的好评和称赞。4月下旬,我局于去年10月份建成的××首家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迎来了全省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会的160多名会议代表,各市(州)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我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
抓机遇 重特色 奋力开创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襄樊市建委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踞汉水中游,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1994年,被国家列为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试点市以后,我市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借风行船,乘势而上,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市小城镇发展到250多个,建成区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市域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小城市为依托、以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为纽带、联系广大农村腹地的城镇体系格局。先后有2个镇荣获“中国乡镇之星”称号,5个镇被国家列入试点,1个镇被国家列为星火技术密集区,8个镇跻身国家级重点镇,10个镇跻身湖北省重点镇,6个镇8次荣获小城镇建设“楚天杯”。近两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省建设厅的要求,着力实施小城镇建设由“重点发展小城镇”到“发展重点小城镇”的战略调整,以构建小城镇建设良好的工作平台与政策平台为突破口,以抓好省、市级重点镇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市小城镇建设的全面发展,使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再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构建政策平台,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培土筑基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市村镇建设工作曾一度陷入建设缺资金、管理缺手段、人员缺经费的“三缺”窘境。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着眼于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着力构建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平台,为小城镇发展培土筑基。一是政策推动,培植镇级财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在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先后出台了《小城镇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XX年我们又结合现阶段我市村镇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重点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有的放矢地制定了有利于推动小城镇、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重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配套措施:赋予重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镇级财政;减轻重点镇工商企业税赋,税收起征点由财政、国税、地税部门按国家规定范围的上限执行;市国土部门每年给市级重点镇安排10亩农地转用指标,市、县人民政府在重点镇取得的土地有偿使用受益,全部返还镇级财政,其中70%用于口子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对口扶持制度。市直有关部门对口扶持重点镇,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或项目,帮扶重点镇的发展;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全市统一称“---镇城建所”,作为兼有社会公益职能的事业单位,政府对其承担的社会公益职能核定经费基数,定额定项委托办理,并严格目标考核。同时,加大市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从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纳入预算管理。资金的使用坚持“资金同城镇建设项目挂钩,建设项目同城镇规划挂钩”的原则,市建委对各乡镇申报的建设项目计划及规划设计方案审核后,拟定资金安排方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落实小城镇建设项目扶持资金。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二是机制激励,推动小城镇建设在竞争中平衡发展。我市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地域差别大、发展上也存在不均衡性,为从整体上推进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全面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我们坚持把竞争激励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中,着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小城镇建设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首先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考核工作,以此作为小城镇建设相互竞争的载体和平台,考核情况全市通报,同时考核成绩均被记录在案,作为安排市级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每两年开展一次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的评选表彰活动,调动县(市)及乡镇抓好城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XX年6 月,我市召开了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表彰工作会议,市“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省建设厅领导也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市政府为此次会议拨款60万元,会上命名表彰了5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5个一等奖乡镇、12个优秀奖乡镇、三个小城镇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及38名小城镇先进工作者,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在精神奖励的同时,还给予物质奖励,对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给予重奖,以此激励各乡镇,引发了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热潮。其次是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对重点镇实施动态考核管理。XX年我市以襄政发〔XX〕28号文,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市级重点镇),同时明确对重点镇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依据重点镇考核细则,每年对重点镇建设发展情况、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对于城镇建设发展速度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差、已不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重点镇进行末位淘汰,对于暂时末能纳入重点镇范围的乡镇,也可申请参加重点镇考核,工作绩效突出者,可适时调整为市级重点镇,以此激发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整体活力,小城镇建设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三是量化考核、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因镇制宜、逐步完善、量力而行、稳步实施”的指导方针,要求各乡镇在城镇建设上,不要盲目铺摊子、搭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城镇建设要紧密结合乡镇发展的实际,要考虑乡镇财政所能承受的能力,量力而行,一年做一至两件扎扎实实的事,逐步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近年来,我们注重引导各县市区村镇建设主管部门,在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建立小城镇建设的量化考核体制,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我市所属宜城市在小城镇建设管理中,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将小城镇建设纳入乡镇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的实施意见》,年初市建设局、市委组织部与各乡镇主要领导签订责任状,明确各乡镇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确定的城建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到新修建几条路、修建多长的供排水设施等,年底组织统一考核,对末能完成城建目标任务的乡镇,实行奖惩兑现。老河口市、枣阳市、南漳县等县市也都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管理措施,推动了村镇建设的稳步发展。
二、实施重点发展战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速加力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十六大以后,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发展的小城镇,我省也以鄂政办发〔XX〕133号文,确定了我省100个省级重点镇,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重点镇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我市积极落实小城镇建设由“重点发展小城镇”到“发展重点小城镇”的战略调整,大力实施重点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口子镇和省市级重点镇建设,重点抓好城镇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速加力。一是抓好省际边界“口子镇”的建设,让窗口亮起来。孟楼镇是我省重点口子镇,也是我市的重点镇,XX年以来,由于受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城镇建设的速度明显减慢,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省建设厅领导视察后,多次嘱咐我们及该镇,要进一步加快孟楼镇的建设发展,树立起省际边界口子镇良好的窗口形象。我市迅速组织专班,开展了专题调研,重点查找了该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及城镇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了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孟楼镇发展的政策措施。XX年4月,襄樊市市直部门对口扶持孟楼镇发展现场会在孟楼镇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市建委、财政、土地、电力、国税、地税、工商等25个市直部门参加会议,会议要求,省、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加快口子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想办法在孟楼镇及其他口子镇予于落实,增强其镇级实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求市直25个部门,都要拿出具体帮扶措施、拿出资金、拿出项目,对口扶持孟楼镇的发展,总计援建项目多达30多项,总投资近7000万元。目前,对口援建工作已初见成效,市交通局投资6000万改造的孟楼镇过境省道建设工程,市建委、市财政局投资100万元建设的曹家巷路配套建设工程,市民政局投资80万元建设的老年公寓等一批对口援建项目都已竣工,城镇形象已得到明显改观。对襄阳区黄集镇、枣阳市太平镇这两个重点口子镇,我们也加大了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的力度,XX年,市财政给每镇安排项目建设资金80万元,全市重点口子镇建设已呈现出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气象。二是抓好省、市级重点镇的建设,让城镇化进程快起来。省、市级重点镇大都是县市域副中心城镇,是农村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力、辐射力较强,对加快县市域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把突出抓好省、市级重点镇建设作为村镇建设工作的又一重点。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及文化、娱乐、广播电视、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和市场等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为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载体。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重点镇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提倡集中连片开发,配套式建设;对临街建筑物及重要地段建筑物的造型设计,要坚持做到多方案选优;抓好旧城老房改造,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加强城镇进出口建设和整治,真正使重点镇做到建筑有特色、街道有景致、小区有品味,提升小城镇的现代气息与时代特征;两年来,我市重点镇建设步伐普遍加快,水平与档次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重点镇道路硬化率达90%,用水普及率达92%,排水管网覆盖率达90%,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城镇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大部分重点镇已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具有较强幅射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三是抓好小城镇规划,让规划的调控作用强起来。规划是龙头,是建设的指南,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在小城镇规划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规划“三性”的落实。首先确保规划修编的及时性,针对目前全市城镇规划相对滞后,规划修编进度不尽理想的实际,我们加大了对规划修编工作的检查督办力度,对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清理,掌握了全市乡镇规划的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对急需进行规划修编的乡镇进行重点督办,要求这些乡镇必须尽快启动规划修编工作;同时把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纳入小城镇建设考核的指标体系,确保规划编制的及时性。XX年以来,全市有20个乡镇完成规划修编工作,另有18个镇已启动规划修编工作,省、市级重点镇(全市15个),已全部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其次是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加强村镇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村镇规划的编制必须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严禁无证规划;坚持省、市级重点镇规划必须由乙级以上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对达不到资质规定要求的不评审、不审批。规范村镇规划的审批程序,村镇规划依法审批前,必须召开规划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评审论证,通过后,才能报县市人民政府按法定程序审批。在规划的编制设计上,坚持关口前移,注重加强规划编制前的研究与论证。对规划设计单位制定的总体规划编制纲要,包括城镇的性质、城镇在区域 中的战略地位,镇、村发展布局等,进行编制策划与论证,形成策划意见,以此指导规划的编制设计工作。今年4月我们聘请省厅领导及有关专家,在宜城小河镇召开了“小河镇规划策划论证会”,就小河镇下一步发展战略、城镇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
大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重点发展朱市、兼顾小河发展”的策划意见,为小河镇规划编制提供了指导性意见,起到了良好效果。从整体上看,我市小城镇规划的质量近年来得到显著提高,石花、武安等镇的规划得到专家评审组及省建设厅的充分肯定。第三是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加大村镇规划实施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村镇规划建设法律法规,坚持通过不间断地执法大检查活动,整肃、规范村镇建房管理,村镇规划管理失控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三、塑造特色城镇,稳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提档升级 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按照“不求大、但求美”的指导思想,引导小城镇在凸现小城镇的个性特色和城镇魅力上作文章。一是突出产业特色,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五山镇是我市的一个边陲山镇,是著名的茶乡,在小城镇建设上,他们以建设文明城镇为目标,着力营造新颖独特的“园林山镇”和“名茶之乡”。在规划编制时,按照“不求规模,但求特色”的思路,依托集镇四周青山环抱,小河穿境而过的自然优势,大力挖掘内在底蕴和个性特色,街道、建筑、景点的布局突出与绿色茶城相吻合,整个集镇规划有仿古街、垂柳河、仙人岩公园、茶庄小区等独具茶乡特色和园林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在城镇建设上,他们既注重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功能完善,又十分注重城镇景观、城镇特色的塑造,街头景点小品、房屋单体造型的设计均考虑与茶乡特色的吻合,现在一个“水绕镇中流、镇在林中走、园依山水旁,无处不是景”的现代特色小城镇已脱颖而出,小城镇建设与该镇茶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互为反哺,茶镇特色已经凸现。
二、突出人文特色,彰显城镇历史文化底蕴。吴店镇是一代明君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里,从西汉末年建镇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他们注重发掘千年古镇这一历史文化底蕴,发挥高起点规划的龙头效应,带动城镇高品位建设。“白水遗龙种、春陵郁帝基”,白水文化渊源流长,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他们充分利用白水历史文化优势,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注重经济功能和历史文化功能相结合。在滚河桥北规划了工业小区、商贸小区、肖湾农贸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等经济功能区。同时,把与城镇紧紧连接的白水寺风景名胜旅游区作为文化功能区,并在建设中突出帝乡人文特色,再现“龙飞白水”的历史风貌;二是注重古镇遗韵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对桥南老城区,加强了仿古街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仿古建筑的图纸设计,并对古建筑较多的老东街进行保护,禁止随意拆建古建筑。形成了“青砖码头墙、红梁花格窗、飞檐琉璃瓦、家家开店堂”的古建筑风貌。在桥北商贸小区、瑞春园居民小区,大力推广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建筑模式,精心设计出一批庄重典雅、气势恢宏的欧式建筑式样。使整个城镇新老结合、动静结合,凝固的诗句与跳动的音符交融,既保持了浓郁的古镇韵味,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气息;三是注重城镇整体功能和人居环境相结合。一方面,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城镇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美化。根据城区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把镇南的门坎山规划为绿色屏障,把横穿镇中的河流规划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河公园,并把老城区护城河改造为花园式荷花池,引种荷花,栽植池边垂柳,架起了拱桥。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吴店镇已成为我市一个环境优美,极富自然、人文特色的山水园林城镇。
三、突出商贸特色,塑造新型商贸城镇。老河口市孟楼镇是我省重点口子镇,早在1990年,就因《经济日报》的特约文章《从孟楼到孟楼》而在全国扬名。此镇与河南孟楼镇街相连、地相接,融为一体,不仅是鄂豫两省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也是展示两省形象的“窗口”,孟楼镇正确审视自己的区位优势与地域特点,把城镇的发展建设定位于鄂豫边境物资贸易集散中心,注重把城镇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信息中心来统筹规划,着重突出边境贸易的功能。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提出“边贸兴镇”的战略发展思路,重点抓了商贸市场的规划,提出了兴建六大专业市场-----汉孟大市场、粮油交易市场、竹木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工业品市场、小商品市场,以拉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六大专业市场已全部建成使用,共吸纳了8000多个体工商户入场交易,商贸年交易额达5亿元,边贸商镇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
四、创新建管体制,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再添活力 创新小城镇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小城镇快速发展,阻碍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单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包办的错误思想。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小城镇走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路子,多元融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一是作好以地生财文章,把土地市场盘活,牢牢控制一级土地市场,逐步放开二级市场,通过经营城镇土地,聚集建设资金;二是做好经营城镇这篇文章,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步伐,引导个体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参与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项目建设;三是作好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这篇文章。我市黄集镇通过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融资、闲资置换筹资、公益拍买聚资、外延扩张争资”的集镇筹资建设新路子,具体来说就是对城镇内长期闲置、效益不高的存量土地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拍卖收益全部用于城镇建设;对于镇内闲置资产如:停产企业的设备、厂房等,采用“你修一条路,给你一栋楼,你建一条街、送你一个厂”的办法,对闲置资产能用的用,能换的换,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对镇域公益设施如水厂、公厕、路灯广告权等,采用公益拍卖的方式,聚集城镇建设发展资金;所谓外延扩张争资,就是采取优惠措施吸纳农民进镇建房、进镇经商,壮大城镇规模,繁荣城镇经济,以此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两年来,该镇通过上述融资渠道,拍卖临街门面566间,新建房屋万平方米,融资万元用于城镇建设,突破了镇级财力薄弱,投入短缺,制约小城镇快速发展的资金难点,实现了该镇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适时总结并推广了他们的作法与经验,对进一步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步伐,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创新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提升城镇文明新形象。XX年以来,我市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规划失控、建设无绪的突出问题,已严重制约到村镇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探索并建立新时势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我市高新区在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一是坚持村民参与、村民自治原则,成立村民建房议事小组,对村民建房申请进行评议、审核;二是重新规范建房的审批办理程序,严格依法审批管理;三是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村干部包组、镇干部包村、镇城建办负责镇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管理的巡查,较好地改变了小城镇建设管理无绪的突出问题。我市南漳县在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也采取了得力措施,先后以县政府、县建设局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规范报建程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道路两旁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并通过加强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基本失控的局面。集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养护管理及卫生保洁工作主要是逐步推行物业化管理的路子,用物业管理取代政府垄断式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的成本。对此项工作我们已作出安排部署,选择孟楼镇开展小城镇管理物业化运作的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市推开。
【市地税局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地税局道德讲堂经验交流材料09-26
地税稽查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07-08
市地税局普法工作总结11-09
市地税局基层党建工作汇报07-12
市地税局关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汇报09-11
地税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汇报09-16
地税局税收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考核办法05-31
宣城地税信息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