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创新意识作为一种全新意识,是目前教育大纲对学生提出的一个全新要求,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巩固,以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为一体。本文以实验教学,生活教学,故事教学为教学关键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吸纳已接收的知识完成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课程做准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意识化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化学教学论文 篇1:

创新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化学课堂应将创新意识落到实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理论知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化学具有较强实用性,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因而,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关键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运用一套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以及技能。

一、创新意识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实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化学学习与实验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借助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

①案例分析。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章节内容是“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蔗糖、玻璃水杯、汤匙各一个。在准备实验道具过程中,学生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因而,会主动进行书本知识点预习工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水中溶解蔗糖的实验情况。在学生观察阶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向教学知识点过渡,并且在适当时候引入“饱和溶液”这个概念。学生凭借生活上的经验会将饱和溶液理解为无法溶解某一种溶质的溶液。在教师对概念进行了引入之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形成饱和溶液的两个要求:一个是温度高低;一个是溶剂量多少。

②经验总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学习到知识,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借助实验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到的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化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留意到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

(2)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①案例分析。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章节内容是“酸和碱”,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酸和碱。例如熟石灰、醋等。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入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例如怎样处理铁生锈、水杯中水垢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深入思考后学生会想到各种解决方案,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砂纸进行打磨,有学生认为利用醋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又回到了化学基础知识中,因而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②经验总结。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利用一些生活情境,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后化学学习过程中,就会摆正学习态度,在体会到知识学习的趣味以及实用性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上升。

(3)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教学方法在每个年级阶段中都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应搜集与化学相关的故事,进而激发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①案例分析。如在学习“钋”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介绍居里夫人事迹,“钋”在故事中有主人公纪念祖国的这个意义。又如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文章闻名中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海明威的故事,进而介绍硫酸铜有预防鲨鱼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②经验总结。运用故事做教学导入工作能够将化学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化学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有益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运用实验验证理论。学生在生活中若是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班级中通过开展一些竞争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竞争环境中往往将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和老师的讨论交流过程当中提高了他们的化学学习素养。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能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书本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迈向更高的台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应当不断创新,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将创新意识落到实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婕.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时代教育,2008(2).

[2]张国权.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探究实验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9).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初级中学)

作者:张靖

创新意识化学教学论文 篇2:

创新意识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创新意识作为一种全新意识,是目前教育大纲对学生提出的一个全新要求,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巩固,以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为一体。本文以实验教学,生活教学,故事教学为教学关键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吸纳已接收的知识完成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课程做准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引言:化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它的实际应用性更强,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具有很高的兴趣,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很多的时间,这就会逐渐打消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当改革,来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从而学好和掌握化学这样一门与生活相联系紧密的学科。在化学教学当中,应当借助创新意识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增添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日后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时才会表现得更加轻松。

一、实验教学,让学生积累经验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和实验密切相关的学科,实验作为化学的核心也是进行化学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助实验,学生就能更加深刻的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并积累一定的经验[1]。同时,实验还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因此,教師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入实验,以帮助学生得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有效的借助实验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准备好玻璃棒、酒精灯、蔗糖等等实验材料,学生就会好奇蔗糖能做什么样的实验,这样就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过程中就有效的被吸引,从而专心的观察教师的后续实验。之后,教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分次的溶解蔗糖,并借助酒精灯的帮助创设不同的温度,让学生来探究蔗糖的溶解速度。这样,学生就通过实验了解了饱和溶液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温度和容量剂。由此,教师必须明确: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更明确的获得知识。相比课本得到的知识,这些知识更加牢固,更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之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根据一些有趣的问题主动的了解其背后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生活教学,将生活搬上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将生活搬上课堂,让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理解的更为深刻。同时,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能让课堂的气氛明显提高,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兴趣。因此,生活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应积极的将其引入到课堂中[2]。

例如,教师在讲解“酸碱”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首先例举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两种物质,熟石灰和醋。由于熟石灰和醋的性质分别为碱性和酸性,可以有效的借助这两种知识来讲解酸碱的性质。如,酸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而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就可以在农业上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有效地改良了土壤的性质。这样,将生活当中的物质搬上课堂,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也有了更加强烈的了解意图,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就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如:“如何去除水垢”。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轻松学习氛围中,让平常一些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变得易于理解,学生也能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知识的感知。其实,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化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并加以利用,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把化学知识带入,就能有效的缩短化学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时的乐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故事教学,以故事引导学生

尽管化学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应用科学,但同时化学当中也存在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借助这些故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时也应该活用这些故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让学生在故事当中有所提升。

例如,居里夫人是化学学科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一个人物,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普及居里夫人的故事,更好地引领学生加深关于镭的认识,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崇高热爱。又如,在学习CaCO3和Ca(OH)2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个“屠狗洞”的秘密。在意大利的山林中有一个山洞,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山洞中进出,但狗一进山洞就会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原来,这个山洞中有很多的石灰岩,在下雨的时候山洞中就会发生一个反应CaCO3+H2O+CO2=Ca(HCO3)2,产生一定的碳酸氢钙并溶解于地下水中,而当地下水流入山洞,由于气温的影响,又会发生Ca(HCO3)2=CaCO3+H2O+CO2,使得整个山洞中充满了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的重量大于空气,其不能很好的浮在空中,就只能聚集于地面上。因此,当人进入山洞时,呼吸的仍然是山洞上层的空气,但狗由于身高较低,被二氧化碳淹没,就会窒息而亡。这样故事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有效的理解相应知识,并让学生借助故事的学习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以便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内涵所在。

总结:

总而言之,化学尽管是实用性学科,但学生学习化学也不需要机械的去记忆、背诵。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能够充满乐趣。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原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并主动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杨太忠.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学生之友(童花果), 2010(1):55-55.

[2]叶贤利.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5, 19(4):43-43.

作者:雷文坤

创新意识化学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化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创新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兴趣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探究学习盐酸的性质时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把两个鸡蛋分别投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结果鸡蛋跳起舞来,同学们讶奇极了,通过一个小实验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励他们寻求、探索其中的奥妙,使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顿时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学生个个情绪高涨,都主动上台表演实验。这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成功的满足感,既为学生创新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情感。

2.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讲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时,我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1)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何不足。(2)你能改进实验的测定方法吗?此时,全体学生思维活跃,纷纷提出改进方法,有的说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时会有一定量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有的说用白磷代替红磷。有的说利用太阳能点燃瓶内的白磷……然后引导、分析、归纳,师生共同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取一大试管,用四根橡皮筋分成五等分,装进足量的白磷,塞紧橡皮塞,然后加热,白磷燃烧完并冷却后,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打开弹簧夹,水就会流入试管中,流进试管的量正好占试管容积的1/5。多次对演示实验的改进,使学生敢质疑,勤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3.自己设计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只做启发和点拨。

二、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学生只是“鸭子听雷”。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积极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决不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予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

三、史料分析,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学会适用知识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学习“原子结构”部分,我提供以下史实: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现代的观点看,道尔顿学说中的三个主要论点都是错误的。道尔顿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接触的化学家,他的观点怎么会有错?现代的物质结构学说又是怎样的?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得到激发。学习酸碱指示剂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波义耳发现盐酸使紫罗兰花瓣变色的事例,学生都非常主动地去探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四、采用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采用发散思维训练,即由一点扩展到众多的线或面,形成立体思维网络,来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五、课后反思,优化创造性思维

例如,门捷列夫通过反思法国化学家尚古多提出的“螺旋图”分类方法,德国化学家迈尔在他的《现代化学理论》一书中刊出的“六元素表”,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提出“八音律”,以前人工作所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顽强努力地探索,于1865年2月创造性发表了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论文。

六、理论联系实际,启动创新思路

时代的发展已告诉我们,学生不能再从学科概念到学科概念,从课本知识到课本知识,而要让学生具有关心社会、聚集热点、展望未来的美好理想。那么学生更应具备应用学科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裴光亚.创新意识与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2012.

·编辑 鲁翠红

作者:陈明沁

上一篇:德育工作创新下一篇:市环保局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