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论述了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具体阐述了从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主体创新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的途径,并指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篇1: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探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营企业在资本、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阻碍了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因素,进而阐述了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经济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创新

引言

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就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因素,进而对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一、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因素

(一)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得以确立,民营企业才开始得到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管理制度方面: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该进行转变,但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脚步;其次,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但是民营企业对于管理制度的完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比较混乱的情况出现。

(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该进行转变,从而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民营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首先,很多家族式经营的民营企业,其管理权和经营权往往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样民营企业的很多决策只能依靠一个人,容易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很多发达国家的民营企业采用分权的管理方式,从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次,在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中,还存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不良的管理作风,这样很容易把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混为一谈,从而影响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的运营管理需要提高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企业的运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暴露出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首先,民营企业无论是租赁办公场所还是修建办公场所的成本都有所增加,所以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加上民营企业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运营成本增高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其次,民营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民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才能获得一定的回报,在运营管理的很多方面,民营企业明显落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因素。

(四)人力资源管理非常混乱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基础是投资成功或者是创新意识,没有树立牢固的企业发展基础,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比较混乱。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暴露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在企业招聘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民营企业在招聘人才之前,没有想好招聘人才的具体目标,而且在招聘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其次,没有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培训,虽然员工进入公司后立即工作,但是对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职责不是很清楚,所以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目标,因此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

(一)管理创新的含义与作用

管理创新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于自身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的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管理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进行管理创新的主要动力就是效益,因此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发展;第二,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从而使得民营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为其快速成长提供重要动力;第三,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民营企业的竞争,而且也面临着国外发达国家民营企业的竞争,所以促进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企业家主要是民营企业的创办人和高级管理者,他们是管理创新的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创意进行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也可以通过任用他人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其次,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主要是民营企业的中间人员,他们是管理创新的中流砥柱,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动力,愿意为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不断努力;最后,知识员工,随着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逐渐重视,知识员工在民营企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也成为了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很多经济制度的不足得到了改善,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制度,才能促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为了确保科学技术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很多企业开始对管理进行创新,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民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其他民营企业、国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等,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思想的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进行管理创新必须要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不断利用新的思想对企业进行管理;第二,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管理方式已经被淘汰,因此必须要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第三,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要使得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的不断进步。

小结: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出发,综合分析了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因素,进而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政府、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务科研部)

参考文献:

[1] 唐龙,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方式实践.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2] 张厚义、明立志,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报告(1978一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作者:韦智华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篇2:

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文章论述了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具体阐述了从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主体创新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的途径,并指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管理创新 发展趋势

一、引言

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趋势下,企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改变,在以信息和网络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里,生产力要素、竞争、企业理念与运作将发生重大变化,管理的变革成为企业生存的需要。企业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管理,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内部瓶颈,管理基础薄弱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的通病。实现企业管理方式革命和制度变革将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用先进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经成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共识。我国民营企业实现管理变革、管理升级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主要在于民营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的思想首先来源于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实质;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是企业家利润。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蕴涵着管理创新的主体、动力和内容等概念。管理创新是—种有目的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管理者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采用某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范式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率和效益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创新与一般的工艺革新不同,它强调创新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在管理领域中,创新不仅是一种职能,而且是管理思维的变迁所形成的新模式。其目的不是一般地实现管理的目标和责任,而是发现创新机会。它不是管理者的随意的主观创造,而是受“创新成本”约束的活动。管理创新的中心是创新人的产生,他不仅仅限于管理者或企业家。

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是指创造出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动态过程,也就是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重新整合企业资源,不断创造出使用价值更高、相对成本更低、个性更鲜明的新方法和新产品,以使企业既能实现经济效益,又能尽到社会责任的过程。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以企业家为核心、企业员工密切配合的创新活动。只有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管理创新活动才能富有成效。管理创新能够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1、管理观念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进行管理创新,是任何民营企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下无法回避的思维选择。很多民营企业试图通过技术范式搭建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却忽视确立一种哲学思维和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在缺乏观念创新的情况下指望沿用旧的思想观念去实现一场管理模式的革命,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创新的失败。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创新管理并非单纯意味的更新制度、改变规范、变更模式,而是一场深层次的思维革命。民营企业管理粗放,管理成本过高,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应注重管理意识的创新,将管理看成是投入企业的一项资源,尽量降低内部组织成本。观念创新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思想观念应及时转变,使企业有可能抓住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柔性管理,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作,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现代中小民营企业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人本管理思想的修炼,重视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民营企业职工也要输入人本思想,提高维护自身权益、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觉悟。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柔性管理。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而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2、管理方式创新。由于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预测与决策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出现。如在经营决策方面,“多目标规划”与“博弈论”等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家的决策水平。对企业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科学化作出了新贡献,使激励与约束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职能。又如在生产管理方面,由于生产概念由制造领域扩大到服务领域,其生产的范围也扩大到从前产品的引导设计、引导消费以及从后延伸到售前、售后服务,使得整个生产时刻都与市场密切相关,从而诞生了“准时化生产制”,使生产废品量最低、准备时间最短、库存量最少、搬运量最轻、机器损坏最小、生产提前期短。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长,发展过程呈现出跳跃式的特点,在企业业务快速拓展、企业规模迅速膨胀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跟不上发展的节奏,民营企业如果不对其原始落后的企业制度加以改造,就无法走上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3、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吸收和培养一批管理人才是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一种高度不确定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要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大爆炸带来的良好契机,通过管理找到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最佳途径,培养和吸引一批高效率、高质量、知识型的管理人才。将人才看作最重要的财富,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管理陋习,以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引进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和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能使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知识潜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具体表现在:第一,制定一个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企业对人才结构应认真地进行战略性设计,优化人才结构,完善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规章制度。第二,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机制。首先要促进人才流动,增强人才活力;其次,在企业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重视对成熟人才的招聘和使用,以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另外,重视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第三,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程序和制度以及企业内部竞聘的机制,做到知人善任。第四,团结人才。一方面,对人才如能采取股权分红的制度,使管理层能成为与整个企业血肉相连的一部分。

4、组织结构创新。组织的创立是为了实施经营战略,不同的战略造就了不同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的变化、企业能力的改变使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不能持续时,组织就面临着调整与变革。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大都采用简单的直线式组织结构,实行集权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结构不断正规化,形成官僚层级式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优势在于内部管理效率较高, 便于上层对企业的控制,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對迟钝。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一缺陷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基于此,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创新成了现阶段大型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这个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创造一个敏锐、行动快捷、积极创新的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顾客要求的多样化,柔性化组织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组织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集中与分散的的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益。目前,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工业时代后期所创造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传统的垂直式功能化管理组织模式受到挑战;著名的“控制幅度”原则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中失效了。因此,新的企业组织不是控制组织,而是信息化的组织。例如:对于扁平化组织,企业不必要的协调机构和那些专门传递信息的中间环节应精简掉,转而采取划小核算单位、下放决策权限、实行自我管理、精简中间控制管理层次的组织形式。

5、主体创新。由于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组织多是家族式的,所以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性质,企业的规模以及其自身发展的阶段,选择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组织形式,可以考虑把股份制与家族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企业决策、企业发展方面有效地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使中小民营企业走良性发展的道路。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民营企业家所具备的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管理技能等素质紧密相关。民营企业家应该清醒认识到自己所承担责任的重大和自身素质的差距,加强学习,严以律已,诚实守信,作风踏实,加强德才修炼。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新问题、新情况,要具备适应并改造环境的能力、善于捕捉瞬间机遇的能力、正确运用权力的能力、技术开发的能力、融通资金的能力、全新的开拓市场能力等。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敏锐的捕捉信息,推动企业的创新,那么他就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领导者作为创新主体,同时具有决策权力,那么整个企业就容易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由于创新主体和决策主体的同一性,在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时,效率大大提高。实现创新主体与决策主体相统一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授权,将决策权力交到创新主体的手中;另一种是培养决策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管理创新的新趋势

1、经营管理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趋势在不断加快。对企业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设施的拥有和利用已成为评价其信息化管理程度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尺度。

2、组织结构柔性化。建立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管理层级变得更少,柔性化组织结构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灵活性与多样性相协调,保证了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界限模糊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外部的人力资源与外部力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两个以上的独立公司组成临时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享技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及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形成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来共同完成某个项目。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本文阐述了民营企业的范畴特点以及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指出了民营企业可以从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主体创新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并描述了管理创新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杜梅雅:试论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J].科技与经济,2006(3).

[2] 吕惠明:民营企业的特点及管理创新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4).

[3] 汪鳳桂: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管理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 付锦峰: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5] 刘宏、高丽君:关于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研究[J].税收与企业,2003(8).

作者:冯素莲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篇3:

政府诱导型创新:晋江市政府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的作用解读

摘要:相对于一些地区存在的政府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无所作为,晋江市政府探索出一条通过诱导性的举措来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路子——政府诱导型创新。晋江市的实践表明:对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不在于政府是否介入,关键在于如何介入。政府诱导型创新是政府介入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想方式。

关键词: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政府诱导型创新

福建省晋江市2005年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办分别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3位、第5位,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当全国各地陷入姓“资”姓“社”的顾虑和争论时,晋江市政府冒着极大的风险,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先机,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当全国各地普遍认识到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并开始大力扶持和发展之时,晋江市政府通过一系列诱导性举措,成功地诱使民营企业进行持续的制度创新,使民营企业仍然保持着相对于全国的制度比较优势,促进了晋江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一、为民营企业制度提供保护

(一)支持和推广联户集资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市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的基础十分薄弱,而单户农民创办企业的力量又不足。因此,民营企业发展不快。陈埭镇的一些群众突破个体独资经营的不足,开始集资兴办企业,“联户集资企业”在晋江首次出现。这种具有股份合作性质企业的出现是群众的自发创新,属于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诱致性创新”。但政府很快认识到这种企业制度的竞争优势,联户集资经营很快成为当时企业制度“菜单”中的最佳选择。晋江市政府以积极的态度支持陈埭镇群众集资办企业,并在1980年签发了第一份有关发展乡镇企业的文件,明确提出允许社会集资办企业,继而在全市及时推广陈埭镇联户集资办企业的经验,将群众自发的制度创新提升为政府主导的企业制度创新,利用政府的号召力和组织资源,快速地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建立在民间自发性创新基础上的政府诱导性创新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方面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鼓励合资企业发展。尽管当时已形成发展乡镇企业的热潮,但政府仍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的快速发展掩盖不了经营管理的问题。但晋江籍的海外侨胞却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因此,政府充分利用侨乡优势,鼓励企业拓展“三来一补”业务。在这种经营方式中,本地不需投入启动资金,产品由外商包销,没有任何市场风险,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由外方培训,是一种“无本生意”。随着来料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晋江籍的“三胞”对在家乡进一步投资的信心大增,而本地的一些民营企业也不再满足“借船出海”而要“造船出海”。对此,政府不失时机地引导本地民营企业嫁接外资、侨资,兴办合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业务往来和合作经营过程中,本地民营企业不仅凝聚了经济实力,而且当地企业家们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了广泛的了解,并向海外华人企业家学习如何拓展市场,逐步掌握了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三)为民营企业制度“化妆”。尽管民营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但国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采取不同的税收和市场准入等政策,使民营企业事实上受到国家政策壁垒的限制。于是一些私营企业采取挂靠市属集体单位、镇级集体单位或村(居)委会等形式,将企业登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即通常所说的戴“红帽子”。还有的企业将企业登记为三资企业,戴上“洋帽子”。国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政策,实际上诱发了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举动。而这恰恰验证了制度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即“当潜在的制度收益存在时,企业的制度创新就会发生”。对企业而言,制度创新——“戴帽子”的成本只是向当地政府或延伸机构交一笔管理费,却能在贷款、土地使用权、出口配额、税收等方面享受与集体、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平等的待遇。当地政府也看到这种“制度创新”存在的潜在收益。因此不但默许这些做法,甚至主动帮助企业“化妆”,为企业找挂靠单位,一时在晋江出现了几千家戴“红帽子”或“洋帽子”的私营企业。这种人为的有意模糊产权却能为企业带来制度收益可能是世界企业制度创新史上最独特的一种现象。

二、促进企业集团的创建

1992年前后,晋江市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打独斗的竞争,一方面造成本地企业的内耗,另一方面也难以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企业组织结构成为政府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当时,晋江人“宁为鸡头,不做风尾”的习性使企业的联合非常困难,甚至已经做大的企业也因为“人人想当老板”而被拆分成若干小企业。这时,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1991年组建了全市第一家企业集团。1994年政府召开全市千家企业大会,提出“六五”规模工程,引导民营企业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金为纽带,运用参股、控股、合资等灵活的形式,发展紧密型、半紧密型的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化过程中,政府并没有取代企业,也没有拉郎配,而是通过提高企业主的认识,努力消除不利于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的各种行政障碍,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出台鼓励性政策,促进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自愿联合。

三、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

(一)以产权甄别为基础,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造。党的十五大以后,全国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此时,晋江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却遇到新问题,原来为获得发展空间而戴上的“红帽子”,在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明朗后,产权不清晰却成了大麻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弊端,成为企业制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对政府而言,收取的管理费有限,但对挂靠的集体企业却存在无限的责任风险,企业的债务可能转嫁到政府身上。对企业而言,国家因企业制度不同所采取的差别政策在改变,扭曲的制度性收益在不断降低。企业主对私有财产的安全已不必担心,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和企业资产的膨胀,反而担心“弄假成真”——被模糊的企业真的被模糊成集体企业。在企业制度创新中,产权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产权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化。为此,政府提出,必须通过企业性质“甄别”,为企业“卸妆”,脱掉面具,还企业以真实面目。1998年市政府召开企业制度创新专题会议,决定摘除“红帽子”、“洋帽子”,甄别企业经济性质,将产权明晰作为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实行公司化改造,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加强企业制度创新工作,政府专门成立了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市企业改制工作。针对改制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甄别理顺企业经济性

质工作的若干意见》,为甄别和改制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典型推广、组织培训、部门协调等措施,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制度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政府的不懈努力,企业性质甄别取得很大成效。通过企业性质甄别,民营企业与外界的产权得以明晰,但企业内部的产权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现代企业制度除产权明晰之外,产权还应是多元化、开放式和流动性的。但民营家族企业产权的单一性和对外封闭性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制度性障碍,影响企业对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治理结构的合理性、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等。为此,政府按照“积极引导、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全面铺开”的原则,大力推进民营企业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股份制,规范股份合作制,鼓励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扶持骨干企业向社会增资扩股,努力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在企业制度创新上实现质的突破,营造制度优势。政府鼓励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通过联合、参股、兼并等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特别强调具备条件的企业与世界跨国公司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新路子,意在通过资产的联姻,获取稀缺的现代企业运作经验、国际品牌、先进技术、销售渠道、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在与制度先进的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加速本地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

(二)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上市。晋江市政府认为,企业上市不仅是为了融资,它对规范企业运作、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总量、吸引各类人才、宣传企业品牌等意义重大,是企业制度的高级形态。因此,政府对企业上市给予明确的支持态度,并在2001年成立“上市办”,指导企业上市工作。针对众多企业对上市的模糊认识,政府通过召开企业上市辅导讲座和重点企业上市座谈会等方式,帮助企业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特别是针对企业上市成本过高的问题,晋江市政府在加强对企业服务的同时,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对进军资本市场的企业提供适度的上市前期费用支持,减轻企业上市负担,调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性。一是财政奖励支持。按上一纳税年度股份公司新增税收部分的一定比例,逐年核拨设立企业上市发展基金,按完成改制、完成辅导、进入资本市场三个时间段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适当奖励资助。二是税费优惠支持。对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因资本评估增值、审计调账增加利润等因素,从而需补缴企业所得税的,允许企业缓交或分期缴纳,从而缓解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资金负担;对因补办相关权证产生的费用,按一定比例返还。三是间接融资支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上市企业发展,争取商业银行对重组期的逾期贷款给予适当延期。政府意在通过分担企业改制费用,降低民营企业的上市成本,唤起更多企业的上市热情。同时,政府将来可通过税收等方式分享企业上市后的收益。截止2006年底,晋江市在内地、香港和新加坡共有5家上市公司。

(三)引导民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晋江市政府以质量、计量、标准、环保、卫生五大体系认证工作为着力点,通过举办认证培训班等形式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营模式。2004年全市有125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先后获质量认证证书594张,产品质量认证证书100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2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张、原产地标记册证5张及其他各类证书,还有21件产品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四、晋江市的启示

晋江市的实践表明,虽然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是企业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只能袖手旁观。通过政府的诱导,有很大的作为空间。特别是晋江这样的县级市,农民创办的民营企业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发达国家企业历经数百年的创新探索而形成的现代企业制度,更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

(一)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要分类指导。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制度的创新也存在很大差异。晋江市政府始终从当地企业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企业制度结构一直呈现多种制度并存的格局。对大量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型家族企业并不提倡追求产权的多元化和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形式。但当企业规模扩大后,企业在决策方面的科学性、用人上的合理性、管理上的有效性等方面暴露出种种弊端时,就应及时引导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自2001年始,政府建立了包括重点企业、拟上市企业、拟上市重中之重企业的“宝塔式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政府还评估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上市可行性,倡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合理确定上市时间和上市渠道。对发展前景好、条件较成熟的企业,争取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盘子小而成长性好、活力强的企业争取在中小企业板市场有所作为。同时瞄准境外市场,支持企业在充分认识境外上市游戏规则和要求的前提下,到新加坡、我国香港、美国等市场上市融资。

(二)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对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通过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企业家高峰论坛、专家大讲堂、晋江财智论坛等旨在推动创新的学习交流活动,使企业家们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政府还与大学、培训机构联系,组织民营企业家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政府还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外地考察交流,学习先进企业的制度创新经验。政府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企业家的制度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又有现代知识的新型企业家。

(三)政府的诱导手段要多样化。晋江市政府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诱导手段多种多样。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低成本的宣传发动方式。政府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和现代宣传工具,以及报告会、交流会、制度创新专题会议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让企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了解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形成企业制度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出台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降低企业制度创新成本,诱发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制度创新活动。三是借助中介组织的力量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提供支持。通过鼓励专业的中介组织人驻本地或为企业牵线搭桥,为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和服务。四是发挥制度创新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政府及时向本地民营企业介绍市内外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成功典型,推广他们的创新经验。五是建立和完善促进家族企业健康成长和制度创新的社会信任环境,营造“诚信晋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间接降低企业制度创新成本。

(四)政府的诱导方向必须正确。世界企业制度的演变史表明,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迄今为止比较有效的企业制度形式,而晋江市政府的诱导始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政府的诱导按照个人独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联户集资企业)制度——股份合作企业制度——股份企业制度这种路径有序推进。这与发达国家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径基本一致,符合世界企业制度的演进规律。政府对企业制度创新的诱导先从明晰产权开始,逐步使产权结构多元化,再增强开放性和流动性,具备条件的争取成为上市公司。特别需要指明的是,虽然存在着主流的企业制度创新方向,但对具体的企业而言,不同的企业制度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关键要适应企业的实际和环境的需要。即便在现代企业制度非常成熟的国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也很普遍。正因为如此,当时特殊环境下人为模糊企业产权并不是企业制度的倒退,而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创新。

晋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对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不在于政府是否介入,关键在于如何介入。政府诱导型创新是政府介入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想方式。政府诱导型创新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政府保护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民间自发性创新的基础上及时采取诱导性举措,使创新方式从群众自发的诱致性创新向政府主导的诱导型创新转变,从而使创新由点到面迅速扩散,因而成效非常显著。在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制度收益较高,如果政府采取诱导型创新方式将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制度创新活动中,这将大大提高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企业和政府都能从中得到较高的潜在收益。

作者:肖庆文

上一篇:女患者导尿术情景教学论文下一篇:检验检疫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