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共8篇)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问题;对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生态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20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是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生态工业园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高效益的转换系统、高水平的环境质量、多功能的绿地系统、高质量的人文环境系统、高效益的管理系统是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标志。由于其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观念相融合,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
一.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中国现行的环境法,其整个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末端治理”的基础之上,对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等新的环境管理的战略思想体现的不够,缺乏能够体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要求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另外,我们要制定此类法律,涉及到的部门太多,难度较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进程。
2.缺乏支持性政策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相应的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持。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工作还未能与现有的、执行较好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融为一体。目前单纯的环保部门的监管只能解决部分建设问题,还需多方经济政策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
3.污染控制不足
大多数生态工业园在规划中都将产业链的设计作为重点,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等同于物质的闭环流动,忽视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污染控制。其次生态工业园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水资源集成未得到足够重视。
4.投资建设存在风险
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风险。首先是技术风险,由于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技术更新与升级,许多副产品与原材料的互补关系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所以,园区中的企业不仅要注重副产品的交换,更要突出以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动态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共生理念,这与传统产业有较大不同,还不被许多投资者所了解,因此由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原有企业间副产品与原材料互补关系的变化会出乎许多投资者的预料,由此而带来的技术风险是削弱生态工业园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投资风险,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往往投资非常大,回收期很长,并且在我国又是新鲜事物,自然增加了生态工业园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也影响到生态工业园的多种融资渠道。第三就
是政策风险,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实践仅仅有8年左右的时间,关于生态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框架、具体措施和规定还不很成熟,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也是制约资金投向生态工业园的重要障碍。
5缺乏吸引力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只有在边际成本高于边际利润,同对入园后边际成本低于或等于边际利润时,才能有意愿搬迁入园。换句话说,当人园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而带来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排污成本降低)扣除由于搬迁而带来的损失大于“寻租”得利时,园区就应该对中小企业有吸引力,否则就没有吸引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对人驻生态工业园后降低生产成本扣除搬迁损失的预期要小于对“寻租”得利的预期,这也是园区对于中小企业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
6.产业发展未实现有机结合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其考虑重点是产业共生体,而对产业共生体中各产业发展水平、占当地该产业的比重以及与当地产业发展总体目标的一致性等相关内容考虑得较少,也就是说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没有被纳入重点考察内容。由于生态工业园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未建立,相关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等还没能跟上,这也是导致生态工业园发展往往缺乏后劲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策
1.增加政府投入。
为了鼓励企业进入园区和建立各种工业共生关系政策应给予一定的扶持,政府应实施如减免税费、土地租赁转让方一面的优惠措施等。或由政府直接给予生态工业园区更多的优惠政策,以降低生态工业园区产品和服务价格,如在贷款条件、利率、税收、股票、债券、基金等方面予以优惠,以此激励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2.健全有关生态工业园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借鉴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成功的经验,制定或完善鼓励支持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等,充分体现市场手段和自愿性原则,具体研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和制度体系,并建立监督其实施的管理机制和促进其发展的激励处罚机制。建立诸如环境资源税制度、环境审计制度、污染权交易制度、强制回收制度,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等,使企业的外部经济内部化,相对降低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产品的价格。
3.加强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要不断加强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园区发展模式的研究,或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地域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同时要加强对节能、节水、链接、新材料和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资源化和效益最大化。用可再生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用高新技术解决新型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4.严格高效的环境管理
严格高效的环境管理是创建生态工业园的基础。严格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高效率实施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对企业产生正确的激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污染的排放将会受到惩罚,而企业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污染的排放,甚至如果能够通过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而产生额外的收益,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进一步讲,污染控制措施改变了技术方案的吸引力,促使企业寻求通 过技术流程的改造和企业间合作等方式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的探索,并引导投资更多转向技术创新领域,再加上企业的积极参与,工业生态网络的内在力量将使可持续性的联合不断发展。
5.加强企业的交流
在工业园中,虽然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和潜力,但由于企业往往过多关心自身的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和销售等,而很少关心其他企业的情况,所以这样的合作实际上并没有发生。通过组建信息交换和企业交流平台,可以增进企业的相互了解,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合作伙伴,并有效降低为了进行合作而发生的交易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预期当一项合作结束后会很容易找到另一个合作对象,这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企业之间地位的平等,淡化关键企业的主导地位。有一种观点认为,主导企业可以作为生态工业园的核心,吸引其他中小企业,构建生态产业链。但是这至少存在两方面 的风险:一是对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形成刚性制约。如果这个主导产业改变原材料投入、生产流程或者采取其他导致废弃物和副产品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措施,将使其他依附型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境,更不用说主导企业关闭或停产等重大变故的情况;二是由于其它中小企业要依赖主导企业,这有可能形成企业谈判地位的失衡,造成主导企业对其它中小企业的胁迫,不利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6.构建区域创新网格
不管是制造工艺的改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还是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都必须依赖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在技术领域,某些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尚属空白或并不完善,不能直接从现有的体系中找到一种适合的技术,必须发展新的技术和工艺。而且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工业生态网络的不断更新和新的废弃物的不断出现,这些都需要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创新网络为这种持续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制。在组织领域,现行的组织管理措施甚至可能阻碍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这也是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能够促进新的技术和工艺的产生和应用,并在组织管理措施上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式。
7.开展园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周边的地区包含了更多的企业,这同时意味着更多的潜在的网络参与者和“多余”的公司的出现,这些公司对维持系统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区域的范围比较大,可以为那些特定的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市场,这保证了建立和运行物质循环系统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同时,更多的合作和竞争也刺激了创新活动的增加。
参考文献:
1.生态工业园百科
2.王英伟,杨成江,吴德东.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 环境科学与管理第35卷第5期,2010年5月.3.郑剑霞,陈文龙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对策及建议.绦色科技,第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这为我国砂浆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预示着我国预拌砂浆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期。我们要正确认清形势, 准确定位行业今后的发展, 引导和鼓励我国砂浆企业在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更新理念, 大力推广绿色制造和绿色施工技术, 在砂浆全生命周期达到节能、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设计将是中国砂浆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自中国建材数字报)
【关 键 词】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一、生态工业园及循环经济概述
(一)循环经济概述
当前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主要的争论焦点集中于循环经济的归属问题,即循环经济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循环经济还是环保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存在着争议,主要在于究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循环经济还是环保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从循环经济的构成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自然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循环净化和可更新资源的循环再生;经济系统中的非更新、可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人类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有机联系的复合循环。综合各方面的看法,本文认为循环经济是指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知识文化的有机整合而形成良性循环,它在运行过程中遵循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通过生态学规律来引导人类经济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当前关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已经达成共识,即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分别为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和再循环原则(Recycle)。减量化原则(Reduce)就是要求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尽量降低资源的损耗,实现单位资源的高效使用,从而能够以较少的资源实现生产目的。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经常表现为要求产品的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的轻型化。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了结,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各个生产商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设计,使得同一产品遵循相同的生产型号,这能够使得产品各个部件都有升级换代的希望,这样就可以避免整体产品的更换,从而降低了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达到了降低资源损耗的目标。再循环原则(Recycle)主要是指资源在使用后能够再次利用,避免资源的使用后变成无用的垃圾。显而易见,再循环原则能够实现资源的多次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
(二)生态工业园概述
生态工业园是为了保持经济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而出现的一种经济载体形式。生态工业园所采取的模式主要是从生态学角度来设计经济活动,通过将资源的输入和输出进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协调。具体而言,生态工业园主要有如下一些标志:首先是具备高效益的转换系统。生态工业园通过合理利用投入资源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耗费,主要将自然物质、经济物质以及废弃物进行相互转换,其中采用高新技术来降低消耗的能源和物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从而在输入一定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输出整体效益,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其次是高效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为生态工业园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包含生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道路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物资和能源(主副食品、原材料、水、电、天然气及其它燃料等)的供给系统、商业、金融、生活等服务系统、各类废弃物处理系统、各类防灾系统等。最后,生态工业园需要高效的管理支撑。生态工业园是一个小型社会,需要从区域人口管理角度出发进行管理,对园区内的人口、资源、社会服务、就业以及安全、环境等各个因素进行管理,使得生态工业园的运行得到有效保障。
二、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于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由于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形式上也不多,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企业主导型、产业关联型和改造重构型。企业主导型是以一个或几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为主,吸引上下游产业相关企业参与进来,依据生态链特征来建设工业园,这种模式的生态园以一个核心为主建设而成的园区。产业关联型生态园是从产业相关角度出发构建起来的,主要是将产业关联性较高的几个相关产业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如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产业关联,通过生态工业园方式,使得农业和工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改造重构型是指在原有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重新构架,创造生态企业集聚的升级生态工业园。由于传统的工业园并未注重生态效益,在数量上也占有多数,通过对该类工业园进行改造,能够极大的促进经济的转型。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典型模式简介:
1.柴达木循环经济园。柴达木循环经济园是国家发改委和环境保护总局等六部委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三个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于2005年10月正式确定,园区整体规划于2010年3月得到国务院批复。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园“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区四园”的基本思路,坚持把培育和形成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立足矿产资源富集的禀赋优势,加快推进以交通、电力、通讯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动资源开发由低水平、小规模向高水平、大规模方向转变,推动优势产业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转变,试验区内已基本形成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大工业园区和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及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试验区与各园区间以若干支柱产业为支撑,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2.美国查尔斯岬循环经济工业园。作为美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项目,查尔斯岬循环工业园坐落于美国佛吉尼亚南安普顿县,园区主要针对废弃、衰败地区的再发展计划,在布局上突出土地、水环境形态、以及传统的村落和城镇居住形式的和谐,园区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公路设施支持,同时园区的各项信息系统的构建也比较完备,并取得了聯邦PCSD、弗吉尼亚州政府、地方政府(county townships)三个政府机构的支持。园区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当地的产业技术更新,原有产业也随着改良。新环境技术的开发将是园区企业近期的主流之一。其中,对于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是开发的重点。此外,对于当地来说,在短期内最为显著的影响在于改善了就业状况。
三、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主要是根据当前实际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而制定,当前可供选择的发展思路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通过改造传统的工业园。传统工业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积累中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这种形式工业园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具有高耗能、低产出的特点,通过圈地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而在经济产出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当前随着生态工业园理念的推行和建设,传统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方向发展也正不断的推出和落实,很多工业园通过改造都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利用原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市场环境,调整招商战略,由政策优惠转向废弃物交流、共同获利、共同管理环境等成本节约的利益驱动,重新定位竞争优势,将赋予现有园区新的活力。
第二,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生态工业园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生态链的构造,从而实现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最大化。我国当前在技术发展方面同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整体水平处于落后阶段。为此,发展自有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刻不容缓,在自我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无害环境技术,充分利用我国高校科研资源,研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实用技术;同时也不应忽视一些地方和企业在长期处理环境问题中形成的特色技术,最终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体系。
第三,建立完善的市场调控体系。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需求开进行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当前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局限,如何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经验,通过减免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税收、征收污染税、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等,以此完善我国的环保市场调控体系,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第四,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生态工业园的良好发展需要环保技术的支撑,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组织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相互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因此,在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同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加强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加强国家和各地环保部门和监察部门对环境执法的行政监察。
参考文献:
[1]刘云.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唐字文,石和春.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38-40
[3]王兆华.循环经济:区域产业共生网络——生态产业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资源使用集约化、生态环境无害化,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园区,初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新路。2006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67吨标准煤,降为1.59吨标准煤,降幅4.8%;万元gdp电耗由2005年的1207千瓦时降为1050.8千瓦时,降低4.9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35.8立方米降为33.29立方米,降低7%。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循环经济管理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做好工作,按照省市节能办的要求,我们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要求各镇办、各企业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管理机构,完善区-镇-企业三级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镇办、各部门、各企业,形成了企业为主体,区、镇、企业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抓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
循环经济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上的重大革命。为提高全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全区的资源忧患意识,我们通过召开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大会、开展“资源节约进机关、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公众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提高全社会循环经济意识,在全区上下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抓产业调整,努力构筑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我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结构调整,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齐抓,努力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少排放、无污染”的循环经济体系。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二是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原有企业生产工艺,降低企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三是继续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通过“一矿一区”的发展思路,集中围绕煤化工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构建起煤矿与园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四是优化提升纺织、印染等重点耗能企业,推动企业向品牌经营和高附加值发展。五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无烟产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四、抓源头管理,努力提升产业档次
高新区始终坚持优先引进科技型、规模型、外向型、环保型的项目,从源头抓好循环经济工作。一是实行污染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予立项审批,已投产的项目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坚决予以关停,对污染治理措施不大力的项目坚决予以限产或停产。二是认真落实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项目用地标准,项目投资强度严格控制在160万/亩以上。三是结合国家国定资产投资清查,对已批准入区建设的150多个产业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五、抓政策引导,努力加大扶持力度。
高新区为提高各行各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制定专门政策,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一是通过技改基金投入和帮助企业申请上级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和科技创新。仅2006年,高新区循环经济项目就获得上级各种资金支持达200多万元。其中,菱花集团公司清洁生产技术被山东省列为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市科技攻关计划,并获得补助经费70万元;济宁市东方水处理有限公司高回收率反渗透系统点解设备的研制获得山东省创新基金35万元和市科技攻关计划资金40万元。目前,全区通过技改基金、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基金、重大科技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循环经济
项目资金约5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二是在土地供应上予以重点倾斜。例如,济宁华文橡塑有限公司是高新区创业中心孵化出的高科技项目,拥有6项国家专利,主要从事废旧塑料的改性,通过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将废旧塑料变废为宝。通过改性的塑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在包装、工程、建材、农用和日用塑料制品等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无法降解废旧塑料的再利用难题。为支持该项目的扩大再生产,高新区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给予重点倾斜,以推进高新区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六、抓典型示范,努力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高新区将把始终将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全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菱花集团将“节水、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与达标排放紧密结合,做到了以废治废,以污养污,步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公司投资6000万元新上热电联产项目,将污染严重的小锅炉群淘汰,不仅降低了大气污染,还使每吨味精成本降低了260元左右,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在味精和淀粉生产中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通过采用“闭路循环”工艺实现味精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真正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企业通过实施循环经济,不仅实现了建设绿色生产的目的,每年还为企业新增效益6000万元。公司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环保优秀企业”、“山东省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国内最大的谷氨酸生产企业雪花集团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按照玉米种植-淀粉-谷氨酸-味精-养殖的产业链条积极构筑循环经济体系。该公司坚定吃干榨净理念、变废为宝还源农业,先后投资1.2亿元新上5条谷氨酸废水提取复混肥,采用国际先进浓缩蒸发、喷浆造粒等工艺,每年从谷氨酸废水中提取复混肥30万吨,年新增产值2.4亿元,利润7000万元。公司生产的复合肥和深度处理后的废水返回于农田,真正实现了从农田到工厂、从工厂再回到农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
七、抓认证审核,努力提高环境绩效
高新区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大力推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一是高新区在2002年率先通过了iso14001认证,并不断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全区有效运行,加大对体系有效性运行的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真正将体系运行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持续改进”目标理念。二是积极倡导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目前区内已有1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环境执法,对“双超、双有”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有积极性的企业开展自愿审核,我区目前已有 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八、抓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园林生态城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新区管委会通过截污导流、点源治理和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一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控,与市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完成了区域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控)平台建设,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实时监控。二是完成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建设,目前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4万吨/天已建成竣工投产,全区污水管网已基本贯通全区。三是大力推广应用中水应用。出台推广应用中水的政策,在高新区新建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建筑推广使用污水处理产生的中水,实现污水的资源化。目前,我区新建的总规划面积50万平米的冠亚星城小区全部推广使用“中水”。
我区自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以来,以较低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消耗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开发区入区项目的日渐增多,开发利用面积的日渐扩展,提高全区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区内循环经济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实施循环经济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进展情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地发展好循环经济。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运行管理机制和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
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完善区内污水处理系统;为全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资源节约型生态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预期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达到1.31吨标准煤,比2005年末下降2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1.59立方米以下,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区内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真正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排污持续减少,实现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建设生态化。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增强全区发展循环经济意识。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客观地认识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加强与先进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更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推行清洁生产运行机制。深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力争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通过率为100%,同时培育5—1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三)加强节能降耗管理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法行政,加强能源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源产生、利用、消耗报告制度,督促用能企业采取措施节能增效,依法淘汰能耗高的用能产品、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四)落实国家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启动日处理能力8万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寥沟河综合整治工程,集中处理区内企业等排放污水,逐步实现中水回用,健全完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报表制度,定期分析和通报区内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五)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强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与立法促进
生态工业园区顺应了时代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要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迅速发展,中国的生态工业园区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了促进和保障园区的健康发展,为其量身定做法制外衣的需求也日渐强烈.通过分析法律制度对工业园区发展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得出对生态工业园区立法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法律制度的分析,得出为其立法的现实可行性,并最终得出,需要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立法的结论性建议.
作 者:王芳 Wang Fang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7 23(9)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立法 循环经济红岗区人民政府(2011年3月)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大庆铁人生态工业示范区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庆铁人生态工业示范区始建于2004年1月,是我区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双重机遇建立起来,总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大庆市政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大庆肇源港均在30公里以内;距哈尔滨港、齐齐哈尔港、吉林松原港均在150公里以内;区内西干线与301国道、哈大、沈大、大广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联运一体,辐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享受哈大齐工业走廊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双重政策支持。2005年10月,铁人生态工业示范区被黑龙江省环保局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6年11月被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确立为省级工业园区。2007年12月被大庆市政府确认为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
园区根据省、市、区相关政策给予入驻企业水、电、气、土地、政策优惠,立区大项目、科技型项目同时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待遇。在政策扶持同时,园区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首创“四式”服务,即:项目秘书制的贴近式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便捷式服务,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零干扰”的封闭式服务,“5+2”、“白加黑”的全天候式服务。
2010年7月,红岗区委区政府秉承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园区发展实际,按照主导产业明晰、优势企业集聚、龙头项目带动的总体工作思路,整合区域内工业企业,建设石油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三个专业化产业园。目前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153家,完成总投资2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口径上调后,下同)达26家;新材料产业园入驻企业81家,完成总投资1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24家。下一步将以菊芋工业园为中心,以三精玻璃东侧区块为重点,以吸纳杉杉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为抓手,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园。
二、面临困难和问题
一是园区土地瓶颈制约。园区内绝大多数土地都处于油田82万亩产能建设用地红线内,土地资源紧张,审批程序繁琐。近两年,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用地申请,审批极为困难,常出现项目等土地现象。希望政协机
关帮助协调,帮助我区与市规划和油田部门对接,加快园区土地审批速度。
二是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带来影响。油田为加强对区域内环境综合治理,对闲置区域地上建筑物拆扒平整,园区超过半数企业租用油田闲置厂房,需拆扒企业达53家,大量企业流失消亡,对园区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希望协调上级相关部门与油田部门沟通协商,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适当为地方工业发展预留生存空间,对不急于征用的厂房、土地,适当延缓拆扒,预留企业转移时间。
三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园区初期是依靠油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满足项目生产经营需求。随着园区不断发展,企业数目不断增多,规模逐渐壮大,单纯依靠油田设施和区里投资建设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制约企业发展壮大。希望政协机关帮助园区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容纳能力。
四是缺少机构编制不利于园区长远发展。园区开发建设虽已经达7年,但在机构编制上依然不具有“合法”身份,干部职工都是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借调人员。部分投资者由此对园区前景产生顾虑,对园区招商引资造成不利影响。
三、下步工作计划
大庆铁人生态工业示范区中长期的工作思路是:围绕
区委“决战双百亿、实现双突破”战略目标,发挥地处油田市场优势,通过政策支持、服务引导、规划促进,推动企业战略转移、园区功能完善和形象整体升级。主要发展经济目标是:到2011年底实现园区总产值200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58亿元、利税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0家,实现总产值130亿元、增加值39亿元、利税3.5亿元。
主要采取四大举措:
力推“油经济”带动。做大、做强、做优油田装备制造业,深挖“油经济”渠道,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油田市场订单,吸纳油田科研开发项目、油田吃配项目及油田缺口产品生产企业落户,形成集油田配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带动整个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实施“两大工程”战略。一是实施园区形象升级工程,在萨大路、西干线等主要路段架设园区标识牌和企业高空广告牌,在加大对外宣传的同时提升园区的商业氛围;在公共节点和主干道路栽种银中杨、糖槭等树木,建设园区绿色景观带,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土方落实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4月初开始栽种,5月份有形象进度。二是实施企业集聚工程,制定园区整体规划和新能源产业园控详规划,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龙头带动等办法,推动街道、镇域企业向园区转移,实现产业项目集中、配套企
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力争2011年转移企业30家以上。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坚持原有招商体制前提下,充分发挥红岗企业家人脉资源,研究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家招商热情。创新招商理念,对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定位等方面进行包装策划,整体对外招商。抢抓全市棚室经济带建设机遇,策划棚膜生产、碧绿湖商业开发等一、三产项目,开展综合招商。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 为钢铁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及外部条件, 但同时不容忽视, 伴随而出的原燃料、电力、运输及生态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钢铁工业要发展,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逐步实现钢铁工业的生态化转向。
2 钢铁工业生态化进程
2.1 由一级向三级生态系统的转化
从工业生态学的观点来看, 钢铁工业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特点如下: (1) 人工的开放式的复合生态系统; (2) 有经济的投人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3) 能源资源耗量大, 物质循环、转化快; (4) 兼社会、自然属性两方面的特征; (5) 需要制度的保障。
2.2 取得的成果
2.2.1 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 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钢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稳居世界第一, 成为世界产钢大国, 全行业实现高速发展, 在结构调整、品种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排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由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 生产与消费基本达到平衡, 钢铁工业正在逐步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 发展态势良好。
2.2.2 实现了钢铁制造功能的演变
钢铁工业同时具有了以下3种功能: (1) 钢铁产品制造功能:尽力将原料和能源转化为质量好、成本低、排放少且能够满足用户不断变化要求的钢材; (2) 能源转换功能:钢铁生产过程也是能源转换过程, 充分利用一次和二次能源; (3) 消纳功能:具有了大宗社会废弃物消纳功能, 如废钢、大宗塑料等。
2.2.3 部分生态环保指标变好
能耗降低, 钢铁工业用水及废水外排量降低: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逐年上升, 2003年其全国水平已达85%以上, 目前, 重点企业已达95%以上。吨钢新水耗量最好水平降到4.0 m3/t以下。
2.2.4 初步建立了工业企业的共生关系 (钢铁工业生态园区)
推行循环经济战略, 按3R原则及生态工程原理规划钢铁企业发展。
(1) 在企业内部,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应用3R原则,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
(2) 发展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 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
(3) 对于消费后的排放努力实现再生循环利用。
3 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3.1 有发展潜力, 但产品品种结构需调整
目前, 影响我国钢材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大量交通、能源、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 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由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同, 钢材消费强度明显不同。
从国外经验来看, 在工业化实现之前, 钢材消费是一个增长的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人均Cd3P不足2000美元, 第三产业仅占33.7%, 因此钢铁消费仍有增长空间。但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些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进口, 需要调整。
3.2 资源短缺严重
(1) 矿产资源不足, 依赖进口程度加剧:石油供应可维持40年, 铁矿石247年。
(2) 焦炭资源不足:焦煤储量400亿t, 资源有限。预计2005年将缺口2000万~4000万t。全世界产焦炭量3.4亿t, 我国占1/3, 占举足轻重地位, 出口和与国外企业争夺焦炭的挑战并存。
(3) 废钢资源不足:国内废钢供应量2300万t, 主要来源自产、加工废钢和城市废钢, 不能满足3亿t钢的需求。
(4) 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人均水量不足2300m3, 而钢铁工业是用水大户。
3.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其生存环境要求日趋严格, 国家将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 钢铁工业也会受到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限制, 特别是二氧化硫、污水和废渣的排放。我国钢铁工业能源结构中, 煤炭占约70%, 二氧化硫排放占总排放量的90%以上。
4 实现钢铁工业生态化转向的措施
4.1 对现有企业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是必要的选择
对现有企业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 通过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或生态工程的能值分析, 定性或定量地对现有工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等, 从而确定企业的近期及中远期发展目标, 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提倡污染物的“最小化”排放
从环境友好的角度, 污染物“零”排放, 是生态工业推崇的理想化的模式。但从生态工程的观点来分析, “零”排放并不总是最佳选择, 有时不仅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也不能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经过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或生态工程的能值分析, 确定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值”。
4.3 采用“加环”技术, 构建循环经济副产业链
(1) 煤气回收利用产业链:高炉、焦炉、转炉再生产过程中都产生大量的废气, 可通过二次燃烧、并网发电等技术充分回收利用。
(2) 废渣回收利用产业链:充分开发高炉渣、转炉渣的潜在使用性能和价值。通过开发、应用现代粉体加工技术和新型建材生产技术, 生产微晶玻璃、矿渣微粉、矿棉及矿棉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3) 钢铁厂用耐火材料闭路循环利用:高温窑炉产生的大量废弃耐火材料, 如镁碳砖、高铝砖、钢包浇注料等, 回收破碎后可重新循环利用, 以降低成本。
(4) 工业用水的闭路循环:开发和实施高炉及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转鼓渣粒化法、低水分烧结等技术实现源头治理。生产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法, 实现减量化排放。
(5) 余热的回收利用:炼钢、轧钢、烧结等生产过程产生大量余热, 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利用。
4.4 进行企业间的生态重组, 形成共生、共荣的工业生态园区
以钢铁企业为龙头, 以生态链接的形式使各相关企业形成共生共荣的工业生态园区。原燃料供应以煤炭加工供给、焦化、保温及耐材厂、建材、铁合金、矿业、电厂等为主线;副产业链包括以钢渣、铁渣、粉煤灰加工为主的水泥厂, 高附加值玻璃厂, 优质矿棉生产厂, 利用废气及余热余压的发电厂, 回收炼焦副产品 (苯、酚、焦油、沥青) 的化工厂, 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相应的社会服务性企业等。建立钢铁绿色产业链和高效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建立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
(1) 向社会提供多品种、高质量产品, 实现产品的非物质化, 同时向社会及环境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最小。
(2) 消纳社会废弃物:主要是废钢和废塑料、橡胶等。
结论
中国钢铁工业正处在转型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举, 建议按以下思路进行: (1) 建议按工业生态的思路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 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或生态工程的能值分析, 对现有工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2) 采用循环经济的“加环”技术, 形成物质闭路循环, 实现物质与能源效率的最大化, 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3) 发展企业间的横向共生关系, 形成共生、共荣的工业园区。 (4) 建立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实现社会废品的回收与消纳。
摘要:针对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依工业生态学的思想, 构建和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实现钢铁工业生态化转向, 同时提出了实现钢铁工业生态化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化
参考文献
[1]胡长庆, 张春霞, 齐渊洪, 等.钢铁工业生态化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J].钢铁, 2004, 39 (8) .
[2]任海英, 耿宝利.钢铁工业生态化园区模式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 2008, (5) .
关键词:工业设计;制造;趋势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1 工业设计在工业制造2025大环境下中研究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体现了产品性能在经济与文化上的结合,将市场与产品技术进行了紧密的衔接。现阶段,一些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工业产品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更加多元化的需求,本文针对工业设计的发展,对其在我国工业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对制造创意产业技术演进中的作用趋势进行了分析。
1.1 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本身作为一种提高产品之间差别的重要方式,在产品演进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所以,面对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面分析工业设计在产业技术演进中发展的不同趋势,探索工业设计的变化规律,以此为工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提供支持。
1.2 研究方式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工业设计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文章中笔者为了能够详细地对工业设计在产业技术演进中的作用趋势进行分析,使用了定量分析的方式。立足于发展完善的产业设计周期,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效率以及设计技术进行测度,对产业技术演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同阶段进行演示。
1.3 明确目标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1.4 明确研究样本
在工业设计研究的背景下,明确产业技术演进中作用趋势的样本要满足以下要求:其一,保证工业设计核心技术已经历经完整的严谨周期;其二,为了使测算更加便捷,要能够较长时间地获取序列数据。
2 工业设计在工业制造2025大环境中的作用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同时工业设计也在产业技术的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工业发展初级阶段,核心技术作为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核心,在推动工业产品创新上占据了重要作用,工业设计在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满足人们因为时代发展不断提升的需求,但是人们对于工业产品外观与性能等设计的关注却比较少。[1]现阶段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技术逐渐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产品的性能也逐渐稳定,如果降低产品的技术效应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那么提高产品生产样式多元化则成为进行工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为此,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工业产品日益增加的需求,提高产品设计的个性化成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工业产品自身由于不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因此在提高工业产品之间差异化方面具有优势,从而实现满足人们对于工业产品设计多元化的需求。以生产核心技术为主的产品创新不需要利用技术变革,可以直接了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设计出更加新颖的创新性产品,由此也推动了工业产品设计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要在产品样式、特色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样要满足人们对于产品风格、性能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此,也为工业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一些挑战,产品设计时要将人们的主观喜好因素作为重要的设计要素。[2]由于市场中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早在20世纪后期,手机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人们的交流与沟通逐渐实现同步化,然而在当时却被视为高档的消费产品。在当时,我国比较受欢迎的手机款式主要以滑盖与翻盖为主,而在国外一些地区却将直板机视为主流。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更加富有个性的工业产品逐渐成为人们追捧的主流,而市场也开始受到人们年龄、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逐渐细分,所以,工业产品的设计也因此得到创新,并且将市场竞争逐渐立足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以此便通过细分市场推动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并且通过市场细分的不同层次特征,生产出不同性能的更加多样化的工业产品,以此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现阶段,市场中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且在市场中工业技术逐渐增多的基础上,各個企业中的竞争逐渐形成区别,而企业技术核心经过整合的企业也逐渐形成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企业利用工业技术的集合衍生出其他领域的知识,对于工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样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结语
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升级,“中国制造2025”成为最有力的战略驱动。面对现阶段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设计也在不断发展。针对我国工业制造2025目标以及工业设计的发展,对其在产业技术演进中的作用趋势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为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技术以及信息支持,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卫东,岳中刚.物联网核心技术链演进及其产业政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严敏慧,唐志波,张立军.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4.
【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推荐阅读: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10-17
关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12-17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06-18
我国生态建筑论文07-26
我国环境生态管理策略11-15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概述06-01
浅谈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11-14
我国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现状及对策09-21
工业生态学论文12-17
嘉善生态工业建设规划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