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认识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意识认识(精选12篇)

创新意识认识 篇1

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

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①新颖性。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②社会历史性。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③个体差异性。人们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应,它们对创新起重大推进作用。而这些方面,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我们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培养好奇欲。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第三,培养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第四,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造活动,也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把创新意识培养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创新精神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我们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明确创新的真实含义,既要面对现状勇于创新,又要防止把创新当时髦,空谈误国,把创新当成没有实质性新内涵的新提法、新名词;即要着眼于解决现有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又要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制定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措施。我们一定要注意把创新精神培养与科学求知态度结合起来,克服重创新的过程,轻创新的结果;克服重创新的数量,轻创新的质量;克服重一般的技术创造,轻科技含量高的、核心技术的创新的思想。我们一定要注意把创新精神培养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增强自己培养创新意识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创新意识认识 篇2

关键词: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题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新世纪学校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潜在心理取向。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谈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

一、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 树立学习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

现在初中学生是划片招生, 全部免试就近入学, 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上课精力不集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如果这些不良因素不及时设法排除, 任何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是: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通过与学生相互交流,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常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台阶、分层教学、议论点拨、严格管理”的尝新尝试思路, 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二、营造氛围, 孕育创新意识

心理学认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 我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用真诚、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充满信任的微笑,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鼓励、赞扬的话语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放下了架子, 充分信任学生, 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为创新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三、发展学生质疑能力, 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 必须建立在对旧知识不断总结、反思以及不断质疑的基础上。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探索, 有探索才有创新。怀疑是思维的开端, 创新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容易产生错误理解和模糊认识的内容, 我创设一定的情景, 使学生产生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各种问题, 并且要求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循序渐进地问题引导, 促使学生不断反思, 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理解性错误, 对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促进对知识理解的不断深化。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 甚至是奇思异想的问题, 我都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娓娓的诱导、发自内心的鼓励性语言和饱含深情的目光等, 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在鼓励学生多疑多问的同时, 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激活创新学生意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 发散思维可以赋予思维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等可贵的品质, 它在创新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散思维反映了尝新思维的尽快联想、做出假设、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选择最佳思维的解题方案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放”型练习题,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等, 促进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 不断变化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向, 通过叙述方式、理解角度、思考路线、思维素材等的异化和变迁提供多形态的数学信息, 创造多样化的环境, 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我让学生从自读、演示中领悟, 让学生自编题目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每一次思考不一定都有正确答案, 但这个思考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以猜想, 可以估算, 并设法论证自己的猜想。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的过程, 那么就让猜想、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猜想后力求严格的证明, 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重, 既教证明又教猜想, 才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启发学生猜想、探究、思考, 逐步解疑, 在探究中发现和创新。

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篇3

一、正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做好与否和党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所以,必须要牢牢的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我们党历来对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之一也是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一直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也在反复的证明:意识形态工作是否做好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执政基础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意识形态工作就属于这个精神方面。做好物质基础工作,提升经济工作的水平自然重要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做好精神层面的工作也至关重要。这个精神层面的工作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如今,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信息的传播和杂糅使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更加复杂化。主要表现为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从国际来看,围绕着意识形态的较量日益凸显。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日趋活跃,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日益尖锐复杂。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西方的一些势力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却极力否定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模式,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这种论调背后掩藏的就是西方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霸权主义和极权主义。西方的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的主要手段除了经济、军事、科技之外,还通过西化、分化以及各种文化输出为手段,体现在对于世界话语权的控制权。西方势力往往利用自己在话语权上的优势来精心的设计话语陷阱,他们往往通过各种媒介对注入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宣传,推广到各个阶级领域,稍有不慎便及其容易跌入陷阱。这为人所用的不仅是一般的百姓,很多学者、官员、企业家也会裹挟其中,被人利用。因此,我们只有坚定地立足于中国地实际,不忘历史经验教训,牢牢掌握话语权、定义权,提高正面舆论宣传地质量和水平,切实地增强引导方式地吸引力和感召力,深入与社会地不同群体进行有效沟通,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讲深入,着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从国内来看,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成绩世人共睹。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最强劲的主旋律。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主旋律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和思想观念问题相互叠加、交互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也在随着社会发展更为复杂,一些激进、错误的观点也时有冒头。特别是有的拿党史国史做文章搞历史虚无主义,有的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有的否定改革开放,这些腐朽的文化沉渣随着世界各种文化思潮而泛起,助长了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等等。而伴随网络时代的全方位到来的,是网络文化的随意性和庸俗性,网络成为宣扬各种消极思想的一大阵地,而网民也极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对别有用心者来讲,成本很低,而对于社会和人们所造成对不良影响,却极大。

二、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任务

由于当今大环境下意识形态领域对严峻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在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到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也就是说只有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宣传思想工作才好做,才能深入人心;反之,宣传思想工作做好了,国家才能发展的好,社会的氛围才能和谐。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靠的不仅有硬实力,也要软实力;不仅要切实地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并使之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坚实而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又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并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时刻警惕只抓其一的思想,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更不能使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纵观历史,在这方面的教训也很深刻。一个政权的动辄倾覆首先则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与政权更迭可能发生于一夕之间,但前期一定是有长时间的思想领域的演化过程。思想防线若被攻破,政权垮台则是必然。认识到这种严峻性,就必须要把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性提上来,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认为,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续巩固,全国全党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继续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務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充分的发挥思想引领和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要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一方面,要及时准确生动的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并推动其自动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则要及时全面准确的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要求。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深入而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增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坚持在大局下思考行动,要坚持为大局服务。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正能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继续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壮大文化力量,增强文化优势文化自信,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三、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作用

听《自我意识的认识与培养》有感 篇4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它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可见而知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作为当今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最近看到许多关于国内高校校园发生的悲剧新闻,不禁让人感到痛惜,我在想为何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竟会做出变得这么脆弱,这么无知,这么无情。看到复旦大学的黄洋投毒事件,两个或许前途光明,成为未来国家人才的大学生,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不归路。我们在为不幸被害的大学生黄洋默哀痛惜时,也在为同是大学生的凶手林某惋惜。一件同寝生活上的小事,林某却以生死的代价加害了同是室友,又同是在校高材生的黄洋,让人不禁愕然。作为接受高素质教育的大学生,是如此无知,无法,无情,让人不得不质疑其个人心理素质,道德意识,自我意识是否健全。我想正是自我意识的残缺导致个性的扭曲,最终酿成如此的悲剧!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特别是当一个人在大脑被负情绪占据的时候,容易失去自我意识,丧失理智而冲动做出悔恨终生的事。我想林某便是如此,过于放大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报复室友的冲动,丧失了理智。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我想亦有强烈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懂得急躁激动时,头脑冷静。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认识使我明白对自我意识的学习与培养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还关系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一

创新意识认识 篇5

学习时间:2011年11月

学习内容:正确认识安全、提高安全意识.1、认识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警戒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几种负面安全意识的类型:

混沌型

认为目前的安全水平还过得去,浑浑噩噩地生产工作,思想深处存在“死生由命”的想法,这种安全意识与文化水平低下有直接的关系。

自恃型

此类型多为技术熟练,专业工作年头多的“老”字辈员工,自恃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在工作中无所顾忌,他们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任务型

为了保生产,赶任务,加班加点连续作业,超负荷运转,以致安全意识每况愈下,导致发生事故。

2、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误区

误区一:酒后驾车-我开车多少年都没有问题,也不 差这一次。

释义: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可以不 差钱,但是生命确实唯一的,我们不能不差命,而且生命不光是我们自己的。

误区二:不是我自己的车,碰点磕点没事

释义:当你容忍小时事故发生时,那你离大事故不远了

根据统计学的原理,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55万起事故提出事故三角形模型,得到安全界的普遍承认。

模型释义: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事故模型告诉我们: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伤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说,当你在不断容忍或者习惯碰坏车灯,磕掉油漆等小事故发生时,你离大事故很近很近了。

误区三:侥幸心理

死机朋友在出车时一般会存在侥幸心理,而这些侥幸心理,往往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1、疲劳驾驶,由于没有合理调配而导致的连续工

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疲劳驾驶;

2、情绪不好开车,开车饮食或吸烟;

3、发现安全隐患仍旧出车,比如大雾等自然原因,灯光不好,制动不灵,方向失控等车辆状况原因;

4、未遵守安保规章,比如骑着摩托车不带头盔等。

误区四:习惯性的东西不好改,而且现在好好的,都没有出现什么安全问题。

释义: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逐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改善我们的行为,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名本质安全型员工。

3、认识本质安全型员工

本质安全型员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和充分的安全技能的员工。

想:是愿意,是驱动力。

会:是一种意愿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能:是能力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和本领。

自主理念和充分安全技能:是一种升华过程,强调了自身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周围的影响力。

4、正确认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特点:

1、安全需要刚性的制度,柔性的灌输,韧性的坚持

2、安全无小事,小事全安全

安全管理的目标:

创新意识认识 篇6

在思想认识上树立五个意识:一是要树立全局意识。办公室的职责决定了我们不论是办文、办事、办会,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善于站在检察工作全局和机关工作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处理事务。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坚持与全局工作合拍,在服务领导决策中才能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方案和建议。也只有坚持全局观念,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考虑各方因素,通盘筹划,综合权衡,服务协调工作才能缜密周到,减少矛盾,避免纰漏。二要树立责任意识。办公室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机要保密、统计档案等工作,责任重大、非同小可,一旦出现工作疏漏,就有可能酿成事故,影响到检察工作全局。因此,办公室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既要认真负责,按章办事,确保工作万无一失,又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真正高质量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三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办公室工作要有特色,有进展,有成效,就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不断探索办公室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材料起草部门要既要准确把握形势要求,全面领会领导意图,又要勤于动脑思考,注重创意谋划,创造性地做好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真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四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办公室工作,归根结底就是服务,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干警服务。真正把领导和干警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办公室工作的最终标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实 效性,坚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转变,从常规型服务向创新型服务转变。既要办好具体事务,更要善于抓大事,谋全局,当高参,真正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领导未闻有所知,领导未示有所行。五要树立争先进位的意识。争先创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必须纠正进取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满足于能应付,停留于一般化的思想。要始终坚持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积极营造比、学、超氛围,努力争先进、创一流,使办公室工作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提高。

在业务工作上做到五点:一是团结协作。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这是一个实践真理。众人一盘棋,办公室人员一定要讲大局、讲团结,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同志之间要互相关爱,诚恳相待,和谐共处,始终坚持把精力用在创事业、干工作上,努力做到合作、合心、合力、合拍;要互相支持不争名,互相信任不怀疑,互相学习不骄傲,互相监督不护短,互相补台不拆台。二是乐于奉献。办公室的工作既具体又繁忙,既紧张又艰苦,有时甚至是夜以继日,而且多是台下幕后的工作。这就要有一种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高尚情操,有一种义无反顾、心无旁骛、专注投入的奉献精神。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平衡的心态、平淡的心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真正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三是务实高效。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于提出正确见解,努力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牢固树立时间 观念、效率观念,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办公室工作一个总的要求就是要又好又快,好就是要办得让领导和干警都满意;快就是要不拖拉、不推诿、不扯皮,确保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四是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学,边干边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特别是今年要着眼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提高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努力营造“激情、精细、规范、和谐”的办公室文化,培养办公室干部“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任劳任怨、甘于幕后”的奉献精神。五是自醒自律。要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检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警、自励、自省、自重、自律。要深刻吸取身边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创新意识认识 篇7

一、新闻宣传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

新闻宣传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 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 别人就会去占领。今天的中国, 改革开放全面深入,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 新旧矛盾相互交织, 思想意识碰撞交锋的形势愈发严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任务愈发紧迫。在这种形势下,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提振正面声音, 坚决回击负面声音, 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 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才能得到最大的巩固、最大的拓展。

新形势下, 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更为显著。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利益, 不同的诉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视频、博客微信等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 速度越来越快。新闻宣传工作还按老办法去做, 恐怕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 也做不到点上, 关键时刻, 可能要打败仗。因此, 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对意识形态属性进行再认识, 对如何把握“属性”和守住“阵地”进行再研究。

二、新闻宣传工作要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应当承认, 当今世界, 西方国家处于强势。他们的经济、军事、科技处于强势, 话语权也是如此。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和我们的对立将存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西方国家利用话语权优势, 大肆宣扬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 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概念对资产阶级所谓的“民主”进行包装, 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观, 用这些, 煽动一些国家人们的思想混乱, 社会矛盾剧增, 最终社会制度被颠覆, 政权被瓦解, 国家被分裂。苏联和“阿拉伯之春”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证。现在, 西方国家又用同样的手法对付我们, 其险恶用心是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 推翻共产党的领导, 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此, 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因此, 新闻宣传工作要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加强和改进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 创新宣传方式, 创新表达手段。对舆论热点和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敏感问题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 有效地利用不同媒体, 与不同群体沟通, 把道理讲清、讲透、讲够。要加强新闻宣传权威信息发布, 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 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 在关键时刻不缺语, 掌握话语权, 赢得主动权, 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同时,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的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阐释好“中国梦”。

三、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能否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闻宣传工作做好, 关键在于有一支战斗力强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的理想信念, 对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最重要, 对新闻宣传工作队伍最关键。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牢固确定的主心骨, 有了这个主心骨, 才能在关键时刻站稳政治立场, 抵御各种诱惑。

应当看到, 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中有的人理想信念动摇, 造成了精神上的缺“钙”, 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 抛弃了远大理想。一些人精神空虚, 腐朽落后思想沉渣泛起。一些人信念动摇, 认为共产主义是遥远的幻想。看清理想信念动摇的表现, 就要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言行, 不断用科学理论给精神补“钙”, 炼就成“钢铁侠”。这样,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才能够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还要遵循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有过硬的业务本领。

要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和方向, 历史的经验证明,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正面宣传为主。要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和凝聚力。注重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抓“鲜活”的新闻素材。对错误的思想言行要予以批评, 对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要予以抵制, 对敌对势力要开展舆论斗争。

要大力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当代中国主旋律就是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大团结好、改革开放好。传播正能量, 就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振奋人民斗志, 凝聚民族力量, 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8

一、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营造创新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是积极思维,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了出来,充当了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不把成绩好坏,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自由发问,比如“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让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和老师一起去发现。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励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比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否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新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这时学生的想象力最丰富,创新思维最活跃,求知欲a望最强烈。在这种状态下去掌握知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

疑开始,从解疑入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

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三、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创新意识

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思维的支柱,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积极因素的实践中勇于创新,逐步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能不能不这样做”,这些疑问提出就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活动,同时,在操作中以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并且爱创新,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彰显。

创新是与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如果由教师主宰一切,没有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敏锐地感受或意识到存在的问题,缺陷,知识差距等,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自己提出假设或小组合作解决。如用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分别计算出他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此题,教师以竞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出多种拼、解法,通过分组讨论后,学生想出:(1)长20厘米,宽1厘米。(2)长10厘米,宽2厘米。(3)长5厘米。宽4厘米。这样,学生不仅自己得出三种不同的拼法,并且懂得三种不同拼法所计算出来的周长也各不一样。这样,教师扶的少,学生创造的多。学生学会的不仅是三种拼法,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捕捉学生中不时迸发出来的创新的火花,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大有裨益。

四、创设浓厚的创新氛围,加强创新意识

孔子曰:“不愤不起,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自古就得到教育家的充分重视。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如可让学生讲故事,当小老师等,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还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张扬学生良好

个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愉悦,学生才能自由地去探索,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

五、让学生主动探究、养成创新习惯

创新活动是一种需要高度自主探索精神的活动,而这种精神萌芽于主动学习。学成于思,思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因学生学的是代表科学和真理的教科书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产生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好奇和探索的内在动力减退直至消失“新基础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提高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把平行四边形沿底边上的高分割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能否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呢?我没有给出结论,而是让这位学生到讲台前说出道理,并让他带领同学动手操作。最后发现,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侧边作为底,沿这条底边上的高分割拼凑后,得到的结论与这位同学所想的是一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进一步激励了创新意识。近言之,一题多思,精益求精;远言之,培养了学生敢于越出常规,探索新的方法,善于创

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于继承,必须勇于创新与突破。

六、加强小组合作,增进交流,提高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有实质意义的主导资源。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其他生产要素的总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生命工程等方面的许多例子已经表明,他们的资本主要是创新的知识。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而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课程设计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素质教育应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数学教育实质上也是把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自身的核心内容。可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创新是知识经济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的统一体现,是二者共同的灵魂。

既然创新是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共同本质要求,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社会环境和创新意识的社会氛围就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需要一种全新的新的教育思想。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为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勾勒出大概的轮廓,并为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寻找到了通途。但是,全新教育思想的形成远不是多加几门课程那样简单,它需要从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去建立自身的支点。全新的教育思想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个性、能力、研究。有个性才能有创新,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在个性和个体潜能上的挖掘和培养,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能力是知识的转化形态,能力的培养并不排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研究是一切创新的母机,尤其是高等教育要突破教育体制的封闭结构,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学过程应渗透研究内容,学习应具有研究性质,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

我对"创新"的认识 篇10

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并取得进步。“创新”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或刚从实验室发明的理论。创新其实是教你如何成功的学问,是指导和实现发展的学问。

就像牛顿说他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创新也许要基础,厚积方能薄发嘛!而这基础应该是对人类所创造优秀文明的继承与发扬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糟粕的总结与反省自戒。

没有实践,便不可能有创新。这几年来“创新”一词用得很频繁。天天讲创新,人人要求创新,可是究竟这个社会是否因为人们在嘴上念叨着“创新”而进步呢?我看未必。任何成功都是实践者,相反地,任何夸夸其谈者的“创新成果”就想他夸夸其谈时嗓门中所发出的声音即刻消失一样而孱弱无力。

创新要有创新的敏感。这个敏感是可以建立的。多观察,而且要仔细观察,它能为“创新”提供第一手的感性资料,多思考,更要深入思考,建立在观察为基础上的思考为你提供创新的火花。

创新的结果需要实践来检验。变化不等于发展,改变也不能同改进划等号。若所创之“新”与客观规律是冲突的,那它注定是要被现实所抛弃。创新应立足当前现实并着眼于这一现实。披沙拣金,现实是一把筛子,实践便是执筛者,筛上所存留的便是“合格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是驴是马,拉出去溜溜。

要创新,你 须接受别人的创新。别人的创新成果是一个你创新所需的最新鲜的基础,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所以更应加以关注。这就要求创新要与时俱进。

浏览本文章的人还查看了入党思想汇报栏目文章

以创新工作推动创新意识培养 篇11

孙春明,南京市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党总支书记。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评估专家,江苏省陶研会职教专业委员会理事。任校长以来,提出“建一流学校,办一流教育,创一流品牌”的学校发展目标,以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实践着“市场化办学、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提升”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学校成为唯一获得南京市“双十”工程(高水平示范学校)的创建奖励的中等职业学校。

在创新工作中,我们认为应该以创新工作推动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以两个抓手为核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初步形成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两大特色。

所谓两个抓手主要是指开办创新工作室和培养创新团队。

学校的创新工作室又名夏开云名师工作室,是学校创新工作的依托。2008年,学校投入160多万元更新、升级了创新工作室的设备。学校提出,创新工作是要坚持“玩中学”的理念,让有基础、有能力的学生玩出兴趣,玩出成果。

同时,在教学及实践中注重培养创新团队。学校创新工作室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名电子类专业教师和30多名学生参与创新工作室的活动。

围绕两个抓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方式多样。

学校从全校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组成团队进行集中辅导,由相关老师进行创新思维的一般性辅导,这种辅导一般每学期都要开展2~3次。

同时,由以夏开云老师为首的创新工作室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开展业余训练,训练时间一般是中午和晚上,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创新产品的制作等。

学校还组织创新团队成员集中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也就是,大家就某个项目进行讨论交流,这个讨论有助于新的创意的出现,能够交流思想,启迪智慧。

另外,我们不仅邀请同学们参加成果发布会,也组织老师参与这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进行现场提问,现场答辩,以使产品的优点得到展示,不足得到完善。另外,学校开发出来的众多产品都由学校或老师第一个使用,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成果展示的最佳方式,也是所有创新工作的终极目标。

总得来说,学校的创新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两大特色,即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和创新实践的专业化。学校的许多创新产品都是可以投入实际运用的。如本次获奖产品就已经在学校所有沟槽式公共卫生间投入使用,每个月能为学校节约水费支出1.5万元,而且学校许多创新产品都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这也有利于学校专业教学的发展。

创新意识认识 篇12

基督教“原罪说”追溯其根源在于人们拥有的自由意志, 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 同时赋予他们自由意志, 正是受这种自由意志的驱使, 才导致他们自食恶果, 被逐出伊甸园。哲学家奥古斯丁正是出于对“原罪说”的信仰和理解, 才发掘出了人的另一维超验存在, 即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可以说是人类对自我自由存在的觉醒, 正是因为西方人拥有自由意志, 才使得他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 并且具有大胆的开拓能力与创新能力, 这些方面我国都是不及西方的。

其次, 罪感意识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相通的, 都是为了“劝人向善”, 最终建立一个充满“善”的社会。劝善的方式就是划出一个善恶界限, 任何人倘若违背, 就会感到心灵上的不安, 产生罪恶感, 但是这种罪恶是可以在承受惩罚的过程中被洗去的, 人们可以通过忏悔、反思, 不再犯错, 从而达到行善的目的, 进而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拯救, 寻到永生, 获得永恒的幸福。

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就阐释了原罪观念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这是一部关于是非选择、善恶较量的戏剧, 其中描写了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弑君篡位, 从一个忠勇骁将变成残恶暴君, 最终被复国之君打败, 暴尸荒外, 自食恶果的故事。起起伏伏的情节, 变换频繁的场景, 一次次激荡人心, 令人又悲又痛。在这场悲剧中, 基督教的原罪意识渗透始末, 推动整个悲剧故事向前发展, 影响人物命运发生转折。麦克白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坏人, 在他身上良知与邪恶并存。剧本开端描写的麦克白是个正面人物, 他赤忱忠心, 是一个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 他看重荣誉地位, 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不愿意干那些违背良知、有损自己荣誉的事。但人生来的原罪意识, 使他内在的野心、欲望与他对荣誉、美德的追求相互抵触, 使他的内心开始矛盾、分裂, 他内心邪恶的蠢蠢欲动与他自身原有的美好品质相互冲突, 使他内心备受煎熬, 最终他强烈的内心谴责与极度的恐惧将自己推向了黑暗与地狱。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我们要让学生看到作者在麦克白身上渗透的人类原罪意识以及人性中恶的存在。

在遇到女巫之前, 麦克白心中虽有邪念, 但还不足以动摇他对美德与荣誉的追求, 可是女巫一出现, 立即唤醒了人类的原罪意识, 诱发了麦克白心中潜藏的恶欲, 再加之他的妻子这一外在推动力, 便彻底为麦克白实施恶行扫除了心中的障碍, 激发了麦克白一直踟蹰忧虑、隐而不发的原罪意识。原始罪恶主宰了他的心魂, 没有抵制住权力与野心的诱惑, 如同夏娃没有抵制住蛇的诱惑, 最终难免自作自受, 落个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

然而学生读到这里, 也许并未对麦克白产生憎恶感, 反而是十分怜悯同情他, 这就是悲剧所带来的崇高美感。可以说这一切不是麦克白愿意看到的, 他是被人类的原罪意识推到了良知与邪恶的夹缝中。夹缝中求取生存, 必然苦闷抑郁, 必然会导致人格分裂, 他没有办法摆脱这类似诅咒的原始罪恶。虽然他意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恶, 深感懊悔, 但另一面他又不去弥补, 任凭罪恶继续下去, 心中的恶或说原始的罪恶最终压制住心中的善, 也就注定了他咎由自取的悲剧收场。

显然, 原罪意识也是有自身的弊端的。西方人之所以认为人性恶, 主要一点便是源于原罪意识, 而我国儒家文化则强调人性善论, 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首先, 性善论肯定了人的价值, 认为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人生既然有价值, 那么人的自然欲望与生理本能也是理所当然被接受的, 然而基督教的性恶论从根本上对人性存在一种否定的态度, 原罪意识否定了人的价值, 将人的本能与欲望视为污物, 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悲观主义思想, 才造成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压抑, 从这点来看, 我国儒家的乐观积极的性善论便优越于性恶论。其次, 儒家性善论将人与禽兽区别开来, 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 凸显出了人的尊严与价值, 然而性恶论认为人是具有兽性的, 人和兽一样具有卑污的欲望, 因而人们必须要向上帝忏悔, 以求宽恕。通过比较, 我认为我国性善论应该得以坚持, 而性恶论应该摒弃, 人是道德主体, 优越于动物, 它肯定了人生存在于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我们应坚持人性本善的原则, 追求社会和谐, 世界和平。性恶论消极否定, 贬低了人的尊严价值, 将人类比为动物禽兽, 根本上消解了人的存在的合理性, 同时也否定了人类追求社会秩序与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罪感意识使得人们不再留恋现世生活, 开始期待通往幸福的彼岸生活, 向往天堂的永生。因为生来有罪, 人们希望从现世的苦难生活中解脱出来, 皈依神圣超绝的上帝, 所以他们希望得到上帝的宽恕与救赎。救赎意识是原罪意识的另一面, 这里救赎实际暗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救”是指上帝对他们的解救, “赎”则是指人们感念上帝的恩情, 为了回报上帝, 他们不停的忏悔自己, 以期重新找回伊甸园中的纯洁。正因如此, 又使西方人形成了一种忏悔意识, 为了得到上帝的宽恕, 超越现世生活的苦难, 获得身心上的安全感, 而毫无保留的向上帝坦白自己的罪过。忏悔是人对自身的内省与反思, 是对人性的谴责与否定, 寄托着人们希望超越自我的内在渴望。忏悔意识体现在文化上主要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以人的自我批判, 延伸到对国民、对社会的反省与批判。人们通过忏悔, 揭露出阻碍民族发展的思想以及民族落后的原因, 从而使一切回归道德, 使人心向善, 使国家找到自救的出路, 重获新生, 到达幸福的彼岸世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原罪意识的讲解, 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西方悲剧意识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追溯西方历史, 找到西方人信奉上帝、不断忏悔、不断寻求救赎的原因。这里可以将圣经故事以及希腊神话, 作为引入原罪意识的讲解方式。与中国神话中的神明完全不同, 中国的神都是善良圣洁的化身, 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济世扶贫、普度众生的仙人。然而希腊神话, 是个成体系的系统, 他们和人类相似, 有人类的各种爱恨情仇, 而且几乎每个神都带着深重的罪恶。我想“人人生而有罪”, 一方面也许就是源于希腊诸神的罪孽, 这与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十分相似。

上一篇:县少代会总结下一篇:感谢信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