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精选11篇)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1

摘要:项目化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餐饮服务》课程教学中,根据餐饮服务工作岗位的需求,以餐饮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此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餐饮服务 高职

开发和实施项目化课程被列为高职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餐饮服务》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项目化餐饮服务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模拟仿真情景中的任务进行操练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的目标,应主要针对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等岗位,培养一批既具有一定责任心、有一定素养、有一定管理能力,同时又受社会及企业欢迎的、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本课程的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应以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依据的。其中基层餐厅服务岗位主要包括迎宾员、服务员、调酒员和收银员,加上基层管理岗位餐厅领班,共五类岗位成为本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根据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所需能力,本课程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三大方面设置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包括:礼仪规范、五大技能、迎宾点菜、席间服务、结账收银、管理技巧;能力目标包括:操作能力、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素质目标包括:职业兴趣、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

1、项目化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餐饮服务》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应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项目化为导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项目,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组织中体现“教、学、练、评”一体化。

具体来说,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即五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的。但是教学项目的设计并非是将五大岗位的岗位职责和所需能力等知识和技能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将上述知识和技能按照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过程进行重组,最终实现了课程知识体系的解构与课程重构,形成5大典型工作任务、11个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项目。(如图一所示)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的确定,是通过向企业专家咨询、毕业生座谈及走访区域内有影响的相关企业等形式,在行业、企业、毕业生、业内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的建议与指导下来完成的。

2、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2.1教学项目安排

教学项目设计应根据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进行设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课程可以根据餐饮服务的从上岗前培训、餐前准备到餐中服务,直至用餐结束后的收尾工作等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再补充以基层管理技巧知识,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设为5大工作任务共11个工作步骤。(如表一所示)

2.2学习情境设计

针对每个具体的工作过程,本课程还应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流程或服务对象的不同,同时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了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中,根据餐厅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详细描述了工作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教学条件及评价标准,并对每一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整个教学流程是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六部工作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依据本课程实操性较强的特征,本课程将六部工作法概括为“教、学、练、评”四个教学步骤。并且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中体现“教、学、练、评”一体化。

3、教学过程组织

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仍然是以每个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依据各教学单元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设计来组织执行的。在明确描述了工作情境,确定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阐明了教学条件、评价标准,并且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课可针对每个工作情境的学习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如表二所示。

本课程为调动学生主动性,充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互动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在“教”、“学”、“练”这三个环节。教师描述工作情境,提出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学生展示方案,小组间互评,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通过这三个相连的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任务或情境,调动积极性,参与学习,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4、考核方式

对考核机制的探索与研究中,本课程应打破常规的开闭卷考核形式,融理论知识考查于技能操作之中。考核形式为技能操作考试,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核分为阶段性测试和综合测试,应以形成性考核方式,针对课程5大工作项目的11个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且在完成每个大的工作项目的学习后,进行综合性的考察。

5、教学方法

本课程可采用理论讲解、视频教学、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示范教学、分组讨论、实训操作、情境模拟、指导练习、实地观察、企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一个工作过程的特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授、实训室操作以及企业实践基地的实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并且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资源上网,供学生课后学习。本课程还可以设计学习任务书,上面列有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操作标准等项目,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时候有所依据。

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与骨干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学生也在节假日期间、寒暑假期间以及毕业实习时间内参与到企业的顶岗实践中,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明.中职《餐饮服务》课程“任务引领型”教学设计初探.《文学教育》,2013.6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2

项目化教学法是运用教学方法学原理把学习任务和职业工作任务结合起来, 以扩充学习者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才能, 是具有显著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兼工作任务”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以实现某种可行的专业任务为目的, 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学习, 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教育理念。

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 即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 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1]。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任务、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 并在行动前能对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测, 通过有计划的行动, 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 从而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高职《制冷原理》课程特点

《制冷原理》是制冷与空调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主要讲述制冷系统的组成、制冷的热力学原理以及常用制冷循环等内容, 它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基石的作用。从知识的角度分析, 本课程所阐述的知识中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各占一半。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能够被表述的知识, 例如《制冷原理》中制冷系统组成、制冷剂和各种制冷方法等内容, 这部分知识主要表现为事物的名称和符号、简单的命题和事实以及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记忆和理解;而制冷的热力学原理和常用制冷循环则属于程序性知识, 即能够被执行的知识, 是应用认知技能的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概念和规则。可见, 《制冷原理》课程既要学生掌握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对现实制冷系统进行分析的技能,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2]。

3《制冷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由于项目化教学法中典型工作任务是直接来自于职业能力或职业工作任务, 需要较为真实的再现完成一项专业任务并获得一个专业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专业工作过程, 因而并非适用于《制冷原理》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 例如制冷剂和制冷方法等陈述性知识就很难将其作为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 如将其放入其他任务中, 又会破坏其他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性;而制冷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可以进行轮廓较为清晰的任务说明, 工作任务成果也可评价, 同时也提供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空间, 基本符合项目化教学法的要求, 但这样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际专业活动和任务中并非独立存在, 只是专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因此, 项目化教学法不适于《制冷原理》课程中的陈述性知识, 而更适于程序性知识部分的教学, 其中“常用制冷循环”部分教学尤为适合。下面就以“常用制冷循环”内容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过程。

3.1 典型工作任务

“常用制冷循环”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能根据给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正确绘制单级制冷循环lgp-h图;能根据给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中间温度正确绘制双级制冷循环lgp-h图;能对给定的单、双级制冷循环lgp-h图进行正确热力计算;能根据热力计算结果对制冷循环优劣进行分析。依据上述目标, 同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开放性和真实性并重的原则, 确定两个典型工作任务:单级制冷循环和双级制冷循环。

3.2 工作任务的实施

工作任务的实施取决于好的组织方案、工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势与可能性以及教师对工作任务的把握能力。单级、双级制冷循环这两个典型工作任务表面看来理论性较强,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将它们分解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制冷系统相结合, 使学生面对真实的系统循环, 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给予了他们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如图1所示。

学生在明确工作任务和收集了必要资讯后, 就可以进入计划和决策阶段, 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保证所有学生均能高度参与, 教师只需在学生制订的计划过于偏离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予以引导;实施阶段是项目化教学法的重要阶段是以完善行为模型为向导进行学习的具体体现, 该阶段小组成员相互协作, 按照工作计划自主实施, 并将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收获、体会以及结果形成作品, 教师不必过多参与,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不断纠错过程中得以掌握和巩固知识;最后的检查和评价阶段应由学生展示任务成果,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做出评价, 从而圆满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 项目化教学法是具有显著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兼工作任务”的教学形式, 必将是今后高职的主要教学手段, 但对于《制冷原理》这样一门理论与实践并存的课程, 项目化教学法的应用需要视知识的不同性质, 教学实践表明, 将理论性较强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多个真实的专业实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创造了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对《制冷原理》课程中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9) :54~57.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86-02

一、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初美国改革教育派学者提出,应用于美国普通公立学校的手工艺训练方,后由德国学者佩特森等人引回德国的教育。德国汽车、电子制造型企业如西门子、大众等开发并实施了自己的项目教学。随后,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应用推广项目教学法,并把其发扬光大。

二、项目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程适用性问题

追溯项目教学法的起源,发展的历史,以及上述定义,可以发现项目教学法更适合有工作流程,真实工作情境,项目结束时有可见产品的课程教学。那么它是否也可被用于英语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呢?

在 CNKI 数据库中,通过主题“项目教学法”检索发现,关于外国语言文字学科的论文迄今有1354篇。按照发表时间从远到近排序发现,最早一篇关于项目教学法与英语语言类相关研究的是顾佩娅、朱敏华的《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研究》。自2010年之后,项目教学法与英语语言类的研究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朱枫在其《国内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兼谈项目教学法对中国外语教学的适用性》一文中提到,工作体系下的课程教学比较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教学可以针对某个节点或某个单元有选择地采用与主题有关的项目、与体裁有关的项目、模板项目以及开放性项目进行拓展性学习;有结构的项目不太适合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课程实习、 就业实习另当别论)。项目教学法更倾向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诸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跨境电商操作等,更注重与职业实践相结合,更关注学生可能从事的职业等因素。因此项目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商务英语课程教学。

三、课堂教学项目化总体设计

面向东莞区域威鸿纸业有限公司、三松树科技有限公司、汉可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对商务助理(英语)、行政助理、涉外商务秘书等岗位进行调研与分析,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按照“学生入职-在企业里做事-走出企业自己创业”的逻辑思路,类比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共性,基于最简单的内容框架:人、财、物、关系、环境,设置了企业人、产品、业务关系、资本、变革与创业六个项目,二十一项任务。

(一) 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

商务英语课程会尽量选择和学院、系部有校企合作的公司,利用他们的网站,产品、资源等作为项目的载体或素材,尽量创建真实的商务情景,模拟操练岗位职业技能,提升英语语言与职业能力。具体项目名称及工作任务详见下表。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步骤

每5-6人组成一个团队,一个自然班一般分为六组。小组成员按自愿的原则自由组队,最后由任课教师根据每队的强弱做一下人员上的调整,力求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实力相当。每个组员都要求至少做一次项目经理,负责统筹、监督、跟踪整个项目,并对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考评。根据项目的需要,组员可能需要在指定公司里任职,或者创建自己的公司名称、口号、章程等。在一个大项目下,每个小组负责的项目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新员工入职这个项目下,指定他们入职的公司是与学院有合作的威鸿纸业有限公司,任务是组织策划一次新员工入职欢迎派对。具体分工:在课外,有2组学生(人力资源部)策划组织整个活动;2组学生(总裁办)撰写欢迎辞;2组学生(市场部)负责制作视频、PPT等推介公司。在课堂上,由人力资源部的小组成员代表介绍整个派对流程并主持,流程为:总裁致欢迎词,市场部经理介绍公司,最后所有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引荐他人等。小组任务主要根据小组的兴趣和特长来分配。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做到课堂与课外教学齐抓,因材施教,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改变了一刀切的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商务英语网络课程的答疑讨论区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基本做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均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包括80分基础分,含考勤、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考核内容;20分为课程学习进取分,主要包括合作制作课程中课后项目的视频,主动学习与课程相关其他书籍等。形成性考核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准时到课,课中听课,课后温课,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终结性考核为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商务英语词汇、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四)教学效果印证

笔者跟踪调研了2012级、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各两个班级。从所授课的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班级获得60份有效问卷(2个班),从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班级获得65份有效问卷(2个班)。2012级商务英语课程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2013级则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之后,他们分别接受了有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了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内容及设计容易被学生接受,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显著。调研结果详见表2。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中的困惑

在项目化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习惯这种教学方式,他们更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表现出不主动,不参与,且认为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如何转变这一小批同学的观念,调动他们课中课后的参与性,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

商务英语课程项目教学中需要使用很多素材、资料,如果每次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使用,成本较高;如果让学生自己打印,他们久而久之会比较反感;放入网络课程,有小部分学生没有电脑,不能自如使用资料,影响教学效果。这是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担任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纯语言类教师,真正属于双师型的教师非常少。教师对于跨学科性的,诸如国际贸易,营销,经济学等知识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同时,尽管他们有参加校内外培训,但还是缺乏真正的企业实战经验,授课缺乏自信。

五、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法是可以应用于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项目化教学可以做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达到提升语言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作用。但同时也需要解决诸如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好教材的选择、提升教师的素质等等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朔.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8 (28).

[2] 顾佩娅,朱敏华. 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2 (88).

[3] 朱枫. 国内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兼谈项目教学法对中国外语教学的适用性[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27).

环境监察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篇4

环境监察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探讨高职环境监察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是:以面向城乡环境监督执法第一线和企业环境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符合职业资格的标准整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

作 者:阮亚男 曾爱斌 陶星名 作者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年,卷(期):2009“”(11)分类号:G关键词:环境监察 项目化教学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数控编程课程项目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5

数控编程课程项目教学方法的探索

本论文针对<数控编程>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数控编程仿真系统,合理设计教学单元和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等几个方面讨论<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方法.

作 者:张小红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分院,江西・赣州,341000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3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数控编程   方法   探讨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6

崔燕兵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462000)

[摘要] 探讨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素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是转变思维,互换角色。二是科学合理进行综合实训项目任务的分解。药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顺利实施需周密设计遴选项目,需要教师、学生密切配合。实训设备、耗材是关键因素。实训结束后需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注重学生能力和创新素质提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实施密切联系。就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进行探讨,探索更为有效的实训途径和方法,成为当前教研关注重点,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素质。

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各门基础、专业课程中实验实训课均占较大比例.实验实训作为药学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是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实验是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实验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再设计、论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职业素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课题之一。

一、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转变思维,互换角色。在课程开发设计中学生是主,教师为辅。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亲自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教师辅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解答实验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预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训项目的遴选与实训任务的分解

实训项目的遴选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进行设计。二是结合学校

实际的实训条件和现有的设备进行选择。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两个综合实训项目:西药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测和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检测。

1、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项目任务分解

根据综合实训项目内容和学生总人数进行合理分工及项目任务的分解。

(1)文献检索。教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查询电子期刊,杂志等,通过文献的调研查

阅工作,强化学生对药学文献资料的利用开发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

岗位中高效利用药学文献资源。

(2)阿司匹林合成方案设计。在分析、归纳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

识分析各合成方案的优缺点,拟定最优合成路线。

(3)原料水杨酸纯度检测。通过对原料的质量控制实训,让学生树立药品质量要从

源头抓起这一意识,便于在质量出现问题时能够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本实训

任务需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对分析供试品进行必要的正

确的预处理,能够对对色谱数据进行分析。

(4)阿司匹林合成,性质鉴别、纯度含量测定及杂质检查。在本实训任务中,强化

有机合成反应条件控制的重要性,能对影响有机合成反应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5)阿司匹林片剂制备工艺设计。在本实训环节,培养学生依据成分性质和左右合理设计处方、正确选择辅料的能力。

(6)阿司匹林片剂质量检测。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完成药典规定的片剂检查项目并

撰写检验报告。

2、双黄连口服液项目任务分解

(1)文献检索。通过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和文献利用能力。

(2)金银花,黄芩,连翘三种处方药材的基源鉴别,粉末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生药药材的质量,能够对生药中的有效成分进

行含量测定。

(3)双黄连口服液制备工艺设计、制备及质量检测。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中药处方的分析、制备工艺的设计能力。

三、实训项目的实施

完成项目遴选和任务分解后进入实训项目实施阶段。在本阶段需要科学合理设计人员分组和各任务的时间分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分别由专业课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教师按照分解好的项目任务拟定实验题目,提出对实验设计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和制备工艺,与指导教师讨论后,确定出可行的工艺路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及原辅料。按照自己的工艺条件进行操作,得出实验产品,并进行相关的产品质量检查,最后交出实验报告。本次综合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共完成实训课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独立操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四、综合性实训考核办法

通过查阅文献[1,2],根据项目情况,确定考核方法如下: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训态度、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成绩。具体分配比例见表1。

表1药学综合实训考核方法(100分制)

表现及技能成绩

10%

考核方法兼顾学生实训态度、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又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五、教学效果

1、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药学实验仍然以验证性和示教性的实验为主.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并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不到较大提高。

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自主决策的过程,强调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根据项目分解的任务给出实验题目,仅作相应的辅导工作。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工作目标选择文献检索工具,根据实训任务查阅参考文献,并加以分析和归纳,设计出切实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方案设计后同指导教师共同探讨修订。实训的时间和方式由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辅助下合理分配。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7

ASP.NET是当今主流动态Web开发技术之一, 广泛地应用于当今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Web应用开发领域, 在技术应用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掌握和精通该技术的程序员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把ASP.NET课程作为相应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或核心课程, 但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主要指教师在授课时主, 循序渐进地讲授一门课程的知识点, 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点, 而且传统教学法过于强调语法, 学生往往在学了一堆语法知识后对如何开发实际项目还是很茫然。这样就会导致这方面的毕业生个人技能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 本文探讨了将项目式教学引入ASP.NET课程中,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缩短与企业之间的差距, 提高就业率。

2. 课程设计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职业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其基本思路是以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安排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项目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的全过程, 这样就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我院本课程以学生熟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做中学”为实现途径, 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流程中每个工作任务要使用的技术为依据, 以工作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设置, 将课程内容序化为6个学习场景、13个小项目, 每个学习场景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6个学习场景共同构成了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表述。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3. 教学组织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 课程组认真研究并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明确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紧紧围绕着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 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基础上设计教改方案。教学内容的改革本着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以实践应用为目的, 理论以“必需, 够用”为度, 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

在教学设计方面, 以“以岗位角色立任务, 以任务构知识”的设计思路, 重视技能培养,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层次:“跟练”模块

以“学生成绩管理软件”这样一个来自于实践的项目, 按工作过程顺序, 分为了6个学习场景, 由老师讲解, 学生跟练。所有操作全部进行屏幕录像, 保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学习。

第二层次:“模仿拓展”模块

“模仿拓展”模块, 是指在具体的学习场景中, 针对较为重要的知识点, 设计相对比较完整的小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下课完成。在具体设计时,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大量查询网上资源, 模仿设计。

第三层次“综合应用”模块

在学期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一时, 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一般由三到五人组成, 每组自定一个题目, 教师审定通过后, 小组开始工作, 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小型网站, 该网站最终作为期末考核评价的一部分。

4. 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以编程应用能力为中心, 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考核围绕以能力为中心。在理论及综合项目实训部分, 采用复合式考核方式, 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单元测试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平时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和作业;实训项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的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 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考核评分标准如表1。

5. 结束语

ASP.NET是一门应用实践课程,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术, 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堂和课后完成相应的项目, 学生的项目开发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增强了就业技能优势, 为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处于改革初期, 课程的教材及教学资源并没有完全建好,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依托本专业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廖世蓉, 王杨才, 雍涛.高职软件专业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育, 2008 (11) :30-31.

[2]朱小英.以项目方式驱动Java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22 (8) :93-95.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应用

二十世纪初美国改革教育学派学者基尔帕特里克在他一篇同名论文中提出“项目教学法”。而今,“项目教学法”在目前的高职教学改革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基尔帕特里克提出,项目教学法是“在社会环境中發生的、全身心的、有计划的行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将教师技能、教育教学心理知识、应对社会问题能力的综合运用和体现的课程。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独立自主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责任意识等突出表现的教学方法,这正契合了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提升的学习目标。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分离,导致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欠缺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是帮助学生具备初步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为今后他们高质量地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目前这门课程的模式落后,导致课程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学前教育这一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主要原因在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模式落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2.课堂教学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

传统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教师没有将就业引导为教学目标的设置,过分强调认识性目标。我们的老师往往用简单的方式将知识展示给学生,没能很好地去思考如何整合教材、做到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向实践的转化等问题,使学生失去了通过参与知识的运用而创新的机会,学生无法体验到课程的重要性。

3.学生对基础教育数学知识的含糊性和对幼儿认知的模糊性,轻视课程

一方面,大众化生源早已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他们大多对理科知识不感兴趣且缺乏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语言表达,在准备教学设计时做不到每一句授课语言落实到纸上、授课时漏洞百出;另一方面,他们忽视幼儿对事物认识的复杂意识,认为幼儿天性单纯其学习过程也是简单的,因此想什么就说什么,缺少责任感。最后会导致在岗位中所教授的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简单的数学思维,对数学缺少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4.学习方式的被动,学生缺少主动探索、创新创造的机会

我们的教学全部依靠课堂的讲授,学生沉闷的、机械式的接收着教师口述的理论知识及内容要点,按照教师设定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使我们学生的思想僵化,没有创造,导致他们在岗位上教学表现与他们的授课教师那么的相像,所以,主动探索、创新创造的机会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项目教学法实例简述

“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主题形成、计划制定、项目执行、项目评价。教学环境不限时间、地点,但要有明确的学习对象、任务对象、教学媒体。下面以“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一单元为例,简述项目教学法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应用。

1.主题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创意的产生,它由教师提出问题提供给学生学习小组,然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项目的主题。为让学生感到本课程能学、需学,我们整合课程将“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和“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融合做为该课程的第一部分。在简短的对学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底蕴的了解下,教师提出:“小学之前幼儿数学需哪些知识储备,即幼儿在幼儿园结业时会了解哪些数学知识”来诱导学生分析幼小衔接时幼儿的数学认知。这个议题表面上很大众化,它引发了学生的回忆,给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带来的兴趣。可他们往往又表达不准确,进而学习小组一般会主动提出要制作“3~6岁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的统计表”,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计划制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习小组要根据已确定的项目目标以及相关的对象制定工作计划,要确定执行者、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内容,这是一个创新精神的动态过程。

3.项目执行阶段

学生在明确各自分工后以合作的形式实施或调查。“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课程这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依据计划选取调查内容、绘制记录表、提供相关部门正式文件(可扩展为理论的学习)、联系调查对象、请示调研时间并保证调查过程的安全。

4.项目的评价

在项目结束后,学习小组内部要对项目的计划和执行过程进行总结,然后在课堂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再讨论后得出结论。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成效

1.更新教学观念,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项目教学法是在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建构教学。在执行项目计划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示范者,而是应学生的需要而提供条件的助手。学生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教学内容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2.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突出的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这门课重在实践中的应用,以达到幼儿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目标,在这门课中可选取一部分教学项目课题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给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达到目标的过程,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3.将课堂与社会工作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完成学生学业需求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9

《社会学概论》课程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既是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又因其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成为很多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目前我院的物业管理专业将《社会学概论》作为必修课程。对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包含概念和理论系统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求知欲较弱、学习急功近利等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高职更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与培养,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帮助学生适应迅息万变的社会。

对此,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改善《社会学概论》这种基础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潜心的探索与实验。

一、一种教学理念——学生参与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满堂灌式”、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引起学界反思,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讲,特殊的学生特点更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明确了学生参与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明确学生需求是学生参与的根本

明确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用心去体察学生的需求。

对于《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科性质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确立合理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社会学只是为了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不能像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样从事相关的职业。他们关注的是了解与社会、自身、生活和专业相关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并进而能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适应迅息万变的社会,而不只是掌握理论。

2.创造参与机会是学生参与的前提

在《社会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将学生推向教学的舞台中央,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求教师对教学课题有所选择。一方面要能够与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联系学生所掌握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应用知识实际,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中,这样学生就会倾注很大的热情在学习中。

第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参与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也能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潜能。如下文所示,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创造机会,除此之外,教师可引用一些活泼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到“社会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借鉴心理学中的“我的生命线”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甚至未来的成长历程和规划。学生在体验心理游戏的形式中,发现了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朋友、同学、老师等多群体的影响,对社会化的过程有了真切的理解。

二、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优化组合在《社会学概论》课堂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顾名思义就是借着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社会学相关理论,本人在《社会学概论》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法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和社会情景的了解,进行角色演绎。

在“社会互动”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表演一段生活中的互动场景,如社会冲突,合作、竞争、强制等内容,以及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等沟通方式,对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有更加直接的认识,角色扮演完成后,由教师和本小组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反馈评价,各小组结合情景模拟效果,展开交流切磋,提出质疑,分享成果。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交流,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文化”一章的学习中,笔者就提出选题——“谈谈你家乡的文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文化元素,同学们纷纷积极参与,从饮食、娱乐、名声、姓氏等角度阐释自己眼中的文化,将专业视角和普通生活结合起来,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准确,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把握选题,确切有效;把握预习,有备而来;把握方向,避免离题;把握时间,充分讨论;把握评价,及时反馈。在讨论前、讨论中、讨论后整个过程中动态监控,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社会问题”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选择当前比较热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几位成功就业和无法就业的应届毕业生的自身状况和求职过程的案例,要求学生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认真研究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和自身了解,探讨自己对就业问题的认知,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度和职业准备。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型教育,集科学性、实践性、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促进了教学相长,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灌输知识的缺陷,是《社会学概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方法。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一般流程为“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最终评价”。“

在“城市社区”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城市社区的特点、发展现状、趋势等作为学习项目由学生独立探究的项目。首先,经过师生共同设计和论证,将项目主体确定为“现代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然后,学生经过社区调查和前期资料搜集,分组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或者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措施;或者为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或者为和谐社区建设;或者完善为社区教育和卫生等,并根据目标确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第三步,项目实施阶段。根据项目目标,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奔赴社区现场,完成进一步资料收集。第四步,汇总资料搜集的结果,撰写社区建设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教师、小组成员和其他小组要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以利于提高下一次项目教学的质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对社会学的方法有所体会和了解,它改变了之前的闭门造车的做法,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课堂上、理论上都无法学到的东西,还有助于营造企业岗位氛围,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振江,徐文涛.情景模拟教学—— 案例教学的拓展和深化[J].未来与发展,2010(9).

[2]欧阳晓明.提高社会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九江学院学报,2006(4).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10

毛桂平

张一非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510640)

[摘 要]:针对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教学和课堂外的辅助教学、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请企业专家开讲座的互动教学等动态教学方法相结合,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该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

探索高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从二○○四年三月起,我们承担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教改课题,对该课程“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索,该教改课题被立为学院重点教改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采用以课堂内理论教学为主的静态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堂内要认真听讲,课堂外要根据课堂内教授的内容进行自主复习,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该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本课题研究前对我系02级的121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兴趣的占4.96%,较有兴趣的占29.75%,没有兴趣的占65.29%。深入调查表明,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并非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专业课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搬书本,不顾效果;多媒体教学基本上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已教师为中心、已课堂为中心和已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定式。②不重视课外辅助教学。下课以后师生之间往往是“互不相干”的,教师不重视课余时间的辅助教学,学生不开展与专业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课外学习基本是空白。③缺乏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实践教学仅安排一、二次无针对性的现场参观,大多是走马观花。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学生往往学不到实践技能。④闭门造车。教师缺少与企业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无法从社会和企业中获取最实用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工程项目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2.“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能力是指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内获得,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则需通过理论传授、实践教学等多形式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一体化”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2)“一体化”教学改革符合素质本位教育的要求。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人格魅力及实操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还可在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3)理论教学脱离实践会使学生不理解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职业学院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兴趣和动力不足;失去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单调枯燥;没有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地掌握职业技能,使实践教学成为形式主义的表面化。“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实例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挖掘个人体验以获取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使之形成一种新的职业形态。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教学与课堂外的辅助教学、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请企业专家开讲座的互动教学等动态教学方法相结合,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根据课堂内理论教学进度来交互安排课堂外动态教学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是在课堂内的静态和课堂外的动态交互教学中完成。“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是变学生在课堂内被动学习为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求知,多途径、多方式地形成学生与教师、专家之间的沟通,通过课堂内形式多样的显性知识学习,又通过课堂外隐性知识的感悟来获得专业综合知识。该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主动地位,使教法与学法相和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技能培训、素质培养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在过程中了解市场,提高职业素质。其内涵包括: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师资“一体化”。

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专业课的教学必须围绕实践来教授相应的理论,同时又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被检验的理论才能真正被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因此,实践教学不能走过场,而要根据理论的要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地统一起来。

教学方法“一体化”是指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活动。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多形式的,要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易于掌握专业知识,且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和树立自信心,并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由于“一体化”教学综合了多形式的教学方式,故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高职教育的热爱,并能有效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2.“一体化”教学的特点(1)课堂内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讲理论、基本概念,再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这种方法重理论轻实际,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手段上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策略,学生难以有兴趣。课堂内开放式教学是围绕实际工程项目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在课堂上直接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讲解,学生在了解了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后,其相关的基本理论自然易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课堂形式,避免教师“满堂灌”。

这种强化实际、淡化理论的讲解,学生既有兴趣、又能较深刻理解。该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如在讲施工图课时,先带学生实地参观或放实体录像,使学生对该项目有一初步了解,再由教师进行项目主要内容介绍,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讨论,讨论形式不限制,以看懂图纸为度,教师给每个小组出思考题目,学生以作业和抽查提问的方式接受考核,通过这种形式来掌握与施工图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制图规范等。在监理知识的讲授时,用以上方式对实际项目的监理规划进行认真学习,从而可掌握监理组织、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实例教学,学生很快可理解招投标、项目规划、项目控制、项目沟通等理论知识。这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教的来劲,学生学的轻松。

(2)课堂外辅助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完成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堂外的辅导,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能从事低水平的专业工作,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包含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三种形式。感知技能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来培养;操作技能往往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心智技能是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心智技能用一般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难以培养,通过课外辅助教学可使学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围绕专业知识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课堂外辅助教学具体的方法有组织参观、讨论、知识竞赛、作品展览等。组织参观可选择建材商场、实体在建的建筑物等,学生通过提问、交谈,轻松获得有关专业知识;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讨论聊天,不仅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且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引导;开展知识竞赛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很好的途径,通过小组赛、淘汰赛等方式,活跃了气氛,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将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作品公开在学校展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通过课外的各种活动,使职业教学的基础性、专业性、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服务和竞争意识由此得到加强。这样,可提高学生对职业变化、专业变换的应对能力,在职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弥补了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专业素质不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差的缺陷。

(3)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

参与工程建设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它可以将理论学习中众多的问题通过参与现场实践得到解决。它的优点是: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实践情境,有一个对实践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活动;其二,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可以亲手一一解决;其三,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践课往往是带学生到工地上走一遍,学生参观后还是无法了解具体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一体化”教学要求带着问题参与工程建设活动,教师事先布置一些有关实操方面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现场的观察、向技术人员请教、实操等方式找出答案,完成的作业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促使学生认真对待生产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职业经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应以学生掌握实际施工技术和能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现场技术人员的“行为引导”和学生在看、问、实操中的“感悟”来实现,这样的现场教学可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4)请专家开讲座的互动式教学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请专家上讲台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有所认识,弥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请专家上讲台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效果的好办法,可采用讲座、项目介绍、讨论等方式来开展。通过对工程实例、事故分析处理等的讲解,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最直接的职业知识。专家在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互动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勤提问、勤思考的良好学风。教师根据专家讲授的内容,及时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教学工作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并将以上教学方法综合交互运用到各单元教学中去。

三、教学案例

教学单元:流水施工方法(共8学时,每次课2学时)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流水施工原理,掌握分别流水及全等节拍流水的基本方法,掌握流水施工图的绘制;②能力目标:初步具有划分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的能力。

教学流程:①项目导入问题→②自主探究→③课外辅导→④工地现场教学→⑤课内竞赛→⑥讨论→⑦专家介绍和归纳小结→⑧作业。

1.项目导入问题

项目1:我校已建的6、7幢学生宿舍由甲建筑公司承担建设施工,高7层,每幢建筑面积7500m2。该工程现场施工的工人共150人,平面划分为二个施工段,完成工程用时125天,比合同规定工期拖延5天。项目2:我校已建的10、11幢学生宿舍由乙建筑公司承建,规模大小与项目1完全相同,乙公司在该现场安排施工工人120人,平面划分为四个施工段,完成工程用时118天,比合同工期提前2天完成。由此可见,不同的施工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接着老师介绍流水施工原理、分别流水和全等节拍流水的基本方法。以上教学在课堂内完成,共2学时。

2.自主探究

教师预留以下问题,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问题有:①流水施工中施工段如何划分?②流水步距如何确定?③编制好流水施工方案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应结合以上二个案例来探究,重点要理解划分施工段的原则,以及施工段与施工过程的关系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3.课外辅导

利用晚上时间进行答疑,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进行到一定深度后,老师要进行引导。项目1仅有二个施工段,有四个施工过程,施工段数量小于施工过程,施工段虽无闲置,但各施工队不能连续作业,造成人员窝工现象,故使总工期拖延;项目2由于施工段与施工过程相等,施工段既无闲置,又能形成连续作业,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流水施工组织方案。

4.工地现场教学

带学生到学校工地现场,由监理工程师现场介绍流水施工的方法、人员组织及施工段划分等。此教学共2学时,监理工程师介绍1学时,现场提问和讨论1学时。学生到现场要解决以下问题: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分部工程在流水施工时有哪些施工过程?②每个楼层分几个施工段?③你认为工地的流水施工方案是最理想的吗?工地现场教学最好选择在钢筋绑扎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前完成。学生在现场还可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验收的其它技术问题,如钢筋接头处理、混凝土养护、钢筋保护层控制、预埋件设置等问题。

5.课内竞赛

针对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及工地现场实践中暴露的问题,组织课堂竞赛,分组进行,五人一组,课堂竞赛分二个部分,一部分为口头回答,由老师事先准备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每组分别做答1~2个题,另一部分为书面形式,每组将现场教学预留的三个问题的回答连同现场参观书面小结报告一同交给老师。

6.讨论

教师公布各组回答的结果,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有组织进行,由各组派代表回答,可以谈对各种结果的看法,老师最后做出评价,对竞赛优胜者适当进行物质奖励。课内竞赛及讨论共2学时。

7.专家介绍和归纳小结

请工程专家进一步介绍该项目的特点,对学生每个小组的实践报告做一评价,最后由老师对现场施工实例的流水施工方法做进一步总结。阐述分部工程的各施工过程及施工段的划分及如何编制流水施工图。此内容共2学时。

8.作业

设计学生宿舍楼楼层的流水施工方案(五人一组,可讨论),要求列出楼层各施工过程、合理划分出施工段、估算流水节拍、计算流水步距、编制流水施工方案。该作业成绩计入该课程总成绩(占10%)。

四、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开展“一体化”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03级194位学生的调查表明,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占42.27%,较有兴趣的占46.91%,没有兴趣的占10.82%。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1.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教学设计可以获得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并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和修改方案。认真做好每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学生在每堂课中始终保持主动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推敲、预演,课堂上采用引导、讨论、让学生上讲台表述自己观点等一系列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舞台,学生作为主要演员,老师做好编导。

2.优选教学项目,加强“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 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按课程内容选择项目,既能反映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同时要反映现代社会的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和工程实际,具有时代性。通过项目介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总结出相关理论,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显乏味。按项目内容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

3.坚持结合实践,使“一体化”教学充满活力 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能保持学用一致,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许多专业的知识学生不亲临现场是很难学到手的,学生深入工地现场实践,能够弥补教学的不足,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可采取集中和分散去工地现场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教师先制定好学习的任务和目标,由学生到现场去找答案。具体的做法是,五至八人一个小组,每组布置一个课题,也可利用周末去工地现场,让与企业有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自主地联系工地;其余组由老师集中联系工地现场。学生完成实践后要上交一份总结报告,老师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做总结,可有效地解决课堂上不易理解的疑难问题。总之,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把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一致性,避免盲目的无针对性的参观;其次在教学内容中要尽量渗透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再就是在实践方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 篇11

[摘要]基于“做中学”理论和工作项目为栽体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满足了兽药企业岗位群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

[关键词]做中学兽药生产技术课程改革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二十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三个紧密相连的核心命题,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据此,他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原则。杜威认为,“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把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规模快速发展和模式转变的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课程内容的优劣反映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情况,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为了顺应职业教育目标的改变,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兽药生产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做中学”构建知识体系,引导他们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与众不同的职业技能。

一、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课程目标

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首要工作是专题调研,以确定本专业服务的领域和岗位及岗位的实际工作职责。我院的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兽药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兽药一线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的职业面向与职业能力要求如下表:

高职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为动物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按照应用型、实践性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完善和重组是非常必要的。分析发现,核心岗位生产工艺员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之前传统的《动物药品制剂》、《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和《兽药GMP》课程当中。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和技能训练重复且效果差、课程衔接不当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实际工作过程,基于“做中学”原则,我院尝试把以上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兽药生产技术》项目课程,并把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兽药生产过程中的制剂生产操作、工序管理、生产车间管理等岗位的职业技能。

二、基于真实产品生产过程和“SOP+理论”的课程内容定位和设计

课程中的项目应为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典型项目。在各项目中,学科知识并没有消失,只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分配到了不同的项目之中。《兽药生产技术》课程的项目就是一种兽药产品的生产工作,结果是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动物药品种类的多样性使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种药品的生产都作为一个项目,这就要求选取的项目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实际工作规律分配到各项目中去,保证项目的覆盖,为此初步提炼出了主干项目,如下表:br>

为了保证人才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根据“s0P+理论”的方法,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把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或工作项目的过程进行有机编排,而不是以知识模块按学科体系加以排序。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课程的工作性原则,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工作程序将课程中的同类知识进行整合。我院根据本课程特点,有机结合兽药生产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SOP和制剂理论编写教材,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相关理论再解决问题,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其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

三、基于“做中学”思想的课程实施过程

“做中学”的原型是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琳那·拉德曼在1986年提出来的“HANDSON”的学习模式。1992年又被法国学者乔治·夏帕克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领悟科学的本质,支持学生主动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发展求异思维。促进个性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本课程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的做法是:

1.准备阶段。学生按GMP要求进入洁净生产车间,先进行岗前规章制度培训,然后下达工作任务,进行岗位操作法的讲解,使学生知道自己所在岗位是如何正确、规范操作的。

2.操作阶段。按照工艺规程,循序渐进、逐步细化工序中的各项操作,不断设问,将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结合到学生的整个岗位操作过程中,使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讨论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3.小结评价阶段。学生按照工艺规程完成了一批产品的生产,然后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检验报告。然后,每一小组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成品质量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汇报,同时将成品合格率与个人绩效挂钩。

4.课后作业。每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另选一个品种的同剂型的产品,独立编写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完成后交任课教师评阅、讨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校外观摩。为了让学生了解兽药生产行业的真实情况,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摩其它兽药生产企业的生产。教师先确定参观目的,提出要求。再请企业工程师介绍相关车间的布局、工艺条件、生产流程、制造设备及质量控制要点。参观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形成自己的书面汇报,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现场教学内容系统化,理论化。

我院尝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来综合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水平,引导、激励学生发展职业综合素质。①建立任务考核、单元考核、课程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层次考核制度。重点强化阶段性的单元考核在终结性评价中的权重,阶段性考核分数占最终的终结性评价总分的70%。②给知识、技能、态度、进步度、创新度、在小组中的贡献度与合作度等要素赋予一定分值,纳入考核的指标体系。③将小组评价反映到个体的考核结果中,激发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④考核方式多元化,既有任务完成质量的评定,专业知识的书面考试,也有过程随机抽查、工作表现评议、学生自我评价等考核方式。⑤考核主体多元化,既有教师考核,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评价。以项目为单元进行考核,最后把各个项目成绩汇总得出终结性评价。以下为一个项目的考核表:

总之,《兽药生产技术》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组织方式是该课程实施的主要特点。学生以行动为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中,锻炼团队意识和协作沟通能力。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基于“做中学”思想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对这种模式不断实践和探索,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使之终身受用。

上一篇:非药品质量保证协议书下一篇:南昌大学迎新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