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的工作推行为例,强调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具体介绍了该院社会实践的运行及创新模式,提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应凸显示范、促进建设,服务学生与社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1: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探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光要学习专业应用基础知识,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在社会中能够独立生存,早日过渡成为“社会人”。

国家各个高校为了满足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需求,先后开展了“三下乡”、“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支教”等形式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此众多的实践活动让高职大学生对社会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找出理论和现实工作中的不同,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增进自己在实践中的才干。但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高职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本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同时赴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等部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进行了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够全面认识社会施加,部分高职学校的老师甚至将学生的专业实习等同于社会实践活动,殊不知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区别。

(二)社会实践活动缺少组织性,难以保证实践的时间,同时还不具有专业特色。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并颁布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将其纳入教学日常计划中,但有的高职学校在此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只是又学校的一些团体组织自发开展,不能将学生的学习专业特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

(三)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完整的系统评价体系,使部分高职学校将改活动搞的过于形式化,且活动内容形式变现的过于肤浅,甚至是采取学生工作处发一个通知后设几个奖项,敷衍了事。

(四)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难以提供充足的开展实践活动经费,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度不高,参加的人少。虽然得到了国家的广度重视,但是在全社会(社区、企业、家庭等)并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工作,以至于社会还是传统的认为学生仍然以学习为主,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什么意义,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另外,只有在资金充裕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开展活动,有的高职学校不重视改活动,可以说不投入资金,致使活动难以开展。

二、对高职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本论文针对调研的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一)建立领导机制,引导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应当建立由校院的专业老师组建专门的社会实践团体组织,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学生所学的特色专业设计将专业、思想教育和社会活动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项目,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度,并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予以专业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将社会实践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模式

将该活动融入到教学计划中,能够做到在活动时间上的制度化。利用课余的时间经常搞、寒暑假的时间集中搞,将社会实践活动尽量做到连续性的开展,避免以往只利用寒暑假的“扎堆”现象。

在以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多是由校学生会进行组织,利用时间集中的时间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活动开展的较为形式化,内容较为单一,我们应当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构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一心、三化、五结合”的模式。

在以创新创业为中心的前提下,将社会实践的模式不断创新,逐渐将社会实践活动逐步专业化、项目化和社团化。最好也是最直接的专业化创新就是将专业老师的布置的实验课题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社会实践的项目化就是采取向学校有关部门以申请项目的方式进行创新,这样不仅可是使社会实践的目的更加针对,同时还能够解决一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在高职学校的社团团体中一般都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将社会实践社团化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同时社团的成立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动员全社会成员理解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同。通过政府、学校靠媒体的广泛宣传,向全体社会成员宣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大意义。让社会的主要全体人员认识到开展改活动的重要性,同时聘请当地的优秀企业家、事业单位负责人等等到学校进行指导,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保障充足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

为了保障活动的持续、有效性,高职院校能当主要通过下面三个方面,多方面的保障社会施加活动经费。

1、通过社会实现的项目创新,一方面保证经费的补充。

2、尽可能的争取社会企业的支持,对活动开展进行资金上的赞助。

3、从老师科研经费入手,把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从老师课题经费中开支。

[基金项目:本文用于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及发展影响的教育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473号]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

作者:韩笑波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2:

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运行及创新模式

摘要: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的工作推行为例,强调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具体介绍了该院社会实践的运行及创新模式,提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应凸显示范、促进建设,服务学生与社会。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示范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指的是高职大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实践活动和自主参与的企业顶岗实习活动的总和。下文将从高职社会实践工作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的现状与主要做法,探索该校社会实践工作的示范模式,为其他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的探索与推进提供了现实借鉴。

一、高职院校进行社会实践工作的现实必要性

当今,随着各地高职院校的兴办、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就业等问题突出。这个形势下,社会实践工作具有现实必要性。“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实习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是教育的载体、前提和基础,而教育是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1]

1.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教师跟上了企业行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了科研能力,将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在“用”中“思”、“学”,巩固了课堂理论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2.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一个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竞相突破的要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包含多个要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大学生要获得这些要素,最重要的途径无疑是参与社会实践,在“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的良好循环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3.树立高职院校的良好声誉。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就业品牌的打造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声誉来源于学生的就业质量及其在企业的良好表现。通过社会实践,学院教学质量提高,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职学生将赢得企业的欢迎,为院校增光。学生是学院最好的名片,企业的口碑是学院最好的宣传,良好的社会声誉促进了学院的良性循环,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

二、广州番禺职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现状与主要做法

当前各个高校都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但存在四方面的普遍问题:学生管理部门热,教学管理部门冷;政治性要求硬,物质性支持软;理想色彩重,现实关怀轻;策划活动能力强,项目深化运作能力弱。[2]广州番禺职院结合实际情况,凸显高职特色,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规避这些问题,在03、04、05、06、08这五年获得团中央等六部委表彰为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近几年来,大一、大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与人数逐年上升,高年级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结合教学安排与示范性要求,参与率一直保持100%(如图),这种分层次、有序推进的社会实践方式稳步促进学生的就业,取得较好的成效。

(历年社会实践人数与就业率对比表)

广州番禺职院充分调动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秉承专业与社会实践对口,提高技能与素质的要求,采取积极以下四方面的措施:多部门参与社会实践,教务处、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联合发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各个教学部门具体开展,每支队伍均有学院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物质保障强,每年都有专项经费,每个系都有专款专用,校车输送教师与学生下企业,给企业指导教师发与一定的补贴;现实关怀重,从院领导、系领导到普通老师积极下企业慰问、指导或直接参与;项目深化运作能力强,企业顶岗实习项目化,实现了实践与毕业设计、企业参与答辩、现场面试就业连成一线。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社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广州番禺职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示范模式

在2006年12月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后,广州番禺职院的社会实践工作进入深化阶段,按照学院示范性建设的要求来推进与创新,形成了较有特色的运作与创新模式,为其他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示范与借鉴。

1.社会实践工作的示范运行模式

社会实践项目化。按照示范性建设的要求和多年的探索,广州番禺职院形成了社会实践项目化:一方面,与企业合作项目,以市场为杠杆、协调推进活动的方式,通过洽谈、签订合同等形式确定活动项目和利益分配,如软件学院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与艺术学院的鹏辉电池设计项目,这种方式既达到双向受益、互利互惠的目的,又推动社会实践和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提高社会实践的效益,凸显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特色。另一方面,由学院面向各系团学组织和广大学生提出社会实践项目规划,如“挑战杯”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学校与各社会实践团队签订社会实践目责任书,这种方式既能使经费、实践基地等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又能宏观调控与有效引导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的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化,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坚持走品牌战略,使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运行管理规范化。经过历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较规范的运行管理模式。从学院到各系再到各个实践队伍,都要有正式的实践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确定方案后,组织学生报名与进行相关的培训,发与培训证书及《社会实践行动手册》;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和下企业指导的教师购买人身保险;用校车送学生去企业,签订企业、学院与学生的三方实践合同,保障实践工作合法合理;在实践过程中,领导、教师积极走访学生,做好企业与学生的沟通和解释工作,校内有专职教师跟进实践情况,还有相关的宣传、新闻组采访各个实践队,出简报。实践归来话成就,全院各级团组织开展成果展示,将实践成果普及、分享给各位同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为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推进提供借鉴;参与的同学凭借企业的鉴定与实践经历,撰写心得,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培训课程体系化。形成了完备的培训课程体系,由学院团委统一安排,各个系承办,根据各系各专业情况开展分成各个专题的培训课程,如建工系与机电系的培训会更注重安全教育,旅游系与外语系的培训会更侧重礼仪培养等等。

培训课程体系化,不断地推进我院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课程化,就是把有组织、有目的、有要求、有考核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和教育改革的軌迹,列入教学计划,真正把大学生参加学籍管理和德育体能综合测评体系。[3]目前我院的社会实践与其他的学生活动列为1个学分。教务处负责课程的计划安排,指导教师负责编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考核方法和标准。

绩效评估制度化。我院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计划,把社会实践真正纳入教学体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企业顶岗实践,根据个人的顶岗实习鉴定表,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确定其实践的成绩;对于寒暑假社会实践,以系团组织为单位,汇编实践资料,举行成果报告会,按照各支队及个人表现评先评优。总的方向是,社会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把考核成绩作为实践课的成绩,分数计入学生成绩单(如大一、大二学生都撰写的社会调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30%的成绩)和折算成一定的素质拓展分数写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把社会实践真正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来抓,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者完成社会实践不达标者将不能毕业;同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社会实践工作的组织实施。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考核机制,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效果、参与师生的现实表现、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分析、考核、评价,促进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奖惩规章制度,对组织出色的系和参与社会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通过院报与团报《飘扬》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保障社会实践持续有效开展。

2.社会实践工作示范创新模式

基地建设多赢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的保证。我院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示范性建设要求,本着“合作共建、多元受益”的原则,一方面,基地不仅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基地实践时被用人单位看中,毕业后直接到基地去工作的。另一方面,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利用基地的便利条件,能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许多技术难题。社会实践活动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的意愿,因地制宜与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体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职特色。历年来我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地增加,2007有192个,2008达到287个,增幅较大,为企业的服务产出额较高。可见,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此外,我院定期评选表彰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与海鸥卫浴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海鸥学院,不断拓展社会实践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服务学生就业方面的职能,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就业四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监控网络信息化。结合示范性建设的要求,我院的社会实践工作的监控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在实践报名阶段,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信息,特别是勤工助学的信息,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顶岗实践,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实践阶段,出电子简报和网络报道跟踪实践动向。在总结阶段,汇总电子资料,绩效评估,利用网络,将实践成果推广普及。利用网络,社会实践形成了更好的运行与监控模式,效果更為明显,惠及更多的学生与企业。

实践成果科研化。社会实践成果的不断累积为科研化创造了条件,有些课题甚至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就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的。第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我院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前,组织有科研能力的学生参与科研课题,配以专业指导老师,带着课题去开展调研,付诸实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调查报告等学术作品参与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且屡有佳作获奖,如《多角度高效摘果器》荣获特等奖,《校内旅行社——爱之旅旅行社》、《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状况调查》喜摘金奖等等。第二、社会实践活动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如旅游系文秘专业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第三、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师的科研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在科研方面,目前已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创新研究》,撰写了一批社会实践的工作论文,并着手社会实践培训教材的编写等等,促进教师的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上,结合社会实践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社会实践的成果引用到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我院已有11门的国家精品课程,如工商模拟市场实训,在课程建设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实践工作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效载体,其示范模式的建立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制定和优化高职特色社会实践模式,我院除上述提及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未能做到示范,如专业教师的全员参与、实践品牌化等,因此仍需根据高职特色,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不断进行探索与推进。

参考文献:

[1]梁金霞.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2]李欢,段冬林.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前沿,2007,(06).

[3]张育广.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01).

(责任编辑/陈雅莉)

作者:廖建尚 管小青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析

摘 要: 社会实践作为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着力探索推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实践 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替周期逐渐变短,社会不仅要求人才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还要有很强的适应和再学习能力。这种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使得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成为必需,而社会实践教育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从理论知识到综合能力进行转化的良好机遇。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于是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引向深入就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强烈呼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换言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能否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选择成才之路。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直接和社会各基层的接触,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观察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符合青年学生成长的实际,对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实现办学目标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此过程中,高职教育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不明确,这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有准确的自身定位,在教学中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将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办学目标。《意见》不仅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还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各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更多的能够从事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结合,逐步建立起校内外协同育人的机制。

3.实践单位人才储备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互动双赢的必然要求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而许多用人单位却产生用工“紧张”的局面,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招聘途径招入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在于当前应届毕业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团队意识不强,而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了解本单位实际情况、能够立刻胜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适合的现象,是一个一直困扰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难题。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可招聘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实践中对他们的成绩、能力和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挑选适合单位发展要求的人才。同时,大学生在实践当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既能实现实践单位人才储备的目标,又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实践单位与大学生的互动双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使社会实践仍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加之社会上“高学历”和“多证书”的录用人才标准,使得实践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新闻媒体等在报道中一般聚焦于高职院校校园建设和毕业生就业率等问题,很少关注和报道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导致大家对社会实践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无法引起足够重视。

2.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缺乏根本创新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脱离实际,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社会实践活动仅做些简单的参观、走访和调查后便草草收场,使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大打折扣。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内容体系形式单一,往往局限于社团活动、暑期“三下乡”、参观访问、“四进社区”、支教支农等,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社会实践与专业关联甚少,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社会实践载体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社会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桥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由于数量少、类型单一,提供的岗位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导致大部分学生需要自己联系单位。此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缺乏稳定性,许多实践基地仅昙花一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持续开展。再者,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缺乏专业特色,部分基地只是单纯地挂牌,难使大学生达到真正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不能获得实践教育的良好效果。

4.社会实践评价和激励标准有待完善

社会实践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定和考核。但目前高职院校评定和考核模式较为单一,既没有规定学分,又没有制定出必要的考核手段,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热情。高职院校在考核时往往只抓典型的活动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剩下的都是合格。这种平均主义,缺乏对大学生实际表现的科学分析和考评,更无法与奖学金的评选、推优入党和推荐就业等挂钩,对学生缺乏制约力。因此,时常出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弄虚作假、滥竽充数等现象。此外,对参与实践的指导教师缺乏考核评价,未将其工作表现和成绩与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激起教师的参与热情,挫伤教师开展实践教育的积极性。

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1.社会要努力营造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氛围

要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长效机制,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营造“人人重视社会实践、人人关心社会实践、人人支持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首先,高职院校要改变原有的旧观念,重新对大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市场,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及时调整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重视大学生实践教育,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培养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产品”。其次,政府各级部门要积极调控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微环境。政府通过对大学生实践的支持与部署,有效提高大众对社会实践的现有认识,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再次,网络、电视、报纸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媒体可以加大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宣传。通过深入报道大学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内容,对实践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进行深入报道和后续追踪,扩大实践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力,从而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引导和推动实践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国家要积极引导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评估体系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保障和支持。制定完善的专项规章制度,提供权威的法律依据,明确制定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经费,以及社会各界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内容,不仅能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法可依,还能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章”可循。除制定规章制度外,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评估体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经费、效果、影响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监督、指导及评估。对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奖励,给予经费支持,对敷衍了解、弄虚作假的学校则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公开,对高职院校形成有效的制约力。

3.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在实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创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社会实践内容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内容各异、形式多样、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多样的实践教育内容体系。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传统实践项目的基础上,使活动内容向纵深方向发展。要针对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做出符合他们特点的社会实践内容安排,既要整体统筹规划,又要区分个体实际,使实践教育落到实处。社会实践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锻炼才干、提升内涵。

二是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全方位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足发展,就必须针对当前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与完善各项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系列保障机制,作为社会实践顺利开展的坚实后盾。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相关精神指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章可循,层层落实;要协调学生和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构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保障。其次,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逐步推行社会实践教师“双导师制”,指导、组织和协调大学生社会实践,从而保证社会实践顺利进行。再次,要努力开拓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地筹措社会实践经费,确保资金供应,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进行。最后,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对实践活动进行严密的组织,经常举办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自护自救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实践教育活动安全开展。

三是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激励机制。在社会实践考核中要确立“以评选促进发展”的目标,本着定性与定量的原则,以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精神鼓励为主的激励方式,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最终使社会实践深入发展。在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考核时,评价方法要趋于灵活,不能仅看重实习报告,还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考评成绩要纳入大学生综合测评当中,计入学生档案,并与大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大学生评选、推优入党、推荐就业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项目挂钩,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4.社会实践基地要配合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要转变原有陈旧的观念,树立长远眼光,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尽到应有的责任。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制定明确的组织管理责任机制,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接受实践教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和监督,让他们的个人能力真正得到锻炼,能够更早地融入社会。此外,进一步改革旧有的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到岗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专业发挥、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并通过大力宣传社会实践典型,表彰先进,鼓励落后,扩大教育面,强化教育效果,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社会、国家、高职院校、实践基地是构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四个要素,每一个构成要素都是实践教育机制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自的状态如何、配合程度如何,都直接影响整个机制的运行。总之,只有整体机制和谐地综合运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才能稳定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G]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2.

[2]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0,(7).

[3]范绪锋.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奉献”两会”[N].中国教育报,2005,12(2).

[4]赵崇峰.对高校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7):190-191.

本论文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青年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讨”系列成果,项目编号(QK12-04-03)。

作者:徐德志

上一篇:中小企业工作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企业员工述职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