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患者导尿术情景教学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中职院校护理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整合。以导尿术一课为例,探索“互联网+”技术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将“互联网+”技术普及到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提供依据,为开展护理实训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女患者导尿术情景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患者导尿术情景教学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践

[摘 要]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这一难题,课题组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模拟医院真实工作场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做中学”,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护理教育始终,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加速教学相长,应用模像直观突破护理实践教学难点,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护理;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河南省卫健委医学教育研究项目“以国家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强化护生临床基本技能”(Wjlx2016213)

[作者简介] 刘书莲(1972—)女,河南西平人,医学硕士,高级讲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基护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和教育改革研究。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护理专业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课题组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1],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做中学、做中教”[2],有意识地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改革教学模式

(一)一条主线——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贯穿护理教育始终

课题组秉承“立德树人”原则,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与护理教学有机融合,在运用情景化教学、角色扮演和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进行教学、考核时特别注意人文关怀的渗透。如在女患者导尿术的实训教学中,与SP沟通时教师特别注重态度真诚、言语体贴,对模型人进行导尿操作时特别强调环境的隐蔽、患者隐私的保护和肢体的保暖、操作动作的轻柔等。虽然整个课堂上听不到“人文素养”这类词语,但教师“润物细无声”地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护理教学全过程,逐步将护士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如慎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等内化到学生的心灵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多个基地——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提前内化护士职业角色

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上,按照“以仿真为核心,智能化为特色”的原则,模拟医院真实场景,并融入医院临床真实工作环境和文化,进一步营造逼真的医院情境与氛围;同时,模仿医院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来管理学生,将学习委员任命为科护士长、大组长任命为护士长,学生间以护士相称;学生进入实训中心前整理好仪容仪表,对门口的南丁格尔肖像点头致敬,这样使护士的职业意识、职业角色提前在学生头脑中牢牢扎根,在学生身上不断内化。

(三)一个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

基础护理学课程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精品在线课,课题组按照2018年全国教学能力大赛要求,精心设计各章节教案和制作课件;同时,按照《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将35项常用护理操作按照考核标准录制完毕,并将关键步骤的动作进行分解、配备详尽解说词,保证了各项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托超星泛雅学习平台,课题组将上述资料、考核标准等融入教学资源、模拟考核、下载专区等各个模块,可实现5000人以上同时在线访问。其中,还特别设置了配套练习题库、历年毕业统考题库和护考直通车三个大型题库,无缝对接单元测试、毕业考试和护士资格证考试。学生通过访问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考试、讨论和模拟考核等,同时教师在线答疑。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开放性学习的目的。

(四)二维、三维动画——应用模像直观突破护理实践教学难点

由于部分护理操作技术难以清楚展示相应器官的内部解剖学结构,使得护理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课题组建设的基础护理学网络课程可以通过三维技术手段在不同视角下详细、全方位展现不同功能模块涉及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变化关系。如学习静脉输液时学生可从多个方位观察针头进入静脉的角度和深度,也可以在二维、三维透视模式下查看静脉内部结构、针头与静脉的位置关系,这种现代化的模像直观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学习护理技能。

(五)一只抓手——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加速教学相长

课题组通过顶岗实践、助教助研、专项培训等措施,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0%以上。教学中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注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操作技能。每年学生全员参与校级护理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占比20%、30%、30%,并设立最佳表现奖、单项优秀奖、最高人气奖等奖项,鼓励、推送优秀学生参加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营造“人人学习技能、训练技能、提高技能,全员参与竞赛”的良好氛围。通过大赛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同时,教师也获得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六)多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学习。如护士为患者完成肌内注射包括评估→计划→实施注射→评价等环节,师生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通过“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和新技能的掌握。

2.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患者角色(如接受肌内注射的患者)、护士角色(为患者完成肌内注射的护士),有助于理解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如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无助和护士的耐心、细致、温和等,通过彼此的分享、体验与内化,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关爱患者的高尚情感。

3.情境化教学法。教师创设真实临床工作场景(如在内科病房为卧床SP进行肌内注射),学生在线上学习,线下护理实训室自主练习,教师讲授和纠错、指导后,在模拟病房按照操作规程为模拟患者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4.SP教学法。SP教学法指运用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患者来进行护理教学或者考试评价。它通常是许多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中的一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实施效果

(一)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我院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推动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近两年我校学生在省、厅、市级护理技能竞赛方面收获颇丰,荣获省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0余人次、三等奖20余人次、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4次;教学改革还快速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我校教师除获得学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外,还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众多奖项。

(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

调查显示,201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4%,用人单位满意或基本满意率93.7%,位居同类院校前列。用人单位一致反映学生人文关怀到位,护理技能操作规范,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三、反思与改进

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同学仍存在“轻人文重技能”的偏见,认为练好技能、获得技能大赛奖项就可以前程无忧,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患者的感受。基础护理学是为期一年的课程,因此,教师有很多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课题组将继续以提高学生“人文关怀”为育人核心目标,抓住有利时机在课程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尊重、关怀患者的能力,为“健康中国2030”培养优秀技能型护理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廉玉营.“任务驱动”模式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海外英语,2019(16):153-154.

[2]李蒋.行动导向视域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汽车车轮改装更换任务为例[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12):30-34.

作者:刘书莲

女患者导尿术情景教学论文 篇2:

基于“互联网+”支持的护理实训课教学设计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中职院校护理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整合。以导尿术一课为例,探索“互联网+”技术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将“互联网+”技术普及到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提供依据,为开展护理实训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护理实训教学导尿术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扩散和应用过程。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教育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对网络中大量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护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较强的专业,但由于医学伦理要求,学生无法在真人身上完成某些操作,也无法直接在医院感受真实的临床情境。为了保证护理教育的质量,创新教学方式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互联网+教育”方式能打破传统课堂对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活动变得灵活、自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目前,基于“互联网+”思维对教学活动实施改革已成为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技术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措施

护理实训课程以网络为平台,借助超星学习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

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选择相应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包括数字教案、PPT、微课、软件、闯关游戏、操作视频、参考资料、测试题等,授课前上传超星学习通。提前一周在学习通班级群发布预习新课通知,并上传导尿术微课,学生下载项目任务端,根据任务端提供的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把疑难问题反馈到班级群中;学生在闯关游戏“大家来找茬之无菌操作”中寻找违法无菌原则的操作,系统自动计分并统计。

2.课堂教学阶段

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抢答问题。引入案例,以问题为任务,导入新课。接着插播一段因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导致重大医疗事故的新闻视频,通过观看身边真实案例,引起共鸣。然后,用3Dbody软件展示男女泌尿系统结构,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导尿术定义。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分组讨论任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导尿术目的,上传结果。接着教师展示导尿术用物。在导尿术流程阶段,教师首先分解步骤进行讲解。然后,用反示教投影仪在仿真模拟人身上进行示范操作,强化对流程的记忆,随即分组练习。练习结束后,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模拟病房真实情景进行回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进一步强化重点。

3.课后提升阶段

布置作业,从学习通平台题库抽题,检验学习效果;进行拓展学习,内容包括相关案例、导尿术护理新进展等;学生上传课下练习视频至教师的邮箱及医院带教老师的邮箱,两位老师进行批阅打分,完成课后提升。下次课进行理论测验、操作考试。最终进行多元化评价,成绩=20%的平时成绩+30%操作成绩+50%的理论测验成绩。平时成绩包括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部分。线上评价包括在线时长、登录次数、微课观看、任务完成、抢答、参与讨论活跃度、完成作业情况;线下评价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操作表现。

二、结果

为了解“互联网+”技术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随机抽取17级人数、成绩相似的两个班级(P<0.05),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三、討论

1.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通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成绩的对比,发现“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的一个个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投入,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传至学习通平台的操作视频,把护理操作的细节、步骤分解得较为详细,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易于记忆。学生可以循环观看,边操作边观看,有助于把握操作中的细节,纠正操作中的问题,提高操作的准确度。

2.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提前发布预习新课通知、上传微课视频,并布置任务,可以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有效掌控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学,掌握部分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将不再重复讲解;另一方面,对于重难点,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此外,原本在课堂上播放的教学视频,学生也可在平台上提前观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联网+”教育整合了院校优秀教育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可以及时更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资源共享分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资源共享,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共享课程内容;二是网络资源共享,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资源知识库,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便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难点问题解答的共享,老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其他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参考。因此,通过网络平台教学,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张萍.“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应对[J].中国德育,2015,(15):23.

[2]王胜男,杨帆.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教学建设[J].黑龙江科学,2017,(22):136.

[3]“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06-21.

[4]田贤鹏.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化学习:从《斯坦福2025》计划看未来教育模式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57.

[5]秦明.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内科护理学教学[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7,(9):181.

作者:佟新格 苏萌萌 张莹莹 李慧芳

女患者导尿术情景教学论文 篇3: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索

摘要: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下,护理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教育势在必行。以我院护理专业为例,通过在护理专业课程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进行教师团队、实践教学手段、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信息化和实践教学考核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护理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高职护理;实践教学

岗位胜任力是胜任一个特定岗位或工作需要具备的资格和能力,是评价个体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护理岗位胜任力即具备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独立处理和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大健康中国背景下,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不少护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临床,学校更应重视,将岗位胜任力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尤其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才能很好缩短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适应期。本文以基础护理学为例,探索我院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一、组建专家引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该课程教学团队构成合理,课程带头人具备多年丰富的ICU临床和管理经验,对内大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青年教师,对外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教学团队钻研课程标准,探讨培养途径,集体备课、学校与临床教师结组授课、集中听评课,保证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同质化,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统一、注重人文、贴近临床。

二、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将活泼、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一)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

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培训一批大一、无医学教育背景的学生做标准化病人。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在出入院护理、注射术、氧气吸入技术和排尿护理四项技能学习中实施该教学方法,下面以注射术为例介绍。实施前,教师介绍有关情景模拟和标准化病人的概念、内涵、实施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到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病人应用的重要性。教师提前1周发放病例“普外科病房,1床病人李明,男,19岁。急性阑尾炎术后第1天。病人主诉刀口疼痛,遵医嘱给予强痛定50mg i.m”,呈现学习目标:第一,能够准确说出臀大肌定位的十字法和连线法。第二,能够正确进行肌肉注射的操作方法。第三,肌肉注射过程中能够遵循无菌原则和查对制度。第四,肌肉注射过程中能够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关爱、尊重病人,做好病人的安全防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设计护理情景,制作讲课PPT,预先对涉及的知识点与相关资料进行搜索思考,不能理解的环节可以咨询教师或小组间讨论。随后,编排好的情景剧、脚本和PPT师生线上线下同步研讨和完善。课堂上,各小组轮流展示情景剧,并选派代表讲解肌肉注射术。每小组展示结束,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最终指导教师将大家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着重从查对、无菌、注射手法、消毒方法、沟通和安全六个方面对该项技术进行评价和总结。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病人需要学生提前查阅大量资料,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培养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病人让学生在模拟临床场景中掌握沟通技巧、理论联系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真人演练教学法

课程团队在有人床单位的整理与更换、平车和轮椅运送法、特殊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密闭式静脉输液等护理操作中采取真人演练教学。尤其密闭式静脉输液作为有创性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对无专业基础的学生挑战性非常大。这项操作安排3课时进行模型手臂练习,4课时学生结组练习,4课时学生结组考核,循序渐进地增加操作难度。通过真人操作训练与考核,学生体验“护士”与“病人”角色,从信息核对、操作配合到应对指导,“护士”能够自觉遵循无菌原则和查对制度,规范实施操作流程,“护士”需要真诚沟通解决“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护士”需要克服胆怯的心理才能做到“一针见血”,“护士”需要对输液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立刻作出判断并加以解决。因此,真人演练教学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尤其帮助学生树立护理安全意识,让学生铭记安全第一,安全应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三、院校合作育人,依托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缩短临床实习适应期

近两年我们对学生实习前的重要环节——护理技能强化训练进行改革。以往技能强化训练,校内教师选定几项常用护理操作,学生集中练习后,教师一对一或一对二逐项考核。这种训练方式虽然能够在实习前让学生对所学技术操作进行突击巩固,但对于部分自律性差的学生效果欠佳。因此,在学生实习前两周,由校內教师和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完善评分标准、指导并完成技能强化训练与考核。结合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和对实习考核的要求,我们确定临床常用、常考操作作为训练项目,如无菌技术、注射技术、双侧鼻导管中心供氧法、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技术等。因护理专业学生基数大,考核过程借鉴护理技能大赛,学生以3人为一组,随机抽签病例与考核顺序,根据病例设计一人一项、顺序、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将三人、三项操作的平均成绩作为小组每个人技能强化训练的最终成绩,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需要补考,直至通过考核方能开始临床实习。与以往强化训练模式相比,新的训练模式更突出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学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病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只有将各项操作熟练掌握后才能流畅完成病例中考核的项目。同时,作为实习工作的主体单位,临床带教老师全程参与技能强化训练与考核,更突出了护理操作的临床实用性,为学生顺利进入实习做了良好铺垫。

四、与时俱进,线上线下同步走,多途径传授知识和技能

我们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智慧课堂、3DBody数字模拟解剖软件、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信知医学APP,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教师能够创建多元化评价方式。例如,在学习鼻饲法前,教师在智慧课堂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一,鼻饲法插管的长度是多少?第二,如何测量插管长度?第三,清醒病人与昏迷病人插管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第四,插管过程中碰到的三种困难及其处理方法是什么?第五,证明胃管在胃内的三种方法是什么?第六,灌注食物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第七,鼻饲液的温度、量和时间间隔?第八,拔管的三个要领是什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信知医学或资源库观看鼻饲法操作视频,完成上述八个问题,利用3DBody数字模拟解剖软件回顾食管的三个生理弯曲。课中,教师在智慧课堂对八个问题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检,对食管三个生理弯曲与鼻饲操作的关联性进行提问,答题情况自动计入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这样便于学生能够提前熟悉操作关键环节、记忆操作要点,增加课堂互动的同时缩减实训课堂讲授时间,将更多动手操作时间还给学生。课后,鼓励学生将练习视频分享到智慧课堂,通过生生、师生观看、点评,提出问题、纠正问题。混合式教学更加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者和具体实践者,教师乃引导者和解惑者,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智慧课堂是目前我院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反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护理学课程融合了大量解剖学知识,如注射定位、鼻饲插管位置、静脉输液手背血管分布、导尿术男女尿路走向等,学生在模型上无法确定精准的操作部位,3DBody数字模拟解剖软件提供人体全三维的数字模型,将抽象的解剖位置形象化,学生可以直观透视护理操作中的解剖位置,能够更好地掌握操作定位要领,明确准确定位的临床意义,也助力教师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五、立足护理岗位能力培养,探索、实施护理实践考核新模式

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性强,实践考核在本课程考核体系中占40%。近两年,我们在该课程实践考核中积极尝试小组考核+个人考核组合方式,效果较好。个人考核主要用于无菌技术考核,要求人人过关,为后续各项操作学习奠定基础。在个人考核中,教师构建“小组长”制,培训态度积极、理论扎实、操作稳定、善于观察的学生当小组长,考前对小组长统一培训评分标准、演示考核中的操作要点,考核中首先完成对小组长的考核,然后由教师和小组长一对一共同完成其他同学的考核。教师联动“小组长”考核激发学生的管理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小组考核用于其他项目考核中,采取小组考核接力赛形式,以导尿术为例介绍。3人为一组,分别抽签操作顺序号,同时完成七步洗手、戴无菌手套进人考试状态,第一位学生完成几步操作后,教师随机终止、更换考试学生,这样三人依次轮流、合作完成导尿术考核,共同获得一个分数。小组考核接力赛形式新颖,尤其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激励个人、团队反复多次練习,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考核,既省时节力,又考出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小组配合协作水平。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也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能强化训练在短时间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建立更规范的实训室、教师和学生管理机制;信息化教学中如何科学监督、保证学生在训练期间既达到学习效果又不频繁取用手机;建立合理、量性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因此,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积极探索科学的改革模式方能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作者:高宁宁 张亚楠 马琳

上一篇:年度县司法行政工作总结下一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