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专业园林绿化论文(精选14篇)
武汉市数字园林信息系统结合了CIS(地理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自动化)技术的特点,通过分布式网络技术与COM/DCOM(组件技术)将图形数据、业务信息及通信与协作平台技术有机集成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柔韧性和整合性,它是一个集成目前先进的图形、图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效、大兴、智能软件系统,是集信息输入、数据库管理及空间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系统,能全面满足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武汉市数字园林信息系统基于网络及大型数据库仓库,可将大量的图形、图像、关系型数据、多媒体数据存储于网络上的Oracle大型数据库仓库中,极大地方便用户的分布式处理要求。对获得的信息,可通过计算进行辅助分析与评价。系统还提供各种级别的数据保护和权限控制机制;方便灵活的查询统计功能;快捷的报表生成、专题图打印功能;全面支持分析和决策功能。
针对数字园林系统建设的需要,整个系统的建设策略如下:
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系统架构,在园林局信息网络系统中运行,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具体园林业务实施提供先进的辅助办公手段。
系统采用当前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9i,实现对基础空间数据和园林管理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采用ESRI公司空间数据引擎ArcSDE,处理和操纵底层数据库的空间数据。
系统采用当前国内领先的GIS软件平台吉奥之星(GeoStar)系列软件,经开发实现高效实用的园林空间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应用。
利用GeoStar软件的开发性、可扩展性,提供强大的数字园林管理、决策功能,如按树木种类进行查询统计,按行政区划统计绿地率,按街道统计绿化覆盖率等。根据统计数据可制作各种专题图表。
在实际的数字园林数据库的建库工作中,根据当前工作现状和数据的实际要求,结合国内数据加工方面的经验,采用吉奥之星(GeoStar)系列软件,完成数据加工、质检和入库的工作,统一数据的标准,保障数据的质量,确保工程的进度。数字园林系统按功能模块包括:
属性数据录入子系统:将各种格式的园林信息表格录入到数据库中(初步确定为Acess)。
矢量数据入库子系统:数字园林中不直接采集矢量数据,所有的矢量数据通过本系统入库。
数字园林管理子系统:本子系统为数字园林中的主模块,包含了数字园林的大部分功能。
三维浏览子系统:对选定的示范区域建立真实三维模型,用户按任意线路进行浏览。
权限管理子系统:提供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在系统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以业务为主线,参照园林局内部的部门组织和业务分工、流程,使业务部门通过子系统来管理和维护与其职责相对应的数据,并遵循结构化原则,按照功能的不同侧重点来进行子系统划分。
个子系统根据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共享系统的信息资源,包括软件、硬件、网络与数据资源。所有子系统相互独立,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对其功能模块进行有效重组。
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数字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兴应用。如何利用日益进步的数字信息技术,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尤其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来说,其教学涉及专业多、门类多,且实验、实践类课时量特别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再加上近年来,专业招生持续火爆,教学资源紧张,专业教学的实施与运行强度和难度都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在这一背景下,思考风景园林教学与信息数字技术的结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新兴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育理论不断涌现。较之早期的远程教育到网络教育再到在线教育,又出现了很多新兴应用,如翻转课堂、MOOC、虚拟现实平台等,均呈现出了特色和亮点。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和思考,由学生课后练习;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教授知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时间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翻转课堂一般会由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视频——“微课”,主要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用于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实现“翻转”。
(二)MOOC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大规模性,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而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MOOC;2.开放性,尊崇创用共享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称之为MOOC;3.在线性,发布于互联网上,上课地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4.互动性,MOOC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2]。2012年,美国许多知名高校纷纷在三大MOOC平台Coursera、Udacity、ed X上开设课程,有专门的学习和管理系统,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可能,将在线教育推到了新的高度。
(三)虚拟现实平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虚拟世界,用户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设备,与虚拟空间中的物体进行互动,在多种感官上产生沉浸于虚拟世界的感觉,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它很好地突破了人们对三维空间在时间与地域上的感知限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教育平台,它能从体验者的视角出发,使其如同感受真实世界一样,为其提供直观、有效的交互,使之能从空间和现象的内部角度来观察事物,更好地理解掌握所获得的信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存在大量实践体验环节的学科门类,引入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虚拟实验室、操作模拟器等,能极大提升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改善教学效果。
三、风景园林专业的数字信息教学平台思考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专业,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工程施工等课程环节,有大量的野外实地实习。同时还是一门对直观感受要求很高的学科,有大量的空间模型制作。无论是野外实习还是模型制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补充,能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
(一)数字信息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与整合
风景园林专业的数字信息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与整合,应包括校内数字信息教学资源的建设、公共网络数字信息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育环节平台的建设这三个层面。
中国自2003年开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计划,聚集大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人力及物力资源,七年内建成几千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基本实现课程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在线开放;另外在2011年开始启动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当年就组织了39所“985”高校申报首批视频公开课[3]。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都为国内的高校积累了大量的数字信息教学资源。但具体到风景园林专业,相关资源不一定全面系统,对高校已有的这些资源进行梳理及补充建设,是构建数字信息教学平台的一个重要方面。
MOOC的火热,带来了大量公开的数字信息教学资源,其中不乏风景园林专业,及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整合这些资源,对于高校构建数字信息教学平台,能大大节约时间和资金,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国外的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平台,以及国内的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这种整合不能是简单地链接索引,而应该是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特点,根据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评定和分级,方便不同程度的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去使用资源。
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入虚拟现实平台能在两个方面对教学有极大改进:一方面是辅助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让风景园林设计的视觉化更立体直观,能给学生带来更具交互性的空间体验,让学生能够更自如地把握空间,更科学地比较方案和权衡利弊,更便利地调整方案和感受调整后的效果,这是传统效果图、沙盘模型很难比拟的[4];另一方面是模拟施工现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现场模拟,有利于全局控制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科学指导施工全过程、确保工程安全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等,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园林施工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方向[5]。
(二)数字信息教学平台的互动形式
数字信息教学平台的有效运行,还有赖于好的互动形式。翻转课堂的理念,对于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体验,是非常有裨益的,可以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通过电脑端/手机APP等方式作为接口,能让学生获取校内的数字信息教学资源,以及链接到公共网络的数字信息教学资源,然后再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小测验、学习交流与讨论、答疑解惑等环节,将教育资源和课外互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堂翻转”。
(三)数字信息教学平台的运行管理
数字信息教学平台还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可以间接保证和提升教学效率,可以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实现教学考核管理、教师工作考核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经费使用管理等数字化管理功能,让管理人员能通过数字信息手段从容管理日常教学工作,提升效率。
四、结语
风景园林的教学有其学科专业发展的特点,图1展示了风景园林专业数字信息平台建设的各项具体内容。其中在教育实践环节,构建好的专业针对性强的虚拟现实平台能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而建设与整合校内与公共网络上的数字信息教学资源,并通过电脑端/手机APP的交互方式,开展“翻转课堂”,以及围绕日常教学进行了数字化管理,确保对教学体系的支撑,不仅仅适用于风景园林专业,对高校的其他学科与专业,也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2]杨红,何炬.MOOC冲击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研究[J].科教导刊,2015(11):111-112
[3]董榕,许玮,张剑平.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2):54-59
[4]苏同向.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关键词: 园林规划 应用型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园林规划》课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程计划安排中置于第七学期,54学时。在开设本课程前,学生学习了《测量学》、《生态学》、《工程制图学》、《城市规划原理》,为学习《园林规划》课程打下了一定基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1],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即“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可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开始,各高校以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基础,调整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新调整的专业名称可以解读为“基于人文地理学科背景的城乡规划管理”,重点是城乡规划管理。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确定城市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新专业的职业方向,并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将就该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要点,结合自身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及今后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相关类似的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
1.课程性质
园林规划主要根据实用和审美的需要,应用性很强,讲述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从事常见绿地方案的规划设计[2]。本课程目前按54节课时安排,其中44课时用于课程理论的讲授,10课时用于课内实践。
2.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园林的基础知识,不同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及表达。其中基础部分包括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及艺术特征、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等[3]。
3.教学要点
园林的组成要素及艺术分析是《园林规划》的前部分内容,分别介绍园林景观中软质景观及硬质景观,其中软质景观主要包括植物、地形和山水,硬质景观包括园路与铺装、园林小品、园林建筑。同时在结合世界三大造园系统的园林史的基础上,介绍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方案和现代园林方案。此外,不同类型绿地的读图与识图是设计的基础,在基础之上,教授不同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并着重公园、居住区及道路绿地讲解,辅以任务书形式给同学们布置方案任务。最后园林植物的配置在不同的绿地设计中应有不同体现,合理布置不同的园林植物及种类。
4.课内实践
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以讲解与案例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讲解:园林造景的基本艺术手法,其中包括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地形地貌、水体、园路与园桥、园林建筑及小品等造园要素的规划应用,城市公园设居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前期的园林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图片案例的形式进行讲授,在专题规划设计中,以老师教授与同学们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一些方案的制作。主要针对小型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以任务书的形式让同学们完成方案的制订,可以通过手绘或者计算机软件形式进行表达。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非园林专业的《园林规划》教材的选择及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教材不少,但是适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的教材较少。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同学,其对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园林植物的认知没有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选择了相对较为完整的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作为教材。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笼统,特别在针对各项绿地规划设计时不够全面,教学深度不足,讲课时间有限,只能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知识的补充,学生很难与园林专业方向学生或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生相比较,不能独立完成完整的方案。
2.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习内容相对宽泛,包括地理类课程、环境类课程及规划类课程,《园林规划》开设学期为第7学期,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目的性认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为了学分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模式传统和单一
《园林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整体的配套课程衔接不够,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强,主要通过多媒体口述的形式教授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相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课程优势,达不到教学目的。此外,方案的设计需要学生的团队合作、讨论与协作,目前的教学模式无法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动手和思考能力。
三、对于教学优化的建议
《园林规划》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开课时间主要在第7学期,课程之初对园林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课程内容主要为城乡规划设计做补充,鉴于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承接部分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课程的基础上,景观规划为我院该专业的一个方向,所以《园林规划》为其重要课程,在总结该课程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发挥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优势,为该专业同学就业提供一个方向。
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点,笔者认为景观规划方向学生的《园林规划》课的改革,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前期课程的配套学习,如: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配置。
(2)结合相关软件,如CAD、Photoshop,Sketchup软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团队合作、讨论形式完成独立方案的设计。
(3)搜集国内外的优秀“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为同学们开阔眼界,为其创新思维提供基础。
(4)与池州市规划设计院合作,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们看到身边的方案。
(5)方案讨论与讲解。不同小组的同学在能独立完成方案任务的同时,还能表达,并对不同方案提出不同见解,增加探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发挥该课程的优势及教学目的,学生的技能培养是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2(7-8):80-81.
[2]赵清祝.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71-7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特点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除了要学习政治、数学、英语、物理、体育等公共基础必修课外,本专业学生还要学习信息技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课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基础及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信息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另外还有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技术、VB可视化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大量专业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本专业通过大量的上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宽阔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胜任信息技术类、经济管理类等行业工作,具有较宽的就业途径。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公司从事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200)
一.专业简介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简称信息专业)是顺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综合型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经济信息管理人才。经济信息管理中大量的经济信息是统计信息。
二.高职专科设置
专业名称:经济信息管理
专业代码:6203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系统从事经济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经济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国际金融、统计学、财务会计、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情报分析、商务英语、、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就业面向: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等基层管理岗位。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具备产品信息采集、分析与处理、产品营销、财务核算与管理等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具备的职业能力
1、信息采集、分析与处理能力
2、产品营销与策划能力
3、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五.就业方向、从事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服务部门、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的产品营销与策划、信息管理、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工作;
专业简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以及信息学专业发展合并而形成的。这门学科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相近专业
管理科学工程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安财的硕士点
情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我的专业信心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如果企业以及各经济组织不实行信息化管理,那么要实现与国际一体化的接轨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企业不掌握充足的信息,或不加任何整理编排,那么,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就无法正常进行指挥调度,无法实现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涉及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它所研究的内容将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地应用。在各行业中,它能提高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和手段起到进一步的示范效应。这门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企业决策,经营分析等内容。而是把它作为一条纽带,成为连结家庭与社会,个人与组织,成为商贸金融、娱乐、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因自己能在大学主修这个专业而欣喜,对未来充满憧憬。
大一上学期快结束了,下面说说我对大学生活的感受
初来大学,可以说在刚来的大概一个月内是很不适应的,但渐渐的,和室友之间融合之后。对于我的大学生活我有自己的理解。
大学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诗情画意以及充实快乐。大学的上课和学习,不是让我不习惯,而是让我失去了原来伴随我很多年的感觉,我最需要的学习感觉。心情也从先前的种种新鲜中脱胎出来,新鲜的东西慢慢熟悉,而熟悉之后又渐渐陌生。
在知识的学习中,在生活的适应中,在社团活动的参与中,在与其他人的交流,我发现自己在慢慢地离去,本来就已经飘荡起伏的心渐渐地沉了下去,如被千斤重的铁锤在底下托着。我从此便有了一种无限失落的感觉,尽管我也许什么东西也没有失去;我感到现实异常的悲凉,尽管头顶还是艳阳高照;我感到眼前甚是迷茫,尽管我心中的理想信念丝毫未变。
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大学的生活,的确和高中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同桌,上每节课都要去找教室,而旁边的人也在不停的换,老师讲课也和高中不一样了,多数都是自学!
刚开学有一些社团让新生参加,有好多都说要锻炼自己!可是去了几次后就不再去参加了,不过也有好多的确是锻炼了自己的做事能力和交际能力,其实对于我来说好像参加社团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另外学习是大学的主旋律。再美好的活动也是点缀,鲜花之绿叶位置而已,我们以后要找工作,用的是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当然也要有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圆滑!
大学四年,同样的时间,有的人顺利地到达了成功的彼岸;有的人站在原地默默地等待;有的人捶着胸口,惊叹时间飞逝,后悔虚度岁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言而喻,是因为各人的奋斗过程不一样。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人24小时,不多也不少,就看你怎么去支配它。有的人在大学里废寝忘食,挑灯夜战;有的人在大学里花前月下,风花雪月。两种不同的方式造就不同的结果。当他们站在大学的尾巴里,或许 他们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或许也会有人会苦叹:不是我不想去拼搏,而是我智力低,我基础不好。明明知道同样的付出没有同样的收获,你叫我如何去白受那份罪。但我会欣赏这么一种人:在人生中,我虽然不是一个成功者,但我是一个奋斗者。我付出过,我问心无愧。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不要去随意品尝那酸涩的青苹果,因为我们身上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期望、责任,这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我们父母当中不乏那样的父母,他们为了我们能上大学,低声下气,流血流汗,忍受别人的辱骂,忍受别人的白眼,他们觉得他们的辛苦付出可以让子女以后活得体面些,活得有尊严些,这就是值得的。回答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如何做的问题,如何让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1 城市绿化评价指标
城市绿化系统的概念仍在不断完善中, 与此同时, 关于城市绿化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国际上关于城市绿化的评价指标有很多, 例如, 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 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主要绿化标准为绿化覆盖率>40%, 人均绿地面积40~60平方米,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2 城市绿化信息管理技术
城市绿化信息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 因此对城市绿化管理与评价体系在技术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化管理, 较为明显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使用, 关键技术包括, 数据库技术、 (GIS) 和NET技术。
(1)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能够将数据集合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和描述性特点进行储存, 具有较小的冗余度, 而且数据的独立性非常高, 具有易扩展性, 能够为多种用户进行共享, 非常适合我国城市绿地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在城市绿地管理过程中,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可靠的同时, 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数据的方便性和简单性, 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运行。数据库技术有很多, 配合Windows服务器版操作系统进行使用能够提高其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2)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GIS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 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 GIS将传统分析方法中单一、静态的数据进化为多数据源、多时相以及时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式, 能够进行数据综合和模拟分析, 并且能够得到传统方法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 因此, 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绿地管理的各个领域, 成为各城市进行规划的必要工具。国际上主要的组件式GIS商用软件的分类包括Map Objects和Arc Objects。Map Objects技术能够实现人性化和清晰化的数据分析, 并实现地图操作相关功能, Arc Object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平台, 也是目前功能最强、组件最全、结构最复杂的平台。
(3) 系统开发平台 (.NET技术平台) 。NET开发平台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 包含很多组件, 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 进而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数据的可移植性, 安全性和可再利用价值。NET开发平台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都有共同的标准和规格, 存在较好的兼容性, 能够解决过去城市绿化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无法使信息产品彼此实现兼容的问题。这一开发平台在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3 构建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议
建设城市绿化数据库, 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既包括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管理, 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因此, 在进行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 要注意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建设, 绿化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元数据库的建设, 确保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能够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一体化集成。第一, 空间数据库, 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绿化规划数据和绿化现状数据库;第二是属性数据库, 主要包括植被规划目标、系统资源的属性数据和有关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的元数据。
4 结束语
建设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植被地理分别的信息管理, 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效率, 在城市绿化管理中, 很多管理内容和管理任务都是与地理分布有关的, 在各项管理中存在大量杂乱的、分散的资料和数据, 因此建立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 并通过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 并为城市绿化管理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摘要:根据城市绿化管理的评价指标,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作用, 分别介绍了数据库技术、GIS和NET技术三种技术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提出基于信息管理技术的城市绿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管理教育;人才专业特长
前言:如今各大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都是图书情报院系更名而来,虽然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改革,但是在更名之后,信息管理专业的教育发展却不太乐观,专业定位不准,课程体系性不强是当前信息管理专业的突出问题,如何整顿信息管理专业,如何突出专业特长,更好的建设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是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专业特长的概述
专业能力与一般能力相对,是从事某项工作的特殊能力,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之外,还要对其从事工作具备专业性知识和特殊的能力。而专业特长与专业能力相关,是指专业的特殊性,指专业人员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有精湛的技艺和特殊的专长。
构建专业特长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特征:首先,应具有独特性,专业特长必须要具备独特鲜明的特性,是“别人”所不能比拟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公众的认知。其次,专业特长应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想“独树一帜”,就必须要具备别人不能取代、模仿的特点,这样才能保持较为鲜明的角色,更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然后,专业特长还必须要具备持续发展性,专业技能虽然是对专业知识固有的娴熟的技巧,但是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调整、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应具有协同性,虽然专业特长是“独树一帜”的,但是还要保持与其他专业和其他竞争对象的协同性,追求相关专业间的差异和互补[1]。
二、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探析
(一)对信息环境的认知能力。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对信息环境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以及发展特点,了解信息传播对社会以及各行业组织产生的影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全面掌握信息资源的生成、传播以及各类信息的特点,并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数据,对各类信息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2]。
(二) 信息组织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主要是指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要具备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感知、传输、处理和决策的能力。即,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专业人员必须要提高信息组织能力,可以根据各类信息资源的特征以及用户的要求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做出合理的排序、筛选等,从而收录有效信息,提高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指的是信息管理人员需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检索,从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数据。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且需具备对各类信息的检索能力,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检索服务。
(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是指信息管理人员需对掌握的信息资源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利用数学、统计学等相关科学方法从而对传输中的信息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定量描述,并揭示社会信息交流的内在特征,更好的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信息管理人员还必须根据用户的要求,对各类信息资源加以收集、整理、鉴别、评价等,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数据,并加工整理成增值信息,提供优质的信息支持服务。
(五)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力。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工具,并能高效开发信息资源。要想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就必须要熟悉计算机各类软件以及主要设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性能,还需具备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以及管理系统的安装、维护等。信息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具备设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以及系统运营的状态、安全等问题都应进行良好的掌控和管理。在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随时进行监控,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合理解决,并提出修改意见。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正确的应对策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六)打造专业特长的独特性。专业特长是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精湛技艺,是别人所不能比拟的,其独特性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因此,信息管理专业人员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注重打造专业特长的独特性。在打造专业特长的独特性,要注重研究信息、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强调突出其中任何一方,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打造信息管理专业特长的独特性,才能更好的提高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竞争力,更好的发展信息管理专业。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潮流的趋势,信息管理专业必须要尽快变革,注重突出信息管理的专业特长,更好的建设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特长,提高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竞争力,让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符绍宏,黄国彬.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初探[J].信息素养与教育,2013,(1):11-12.
您好!我叫XX,是XX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感谢您能阅读我这份求职信。性格开朗、乐观大方、坚强自信、勤奋好学,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我坚信“汗水和收获是最忠实的伙伴,理想和勤奋是最亲密的情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我们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成功的根本。我深知这一点,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认真学习,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机械行业的相关理论,而且使我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几年的大学生涯,铸就了我的学识与自信。我刻苦学习,力求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用VF、C语言、SQL-Server、JAVA和VisualBasic等软件进行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熟悉ERP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企业运行流程和业务流程;还通过对Linux系统管理的学习,掌握了Linux系统安装、基本操作和常规命令的使用。除此之外,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能应用Flash MX、Dreamweaver MX、Frontpage制作个人网站及Flash动画设计、会用Photoshop、CorelDraw进行平面设计、应用Auto CAD绘制装饰图、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还自修了会计专业,并具有比较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公司,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深信在今后的锻炼中,积极、乐观、务实的我会很快地容纳于这个大集体中!恳请接纳,回函是盼,恭候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作者:院办公室 添加时间:2008-3-1 打印 关闭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
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实用。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的最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涉及咨询、服务、物流等很多行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授课的内容— 偏重计算机、涉及管理课程
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两学科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独立设计、实现小型信息系统或大型信息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最后一个学期还应安排响应的管理软件上机实习。
毕业后干什么— 主要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
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近年来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起薪一般在4000-6000元/月;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起薪一般在3500-5000元/月;
企业信息管理员 —— 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起薪一般在2500-4000元/月。
有关联的其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情报科学、图书管理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专业,所以,在不同的学校的内容可能差异很大。
专家提醒
[关键词] ERP实验教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专业化人才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于高校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成为高等学校对于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日益重视,学校必须加强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具有一定前瞻性和较强适用性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信管专业ERP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的研究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素质教育的专业培养理念的。信管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及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ERP是建立在IT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学好用好这一平台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大有益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二、ERP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从教育部对信管专业的定位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体系来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复合型人才的层面上。因此开设ERP实验课程,不能简单定位在验证性实验上,而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实验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利用MIS知识分析ERP的体系结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MIS知识对ERP的流程进行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数据流程分析(DFD)、数据字典的编写(DD)及数据库(DB)和功能模块的设计等。这个阶段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任何MIS系统,数据的组织是最要的一个环节,这点在理论教学中又是非常欠缺的一个环节。根据调查,目前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或不够严谨,大家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把软件设计出来即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编写程序上,而没有更多的去研究算法和存储结构。因此通过刨析ERP的数据组织,从中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对于学生来讲会获益匪浅的。通过这项练习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设计过程,培养具有严谨、规范的设计理念。
2.ERP流程掌握阶段
本阶段重点让学生掌握ERP的工作流程,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本阶段分2个步骤完成。
(1)模拟企业数据阶段
基础数据是ERP运行的关键,而自行构建一套仿真企业运行的数据难度是比较大的。建议可以采取企业某个期间的真实数据作为ERP原始数据,通过一套系统的、真实的企业生产数据,围绕企业运作流程开展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对照系统的运算结果跟以前系统运算结果有否差异。如果有差异要分析是由于流程的改变造成的还是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如果是后一种要查找错误,并改正。
有好的计划,充分的准备,ERP项目模拟环节才能取的好的成效,否则,很可能就会走过场,没有实际效益。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数据时要根据实验的课时数、学生的能力等进行甄选。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整个流程走一遍,基本掌握ERP系统的流程。
学生在用数据进行模拟运行之前,要首先分析数据,做好相关的计划工作、准备工作。因为模拟运行之前,要先计划好要模拟的企业流程怎么走(结合上一步)等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模拟企业场景阶段
以上所述的主要以个人练习为主,是让学生熟悉企业流程、软件功能等。模拟企业情景来运行ERP,是注重实战技能的培养,强调练习与实践,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这个环节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若干个学生,每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设定好的情景及资料进行分工协作工作,也可以进行团队创新,对于后者要进行鼓励。
这个阶段要求实验室要进行相应的场景布置,提供必要的环境,如办公电话、模拟办公室、模拟会议室等。在实战演练剧本的编制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答疑的作用。
3.ERP软件二次开发阶段
通过前二个阶段的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ERP的结构及使用流程。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是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这个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分析ERP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按照MIS系统的要求,完成相应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工作,然后挂接到ERP平台上。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选择ERP系统时,要选择对用户具有开放接口,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例如用友ERP-UAP平台等。用友公司把一些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与用户,UAP平台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利用UAP的二次开发工具,开发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构建信管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效果
对于信管专业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ERP实验教学,可以达成以下效果:
1.巩固核心基础课程知识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验,强化专业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拓展空间,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掌握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ERP先进的理念及设计方法,已经被业界所认可,世界500强企业绝大部分都通过ERP平台提升自身的管理。通过对ERP流程的掌握,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二次开发,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验环节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汪祖柱,吴本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7).
[2]徐瑞平.模拟实验教学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9-10.
[3]周玉清,刘伯莹,杨宝钢.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1 “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基本内涵
本模式以涉农高职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内容的完成, 校内教师的指导, 企业师傅的指导等整个实习过程质量为前提, 针对涉农高职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从现有问题、管理模式、考核评价、管理平台建设等层面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的创新实践。
一根主线:紧扣“学习共同体”建设及功能发挥这根主线, 以此统揽顶岗实习全过程。
二个准备:顶岗实习前, 其一, 是严谨创设顶岗实习的系列学习情境、以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方式让学生先期熟悉;其二, 是全面做好校外合作企业需求岗位调查, 准备足够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的顶岗岗位。
三种交流与反馈: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工作感悟的交流与反馈, 同步进行有效指导。
四个主体:指导教师、学生、企业师傅、顶岗同事, 他们是构成顶岗实习“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成分, 更是顶岗实习过程的四个有效主体。
五方评价:顶岗实习质量需综合五方评价, 即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企业师傅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顶岗同事对学生的评价、学习团队对成员的评价。
2 “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施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 是围绕成熟职业者的培养过程,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的展开体系[2]。 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人才培养各环节密不可分。
2.1 实施以 “学习共同体”为实践教学组织单元的 “五阶递进、学用交融”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阶递进、学用交融”是我院园林技术专业近年来探索形成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3], 强调理实一体、注重专业技能的递进性。 从2011级开始执行, 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花卉协会”、“园林创业协会”、“新农村园林设计协会”、“师生工作室”等形式组建“学习共同体”作为实践教学组织单元。 通过前2.5 年的时间形成“学习共同体”内成员相近的职业规划;最后的0.5 年顶岗实习, 同一个“学习共同体”内成员会选择同一个企业或地域相近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 从而在组织形式上保障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2011 级顶岗实习期间, 参与各类“学习共同体”学生56 人, 占87.5%;2012 级顶岗实习期间, 参与各类“学习共同体”学生115 人, 占91.3%。
2.2 实施实践教学 “一对一”导师制
实践教学“一对一”导师制其核心是指学生入校完成专业认知教育后, 每个学生由教研室指派一个老师负责其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及职业规划, 后续教育时间根据学生个人从业意愿, 适当更换指导老师, 这指导老师就是该学生的校内导师。 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 每个学生均有了可信赖的校内导师。2011、2012 级学生初次就业调查显示, 95%以上的学生就业均征求了校内导师及顶岗实习指导师傅的意见, 且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实践教学全过程中, 遵循实践教学四大法则[4]:“讲给他听、做给他看、放手去练、动态跟踪”。
2.3 实施顶岗实习岗位的年级交替
顶岗实习岗位的年级交替是指同一企业的同一岗位均可让上下相邻年级的学生顶岗, 上年级完成后, 在相应的时期内再由下年级学生续顶岗, 实施的前提必须是具有足够多的企业及岗位。 近五年来, 我们积极依托行业、学院、政府、企业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平台, 多形式、多层次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基地[5]。 现有本市以外地区稳定合作关系企业37 家, 其中有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园林企业;依托本市园林协会, 拥有26 家合作关系密切的本土企业, 2011、2012 级学生实现年级交替的顶岗实习岗位达91.4%, 顶岗实习“学习共同体”四大主体之一的企业师傅由学兄 (学姐) 担任的达86.2%。
2.4 实施校内指导老师定点指导与巡查指导、 校内老师远程指导与企业师傅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加强顶岗实习过程指导与管理是质量保障的根本。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从2011 级顶岗实习开始, 实施校内指导老师定点指导与巡查指导、校内老师远程指导与企业师傅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定点指导老师安排在学生比较集中的实习单位, 教研室及教学系安排指导老师及辅导员巡查指导, 要求及时填写好《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工作日志》、《学生顶岗实习巡查与指导记录表》;要求学生及时填写好《学生项岗实习日志》、《企业师傅指导记录》等资料。 为解决因受时间与空间所造成的指导不便问题, 我们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指导平台, 以网络为硬件基础, 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 通过实习生、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单位三方相互协作来保障顶岗实习质量[6]。
2.5 实施过程考核制度
研究制定了以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为关键指标的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来源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企业师傅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顶岗同事对学生的评价、学习团队对成员的评价[1]。 评价内容包含学校考核出勤、态度、学习任务等;企业考核出勤、态度、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工作方法、工作任务等。 过程管理占60%, 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占40%。
3 “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
实践证明, 本模式能实现涉农专业顶岗实习四到位:管理到位、跟踪到位、指导到位、评价到位, 从而保证顶岗实习的终极目标———从学习到工作、 由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实现。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2011、2012 级实施本管理模式的成效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3.1 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显示, 这二届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团队合作精神强。 2011 级学生在湖南省高职专业技能抽查中, 荣获优秀等次。 初次对口就业率达92.1%, 与2010 级学生相比同期平均月工资收入高176.8 元, 就业目标性强, 就业稳定在较短时间成为独挡一面的企业骨干。 2011 级学生自办经济实体家, 2012 级学生也自办了5 家。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四满意”。
3.2 校企合作关系更融洽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基础主要是“朋友关系”与“师生关系”, 合作本质是合同关系, 合作目标是“校企生”三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感情”投入是合作的润滑剂。 本模式的实践, 更是增加了校企双方人员的交流与了解, 双方互信度大为提高, 合作关系更融洽。
3.3 教师队伍 “双师素质”率大为提高
近年来, 校内教师通过顶岗实习的定点指导、巡查指导深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 更能把脉行业发展动态及人才质量需求规格。 带着行业企业生产问题回校研究的案例逐年增多, 相继成立了园林创业中心及园林景观设计师生工作室、植物组织培养师生工作室、园林规划师生工作室,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3.4 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增强
现拥有的26 家合作关系密切的本土企业中, 有采用“院村合作模式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 《中国教育报》 (2016 年1 月1 日第3 版) 以《一接地气, 涉农专业活了》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0 年3 月, 娄底职院与中阳村签订“院村合作”协议, 以“互为基地、共享资源, 互利对接、共赢发展”为合作原则在中阳村村级组织建设、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与农业科技咨询、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培训、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并以点带面, 将“院村合作”上升到院乡合作、院区合作、院县合作, 指导周边县市新农村建设。
4 实施“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建议
“一二三四五”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是基于足够多的合作企业与顶岗岗位这一基本前提的, 如前文所述,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校外合作基地的合作基础主要是“朋友关系”与“师生关系”, 依靠“感情”来维系虽然近年来合作企业数在不断增加, 但稳定性缺乏保障, 合作长效机制难以形成;26 家合作关系密切的本土企业, 他们更关注的是自身劳动力的使用, 顶岗实习学生自身利益缺乏保障。 鉴于此, 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法规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应有社会责任,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校、企业”双主体机制。
摘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实现顶岗实习有效管理、保障顶岗实习质量, 近年来积极探索实践“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学习共同体”为学习单元组织实践教学全过程, 通过全程“时、空”立体式指导与跟踪服务, 加强“五方评价”为核心内容的过程评价等管理措施,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涉农高职专业因“行业相对集中、企业相对分散”的特殊性所造成的管理不便, 保证了顶岗实习质量, 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顶岗实习管理,学习共同体,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禹华芳, 申东亮, 谢忠军.涉农类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14 (06) :38-40.
[2]蒋喜锋, 罗小强.必须全面理解高职实践教学的功能与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01) :90-91.
[3]肖姣娣.“五阶递进、学用交融”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J].石油教育, 2014 (03) :110-112.
[4]李黄珍樊明茹.“一对一”培养企业“技能大师”——专访卡斯塔 (梅州) 制品有限公司主管董鹏[J].职业, 2015 (10) :19-21.
[5]张红, 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2) :18-2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立于1998年,它是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这五个专业的统一体。如果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比作一支军队,那么就是一支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支持着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海军部和海军陆战队战斗和业务程序的优先事项,海军陆战队的信息技术目标是:发展反应式、一体化、灵活和具有防卫力的网络;通过发展协作式的数据充裕的信息共享环境来建设网络中心式的海军陆战队;向远征、驻守和机动用户提供反应式、灵活和相关的支持;提供保密网络、信息技术系统和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耐用可恢复的系统;执行有效的管理程序;确保科学的信息技术投入决策,建设具有成本效益的信息技术网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的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1世纪,是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整体飞跃的伟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信息化水平也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时代呼唤信息化,信息化是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的核心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信息化的目标要靠信息管理实现,信息一般泛指包含于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图像,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同性的知识,是物质运动轨迹的真实反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管理学科和信息系统学科的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学科既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也有所不同,这些区别表现在产生的渊源、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现实应用四个方面。从产生的渊源来看,信息系统学科的建立是以教授及其同事与196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创立管理信息系统学科为标志的,所以信息学科必然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之上,而信息管理学科的渊源来源于图书情报学,在没有计算机时代就已经具有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图书情报管理的理论和
方法。从研究对象上看,信息管理学科主要以信息活动和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通过对信息活动和信息资源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信息系统学科重点以服务于管理功能的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模型、信息系统的建设理论和方法,以及信息系统与管理活动、信息系统与组织结构、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等问题。从研究范围来看,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信息管理学科的范围要比信息系统学科广泛,从现实应用方面来看,信息系统强调的是在组织机构中的一套基于信息技术的,能够进行信息收集、存储、传递、加工和使用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管理强调的是在组织机构中进行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活动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管理功能。
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以信息资源作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对于一个组织
机构,信息管理所起的作用为:(1)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信息。(2)支持事物处理,提高管理效率。(3)有效反馈信息,提高控制水平。(4)支持决策,提高决策水平。(5)降低组织机构的运行成本。(6)提高组织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信息管理是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是在信息化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一个组织机构的信息化目标要通过信息管理活动来完成,包括:(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2)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系统;(3)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4)建立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队伍。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是信息管理,而信息管理所依靠的手段是各级信息系统。一个组织机构的信息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机构、人员和设备。信息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信息机构和信息工作者为组织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使用。建立信息系统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和实现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建立稳定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的核心任务,信息系统是进行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五个方面:(1)数据和信息的收集。(2)信息的存储。(3)信息的加工。
(4)信息的传递。(5)信息的提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包括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只是要求三
大方面。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
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系统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婴儿期、成长期和走向成熟三个阶段。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分为三大课程模块,即经济与管理模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块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模块。每一个课程模块包含一系列专业课程,其中9—10门为专业核心课程,即: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统计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模块形成了对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的支持关系,三个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支持专业素质、应用知识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课程类型体系包括:理论课、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专业设计、证书培训、企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我非常喜欢,它不像其他专业那样死板,需要我们灵活的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说它是一支海军陆战队一点也不夸张,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这是其他专业所不能比拟的,这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具有很大的发掘空间,这门学科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深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21世纪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以后的发展中对我们意义重大。
时光飞逝!转眼间大学生活第一学期就结束了,回首才进大学,心中感慨万千,大学
生活给我的人生画上了一道绚丽的色彩,不仅让我学习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开拓了我的视野,并且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这期间,我秉持着“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积极上进,勤奋刻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坚信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勇往直前,并且继续努力学习和自我发展,争取做到更好!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200)
近年来,很多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滞销”,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这
现象警示我们,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已经严重地束缚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中职会计教学现状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下,中职会计教学曾取得一定的成果,为社会输送不少人才,这些毕
业生在岗位上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但是目前会计教学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
题:
1.教学理论滞后近几年来
由于经济形式多元化不断出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变化较快
会计新业务、新制度、新准则不断涌现,但现用的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教材却不能与之配套
多停留在原基础上,教学内容显得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岗位实务严重脱节。
2.专业课程亟待改善
目前会计专业中有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如《电子商务基础》这门
课程与会计专业关系不大,但也将其纳入到在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占用了本来就有限的教
学时间。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课程设置大都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有的几乎与大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
3.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现阶段会计教学过程大体上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全
面主宰学生。有的教师采用“满堂灌”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完全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手段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很难实现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二、中职会计教学的创新
1.打破传统开设新型会计专业课程
第一,课程设置要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不能照搬。中职学校的课程要结合中职生自身情况以及
市场就业的需求,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对
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最新发展,避免出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滞后于现实会计实务发展的现象。
第二,杜绝设置不合理课程,整合重复内容课程既可节约课时又能加深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渗透,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体系的了解与认识。在理论课程之外应该多设与中职生就业岗
位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比如出纳员操作流程、点钞等。
2.校企合作强化模拟实训
第一,校内的模拟实训。
校内模拟实训是一种利用学教学条件进行实训的一种方法,由阶段性模拟实训和综合性模拟
实训构成。阶段性模拟实训也就是单项技能训练,用于学完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后进行,对
实训的业务内容可加以简要的文学说明,对有难度的业务加注提示,然后由学生操作练习。
两种不同形式在不同阶段的运用,能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手工模拟的基础上,开展计
算机模拟。从原始资料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使学生
认识到计算机的巨大作用。
第二,校外企业实习参与实际操作。
学校要引起高度重视,努力从经营管理的模式、人才交流、技术效益等方面与有关企业进行
磋商、互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牢固的校企关系为学生、教师开设一个真正可以实训的坚固平台。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密切联系能帮助学校和学生更多了解企业的需求,使学校办学的目的更加明确、现实更好地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3.灵活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
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启发式教学。其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媒体教学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可以将授课内容上网,利用网络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4.目标明确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迫切要求学校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安排专
【信息管理专业园林绿化论文】推荐阅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论文选题10-24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06-26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07-07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求职简历07-22
统计信息质量管理论文07-26
手机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9-06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9-30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个人简历模版06-05
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英文求职信06-12
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总结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