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共13篇)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1

摘 要: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教育信息化成为全球化发展趋势,有的学者称之为教育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之一,而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本文阐述了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其产生的背景,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培养中学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正 文: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高度信息化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才之间的竞争,已归结教育的竞争,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在信息化社会,学生的教育环境也在悄然改变,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因为网络的存在变得更加广阔,这样,传统的学校和教师必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变迁,迎接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挑战,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教师要向他们提供真正理解信息化社会的钥匙。为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迫切的任务。

一、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其产生的背景

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令人注目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直至生活方式。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21世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

其次,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在新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突出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承认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第三,这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在教师培训方面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要求,特别是最近颁布实施的《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初稿)对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分别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另外,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不被信息社会所遗弃。

第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个人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2)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小学教师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3)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明白,对于其发展与作用是否了解,应该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小学教师的基本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等。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华南师范大学桑新民教授指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其中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在国内外中学教师培训中,对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的培训上,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具体情况如下: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后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工程”明确提出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党的“十五”大期间教育信息化将力争实现三个层面的目标:

① 加强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信息化环境、设施和资源建设,基本形成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

② 全面推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显著提高全体教师和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③ 探索并初步建立信息化环境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由此可见,在教师培训中,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以培训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为主来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来保证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成为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问题的新一代。

三、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策略

1、重视硬软件环境建设,创设培养教师良好信息素养的应用环境。

要使信息技术在整个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必须保障经费的投入。以我校为例,先后建立了两间间多媒体电子教室, 9月,又开通了校园网,还为40个教学班、各老师、办公室各处室及教研组配置了办公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班班通”。特别是学校为新教学楼的22个教学班采购了先进的“超短焦距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到现在全校共有台式计算机500多台,笔记本电脑8台。学校购买了教师学习和使用所需的一些资料、软件等,购买了一些各种素材的光盘,还购买了系统及K12学科资源库等,为教师制作课件和备课提供方便。

2、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教师必须通过接受适当的计算机学科培训达到对计算机硬件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初步认识,理解信息来源、途径和方法,如果一个中学教师连最起码的计算机应用中的输入输出设备或者连打印机都不能独立使用,信息素养就无从谈起。我校从至今,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网页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一系列课程的培训,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能。绝大部分老师顺利的获得了“电脑高级证书”“INTEL培训结业证”。因此,信息素养应从培养中学教师大胆操作和实践开始,只有首先改变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信息的情感和意识加强了,才能提高信息知识容量和更高层次的应用信息的能力。

3、在“课程整合”中提高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有的人在这方面走过弯路,把信息技术单纯地理解为课件制作或是多媒体演示。我们要避免走进这个误区,要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的重心放到探索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先后有多名老师在各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比武中获奖。

4、建立健全学校校园网络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

互联网对于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与知识,让我们享用便利快捷的信息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了危害,无用的,非健康的,污秽的信息同样接踵而来,上班打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等不良行为在教师中也时有发生,学校应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应用。培养教师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了解并遵守与信息文化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作为育人者的教师应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及信息道德,培养自己良好的信息素养。

5、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电子办公,电子教案的上传,课件的收集与制作,主题知识网站的规划建设及应用,校园网络资源的应用及建设等方面应有相应的规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新技术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自助成长。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课题实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鼓励并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掌握信息化程度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话题。这对于长期习惯了一块黑板、一枝粉笔工作方式的教师来说,有种相当的难度。但这项工作从开始启动到今天,已经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专业化素养明显提高

无论你走进课堂,还是走进教师办公室,都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上备课,寻找资料,网上教研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常规工作。在校园网的论坛上,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作品,以文会友,创建个性化的教育天地,多名教师建立“博客”,信息化改变了我们教育生活,带给我们许多工作和学习上的挑战,也带来了教师成长的快乐。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信息化已经把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2. 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变

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尽管这条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我校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师们在课堂上已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创建了专题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专项服务,走进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追求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正在变成广大教师自觉的行动。

3.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得到拓展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研发课件、丰富学科的教学内容,重组教材,已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把身边刚刚发生的大事要闻开发为课程资源,在我校已是屡见不鲜。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已经变为现实,信息化使课程开始由预设走向生成。

我们深知信息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校将以市教育信息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在信息化发展中快速成长。建成一支信息化、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办出有影响力的现代基础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顾非石 《信息素养:当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

2、黄荣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2

一、落实常规,学习课程标准

我校在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指导教师解读课程标准,提高学科素养。

1. 课程标准学习项目推进与学校行政教学一日视导工作相结合。

我校领导层定期选择某个年级,了解各教师教学工作的现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教研逐步解决。在听随堂课的基础上,学科分管领导与教研组组长及时组织教研活动,带领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做好评课工作,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出整改建议。学校层面作一日视导工作小结,总结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点,提出不足,使其努力改进。

2. 课程标准学习项目推进与落实教学工作相结合。

教师在切实解读和学习课程标准后,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教师会自觉做到:不拔高——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安排课时、实施评价,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抢跑——严格按照备课组制订的课程实施计划表安排课时、组织教学,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歧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实践、反思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自觉提高学科素养。

3. 课程标准学习项目推进与切实提高教研有效性相结合。

有效教研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教研组建设则是推进有效教研的关键。我校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由分管领导或学科带头人领衔,以改善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强调教研,将课堂教学的研究做实、做细,切实提高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除了做好备课检查、听课、作业检查、质量分析等常规工作外,我校进行了专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摸索出了专题式研究的基本模式,即“发现问题一确立专题一集体备课一研讨实践一总结反思”。我们将教研活动立足于教师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的困惑,例如: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这些是教师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在寻找问题、提出建议时心中会以课程标准为准绳进行思考。

二、分层培训,学习课程标准

我校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强化教师的学习、教研。现代教育建立的标志是现代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完善与落实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的素养应该在落实课程标准中得到体现与提升。作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全方位培训活动。我校建立师训处,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任,协助校长整体推进师训工作;师训处、德育处、教导处、科研室等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组织相关教师展开多层面的培训活动,包括学校行政班子的专项学习培训、学校骨干教师基于研究的培训、一年级学科教师的上岗培训、学习正确评价学生的班主任培训等。我校邀请市、区多位学科教学专家来学校作讲座,在聆听、互动、反思中,教师的认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能力素养 篇3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解读能力

新课程下的学科建设,首要的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定位,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对教材的理解和执教。因此,我校在2002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新课程解读能力的培训。一是进行校本培训,调动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由教导科组织、引领每个学科教师分科进行学习解读,每学期开学前先学习课程标准,以年级段为单位,教研组长引领全组每个教师至少要通读每个学段的4本到6本教材,找出学科知识的基点和延伸点,系统理解和掌握学科体系,然后再备课上课。为了保证学有成效,学校多次举行新课程、新课标理论考试。针对每个学科采用不同的卷子,有理论、案例分析,有根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解读能力。二是坚持走“派出去、请进来、外引领、内强化、促成长”之路。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的新课程培训,同时也邀请了相关教育教学专家到校上课指导。用两年时间让全体教师参与国家级教育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每位教师走出去,学习新理论、新教法,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三是教师的自学。一个教师只有感觉到内在的学习需要时,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新课程刚实施的时候,一部分教师确实认识不足,学习也是被动的、被迫的。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大部分教师感觉自己的观念需要更新,因而必须了解新课标,并且更详细地解读教材,更好地改进教法,否则就跟不上改革的步伐。现在,教师变被动为主动,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反思,一篇篇发自内心的对新课改的认识,一本本集钢笔字、简笔画、教育教学随笔于一体的有形成果册,记录着教师成长的足迹,闪现着教师的智慧,充分体现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教师的学科实施能力

加强教师学科实施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以及课堂评价能力,达到个人与团队共成长之目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校本教研。

我校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拓宽校本教研的路子,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实”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常态化、日常化、系列化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三个层次:个人层次—自我反思,小组层次—同事互助,集体层次—专业引领。围绕这“三个层次”,学校确立了教研工作的重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改革备课制度,创新备课模式。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分单元、分课时。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重视个人的二度备课,采用活页教案,从“抄教案”中脱身出来,把精力用于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检查,教师的备课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教师学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真正达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显示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又闪现出教师的个体灵性和情感,在备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已有不少有形成果。

2.做好教研组内交流课活动。年级教研组在学期初要详细制订组内交流课活动计划,要定出每一周讲课教师及授课内容,并在授课前一天通知教导处,教导处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听课,并参与评课。具体的做法是:组内交流,同上一节课,尝试走班教学。组内交流是指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一人上课,大家听评,重建教案,参与者每人再上一次。同上一节课是大家共同上一节课,互听交流,取长补短。尝试走班教学是指共同备课,选出优秀教师到平行班上同一节课。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团队成长的积极性,发挥集体与个人的智慧,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4次参加教研组的交流课活动,涉及的科目有语文、数学、音乐、英语等,此举有力地推动了学科教师课堂施教能力的共同提升。

3.倡导个性化教学,探讨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自古以来教无定法,但我校十分重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有个性的教师,从而促进学科建设。抓骨干教师的成长,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所教学生及教师个人所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备课研究,以求达到有个性的特色教学,引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

4.关注常态教学,强化评价目标。教导处首先依据新课程标准加强指导与引领,认真制订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要求,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各个环节追求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要求教师以“求实课堂”“有效课堂”为主,向40分钟要质量,以此评价教学的优劣,做到会听课、能评价。

三、以学科活动和竞赛为载体,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4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素养 提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改变教师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知识,因而,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括和定义,我们对教师信息素养可以定义为: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工作。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3) 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4) 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5)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 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 和储存) 自己生成的新信息。6) 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7) 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一)缺乏强烈的信息意识,信息使用率不高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个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但校园网上的资源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校园网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上没有促进作用。比如大部分学校的网站基本是用来发布通知,其他的跟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资源不是很多。同时教师对Internet 上的资源利用率也不是很高,没有自己一碰到问题,就去Internet 上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的习惯。

(二)信息检索能力差

缺乏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不知道怎样高效地去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检索方法、搜索技巧知之甚少,比如“空格键”、“双引号”的作用,很多人不了解,因此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要费很长的时间才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偏弱

有些教师虽然找到了一些自己所需的资料,但无法对这么多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千千万万,千头万绪,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之前,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个腹稿,应该在纷繁中抓住重点,根据自己脑子中的思路,进行过滤,加工得到自己的信息。

(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许多教师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习惯,或者有些教师由于对于信息化设备不是很熟悉,懒于学习,因此在平时的上课中很少用,或者有些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从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兴趣,这也制约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重要。

三、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让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观念。教师的职业有一个特点,当他刚刚进入教学领域时,需要一段时间积累教学经验,而且经验对于教师非常有用的。但是,当教师一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时,经验有时会反过来成为某些教师进步和创新的障碍。

因为经验来之不易,获得后就不愿轻易丢掉或改变,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一种惰性,这种惰性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塑造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为了达到培训目标,可以依据教师的能力水平将其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两个层次。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特网基础等五个培训模块;高级培训包括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等四个培训模块。同时,还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将基本技能、技巧培训融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和课题的开展过程中进行。

(三)积极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情感信息化教育情感,是教师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倾向。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设备都比较先进了,但可能使用的次数不是很频繁。如果教师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信息化教学中,那么信息化设备将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应该想方设法培养教师积极主动的信息化教育情感。比如,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小组,提高骨干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评选学科运用信息技术优秀课,及时表彰上进者;召开信息教育教学经验座谈会或专题讲座,让能者有施展、表现的机会;创办信息化教育小报,及时宣传教学教研进展等等。这样,健全了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学校信息技术运用的氛围,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以促进信息素养的均衡发展。教师们依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评课等形式,促进各方面知识技能的交流与共享。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成立教师虚拟学习社区,借助电子邮件、QQ、BBS 等方式开展合作,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教师都可以组成学习团体,彼此取长补短,消除信息素养的性别、年龄、教龄、地区差异。同时,学校可邀请信息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到学校讲学,选送教师参加信息学术活动。

总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除了部门学校加大支持力度外,我们教师更要努力学习,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玉明. 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

网络信息,,(2).[2] 朱金满. 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培养[J].

中小学电教,,(1).[3] 张景生. 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5

浅论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及其提高途径

新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场所,对教师的再学习能力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未能够主动开发挖掘潜能开发自己的信息能力,对课件制作停留在“板书电子化”阶段,对激发学生兴趣方面难以起到良好的作用;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基于此,有必要对学习型社会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及其提高途径开展研究.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黑河学刊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年,卷(期):“”(5)分类号:G451关键词:高职教师 信息素养 信息检索

学生中学政治学科综合素养评价 篇6

一、评价方案制定的依据

1、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初

一、成长中的我(心理品质)初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道德法律)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国情与责任)高

一、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高

二、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三、选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律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3、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

①学校封闭式管理,不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②家庭条件大多优越,经济条件好得多。③平行班级多,学生数量多。

4、我校教学改革的进展和要求。

有效教学的实施,开放式教学方式,政治教研组的时事进课堂,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政治课作业改革等微型课题取得成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研讨过程

分三个阶段:①从个人到备课组(头脑风暴);②教研组呈现;③教研组排序总结提升。组内组织了四次研讨。

三、具体方案解读

1、知识技能 ① 基础课程

评价要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高中:掌握高中课程必修四个模块和选修教材的全部知识内容。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

初中: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懂得公民享受的基本权利和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价值目标:高中:具有现代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 ①学生能成为一个文明懂礼、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诚实守信、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现代公民。

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知法、守法、捍卫法律尊严。

任务要求: 课堂活动、作业、考试。

成果呈现:学习考试成绩、能力表现。表现由学生,课代表和教师评定。作业由小组长、课代表评定。学期成绩按7:3评定。

评价分值:参与值30%,成效值70%。②拓展课程

评价要点:高中: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大事并对其进行判断、分析,有自己的看法。按年级安

排拓展课主要内容:高一:学习理财。高二:民主与公民。高三:个人与社会。

初中:关注社会生活与时政热点程度,人际交往的能力,法律意识与道德素养。

初一:家庭与孝道。

初二:人际关系。

初三:爱情与友谊

价值目标: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际交往的能力加强,法律意识与道德素养提升,文明守纪,有正义感。

任务要求:课前5分钟时事讲或说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成果呈现:参与活动及其在活动中的表现。

评价分值:参与值60%。成效值40%。由小组长、课代表登记并评定。

2、学习能力

①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 ②政治敏锐度 ③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评价要点:了解自我、调控自我;搜集、识别、管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价值目标:培养健全的人格,注意个性发展;学会正确认识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会社会交往。任务要求:道德修养项目考核,在合作学习和参与课堂课外活动中考查。成果呈现:自我评价,参与活动记录,同学互评。评价分值:参与值60%。成效值40%。

2、实践活动

①社团活动: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及其作用。参与社会实践和班级活动。

②获奖记录:班级、学校,市、省级奖励。发表文章、小论文,在学校大会上发言等都计入评价。可以在课堂展示成果。参与值60%。成效值40%。

四、方案特点

1、初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在评价方案上有所区别。如在目标要求上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拓展课程上有所区别。

2、在知识技能的评价上将考试成绩与学生能力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建议在期末成绩评定中进行综合评价。

3、在拓展活动中可结合人文与社会节每学年确定一个主题。初一:家庭与孝道。

初二:人际关系。

初三:爱情与友谊;高一:理财。高二:民主政治与公民。高三:个人与社会。

4、在评价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班干部、小组长、课代表以及每个学生都参与,既发扬了民主,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做到更好的公正公平。

5、在评价分值上,知识技能上为3:7,其他为6:4。总分值为5:3:2。

五、学生中学政治学科综合素养评价表

中学政治教研组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7

一、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括和定义, 我们可以将教师信息素养定义为:(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工作。 (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3)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 (4)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 (5)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和储存 )自己生成的新信息。 (6)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 (7)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1.缺乏强烈 的信息意识。 各个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 ,但校园网上的资源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校园网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上没有促进作用。比如大部分学校的网站基本是用来发布通知,其他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资源不是很多。教师对Internet上的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没有一碰到问题,就到Internet上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的习惯。

2.信息加工处理 能力弱。 有些教师虽然找到一些自己所需的资料,但无法对这么多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千千万万,千头万绪,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个腹稿,应该在纷繁中抓住重点,根据自己脑子中的思路进行过滤,加工得到自己的信息。

3.信息检索能 力差弱。缺乏电子文献 、网络文献及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不知道怎样高效地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对检索方法、搜索技巧知之甚少,比如“空格键”、“双引号”的作用,很多人不了解,因此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要费很长时间才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4.信息技术应用 水平低。 许多教师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习惯, 或者有些教师由于对信息化设备不是很熟悉,懒于学习,因此在日常教学时很少用,或者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兴趣,这制约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重要。

三、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策略

1.加强教师 的信息技术 技能培训。 为了实现培训目标 ,可以依据教师的能力水平将其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两个层次。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特网基础五个培训模块;高级培训包括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四个培训模块。同时,还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将基本技能、技巧培训融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和课题的开展过程中。

2.促进教师之间 的合作学习。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信息素养的均衡发展。教师们依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评课等形式,促进各方面知识技能的交流与共享。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成立教师虚拟学习社区,借助电子邮件、QQ、BBS等方式开展合作 ,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教师都可以组成学习团体,彼此取长补短,消除信息素养的性别、年龄、教龄、地区差异。同时,学校可邀请信息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到学校讲学,选送教师参加信息学术活动。

3.让教师的 教育观念与时 俱进。教育信息化时代 ,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强化信息观念。教师的职业有一个特点,当他刚刚进入教学领域时,需要一段时间积累教学经验,而且经验对于教师非常有用。但是,当教师一旦积累一定的经验时, 经验有时会反过来成为某些教师进步和创新的障碍。

4.积极培养教师 的信息化情感 。信息化教育情感 ,是教师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倾向。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设备都比较先进,但可能使用的次数不是很频繁。如果教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信息化教学,那么信息化设备将发挥最大价值。因此,在教学管理上, 应该想方设法地培养教师积极主动的信息化教育情感。比如,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小组,提高骨干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评选学科运用信息技术优秀课,及时表彰上进者。

中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41-02

在信息化社会中,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中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对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师不但应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应具有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教育与教学中去。由此可见,信息素养已成为外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合理开发和利用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一、信息素养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既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修养等方面。

教师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课程整合素养等方面。

二、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

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呈两极化:二十一世纪入学并毕业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现代信息素养,能自行开发教学课件,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而上世纪后期从教的英语教师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信息敏感度低,缺乏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多数中学英语教师愿意为改进英语教学和提高科研能力而积极学习各种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

三、中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必要性

1.培养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产生了探究式、协作式、交际式等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应用也必然要求英语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准确地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摈弃旧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培养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要使英语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2.培养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客观要求

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将课程资源划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归根到底都需要英语教师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英语教师要能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学。

3.培养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加强交流合作的必备条件

长期以来,一些英语教师只传授英语知识,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探究和缺少交流,致使英语教学资源严重浪费。英语教师既是信息的需求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根据自身的息素养,发挥潜在的知识能力加强交流协作,共同促进英语教学的繁荣。

四、培养中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措施

1.培养信息意识,加强信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意识是中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意识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中学英语教师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宜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入手,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中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创设适合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信息资源建设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创设利于培养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学习和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鼓励英语教师在日常实践过程中积极制作优秀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个人主页和与学生的交流平台,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扩大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3.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构筑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学校可以开设信息技术培训班,聘请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深入实地考察诊断本校教育技术现状,听取一线教师的需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需要,对英语教师实施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要全面,应涉及到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如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技能(如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使用技能(如利用网络搜索数据和传输文件)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整合能力等。还要特别注重对英语教师信息技术活用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方案,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4.利用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在职教师信息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英语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学校负责,要求在职英语教师可以选择集中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自修等多种方式,逐渐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五、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义也将不断变化和发展。信息素养作为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整个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9

提高人文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什么是人文素养?就是指以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为其构成要素的人的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生活管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教师的社会表现角色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发发展的引导者,是学生成长的合作者,而这些都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

那么,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应怎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呢? 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上,能让祖国的语言文字润泽学生的心田,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灵敏的专业价值感和专业激情。“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个教师的价值感。走进平凡的课堂,每位教师应有“我骄傲,我自豪”。有了这一荣誉感,就能够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着无悔的信念,爱岗敬业,甘守清贫,乐此不疲地奋斗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因为它深深地道出了一名教师的真谛---奉献。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偶像”,一个手势,一颦、一笑,都浸透着教者对课堂的感情,对学生的深情。一句深情的表白会使孩子们动情地随教者进入喜怒哀乐的情境中。专业激情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身职业的情怀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体现。

其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人文素养必须储备丰富的知识,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储备丰富的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等社会科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而在平常的备课中,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人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在各种文化中自由变换,也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10

一、师德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开班典礼上,听了李玲老师的《智慧教学,快乐工作》讲座,我感受颇深,懂得了如何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调节自己的心情,不应该把平时工作上的压力和不好情绪带到课堂上,应做到微笑面对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喜欢自己,乐意学习数学。经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自己的师德素养和教学理念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在教师基本功和教学经验上也得到了加强

听了罗永超院长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要求》讲座,我感受到我在教学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在面对学生的提问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思考得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得并不多,甚至于忽视这一方面。听了罗永超院长的讲座,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局限于单一解答方法的教学,平时多加强这方面的总结交流。还有丁光琴老师的《例谈初中数学重难点教学》;凯里九中张锡坤老师的《数学检测与试卷讲评》,就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平时最头痛的试卷讲解课,给我们做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这些看似简单的课堂教学步骤,有很多细节的东西,我们平常不太注意,今天通过专家的讲解,使我认识到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让我的观念改变了很多,还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及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及在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些知识丰富了我的教学理论水平,也使我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有和其他学员老师的经验交流过程中,就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困惑,各位学员老师都交换了各自的看法,并交流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也使我学到了很多,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我在今后教学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

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只要有机会,争取多学习和多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多反思,多总结。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11

教学质量 = [ 学生(1分)+ 教材(2分)+ 环境(3分)+ 教法(4分)] × 教师。

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只有对自已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已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高超教育技能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适应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新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培养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一、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专业素养底座

英语教师的学业修养,包括普通学识修养。首先,英语教师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是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科学知识发展所需。英语教师不但要对文科知识有所深入了解,对理科知识也应有所涉猎。同时,英语教师对社会环境、自然现象及世界形势等领域的动态都应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只有通过较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猎许多学科,特别是邻近学科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英语教师还必须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的各项知识。假如英语教师不熟悉英语教学法,不具备较好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又怎么能熟练地用自己的知识,去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呢?从何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呢?教师还应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师不但是语言教师,更是文学教师,这样他才能具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并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要搞好教学工作,还必须熟练掌握教学的“钥匙”,这个“钥匙”就是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理论从实践中来,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尽可能多读一些有关教学法的书刊,如《英语教学法》、《英语研究》、《英语世界》等,了解一些教学教改的动向,不断实践教学理论,才能不断创新,不断丰富自己对理论的认识,不断充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在前人己有的基础上争取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丰富提升途径,增强专业素养宽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智能结构、观念结构等,改变教学观念,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对语言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其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应加大教育手段现代化等设备的投入力度,有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培训,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学评优和教学能力竞赛。

加强集体备课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多法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从实用角度使学生多听、多说、多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运用英语语言及文化知识。

过去人们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上,英语教师并未感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教师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能力,如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和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扩展了的专业能力提升途径,即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研究课堂等,完成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提升。

在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脱产进修、出国进修抱以较大的期望,然而就目前英语教师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及庞大的教师群体而言,脱产进修、出国进修无法满足从整体上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需要,这就使得在职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在职教育既不是教师培训也不是教师教育,它是一个终生持续成长的过程,包括集体或个人自主的学习。教师发展,只能由教师自己进行并且是为了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研究行为。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很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并应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

三、用好教后反思,提升专业素养高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新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英语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平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尤其是教学工作结束后的时间,和学生聊聊天。通过聊天的方式多接触他们,往往在交谈中,很容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识、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态度、意见、建议,往往许多“教然后知困”的困惑,就会在“得来全不费工夫”中迎刃而解。

除从学生处了解自我外,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更为重要。教学的自我反思,是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學过程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教后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时刻,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那些教学灵感与顿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地方作改进和创新?等等。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优秀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应包含教学起点,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制定,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及编写教案等等。所以,教学反思还应看目标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善,重点难点设计是否合理,教育资源规划是否有效,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设计是否科学等。

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更大提升,教师还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假设研究”,设置不同变量,检验各种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度;教师还应在教育教学之余,收集、整理教育教学经验、成果,甚至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指引下,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以提炼、凝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付诸报刊发表,增进推广辐射和与外界同仁交流,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水平。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12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突出表现在开展CAI(Computer Assi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教学,CAI使学科教学整合了信息技术,创设了多媒体化的认知氛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力工具和形式。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地位。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学生群体中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年龄大小、接受事物能力各有不同,因而因材施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中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数学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局限等等。学生在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能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同时、多媒体的交互性可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难度,实施因材施教;还可以利用自动评测系统准确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解决教师既繁重又不科学的评价问题。

二、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逐步深入,数学教育即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展现在世人的将是这样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拓展数学学习领域。

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的封闭围墙,把数学教育拓展得无限宽泛,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引入课堂,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教学已开始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学习资源来使用,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媒体要给以足够的重视,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传统数学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极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结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特别是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拓展数学学习内容。

通过网络,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各种数学资源与现行数学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内容,使教材更多元化、立体化。以课内数学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资源充实到现行数学教材中,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数学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把薄薄的数学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以网上数学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网上自学、网上自测、网上交流等网上实践,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引入课堂,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 篇13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概述

(一)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之后。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春秋战国的“士”堪称中国第一代教师群。

3、专门化阶段:该阶段以专门培养教师机构的出现为标志。最早的示范机构由法国1681年兰斯创办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我国最早出现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其中的师范院为最早的师范教育。

4、专业化阶段:1966年巴黎会议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考核制度,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

二、教师的职业特色(特点)

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具体: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和学习者角色。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包括: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学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全体性。

四、教师劳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此,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教师威信

(一)概念: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应追求后者而非前者。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威信的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条件);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必须的心理品质);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六、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

2.内容:(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核心);(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3.(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

(1)师德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师范;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最高层次。

(二)知识素养(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

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

(三)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5.运用教育机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6.科研能力;7.学习能力8.创新能力;9.观察学生的能力;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包括: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琵琶行 / 琵琶引原文及赏析下一篇:师讯网推荐—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小花小草要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