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推荐10篇)
内容提要: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在平常教学中的日渐深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文课也因网络而精彩,呈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该怎样不失本色地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的分析,实施策略的探究及由此而带来的几点思考几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正逐步深入的走进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也就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教育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因其枯燥、程式化、低效而困扰教师与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使作文教学出现了新的“亮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思考。在此就把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分析
1、巧用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小马达”的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在学习“细节描写”时,如先播放一位教师的上课片断,再播放菜市场上一个小商贩吆喝买菜的情景,这些片断给同学们增添欢笑之余,也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对“什么是细节”有一个整体的、形象的认识,真写起来才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写出来的作文也才能紧扣要求,细致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进,打破了传统的沉闷教学,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作文课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写作情绪高涨。
2、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完全可以改变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在网络世界里,各种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旦走进了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将会变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好得多。这些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如:校运动会举行完后,我们要求同学写一篇文章,但绝大部分同学写成了流水账,因 为运动会开完了,脑子里也忘没了。因此我们事先便录制了学生体育比赛的全过程,并剪辑好配上字幕,上课时学生便可以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的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起了写作愿望。当学生要重点描写某位运动员时,可以单击按键,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继而描绘出逼真的场面。因此,在多媒体网络下,作文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极了,感受深刻直观,再不是没得可写了。
3、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作文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便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教师淡出教学”,能够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学生们由课堂上的“看客”、“听客”变为积极的创造者。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通过网络传输到每台电脑上,然后对照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对例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评价、修改。小组讨论、学生互评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又非常方便,教师可随时通过主机监看任何一组、任何一个同学的作文修改情况,并随时回答学生的有关问题。电脑网络的交互式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评每篇文章,难以把握时,可参考其他同学的评语。“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用一体化,学生们也尝试了改作文“当老师”的滋味,学习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了最大的信息容量,通过网上搜寻资料,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也消除了直接提问引起的紧张心理,极大地活跃了思维。他们也由被动地接受命令转为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利用网络,增强学生协作意识
网络环境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提供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再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这样一来,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通过这样的研讨,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严密性与实际的切合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例如,在组织中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这个综合性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然后,把每个小组所撰写的有关莲文化的活动小结发表到论坛上,让学生参与在线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既能在轻松交流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的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可以运用网络模拟的各种自然现象、环境状况、社会特征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学生从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获取和意义的建构。因此,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施可从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和实施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1、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
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前提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网站的设计制作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页面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把各种教学内容制作成网页,组成网站,存放到Web服务器上。利用浏览器,学生可随时在专题学习网站和因特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进行网上交流。
在习作目标的确立上,除了常规作文目标之外,还包括能从因特网和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所需的写作素材;能对搜集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剪切、粘贴、整合;能通过计算机输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习作;能通过“评改天地”相互评改、交流习作。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之后,可按照作文教学内容及要求,点击搜索引擎、专题网页上的“素材仓库”或教师提供的相关链接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素材欣赏,从而获得所需的信息,同时酝酿如何表达。而通过在线选材、构思后,学生就要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发表园地”来完成。这时,学生还可借助在线求助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达到各取所需,共同发展。最后,教师利用在线评改工具,根据反馈的在线作文完成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用实例进行适当的点评,学生则可自主选择网上同学的习作相互进行批改、评价交流。
2、网络作文教学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改,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因此,其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⑴、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结合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如借助音乐、电影片段、实物展示等,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再现作文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等特点,集各种媒体形式优势于一身,能给学生以真实感。它突破时空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把一切原先不能直接搬进作文课堂的情境搬入课堂供学生感知。例如在以“莲”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有关“莲”的图片和网络信息,通过投影仪在电子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再配以各种舒缓的轻音乐,营造直观、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
⑵、搜索素材,打开习作思路
学生在明确了作文话题和写作目标后,带着问题分组或独立,各有侧重地利用搜索引擎自主地搜集网络资料,充实作文素材。在搜索中,有时找到的内容量极大,而阅读时间有限,有时所需的资料又会很少。这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结合各自的特点,通过电子邮件、QQ,或到指定的论坛(如校园网论坛)进行讨论。通过 这些交流,学生们互通有无,共同解决碰到的问题。例如要写“莲”这个话题,学生可以借助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如“莲”、“莲之乡”、“莲文化”等进行查找所需的网络信息,进行浏览和阅读,并引导学生就此在网上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通过网络被整个群体共享,从而共同完成作文知识的意义构建。
⑶、在线探究,构思适时作文
学生把从网上搜索的相关材料(包括与同学交流得来的信息材料)进行加工组合,控制和管理已有信息,结合作文主题对其进行吸收整理,设想表达顺序及方法,形成文章的雏形。在起草中,学生通过键盘输入,用电脑屏幕呈现自己的习作,并借助计算机的超强编辑功能和多媒体特性,对习作进行插图、配乐等形式的修饰,使习作以个性化的形式展现。
⑷、交流评改,提高习作质量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手段,网络可以使学生快捷、方便地相互交流自己的作文。当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后,我和学生分别从计算机网络中调出不同程度的作文,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改。修改后,由该学生自己来朗读,大家欣赏。由于电脑中的文本修改后整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每个人都可同步阅读同一篇文章,比在作文本上修改便捷得多。学生在修改、评议、欣赏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
网络这一交互平台的出现,为学生作文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在网上发表作文,他们拥有了无数的读者,将大大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此外,上传于网上的作文处于广大读者的评判之下,这里的读者不仅是本班的老师和同学,也可以是上网阅读的任何一位读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通过在网上留言、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评改他人的文章。因此,这使得作文的评改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同学、老师的狭小圈子,作文教学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反思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能否有效地给作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突破,还有待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验证。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1、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受到挑战。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对丰富的信息,有可能会出现抄袭、东拼西凑等现象,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会形成不良文风。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正视作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能动地进行作文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区分模仿、引用和抄袭的不同。
2.网络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
网络信息技术在为学生的作文学习带来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健康的垃圾信息,构成了对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学会用正确的标准去判断和选择,提高他们的鉴别力和 判断力。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通过网络过滤系统或设备等屏蔽有害信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3、学生的作文质素得不到有效发展。
学生面对纷纭众说极有可能迷失自我,难以在文中发表独立见解。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以自我观念进行创新的写作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网络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有详实的材料作支撑,有多样的语言形态作示范,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完成质的飞跃。但是,只有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存在的不足,才能真正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军:《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探索》 《镇江教育》 2003年
2、蔡祖泉:《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教育信息化通讯》
3、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1)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 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集体教学活动时难以实施;发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形式, 又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局限, 等等。随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来说, 如何从传统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 利用网络来处理、利用大量的信息和资源, 将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因此, 如何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为科学教学营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 并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 乃是摆在科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是指在内容和要求的水平相近的情况下, 利用网络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和信息交流平台, 将教学内容的某些章节、课时或环节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使网络和课堂有机结合,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而积极利用网络进行科学课堂的辅助教学不愧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二、实施策略
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选择一个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册《大气的压强》, 根据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思两者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执行, 并观察和反思两者整合的教学效果。
实施过程分4个阶段: (1) 专题学习资源库的开发; (2) 学习导航系统的设置; (3) 交流协作系统的建立; (4) 检测评价系统的建立。在这4个阶段中, 不仅拓展了课程资源, 还指导了学生如何在网络上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 笔者将两个课时 (第三节和第四节) 调到了一起, 连堂上课。
(一) 专题学习资源库的开发
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材附录3中列出了不少科学信息的网站:如中国科技在线、科学园地等, 这些网站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但由于存在着大量冗余或非真实的信息, 学生直接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 课堂教学效率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将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建立了一个符合教学需要的小型的专题网站。在该专题网站中, 笔者设计了8个模板:情景导入、自学引导、学习资料、教学资源、选学内容、相关链接、师生互动、在线测试。
(二) 学习导航系统的设置
网络化课堂学习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量很大, 在设置了智能导航 (如资源库的信息网络结构图、学习路径、电子书签、模拟演示等) 和人工导航 (如直接对话、广播等) 后, 及时向学生提供了提示、辅导、启发、反馈、纠错等有关导航航标, 基本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学习导航系统的设置并不是为了通过几个航标简单地把学生“牵”到东或“牵”到西, 而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自主开展合作探究, 真正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 培养创新能力。因此, 导航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从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 学生的积极性“三动” (动手、动脑、动口) 常常是遇到问题引起的, 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认为探究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 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 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在本堂课中, 笔者在“情景导入”这一模板里插入了一段动画《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通过直观的动画及仔细的讲解, 慢慢地进入了情境, 不少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下面地自主学习中, 学习的积极性非常地高涨。
2.要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展
这一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首先学生要在“自学引导”这一模板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同时还要掌握如何利用这个网站和因特网的方法。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资源”这一模板里利用数字化的资源更形象、更直观、更具体地掌握这些科学家们所做的著名实验。不少学习能力较强地学生还可以利用“选学内容”这一模板来掌握科学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 通过“相关链接”了解更多的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生活实例, 如飞机为什么会上升。就这样学生们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慢慢地脑子中积累了一些知识, 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3.要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 不需要面面俱到, 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 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 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4.交流协作系统的建立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我国科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 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自主交流协作是这样开展的:
(1) 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2~3分钟) 。“自学导入”模板提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本课的重难点以及这个专题网站和因特网的使用方法和建议, 带着学习目标和任务。
(2) 自主学习 (15~20分钟) 。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中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3) 自主讨论。经过上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之后进入到这一模板后, 学生来到了“讨论专区”。在这里,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主要是要控制好全局, 不能让学生随意地发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帖子, 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带动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于是我在“师生互动”里准备了8个讨论主题:杯中的水会流出来吗、饮料是怎样进入口中的、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两船为什么会相撞、乒乓球为什么吹不下来、飞机为什么会上升、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高山上煮饭为什么不易熟。
(4) 学生论证过程 (3、4两部分共25~30分钟) 。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通过去网上查证、与和自己有相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讨论、给出相应的原理、实例等方法, 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有个学生认为, 高山上煮饭不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变化的原因。但另一种观点认为, 是因为海拔高温度降低的缘故;与前者有相同观点的人就引用了海拔与气压、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还展示了一个说明气压与液体沸点关系的实验, 这样终于确立了自己的正确观点。这样在本堂课中, 利用网络环境, 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 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 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 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的能力。
5.检测评价系统的建立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 笔者留出了课堂的最后8分钟, 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的评价, 即让学生通过“在线测试”模板里的练习来达到知识的巩固, 同时来检测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 给出得分, 再根据定量的得分给出定性的评价:优秀、良好、马马虎虎、你还需努力等。定性评价还有两方面, 一方面, 结合学生在论坛内的帖子 (数量和质量) 和“在线测试”的答题情况, 在“老师评价”中给学生作出一个综合的学习能力和情感的评价, 如你的观点很具独特性、你的实例非常有说服力、你结论简练而精辟等;另一方面, 在“人气指数”一栏中由学生投票,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这两个评价方法并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了学习的效果, 也保证学习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要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实践效果
通过这次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喜, 我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在这一堂课上,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 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 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 有助于学生形成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 学生借助于因特网及“师生互动”、论坛来更好地理解这些教学信息, 并且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受到传统课堂上的种种限制, 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从而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意识慢慢地建立了起来, 也确实能开放而有方向地进行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 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建构、获取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因为网络集中了各方面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 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与意义, 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 从而确立自己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 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加显得重要。
3.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和方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 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且, 这样的学习评价可以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 论坛内用户等级的功能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有人说, 在网络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别人的眼球。那么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尤其是在一个有着长期固定的学习团体的学习环境中, 只有提出更好的问题、更深刻的思想、更有新意的观点或者提供更新的材料, 才能有效地吸引别人的眼球, 而学习的深入所带来的收获更能带来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 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使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
然而,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如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挑战, 压力增大。作为教学组织者, 教师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 并加强教师间的群体协作。同时也要注意, 网络终究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切不可把科学教学变成网络教学, 也不能削弱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课堂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将更具生命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找到网络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最佳模式, 让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学课堂教学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摘要:客观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局限, 积极探索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 并选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实例进行研究, 为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科学课堂教学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网络环境,科学教学,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国教育报, 2001, 7 (27) :2.
[2]郑剑非.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3]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入情入境,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较强的学生,会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多媒体网络具有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强、可控性强的优势,它可以创设出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生活情境、实物情境、艺术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习作活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美好的审美情趣,以及愉悦的情感反应,形成了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使作文课堂教学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资源丰富,题材选择多样化
无论是校园网,还是国际互联网,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丰富,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但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进行选材时,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况且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题材,教师在此时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同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细化,各类专门的网站,特别是关注儿童成长、社会生活的网站越来越多,这些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的网络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习作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让学生把视角仅仅局限在教材单元内的习作要求上,而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这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通过互联网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借助论坛了解各种各样观点及其交锋的方法、过程,在了解中参与,在参与中思考、探索、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达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维力的目的。
2.充分自主,便于创造。传统作文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学生在选材时没有自由,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好的文章少之又少,这不能说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学生的思维被框住了,创新就无从谈起。而多媒体网络作文则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便于学生创造。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在作文时有可选择性,每次作文之前,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内容作为文题发到网上,然后进行讨论。老师在网上看后作一些补充或提示,每个学生就可以到网上创作了。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创造。
三、尊重个性化体验,促进个性化表达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作文选题面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志趣以及知识实际,打开写作主体的封闭式的“思维黑箱”,注重写作主体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己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时可经常采用无题作文的形式,即教师不给学生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从网络中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创作,老师不做任何限制,完全是一种休闲式的写作。学生可能通过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继而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可能是通过观察一幅乃至多幅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了解一个现象;更有可能是进入虚拟社区,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企业生产、销售的过程,从而为企业起草一份可行性营销计划书等等。
四、成果共享,形成多元互动评析
教师应该抓住学校校园网开通的契机,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习作,指导学生们学会在网上直接输入作文,并利用校园网上传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校园网内共享作文、鉴赏作文、评点作文,建设班级或个人主页,充分地共享资源,共同进步。在四通八达的网络快车上拓展全新的作文交流渠道、交流方式,让学生由“会作文”走向网络上的“互荐互赏作文”,充分体验到发表的快乐。
在网络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精批细改,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专利”,应实现习作评改的多渠道开放。可以采取习作者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互改。或者通过组织和参加征文比赛、鼓励网络投稿、举行优秀个人网络作品集的展示和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展示教学成果。通过不同层面批改和交流渠道的开通,为学生习作提供快捷、愉悦、满意的反馈,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到写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网络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数学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共进的理想学习的平台,使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我想就我执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这节课的实施,谈谈我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景,自主梳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复习课总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机构地复习旧知识,采用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课堂教学,不仅避免了上述弊端,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机会。
课伊始,教师通过电脑生成的现实情境,邀请学生光临数学乐园网,一起去为中心小学新校舍的建设出谋划策。教师通过网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校舍的装修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百草园”的规划等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引出了对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整理。这时,学生可自由浏览各个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建构起这些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记忆里存储的相关信息被激活了,假如遇到想不起来的,就可以寻求网络的帮助。这样通过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置身于网络,在网络中畅游,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也从满堂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参与者、引领者、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组织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分层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网络教学引进数学课堂,就能改变“教师演示多,学生自主少,不管会不会,大家齐步走”的现象。利用网络创设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适应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地学习。
在本节课的“基本应用”板块中,我们在“数学超市”里为学生准备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三套习题,学生在浏览全部题目之后,可自行点击一套适合自己的题目进入。而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知识的传递是多向的,它创造了一个个可供个性化学习的交互式环境。所以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水平自由选择难度相宜的题目后,不懂的地方可以点击“自主整理”板块,重温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即使答错了,也不会伤及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在网络的提示下获得解题帮助,进而掌握所学内容。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们还注重让学生在玩中学,每一类题的得分优秀者,可以看到一个卡通人物的表演。这样,近似游戏的设计更让学生在一系列思考、判断之后享受电脑给予的鼓励,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取心理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三、利用资源,拓宽层面,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我们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网址,鼓励学生上网冲浪,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共享,浏览网络中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我们在本课的“拓展延伸部分”就为学生提供了新校舍要进行装修的诸多项目:学生餐厅需要铺地砖,贴墙砖,粉刷;操场需要铺塑胶跑道,种植草坪;多功能艺本馆需要地板……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之后,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所需资料,选择一个装修项目作为研究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网上搜导建材行情,下载建材价格,从中选择合适的设计。小组中学生自行分工,进而合作研究、共享资源,忙得不亦乐乎。
实践证明,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模式,它为学生插上“网络”的翅膀。当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们的数学思维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 高级英语 网络交互模式
On the Network Interactive Mode of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Advanced English Instruction
(YANG Zhi-ti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CALL),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the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or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eac
3.1 充分利用局域网,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总体而言,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层次多,品种多样,良莠不分,分散无序,内容庞杂。如仍由学生个人在网上获取,既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又难以控制,效果不好。而利用目前局域网上的教学平台,则避免了以上的问题。但如何把具体的一门课上好,管理好,获得学生的认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1.1 要选择或制作一个精良的网络教学课件。一个好的网络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能授课内容讲解的透彻,易懂。
3.1.2 专业教师在网上搜索各课程的教学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取舍,在网上发布,或建立丰富的网上导航和相关的信息链结,供学生学习和从事相关研究,这样有助于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
3.1.3 搭建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电子邮件、BBS和聊天室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3.1.4 组建虚拟班级。虚拟班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构筑成的教与学的环境,可使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虚拟班级与传统的班级不同,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由一套软件构成的群体通讯系统、工作空间和辅助设备构成的“虚拟”的班级。这种方式让学习同一门课的学生有了一个集体一个组织,方便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这样一种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的凝聚力和趣味性。
3.2 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课程数据库。课程数据库是将各个学科的资料进行精选并汇总在共享的数据库中,通过平台进行发布,从而让所有老师和学生利用其中的丰富数据。教学服务的学科数据库内容多样,主要包括:
3.2.1 课程资料数据库:我们可为每门课程组织信息数据库,库中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师配备等,这样管理人员能高效管理课程配置。
3.2.2 有关课程的试题库:将课程试题组织在数据库中,范围上包括知识点、节、单元、章等试题,形式上有填空、选择、简答、问答等。最终能进行计算机出题、组卷、判别、评分与分析,实现高效的计算机化考试。
3.2.3 媒体素材库:课件中提到和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素材,通过素材数据库可查找出所需素材。
3.3 搭建模拟的操作环境。在教学软件的支撑下,能提供各科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环境。并通过将各课程知识结构化和模块化,提供模拟环境,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4 积极鼓励教师个人教育网站的建设。教师通过建立个人网站或主题网站,可以介绍学习方法,提供相关课程学习资料和研究课题,链接相关的站或网页,开设相互交流的专栏。教师个人网站的建立便于学生获取相关学习资料,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网络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培训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勇于创新,探索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满意的“三赢”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陆宝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J].情报学报,(2):21~23
1 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中心与传统的数据中心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别, 都需要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分区部署, 通常情况下采取的都是旁挂核心, 或者是交换机汇聚的部署。以实现资源调度为最大需求的“云计算”使IT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当然, IT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数据中心的虚拟机为客户提供计算资源与服务。在这样的模式下,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便有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
1.1 与传统的网络安全相比,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模型发生率两个重要的变化, 首先从网络外部到网络内部的纵向流量比原来加大了很多, 其次“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业务的内部虚拟机之间的横向流量大大增加。要想未来的网络业务得到有效的保障, 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云计算”的数据中心, 而且这个数据中心要有非常高的处理能力和吞吐能力, 同时在数据的控制和转发的每一个节点都不能存有阻塞现象, 当然更要具备流量突发情况下的承受能力。第一, “云计算”数据中心对核心交换机设备有着严格的要求, 要根据这些要求建立一个具有高密度的接口能力的数据中心, 同时需要保证万兆级别的接入和信息处理能力, 而且要能够根据网络业务的不同来进行灵活能力的扩展。第二, 随着服务器虚拟化的发展和租户业务的持续部署, 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各种突发性的网络流量冲击问题越来越严重, 要想保证“云计算”的服务质量, 这些网络安全设备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流量突发处理能力。
1.2 虚拟化是当前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中虚拟资源池化也是IT资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能够使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当前,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存储器的虚拟资源池化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网络设备的虚拟资源池化也已经应用到网络中, 其中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防火墙、负载均衡等相关的网络安全控制设备也必须要能够跟上形势的要求, 具备一定的虚拟化能力。
2 加强防火墙的部署
在进行网络设备的选择时,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防火墙是一种能够独立的设备形态, 同时也能够部署多个插卡来进行性能的扩展。尤其是在部署高性能的防火墙时, 要能够在交换机上部署多个插卡, 以此来实现防火墙性能的扩展, 并且能够实现多台设备的组合。防火墙的虚拟化使用通常有三种情况。
2.1 通常化应用
通常化应用是指在进行网络安全策略实施时, 不启用虚拟的防火墙。计算机的网络设备要根据应用的类型和业务的需求, 将防火墙划分为多个安全区域, 进而实现网络区域的安全控制。
2.2 虚拟防火墙的启用
要想有效实现多个业务VPN的相对独立的网络安全部署, 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使用物理防火墙, 而且要使用多台;其次是通过虚拟防火墙技术的使用, 来将一台物理防火墙设备的虚拟资源划分为多个部分, 实现关键性的配置, 进而实现不同的VPN的转化与控制。
2.3 多租户应用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中, 每一个虚拟机设备都有管理员权限, 能够随时调整配置情况。在进行网络配置时, 多个虚拟机的管理员可以同时进行设备的配置, 当然每一个设备都具有不只一个配置文件, 每一个虚拟的网络设备都能够独立保存, 独立管理。
如图所示, 把一台网络安全设备虚拟成多台防火墙, 将分配给不同的业务系统去使用, 而且每一个业务系统都能够自行管理自己的虚拟设备, 配置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安全策略, 进而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相互隔离。这样的情况下, 防火墙就正好是资源池方式部署的数据中心, 进而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防火墙、网络、服务器, 以及存储等的虚拟化资源池, 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高有效的保障, 保证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安全。
3 其他网络安全策略
3.1 防病毒技术。
当前, 在“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各种防病毒软件层出不穷, 根据功能的不同, 防病毒软件被分为单机病毒防护软件和网络病毒防护软件。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个体机上, 通过对远程资源的扫描, 做到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是针对网络中的病毒进行有效防护的, 病毒入侵的网络中, 病毒会自动向其他的网络传染, 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而病毒防护软件则会马上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并且予以删除。
3.2 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项针对人体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解决途径, 也是“云计算”环境下的一项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有的人体特征, 这个特性是不可复制的, 每一个都不相同。生物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验证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人体的生物特征有许多, 比如指纹、面孔、骨架、视网膜等, 在这些特征中, 指纹是最后关注的, 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3.3 数字加密。
“云计算”环境下的另一个重要的网络安全策略就是数字加密。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正常运行的保证,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是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界研究的主流技术。加密技术是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 不论是加密运算, 还是解密运算, 都需要使同样的密钥。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不相同的, 加密的密钥众所周知, 而解密的密钥只有主人自己知道。
3.4 虚拟专用网。
虚拟专用网,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VPN, 也是“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策略之一。VPN是指通过一个公用的网络建设一个临时的连接, 它是一条能够顺利通过复杂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的隧道。虚拟专用网多用于内部网络的扩展, 能够有效帮助商业伙伴、公司分支等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 保证数据能够安全运输。同时, 虚拟专用网还能够用于移动用户的Internet借入, 实现用户与网络的安全连接。
4 总结
“云计算”在计算机领域不断发展, 不仅涉及到信息安全、数据库安全, 更涉及到网络安全。随着“云计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之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因此, 加强“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策略的完善是促进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 “云计算”服务也会朝着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摘要:“云计算”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个新名词, 虽然已经被许多人所使用, 但是并没有公认的定义和内涵, 计算机领域对它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还没有具体的体系结构分析与研究。作为一种计算模式, “云计算”是面向服务的体系。在“云计算“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更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篇文章就“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进行深入的探讨, 并且提出了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策略,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杜焱.“云计算”时代下的数据库安全性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05) .
[2]张亚红.郑利华.邹国霞.“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 (10) .
[3]陈丹伟.黄秀丽.任勋益.“云计算”及安全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 (02) .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评改 形式 实施方法 问题及对策
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评改,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评改教学中,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是以作文评改为目的、网络环境为手段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以“网络课堂”为基础,是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产物,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对作文评改教学的促进作用的结合体。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了初中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本文中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新方法以及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除上述作文评改方法外,我们还探索出了借助网络环境进行作文评改的方法。学生可以借助QQ、博客等网络平台,将自己的习作放到网上,获取更多人的指点和帮助。
一、网络评改的形式
1.开设班级博客圈。一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同一网站上开设自己的博客,同学之间加为博友。然后由管理员建立班级博客圈。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以日志的形式上传到博客。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业余时间登录博客,在博客上可以看到同学和教师的评论和修改意见,同时也可以去发表评论或者为博友修改文章提供建议。
2.巧用QQ延伸讲评课堂。教师可以利用腾讯QQ软件,建立班级QQ群,在群里针对某位学生的习作进行讨论式评改。提前约定一个时间,大家在同一时间进入群里,可以同步发送消息,及时讨论修改意见,甚至可以当场修改。
3.讨论区跟帖。这种形式适宜在学校进行。在计算机教室里,大家登陆教学系统,将文章共享后,进入讨论区,以发帖跟帖的形式进行作文修改。此法适宜针对同一篇文章进行批改练习,或者将写得较好的文章与问题文章同时上传,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问题发现和修改。
二、网络评改的实施方法
1.建立个人作文资料库,将个人作文及摘抄语段形成电子稿,建立文件夹分类存储命名,并上传到网络。这是网络评改作文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
2.合理分组。根据班级人数,教师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4-6人为一组,组长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进行网络评改作文时,每人要参与修改组内成员作文两篇以上。
3.修改方法指导。教师浏览全部作品,明确修改重点,规范评改方法,建立修改文件夹,推选优秀作品,这是网络评改作文的一般方法。网络修改不一定在课上进行,所以要求教师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评改方法的指导,明确每次作文评改的重点。如评改作文《刹那间,我发现了——》,评改的重点是看文章的“刹那间”如何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写出来,应在何处进行修改?如何修改?所有的评改批语都要跟此次训练重点有关。然后要教会学生评改的方法。评改的标准以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准。教师以表格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规范修改格式。例如,用红色下划线画出病句,用插入批注或特殊符号的办法圈出错别字,用改变字体颜色和大小做修改后标记等。另外,每一次的评改稿都存档,也便于学生前后对照比较,进一步体会评改作文的方法。每次作文评改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每一个小组中推荐出小组最佳作品,供全班欣赏交流。
三、网络评改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动员工作,指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借助家长的力量进行监督。
2.修改方法掌握不熟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在评论栏发表见解,会借助各种符号和线条对文章进行标记。然后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几次当堂训练。
3.流于形式,不重积累。教师要加强制度管理,让学生定期上传修改成果,书写评改心得,待班级授课时汇总结果,及时奖惩。
总之,恰当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通过师生互动,把作文的自主权彻底还给学生,使教师摆脱了“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认真体验,提高了习作评改能力。我们的网络作文评改实践说明,网络技术对互动作文评改过程的优化作用,已日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网络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符合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一种有着旺盛生命力和有待进一步发展前景的新型作文评改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将会以它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有待于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地探索研究与实践,并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韩大强.关于中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的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5).
[3]韩艳梅,倪文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03(3).
[4]汪巧苇.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文章作者]锡山[文章来源]锡山 一、课题界定1、”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2、本课题以区为单位,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制、开发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并建好锡山教育资源中心等问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优秀教学案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范例。二、课题研究背景1、社会背景:社会发展呼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表现在:(1)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培养知识型的人才向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转变,而学校教育的趋势应当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向转变成为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方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地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更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2)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地区背景:我区需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并具有研究该课题的条件。表现在:(1)我区属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基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一九九八年起部分学校就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并已开始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和网络资源开发、图书信息服务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也初步地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如何运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实施更高层次的管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形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学习模式与观念仍然需要加以进一步的探索。即对校园网的深入利用和功能开发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2)我区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群体科研能力较强。目前有多个省级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的国家、省市级电教实验课题也有十四个。许多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与交流。全区教师已初步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可行性已有所认识,并在实践应用中初步摸索出一些工作经验。(3)我区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全国八个实验区之一,该项目是基于网络的新课程推进项目代号为”世纪曙光工程“,是教育部专门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设立并由”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专项经费支持的重大项目。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由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从10月到现在为止,我区已经举行了7次规模较大的研讨活动,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课题的有关老师两次到北京参加国家级的培训。(4)教师培训工作已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了多期分层培训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区特色的培训方式。前阶段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培训为主,第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工作已告一段落,全区共有3421名教师通过了考核。通过培训,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有学校均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教师全员参加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培训工作,全区已有3054名教师完成了注册报名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1348名教师通过了第一模块内容的考核。区教育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也在20十月份参加了由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培训。除基础培训工作外,我们还注意加强了骨干的培训,有四位教师参加了无锡市《Intel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培训班,我区第一期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已经完成。区教育局在年11月份举办了一期学校网络管理员培训班。(5)我区在起就开始了校园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拥有各类教学用电脑3646台(人机比18.9:1),电脑机房62个,其中多媒体网络机房45个。多媒体电化教室108只(其中包括天一中学58只)。已建成的校园网有19个,其中千兆网有9个。所有学校都已通过了各种形式与Internet相联,已有13个单位(包括区教育局)通过光缆接入无锡城域教育网,全区已有28所学校在因特网上拥有了自己的主页。许多老师家里已购买了电脑。全区基础硬件设施与环境已基本能满足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需要。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学习的学习模式,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2、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4、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四、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和学习整合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发掘、总结并评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发掘、总结并评介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2、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区的区情和需要,具体包括研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标准;探索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开展面向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3、信息技术装备和利用研究。总结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设备配备、使用管理及其他组织实施方面的有效措施和经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帮助学校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学校管理及组织保障和必备的技术支持。4、建设锡山教育信息资源库并进行资源及功能开发研究。五、研究价值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教师的作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仅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光盘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学习网络的促进者 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计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者 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2、对学生的价值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善于实践的人才。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何为素质教育?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六、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搜集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七、操作步骤及时间安排1、2001.9.-.1.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 2、2002.2-2002.8. 完成信息中心设备安装工作,建好网络平台,安装有关软件,整合首批资源;完成软、硬件应用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及其资源实施有关教学方案,追踪记录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3、2002.9-.1. 选择优秀教学案例,召开优秀教学经验展示现场会。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方案,同时积累材料。4、2005.2.-2005.5.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八、预期成果及体现形式本课题总的预期成果除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和案例外,其它成果体现形式为:1、学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能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管理和服务,师生的信息素质明显提高,学会运用Internet上网查找、筛选信息,中青年教师会使用创作工具,开发网络资源;人人会运用网络技术,教育信息观念普遍形成。2、学生能养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形式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模式。开设网上学习课程,开展基本网络的协同式学习活动。3、学校网上资源(软件、课件)数量有较明显的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4、规章制度更加具体和完善。校园网良性运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率,形成完善的运作体系。九、课题组成员组 长:周 勇(区教育局副局长)副组长:郭 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陈月清(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组员(单位):教研室部分教研员 江苏省天一中学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无锡市荡口中学无锡市八士中学无锡市东亭中心小学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无锡市查桥中心小学无锡市港下中心小学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由城市扩展至农村,它不仅深刻的冲击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的改变着国家及个人的命运。现在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且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学校的教育面貌,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的议题,开创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子。【关键词】网络 数学 有效性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时代,走进城市乃至农村学校,到处充满现代教育气息。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正暴风似的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称这是第五次信息革命,革命的含义是它不仅深刻的冲击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的改变着国家及个人的命运。现在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且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学校的教育面貌,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启蒙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的议题,开创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子。本文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一些策略。
一、网络环境下管理、教师、学校三位一体思想。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特别是在网络这么一个特殊环境下,是需要注重管理、教师、学校三位一体思想。首先,抓管理,强化网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内外的作用。其次,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适应能力,强化教师运用网络教学的精神和态度。第三,学校加大网络教学建设,提高网络教学氛围。
三位一体思想,保障了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开展。但如何体现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应思考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有效教学?简单的说就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2)有效教学标准: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3)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核心问题: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思维训练是否有效。这种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的数学教育思想。
二、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主体地位是否确立。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作为信息贮存和智能化学习工具,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它能发挥个别化教学特点辅助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达到最低要求,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建立一种自信的人格,符合教学面向每个学生的思想。
其次,提高学生课堂内动,让学生主动获取。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还给对数学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进入互联网查寻、浏览、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通过上网搜寻不但满足了知识吸取的需要,而且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同时感受到数学是如此贴近生活,从而体现数学不但有用而且很美,可以刺激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在网络中学习课外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展和有益补充。
策略:①激发兴趣,注重教学的新颖性;②创设情景,创造认知的冲突性;③反馈调控,突出教与学的针对性;④体验成功,强化求知的进取性。
(二)从教师教的角度去思考。
多媒体网络环境毕竟只是一种资源或教与学的先进工具。工具的效益发挥取决于教师,学生如何利用这一教育技术为教和学服务。特别取决于教师以何种观念为指导,用怎样的方式组织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是以新的观念去建构,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因为多媒体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只有和新观念、新方法的有机结合才称得上创新的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本身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的元素,但创新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技术的创新,而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载体。
面向全体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另外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他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的服务者、辅导者。在教学过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权威(包括教师)做出科学质疑、争辩乃至批评,允许课堂内外师生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教师要在网络环境中使教学体现有效性,应采取以下策略。
1、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案。教师应加强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内容不仅要“懂”,还要“透”,甚至要达到“化”的程度。
2、乐于给学生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融入网络学习氛围中。
3、勤于对学生学习进行督促和指导,让学生深入运用网络学习中。
4、加强对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调控,让学生学习学会学习。
(三)从学生训练的层面去思考。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法则等。学生训练的强度、精度、灵活和有效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网络环境中的学生训练应采取以下策略:(1)设计内容精练的训练;(2)设计灵活的训练;(3)设计有效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1)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2)然后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3)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4)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像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CAI软件演示运动情况,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观察时间、地点、方向、结果这四要素的相互联系。从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优势,为数学课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学习,从而准确快速的认识概念,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又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积极计算时,首先建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景,从急转弯问题出发,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借助多媒体课件声音、动画的渲染,引发学生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电脑,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从动手操作和相互协商讨论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学生数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采用引探教学法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教材,(1)动手剪拼活动和操作电脑相结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高剪开可以拼成长方形,从而为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提供表象(关系表象),学生从直觉可以知道,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过程可以归纳为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处于独立探索阶段,通过自我内部矛盾来调整对表象的认知。(2)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根据表象用直觉判定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它们两者有什么关系?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然后让学生在视频仪上演示不同剪拼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从各种不同的剪拼现象中得出共同的认识,即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这一过程可看作是协商、会话阶段,它以协作式学习模式为框架。(3)根据第二、三问题自学教材,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二者交互穿插,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平台,对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进行监视和适时的个别辅导,通过遥控和个别监视实现全体同学间的协作和交流,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意义。教学过程始终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模式、方法的使用都围绕着四要素服务,所以在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式和方法的运用,每种模式方法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融合,互相支持,因此模式和方法的选择不是独立排斥的,而是综合运用。
网络环境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开放,广泛合作,形成数学学习的社会化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并让学生从小接受终身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07-23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09-26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06-28
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09-28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06-13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06-17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10-26
网络环境下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06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