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结合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指出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构建课程模块内各课程之间及课程模块与课程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课堂教学与工作室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关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1: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初探

眾所周知,教学一体化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但许多学校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师未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知识,如此这般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出现的问题

1.基础课整合不完善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如何完美地整合专业课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经验的不足和方法的欠缺,教师往往找不到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给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以及教学一体化带来了许多问题。

2.教材体系与高职院校的要求脱节

毫无疑问,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然而许多教材内容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便。

3.缺少实践课堂的安排

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实习机会,缺乏足够的操作能力,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4.理论教学内容脱离了实践要求

对于高职院校的艺术生来说,学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还需要学习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更严重的是,由于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比较生疏,丧失了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的措施

1.整合素描、色彩等基础课堂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素描、色彩和结构是三大重要的基础课,如何将这三个课程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素描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系列的色彩和结构知识,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知识的涉猎,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2.编制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

由于受教材的影响,学生无法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为学校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基础教材,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提高学校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的水平。

3.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众所周知,操作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深深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学校应该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前接触到足够的设备,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带学生参观一些美术设计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影响着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自身的操作能力,教师只有有效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高效的学习课堂。所以,教师可以在网上检索一些与实践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进程中,学校应该按照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严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中平衡性的探索[J].现代园艺,2013.

[2]李化,吴韦.浅谈高职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

编辑 司 楠

作者:王增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2: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交互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章结合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指出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应从

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构建课程模块内各课程之间及课程模块与课程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课堂教学与工

作室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关系。

作者:郭宜章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3:

从“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

摘 要 专业教学标准是规范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教育部2015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出要启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现有国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在目标定位、结构优化和内容整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规范性;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基础建设,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科学性;加强标准修订的过程管理,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开放性。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修订

专业教学标准是规范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制订和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试行了第一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1],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空白。教育部2015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启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考虑到“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标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国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部分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修订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议。

一、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比较分析

(一)对“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的整体分析

2012年发布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是教育部委托各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的。虽然在大的框架上做了统一要求,但内在要素的差异较大,专业教学标准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专业教学标准,应该是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按此对照,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存在以下不足。

一方面,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内容差异较大。从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来看,多数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部分普遍设置了课程体系架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三方面内容,有的增加了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笔者以为这些都是比较适当的。与此同时,有些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的设置值得商榷。其表现有三种:一是内容缺失,如表演艺术类专业只有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两部分,而没有教学进程安排内容;二是内容与其他部分交叉,如通信类10个专业包含了“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内容,英语类专业则增加了“职业能力分解”的内容,详尽分析了该专业的职业岗位、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这些内容放置在“培养规格”部分可能更合适;三是内容描述过细,如旅游管理类专业在课程体系中详尽列出了各门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分配、每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授课学期,这些内容将专业教学标准混同为一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超出了国家层面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性和普适性要求。另一方面,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的体例与表述相差悬殊。“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标准的主体内容,必须确保内容体系完备科学,表述形式清楚明晰,实施进程安排合理[2]。然而有的专业(如广播影视类的十几个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只用两段极为简短的文字(100多个字)进行介绍,缺少可操作性。有些专业如公共管理类专业和经济类的会计专业,设置了“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两个二级标题,虽然相对于前者有的增加了图表,有的文字略有增加,但按照要表述的内容来看仍过于粗略,不仅一些问题没有说清,而且也忽略了教学进程安排等一些重要内容。还有的专业(如旅游管理类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部分竟设置了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简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描述、公共课程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主要实践环节、课程结构比例、学时分配和学分化、指导性教学进程9个二级标题,内容划分过于琐碎,不符合规范性要求。

(二)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课程体系是为完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提供的全部课程的集合,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规范化对专业教学标准至关重要。比较各个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体系,总体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一是普遍突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有些特别强调案例教学课程和项目教学课程。二是基于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设置。公共管理类民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专业群必修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程等课程模块,体现了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特点。三是课程体系包含了自主学习隐性课程模块。如计算机类7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设置传统显性课程的同时,还设置了称作自主学习的隐性课程,共有8个学分,包含了社会实践活动、应用技术研究、职业资格认证以及专业竞赛等内容,这种包含自主学习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现有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课程体系的课程分类缺乏规范,课程类别称谓不一致。以公共基础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为例,艺术设计类7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就有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基础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基础素质类课程、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5种称谓,再加上其他专业类中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等不同称谓,公共基础课程的称谓五花八门。其他类别的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二是课程体系结构差异很大,缺少规范。轻化工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组成。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则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更有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基础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单向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种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差异既与课程类别的称谓不同有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构认识上存在的差距。三是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明显有所缺失。如经济类部分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专业课程体系仅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没有将公共基础课程列进来。同时,按此划分,课程体系中也没有包含一般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逻辑失误。

(三)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比较分析

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课程,是从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出发而确定的。各专业教学标准中有关核心课程的多数专业既说明了核心课程的门数和名称,也简要说明了各门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基本要求,有的还说明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有一些专业(如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对核心课程的基准学时、开设学期、职业能力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作了更为详细的说明;还有个别专业(如制浆造纸技术专业)通过附录方式对核心课程进行了详尽说明。这部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个别专业(如电子政务专业)在“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部分虽然罗列了很多课程,却没有明确说明哪些课程是核心课程。二是少数专业(如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仅仅罗列了核心课程的名称,而没有对核心课程进行必要的说明。三是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表述内容差异较大,多数专业只是简单介绍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的则按教学内容、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进行描述(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也有的按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建议进行阐述(如印刷技术专业),还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课程主要能力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建议、课程考核评价建议等内容(如制浆造纸技术专业)。四是部分专业(如经济类专业)虽然有核心课程的简介,但其专业教学标准没有明确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主要工作任务,其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缺少必要的依据和分析。此外,各专业之间还存在核心课程门数差异较大的问题,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只有2、3门,而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多到10门。

二、高职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高职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问题

构建高职课程体系首要的是目标定位,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是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来实现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不尽相同。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来看,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从企业的角度,强调的是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而从学生来说,他们更看重的可能是未来自身的发展。再从课程体系的不同层面来看,其也可以细化为课程体系的总体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的结构目标(或者说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以及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的总体教育目标应该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对应的是该模块预期达到的功能或侧重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依据职业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而确定的更有明确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教学目标。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考量,高职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全面的、完整的和具有层次性的。

(二)高职课程体系的结构优化问题

课程结构也是人们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所说的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课程的设置、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课程的排列次序等,是相对宏观的课程结构问题。课程结构总体上是由课程所承担的功能和预期目标决定的。为实现课程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就业教育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等不同功能,需要对课程进行分类,并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同样,有学者提出,应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并围绕分层化能力与综合化培养构建课程体系[3]。进而提出,依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能力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等课程模块,这种意见也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此同时,人们亦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例如专业平台课程究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还是实践导向的技术基础学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究竟应该是纵向职业拓展还是横向职业拓展,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否需要培养学生的跨行业职业能力,专业教育的专业课程究竟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还是专业技术导向的[4]。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

(三)高职课程体系的内容整合问题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微观结构,涉及的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目的在于保障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知识统领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需要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拆分和整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需要依据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

三、修订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规范性

要按照就业导向、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基础性等原则,加强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工作。从一般意义上讲,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由公认机关批准实施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作为专业教学标准,首先应当满足规范性的基本要求。现有高职专业教学标准除了统一大的框架结构外,还需要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体例和表述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避免出现不同专业教学标准内容不一、体例不一、表述不一的混乱状况。有学者提出,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最终都将落脚到一门门课程上,因此课程标准必然成为专业教学标准的落脚点[5]。考虑课程标准的重要性,笔者赞同以附录方式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放到专业教学标准之中,同时对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提出规范性要求。

(二)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基础建设,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科学性

国家职业标准是制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工作基础。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实际工作专家通过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层级确定不同的职业岗位(工种),进而研究确定每一个特定职业岗位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并制订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而作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首先也需要确定该专业的职业面向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国家职业标准核心内容的“工作要求”部分恰恰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成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不可或缺的基本依据。然而现有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标准的更新速度都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从国家层面协调教育主管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关系,加快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为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构建高职专业教学标准需要有坚实的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在制订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既需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也需要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就是制订专业教学标准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至今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还莫衷一是,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别划分、模块划分、学分划分等都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说法,这也是造成目前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中课程体系相对问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职业教育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加强理论研究,并依据现有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达成一定共识,改变现有高职课程体系的混沌状况。

(三)加强标准修订的过程管理,提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开放性

现有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是教育部委托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的。由于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教学标准的认识、理念和调用的人力资源不同,在标准制订的质量上有较大差异。为此,在今后修订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需要切实加强对标准修订过程的管理。首先,应对参与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人员进行培训,认真总结第一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编制标准和工作规范;其次,需要组成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专家组,加强对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标准修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征求职业教育专家、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切忌走过场。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启新.《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旅游大类为例[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6):9-14.

[3]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引导下的高职课程体系重组[J].教育与职业,2008(30):23-25.

[4]程宜康,吴倩.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课程决策[J].职教论坛,2014(27):4-9.

[5]漆军,吴念香,李海东.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J].中国高等教育,2014(5):39-41.

On the Revis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re Courses”

Zhou Maodong, Zhang Futa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curriculum system; core courses revision

Author  Zhou Maodong, researcher of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1450); Zhang Futang, professor of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作者:周茂东 张福堂

上一篇:食品药品监督局发言稿下一篇:招商发展推进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