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精神文化的生活需求也逐渐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建设内容。就辽宁地区来说,在全国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趋势的引导下,该地的基层群众文化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为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世界生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辽宁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调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篇1:

东莞文化产业与群众文化建设在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千城一面,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建设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和加强城市文化产业和群众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因此,本文从文化产业、群众文化、群众素质论述与当前经济建设的作用。

[关键字]文化产业 群众文化 建设

在过去的几年里,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大大推进了城市经济的建设,形成了一种产业格局的特色,文化产业的做大特点,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文化基础设施,东莞现在已拥有了自己大规模的城市广场、会议大厦、东莞市展览馆、科技博物馆、图书馆、玉兰大剧院等等。完善的硬件设施,可以增强载体功能,市城市文化塑造的基础。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千遍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建设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和加强城市文化产业和群众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一、文化产业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特色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东莞文化产业建设进入了兴旺时期,如雨后的春笋,呈现出了多元化格局,并有效地推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东莞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其制造业文化就是东莞独特的地域文化,也是东莞新的现代文化。这是东莞在改革开放中所创造一些新文化,必须积极发挥其作用。从凤岗的客侨文化节,到樟木头的旅游节、横沥的牛墟风情节、桥头的荷花节、道滘的美食节等,几乎东莞每个镇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也让东莞成为了全国节日最多的城市。正如凤岗镇客家山歌为防止客家山歌失传,该协会的会员们轮流进校园上课,特地组织了客家山歌进学堂活动,让小学生来学唱山歌,做客家山歌文化的接班人。凤岗客家山歌协会近几年都组织了会员进学校教山歌活动,传承了客家文化。东莞未来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力度。文化产业建设要注重传承和保护,而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认为,东莞现在每个镇几乎都有一个节日,是国内节日最集中的地方,这是很有特色的一种节日文化,要好好地发扬。同时,东莞本身的族群文化在广东省三大民系里面就占了两大民系,一个是广府民系,另一个是客家民系,这两大民系族群文化有传统的基础。黄伟宗表示,东莞这三种文化包括现代文化,民俗文化,族群文化,而这三种文化既可以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又可以发挥综合性作用。

近年来,东莞市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硬件建设、活动开展、文化氛围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在群众文化方面,现在东莞镇街的文化活动已经形成了一镇一品牌一镇一特色,活动最为频繁,活动氛围也最为浓厚,不断创新,加强统筹,引进国内国际活动品牌,提升影响力。加强引进和培训,多途径拓宽人才队伍,包括发展文化志愿者、文化协会的力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能力。随着体制的改革,政府更加重视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发展,公益性文化单位积极举办大型导向性、示范性群文活动,广场文化不断强化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品不断涌现。

二、文化产业建设吸引经济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十几年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等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历年来,东莞市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从大局出发,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东莞的综合竞争力,必须着重发展东莞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就是提升东莞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辐射功能越来越显著增强,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毗邻港澳,在人缘、地缘方面都有优势,大力宣传文化产业,要敢于投资,要眼看未来,近年来,东莞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到位,先后建设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青年少年活动中心,全市各镇街的文化广场等等,陆续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文化广场之城”“全国文明城市”等光荣称号。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东莞的知名度和东莞的魅力形象。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吸引了许多因品牌与特色而来的投资者。

现在只有有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要将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战略寓于东莞发展的全过程,使其成为东莞新一轮腾飞的增长极。而在此之前,东莞已经开始了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从城市场馆建设、文艺创作、文化产业等方面对东莞未来的文化产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布局。未来东莞市将推进广电中心、市民艺术中心、粤剧艺术馆、工人文化宫、城市展览馆、虎门威远炮台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可园“博溪景苑”、袁崇焕纪念园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开始进入依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科学轨道,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来未有过的大好形势。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城市建设工作,不同程度地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保持一个稳定、合理的发展速度,因此,文化产业建设在一个城市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三、群众文化建设提升广大市民及城市的素养

群众文化建设提升了一个城市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也推动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提高城市魅力的特殊作用。基層公共文化阵地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活动起来,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应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经常性开展演出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要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民艺术中心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为美好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正如东莞南城建设了南城文化广场、南城体育公园等一批体育文化场馆,目前辖区内共有200多个体育场地、馆所,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为居民群众搭建了良好的文化体育活动平台。南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城市中心的现代都市风采,在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整个南城辖区拥有镇街级图书馆1个、社区图书馆14个、博物馆3座、展览馆22个、文化广场19个,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超过16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各社区都配备了戏剧室、电子阅览室、展示厅等系列功能室,能够就近服务辖区居民。南城街道尤其注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品位。南城以南城文化广场和南城体育公园为主要阵地,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南城非常注重吸引新莞人参与南城文化建设和分享文化建设成果,在共建共享中提升新莞人文明素质。南城各文化场馆和社区文化设施均向新莞人开放。同时,南城积极培养文化服务意识,做好文化企业、文化团体、文化人才的服务工作,通过引导、扶持、奖励等方法,使生活工作在南城的外来文化商家、文化工作者居有所安、学有所用、才有所为,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投入南城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东莞市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单位在市民中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活动,增加歌舞、戏剧、民间艺术表演,开展艺术展览、普及文化、音乐、美术等知识,让高雅艺术、文化走进寻常百姓,促进整个城市渐渐形成浓郁的崇文意识,提高市民的艺术修养,发展文化产业和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的开放性文化市场,通过文化市场这一中介,增强文化对市民额影响力,为实现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質量提供基本保障,从而推动东莞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网新闻中心.广东东莞:文化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2013年8月;

[2]吴维保.文化零距离.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2月;

[3]河流.印象-东莞“三城一都”.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6月。

[4]刘影.试谈东莞群众文化工作(东莞市群文理论研究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年2月。

作者简介:黎淑敏(1982-),女,群众文化助理馆员,现在东莞市文化馆工作。

作者:黎淑敏

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篇2:

辽宁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精神文化的生活需求也逐渐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建设内容。就辽宁地区来说,在全国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趋势的引导下,该地的基层群众文化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为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世界生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辽宁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辽宁;基层群众文化产业;传承

引言

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充分的挖掘当地的文化因素并实现传承与发展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日益丰富的文化活动现况下,有必要重视起传统的民俗文化遗产,以便更好的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基层群众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其实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基层群众是文化产业始终保持活力的重要基础,同时群众们又可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文化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直面困难,拥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断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在此现状下,更需要重视起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从而为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辽宁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建设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14亿元,比2019年增长2.2%,与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13.9%、6.2%、0.6%相比,全年实现正增长。就辽宁地区来说,该地的文化活动较为丰富,文化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基层文化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阵地的支持,辽宁地区通过群众文化百馆千站培训工程、群众文化万村培训工程、周末百姓大舞台、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活动筑牢群众文化活动根基,群众美术、书法、摄影等活动蓬勃开展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一市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一县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乡一站”(文化站)目标也已经实现,2018年以来,我省完善群众文化设施网络,对未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市、县(市、区)文化馆及乡镇文化馆进行新建或改扩建,深入推进文化馆(站)等群众文化设施免费开放,2019年6月,辽宁出台《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1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1000亿元以上,朝着1500亿元的方向努力,力争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由此可见,辽宁地区越来越重视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特别是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等以各自方式不断拓宽和延伸群众文化服务渠道,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辽宁基层群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不够重视

就当前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来看,当地相关部门还存在不够重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情况,普及程度也不高,甚至在基层群眾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大多也是利于表面形式,应付上级的检查工作,群众的参与性、积极性也不高,甚至还产生了排斥心理,严重影响到了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质量不高

对当前大多数群众来说,文化活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广场舞,这些事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其参与人员比较有限,由于活动类型较少,所能够承载活动的设施也比较少,因此文化活动开展质量不高,导致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动力。

(三)产业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

在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充足的资金是保障其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但是大多数地区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够重视,也没有转型的资金予以支持,经常会使得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资金,设施建设也不完善,从而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

四、辽宁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认识到发展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首先需要认识到发展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深入贯彻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将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出现应付检查的情况。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当前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强,各国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只有坚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思想浪潮,实现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避免广大群众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

(二)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群众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态度,因此还应该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并提高其开展质量,要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种类,开展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同时还需要做好把关工作,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定期了解基层文化开展的实际情况,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和规范,确保社会文化传播的顺利,以此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调动起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增加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基层群众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一是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设置专项资金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开发资金渠道,比如可以和当地的企业合作来获得资金的支持;三是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将其和资金渠道需求结合在一起,可以吸引文创组织,从而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够起到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重视起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好基层文化工作,为区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惠.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J].大观(论坛),2021(05):91-92.

[2]林香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民族博览,2020(08):46-47.

作者简介:薛佳君,1987年出生,女,辽宁省建昌县人,汉,大学本科

作者:薛佳君

文化产业群众文化论文 篇3:

浅析群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的责任,发挥其自身的功能。本文试从群文工作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方面论述当前群文工作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

关键词:群众文化;公益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关系

群众文化工作,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群众文化工作始终面临着如何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的責任,发挥其自身的功能。近年来,经过广大群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论述: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作用要放在首位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辅导的工作。其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方针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在一部分文化经营者中,由于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和市场的自发性倾向,往往容易导致经营和消费的短期行为,造成一部分文化艺术产品和艺术门类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失衡,造成文化的长期积累和短期消费之间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运用经济、舆论等手段,扶持那些社会需要但暂时在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困境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业,从而把文化发展引导到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轨道。随着文化建设的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好。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就是要向实现两个效益最佳结合的目标努力。

二、如何处理好群众文化工作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机构。它担负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任务,由于文化体制的改革,群众文化的公益性有所削减,自我形象有些模糊。有些地区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文化活动单调,专业人员流失,文化馆站名存实亡;有些地区存在盲从现象,把精力投入到经营活动中,忽视了正常业务的开展,只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这一切曾使群众文化工作者感到非常茫然,无所适从。联系到目前社会上算命看相、烧香祭鬼、赌博、色情服务等不良现象,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文化领域,群众文化不占领,歪风邪气必然乘虚而入。群众文化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辅导和示范职能,要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丰富的娱乐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业务培训、创作辅导、社会艺术课堂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和整理、抢救和保护,以及群众文化理论的研究都需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来承担。党的十八大报告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进一部增强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信心。只要坚持并强化群众文化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三、当前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按照突出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健康的民俗色彩并重的原则,积极因势利导,将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强大的综合功能和教化功能,搞好节庆和民俗品牌活动,并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这项工作倾斜,每年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抓典型点、示范点,使节庆民俗品牌活动日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极大地满足广大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需要,同时也使群众文化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四、群众文化工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群众文化工作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还应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弥补经费的不足,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文化寻求再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这就必须要有与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市场经济规律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产物,发展文化产业,定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分为公益性文化产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既要承担大量社会性服务功能和传播、生产精神产品功能,又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进行文化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打破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在人事管理上建立起健全的人才选择机制,量才录用。应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人才资源,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在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田华

上一篇:企业网络营销方法论文下一篇:师德师风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