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共8篇)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篇1

一、小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小企业是指资产总额或营业额较中小,职工人数较少,所有者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并具备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的企业:收入来源单一;会计记录简单;内部控制有限,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

我国小企业有民营小企业和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制企业,本文仅涉及民营小企业。

二、现行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现状

(一)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1、客观情况

由于企业规模中小、人员少、经营业务单

一、投资追求短期回报等特点,企业常常不设专门财务机构,不配备适当人员,甚至不依法建账,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财务核算。

2、主观态度

部分财务部门只考虑企业个别利益,不能如实反映其经营活动,从而使会计工作成了部分投资人或管理层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工具。使账外设账、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篡改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偷税漏税的情形时有发生。

(二)财务核算方法落后

1、记账手段落后

审计资料显示,部分民营小企业,还没有实现财务电算化,而以手工记账为主,很容易产生错误。即使主观无偏差,也需时时进行查错防弊。

2、由执行新会计准则引发的能力欠缺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民营小企业都还在沿用旧会计制度,对于采用新会计准则表现出一种茫然无所适从的态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的现实状况与潜在危机。

(三)操作不规范

从财务数据来源上,对原始凭证取得环节控制不够严格,违规发票、收据甚至白条都可用作入账依据;从资产管理来看,主要表现为实物控制环节比较混乱,不按期进行实物盘点,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甚至有账无物的现象;对往来款项不能及时与债权债务人核对,例如我们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实施函证之后,会发

生一些回函结果不符却是由于被审单位记账环节形成的会计差错;在核算基础上,许多企业不能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及时与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核算,滥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自立为政、自行其是;在总体控制上,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甚至会出现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的现象,降低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人为操控现象明显

有些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人为调节利润、篡改账薄和报表。如在审计中我们就发现个别小企业提供给税务机关用以纳税申报的财务报表低收入、高成本、少利润以少交或不交税款;提供给工商部门用以年检的财务报表降低资产总额以节约年检费用,加大实物性资产比重或改变科目核算内容以掩盖其抽逃注册资本行为;提供给银行的财务报表为高收入、低成本、高利润与合理的现金流量,用以满足贷款所需的各项指标,提高企业信用等级,甚至出现为应对外部检查建立多套账薄的行为。

(五)注重经济业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

目前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局限于对已即成的事实进行核算,忽视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更不会针对如何合理有效利用资金、设计开源节流方略、提高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管理层面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重财务核算、轻绩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使财务工作真正成为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促进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六)内部控制比较薄弱

一般民营小企业出于资金、资源、规模,出资者认知水平和成本效益原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能力、精力、时间及主观意愿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使内部控制通常比较薄弱,不能防止、发现、纠正舞弊与错误,从而也导致财务核算水平比较落后。

(七)财务机构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

一般民营小企业组织机构不是很健全,财务职能不是很完善,专业分工不是很明确,人员配备也不是很精专。同时由于业务难易程度、工作舒适指数、风险收益对等及企业经营理念与个人价值观冲突等多方因素影响,致使更调频繁,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在财务报表层次就存在很大的错报风险。

三、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政治法律环境

新会计准则已经颁布,却未同时针对近年来民营小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导致财务人员供不应求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配套的措施,并落实到明确条文来强制执行,这是目前民营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相对落后的一个原因。

另外,相对于刑法、民法等法律,会计法的执法力度还有待加强,对违反会计法的查处基本上还停留在行政处罚和经济治理层面,没能对相应部门和人员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可以说,执法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出资人、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财经法纪的主观轻视,无法从源头遏制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2、经济环境

近年来经济增长带动了个人奢侈欲望与享受需求增加,也引发了部分唯利是图的倾向。任何社会任何时期,当人们对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的关注程度大于对社会公德和心性素养的重视程度时,必然会带来某种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会有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行为发生。所以如何解决由经济增长导致膨胀消费需求,从而引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定位偏差就成了时下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3、社会文化环境

当前意识形态主流中,金钱在一般人的头脑中还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当人们把社会财富增长理解为个人物质积累之后,就会出现为了满足物质需要不择手段的现象。如果社会对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超越于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文化氛围足以让人们的心灵有所依托,就会不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二)内部因素

1、出资者

(1)主体界限不清

民营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程度比较低,通常经营者即为所有者,其财产未做严格意义的区分。因为产权无法明确界定,会计主体也相应无法明确区分,就很难开展其他正常的工作。

(2)关注程度不足

部分投资者重视程度不够,不设立相应的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以为私人企业无需进行财务核算;或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不愿聘请财务人员,以免增加额外的开支;或只注重生产销售等实物和现金环节,根本意识不到财务核算对企业长足发展的深远影响。

(3)社会责任感有待提升

作为出资人,更为关注企业直接经济利益,而漠视社会效益。没能考虑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才会产生以各种名目不当得利、偷逃税款的行为发生。

(4)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大部分投资人只注重短期效益,对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既无长远发展的打算,就觉无需聘用财务人员而增加一笔额外的工资薪金支出。

2、财务人员

(1)价值理念

当下一部分财务人员选择工作和从事业务唯一的标准就是工资收入,而不再用自己的价值理念去进行是非甄别。在审计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财务人员明知行为违法,但还是按照管理层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的现象。可以说人员价值理念偏差必将直接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民营小企业财务水平核算落后的根本原因。

(2)敬业精神

职员的工作成果不完全取决于其专业技术能力,而与其敬业精神息息相关。即使具备了多么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但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敬业精神,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目前许多财务人员只是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精神负担,而未从心底培养起对工作的喜欢或热爱情结,制约了业务质量的提升,这是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

(3)业务能力

价值理念和敬业精神是行业规范的前提和保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由两个方面组成: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行业整体上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动力市场价格上升。正因如此,许多人员转行从事财务工作,但又不可能在短期内累积出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产生了核算相对滞后的局面。

业务能力欠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个人态度,商业欺诈、民事欺诈等行为令人深恶痛绝,但我们却不曾想过,承接或从事我们专业能力无法胜任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欺诈;二是行政监管,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监管与督导,就难免会使一些人有可以充数的借口和机会。这是导致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落后的直接原因。

四、提高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会计法律意识的宣传与普及

相对于其他法律法规,人们对会计法律地位的认知认可程度还有待提升,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强制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确认和提高。加强全民会计法律教育,普及全民、特别是投资者和财务人员的会计法律认知水平已势在必行,这是提高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的保障。

(二)提高道德水准

人员的素质直接关乎工作的成败,本文以为对专业技术人员选择标准级次归纳如下:道德品质、敬业精神、思维方式、专业胜任能力。现代管理学研究,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被视为最终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决定于人的主观意识形态。可以说,提高道德水平是提高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的根本和归属。

(三)加大政府与行业监管力度

人员素质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其实施必定要与完善的制度保障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方向性引导。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提高民营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大有关部门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具体方案如下:

以政府为核心,成立一个由银行、税务、财政、行业协会等部门组成的旨在提高民营小企业核算水平的联合中小组,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方案,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组织实施,对各部门应开展的工作简述如下:

1、开户银行

每家企业都需要在银行开户并通过银行进行日常业务处理与往来收支结算,所以加大银行监管力度是堵塞漏洞的第一道也是很有效的防线。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1)加强开户资质监管,包括企业资质和财务人员资质;

(2)加强日常跟踪管理,实行源泉控制,减少“坐支”行为发生;

(3)加强风险管理,与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实施业务联网,可以时时查询企业财务数据。这样既可以防止对不同部门申报不同数据的行为发生,保证企业信息真实性,减少不良贷款形成的呆死账损失,又能够达到规范会计市场的目的。

2、税务机关

(1)加强全民税收法律意识宣传,使纳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日常工作的监管力度;

(3)普及与推广所得税申报审计业务,加强对税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对事务所承接的所得税申报审核业务进行复查,保证工作效果。

3、财政部门

(1)加大会计法检查力度与处罚力度;

(2)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促进专业技术能力的达到与保持;

①:加强从业资格管理

②:加强后续教育培训

(3)推行财务软件,执行新会计制度;

(4)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5)加强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的监管。

4、行业协会

加强行业监督,通过监督检查提高行业自律意识,促使中介机构在以下方面日益完善:

(1)遵守职业道德;

(2)提高执业质量;

(3)在做好常规性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行推广代理记账、代设内控、税收筹划、内控审计及会计咨询等项业务。

政府要指派有关部门负责对此项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独立监督与核查,落实岗位责任制,并将工作成果列入成员的行政绩效与工资考核标准之内。

五、提高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关产业信息化、多元化进程,民营小企业已进入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性阶段,其财务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行业发展水平、国家财政收入甚至社会道德风尚,所以提高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其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现状来看,以行政监管为主要手段提高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可以收到成效尚需一定时日,因为政府监管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了民营小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同时此项举措也会受成本效益原则制约和社会安定因素影响。制度完善和普及法律认知程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全民道德水准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从国家长治久安来考虑,加强政府行政监管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和社会公德理念,为其活动规划准则和界定方向。当法律影响下,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规范的时候,全民道德水平才真正提升,民营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管理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我国的电力企业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企业的财务统计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且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制定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 并以此来推动和提升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进而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更好的服务, 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一、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要想有效的提升我国的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就必须要了解目前的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分析优势与不足, 制定有针对性的提升措施和解决办法, 就目前来看, 我国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可遵循的规范, 这样也就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 很多操作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内部虽然有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上的制度上的审批和稽查问题, 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也就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是会计核算在落实的过程中无据可依, 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另外, 从管理和约束制度上来看, 我国电力企业的制度也相对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追责机制不全面, 会计核算的基本监督职能没能够有效发挥。

(二) 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还没有树立端正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

即在现代财务管理部门中, 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因此在对待自身的工作上, 也存在玩忽职守和随意性强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观念培训, 树立正确积极且端正的财务工作态度, 使其真正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并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中尽可能的缩小误差, 节约工作成本。

(三) 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和数据还存在不真实和不准确的现象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那么就无法指导其他部门的财务行为, 也即无法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 因此在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控制数据统计和信息核算的准确性。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这方面的实行情况来看, 还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一些电力企业的财务统计误差还比较高以及各种相关报表和原件的丢失和损坏等问题, 都严重的影响了财务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二、提升电力会计核算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既然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那么在未来的财务管理活动中, 有关部门就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并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制定专门的管理措施, 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 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 集中化会计管理的落实

要想实现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观念, 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 使其真正的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能够从思想上端正的对待现有的工作任务。因为一切工作任务的完成都要依靠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实现, 所以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入手, 只有积极转变管理挂念,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才能实现更好的工作效果。要使工作人员意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性, 明确财务部门不是附属于某个部门的机构, 而是单独的财务统计和管理部门, 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和指导, 并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 从工作的理念和态度的转变上还应该注意一点, 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的管理和工作方式, 逐渐的向集约化转变, 不仅是工作的成本能够实现有效的节约, 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在财务部门的管理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预防管理真空, 也就是说要使得每一项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而不是只停留在制定上。制定的落实情况才直接的影响到管理的水平, 因此, 有关财务管理部门除了要严抓思想意识问题, 还应该重视落实问题。

(二) 加强电力企业的内控, 健全监督机制

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其工作的过程中, 应该受到自身以及其他部门的监督, 避免由于管理和监督上的漏洞导致的腐败问题的产生, 本着对企业的资金负责的态度, 财务管理部门不仅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还应该积极的接受外部监督。这样就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严格的控制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使得每一项工作的进展都能集中而真实的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 适当的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 强化资金管理, 确保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可靠

1. 加强对电力企业的各项收支管理

财务管理从大的方面概括, 可以分为企业的总体财政支出和总财政收入, 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生产效益的时候, 就要根据现有的收支情况进行统计。一般来说, 要想实现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有效管理, 就必须要将各种票据留存和保管好, 并及时的将各种款项汇至相关账户, 做到对现有资金情况和来源的统一管理。从制度上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 都要经过严格规范的手续, 任何一个部门的支出项目都要经过细致的审核, 不仅要评价该支出项目是否合理, 还要评价该支出项目的具体操作是否可行, 以及效益如何等问题, 对于重大的支出项目要在各部门工作会议上进行集体讨论, 通过方可批准; (2) 严格的开支标准。即对于电力企业的各项开支, 都应该根据国家的现行标准予以约束, 并且还要根据地方财务状况以及消费水平和市场评价, 对现行的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考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可控支出, 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3) 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也就是说在企业的项目资金管理的过程中, 要认真的追踪资金的流向, 避免巧立名目的挪用款项的事情发生。

2. 加强往来款项的有效管理

往来款项是单位资金收支活动的一部分, 应切实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员要设立登记往来款项的备查账。对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要及时进行核对。单位之间不得借用现金, 对于各种应付款要有偿还计划。严格控制暂付款的规模。单位要切实加强债权债务纠纷的处理工作, 对各种往来款项要及时清理, 不得长期挂账, 呆账、坏账要严格审批处理程序。

3. 会计核算一集中三不变制度

对资金的请用、拨付, 原始凭证的传递、审核, 账务的处理, 印鉴的保管, 票据的领用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进行集中统一会计核算, 所谓集中统一会计核算是指在单位内部理财机制、资金支配权和财务管理职能、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由单位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 集中办理资金支付结算, 统一发放工资, 集中进行会计核算, 集中管理会计档案, 统一财务公开, 实行集中统一会计核算。这种统一管理可以在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 避免琐碎项目的遗漏。

4.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负责人决策能力。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理应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财务管工作中去,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带头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和规章制度。要以一贯的敬业精神, 立足本职, 当好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头羊”。增强培训意识, 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为适应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必须要在未来的企业管理过程中,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思想素质的双重培训。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 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应该积极的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完善自身管理制度, 提高监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参考文献

[1]童君.加强电力会计核算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广东科技, 2011, (20) .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篇3

【关键词】电力;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管理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之下,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如何在众多电力公司中脱颖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广大电力企业管理者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财务管理与电力企业运用的各个环节都直接相关,在相关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电力会计核算,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当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要想提高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首先应了解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以此为基础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劣势,这样才能科学的制定解决对策。具体来说,当前我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实际上现阶段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并未制定科学的规范,很多操作都没有硬性标准,这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与水平。同时,当前电力企业内部没有针对一些细节稽查和审批问题给出明确的规定,换句话说,现阶段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尚无据可依,这对于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此外,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与约束机制也不完善,追责机制不全面,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会计核算数据不真实

当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数据不能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真实体现出来,企业中其它部门的相关经济活动难以展开,同时对于企业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也非常不利,可以看出,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有必要严格控制数据统计与核算的真实性。但是,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这些工作上欠缺的还很多,很多要求和指标都达不到,甚至一些电力企业在财务统计上还存在较大的误差,大量原件丢失、财务报表损坏问题存在。

3.财务管理意识不端正

在当前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很多工作人员并未意识到财务管理对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其工作的随意性较强。要想切实解决该问题,必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加强观念培训的力度,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起端正的工作态度,使其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不断缩小误差。

二、加强电力会计核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如上文所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及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1.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

在电力企业资金收支活动中往来款项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首先,针对往来款项风险进行预测。风险可能来自不同方向,在电力销售之前企业一个针对不同因素展开系统风险预测,将用户的资金循环周期及财务能力等方面内容作为重点进行分析,注意使用信用销售方法时,不能过于重视财务因素分析,忽视对表层风险的评估,对于用户的非财务因素风险预测也同样要重视。其次,加强对往来款项风险的审查。应结合企业风险评级标准,针对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综合考量用户的审定要点。

2.会计管理应集中化落实

为了切实提升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人才储备和管理,组织从业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向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宣传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电力企业中构建起财务管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使电力企业会计管理得到集中化实现。此外,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注意在工作中应该关注细节问题,积极将每个财务管理指标最大化实现。

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着重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提高相关负责人的决策能力。在电力企业中负责人就是单位中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应尤其对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具体来说,应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方法,负责人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带头对相关法规和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此外,还要增强培训意识,使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不断适应当今改革的新趋势,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注重对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的培训教育力度。

三、结语

总之,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来说,会计核算工作影响非常大,所以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民. 实施ERP信息系统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实施应用ERP系统体会[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8:15-16.

[2]戴榕. ERP信息系统在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中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5:176+186.

[3]应全华,王吉升. 实施ERP信息系统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J]. 中国总会计师,2011,05:104-106.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篇4

时间:2004-6-16 15:34:13 作者:张思滨

浏览次数:1730

一、锅炉供热企业现行财务成果核算办法

哈尔滨市最大的专业化锅炉供热单位是隶属于哈尔滨市房产管理部门的哈尔滨锅炉供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供热采取分散和区域的燃煤锅炉供热方式,供暖热费价格执行当地市政府统一定价按31.15元/平方米(使用面权)收缴供暖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统收统支核算形式.供热期为当年10月20日至次年4月20日,总计六个月.目前执行的31.15元/平方米的收费价格是当地政府根据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在2000-2001年度供热期新近制定执行的.收费价格中的费用构成为: 项 燃 运 水 人 小 管 折 大 合 料 电 工 修 理 旧 修

目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计 费 计

单项费用-31.15(元/平方米)(一)收入的核算

1.供暖费收入分成二部分:一部分为本期供暖费收入,一部分为陈欠供暖费收入(以前年度供暖期未收回的在本期收固的供暖费)设置的会计核算科目“供暖作业收人。2.“供暖作业收入”科目的使用方法

(l)收到本期或陈欠供暖费时,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记“供暖作业收入”,实行供暖单号核算.(2)供热期结束后,结转本期“供暖作业收入”.借记供暖作业收入贷记“供暖收支结余”科目(二)供热成本费用支出的核算

1.设置“供暖作业支出”科目核算冬季供热运行期发生的各项运行费用.2.供热成本费用项目:(1)燃料费:供热期内直接为用户供热所耗用的燃料费用.(2)人工费:供热期内直接为用户供热的司炉生产人员基本工资、附加费、津贴、补贴等费用.(3)运输费:由铁路货场将煤炭直接运到各锅炉房,各锅炉房之间的煤炭运转以及炉渣清运等发生的全部运输费用.(4)水费:供热期内为用户供热的锅炉及设备用水而发生的水费支出.(5)电费:供羔局内供热直接耗用电能而发生的电费支出.(6)运行维修费:供热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中、小修理支出及软化水费用.(7)管理费:供热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费支出及收费人员支出以及与供热工作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用.(8)锅炉设备折旧费:按照该项费用在收费价格中所占的比例提取的锅炉设备折旧费.(9)锅炉设备大修理费:按照该项费用在收费价格中所占比例提取的锅炉设备大修理费用.(10)劳保支出:离、退休人员的劳保费用支出.3.“供暖作业支出”科目的使用

(1)供热运行期发生各项运行费用时,借记“供暖作业支出”, 贷记相关科目.(2)供热期结束,结转实际成本,借记“供暖收支结合”科目,贷记本科目.(3)在供热运行期对本科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财务成果的核算 1.设置“供暖收支节余”

科目进行财务成果的核算.余额在贷方则为盈余,余额在借方则为亏损.2.科目的使用

(1)供暖期结束,结转供暖费收入,记入“供暖收支结余”科目贷方.(2)结转运行期各项供暖费用支出.记人“供暖收支结余”科目借方.(3)根据当期收取的当期供暖费数额,按照锅炉设备折旧费,大修理费在供暖费价格中所占费用比例提取这二项费用,转入“供暖收支结余”科目借方,即:借:供暖收支结合,贷:房产专项资金一锅炉设备折旧费、大修理费.(4)“供暖收支结余”科目借、贷二方 数额比较,余额在贷方则为结余,余额在借方则为超支(亏损).二、目前实行的这种核算办法的弊端

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带有浓厚事业单位核算模式的核算办法,曾对当时的供热核算起过积极作用,也反映了当时的供热经济核算客观状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核算办法的弊端不断显视出来。

(一)陈欠供暖费的结转办法掩盖了当期的实际盈亏情况,不能够客观反映财务成果按照收入与支出相配比的原则.陈欠供暖费收入应是属于以前年度供热期的收入,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在期所属供热期收上来,以至造成了以前供热期的亏损盈余数额的减少.所以将陈欠供暖费收入作为本期收入处理不够准确,必然形成当期亏损由于核算方法导致的人为减少或盈利数额增加。

(二)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的提取办法过于机械,与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的客观实际支出相脱离。按当期的供暖费收入作为基数提取固定比例的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用作为供热期结束后的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费用支出的做法与目前锅炉设备、系统所需更新、改造、大修理资金的客观实际需要有较大距离,造成与财务核算对象的相互脱离.近一、二十年来,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随着城市拆迁、改造步伐的加快迁入楼房,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市场经济形势下部分企业在适应市场的转轨变型中同时带来了大量职工下岗、待业,企业效益很低的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热费总体支付能力下降.加之历史的原因,城市居民的冬季供热一直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对待,资金的投入多年来严重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系统老化,跑、胃、滴、漏、热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开始集中显现.因此,这部分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所需大量资金是不能与按照当期供暖费收入固定比例提取的折旧、大修理费相平衡的.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居民温暖越冬.供热企业从各个渠道筹集资金进行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大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三)锅炉设备的折旧,大修理资金帐面空挂而实际并无此部分资金可供使用.改革开放20年来.仅东北地区的城市供热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70年代初,城市居民主要以自行取暖为主,职工单位仅发放二、三十元的冬煤补贴,尚构不成企业负担,进入80年代.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使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迁入楼房,多年供热福利制的习惯性.使这部分职工的热费仍由职工单位承担,全社会的热费支出大幅度提升.以沈阳、长春、哈尔滨市为例.1979-1998年的20年间,供热面积,热费支出分别增长了21倍、105倍,居民集中采暖的热费总支出由1979年的2350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5亿元.这一巨额的热费支出.使东北地区的城市企业、个人都难以承受.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重工业比例大,历史包袱沉重,因此亏、停产企业增多,下岗、待业职工比例增大,因而也就造成供热企业的收费难.供暖费征收率多年在60%左右徘徊,供热企业出现了多年严重亏损现象.冬季供热运行期的基本费用尚且不足,只能依靠贷、借款来维持供热运行,因而也就拿不出锅炉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理费用.根据这种现状,财务部门提取的折旧、大修理费只能是帐面空挂资金并无实质的意义.(四)财务成果核算不够准确,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成果的核算是对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的反映,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房管部门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是采取供暖费收入一燃料费一人工费一运输费-水费一电费一运行维修费一管理费一锅炉设备折旧费一锅炉设备大修理费一劳保支出=盈利(亏损)由于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用是硬性作为预提性专项资金提取的与夏季实际可能的锅炉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成本费用支出存在距离,必然使最终财务成果核算信息失真.三、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的几个方面

会计工作要受国家法规、准则、制度的制约,但是.由于国家法规、准则、制度的制订带有主观性,又由于人们队识水平的客观局限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使得各种法规、准则、制度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财会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准确把握、处理好这些关系,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果机械、呆板地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置实际情况于不顾,则是错误的也是不足取的.供热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特殊性的行业有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的、灵活地执行财务制度才是保证供热企业会计信息客观、准确的生命力之所在.(一)陈欠供暖费收入的结转应采取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转增以前年度盈余的办法.供热企业当期收取的陈欠供暖费是在以前年度供热成本己支出的前提下收取的.以前年度供暖费按照配比原则就应计做以前年度应收而未收囚的收入来冲减以前年度由于这部分供暖费未收回而形成的亏损或转增以前年度盈余,在本期财务成果决算报表中反映.进而从一个方面保证财务成果核算的准确性.(二)锅炉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理费用支出应以实际发生为原则.锅炉供热企业的锅炉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生产经营活动,由于自身特点是在供热运行期结束后进行的,采取按照当期收入预提专项资金计人费用这种办法,一方面.由于设备改造、更新、大修理过程的复杂性,无法准确预计工程资金发生数额,因而不能反映其客观实际资金支出情况;另一方面?也造成财务成果会计核算的信息失真.因此,以实际的资金支出耗费作为供热成本中的一项费用处理是较为妥当的.(三)财务成果核算应分期、分步骤进行。

锅炉供热企业供热运行期的财务成果决算是在供热运行停止后的每年六月末为会计决算截止期,此时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刚刚进行,这部分锅炉维修、改造工程决算的截止期为当前12月末.锅炉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资金支出作为供热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视为费用支出处理.根据这个特点,其财务成果的核算应分期、分步骤进行.1.由于供热企业的运行成本支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首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篇5

第一条 原始记录的填制和管理规定

一、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产量、质量、工时、设备利用、存货的消耗、收发、领退、转移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等各个环节,必须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二、为了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清晰、及时并便于汇总,对各种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和填制方法,必须由公司统一印刷。

第二条 计量验收的规定

一、计量验收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资的收发和转移进行其数量计量和质量的检测验收。

二、为保证计量工作的质量,各单位需配备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种计量器具(仪表、仪器、量具、衡器等)并按规定周期进行校验和维修,以保证计量器具准确度。

第三条 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清理盘点规定

一、物资验收:必须把好物料的质量、数量和购物单证三个环节,主要看实物是否和送货单相符,送货单和所开发票是否相符,是否与合同规定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相符,发现数量短缺、品种规格不符,要查原因,落实责任,质量有问题的要坚决退货。

二、物料的保管和保护:合理存放物料,便于发放,检验和盘存,并提高仓库利用率,按物料类别划分存放区域、定号定位。科学的保护要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物料的理化性质,1

针对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程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防潮、防锈、防火减少自然损耗。

三、物料的发放:根据经批准的领料单,及时保质保量保规格

品种地发放各种物料,逐步建立健全定额发料制度。

四、物料的清点和盘存:对仓库与现场的物资必须进行定期和

不定期的清查和盘点,以检查账物是否相符,收付存是否有误,存放

物料有无超储积压、损坏或变质,对生产用超储积压物资由仓库列出

清单,报物资处、制造公司经理审核,集团公司经理批准后处理。对

盘盈、盘亏和毁损的物资按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和处理。

第四条 内部审计的规定

一、审计部是一个有权威的、独立的、超脱的、客观的内审机

构,它代表集团公司监督、检查、考核各基层单位业绩,及时发现生

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

效益的建议,制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用以健全内部控制,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的任务:

1、对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2、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会计报表、结算的真实、正确、合理、合情进行审计

并签署意见。

4、对本公司下属各公司经理的任职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做到一

年一小审,离任一大审。

5、对严重违纪行为进行专案审计。

三、内部审计的职权:

1、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

文件资料。

料。

4、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和失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人员,向领

2、参加有关会议。

3、对审计中发现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

导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5、对阻挠、拒绝和破坏内部审计工作的,及时向集团公司总裁

室报告,以便争取应急措施。

6、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肃的经济监督,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依法秉公办事,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具有证据力的审计凭证,作为经济行为是否合法,是否违纪的佐证,对审计结果要作出恰当的公正的结论。

第五条 关于原始凭证管理的规定

一、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的载明经济业务,执行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

据,有关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内容,必须填写清楚,大小写金额必须相

符,必须以发票联作为报销凭证,购买财产、物资的经济业务,必须

凭有税务监制章的合法凭证予以报销,支付费用的业务事项必须与有

关往来账上的记录和凭证所列内容一致的单据予以报销,预付货款,必须根据有关合同、协议规定,由有关业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

二、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好收付第一关,以确保经济业务

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手续完备,符合法规制度,提倡“先审后批”

“一支笔批准”“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财务管理科对原始票据

进行业务技术性审查并签名后,提交领导批准,形成审批、两道防线。

公司的重大经济决策,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应

集体研究决定。

第六条 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一、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本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计划、重要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劵、编制目录、装订成册、指定专人保管,防止丢失损毁。

二、调阅会计档案,要严格办理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

要经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对外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要有正式介绍

信,经会计主管和总裁批准,要详细登记调阅档案的名称、调阅日期、调阅人员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调阅理由,归还时间等,调阅人员一般

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外出,需要复制的,需经公司总裁同意。

三、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要按照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由财务部

门鉴定,按照规定程序销毁。(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见附表)

1、由会计机构人员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劵号、册数、起止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2、集团公司经理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3、销毁会计档案由财务部派员监销。

4、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

清点核对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

监销情况报告总裁室,5、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未了事项的凭证不

得销毁,应抽出单独立劵,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为止,单独抽出的档

案应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正在建设的单

位其保管期满,档案不得销毁。

第七条关于办理会计交接的规定

一、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

手续,没有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

二、会计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工作在规定的限期

内全部移交清楚,接管人员应认真接管移交的工作,并继续办理移交的未了事项,移交后,如发现原经管的会计业务有违纪财会制度问题,仍由原移交人负责。

三、会计人员办理交接前,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登记完毕,电脑打印输出后,在最后一笔

余额后加盖印章。

3、整治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要写出书面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移交的凭证、账表、公章、现金、有

价证劵、支票簿、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四、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员负责监交,一般会计人员交接应由科长(主管)监交,科长交接由部长监交,部长交接由公司主管总裁监交。

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篇6

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多个子战略支持下,为实现各个子战略确定的目标而实施的管理。它的特点是使企业管理的集约性强、企业发展方向明确、利于企业资源向优势集中、促进员工的团队建设、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战略”侧重于某个方面的计划和策略,比如经营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等等,一个企业可能没有战略管理,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肯定有战略,无论是在企业初创时期还是在企业发展时期。随着企业参与领域的扩展,实力的不断增强,战略管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而在企业战略管理诸要素的形成过程中财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方案的形成必须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能够充分、真实、准确反映说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利用历史和现实财务数据的优势,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和战略标准,运用战略分析的方法,对涉及企业各个战略的销售收入、成本、利润及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的数量规模、变化趋势、构成比例和对整个企业贡献程度的实际数据以及其中的规律性进行科学测量,从而得出形成企业战略的依据,并进而上升为企业战略方案。

战略思想的形成是实施战略管理观念的核心,但每一个新的具体战略思想的形成,需要有企业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风险、内部的优势和弱点的分析和把握,无论是分析外部机会和风险,还是把握内部优势和弱点都离不开财务数据的测算及由此得出的评估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选择进入新行业的战略比较少,大多选择延伸既有行业或进入与既有行业相关联的行业的战略,但无论实施哪一种战略,都离不开对各产品和各市场的收入、成本、利润水平、变化趋势及总体构成的数据等财务资料的支持。因此,充分量化了的财务数据,是形成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制定和实施具体战略的重要基础。[next]

从目前的情况看,组成企业战略的要件大致有4项:需求、产品、顾客和地域,4项要件变换一项或几项进行重新组合便形成新的战略,例如,变动“产品”要件就是产品开发战略,变动“顾客”或“地域”要件就是市场开发战略,“顾客、产品、需求和地域”要件均发生变化即为多元化战略等等,而战略要件的变化不是随意性的,需要经过各种有效的科学论证,其中在论证过程中财务数据十分重要。在每一项备选战略方案论证中,主要有以利润额或利润率为标准的吸引力论证、以降低成本和资源整合为考察点的协同效应论证、以涵盖财务资源要素在内的企业优势论证等,论证完成后,将以财务数据为主的论证结果提供给决策者进行参考,选择出最优的方案予以实施,

因此,财务经济方面的论证是战略方案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战略管理实施的效果最终由财务指标来体现。企业的战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衡量一项战略方案优劣的最终标准是方案实施取得的效果,而能够最直观体现战略实施效果的便是贯穿于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财务指标。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对战略规划进行量化的过程,就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实践过程,而最终反映战略管理实施效果优劣的是实施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的财务数据指标。在企业的目标利益上,企业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尽管财务管理在战略管理中处于从属和服务的地位,也同样属于实现企业目标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是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在要求。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基本上是成本的核算、资金周转与运用的筹集和记录等,而目前我们实施的战略管理要求财务管理要树立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事关企业全局的管理,关乎着企业的未来命运,它包涵着对企业多个子战略的管理,每个子战略的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目的均是战略管理的成功实践,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管理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对企业战略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作用。[next]

二、优化资金管理结构。资金管理是顺利实现战略管理目标的保证。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战略管理上的资金使用与例行运营中的资金使用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列入战略管理目标的项目是企业必须完成的项目,因此,事关战略管理目标项目所需资金必须优先、及时、足额供给,绝不能沿袭例行运营中的资金使用顺序和方法。比如,战略管理中如果以合同兑现率为目标,那么扩大生产能力、改进生产设备方面的资金必须保证;如果把提高服务质量列为目标,那么增加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资金必须保证;如果把提高产品质量列为目标,那么提高质量检测手段和其他相关的资金必须保证。可以说,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战略管理运转效率,一定要优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运转的顺畅。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篇7

水务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水务管理的主要事业单位, 其使用管理的资金主要源自于财政拨款, 包括行政管理费用、人员经费以及项目经费等。这些经费作为预算资金体现在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内容中。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结果的准确性, 对水务系统财务管理水平提成了严格的要求, 不仅需要水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同时,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运行、解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工作, 进而提出提升水务系统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 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集中核算的内涵

水务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主要是指, 水务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应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在保存不改变的情况下, 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 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管理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 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一) 对于任何事业单位来说, 都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从财务的根本职责来看, 核算和监督都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之内。在现实中, 就应该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财务监督工作进行合理的划分,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 还可以将之前的内部监督逐渐转变成外部监督, 保证监督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平化, 从根本上避免水务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 规避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

(二) 任何事业单位都要进行统一开户,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可以得到统一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高效利用, 有利于事业单位统一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让每个事业单位的员工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财务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严谨性。

(三) 对于任何事业单位来说, 都要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机制, 把事业单位所有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 还能保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员工的福利待遇基本相同, 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四) 只有执行财务集中核算, 才能将事业单位的重心投放到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中来, 从事业单位财务的基本信息入手,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 并将整理出来的财务信息根据种类和年限进行合理的分类, 这不仅可以为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了便利, 同时, 还有助于财务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 财务集中核算作为直接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式, 它不仅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 同时, 还能将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资产情况以及资源流动情况进行真实的反馈, 进而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同时, 也将财务集中核算的优势进行突凸显。

三、水务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水务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 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对这四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一) 会计责任主体有待进一步明确

即使我国大多数的水务事业单位已经实施了财务集中核算机制, 但是, 会计责任主体模糊, 虽然财务集中核算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负有相关的法律责任, 但是, 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直接指明会计责任主体在法律含义上的变革, 因此, 在执行阶段, 不能给财务集中核算部门和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法律责任划出合理的界限。

(二) 不利于实物资产的监督与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 财务核算部门会根据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以及财务记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集中管理, 而每个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应该由对应事业单位自行管理, 这种财务核算部门不给予管理的实物资产以及各个事业单位不给予管理的实物资产交易财务记录的现象, 直接使得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变动和财务记录出现不符的情况, 从而可能导致账物不符的状况出现。

(三) 缺少一套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对于现代的水务事业单位来说, 现有的经费开支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水务事业单位的财务需要, 再加上缺少一套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费用结算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执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时, 会出现某一个项目预算事业单位请求支付而核算部门不给予支付的现象。

(四) 对水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对不利

在水务事业单位运行时, 施工期限是固定的, 一般设置在当年汛后或者次年汛前,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个问题, 即专项工程款项的现实支出期限和财政年度不符, 再加上在进行水利建设时, 由于属于同地方拼盘项目, 就会出现中央和地方财政相交的问题, 这些现象会给水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从财务集中核算视角提出提升水务系统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水务财务管理体制, 实现财务集中核算与水务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机统一

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管, 从而使得水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范围更加宽广。财务集中核算主要的管理内容有五方面:第一, 财务管理计划的编制;第二, 资金的统筹;第三,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第四, 财务流动信息的监管;第五, 事业单位效益的评估。由此可以得知, 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不能代替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执行财务集中核算的水务事业单位来说, 要想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就要建立完善的水务财务管理体制, 从而实现财务集中核算与水务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机统一。

(二) 做好水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 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水务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时, 要结合实际情况, 将水务事业单位各个项目中存在的多样性和繁琐性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并根据上述特点做好水务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 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通过预算编制实现事业单位的“先预算、后支出”的标准, 通过预算编制给水务事业单位争取更充足、更完善的预算资金。

(三)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持续完善水务资金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模式下, 水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再需要进行经办资金的核算工作, 但是, 该工作仍属于水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所以, 还要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负责, 全面参与到水务事业单位所有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中, 例如, 工程预算管理过程、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合同管理工作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工作等。为了避免水务项目资金出现挪用或者挤占的现象, 还要加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对资金的应用情况以及应用效果进行全程监管, 并根据监管结果进行评价, 从而推动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四) 创新财务管理方式, 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方式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 只有水务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 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要想保证财务管理方式的合理性, 不仅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 同时, 还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从而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平。此外, 随着科技的发展, 水务事业单位还可以将先进技术融合到财务管理工作中, 进而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推动水务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五、结语

水务经济和水利经济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水务经济比水利经济涉及的层面更广, 但在本质上和内在规律上几乎相同。水务经济的本质主要是借助完善的机制, 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 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前, 为了给我国水务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力度。越来越多的水务事业单位开始利用财务集中核算的方式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从而推动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朝着更规范、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从财务集中核算的内涵出发, 对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进行讨论。从未明确会计责任主体、不利于实物资产的监督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解析目前水务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 从财务集中核算视角, 提出提升水务系统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 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提升水务系统财务管理水平,途径探究

参考文献

[1]董梅, 吕潇颖, 肖雪.大型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3 (06) .

[2]郭凤丽.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集中核算[J].会计之友, 2013 (06) .

[3]冯林梅.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会计集中核算[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10) .

[4]刘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14 (03) .

[5]黄勋, 成丽君.关于完善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以岳阳市水务局为例[J].湖南水利水电, 2014 (05) .

[6]逄红.论水务集团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5) .

[7]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 2008 (10) .

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篇8

摘 要 近几年,我国企业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逐步上升,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做好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日益重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提高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责任成本 成本动因

一、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不力的原因

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关键。然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效不是很好,成本会计也尚未完全发挥出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成本費用预算流于形式且执行不力

目前,很多推行财务预算的单位都是由财务部门牵头制定各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虽然也有其他部门的参与,但预算制定时多数情况是各部门极力争取对自己有利的预算结果,如果预算不符合其利益就会消极对待甚至阻碍预算的实行。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经常发生以预算不合理为由要求调整预算的情况。另外,在对脱离预算的原因分析、奖惩等过程中,也存在走过场、不深入等情况,导致预算的成本控制作用大大削弱。

(二)成本费用的分配及核算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品种法、分步法等核算方法,其尽管也在不断改进完善,但与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制造技术不断进步相比,仍有不适应之处。尽管成本管理中的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在成本管理系统已经发挥并且仍在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消费者不仅在使用功能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还要求在产品中能体现使用者的个性化;产品复杂性日趋增强,研发设计成本比重大幅上升等,成本会计的管理思想及技术也应随之不断发展完善,而我国企业目前在这方面多处于消极状态。

(三)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各种决策成本,如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以及各种非物质形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也应纳入成本管理这一系统中。

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

二、提高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的对策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我国企业在成本控制、核算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要做好成本核算、控制工作,必须在基础数据收集、观念、方法、实施力度等方面加以完善,以进一步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结合我国目前国情,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成本核算基础资料体系

只有做好收集、记录、汇总等工作才能对发生的成本费用准确核算,也才能进一步控制好成本费用。因此首先应建立适用于各部门、车间的成本费用管理和登记制度,完善成本费用的信息收集工作。生产车间及各费用发生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费用审批制度,在费用发生之前都要经过申请,对涉及成本费用的申请单、发料凭证、考勤记录等原始记录要按规定收集并及时交回财务部门,为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及预算等打好基础。相应的,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设计一套简明的基础数据采集表格、单据供各部门、车间使用,以及时统计成本费用数据汇集到财务部门。另外,要做好这项工作,基层的统计、仓库保管等人员的责任意识很重要,要有意识的对其进行培训,增强其执行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 做好成本费用的预算并发挥其作用

在做好成本费用的记录收集工作的基础上,应对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并参考类似企业的情况,由各部门共同制定恰当的成本费用预算及相应的成本控制与费用定额管理制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分成本费用的责任单位,确定责任预算指标。确定责任单位,实际上就是解决各项预算指标由谁负责的问题,在此,应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尽量细化。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应注意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活力的预算控制机制。

为保证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要对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过程实施跟踪控制。必须根据日常统计的资料,将当期发生的实际成本与责任成本预算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确定各种差异的责任归属,据此不断改进预算及其控制手段。

(三)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推行责任成本

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的活动密切相关,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企业内部每一部门和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员工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推行责任成本制度。

完善成本管理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制订具体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才能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或个人。在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责任范围基础上,要按照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及相应奖惩。

(四)延伸成本管理的范围以更好控制企业总成本

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成本,这个过程,既包括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另一方面,顾客使用该产品的整个消费过程也应包括在内。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是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企业资源的耗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项支出均是影响该产品决策是否正确的因素,因此成本管理工作者从产品的引进阶段就应参与进来,协助作好产品成本规划,这也有利于今后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也要包括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五)从成本动因出发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

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企业只有真正了解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传统上把业务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产生因素,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本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随着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制造过程日益高度自动化,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机器折旧费、动力费等需要分配计入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又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将单一标准的分配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从而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这样才能清晰地揭示哪些产品具有有效的盈利能力,实现科学决策,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也能作到有的放矢。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比如,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等。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总之,要提高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既要从技术、方法上入手,采用适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也要在制度上、观念上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发挥出成本会计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姬岩,杨树和.浅析工业成本核算有关问题.中国商界.2009(5).

[2]郑仁森.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时代经贸.2007(5).

[3]过涓.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上一篇:写人作文的好开头和结尾下一篇:捕风捉影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