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推荐8篇)
作者: 李萍 来源:
2012-11-9 10:22:33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分化的日益加剧,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监管制度缺陷入手,就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提出了自己的些许建议。
关 键 词: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1国外养老金监管制度概述
1.1 建立养老金监管制度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际发展的大潮流。纵观全球,世界各国养老金管理公司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金融集团”背景下把托管人与投资管理人捆绑在一起的养老金管理公司,这样的公司或是专职的(专业化)或是兼职的(多元化经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欧洲国家常常看到的是以银行为背景,而在美国则大多以基金公司为背景;第二类恰恰相反,养老金管理公司是独立并且专营的,是养老金管理的专业化公司,其特点一般是把托管人银行排除在外,提供“全天候”一站式购齐的全部服务,包括受托、账户和投资,还包括收费工作和待遇发放的核准等,有的甚至还包括领取待遇以后在保险公司购买年金产品等。这类公司主要存在于拉丁美洲和中国香港,尽管他们有些细微差别。当然,在欧美,同一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银行常常担当起托管人的职能。
1.2 从机构设置形式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现成的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例如,在香港只有信托公司才有资格作为受托人,香港“强积金
计划(一般)规例”第16条“在香港成立为法团的公司的资格”规定,受托人的资格必须是信托公司,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公司名称必须包括“信托”或“受托人”一词;该申请人要想成为受托人,其业务范围只能限于信托业务;截止到2007年6月底,香港强积金受托人是19个,绝大多数是现成的海外和本土信托公司。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入强制性的私人退休储蓄即“超年金”(SG)制度;早在2000年就已有98%的正规部门雇员和72%非正规部门雇员参加了“超年金”制度。2004年7月1日开始对经营超年金业务的机构实行经营许可制,对符合条件的机构颁发准许营业执照,过渡期为两年,由“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负责对现成的合规公司审核批准经营执照。另一类是立法规定专门建立的专业化养老金管理公司,以养老金专营为唯一目的,专司养老金业务的全过程。智利建立养老金管理公司的法律依据是3500号法令,根据该立法,养老金管理公司是以管理养老基金并提供退休金为唯一目标的私营机构。因此,80年代初拉丁美洲成立的养老金管理公司(AFP)和中国香港90年代末建立的强积金提供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1.3 充实监管机构,扩大监管队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中东欧转型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纷纷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其中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无一不是DC型完全积累制的,二是他们均建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并且监管人员配备充分,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世界发展趋势应该是监管机构规模越来越大,监管负荷越来越小,但监管力度却越来越大。如爱尔兰“养老金监管委员会”雇员从1999年的19人增加到2005年的39人,7年间增加了一倍多,2000年人均监管3.3万人,到2005年下降到1.9万人,6年下降了40%。显示了四个发达国家监管官员与计划成员数量比例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资产规模的不断膨胀,监管人员的人均监管资产比例却不断上升,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2我国养老金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规划,重复监管现象严重目前由于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各自的主管部门不同,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力度较差,有的甚至是各自为战。这种情况导致了重复监管现象严重,不但造成经济资源浪费、监督效率低下,监管质量不高而监管成本却很提高、同时也使得养老保险经办部门无法抽出足够的人力、精力、财力和物力去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养老金管理日常工作,疲于应付接踵而来的检查。而且在实际监管工作中,监管信息往往也得不到广泛的交流和共享,使得养老金监管逐渐陷入孤立、单兵作战的怪圈之中。
2.2 监管立法滞后,难以保证规范有序从我国已颁布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规章制度来看,目前还难以涵盖社会保障的全部,依法监管仍处于的“真空地带”。就目前现有的法规制度来分析,原来制定的单一的条例、规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客观要求,也难以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效力。
2.3 信息化建设滞后,监管效率不高我国的社会保障部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通用性强的社会保障信息化操作系统,致使社保、地税、财政等部门之间有关财务数据、信息传递缓慢;各部门之间的对账制度尚未有效地建立起来,因而常常会出现同样一个数据,三家差别较大,甚至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也无法及时、准确地打印公布。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监管的信息库,有关计算机软件也十分缺乏,现行使用的软件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加上社会保障体系涵盖的内容广泛,如果不及时调整监管战略,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势必会影响养老基金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完善我国养老金监管制度的对策
①建立“三位一体”的社会监管体系。重点是建立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内部监督为核心,社会中介监督和国家监督为补充的养老保险社会监督体系。① 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必须立法先行。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养老基金管理办法等。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监管,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机构、基金运用与投资加以明确的规范。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促进养老保险的健康稳定发展。③建立信息披露和基金资产管理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定期报告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使投保人随时了解基金的运作情况,防止基金投资管理机构违法、违规操作,损害投保人的利益。建立基金资产管理质量评估制度,实施对基金运营的预防性监管。
注释:①梁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监管问题初探[M].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9.参考文献:
1、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
银行和国债的安全性较高,因此我国养老保险金绝大部分投资于银行存款与国债购买。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采取了以安全性为主要考虑的投资方式来保证养老保险金能足额发放给投保人,这给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带来了压力。从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的收益率来看,是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的,银行存款和国债的保值增值能力明显不足,养老保险基金用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购买显然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此外,目前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存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管制,可能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低于市场利率水平。因此,从基金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
2、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方式不当
我国各地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投资方式与投资层次都不一样,难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对养老保基金进行统一调度使用,但仍有部分地区还在实行养老保险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使得养老保险难以发挥互济、调剂等功能。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多,再加上经济发展程度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渠道就相对要广,能满足该地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少,养老保险投资收益无法应付养老金的支出,需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就我国劳动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而言,基金管理机构的多元化也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过于分散,难以进行统一的运营和有效的管理,造成基金投资管理操作成本增高而使用的效率降低。
3、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及法制体系尚不健全
要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须让养老保险基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市场的融资活动中。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得还不够完善,金融市场操作行为不够规范,不能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立法方面,缺乏有关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律法规,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被占用的现象屡屡发生。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金是企业和个人按规定的比例向相关机构缴纳。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强制性约束,企业存在严重的拖费欠费现象,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日益凸显。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分析
1、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风险分析
证券市场是养老保险基金未来重要的投资领域,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证券投资分为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
债券作为相对安全的投资工具,仍面临着诸多风险。第一,利率波动风险。就是债券的市场价格会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使债券的实际投资收益偏离预期收益。在较长时期内,由于市场利率难以预测,因此对于长期债券而言,利率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第二,通货膨胀风险。养老保险基金的购买力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而下降,从而导致基金实际收益下降。债券的期限越长,面临的通货膨胀的风险越大。第三,违约风险。就是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不能履行债券事先规定的还本付息这一义务的可能。
股票投资面临的风险最大。股票投资除了面临着利率波动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外,还面临其他风险。第一,收益不确定风险。股票投资者的主要收益形式为股利,与债券投资的利息相比,股利存在的风险更大。第二,股票价格走向很难被预测。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受利率波动、经济周期、企业经营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数股票投资者和专家试图寻找股票价格的变化规律,但实践表明,股票价格很难被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2、养老保险基金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监管不严和难以监管的风险。监管不严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最大风险是使得各种违规经营活动得以普遍。此外,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大规模入市,我国证券市场将面临一个金融创新的高潮。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先进金融技术的运用加大了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难度,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第二,国外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竞争性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与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金融技术、人才、业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外金融机构大多有着悠久历史,已经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经历了长期的磨练与考验,拥有成熟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市场业务经营经验,形成了完善的竞争手段和策略。这将对我国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形成冲击,打破我国金融市场原有的均衡,特别是对于那些目前经营状况不甚理想的国内金融机构的冲击更大,甚至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3、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道德风险分析
在养老金的运营过程中,涉及养老保险基金参保者、养老保险基金主办者、养老保险基金托管者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者四个经济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是由政府机构来承担养老基金主办者的身份。作为养老保险参保者的代表,养老保险基金的主办者负责对基金投资管理者进行监督。但是政府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同样会以自身利益为导向而产生道德风险。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基金流失、被挪用、被占用现象都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相关。养老保险基金托管者执行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并负责具体的资金往来事宜,监督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由于基金托管者与基金主办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托管人也存在着为追求最大闲暇而怠工不尽责的道德风险。此外,由于基金托管者无法观测到基金投资管理者的所有行为,这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公司拥有基金的经营权,可独立做基金投资管理决策,其作为养老保险基金代理人对于基金市场状况和基金项目风险的了解远多于养老保险基金主办者。这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者与养老保险基金主办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此外,由于基金参保者对基金运作并非十分了解,他们可能会完全信任基金投资管理者的投资策略和基金主办者的监督而忽视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监督,这样便形成基金参保者对基金投资管理者的社会监督方面出现监督真空。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激励和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应强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养老保险基金各方参与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首先,对养老保险基金代理人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制定方案让养老保险基金代理人分享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利润,如此养老基金代理人就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使得基金投资的利润变得更多,从而使自身获得的报酬更高。或者,事先制订一个任务目标,若基金收益率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则从超过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基金代理人的奖励,若基金实际收益未能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则斟酌减少基金管理费用。其次,要完善对基金代理人的监督。第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最大程度避免信息不对称,降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道德风险。为了保证信息准确,应制定统一的基金投资管理有关的会计制度,提高基金会计报表的规范性,为基金投资者在决策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此外,还要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第二,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公众监督机制,公众和媒体可以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过程进行监督,对基金代理人进行有效约束。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主办人———政府部门的监管要通过提高政府部门监管的透明度来实现,在强调政府监管透明和同时,进一步对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加强对政府部门的舆论监督,加大对滥用职权管理者和具有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的惩处力度,使管理者和执法人员恪守工作职责和道德规范。此外,还须严格对基金托管人的资格进行把关,如指定信誉度良好的知名金融机构。
2、构建养老保险基金专业化监管系统
要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水平,首先要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专业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构。其次要引进专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基金监管人才,运用先进的监管技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投资收益和投资原则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核查,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高效地运行。
3、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法制建设,规范基金投资行为
首先,需制定一部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各方面都做出全面的规定。现阶段我国社保颁布的还只是一些单方面的条例、法规或暂行办法,所规定的范围有限且过于片面,而没作规定的范围容易出现操作杂乱、侵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其次,应立法规范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支付、运营、管理等各个步骤,使得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养老保险投资运营方面,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贪污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或集体依法进行处罚,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营。当前我国普遍存在企业拖欠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应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费用征缴法,强制执行社会保险费用的上缴,对于拖欠拒缴养老保险基金费用的企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总之,应完善有关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活动有法可依,为基金的投资运营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摘要: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养老保险基金不能实现保值增值,那么养老保险制度将不能真正发挥其养老保障的功效。全面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中面临的风险,找出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对于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和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全面探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投资渠道,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邓大松、刘昌平:论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职责[J].中国行政管理,2003(10).
[2]黄达、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养老保险 基金缺口 对策建议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首先受到人口老龄化冲击的是社会养老保险,而从我国的社保制度来看,起步晚,历史欠账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底,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将成为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现状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为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基金三个层次。本文所要讨论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最高层次的,也称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简称养老保险基金,是根据国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由企业和个人以缴费或纳税的形式而积累的资金。
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核心组成部分,处于“整个社会保险系统中的中心地位”,[1]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现金流量缺口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实践,作为过渡时期的一种新的尝试,新制度在解决传统养老保险模式弊端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个别省份出现了养老保险金的拖欠,资金缺口有日益增加的趋势。[2]
从养老金收支状况看,收不抵支的省份呈逐年增加之势:以 2000年各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为例,如果按 28%的缴费比例(企业20%,个人 8%)计算,全国只有新疆、辽宁等 5 个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存在缺口;如果按 20%的缴费比例,即个人账户资金不纳入统筹账户支付中,全国只有广东、福建等 6 个地区养老保险有结余,其余 25 个地区均存在基金缺口。[3]按照第一种比例,即将个人账户的积累基金也用于当前的养老支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现象。
(二)对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估算
过渡时期的社会政策存在轉制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4]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的转轨,这种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必然会有相关的转制成本出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隐性债务问题。
武汉大学的李珍教授以 1993 年为例,从当年退休规模、当年退休人口平均生命余岁数、“中人”在旧制度下形成的退休金权益规模等静态因素入手,还将人口老龄化和工资增长等动态因素考虑进去估算政府债务总规模大约在 1993 年 GDP 的 50%—60%之间(1993 年 GDP 为 31380 亿元),即债务规模大约在 15700 亿—19000 亿元。
(三)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冲击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达 1.32亿人,占总人口的 10.2%,也就是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的阶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离退休人员将会不断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必然相应增加,在基金来源方面仍存在筹资渠道不畅和企业负担甚重等问题的前提下,基金缺口更会进一步加大。
二、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责任,化解转制成本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养老保险体制由现收现付制到统账结合制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化解转制成本的关键是如何筹集转制过程中形成的隐性债务。从财政角度看,有以下三点。
1.变现部分国有资产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中没有包括养老保险费用,养老保险费用变成企业利润上交给了国家,国家又将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变成了固定资产或其他有形资产的投资,从而使养老保险费用凝结在国有资产中。采取股市变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出售公有住房等方式变现国有资产,使其收益用于偿还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2.发行社会保障彩票
现有彩票分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分别用于发展体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效果很不错,解决了发展体育、福利事业一部分资金来源问题。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符合全社会都来参与社会保障的原则。
(二)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
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主要包括对基金征缴、基金支付和基金结余情况的监督管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现实国情,建立一个包括政府代表、企业地表、参保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社区代表、社会保险专家等有关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理事会,对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
(三)通过技术性手段调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结构
为了缓解积极缺口的压力,必须努力做到基金支出增长小于基金收入增长,使养老保险基金有所结余,可采取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通过技术手段,做到“量出为入,略有结余”。此外,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尽量少出台或者不出台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政策。
参考文献:
[1] 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财经研究,2002 年第 5 期
[2] 王利军.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5 年第 5 期
[3] 孙少岩.东北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口学刊,2004 年第 5 期.许琳:《对目前养老保险基金供求失衡的探析及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0 年第 5 期.温海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分析及对策[J].理论导刊,2002 年第 8 期
[4] 蔡晓萍.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 年第 5 期
[5] 李琼,万里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累积制的比较分析[J].保险研究,2005 年第 8 期.祝力,丁莹莹,方健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形成原因分析[J].特区经济,2005 年第 6 期
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加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
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成为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要议程.本文阐明,在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中,除了应严格遵循<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外,还应充分运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有效加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
作 者:李廷海 作者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山东,济南,250011刊 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文刊名: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年,卷(期):“”(1)分类号:X2关键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环境责任保险 环境应急管理
【摘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并且,近几年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在促农村参保、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基于农村养老保险而做出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
农村养老保险影响因素
养老保险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如今建立的农村养老保险随着经济的不断完善修改中,但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其发展并不顺利,这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1997年国务院26号文件《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开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力资源状况,确定年龄,允许劳动者在达到这个年龄界限时,作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完全或基本退出生产劳动或工作岗位时,由国家或社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使其老有所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农村养老保险基于众多因素而逐渐形成,当时,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数量有限, 根据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的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3 hm2 ,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 加之城市化过程中耕地消失的速度快于农业人口消失的速度,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显得更是脆弱。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我国农产品还要面临世界低成本农产品的更大冲击,其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相应地,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取的收益也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单纯依靠有限的土地已经难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了,土地保障的作用正日益削弱。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也正在弱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以及现代观念的冲击,我国农村过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被父母和子女居住的现代小型核心家庭所取代,家庭结构不断简化,家庭规模渐趋缩小。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常住人口由1980年的5.54人下降到1994年的4.54人,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也由2.26 人减少到1.57人,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受到巨大冲击。对于我国如此众多的农村老人依赖自己不稳定的老年劳动收入来养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当时解决土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它不仅可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003年,我国农业GDP比重为14%,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上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建立该制度时的比例。随着我国财政收入保持年均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后盾;同时,我国当时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着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的问题,这也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潜在的经济支持。随着农村富裕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农村养老保险逐渐建立起来。如今,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这也到人们高度重视,逐渐将其趋于完善。但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可以明显看出有 1
很多漏洞,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参保需求意识模糊
目前农民工的就业大部份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因而相比城镇职工,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需求有其不同于一般城镇老人养老的以下特殊性的要求。第一,收入低并且不稳定,也没有正规就业部门雇员的福利,要求适当的缴费。第二,不稳定的就业环境,要求可转移性的制度。第三,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高,所以对管理方式和效率有很高的要求。第四,未与土地完全分离,在农村还有一份保证,要保证与城镇职工的公平,如何土地换保证是一个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的满足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知识体系几乎不了解,所以对的需求愿望较模糊。一些学者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农民工对生存的需要以及工伤和医疗的需求比养老保险更为迫切。养老问题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现在有更紧迫的问题需要面对,特别是工作的不稳定和家中小孩上学,当农民工连眼前的生活危机无法解决时,怎么可能去奢望有寿命长短为风险的养老保险?并且,新农保缴费标准: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在此情况下,更多人愿意选择先去解决眼前的生活困境。所以,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方面,对于更多穷苦农民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
2、参保率处于较低底线
纵观全国参保情况,近些年中,例如2007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为184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9 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2009 年2 月5 日介绍,截止2008 年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也只有2416 万人。这意味着,在全国2 亿多的农民工中,只有10%左右的人有可能享受到“老有所养”的保障。但即使只有这10%,也是一个不稳定的数字,其中有好大一部分农民工最终选择了退保。
3、退保率不断升高
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由于养老保险关系和养老保险基金转移困难,选择退保。如广东省农民工的退保率长期维持在95%以上,全国农民工退保率为40%左右。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农民工的退保率还在逐年攀升2007 年,深圳共有439.97 万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退保人数竟然高达83 万人,一年中,退保人就把8 亿多元企业缴费贡献给了当地社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介绍,到2008 年底,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7%。2008,据调查西宁市有70多万农民工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仅2009 年一年就有28 万农民工办理了退保手续,这本是一项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制度,然而由于一些因素影响并未达到最好效益。
二、养老保险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不合理
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经过近年来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在促进农民工参保、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一是统筹基金不能转移。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在跨地区和省级转移时,只能转移社保基金的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社会统筹资金不能转移,这种不公平的转移方式,给接收地的社保待遇发放带来了影响,致使接收地不敢接受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因此,农民工在跨地区和省际流动就业时,其社会保险关系难以有效地实现自由转移,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二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农民工缴费年限达到15 年以上,年龄达到法定退休年限,并且要求农民工退休前最后5 年连续在当地缴费。这与农民工流动性强,不断地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的现
状,以致使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跨越缴费15 年和退休前最后5 年连续在本地缴费这道门槛。三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虽然作出了制度上的规定,但由于国家没有任何资金补助,许多企业都不会主动给农民工缴养老保险金。对不参保的企业也没有法律方面的约束力,缺乏权威性、强制性、有效性的处罚手段。
2、企业并没有将农村养老保险更好的落实
农村养老保险本是有益于农民工,但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具体地说,企业不仅没有让农民工保护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而且还损害了其利益。第一,因为不同的企业、单位保障标准不同,同一企业中也存在不同工种和不同的岗位。农民工得到的保障待遇不同而这种措施明显地将企业和劳动者划分了等级,这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造成人力资源混乱。第二,一些农民工为了获得保障而放弃更好的机会,死死守住一个单位,但是一些企业却为了逃避责任,在第四年以各种理由与农民工解除签约。企业缺乏监督,这就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引起农民工和城镇社会更大的社会矛盾。第三,非国有企业单位(指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的企业主不依法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致使农民工养老保险缺乏应有的基础。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第529号《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基本养老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当然,该条例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征缴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费。这里面要提到,市场力量是影响农民工流动的一个主导性因素,农民工本身作为劳动力,也要受到供求规律的制约,由于数量庞大的民工潮,使其削弱了与雇主讨价还价的能力。
并且,农民工主要就业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所谓的“3D”(险danger、脏dirty、难difficul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工作,集中于餐饮、建筑、服装、服务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他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由于这些行业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的竞争只能依靠维持低成本的优势,用人单位消极对待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许多企业老板认为,如果按照规定给每个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企业负担过高,成本加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他们大都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持消极态度,在招收农民工时,采取不办理招工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或以种种借口瞒报、少报农民工数量,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想方设法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
3、政府管理不到位
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进而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一些学者研究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余姚市为例社会保障扩面征缴不平衡的情况下,作为政府也担心本地区如果严格执行政策,让每个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会影响投资环境,削弱本地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根据专家测算,如果完全建立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由此每年要为每个农民工支付2000-3000 元,在现有的成本基础上增加30%-40%。因此,政府出于地方利益考虑,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不是很重视,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情况,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大,处罚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
三、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老保险应当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并且是的全国性养老保险的统一,这样,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只有通过立法全国强制实施,才能避免企业所担心的不同地区农民工雇用成本的巨大差异而使其处于不公平的经济竞争环境,才能使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对资本的吸引力趋于相同而使人力资源市场规范,才能依法威慑部分地方政府,使其不能为了吸引资本而牺牲农民工利益;也只有立法强制实施,才能在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
制度统一的大环境下,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顺畅的转移而不受体制的限制。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民工养老保险城市化的方向不能变,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制度,既要提高覆盖面和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又要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养老权益,真正实现农民工“老有所养"。农民工养老保险的难点问题,一是统筹层次的提高困难,由于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分离,城镇养老保险目前还在省市级统筹模式上徘徊,还没有全国统筹的制度和条件。要实现全国统筹,还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落后省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为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奠定经济基础。二是账户的转移不畅,这也是制约农民工养老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的顺利转移和接续。加强省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势在必行。农民工养老保险要与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相衔接,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同时,进行配套制度改革,如完善户籍制度、立法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地区间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异地转移接续、国家提供财力支持,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2、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负担。
足额征收养老保险金,是养老保险制 度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所在,而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极其困难,所以导致企业无法更好地落实养老保险。既然若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负担,一方面可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9%左右 的缴费率计提,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个有40年工龄、中等工资收入的工 人,退休时可以领取到退休前工资24%的养老金,基本上能维持最低生活 水平;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用于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由企业和职工个人自 愿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多少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愿参加。另一方 面,为了防止因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效益好坏等情况对养老保险的影 响,建议国家对各地区、各行业每年养老保险金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 统筹,建立中央公积金,在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调剂使用,充分发挥养老 保险调剂性强的特点。当企业负担减小,达到利益最大化时,自然会更好地施行农村的养老保险,使得农民工从中真正受益。
3、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只有企业自身目的达到,农民工从中受一也不难。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养老保险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从每年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的启动资金,解决养老保险空帐问题,同时,养老保险部门也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使资金保值增值,减轻未来时期养老 保险对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为确保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在现阶段 国家公债及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情况下,可以将汇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存放给财政部,投资于国内基础设施和其它长期投资,使之成为财政投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只要财政投融资(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项目选择准确,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总能有效果,这不但能解决国家财政投融资金短缺的矛盾,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同时还能使养老保险基金得到一个较高的回报率,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自然而然,企业会承担施行有利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
4、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社会保障号码的做法解决转移难。
在美国,每个公民自出生起就必须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它记录了个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居住、纳税、信誉、奖惩情况等等,存储社会保障号信息的电脑系统在美国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网,各个地区、行业、部门都能通过社会保障号去查核一个人的个人情况。这种社会保障号码跟我国的居民身份证有些近似,可以扩大身份证号的功能,除了证明身份外,可以用来当做社会保障号码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养老保
险关系异地转移难的问题。
以上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从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到不断完善过程中面临的不同困境,以及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只要我国不断加快建立和完善现行的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很快会得到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利益,农民也将增强参保意识,企业经济效益也将规模化,总之,会给各个方面带来不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薇,《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经济人理性行为探析》,改革论坛,2009第一版
[2]《2011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险年鉴社,2011第一版
[3]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
[4] 齐海鹏、金双华、刘明慧, 《社会保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5] 刘学民,《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它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于保障受保人养老基本生活需要的专用基金。
一、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一)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养老问题。正是劳动者的劳动和创造,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尊敬和赡养好老年人,既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老年人曾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文化、医疗、活动场所等服务,确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再次,可以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引发家
庭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597万人,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
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召开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制度2009年覆盖10%左右的县,2020年之前覆盖所有农村适龄居民。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以社会保险与老年福利津贴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必将促进老年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现行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
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必须首先明确当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一)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风险。由于积累的个人帐户由于收支平衡的期间过长,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养老金个人帐户的贬值风险无法抵御;而且,单纯以个人交纳的保险费数额来决定养老金给付数额的模式下,社会的低收入者或负担重的劳动者往往难以通过自身预提积累的保险金满足维持退休后最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
(二)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
(三)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不仅如此,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又需要被迫不断地提高缴费率去应付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不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由此也导致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乃至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五)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
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对策
(一)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制度上的稳定性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注重制度化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基金治理、财会制度、审计监督、定期公示等一系列的治理制度,并且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治理。
(二)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三)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个人自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养老保险的各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保
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四)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1)建立账户分立制,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2)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
智利模式的基本内容, 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 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 将个人工资总额的10%存入个人账户并进行积累, 并且交由私营机构投资管理, 最终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储蓄及增值收益作为个人养老金的资金来源。
1.1 养老基金的筹集方面
智利实施的是政府立法和监控, 民营机构具体操作, 个人账户强制储蓄, 政府承担最终风险。保险费完全由个人负担, 雇主不承担缴费义务。雇员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 (月工资的10%) , 缴费金额全部记入养老金的个人账户。
1.2 养老金的管理和运营方面
智利的基本做法是, 由多个竞争性的私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 (AFPs) 来负责个人账户养老金资金的管理并进行市场化的投资运作, 利用投资回报收益使养老基金升值。
1.3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方面
智利政府采取严格的数量监管模式。同时, 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 政府成立养老金管理公司总监署 (SAFP) 来管理各公司的运营状况。
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基金管理状况
目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方式主要依靠家庭养老, 同时辅助于“五保”制度。从全国各地试点的新办法与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实施方案比较来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原则明确、模式统一, 新制度已经较原有监管制度有了显著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但是, 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管理不够规范、监管缺失、基金保值增值方式单一、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方面。
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 造成基金流失
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必须专款专用,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挪作他用;国务院也多次明文规定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
3.2 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导致养老基金互济性差
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经济予以适当补助, 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 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并不具有互济性。
3.3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 保值增值能力差
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未来养老金的给付, 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积累制养老金制度下形成的巨额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将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风险和经济增长风险。
4 “智利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4.1 政府在投资运作中的作用发生转变
在公共养老保障体系中, 政府由直接包办养老基金投资运作转为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基金的投资运作。政府职能转向投资运作的监督和管理, 养老基金的行政管理和投资管理适当分离。这是一个基本经验。
4.2 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基金应该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个人账户基金属于基本养老保险范畴, 应该实行政府机构管理模式。但应该与统筹账户基金的管理完全分开, 以有效避免个人账户资金被统筹基金挪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理事会统一负责筹集的, 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管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可以建立独立的补充养老基金会。
4.3 养老基金可用来发展资本市场
摘要:我国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8月出台,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转折。资金的投资运作需要较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对我国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研究,对以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的分析以及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国际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作者认为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县级分散化管理制度将会继续成为基金保值增值的瓶颈,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财权分立问题,未来的基金保值增值将会继续面临阻碍,新的投资管理办法打破这一瓶颈已经刻不容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投资管理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其本身也会存在弊端;未来一段时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不会将重心放在股市上,期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救市的想法是不现实不理智的;未来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当通过基金“集中化”制度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等尽快打破基金管理“碎片化”的僵局,与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相配套,早日实现国家层面的统筹投资管理运营,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化收益,以更好地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监督管理
2015年6月29日,备受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运营办法意见稿出台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财政部面向社会全面征求意见和建议,期限为7月13日。2015年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例会总结了所征求的意见建议,两部共收到1 000多条关乎该投资办法的反馈意见,其中持赞成态度的占61%,持反对态度的占31%,另外8%与本次主题无关。2015年8月经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的研究思考,国务院最终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而事实上,多年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一再呼吁尽快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但考虑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投资运营的改革在之前也一直未能有所定论。作者认为此次出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相较于以前主要有两大突破,首先是国家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投资渠道方面不再规定仅限于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债,其次是国家层面给予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更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自主权。
一、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历史性”分析
之所以说是“历史性”分析,是因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且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目前情况下,我国需要投资或者说需要保值增值的社会保障范围内的资金包括以下几个大类,分别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所掌管的人口老龄化风险储备基金、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相对而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尚可,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最大,这部分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也最急需得到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基本上是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证流动性发放后的结余所制定的,当然新办法中也包括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基金。为方便分析,下文将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例展开探讨。
1997年我国建立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同年国发[1997]26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对现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相关事宜做了诸多说明,该文同时也对“监督管理”和“投资管理”做出解释,认为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应当在保证流动性支付的同时将结余额严格存入专户或者购买国家债券,禁止投资其他任何金融或经营性事业,同时规定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基金的监督,严禁对该领域基金的挤占挪用和浪费。在这之后,相关该领域的政策法规还有1998年财社字[1998]6号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财社字[1999]60号文《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1999年国务院令(259)号文《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005年国发[2005]38号文《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10年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总结来看,从1997年到2015年新的投资办法发布之前的十八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是单一的、谨慎的,且一直没有太多变化,多元化投资是被禁止的,仅存在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两种投资方式,而在基金监管方面,大部分相关规定来自于政府的行政政策层面,法律约束力不强,《社会保险法》对该领域的规定也过于笼统,这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运营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具体从实际运行结果来看,首先是全国范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迅速增大,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度已达到31 800亿元,而据学术界和官方媒体的相关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仅在百分之二点几,这主要是由于全国范围内各地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大部分将养老保险基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而购买国债的基金部分也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投资运营方式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势必较大。据郑秉文(2012)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2001年~2011年十年间按照通货膨胀率的基准,基金贬值额度在6 000亿元左右。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贬值亏损严重的社会讨论近几年也一直热度不减,甚至引发全民讨论。笔者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搜集和进一步计算,倘若我们从历史时间段特别是从投资管理规定即1997年26号文的出台之日起计算,17年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平均值为1.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水平平均值为0.77%,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值为2.87%,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值为4.14%,从长期来看,假如按照一年期银行存款严格执行投资政策,还是能够跑赢通货膨胀率的。如果仅从2003年~2013的十一年间来看,CPI平均上涨率达到2.94,活期存款平均利率值为0.56,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为2.71,五年期平均存款利率为4.26,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按照一年期银行存款计存也是无法保证保值增值的。
针对近几年舆论媒体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亏损、贬值问题的大肆渲染,作者认为如果不加以合理分析而一味强调过程中某时间段内基金的亏损问题难免有失偏颇,毕竟从上述分析来看,如果放在历史的时间段,基金的贬值问题并没有如此严重,只不过是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导致了通货膨胀率快速增长而计算的“对比亏损值”更为庞大而已,实际上在一定时间内,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是没有压力的,但是从未来几十年的较长时间段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严重,未来才可能会出现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问题,如果能够制定合理有效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再加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风险储备基金,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支付也是没有问题的。
二、 解决“分散化”管理带来问题的办法仍未明确
长期以来分散化管理的低统筹层次现状给基金的投资运营监管带来了诸多阻碍,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基金统筹层次低的现状,即使未来新的投资管理办法实际运行开来也可能会遇到瓶颈。从历次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来看,从政府到社会舆论再到学术界,普遍存在着一种过于重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而轻视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问题的现象,而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该基金监督问题的严重性又丝毫不亚于投资运营问题,按照该问题已有学理上的分析,投资属于管理的一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当分为“存量监督管理”和“增量投资管理”两个方面,作者认为基金的存量监督管理问题应当是投资运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办法,即使再高的投资收益率也可能会大打折扣。
首先,在统筹层次较低的制度模式下,监管难度加大,一些地方政府已然形成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利益固化,毕竟这部分基金拥有延期支付的特质,所以长期的“各自为户”状态导致某些地方政府擅自违背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挪用或者进行投资其他领域的经营性事业,甚至是为某些地方政府提供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构成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的威胁。据国家审计署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湖南省邵阳市1994年~1998年期间曾经挪用831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河南省2006年审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该省尚有以前年份3 900多万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尚未追回;根据2012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结果显示,全国范围部分地位违规使用社会保障资金多达17.39亿元等等。
其次,全国范围内存在两千多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主体,且之前的投资管理办法只是说存入银行专户,对使用何种期限的存款方式并未详细说明。这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操纵机会,且没有投资保值增值的积极性。较多地方政府为从中获利而将其存入活期存款成为一种常态,大大降低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可能性。
再者,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仍然存在一个隐忧值得深思,即统筹层次过低的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了监督管理的弊端和问题,提高统筹层次是必要的和刻不容缓的,但是新的投资管理办法并未对归集或集中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到省级财政专户这一关键问题做出明确和细化的说明,如何解决省级与各地市之间的财权事权问题仍然需要细化研究。归集的仅仅是各地市的资金还是直接将财权一并收至省级是一个需要明确的大问题。
三、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虽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一样拥有多达数千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持有主体数,但是基本上世界范围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可以分为集中管理模式、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存在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监督管理和投资运营提供了借鉴。
集中管理模式指的是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交由国家指定的唯一的管理机构管理运营,所有的养老金领取者都将从该机构支取养老金。该机构的性质可以是政府官方机构,也可以是非政府机构。该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基金统筹层次高,监管难度较小,便于形成基金投资运营的规模收益,基金运作高效,管理成本较低,缺点是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腐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计划即是该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该计划由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劳工部统一制定相关政策并进行监督。
相对集中管理模式是介于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中间的一种权衡模式,实际上是成立一个能够代表广大养老金缴费者利益的机构,由该机构完成基金的收费、支付,投资运营则由该机构制定大致的投资计划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交由投资机构运作,并对他们实施监督。该种制度模式能够避免集中管理模式导致的缺乏竞争、效益低下的可能性缺陷,还能够避免分散管理导致的委托—代理、成本高昂的问题。
分散管理模式指的是国家把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交由多个投资主体机构进行投资管理运作,他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以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该种模式下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能够利用市场机制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也给予了缴费者较大的投资选择自由,并且能够避免腐败和政府操纵的问题,但是该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管理成本高昂、委托代理问题突出、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投资基金基数等缺陷。拉美国家如智利即是采用该种模式。
四、 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国际经验总结和思考
通过对国际上养老保险基金国际经验的借鉴,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都是在考虑到自己具体国情的前提下适宜地建立的一种制度,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模式可以照搬照抄到中国。我国幅员辽阔且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中央和地方实行的是分税制体制,长期以来已然形成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既得利益固化现象,养老保险基金财权与事权不统一,这种种背景基本上决定了我国在短时期内无法权衡中央与市县域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问题,因而无法采取养老保险基金集中管理的制度模式。发展不够完善、不够充分的资本市场诟病较多,也无法将人们的养老钱放心地全部由基金管理机构按照缴费者自己的意愿纳入资本市场。
总而言之,走一条折中的道路在当前情况下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即是选择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在该种模式下,需要由省政府与地方市县政府进行协调将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权统一归到省一级政府手中,省政府的资金运作即可以按照即将运行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投资运营监管。养老金的财权收归省政府所有可以大大降低基金违规挪用、腐败问题的发生概率,可以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化收益的优点,大大降低基金的管理成本。
五、 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集中化”改革路径分析
1. 将养老保险基金“财权”逐步上移纳入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监管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且未来全国社会保障统筹是大趋势,在目前推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新办法出台的有利契机下应当通过制度的改革将地方市县级政府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权全部收至省级政府,而不仅仅是为了归集地方的资金,这将会为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化收益,为未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条件。
2. 尽快制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更为翔实的法律。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相关法律具体层面的缺失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不力,国家应当在该领域进一步细化法律,并推动严格执法,加大违规动用养老保险基金行为的处罚力度。在依法治国的国家大背景下,推动社会保险法的进一步完善。
3. 进一步明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政府、企业、个人的责任。养老保险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或企业作为缴费者应当严格履行好自身的缴费责任,国家作为该制度的制定者和改革推动者,作为基金的管理方对基金的安全运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养老保险基金是人民的养老钱,关乎未来社会的稳定,任何一级政府都不应当对该基金存在私利觊觎之心,而应当站在人民的角度切实维护好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4. 制定切实的符合养老保险基金特点的投资运作方案。养老保险基金是人民的养老钱,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其次也应当保证相当的收益率水平,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出于保证收益率和安全稳定的考虑,建议各省采取养老保险基金存入国家五年期银行存款,或者国家发行社会保障特种国债等投资方式以抵抗通货膨胀率的侵蚀,也可以将养老保险基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和稳定投资回报的国家大型基础设施或新能源产业,切不可盲目跟进将大比例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特别是制度不完善的股票市场,指望养老保险基金救市是错误的。
5. 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是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方向。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已经基本拟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财权事权省级统筹在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的契机下也应尽快保证完成,为将来基本养老基金全国统筹管理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 胡晓义.有关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札记之二[J].中国社会保障,2004,(1).
[3] 郑秉文.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的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2012,(5).
[4] 张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性支出对消费水平影响比较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2).
[5] 吕学静.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6] 郑秉文.新一轮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J].行政管理改革,2014,(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工业化国家国民财富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调节机制和政策体系比较研究”(项目号:12&ZD042)。
作者简介:杨宜勇(1963-),男,汉族,湖北省宜都市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等;张强(1988-),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养老保险基金。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推荐阅读: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07-18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09-16
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09-17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探讨05-26
我国新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的简单回顾09-17
PPP应用于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分析06-26
浅析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12-06
浅析我国的保险营销12-08
对我国保险税收制度的思考06-24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