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推进策略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化教学推进策略(推荐8篇)

小班化教学推进策略 篇1

推 进 报 告

汀罗一中 岳新良

我校组织实施的小班化转型研究课题《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被批准立项以来,严格按照课题规划时间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现将课题研究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题活动情况 开题时间:2014年5月

地 点:汀罗镇第一中学会议室 主持人:岳新良

评议专家:陈英龙、杨洪民、郭建云

参与人员:周尉亭、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二、研究开展情况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从探索阶段走向更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科教学更精彩。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模式,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额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为了能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小组互助能力。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分组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高效课堂的发展之路。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实际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课堂由有效向高效发展。形成有利于促进自主互助学习的学法体系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引导调控作用,培养一批擅长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名师,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定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预习案”。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加强适应小班化课堂教学要求的集体备课研究和课堂组织教学研究。

①、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承认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②、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

③、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方法: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为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有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组织: 主持人:岳新良

课题组成员:陈英龙、杨洪民、周尉亭、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5、分工:

理论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 开题报告:岳新良

第一阶段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陈英龙、杨洪民、岳新良、周尉亭

第一阶段学生访谈:、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

第一阶段示范课及教学论文: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中期报告:岳新良

第二阶段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第二阶段学生访谈:、陈英龙、杨洪民、岳新良、周尉亭、王维燕、第二阶段示范课及教学论文: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

课题总结与反思:课题组全体成员

6、进度:

(1)、开题论证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论证会。(负责人:陈英龙)

(2)、基础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初步形成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的

基本经验和模式。(负责人: 岳新良)

7、取得成果:

小班化教学推进策略 篇2

一、小学课程实施中的现状及影响

(一) 教师专科任课不适合小学低年级。

1.师生情感培育渠道不畅通。

一年级儿童6岁入学, 立即面临语、数、外、音、体、美、品德生活等7门课程学习, 现行城镇及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均提倡教师的专职任教。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7门课程由6位教师任教, 6岁儿童要在学习7门课程的同时与6位教师进行情感交流, 难度太大。而“向师性”极强的低段儿童在新环境里对情感的需求是深度需求, 多位教师因专科教学要担任其他众多班级课程而与儿童只能短暂接触, 如音乐教师每周每班只有2节课, 很多学生长时间不认识科任教师, 学生和科任教师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在这种不断变换教师的课堂学习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能依赖班主任, 而班主任面对45人甚至更大班额, 无法与每个学生进行深度交流, 致使儿童的情感培育渠道不畅通, 学生的品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难以通过多学科的师生双向交流而获得, 学科的文化学习掩盖了学科的教育功能, 学科德育较为苍白, 对儿童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

2.行为习惯难以培养。

6位教师提出的学习习惯要求与行为习惯要求, 因任教学科不同或教师性格不同难免产生碰撞, 面对众多要求, 低段学生往往无所适从, 致使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难度增大, 这对刚入学极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学生极为不利, 也为以后中高年级的学习成长埋下了隐患。

3.学生课堂学习压力过大。

任课教师的分科化、专职化程度越高, 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就越高, 教师的专业化、高要求均呈现在课堂上, 让接受学习的低段学生目不暇接。课堂学习任务繁重, 加上课外作业要求, 低段学生的综合学习负担不可能轻松。对注意力不能持久, 独立学习能力尚未建立的低段学生自然感觉学习压力过大, 这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

(二) 大班额上课不适合小学低年级。

1.教师难以进行针对性教育。

低年级学生入学会面临两大困难, 一是要建立班级行为习惯要求, 如:排队集合、开展室内外活动、料理个人和班级卫生、与老师同学相处等等。二是要建立七个学科学习习惯和能力, 如:遵循各个学科的要求、建立初步的学习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等等。这两大困难都需要教师精心的呵护、精细的指导, 特别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按义务教育法规定, 我国小学现行班级学生人数是40至45人, 但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一般都大大超出这个人数。所有的班主任教师都同时担任了学科教学工作, 低年级教师既要抓班级初建, 又要抓学科学习的新规矩、新习惯, 面对40、50及其以上的大班额, 受学生在校时间限制与教师身心体能的限制, 教师对学生只能提整体要求, 难以对学生做针对性的指导, 所以大班额上课对学生生理心理极为不利, 不适合小学低年级。

2.对学生的差异性缺乏理解和尊重。

学生初入学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家庭, 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个性, 表现出的差异性会很大。大班额的教育方式只能追求整齐统一, 难以通过差异性去发现和培育鲜明的个性, 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低年级最活跃的时期就被忽视了, 低年级学生“先入为主”的“优势”, 在大班额教学中变成了“劣势”。

3.低年级课程实施没有特点。

小学低年级课程实施是大班额和教师专职、专科教学, 高年级也是大班额和教师专职、专科教学, 只是低段是7门课程, 每周26课时, 高段是9门课程, 每周30课时的区别。甚至小学与中学的课程实施也没有大区别, 只是中学课程多几门、课时多几节而已。从6岁的学生到12岁, 再到18岁, 这么大的年龄跨度, 课程实施的格局基本相似, 可以说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实施基本没有低段特点。

(三) 教研部门与评价部门对课程实施导向单一。

我国的课程体系中教研部门和评价部门的作用非常重要, 决定着学校课程实施的方式和方向。但大多数的教育研究都针对学科的专业化进行, 对专职专科教师进行指导, 如各类语文专委会, 数学专委会等, 对综合兼课的教师指导研究很少, 综合性兼职教师不提倡、不被重视。小班化教学在西部地区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督导评价部门对课程实施的关注点放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是否开齐开足课程方面, 对低年级课程实施的特殊性和小班化教学的推进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现状基本形成了“小学低年级课程实施高年级化”, “小学课程实施中学化”的倾向, 其影响就是6岁的孩子入学基础要求过高, 负担过重, 低段课程影响中、高段课程, 层层拔高, 学生对学习由畏学而厌学。教师缺乏课程研究的新鲜感, 多数人成为“知识文化之师”而不是“人师”。“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践行。

二、调整小学课程体系, 推进小班教学的路径

调整小学课程体系, 推进小班教学是个综合性的整体改革, 难度会很大, 可以在小学低年级课程实施中先行试点, 先易后难。调整课程实施是手段, 推进小班教学是目的, 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终极目标, 这三者互为因果。因课程调整必须与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和师生比的计算相结合, 必须进行科学的测算才能有改革的可能, 从而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 改革低年级教师分科授课方式。

必须在国家三级课程计划的执行中去寻找课程调整的方式, 可将7门课程任课的专科教师合科授课, 以国家要求的师生比1: (17—20) 的比率为参照, 把教师周课时任课时数由每周16至18课时, 改为每周20节课, 将6位教师授课调整为1.3至1.5名教师授课, 师生比调至1:20, 低年级学生文化学习程度浅, 知识量不大, 现在的教师均是本科, 专科毕业, 胜任低年级多学科知识的教学能力不会有大问题, 如果任艺体学科有困难, 可另行统筹安排艺体类专科教师。这种调整是在不动课程计划, 微调师生比的情况下进行, 是可行的。

(二) 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

教师由专职专科的分科教学调整为合科教学后, 就能将原有的大班额调为小班, 不会影响学校整体课程计划实施。现行授课班级每班学生为40至50人, 可将此班额变为两个建制的小班 (20至25人) , 由合科教师 (1.3至1.5人) 为25名学生建制的小班授课。教师任多个学科课程, 在备课方面增加了工作量, 周课时任课时数由周16至18课时上调为20课时, 看起来教师的负担有所增加, 但学生数量变为小班后减少了工作强度, 又降低了组织教学和辅导学生的难度, 因为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花去的时间和精力要占很大比例, 教授40至50人的班级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更大。所以小班化教学使教师的整体工作量并未增大, 教师会很快适应。但这样调整后学生会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关照和呵护, 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教”与“学”的成功感都会增加, 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才有可能实现。这样的调整改革是应当的, 也是可行的。

(三) 落实因人施教, 减轻课业负担。

推进小班教学后, 教师有了整合教育资源的空间, 可以利用身兼两学科以上的机会, 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 创造综合性的活动课程, 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梳理多学科的共同教育规律, 优化学科的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的特点采取讲练结合, 学科互借的方法, 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 使课堂学习更加实效、高效, 更有针对性。使教师真正拥有“因材施教”的时间和“因人施教”的空间。

推进小班教学后, 教师可将学习辅导过程精细化、个性化, 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辅导练习, 更可直接点对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有效减轻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师生交流的时间增多人数减少,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更熟悉, 学生的课业任务都能在课堂内完成, 真正实现减轻低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 加强教研与评估导向。

各级教研组织和督导评价部门, 可针对课程调整和小班化教学的推进, 拟定相应的教研指导计划, 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为低年级课程实施正确导向, 用低年级课程改革影响中高年级课程改革, 扭转“小学低年级课程实施高年级化”, “小学课程实施中学化”的倾向, 保证低年级课程调整改革的顺利进行。

小班化教学推进策略 篇3

第一,教育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性增加,学生获得的教学服务时间明显增加,导致教育的充分性。第二,小班化的教育活动规模小,涉及面窄,角色参与率高,针对性强。第三,小班化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增强。教育的个性化必然要求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等都发生适应性变化,教育的个别化也必然引发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第四,教育活动中互动明显增多,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并从根本上对教师提出了改变师生交往方式的概念。

那么根据小班化教育的特征,如何在小班化口语交际课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生活——口语交际的源头

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因为它受教学和教育的。”所以,口语交际的“素材”可以向社会生活索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口语交际设计非常好,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训练价值。

二、民主——口语交际的前提

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心理,他们年纪小,胆怯畏缩,羞于表达,常常“金口难开”。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再认为眼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严师,而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从而打下“敢说”“乐说”“能说”的心理基础。

三、情境——口语交际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位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这是促使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现实生活,采用电教再现、角色表演等形式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自由交际、自由表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让学生运大南瓜等实物,一边运,一边说,或其他学生一边看一边说,使学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互动——口语交际的关键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只有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缺少双向互动就谈不上交际。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互动情境,鼓励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在学生的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我爱画画这一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再向其他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画。其他同学就可以说说这幅画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我会怎么画。再如,购物讲价口语交际时,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买主要主动问价,卖主要热心回答,双方讨价还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都有表达的机会,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创造交际的时机,使全体学生加入到交际的队伍中。要使口语交际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要认真分析处理教材,寻找出互动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评价——口语交际的保障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他评、自评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表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老师也要适时加以恰如其分、引而不露的评价。对于那些积极发言的同学亦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会使善于口语交际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起其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力量和自信,他们会愿意说自己的心里话,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

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民主化、情境化、互动化、平价化的课堂,交际课就会成为魅力无限、富有生机的交际场,学生就会变成口齿伶俐、热情奔放的交际者。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途径也有很多,但这些途径应该是一个整体,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文教学问题。因此,口语交际的训练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帮助学生从小打好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会说话、会做事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4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有部分教师未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致使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合作而合作,更多的只是走走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小班化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为终极指向。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的终生发展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还孩子一片清新明净的心灵空间,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的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小学教学

小班化

教学优化设计

课堂结构优化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

一、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教育是什么?我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好的师生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教育也是这样的。用任何一种方式疏远了、隔离了人与人的交流,这跟教育都是相背的。“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内心都是希望平等地对待学生,期待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但是课堂上无形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区域,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视野并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时,对于视野之外的学生监控明显降低,学生易分心、搞小动作,听课效率差,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就大打折扣。而在小班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的每一天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教育一直把知识和智力作为人的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动力情绪的变异,也就是情感,情感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情感教学既是一种策略,又是在课堂上动态发展的过程。如何实施与把握?如何调动学生参与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去实践、去灵活运用。

1.营造课堂宽松愉悦的情感氛围

教师把课上得跟孩子依恋动画片一样,就是寓教于乐。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你无法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是一片阳光。让这片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学生自然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平等、真诚。“教师应该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和蔼而不放纵,严峻而不冷酯,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力求倾注真挚、流露关爱,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持久而广博。

2.随时关注学生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先要做到倾听,就是让学生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学生话里的真实意思;其次要做到理解,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教师在学识上是广博的,在情感的研究上也应该是有所造诣的。在学生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是真实的,切忌遮遮掩掩的,教师也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也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教书育人不是正襟危坐,没有人之常情,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欢乐、共甘苦,给学生以真实之感、可信之态。“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拥抱、甚至可以亲吻学生的额头„„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我爱你们,可爱的同学”。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作为基石,课堂的气氛定然是活跃的,教师从中可收获到快乐与成就感,学生也能实现期望值。3.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情感

爱、关心、气质和人格魅力可以替代千言万语,甚至一个眼神,都很重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我们必须懂得爱,我们必须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我们从事情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广阔而又深厚的爱。现在独生子女,拥有一份爱心越来越难以寻觅,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是体会不到别人的爱,更不会去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师长、爱好些不认识而需要爱的人。通过强化爱的教育来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值得爱的人。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判断学生的情绪。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情绪的变化也是“朝辉夕阴”,因此教师要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绪,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情绪变化并加以引导。小班化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同时也拓展了德育的时空。实验研究表明,在人数较少的班级里,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优质的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小班化更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

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快乐学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课堂要创新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中的一切因素,互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等。师生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要切实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需求、学习的自主等等。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大胆提问,甚至异想天开,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因为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教师就课堂实际情况要学会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争论其中、乱在其中、乐在其中。“乱”之时往往是思维碰撞渐入佳境的时候。生生互动,即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不用担心自己说话的正确与否,为学生们建立了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已见”的宽松的环境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真切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寻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之中学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情感互动,即是师生的积极心态的相互影响,良好的情感互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情感的互动是以民主和谐为基础,共同交流,教师要耐心倾听。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进行预设,在这些过程中双方的情感共鸣是关键,任何单方面的情感是不够的,只有达到共鸣才能发挥双边的最大效应。

三、注重训练,以生为本,关注发展

好的课堂不是在课内一成不变的去执行和落实,而是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可发展因素在课内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当堂训练、探究动手能力的时间,其实质就是运用优化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要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其中“师生共同探讨”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等,这种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实验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总结式评价方式,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实际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自我评价:用学生喜欢的笑脸、大拇指、五角星、水果、卡通人物等形象,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间的互评,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享受小组成就的愉悦,这对每个学生的进步,都起着老师和家长替代不了的作用;分层评价:对于学习困难生,运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努力向上: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五、减少而不减效

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个性化教育理论、生命交往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点,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正是小班化教育中生命交往理论的一种重视和体验。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一种法定的带有强制的教育,学生完成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法定的课业应该是学生能够承受的合理的学习负担。当学习能够合乎人的生命本性方式的时候,能够完整、和谐地运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学习就不成为一种负担。在小班中应采用全体施教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以适度的压力,让压力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效果。缩短时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地思考从结构与性质上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应该是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不能让学生产生生命冲动的教学是不成功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心发展的环境,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其精髓也在于此。

总之,生活中课堂,没有十全十美的课,但有十分努力的课。落实的关键是抓住课堂40分钟的效益,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策略的课题还处于进一步研究探索之中,我会扎扎实实地潜心研究,不断汲取优秀的经验为我所用,努力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02.07 2.高永芳 《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

2002.09 3.孙

敏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05.02 4.高永敏 《让数学课堂回归简单》

2009.03 5.李

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5

杨河小学 李强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运用小班化教学.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引起教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为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一、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理论早已提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它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公平理论、教育价值观理论、教学论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二、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试论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策略 篇6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得以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型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

农村教学“小班化”趋势越发明显,究其内因源于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在这种农村教学人数“自然萎缩”的状况下,需要教师秉持与时俱进精神,迎合教学发展新常态,做好课堂教学策略调整,凸显农村教育发展强劲生命力,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基于此,农村小学数教学策略需迎合“小班化”教学现况做好教学创新。

一、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达成“小班化”数学教学目标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究其内因源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学习难度,对学生空间想象力、运算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个人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更加陌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需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褪去数学难懂且枯燥的外衣,让学生感受并了解更加真实的数学,以生活化教学策略为载体,落实“小班化”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简单加减法应用题”的训练时,需跳脱书本内容的束缚,从学生生活实况出发是丰富应用题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有效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询问学生将来想去哪座城市上大学,这时学生们会展开热烈讨论,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可同时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标注学生向往的城市,以此为依据设置应用题,如小丽想要去北京上大学,但是本地无直达列车,需倒两次车,车票价格分别为45元、56.5元,请问小丽若想到北京上学需要准备多少路费?此类生活化数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解题过程中,落实数学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生活经验创设数学应用题,鼓励学生相互提问,活跃课堂气氛,继而检验学生数学运算综合能力,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数学简单运算能学习情况,并达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创新等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重,而对呆板无趣的课堂教学则提不起兴趣,缺失兴趣引导学生将迷失在数学学习道路上,无法找到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削减教学成效。基于此,农村教师应充分利用本校教育资源,迎合学生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教学实践,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可组织走出课堂在校园内部或校外探寻存在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有的学生会发现学校大门上菱形图形呈现对称分布状态,花坛由若干正方形构成,通过学生的观察学生会发现许多平移和旋转的图形,相较于以往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来讲,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更加鲜活,可加深学生的记忆,实现学生与数学知识的有效交互,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小班化”教学新常态下,教师能够尽量关照每个学生,不必担心其在自主实践过程中会发生人身危险,为教学实?`有效落实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可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敢于实践、开拓进取等综合素养。

三、采用分层教学法提升“小班化”数学教学成效

农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形成“小班化”教学状态,为此教师需秉持与时俱进教育理念,迎合教学实况做好教学创新,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目标,基于此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数学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均可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凸显创新型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教学时,教师需适当放慢课堂教学速度,同时询问学生对长方形定义、计算方法等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只需掌握基础知识即可,针对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需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例题扩展训练的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力,提高其数学内力,同时针对并无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讲,只要在本节课中可依照教师引导做到了解长方形即可,继而达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营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均可在数学课堂上各取所需,凸显“分层教学法”在“小班化”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实力,通过丰富教学测略,有效落实教育目标,在“小班化”教学常态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需秉持人本化教育原则,采用实践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模式及分层教学法等创新型教学策略,达到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富强.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225.[2]张雪晶.关于农村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2017(21):111-116.[3]卢兆金.浅析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旬),2016(8):150.作者简介:

小班化教学推进策略 篇7

一、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课本教材内容,让合作学习不偏离教材,并且要合理安排课堂合作学习的时间,让英语课堂充满灵活性、趣味性。但是,很多乡镇初中英语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合作学习策略没有理解透彻,主观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完全背离了小班化合作学习的初衷。他们在小班化英语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而部分学生在分组后,并不能完全进入到英语课堂中,而且教师的引导方式也不恰当,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得到合理安排,学生很难从合作学习中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难以获取英语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还有的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知识有限,对合作学习的掌控程度不够,小班化合作学习难见成效。

现如今,乡镇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成绩差异大,因此,在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对那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没有作用的,因为他们很难融入这样的课堂中。

二、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策略的认识

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英语教材,合理设计教案,还需要把握课堂的合作学习内容及时间,需要掌握时机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比如“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What can they/she/he do?”句型,并让学生学习掌握sing,swim,dance,guitar等新的英语单词,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套用以上句型相互对话,逐渐熟悉新单词,进而熟练掌握新句型。当然,合作学习不只是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教师还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并让学生在课后相互协作,以巩固课堂上学的新单词、新句型。

(二)积极组织合作学习,并随时进行监控

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并遵循一定的分组原则,如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等进行分组。同时,教师要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导、监督学生,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在教会学生panda,tiger,lion,cat等新单词及其单复数形式的变换以后,在多媒体上放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猜猜小动物”的游戏,教师提问:“what kind(s)of animal(s)can you see in the screen?”让学生回答“There is/are…”以此让学生熟悉单词的单复数形式。

(三)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尊重每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让学生展示优点,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英语学习的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It is raining”的课堂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索同名歌曲,并分组学唱,然后在课堂上举行歌唱比赛,并给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探究,最终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需要。合作学习更注重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值得广大英语教师采用,但是教师要注意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乡镇初中英语实行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英语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还满足了乡镇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乡镇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乡镇初中实行小班化合作学习策略,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还能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乡镇初中小班化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乡镇初中,英语教学,小班化,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崔伟.多媒体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2]李飞燕.“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的现状与建议[J].广西教育,2012(25).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8

一、我国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的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正在发展中,每个班的人数基本上控制在了30左右,这相对于之前的60~70人的班级来说,已经大大减少了。我们必须承认,现存于我国的小班化教学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相对于之前的大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更好地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差异化教育的开展,还有就是小班化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探讨,因材施教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过,当前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之前没有太大差别,这样就会导致小班化教学的失败,因此想要成功地实行小班化教学,就要改变这一现状。

二、我国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公平理论

所谓的教育公平理论,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就是观念层面,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真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第二就是目标层面,在过去的教育制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目光投放在了优等生身上,而目标层面就是让每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受教育的质量都是平等的;第三是制度层面,师资力量必须做到合理地分配,这样每个地区的学生都会受到均等的教育,才不会产生我国地区之间教育的差异性;第四是微观的教育过程层面,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制度和方法要适合个人的特点”。

2.教育价值理论

教育价值理论是支撑小班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学术本位论,这一理论强调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学术;第二是社会本位论,不管多么出众的天才,都离不开社会这一大群体,所以教育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以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以及最终的归结点;第三就是个人本位论,这一理论是以个人为对象的,教育必须满足每个人的需求;第四是双重结合论,该理论结合第二个理论与第三个理论,既要防止把人作为争取国家利益的工具,也要反对个人至上这一理念的存在。

上述这两大理论都是促进小班化教学开展的理论基础,有了理论之后,就是实践了,以下提出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三、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策略

1.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

在教育这一方面,教师发挥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很多老师已经完全适应了之前的应试教育,而对于如今实行的素质教育就不太适应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对这些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的时候,多讲解一些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老师的教学模式。老师之间应该进行定期的探讨,相互之前传播教学的新点子,相互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每个人都是有竞争力的,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会获得老师的奖励,表现不好的学生自然要得到相应的惩罚,并且惩罚的内容是什么,这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惩罚要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就像公司竞争一样,这样学生在进步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在现在的社会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

不单单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就连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如买卖问题,完全可以一个学生扮演卖家,一个学生扮演买家,在扮演的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到社会,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识,而不只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停留在课本上面。除了模拟数学情景之外,还可以进行节约比赛,让小学生对自己的零花钱进行记账,看看谁是“节约大王”,这样孩子们就会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记账过程中还很好地把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运用,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随着小班化数学教学的开展,我们应该克服其中的不利因素,更好地发展有利的一面,从老师到学生,都要有一个理念的改变,从根本上接受小班化教学,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样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才可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上一篇:工程项目经理面试题下一篇:“十二五”期间促进典当业发展指导意见