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教学策略

2022-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高考教学策略

新高考背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新高考的到来,高中数学教学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的自主、深入、高效学习成为教师们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另外,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看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同时在理性、恰当的评价下继续探索与反思。这恰好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适应,推动高中数学教育迈向新阶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蹴鞠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需要培养出更加全面、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国家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出了新的调整。新高考政策的颁布,是推动教育改革,落实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动力。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最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机遇选择和发展方向。高中数学既是一门必修课程,又是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新高考政策的出台,改变了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对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改进高中数学教学作了一些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深入研究新高考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层出不穷,高中数学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为了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新高考政策”的出台,说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偏颇,它要求教师首先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高考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不再拘泥于选文还是选理的固定模式中,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对这种高考模式作出积极的回应,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教学理念,让课堂主体回归,尊重学生的选择,研究不同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高考改革中,教师要明确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平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的课堂文化,实现多元的动态平衡,丰富教学理念和方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巧用思维导图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导图是学生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总结学习思路的有效工具,能够减轻学生概念模糊、知识结构混乱的状况,同时可以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由思考核心店出发,中向外发散分支、建立联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而且能够通过彼此间联系来进行区分,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动手,来绘制思维导图,在整理过程中加深对知识论的印象,巩固知识理论体系,让学生思考的同时学会高效学习,提高总结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函数”这一模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高中所学函数的类型,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中心章节,是学好的数学钥匙,它要求学生按照不同函数的定义、定义域、解析式、值域、性质、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找出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差异。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能够系统地归纳和复习该部分知识点,借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加深印象,并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

三、开展差异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差异较大,统一的讲解与教学活动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内容,这会使得存在水平差异的学生无法收获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无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因此,有效的开展差异化教学与训练非常重要,不仅是课堂教学需要差异化,数学教师也要注意作业与练习的区别。

举个例子,在教授“函数的应用”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调查,从日常课堂、问题、沟通、测验、考试等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将这些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数学学习各方面表现均衡,能够带着自己的想法来完成知识学习和探究,选择他们带领小组探究函数的应用是很合适的。不但能够加深学生课堂探究的难度,还能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学会创新与实践。B层学生常常有一定程度的“缺腿”,而且在解题思路、创新解决问题上稍显局限,所以能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深入探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擅长的方法完成相应的任务。而且这部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能跟上所建立的小组、课题、知识探究等多个领域。C层学生基础薄弱,可以在探究活动中担任搜集材料、总结论述、汇报结果等工作,并一步一步地按照正确的思路去理解和思考。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启发与思考,获得适应性的發展与进步。

因此,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源泉。高中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着重于引发学生思考、引导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充满数学气息和数学文化,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让学生可以更从容地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高丽.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66-67.

[2]肖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析[J].才智,2019(33):52.

[3]潘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新教育,2021(02):19-20.

[4]李善仁.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8(21):21-22.

作者:陈萍

第2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讨

【摘要】 在当前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应对高考,充分地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教师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及创新,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掌握解答的技巧以及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历史 教学研究

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再结合学习当前的学习特点以及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答题能力的训练力度,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为学生的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在以往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述上,虽然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高中历史知识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进行深入的引导以及启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适当的转变,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用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应对高考中的题目。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思路和学习思维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历史基础探索新的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既可以掌握新的知识点,也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历史课程脱离学生实际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去解决和分析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引进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然而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知上,由于这些历史事件和学生的年代是比较久远的,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迷茫的心理以及情绪,很容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惑,甚至是一些学生逐渐出现了僵化的学习模式,认为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就是掌握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以及过程即可,导致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假如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话,那么会使学生严重丧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一直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并且一些学生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上,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开始呈现出极端化的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一些学生在解答高考历史题目时,只是按部就班地将教师所讲述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罗列出来,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也没有融入个人的思想以及个性化的思路,严重影响了学生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适当的改变以及创新,例如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历史题训练时,可以更多地为学生引入有关开放性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學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再次的创造以及创新,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运用多元性的角度来解答高中历史题目,逐渐的学生会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观念产生一定的改变,更加重视高中历史的学习,更加灵活地应对高中历史高考。与此同时,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开放性讨论题来说,教师要更多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回答,使学生可以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相对来说较为活跃的思维,深入的解决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念。

(二)开展层次性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层次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以及引导,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基础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让这部分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并且鼓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提问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外对于学习基础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深度,引导这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研究,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并且将历史和日常生活进行相互的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高考历史成绩。

结束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转变和创新,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对新高考改革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在将新高考和高中历史育人目标进行相互的融合,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运用于实际中,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允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12-13.

[2]罗勤.探究高中历史教学[J].成功,2017(28):360-361.

[3]唐勇.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有效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7(01):8-9.

作者:刘铁弟

第3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为高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代教学工作的发展,新高考政策中取消传统不合理的教学部分,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落实,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教学工作探索新的优化路径.而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顺应新高考改革制度.鉴于此,本文围绕解读新高考政策改革内容,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要求、高中数学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学实施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解读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收稿日期:2021-12-25

作者简介:陆斌(1987.9-),男,江苏省扬州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区别于传统高考模式,在新高考政策的指引下,高中教育工作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学工作的核心.高中教学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寻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创新.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细致分析新高考关于数学教学要求的重点,积极更新教学方法,把握学科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1 新高考政策改革内容

1.1 新高考政策内容解读

新高考方案实施后,不再采取文理综分科的形式,将采取3+2+1的新模式.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学科特长的情况下自由组合12种学科,形成从未有过的高考选考的模式.改革后的新高考政策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和学业质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不难发现,新高考政策的提出是突破传统“考试本位”“分数本位”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学生个人潜能、综合素养及思维能力的开发.这也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舞台,在深入探索新高考政策变化下为教学工作创新提供新的契机.

1.2 新高考政策对高中教学的影响

高考政策的改革在中国教育史上并非史无前例,随着国家育人方针政策的调整、教学环境及教育目标的变化,高考政策也在不断改革成为国家对人才选拔和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手段.新一轮的高考政策不但在考试科目上重新规划,也为高中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伴随着本次高考政策的调整,学生在考试科目上自主选择,这样将教学重点从分数向学生主体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特长发展,并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科思维能力构建,从而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目标.新高考政策的实施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潜能的挖掘,面对新型高考模式背景下,需要高中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与理解高考要求,以适应新的高考政策.

2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新高考下,其更多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其喜欢的科目开展学习,以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优势,降低学生的学习与考试难度.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开展高效化教学,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对于新高考下相关数学知识的探究欲,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自主探究欲,从而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实现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促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数学教师需立足于新高考,引导学生形成一条与自己学习相关的学习道路,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品质,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力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需依据新高考的改革,在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转变.

2.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高考模式中重视学生成绩,让应试教育观念深深扎根在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分数成为教育的起始点,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为素质教育发展带来严重阻碍.结合新高考政策对育人的要求,高中教学观念亟待转变,教育工作者需从转变思想观念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高中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难度上会不断增加,在新高考政策的背景下,教学工作需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2.2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具有思维性、逻辑性的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数学教育愈发突出这两点特征,学生除了掌握计算能力及运用能力外,还需要在思维能力构建上多下功夫.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随着新高考政策的落地,在命题趋势上逐渐向学生素质能力方向侧重.为此,高中数学教学在不断提升学科素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全面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3 高中数学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学实施策略

3.1 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

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方式之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区,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直观、系统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多元化教学模式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深入渗透知识点讲解并具有针对性的分析高频出现的例题,完成归纳、整理、总结的引导过程从而取代传统题海战术.运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

例如:在《等差數列》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实例演示,比如北京天坛圜丘坛的石板数,石板铺设的规律是第一圈9,第二圈18,以此类推,27,36,45,54,63,72,8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向学生们提问:“能从实例出发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整体效率.

3.2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高考改革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高中阶段,学生在知识系统和人格塑造上初具规模,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并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与简单的实践类课程建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个人在组间合作的责任和担当,协助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实现知识探索和巩固知新的有效学习.

3.3 以多媒体培养学生数学想象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不断普及,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也愈来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愈来愈丰富,其中备受教师所青睐的就是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实现其想象思维的丰富.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愉悦且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使新高考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并促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意义拓展与延伸.

3.4 强化学生解题能力培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训练,翻阅历年高考真题不难发现,不少例题看似无从下手,但细致分析发现与日常讲解的知识密不可分.这就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培养:第一,提升学生审题及判断能力,认真审题是读懂题、理解题的关键,经过细致审题分析关键要素后合理剔除干扰条件,进而实现正确解题.第二,传授多种解题方法,数学知识点虽然抽象,但其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数学概念、定理分门别类的归纳总结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科学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从而化解各类难题.

3.5 评价机制的完善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通常对高中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促进数学课堂评价机制的完善,以促使学生获得科学学习机会的同时,学会客观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优势发挥,弥补学习过程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切实提高.同时,数学教师在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的时候,可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信,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完成“古典概型”相关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布置给学生相关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一一上台讲出其进行自主学习的感受,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而后,教师可依据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表现即成果检验,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对学习心态端正且努力的学生,教师需重点表扬,使学生的学习获得肯定,并让其他的学生将这名学生作为标杆学习,以促使整个班级的学习状态都得到相应提高,而对于学习效果以及课堂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未达到的相应学习效果的原因实施分析,并与学生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提高计划,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依据相应计划开展高效学习,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新高考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教师除了需要深入研究新高考政策特点外,还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出发,重点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真正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房慧娇.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53-54.

[2] 田占海.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1(31):130-131.

[3] 謝秉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高考,2021(17):5-6.

[4] 孟一梅.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23):78-80.

责任编辑:李璟

作者:陆斌

第4篇:2016-08-027新高考下物理“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新高考下 “分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唐柏忠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

浙江 宁波 余姚

315400 摘要:新一轮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如何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首先确立分层目标,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

关键词:分层教学 新高考 策略 备课 选修课 评价 因材施教 1 “分层教学”的现实需求

2014年,新一轮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在浙江、上海率先试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不再分文理科,学生自主选择三门科目作为选考科目。作为七门选考科目之一的物理,由于其重视科学方法、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并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等原因受到许多高校和学生的青睐。但也正是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使不少学生害怕物理,不敢选物理。新高考下文理不分,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学生基础相差更大,相对其它学科物理更加会产生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对我们一线物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发展。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们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多年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2 “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基于新高考,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从全方位、多层面进行分层教学。我们研究的策略为,首先从学校层面,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

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我们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如图所示:

2.1 首先,确立分层教学的分层目标 2.1.1 学生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学校、教师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白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智力情况等因素,一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可分为:A 组(自主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发展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提高层),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浙江省普通高中考试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对学生分层,作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

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1.2 选课分层

浙江省新高考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这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走班制、开设各类选修课,这为我们进行学生分层选课创造了外部条件。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我们进行分类、分层选课。分类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并有意向从事物理相关专业的,这类学生就把物理选为选考科目。另一类对学习物理不是很有兴趣的,或者学习物理觉得有一定难度,这类学生把物理选为学考科目。对于物理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利用形式多样的物理选修课,供各类需求、各个层次的学生挑选,以达到学生最大限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我们的选修课涵盖四大类选修课:有知识拓展类的《物理竞赛辅导》、《物理趣味实验》、《DIS物理实验》、《物理学史》;有兴趣爱好类的《物理与生活》、《物理与交通》、《“桥”中物理》、《物理与现代武器》、《天文望远镜》;职业技术类的有《无线电技术》、《摄影技巧》;综合实践类的有《野外探险常识》、《物理中的STS》等等。 2.2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2.2.1 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三个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

都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同时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2.2.3 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内容,还要传授方法、习惯,激发兴趣、意志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要因人而异。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优生要指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要鼓励他们创新,纵向加深。 2.2.3 作业分层

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一定作业和练习的必要性。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具有选择性,设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我们要从作业的设计、学生的分组到分层批改讲评和评价,无一不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在新高考下,作业一定要兼顾学考和选考,处理好学困生“吃不消”、尖子生“吃不饱”的尴尬局面,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共同发展。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对学困生进行强化训练,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

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2.2.4 辅导分层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我们将制定三年辅导计划,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采用物理兴趣辅导小组,主要安排选考内容为主,并兼顾物理竞赛,同时也为学生“三位一体”做些准备,为学生在物理方面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针对物理“学困生”举办物理补缺班,通过补缺班的辅导,给那些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使他们的学业得到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2.5 评价分层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学困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中等生则是要求激励评价;对优等生的评价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阶梯。

3 “分层教学”效果及启示 3.1 “分层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化品质。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

如,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2 “分层教学”的启示

分层教学的目标、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深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于这些不利因素,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相互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以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讨与改进,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第5篇:浅谈新高考下信息技术学科新认知与教学策略

金华市江南中学

金星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新高考下如何重新认知信息技术学科,从重要性、实践性、综合性进行分析认知并归纳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高考

学科认知

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有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4届高中学生起,学考每年4月和10月举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同期进行。新高考政策规定,除语、数、英之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认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下面仅以个人观点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新高考改革下教学的认知与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的认知 1)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信息技术课程历来是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游戏课,被广大非专业教师认为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副科。借着新课改的春风,信息技术课也火上了一把。2009年浙江省将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是第三类考试,对应现有的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考试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考查技能型能力。将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到高考层面。但毕竟是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的院校才需要考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本科院校是不参考这门学科的成绩。所以很多家长孩子认为,我的孩子是读本科的,可以不需要重视这门科目的学习,只要学好语数英文综或者理综就好了。2014年省教育厅又下发了七选三的选考的新高考方案,在浙江的新高考方案中,浙江考生的选考科目范围比上海多了一门“技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此前公布数据显示: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如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11”高校均有专业把技术作为选考科目。以浙大为例,在已公布的24个专业(类)中,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选考科目范围是2门:物理和技术。厦门大学已公布的2017年在浙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中,数学

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软件工程的选考科目都有3门:物理、化学、技术。根据规定,考生只要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如果考生把技术作为选考科目,就能报考这些高校的相关专业了。

从以上几方面数据表明,信息技术这匹黑马的异军突起是大势所趋。在整个大数据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就是掌握命脉。所以我们从学生、教师到家长、学校都应该重新认识这门学科。明白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性及其意义的所在。

2) 学科实践性的认知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目前来说,多数就业岗位需要技术,多数企业看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毕业生。工业设计和数字媒体专业,非常看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动手能力强,对大学的专业学习有帮助。技术让学生对基础的产品有初步了解。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现如今信息技术从原有的上机考试变为笔试模式,加大了学生的一个应试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一个教学瓶颈。但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一个落实能力,以往学生上机操作,可以通过临时的练习及突击培训即可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新高考下实行笔试之后,更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及实践操作的落实情况。以往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上到老师下到学生的不重视,导致课程不够落实,基本以应付为主。所以新高考下,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自我的素质,迎头赶上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专业水平,才能有助于更好的适应新高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应该端正学科认识,努力落实实践所学知识,通过一步步的积累及实践过程中提高巩固。学校应该加强整个学科的一个培训基地建设,提供相关的场所及设施让学生更好的实践运用所学,而不是纯理论化教学。

3) 学科综合性的认知

新高考下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合二为一成为七选三科目之一。计算机科学最初的理论基础是数学、逻辑学、物理基础和电子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越来越多地与其它学科发生密切的联系,如语言学、心理学、工程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材料学、光学、生物学等等,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所教知识包括多媒体、编程、算法、计算机基础等各方面知识。有很多时候某一块知识点会结合多个学科,例如算法编程,他必须有数学的计算逻辑思维,也要有通用技术的环节与步骤。通过一系列综合才能解决相关问题的求解。

二、教学的策略 积极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

现在实行笔试考试,理论知识将比操作知识更加侧重,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文化知识,让知识点得以巩固。减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一个界限。加大各学科的关联性,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抽象的虚拟世界的一个模板,方便学生记忆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运用任务驱动,促进基础发展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每堂课提供一个导学案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及复习。建立信息技术课堂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归纳梳理,将杂乱的知识进行整合。

演练结合,精讲多练,课外实践,以用促学

“演”是指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边操作边解说,演示后的“练”是指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知识上的“应会”操作。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还有赖于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得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他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端正态度,增强主动,注重过程,强调多元评价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根本的内在动因。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耐心地开导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另一方面,更要抓住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多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多主体性。这是开放性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主动学习跨越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一改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态度、重掌握知识轻能力的形成与迁移,采用多元、多主体评价策略。肯定优点与进步,保护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促使学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这一开放性的平台中实现良性循环。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执教者,在平时日常工作中紧随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特性不断积累、多学习多研究反思。在这从未有过的机遇面前,把握机会勇敢接受挑战,走出新的一片天地。打响新高考的第一枪。

参考文献

[1]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曾小青 [2]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姚爱姬

[3]新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舒霓芳 [4]中学信息技术课综合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苏文凯

[5]机遇与挑战——新课改信息技术浅谈

邵金丽

第6篇:高中化学新高考备考策略

摘要:高中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高中教育从应试教学向能力培养教学转变,以创新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使高考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高中化学是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的科目,在新高考的新形势下,为了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得到共同发展,化学科目的教学要比以往的高考复习,增加更多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高考;备考策略

一、 引言

教育改革对培养高中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高考的题型上。许多师生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脱离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无法驾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复习中显得慌乱,影响了复习质量,不利于迎战高考。探讨高中化学新高考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

二、 解读纲要,掌握新课程的备考目标

备考前老师要比较教育改革前后的教学内容、模式的差异,弄清现行的《考试纲要》《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全通统考》等纲领性教育文件,对教育改革后高中化学的具体要求。认真解读《考试大纲说明》的内容,教学中有的放矢。化学科目是理科综合之一,与物理、生物同一时间考试,时间分配弥足珍贵。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主干知识按照考试的相关说明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围绕主干知识辅助部分重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压力也更低,信心更强。

三、 新高考的化学备考策略

(一) 分析全国高考试题,体会高中化学的教学倾向

通过近几年高考的化学试卷展开分析,不难发现,高考的化学科目侧重点就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试题的设置特点,是让学生运用获取的基本知识、技能?砘袢『屠斫庑畔?,在此基础上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在完成基础知识考核的同时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考核,是一种运用化学知识灵活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灵活性的考核。归纳高考试卷题型特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重视基础知识及化学的核心知识,高考试卷的考点是按照考核大纲进行命题;二,重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查学生化学科目的核心素养。这两大方面分四个层次:一,考核的是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并向化学的计算思想和实用价值方向发展;二,对图表及化学数据的处理能力考核,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电解质溶液的溶解度或导电性等;三,考核学生对考试题目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答;四,考核知识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考题既具备化学科目的特点又具备层次鲜明的知识特点,加大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挥空间。通过对以往高考试卷的分析归纳,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确定了教学方向。

(二) 分析学情,提高备考质量

学情的掌握,决定了施教的策略。教纲基本指出了复习的范围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方向,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情况,重视学生能力方面的成长,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客观实际,做好知识衔接。如,学生接触化学时间比其他科目要晚,而且在一年时间里接触的化学概念和常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差太远。在知识的衔接上是一种明显断层。要减轻更为抽象的化学教学难度,需要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在模块中的备考方式。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针对性地归纳有机物的类型差异和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更多的繁琐。又如在有机化学中,高中化学对“苯”的讲述并不详尽,为了激发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兴趣,结构讲解之后,可以把知识引入苯在现实中接近四十多年的经历过程,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能力,树立化学科目的核心素养。而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需要学生亲手操作直观的化学实验。如通过使用实验银镜反应、溴水褪色等实验来进行检验某种醛所含有的官能团,从而提高对醛的性质的掌握。

(三) 树立学科的素养教学理念,为新高考服务

新课改的探究模式必须坚持。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大时间紧,导致有些老师又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所回归,即把化学知识划分出几大模块,结合每个模块作出相对应的解题攻略,不运用科学的理念进行推演,让学生死记硬背,单纯地为高考而机械记忆,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枯燥学习中,使化学学习变成了应考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价值得不到体现。虽然许多学生经过化学学习,能够解答一些比较难的化学习题,但是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成绩并不理想。提高学科的科学素养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结合每个重点的实验展开与讨论,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观意识的驱使下,才能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到新高考中去。

(四) 创新备考方法,优化备考质量

备考方法需要结合考纲、考卷、学情的分析创新复习方式,提高备考质量。如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借助学生独立的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进行。例如复习“乙酸乙酯的制备”之前,布置小组活动方案,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小组协调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及方案的设计,以保证全员参与,交流讨论。实验过程认真撰写记录归纳总结乙酸乙酯制取的方法和乙酸乙酯性质的验证,老师在此期间点拨问题纠正错误,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复习质量;又如先教后学。对于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老师要借助课堂教学先讲解,然后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讨论,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研究总结相关内容,在降低难度中激发学习动力。

四、 结语

新高考的备考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探讨当前高考的具体形势。研读考纲,驾驭教材,树立适合学生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刻理解和掌握新高考的发展形势,理清考点框架,减轻考生负担,提高复习效果,展示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斌.“异地高考”政策复杂性探微――基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异地高考”方案的内容分析[J].教育科学,2015,31(1):55-62.

[2]于世洁,徐宁汉,杨帆等.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3(2):32-36.

作者简介:

金超云,湖南省汨罗市,湖南省汨罗市汨罗一中;

黄峰,湖南省汨罗市,湖南省汨罗市归义中学。

第7篇: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孔令周(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中学 温州 325200)

【摘 要】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教学走向何方”,成为一大重要的命题。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今教学。本文就此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具体对策作了研究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 新高考 化学教学 对策与思考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从2014级高一学生开始,浙江省已经成为新高考方案的试点省份。新高考采取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坚持科学规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在这个改革形势的背景下,研究化学学科的变化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对提高化学教学效

率尤显重要。 1 变化特点

与此相适应的是,化学学科出现了以下几点变化:

1.1考试的形式。化学学科不再以高考理科综合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学考选考中“7选3”科目之一,选考的学生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 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考同期进行,考试时间在高中学考基础上加长30分钟,为90分钟;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计入个人高考总分。

1.2教材的改革。苏教版化学教材在内容要求上也相应地由过去7个模块减为5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为3个,分别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为2个,分别为《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考考查的内容仅限于必修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与一个基本操作的综合实验,满分70分,选考学生加试题部分包括必修模块的“发展要求”部分与选修模块,并适当考虑其它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满分30分。

1.3学生的选择。根据改革精神,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选择的结果来看,自然划分为学考生(即非选考生)与选考生两类,由于是“7选3”,相信其中学考生会占大多数。这两部分学生在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上必须统筹安排,区别对待。

2 教学对策

在这次力度空前的新课改中,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联系教学实践,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2.1以学习目标为领,安排教学 2.1.1学生学习目标定位

按照新课改要求,不同类别的学生,其教学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同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及早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被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好处。但这里有一个矛盾,凭高一学生的年龄与阅历要做出关系人生发展方向的重大选择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引导。在引导时,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①开出学生生涯规划类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选择②利用导师制或通过讲座形式,教师有意识引导、与学生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与培训,请家长协助学生等。这些必要的工作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才能做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自然分流为学考生与选考生两类。在还没有最后正式选定之前,在一些重大的考试之后,如在高一上学期期中或期末考后,由班主任主导分别对学生选考学科进行多次摸底调查,并对其成绩进行分析,帮助其最终确立学习目标。在这之前,教师的授课应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所有行政班的学生采取学考要求或选考要求统一安排教学。

2.1.2学考时间安排

不同的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水平与学生实际,由教务处牵头,在学校层面安排好自己不同学科的学考与选考时间。由于每门学科学生的考试都只有2次机会,所以学校在做出统一安排时一定要慎重。如化学学考时间可以定在高二上与高二下,选考时间定在高三上与高三下等。

2.1.3教学时间安排

在学生学习目标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面为一个重点中学的教学时间安排:

①第一阶段:《化学1》《化学2》全部内容(包括“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化学反应原理》中专题3“基本要求”,到高一下学期5月完成教学内容。

②第二阶段:

学考生:高一下学期6月,高二上学期10月前,针对学考要求(基本要求)内容分专题复习、模拟练习。

选考生:高一下学期6月-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发展要求”部分、《有机化学基础》;高二下学期,《实验化学》(删除专题5),第一轮复习。 ③第三阶段:高三上学期10月前。 专题复习,模拟练习,限时训练。

④第四阶段:高三上学期11月至高三下学期4月前。 查漏补缺,专题训练,模拟限时训练。

总之,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结合本校实际,“鞋好鞋坏,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2以指导意见为纲,开展教学 2.2.1关于学习难度与教学进度

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对化学学科教学就是最好的纲领性文件。它就像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帮助航海者不会偏离航线。所以,严格依据指导意见开展教学,注意区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尤显重要。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控制难度,不搞一步到位,真正做到螺旋上升,如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从概念到规律到配平,在不同的章节中予以落实。在教学进度控制方面还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遵循从易到难、从“基本要求”到“发展要求”的原则,如在《化学1》的教学中,可以打破教材的固有结构,把“发展要求”的“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两个单元挪到最后去上。另外,还要注意不同模块内容的适当整合,如《化学2》的专题2部分与《化学反应原理》相关内容适当对接等。

2.2.2关于培优补差 对待智优生: ①适当整合必修课程与限定选修课程,满足智优生的需求,注意不同班型学生的授课要求区别。

②增设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进行提优,利用竞赛辅导、培优辅导等多种形式实施。 对待化学学困生: 高一齐步走; 高二分步走;高三扶着走。 2.2.3教学方式应用

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

一、高二课时紧,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借助导学案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有效教学。利用教研组与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互相听课、磨课、研课,取长补短,利用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聚焦课堂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3以校本作业为手,巩固教学

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适当的作业、必要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辅导资料鱼龙混杂,没有与时俱进与及时更新,与新高考要求存在严重脱节,教师简单的使用极容易导致作业混乱低效,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事倍而功半,所以迫切需要对课外辅导资料进行整合。校本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3.1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校本作业的编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就化学学科而言,就牵涉到5个模块的内容,对于一个一线教师而言,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靠单打独斗,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合作,发挥全组教师的力量,另外在学校的层面上也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统一部署,进行任务的分工。如可以通过申报课题的形式,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积极组织教师自编校本作业等。

2.3.2要紧扣指导意见

校本作业的编写,不能擅自随意乱编,一定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象,有得放矢,注意优化作业自主分层选择的研究,以《学考标准》、《化学学科指导意见》等为主要依据,从学考、选考两个层次的要求展开编写,难度要与其相适应,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使作业更有针对性。

2.3.3要“拿来”也要“创新”

校本作业编写中,在内容的取用方面可以适当履行“拿来主义”,可以在课本例题、教辅资料、网上下载资料等中适当选择,但并不是“全搬全用”,而是一定要注意改编与“创新”,要确保学生“做一题,会一类”,真正提高校本作业的实效性。

3 几点思考

3.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当前的教学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与习惯之中,这是很可怕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成为改革的绊脚石,被时代所抛弃。例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很好依照省教学指导意见落实目标,而是按照过去的一套,导致课时的不足,从而造成教学的浪费;或者命题的试卷严重超纲,或者没有按照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造成误导等等,不一而足。

3.2“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新课改明确提出“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要“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也就是说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业减负问题。这批学生从高一一开始,有条件的学校所有的学科都开出来了,包括生物、通用技术等学科都历史性地进入了高一,他们的学习负担已是不堪重负,再加上“选考”就是“高考”,相当于年年都是“高三”,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如果还对学生搞“一刀切”,那简直是天理难容,与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了。最后学生在“崩溃”时,只能抛弃你这个学科。所以化学教师要保住自己的“饭碗”,必须要转变服务意识。

3.3从实际出发

不同层次的学校、班级,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拟定学考与选考时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难度的设置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安排,一切都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切勿好高骛远。要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注意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灵活配置,注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真正落实各项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 [3]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第8篇:新高考与高中教学适应性研究

1.关于新高考方案

重庆市2013年新高考物理方案,相比以往总体稳定,局部调整。仍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在必考、选考内容上做了重新编排,分值、结构上做了调整。高考改革形式的内容的改革是大政方针,总的方向是正确的。 “必考+选考”的方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建议:

1.1选做题改为选择题,因为计算题已经有三道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已经够了,选择题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些,且选做题的位置放于选择题之后,不必放在最后,原因是即使现在的排列学生做题也是按选择题、选做题、实验题、计算题的顺序由易到难进行的;

1.2选做题3-3和3-4差异大、不对等:3-3新课用时三周,而3-4新课时四至五周,高三复习用时3-3二周,而3-4复习用时四周才能完成。在要求上,3-3全是Ⅰ级要求,3-4的Ⅱ级要求有四项,选择人数上,今年70%学生选作3-3,得分较高,平均9.95,只有30%学生选作3-4,得分低一些,平均9.15,估计明年选3-3的人更多,乃至于以后没有人选3-4,形成无效命题。在现行应试教育下,各校都是在3-3和3-4中任选其一学习,并没实现预想的学生全部学习。

1.3理综总的题量增加了,因为物理学科一道选择题变成了计算题,另一道选择题变成了生物的具有一定思考量的填空题,但考试时间没变,这增加了考生的负担。

同时物理分值由120分减为110分,学校将课时相应减少了,但物理的知识点减少的不多,由131减为123,教材的页码总体还增厚了些,相对于全国大纲卷,选考内容全国卷是3-

3、3-

4、3-5三选一,重庆卷是3-

3、3-4二选一,从学习的知识点的数量来说,这造成我市教学进度慢,师生倍感压力增大、负担重,

而每年考查的知识点约为35个,总知识点为100个(以选3-3为例,3-4有23个知识点),考查率35%左右,何不重庆市自立考纲,如将地磁场、动量定理、游标卡尺的使用、粒子散射实验、超重和失重问题(有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经典时空观、液晶的微观结构、电磁波、相对论初步等知识点不列入考试范围,当然对这部分知识学生可自行课外阅读、学习,以提高知识点的覆盖率,今年像万有引力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主干知识未涉及;

1.4高职单招不考综合是有问题的,文理分科、本专科分流会使学生在高一年级就过早地对理化生失去了兴趣,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好、对学生素质养成也不利、到高三高职单招学生五天学三科目,各校课程设置不好安排,于是走班又成了一句空话;

1.5理综每科题目数量过少,不能很好地全面考查学生的水平,最好的办法是理综分三科单独考试;

1.6也许可以一试,现今的物理考试的难题不难,简单题不易,建议考试方案可否改为3+大综合+1,实现学生知识的广博而专精,力争把不同的学生教成更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学生教成相同。

第 1 页 共 5 页 2.关于新高考试题

理综卷特点:重庆市2013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以下简称“理综卷”)是本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重庆市的首套课程标准实验版理综卷,其命题依据有普通高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的课程标准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

重庆市2013理综卷不仅继承了课改前重庆理综卷的特点,注重以“能力立意”为导向,注重课程的基础性,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核,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难度和良好的区分度等,而且作为首套课程标准实验版试卷,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综合检测考生的科学素养,注重试题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科技热点问题,改变过去学科间交叉排序,减少了学科间思维转换频次,减轻了学生的应试负担,兼顾不同新课标版本的高中物理、化学与生物教科书的特点,融入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等。

物理学科的特点:

2013年理综卷中的物理卷,包含必考题和选作题,其中必考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物理

1、物理

2、选修3-1和选修3-2和选修3-5五个模块,选考题对应选修3-3和选修3-4两个模块。 2.1重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2013年物理试卷的命制重视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符合课标和考纲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试题科学严谨,注重分层区分学生,难度适中,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物理卷既要控制选择题(1-5题)与选做题(10,11题)的难度,以便控制整卷难度,又发挥了非选择题(7-9题)的甄别与区分作用,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的选拔。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起点较低,层次分明.整卷阶梯明显,有主要考查1个考点的简单题目(第

1、

2、

3、

4、6.1、

8、10),也有考查了多个考点的复杂题目(第6.2、9题),较复杂的题目又体现了试题入手较容易,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加大难度,对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第7题以测电磁感应强度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达到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目的,命题者在情景上有明显创新,但试题较容易.第8题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陶罐为背景,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注重对临界问题的考查.第9题以游戏中的“子母球”为题材,考查学生建模的能力及碰撞问题、临界条件、不等式的求解,体现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这些题目不超纲、不超标,既考查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能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充分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2.2体现课程选择性,注重评价公平性,促进基础教育的多样化与均衡发展 为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与公平性,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2013年物理试卷注重了评价的公平与公正,兼顾了人教版、鲁科版、教科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特点,注重了课标、考纲与教科书的关联,为“一标多本”的教科书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作为首套课程标准实验版试卷,物理卷注重了选做题的等值性,既关注了课程的多样性,又注重了选考试题的等值性,在促进学生有个性发展的同时,关注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如选做题10,11题,分别从阅读量、

第 2 页 共 5 页 思维量、计算量、考点数等方面考虑了等值性问题。

2.3体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物理卷注重了对考生综合科学素养的检测,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如分析躺椅与人的受力情况(1题)、旋转的陶罐(8题)、“子母球”新探(9题)等。物理卷还注重了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如原子核裂变反应(2题)、著名的α粒子散射(3题)、伽利略的斜面实验(4题)等。这不仅能引导中学一线教学注重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而且回归了物理学研究的本源,物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等。

全卷文字量2200字左右,可读性强,其中图形11幅。以现实生活、物理学史、社会热点、学习实际以及科技前沿的“情景”为背景,如

1、

2、

4、

6、

7、

8、9题,涉及靠背椅、铀核燃料、斜面实验、辽宁舰、电热毯、测电磁感应强度仪、陶罐、子母球等分值达86分,约占总分78.2%,呈现方式和设问情景均有一定的新意,题目看似常规,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鉴别;试题中的情景创设、文字表述等方面注重贴近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并为学生所熟悉的.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物理基本知识、规律的考查,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这正好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2.4体现物理学科课程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物理卷体现了物理作为实验学科的特点,重视了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试题为19分,是非选择题中分值最多的试题,这反映了物理卷对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检测的重视。例如,以舰载飞机利用阻拦索着舰为背景,探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检测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6-1题)。电学实验题则以电热毯的故障检测为线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及实验动手能力(6-2题)。这对引导中学一线重视实验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验题的两个小题仍为常规的“力+电”,分别为研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和对电热毯的故障探究,取材于教材中学生实验的核心内容,以对电热毯的故障探究为背景,在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渗透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但考查的问题和方式又明显区别于教学中的一般情况,具有较好的新颖性.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认真动手做过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是否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误差,原理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2.5体现课程时代性,关注物理科技的热点问题

2013年的物理卷特别注重体现课程时代性,关注物理科技的热点问题。例如,以我国舰载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为背景设计实验考题6-1;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上观察到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为试题设计初衷命制了相关选择题5;源于微透镜对半导体激光器发散光束的光束整形作用设计了选做题11(2)。对科技热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师生关注物理技术的应用等问题。物理学造福人类,但同时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这是当前中学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第 3 页 共 5 页 2.6重视题目的创新性,保证试题测量的有效性

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客观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题海战术”应试教学,命题中力求试题尽可能创新,避免与现行主流备考资料上的陈题在试卷中出现。试题素材来源相当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阔,保证了试题的创新性。例如,非选择题(7题)为一容易题,通过电子秤、磁场和铜条的结合,巧妙而有创新地考查了考生对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力及牛顿第三定律等内容的掌握。本试卷结构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力、电、热、光、原等,试题难易搭配适中,为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建构了适当的梯度;题目排列基本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2.7重视考查核心主干知识,关注中学教学的方向

今年的物理试题依然强调基础,注意了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分布合理:试卷考查知识点35个,占考试大纲知识点的35%,与较往年相比,试题内容仍以力学和电磁学为主,但有所取舍,分数占总分值的84%,力学五道题52分(1力的平衡4牛顿第二定律6.1动能定理8圆周运动9碰撞),占总分48%,电磁学四道题40分(3电场的性质5霍尔效应6.2电路连接、故障分析7电磁感应),占总分36%,热学、近代物理各一道题,共18分,占总分值的16%.重视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重庆物理试题的基本特点,也体现了高考对中学物理教育的引领作用.

建议:

2.8中考题相比高考题简单得多,难度系数一般大于0.70,但试卷也有较高的区分度,高考考简单一点,对学习努力的考生才有回报,创新点不宜太多,否则对认认真真学习的学生不公平,对典型题也可不回避,今年优生率12.5%,说明在去掉之前高职单招的两万余考生(差生)的前提下我市优生也不多,今年高考物理平均分63.83分,难度系数0.58,如果加上两万余差生,物理平均分估计在57分左右,难度系数在0.50左右,尽管如此,我市大多数物理老师还是认为高三最后一年的复习是有效果的、是有奔头的,请继续保持这样的难度。其实考题更简单、甚至分卷考试更有利于选拔人才、更有利于中学教学。我们强烈建议难度系数保持在0.6左右为宜;如果试题偏难,不利于新课改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社会上甚至会认为学生分数低,老师教学不好,新一届教学难度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更重,新课改实验是失败的。

2.9实验题应该回归教材,不要让任课老师摸不着头脑,还应提高考查针对性,要让学生动手做了实验就有收获,最好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不要考查中学教学的擦边球,对经典实验可重复考查,虽然试题是陈旧的,但学生是新的呀

2.10近几年来物理难题就难在数学应用上,如:今年好几个题都是字母代表数,且偏繁琐的字母化简,同时字母用的也不是物理中常规的字母,如:“n”、“k”等;建议有具体数字的题目,数学难度不宜过大,且用常见的字母;适当降低部分试题的数学运算量,建议计算题可适当考虑涉及数字运算的题目,可一定程度起到降低运算难度和学生未使用给定字母表达带来的过失性丢分的作用,有利于阅卷工作,也有利于解决学生考试时间不够的问题。

2.11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有点牵强,如:枯井,现实生活中应该没有,托乒乓球比赛等,建议联系生活过渡自然一点。

3.高中教学与新高考

第 4 页 共 5 页 高考有两个作用,高校人才的选拔作用、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今年试题有较好引导作用:

3.1是抓主干知识题目没有偏难怪。今后中学教学更要抓主干,重基础、重常规、去偏难,培养物理基本素养和思维能力。

3.2是试题一定程度的创新性,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客观地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题海战术”的应试教学。

就今年高考题而言,我们的物理教师同事和学生都还能很好适应。但对以往需要创新思维,物理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有待加强。

3.3困惑:

①明年高考题能否平稳;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长短的把控难以得当;

③频繁考试(月月考、模拟考)是否真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 ④应该交给学生怎样的理综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⑤物理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中如此重要,与实际考试中的地位(分数)权重很不相称。

3.4建议:

①希望高考命题样式、难度具有连贯性,创新题尤其是思维强度大、叙述长、读图难的题目不宜过多。

②实验也要以中学教材中理论主线为指导命题,要让学生觉得做了实验有收获。中学学生分组实验要么是物理基本仪器的使用,要么是与重要物理理论或结论相联系,不宜过度创新,如07年钢箱梁问题、09年硅光电池、12年水果电池等就不很妥当。

③不打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擦边球,如纸带逐差法处理问题,如去年托乒乓球参考系变换问题。

2013-9-10

第 5 页 共 5 页

第9篇: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思考

新高考模式下

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分层教学的探索

[摘

要]:2008年开始江苏省实行高考制度改革,普通高考模式定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作为教师,理应对新的高考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改变,明确发展目标,提高成才目标的准确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008年江苏省出台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到2009年又对新高考方案作了必要的补充与修改,江苏新高考模式基本成型,即语文、数学、外语为3门统考科目,高考招生按3门总分划线,而选修科目必须至少达到C级。2008高考方案为江苏基础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也为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那么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该如何来适应这种新的高考模式呢?

长期以来,我们的高考一直强调以各门高考科目的总分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这样,对于高考考生而言,只要各门学科都不是很差,或者有一门比较差而其他几门都有一定实力的考生,很有希望以比较好看的分数考到自己理想的院校,选择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不管其原有基础是否能胜任该专业的学习。而对于一些专门性人才(有偏科现象的学生,即只有

一、两门学科非常突出而其他学科比较糟糕)而言,竞争力就明显减弱。譬如,某一考生,虽然政治特别拔尖,而历史等其他学科却相对实力不济,这直接影响了他的高考总分,也直接影响了他在院校和专业上的选择。

社会的发展,不光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更需要专门性的人才,新高考方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的高考风险,对三门基础性学科(语、数、英)以总分进行选拔,更多地体现了公平、公正,而对于选修,以A、B、C、D四个等级进行考核并选拔,让录取院校有更多的空间能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专门性的人才。因此,作为选修科目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应该及时适应这样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实行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拓展发展空间,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找到更为合理的途径。下面,就本人在0

8、09年中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看法,希望各位专家、同仁给以批评、指正。

一、了解方向差异,实施目标分层

万物莫不相异,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并不等于他不是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目标分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规划人生奋斗的目标,如有的学生在艺术、体育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和才能,他们的人生规划也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对于这一类学生,应该注重基础方面的目标要求,使他们在保证专业(是指体育、艺术方面的专业)合格的同时也可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而有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总体成绩优秀,人生目标是综合性本科大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对他们在政治选修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能保证3+2的匹配,不让这类学生在政治选修上留下遗憾。这种分层目标教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也更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多方面、专门性的人才。2010年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也多次提到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除高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的择优录取外,还有自主、推荐、定向和破格录取等多种方式,这些录取方式将为今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大的方向。因此,根据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发展远景,有针对性地实行目标分层应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新时期发展专门性人才以切实适应社会各方面需要的必由之路。

二、分析个体差异,实施目标分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针对学生学习层次上的差别,实施目标分层教学,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达成目标,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即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标的指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优等生的要求是“锐意进取,创新思维”,对中等生的要求是“巩固成果,敢于挑战”,对学困生要求是:“积极思考,踏实学习”。

优等生学习基础好,悟性高,自主性强,学习上能举一反三,对于他们,要求确保达A,甚至A+。中等生,一般来说是班级中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对象,也是班级学生中的主体部分,他们在学习上有上进心、有自觉性,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还存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上的困惑,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他们,要求确保达B,甚至冲刺A。对于学困生,一方面学习基础差,另一方面,可能还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他们,需要我们政治教师调动一些非智力因素,深入剖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耐心指导他们,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或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政治教师的信赖度以及对政治学科的愉悦接受程度,使他们至少达C,甚至通过努力还能够达B。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目标要求也不能太急功近利,应该循序渐进,起点要低,先强调踏实地学习,对教材基础的知识能够把握,再进而逐步提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三、运用各种方式,实施目标分层

按照上面的分层目标要求,对教师而言,就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来实施目标分层的要求,具体要做到课前讲学稿有分层要求、课堂中问题有分层设问、课后练习有分层设置以及练习讲评有分层评价和辅导。

1、目前,在探索教与学这对矛盾如何得到有效解决的方法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做法,而我们主要采用了讲学稿的形式使教与学得到有效结合。在讲学稿编制上,要保证有梯度,给学生充分的预习空间,最好要有具体能级方面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够尽量多地从讲学稿的预习中获得信息,并达到相应的预习目标,譬如,全班在这份讲学稿上首先要达到A标记的要求,然后有80%学生必须达到B标记要求,20%——30%可专研一下C标记的要求。

2、课堂提问时问题的设置要既照顾到群体,又要照顾到个别差异,特别要给中等生以及学困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这通常是我们老师容易忽视的,在这个过程中切忌走过场,遇到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全面的问题,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教师一讲了之,要给学生以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可通过班级内其它同学的小声提示来找到解答思路(这种方式的使用有时比教师的提示更有效果)。

3、课后练习要明确各层次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使优等生有个性思维拓展的要求,中等生有巩固课堂教学并有能力提高的要求,学困生有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要求。

4、在练习的讲评上,首先应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采取鼓励表扬为主,适当寻找不足的原则。对于绝大数学生已经掌握而有极少部分仍然有问题的学生,采用课间个别指导或通过其它学生帮教来解决,对绝大数学生都存在困难的题目,可组织课堂讨论,集体解决。

当然,这种分层是阶段性的、相对的、动态变化的。是某一个学生在某一阶段内所要达到的层次,随着学情的变化,各层次成员的目标也会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前进方向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应该是学困生成员不断的减少,中等程度学生和优秀学生队伍不断壮大。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位置。根据阶段性的评估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情况重新认识,并重新对个别学生的目标作适当调整。教师应该把这种调整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也让学生把这种调整作为一面镜子来了解自我,看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并能够围绕目标调整个人的学习行为。

总之,社会的发展,新高考模式的出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来谋求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实施目标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使专门性人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中低水平的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方向,更有目标达成后的成就感以及对更高目标的追求,而对较高层次的学生而言,又不失竞争的剌激。也有利于推进当前新改革的开展以及新课改背景下高校选拔人才向自主性、专业性、科学性方向的发展。

上一篇:校园诚信之星下一篇:市场开发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