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精选8篇)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篇1

开展“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根据温教党字(2014)3号文件精神,为促使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坚定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纯洁教师队伍,净化育人环境,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经党支部、校委会研究决定,现成立“四个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史永胜(书记)

副组长:毛吾郎.卡米力(校长)

成员:司马义.艾海提(政教主任)

古丽拜克热(党建干事)

学校“四个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建办,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篇2

案例2:某中学一生管教师在巡查宿舍时, 发现一个宿舍的学生在讲话, 于是要求该宿舍同学说出谁是肇事者, 因没人主动说出, 结果体罚了该宿舍全体学生, 引起该宿舍学生及其家长的强烈不满。家长来校找马领导, 听说马领导对着家长说:“这生管教师是该被好好教训一下”。结果生管教师不仅挨了家长的教训, 派出所、新闻媒体也都介入教师体罚学生这件事了……

案例分析:如果家长找到苏领导后, 苏领导能问问事情原委, 站在学校的立场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过错, 指出孩子做检讨的必要, 告知家长对孩子一味顺从的危害, 也许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果家长找到马领导后, 马领导不是“这生管教师是该被好好教训一下”, 而是承认生管教师确实存在方式方法上的过失, 及时为学校平息事态的发展, 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社会影响。

这两个案例都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学校一些行政领导很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对于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认识

学校的大局就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健康、和谐、持续发展。为达此目的, 学校行政领导要有大局意识, 要自觉了解学校的大局, 要以班子的利益为重, 要以学校的事业为重, 要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重。大局好了, 大家都跟着沾光;大局坏了, 大家都跟着倒霉。行政领导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 因此, 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对待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都不可缺少大局意识。大局意识是行政领导的基本政治觉悟、公德准则, 是学校稳步提升的前提条件。

责任意识是指对工作的一种内在的负责意识。责任意识强, 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 总觉得工作单调无味, 很小的问题也可能解决不了。行政领导是学校的管理者, 学校的盛衰荣辱都有行政领导的责任。对于这些责任, 行政领导要自觉、主动去完成, 不是被动接受, 那种为博得校长的欢喜, 在校长面前很卖力, 而在背后却是大相径庭, 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是学校得以向前发展的危险信号。无论我们在什么行政岗位, 都需要默默耕耘, 任劳任怨, 无私奉献, 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 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也是成就事业、赢得他人尊敬的关键所在。

二、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意义

领导班子是一个核心组织, 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是教师团队的楷模, 它发挥的是决策功能、指挥作用。因此, 学校班子成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比普通教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为重要, 它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基础。如果班子内部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闹矛盾搞分裂, 那教师就变得做事无目标、奋斗没方向, 学校也就成了一盘散沙, 再无凝聚力、战斗力可言。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应看作是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一种奉献, 反映的是行政领导的政治品质问题。

当前, 一些行政领导很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有的领导缺乏长远规划, 总是考虑短期效应, 致使学校难于持续发展;有的领导不能以身作则, 问题处理有失公正, 没有全盘棋思想, 致使班子涣散, 人心不齐;有的领导认识偏差, 认为自己是在为校长做事, 工作上大打折扣;有的领导缺乏周密思考, 工作不讲效率或经济成本;有的领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力图安稳, 明哲保身, 缺乏荣誉感;有的领导工作拖拉, 不敢负责, 缺乏担当和勇气, 致使制度难以执行, 工作难以落实到位;有的领导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不分担责任, 而是送人情, 乱加评判, 暗箭伤人;有的领导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应有的党性原则, 个人私欲膨胀, 搞“窝”里斗;有的领导夸夸其谈, 华而不实, 唱得好听, 做得难看;有的领导对一些交叉性的工作相互推诿, 不能通力合作, 统筹兼顾。凡此种种, 造成班子之间关系紧张, 不能融洽相处, 形成合力, 而是产生内耗。

不管在什么单位, 领导之间需要鼎力相助, 尤其是副职, 本身就是助手, 就是配角, 对正职的支持是分内的事, 也是副职必须具备的素质。副职要有“绿叶”精神, 甘当无名英雄, 甘做班子荣誉的奉献者, 要多揽事少揽权, 多揽小事, 多揽缠人的事, 工作中要尊重正职, 请示正职, 不要主观臆断, 随意表态, 要有主见但不固执。当出现工作失误后, 不能推卸责任, 找种种借口敷衍了事, 要自我剖析, 敢担责任。当其他副职遇到困难时, 要以旁观者清的角色积极献计献策, 帮助解决, 分担责任, 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更不能相互拆台、落井下石, 班子领导只有相互补台, 才能相得益彰, 形成合力。

某些情况下, 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全局利益, 有时行政领导要甘于牺牲个人利益, 不能一心只想个人得失, 这是最能看出一个领导的风格、品质到底如何, 也是领导能否受到他人敬重的最敏感话题。

如果行政领导首先没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又怎能要求教职工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群众看干部, 教师看领导。行政领导要把自己的品行、行动作为教师的一本活教材, 做到觉悟高于他人, 工作勤于他人, 奉献多于他人, 业绩优于他人, 唯有如此做出表率, 才能引领教师做出表率, 也才能触发教师把学校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行政领导要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 有利团结的话就说, 不利团结的话不说, 有利团结的事就做, 不利团结的事不做;该说的话才说, 不该说的话不乱说, 该做的事才做, 不该做的事绝对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禁止别人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只有这样, 行政领导说话才有分量, 做事才能让人信服, 为人才能让人尊重。

三、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方法

要增强学校行政领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 但用制度管理往往只能局限于下限要求。行政领导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更应表现在自觉、主观能动方面, 需要通过学习、实践、自省、自律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1.在学习中增强。自古以来, 凡是有造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没有一个不是热爱学习的。学习是立身之本, 是提高修养的基础。学习, 一要学政治理论, 保持理论上的清醒、立场上的坚定、政治上的成熟;二要学本专业知识, 做到干一行, 钻一行, 精一行;三要学法律知识, 做到依法办事, 依法行政;四要学修身养性知识, 促进品格、情感、心理方面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2.在实践中磨砺。大局观和责任感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岗位炼意识, 岗位出人才。领导干部要从书本上汲取理论支持和知识营养, 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造就优秀的品格。任何事业都不可能坐享其成, 都是干出来的, 不是“吹”出来的。同样道理, 一个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如何, 不是嘴巴里说出来的, 说了也没人相信, 而是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不用说别人也会由衷信服。那些在艰苦、复杂环境工作中经风雨的行政领导, 比在平稳安逸的环境中成长得要快一些;那些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行政领导, 比经历简单的行政领导要成熟一些。因此, 每位行政领导要积极实践, 主动投入, 用心去做, 在做每件事, 处理每件事的过程中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3.在自省中提高。自省是对自己的品行、行为是否合乎职业道德的自我检查。作为行政领导, 要经常想一想, 什么应该做, 什么不应该做, 想想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领导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个别行政领导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思想不成熟, 工作没做好,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反思、自省。为此, 行政领导要经常反思自己干了些什么, 有没有自觉维护学校的大局, 工作有没有做好, 做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在自省中分析得失, 调整自我, 在自省中赢得事业的成功, 在自省中塑造出完美的人格。那些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行政领导, 总是能够深入思考, 想问题、处理问题总是站在大局的基础上, 站高一步、看远一点、想深一些, 工作成绩总是优人一等, 胜人一筹。

4.在自律中升华。自律是人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式, 是在职业道德活动中自己为自己立法, 是在理性、良知的指导下对现实和职业道德关系的自我约定。作为行政领导, 一看做人, 二看做事, 既然组织安排你挑重担, 那么你就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讲回报, 只求组织放心。一些班子成员在做事情上常求“利”字, 有利可图, 积极表现, 没利可图, 一拖再拖, 这是很庸俗的人, 难成合格的行政领导。面对各种诱惑, 要能保持平常心, 严于律己, 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清清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实际上, 很多党性党规、品行修养就像开车不能闯红灯一样, 是一些常识性的要求, 人人都应知道, 行政领导要清楚自己的品德底线, 同时也要守住这个品德底线。

要有“大局”意识 篇3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谁为哀者

对此句的理解,各种资料说法不一,有“谁在哭?”“谁为他哭?”“谁是同情的人?”“在为谁哭?”和“谁让你们哭的?”等,每种说法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我们如果把它放到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来看,可能认识会更清晰一点。事件的起因是“周公被逮”,“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来抓人的“缇骑”对着众人说了一句“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最后发展成“吴之民”“噪而相逐”的“吴民之乱”。众人为什么无法忍受?是因为役吏“谁为哀者?”这一句话;役吏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话?因为众人在哭着为周公送行。那么,此种情形之下,役吏会说出什么样的话并惹怒众人呢?依据上下文则不言自明。再者,比较而言,只有“(我看)谁在为(他)哭?——不许哭”更能显示役吏的强横和霸道,也更符合当时的情境。同样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谁可使者?”和《鸿门宴》中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与此局势局相同,意思当分别为“谁可以出使(秦国)?”“谁替大王想出这个计策的?”

二、臣闻求木之长者

对此句中的“长”字,人教版和粤教版都读作“zhǎng”,意为“生长”,而苏教版的注释作“ cháng”,意为“高”。撇开事理之类的因素不说,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语段的整体结构和意义上去把握,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开头三句,作者用两个比喻“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而这三句又构成排比,从排比的结构形式上来看,第一句中的“长”是与后两句中的“远”和“安”相呼应的。“远”和“安”为形容词性,因此,“长”也应该是形容词,作“高”讲比较恰当,只不过,这三个词在这里都带有动词的特征——“长得高”“流得远”“治理得安定”。

三、将崇极天之峻

对此句,苏教版教材课文下面的注释为:“推崇皇权的高峻。极天,天之极处,这里指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在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译文中,却将这一句翻译为“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后一种译法也常见诸种参考资料,这是把它当作了定语后置句式。到底哪一种更加合理些呢?我们来看一下文本:“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以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段文字是从三个层次来说的:国君的位子很重要;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对得起这个位子;不这样做的话不行。第二层两个句子使用的是典型的对称句式,由后一句来看,“无疆”修饰“休”,反过来却不行,则“极天”修饰“峻”为好,而不能作为定语后置看待。再有,将“极天”解释成“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似乎不妥。“极天”一般有三种理解:1.至天;达于天。唐·杜甫《秋兴》诗之六:“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2.指天之极远处;远处。清·姚鼐《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3.满天,到处。明·屠隆《彩毫记·展武相逢》:“遍地烽狼,极天戎马。”而从前文的“积德义”和后文的“厚德”等来看,这一句翻译成“应追求最高境界的德义”更恰当。

四、虽在下愚

这一句,苏教版教材课文注释,将“下愚”解释成“最愚昧无知的人”,配套的教参读作“虽/在/下愚”,译为“我虽然最愚昧无知”,而不少参考资料却将这一句读作“虽/在下/愚”,翻译成“虽然我(很)愚昧无知”。其实,从语义上来看,“我最愚昧无知”并没有体现出注释中的意思,且与“我很愚昧无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孰是孰非?让我们来推敲一下文本:“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明哲乎?”从这一段的语意来看,表达的是“即使是处于下愚(最愚笨)的人”,(也)“知”道“源不深而望……德不厚而望国之治”(的道理),“(更何)况是明智睿哲的人呢?”这样,才能更加凸显这一道理的尽人皆知、这一做法的必要必须。而且,从该段文字的前后内容来看,魏征从始至终,都没有把说话的方向对准某个具体的人,他指向的都是不确定的人,如“思国之安者”“人君”。因此,将该句读成“虽/在下(我)/愚”,是不妥的,在前面加上“我”,也纯属画蛇添足。

五、以戏弄臣

对该句,苏教版教材课文没有注释,配套的教参译文作“以此来戏弄我”, 读作“以/戏弄/臣”,而有的参考资料则读作“以戏/弄臣”,意为“把它给弄臣嬉戏”。如果我们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节文字看,事情的过程是:秦王得璧大喜——取回和氏璧——指斥秦王无理无信。如果我们细看,则会发现,他指斥的话句句呼应开头秦王见相如的情景。“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呼应“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礼节甚倨”呼应“秦王(得璧)大喜……左右皆呼万岁”,“得璧,传之美人”呼应“传以示美人”,“以戏弄臣”呼应“及左右”, 最后得出“臣观大王无意偿赵城邑”(呼应“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的结论。这样看,“戏弄我”就显得不太恰当,且从秦王君臣的表现来看,“戏弄”之说也显得有点牵强。

作者简介:张平,1968年生,男,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部门副职的大局意识 篇4

王雪琪

作为计生委副主任,如何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立身立职,敢于担当责任,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行动,扎实做好分管工作、完成一把手交待的任务,首先需要树立的就是大局意识。

1、树立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是一个有组织纪律性,有战斗力的群体共同拥有的特征,也是我们作为公务员尤其一个单位的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部门副职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当好副职必须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副职是决策的辅助者,又是具体事务的牵头人,参与者,斤斤计较,只看重个人利益,是不能带好队伍,不能服众的。大局意识的精髓个人理解就是服从部门整体目标和利益,善于换位思考,同事之间充分地理解、信任、尊重、帮助。讲大局才会讲团结、讲奉献。大局应该成为计生委每位成员立身处事、凝心聚力的根本。

2、树立主动意识。工作总是等待正职去安排、布置,无思考、无原则地服从不是称职的副职。部门的工作虽然有着明确的分工,但如果机械地恪守分工,不愿越雷池半步,显然是不够的;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更是错误的,部门工作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分工不能分家。副职在不违背政策、制度和原则的前提下,应视情形主动求变。工作是纷繁复杂的,尤其是新业务新办法新措施开始的时候,作为副职不能按部就班,等待观望,应细致观察,积极思考,主动补位。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要主动提醒正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一味求稳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3、树立协调意识。副职的协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又是容易产生误区的,认为协调是“一把手”的事,副职不能越位。但是副职是正职通盘协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正职的协调比作战略的话,那么副职的协调就如同战术,先进的战略思想辅之先进的战术组合才会相得益彰,并最终取得成功。

副职的协调重心应该是部门内部,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积极与正职协调,达成工作思路,方法措施的一致,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的统一。二是主动与其他副职协调,达成理解、默契和相互支持,既避免重复劳动又防止疏忽遗漏。三是经常与员工协调,主要是沟通思想,了解员工对制度、管理、切身利益等方面的意见、看法,做好正面引导,宣传解释工作,尽可能消除误解和疑虑,贯彻部门工作计划,落实正职工作意图,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树立大局意识心得体会 篇5

我认为所谓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出发、用长远眼光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善于围绕大事情把握大局,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以下方面应做到具有大局意识,方可游刃有余。

一、小场面装聋作哑。

学生最常出现“告老师”的状况。有时候孩子小动作多,本来没影响其他人,但是其他学生告状了,你一管,反而扰乱了课堂本来的秩序。这时我认为可以给“告状”的学生一个手势,或一个眼神,然后下课再去处理。化有为无,化大为小,“避重就轻”。

二、能用手势、表情提醒的,就不要语言。

学生上课讲话太正常不过了,你可以看看说话的学生,或对着他摇摇头,作出一个“嘘”的手势。聪明的孩子立刻就知道老师的意思了。这样既不会影响课堂秩序,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能善意提醒的,就不要批评。

有些孩子,你用眼神、手势无法制止他乱说话。这时可以试试:“有问题请起立说”或者“请你安静一下”这样温和的语言来提醒。切忌用“闭嘴”等这类有可能引起师生矛盾的话语来解决。

四、能课下解决的就不上课解决。

有些孩子课堂上软硬不吃,自尊心特别强,他这是觉得在全班同学面前,被老师这样说很没面子。教师不要再和他硬碰硬,找个台阶,下课再沟通。再顽劣的孩子,当课下单独和老师谈话的时候,都只是个孩子,态度就会变了,“等一等、静一静”事情也许就会好处理了。

五、不纠缠、不翻旧账、不揭短

有些老师一旦开始批评学生,就像开始了个人演讲会,激情澎湃,把学生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出来说。这样非常不好,对学生心理也造成极大的伤害,更让学生反感。

六、绝不能把学生撵出教室。

教育政策上明文规定不能赶学生出教室。学生再错,教师再怎么生气,都不可以这样做。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篇6

1.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自觉树立大局意识,才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眼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才能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2.挂好“大局之图”,对表“北京时间”,自觉在把握大势、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才能乘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全局与一域的双赢。

3.以“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智慧统揽全局,以“开工没有回头箭”的决心锐意进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克难攻坚。

4.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要善于接地气、察实情,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

5.在履行岗位职能、开展具体工作时,应放眼全局、着眼大局,时刻保持对涉及领域的敏感性,全面、准确、动态把握各项工作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及具体要求,既要创造性、高质量完成常规性、事务性工作任务,又要前瞻性、高站位谋划落实最新指示精神。

6.要围绕大局反映情况、报送信息;要围绕大局出谋划策、贡献智慧;要围绕大局加强督办、促进落实;要围绕大局统筹协调、搞好保障。7.必须紧紧围绕大局、时时聚焦大局、处处服务大局,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篇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自此,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浪潮, 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先树立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

所谓全局, 是事物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从空间上说具有广延性, 是指关于整体的问题;从时间上说具有延续性, 是指关于未来的问题。全局观念, 就是指一切从系统整体及其全过程出发的思想和准则, 是调节系统内部个人和组织、组织和组织、上级和下级、局部和整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所谓大局, 就是整体、全盘, 是整体局面和长远走势, 以及由此带来的全局性要求, 事关战略部署, 事关整体合力, 事关长远发展。大局意识, 就是指能够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 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 做出符合客观整理利益的决策, 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 分析问题, 善于围绕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大局想问题、理思路、作决策, 力求了解大局, 顾全大局, 在大局下有效开展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 二是协调和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 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 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为子孙后代着想, 这其中处处体现了党和政府面对当前我国发展的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

第一, 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过程来看, 就生动的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可以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 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后, 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 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路线。20世纪90年代初, 党中央又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 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 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 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 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 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正如胡锦涛指出的那样,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 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第二, 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也体现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针对性上。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不可否认, 这其中尚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 也不够协调, 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从“九五”以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消耗一度下降, 但近两年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头。这些矛盾和问题, 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 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第三,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也集中体现了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 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 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 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 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了解了科学发展观和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的关系,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 要继续解放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继续解放思想要贯穿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切实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其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树立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 要做到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统筹兼顾要求我们能够在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注重实现良性互动。

再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树立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科学发展观并不是死板的政策理论, 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改造社会的方法和思路, 那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 要能够结合历史和现实, 要综合筹划各个方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正确掌握凝结在其中的科学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 并且自觉地运用它。惟其如此, 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篇8

龙岩技师学院是龙岩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学院创办于1979年,开设了涵盖机械、电气、汽车、光电、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六大类的39个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现有在校学生5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8%以上。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福建省文明学校。近年来,学院以“根植红土、服务发展、特色鲜明、示范引领”为办学理念,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着力服务龙岩产业发展,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被誉为“成功企业家、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岩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龙岩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龙岩产业发展升级版,助推“365”产业向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实现产业兴市的战略部署,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

思考一:强化融入大局意识,着力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使命感

龙岩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龙岩技师学院的建设发展,在政策、资金、土地等多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作出了建设第二校区和纳入高校序列等重要决定。这必将极大地增强龙岩技师学院的整体办学能力,提升办学层次,大幅提升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当前龙岩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兴市战略布局,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撑。龙岩技师学院应自加压力,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优势,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新古田会议”的召开,给龙岩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承接自贸区、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央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为学院发挥作用、展现作为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强大动力。龙岩技师学院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意识,始终将服务龙岩产业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就业作为责任使命,作为应尽义务,努力在服务龙岩产业兴市战略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办学水平。

思考二: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着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1.大力开展主导产业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围绕主导产业领域及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制定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加大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金铜产业、稀土精涂加工应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和高效照明等方面所需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机械、汽车、环保机械、硬质合金等方面所需技能人才,强化文化创意类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培养及培养烟机方面所需技能人才。

2.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规模

创新培养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学制培养和社会培训规模,进一步突出技师学院办学特色,满足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校校合作,加大高中、中职学校生源招生力度,以保证高级工以上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等方式,积极开展学制教育培养技师试点,以缩短技师培养周期;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以第二校区建设为契机,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积极寻找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合作伙伴,积极争取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通过项目合作和参与竞赛,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标准和办学经验,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水平,建设“根植红土、服务发展、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

4.不断完善“技能+学历”办学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继续探索技工院校与高等学校联合办学模式,进一步实施“技能+学历”的办学机制,在现有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基础上,扩大合作院校和合作专业数量,增强办学活力和实力。积极创造条件将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实行“高级工+大专”“技师+本(专)科”办学模式,促进学校的跨越发展。

思考三:加强专业建设,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1.科学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办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稳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紧密对接产业链,推进专业细分细化,以特色专业、传统骨干专业为牵引推进集群发展,专业设置基本覆盖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专业总数达到45个左右,基本满足龙岩二、三产业发展需要,为打造龙岩经济升级版和“龙岩制造2025”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完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培养,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思考四: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多元培训,为产业发展构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依托龙岩技师学院第二校区建设,建立龙岩市公共实训基地,将其打造成全国一流水平的产业技工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定位高、功能全、公益性强的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承担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企业技师和企业职工培训任务,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供服务。

积极拓宽职业技能鉴定领域,扩大职业工种鉴定范围。促进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相结合,把企业特殊职业工种、急需紧缺人才作为认定工作的重点,对具有传统技艺、掌握高超技能绝艺的能工巧匠给予保护和传承,发扬光大。对在校生全面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学生毕业时“双证书”率达到100%。

思考五: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第一,主动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办学质量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一世桃花梦散文下一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